文明城市建设部分相关问题

时间:2019-05-13 18:1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明城市建设部分相关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明城市建设部分相关问题》。

第一篇:文明城市建设部分相关问题

文明城市建设部分相关问题

1、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富强美丽“大临沂、新临沂”的总目标,努力打造“四市”(经济大市、商贸强市、文化名市、宜居城市),建设“五城”(商旅之城、书法之城、兵学之城、地热之城、水上娱乐之城)。

2、实施“一创六建”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中国地热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市场名城等称号。

3、沂蒙精神——我们共有的城市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我们临沂人民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一大法宝。沂蒙精神是我们城市的灵魂,也是我们临沂的城市精神。

4、市民道德规范(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3)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4)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5)个人品德

和善亲切、谦虚随和、理解宽容、热情诚恳、诚信守约。

5、近年来我市组织开展的文化节庆活动

(1)从2003年,连续举办了7届书圣文化节,打造了中国书法名城和中国书圣文化之乡的品牌。

(2)从2005年,连续举办了3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形成了“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的节庆格局。

(3)从2001年,我市每年举办一次广场文化艺术节,极大地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4)从2001年,我市在元宵节期间,每年举办一次民间秧歌会。

(5)从1987年,我市在春节期间,每年举办一次春节电视晚会。

6、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 “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并推荐了100首歌曲。其中,反映孟良崮战役的故事影片《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名列100首推荐歌曲之列。

我市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政治优势,组织开展了系列红色文化活动,包括沂蒙红歌红诗歌咏会、爱国歌曲大家唱、红色文化进校园、电影《沂蒙六姐妹》放映月,制作《沂蒙山的歌》音乐专辑,在学校、机关、企业、社区、村居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7、临沂市民文明公约 热爱祖国 建设临沂 艰苦奋斗 开拓进取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遵纪守法 见义勇为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尊老爱幼 邻里团结 夫妻和谐 勤俭持家 尊师重教 崇尚科学 计划生育 移风易俗 绿化美化 保护环境

8、市民“十要十不”行为规范 要文明用语,不粗俗喧哗; 要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 要爱护环境,不乱扔杂物; 要文明出行,不乱穿马路; 要遵章行车,不乱闯红灯; 要遵守秩序,不乱停乱放; 要爱绿护绿,不损害公物; 要维护市容,不乱贴乱画; 要谦和礼让,不拥挤争抢; 要和谐相处,不噪音扰民。

9、社区居民文明守则

(1)搞好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2)保持楼道整洁,不乱堆物品,不高空抛物。

(3)保持小区院落环境整洁,不乱停放车辆,不乱晾晒衣物。(4)保护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

(5)文明娱乐,不噪音扰民,不酗酒,不赌博。(6)邻里和睦,不传闲话,不闹纠纷。

(7)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治安秩序,加强联防互助,不打架骂人,不违反防火规定。

(8)顾及他人,不违章饲养动物,不违章搭建。

第二篇:文明城市建设知识问答(定稿)

福州市文明城市建设知识问答

1、我市各行各业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内容是什么?

答:学雷锋、献爱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2、志愿服务的理念是什么?

答: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3、志愿服务活动“三关爱”是指什么?

答: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4、市民群众如何参与社会志愿服务?

答:向当地的志愿者注册机构注册,成为志愿者,由注册机构分配相关志愿服务任务。

5、今年我市在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农村等建设的宣讲道德的新阵地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答:开设“道德讲堂”。

要求:包括“六个有、五个一”。“六个有”:有组织机构、有责任人和联系人、有固定场所、有氛围布置、有规划流程、有活动记录。“五个一”: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

6、文明城市建设对公共场所、公共环境有哪些基本要求?市民应遵守哪些基本道德规范?

答:环境整洁、设施完好、文明有序

市民应遵守哪些基本道德规范: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损坏花草树木、不吵架斗殴,不讲脏话粗话。

7、我市“讲文明树新风”主要开展哪些活动?

答:主要包括城乡环境整治行动、交通综合整治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优质服务提升活动、社会文化环境净化行动等

8、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交通秩序整治?日常出行中,市民

1应遵守哪些基本交通规则?

答:大力推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开展创建文明示范路、示范岗、示范公交线路活动,开展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文明交通公益宣传活动等。

日常出行中,市民应不乱停车、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翻越隔离栏、不争先抢道、不超速行驶。

9、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窗口行业改进文明服务?

答:改善服务环境、规范服务流程、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推动志愿服务

10、福州市“美德少年”评选包括哪几类?

答: 2011年福州市评出6类(文明有礼、勤俭自立、诚实守信、尊老爱亲、助人为乐、尽责奉献)共60名美德少年。2011年7月起,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学习宣传美德少年、争做美德少年活动。

11、“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答:“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洒扫应对”实践活动、“童心向党”歌咏活动、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活动、网上祭英烈活动、“文明小博客”活动、“节日小报”活动、“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

12、网吧能否接纳未成年人?

答:不能

13、本市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做孝敬自立的孩子,不给父母添麻烦。

做尊师重教的学生,不给老师添麻烦。

做友善互助的同窗,不给同学添麻烦。

做遵纪守法的市民,不给他人添麻烦。

做文明有礼的公民,不给社会添麻烦。

14、文明城市对中小学校的周边环境有什么要求?

答:校园周边200米内无互联网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不得在中小学校周边设立经营性娱乐场所或以人工流产、性病治疗业务为主的诊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现象。

15、在公交车,乘客应该主动为哪些人让座?

答: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

16、道德模范包括哪几个类别?

答: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

17、“做文明有礼的福州人”要求是什么

答: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自觉做到言谈举止、公共场合、邻里相处、行路驾车、旅游观光、网上交流“六个文明有礼”。

18、当前全国开展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目标是什么?

答:食品行业无制售不安全食品,窗口行业无服务质量问题,公共场所无公德失范现象。

19、我市开展“文明餐桌行动”的主题是什么?

答:文明用餐、节俭惜福。

20、乘坐公交车时,乘客应遵守哪些道德行为?

答:自觉排队,前门上后门下,先下后上,主动给需要的人让座。

第三篇: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要机遇。从国际上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转型。从国内来看,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生态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实施新的十年西部大开发,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城市。

一、生态文明

首先,生态它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存在着有规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且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在较长时间保持着相对稳定,即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

其次,生态文明包括一系列为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和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与人们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的规约下所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所以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角度,遵循自然界动植物的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就是说,人类必须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生态学的方法去解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伸。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要走“绿色化”、无害化道路,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二,城市建设

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效益观、消费观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生态城市建设是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只有做好生态文明,才能使得整个城市系统得以稳定点的运转和发展。

其次,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它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所以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也必然成为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全面的从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人为本制定战略性的、能指导和控制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与计划。它必须具备科学性、综合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把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生态平衡作为强制性内容。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一旦批准,必须具有法律的权威性,任何改变都必须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现在可持续发展到处都在讲。但是,如果没有能够指导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经济理论和具体的评价指标,又如何知道决策和实践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呢?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政策都是重资源开发,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线兼顾市民的基本生活要求。因此,必须针对我国国情建立一套适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指标体系。城市个性集中体现于城市建筑,城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和谐统一,是一个城市个性最直观的表达,是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时代风格、崇尚理念在建筑上留下的烙印。不同城市的建筑体现着不同城市的文化韵味,并在城市的演进中日益积淀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其中城市文明多品位。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向上的科学人文精神,永远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包容性决定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多元性。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文素养,在追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协调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城市风采。

城市文化的核心在于广大市民的人文素养。应从塑造城市精神的全局着眼,从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的细节入手,从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整体抓起,用文化环境感染人,用文化行为带动人,以此提升城市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为基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城市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三,生态文明是构建城市建设的基础与根本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固然是每坐城市运行与发展的理想方向,但自然的和谐并不是绝对的和谐,而是有“冲突”的和谐,即一种动态的平衡,它既包含合作,也包含斗争,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即人与自然系统各要素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不过这些或对立或互补或一致的“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形成的合力能保持在可承受的生态稳定阈值或生态稳定空间内波动,即每一个系统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从局部、短期看是动荡的、不平衡的,但从整体、长期看,是一种“发展过程的稳定性”,从而保持系统整体持续稳定,达到整体协同进化、发展。文化建设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力量。但从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一些城市在现代化的名义下,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市形象变得千篇一律,直接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质量。要正确引导城市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以形成和强化自己城市的特色。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它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人们已不再单纯看发展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还要看城市环境和文化品位,以此来判断城市的综合实力,是否可持续发展。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化的结果,它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进化”的定义,这一“进化”的概念,反映了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理想的终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目标”,或者说是一个协调、和谐的进化过程。这种“进化”式发展过程不是强调发展的数量和速度,而是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及要素间的协调、平衡,以不断提高其整体质量水平,或者说发展的目标是整体功能的完善。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加注重人类福利、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缓解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弥补自然资源的结构性缺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引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

如今,不少城市都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算作生态文明型城市呢? “生态文明型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的目的就是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各系统的协调性和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型城市应满足以下一些标准: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等等。

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有利于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同时,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两大战略,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贯彻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还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城市的发展往往引发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文明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已成为下一轮城市竞争的焦点,城市管理和文化建设,是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持城镇健康发展的保证。要在城市管理中强化生态理念,注重生态平衡,正确处理建设生态文明与繁荣文化事业的关系,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

为此,需要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把资源消耗、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坚决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资源环境意识,促使人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理念,树立珍爱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绿色文明消费的理念。同时,要不断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各种宣传和推进活动。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和中华环保基金会已经共同开展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项目”活动。通过理念宣传与实践互动,在城镇建设中强化生态理念,通过促进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城镇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只有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中全面贯彻和实施生态文明,城镇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工作,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局面。但如果不能做到坚持不懈,成果就难以巩固,目标就难以实现。同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基础。它不仅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仅能够保证人类有个舒心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能够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际和谐。目前,我国不仅要致力于自身发展,而且作为一个大国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我国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回应国际社会在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上的关切,致力于与国际社会一起通过协商与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美丽的城市、温馨的家园。文化兴,经济兴。

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给予了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文化也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回报。文化改变着我们的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将使城市内涵不断丰富,品位不断提高,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第四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

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高度与深度

如历史长河的薪火相传,城市文明奔流向前,永无停歇;犹如不断生长的山峰,城市文明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2008年,历经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考验,成都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后三年,成都在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创造了走在全国前列的优异成绩,并顺利通过了2011年全国文明城市复查,保持并不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今天的成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今年的成都,踏上了新一轮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征程。这座城市,从未停止不断追求城市文明新高度的脚步。

去年底,成都提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提出“五大兴市战略”的重大举措。今年初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鲜明提出了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历史使命。如今四川省委确立“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战略,为成都实现这一历史使命指明了“主路径”和“主引擎”。

成都认识到,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城市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归根到底就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城市文明的高度,决定着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高度。

成都相信,要追求城市文明新高度,就要让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在城市中心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高度。

工作摆位:

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的工作抓手

高度决定态度。

成都的态度,就是让文明城市的建设工作作为成都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集中具体的工作抓手。

这个态度,明确了成都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也就是说,成都要领跑中西部地区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既要大抓物质文明建设,在经济水平上大踏步追赶先进城市;又要大抓精神文明建设,在城市文明风貌、市民文明素质上走在全国城市前列。

成都深刻认识到,抓文明城市建设,实质就是抓发展环境改善。

一个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城市,需要有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是现代化、国际化的硬件支撑。所以成都要首攻交通、大兴交通,就是要形成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联接世界的交通优势。一座文明城市,毫无疑问都是生态友好之城、环境卫生之城,所以成都要抓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消灭那些在眼皮子底下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将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的一笔无形资产和城市财富。

成都深刻认识到,抓文明城市建设,实质就是抓民生问题解决。

一个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成都,归根结底是一个宜人的成都。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就是要更多地把发展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让全体市民共享更有安全感、尊严感、幸福感和归宿感的生活。交通与治安问题首当其冲,所以成都要力推缓堵保畅工程,要用“便捷化的交通设施+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人性化的交通服务”,来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所以成都要织起一张全域覆盖、严密防控、反应迅捷、打击有力的“综治网”,来为成都市民安居乐业织好“安全网”。

成都深刻认识到,抓文明城市建设,实质就是抓现代市民培育。

市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城市的文明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市民的文明素质。市民文明素质就是城市的灵魂。所以,成都要加快制定市民文明公约,广泛开展“道德讲堂”“百姓故事会”“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群众性道德教育活动,塑造文明城市的灵魂;所以,成都要把新成都人、新型农民和未成年人作为文明市民培育的重点群体,跟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步伐;所以成都要广泛发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让现代市民在社会实践的身体力行中成长。

成都深刻认识到,抓文明城市建设,实质就是抓城市核心竞争力塑造。

现代区域竞争,核心就是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中心城市的较量。哪个中心城市拥有更强大的承载能力和吸附效应,具备更核心的竞争地位,各种经济要素向强极核、强板块流动的趋势就会越发明显。城市文明提升,与这种城市核心竞争力相辅相成。成都的“五大兴市战略”,无论是交通先行战略,还是产业倍增战略,无论是立城优城战略,还是三圈一体战略,抑或全域开放战略,都是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是一个大大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过程。

基本思路:

大城市细管理

态度决定力度。

成都的力度,就是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中践行“大城市细管理”的基本思路。

文明城市建设固然宏大,但不只是高举高打、大开大合,更有千头万绪,更要见微知著,正如涓涓细流方能汇聚成大江大海。

毕竟,现代化的大城市就是要细管理。没有细管理,就没有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宜人成都,也没有城市文明的新高度。如果说“魔鬼在细节中”,一片纸屑、一个烟头、一辆乱停乱放的自行车,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影响着城市文明的大局;反过来说,“天使也在细节中”,一个文明的成都,也必定通过干净整洁的街道、井然有序的交通、文明礼貌的举手投足等细节来呈现。

这是成都的信念,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必须细管理。

细管理,意味着文明城市建设是个细致活,要精细管理、常态管理,不留盲点和死角。精细管理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制度来管理,用常态来管理。

细管理对相关职能部门和责任官员提出了高要求,即必须要有更高的执行力。执行,最能体现能力;落实,最能检验水平。

大城市细管理的工作思路,践行在缓堵保畅工程的每一个环节。

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发表致广大市民朋友的公开信,承诺“尽最大努力,把交通建设对广大市民朋友出行和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小、不便降到最少”;成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通过媒体刊发《致成都市民的公开信》,对因为地铁修建而交通受到影响的市民致歉,对市民的支持和理解表示感谢„„这是人性化的细节。

尽量保障施工在夜间进行,能不占道就不占道,能少占道就少占道;根据工种不同,每天分两班、三班轮换24小时施工,人停机械不停,以此保证工程质量,并缩短工期„„这是施工上的细节。

成都市城区各交警分局全警动员,出动千余名警力参与疏导分流;道路上的交通诱导屏,提醒着出行的车辆避开拥堵的路口;公交车站的电子站牌,提醒乘客选择适合的车次;在封闭施工的路段,临时摆渡车方便了沿线出行的市民„„这是管理上的细节。

每一个细节都是文明的细节。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工程,也需要一个文明的过程。

大城市细管理的工作思路,践行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被称为成都“史上环卫作业最高标准”的《关于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全区域全时段作业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中心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实行3班清扫,24小时保洁全区域全时段作业新模式。

大城市细管理的工作思路,践行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每一项工作中。比如,3500多个城乡社区,都依托综合文化活动室设置了道德讲堂;道德模范巡讲、巡演和现场交流、网络访谈300余场,有力推动了道德模范事迹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围绕食品行业、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三个重点领域,诚信和道德教育全覆盖„„每一个细节,都闪烁文明的光芒。

细节,就是力量。

体制机制:

文明城市共建共享

力度决定深度。

成都的深度,就是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中践行“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

所谓大城市细管理,意味着城市文明建设的主体,不只是相关职能部门和责任官员,也要细化到这个城市的每个人。毕竟,成都是全体成都人的成都,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家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所有工作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的共同责任。

毕竟,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

从源头来说,每一个市民的文明行为都在给城市文明加分,而每一个市民的不文明行为都在给城市文明减分。在很大程度上,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就是要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减少乃至消灭不文明行为。因此,成都市文明办面向全体市民,开展“我心中的市民文明公约”征集活动,目的就在于制定一部传承历史文化、富有时代特征、切合成都特色、简明易记的《成都市民文明公约》,从而建立市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基础上的道德内生机制。因此,成都要表彰“道德模范·成都好人”,至今已表彰两届、46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用一把雨伞,为倒地猝死的路人撑起最后尊严,为生者撑起无限感激的成都“最美撑伞妹”甘璐,感动了网络也感动了中国。

从建设机制来说,每一位市民都应该是深化文明城市身体力行的参与者。毕竟,公共管理本身需要成本,政府部门不是越大越好。社会自我管理,民众充分参与,是城市文明不断提升的源动力。目前成都建立了志愿服务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并积极推进社区和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120多万人,志愿者队伍达到5500余支,建成区志愿者注册比例达到9.9%。日前,“为交通先行送清凉”大型志愿者行动举行,就有数百名志愿者踊跃参与,到施工工地慰问奋战在交通建设一线的施工人员,给他们送饮品。

从监督机制来说,每位市民都可以成为不文明行为的“啄木鸟”。一方面,是市民的自我监督,另一方面,是对有关部门不作为或者不履职进行监督、问责。对于前者,成都媒体4月底发起“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绿标在行动”活动以来,短短3天时间,“环境卫生劝导员”报名就突破10000人!就后者而言,成都组建市民督查员队伍,每天按照测评指标,对中心城区全地域全指标进行检查,汇总上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问题。文明热线96110也发挥着全民监督的作用,及时反馈、派发区域和职能部门解决,监督评价解决成效。

从结果上来说,归根结底,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城市文明成果,也必将为全体市民一起体验共同分享。有更多的建设,就有更多的分享;想要更多的分享,就要有更多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搭便车”的人越多,城市文明程度也就越低;而身体力行者越多,也就意味着城市文明程度越高。

成都,是成都人民的成都。深化城市文明建设的成果,是成都人民的成果。这充分激发了成都人民的热情。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深度,最终决定着城市文明水平的高度。成都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必将有力地推动成都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执笔:成都商报记者)

第五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2007年是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重要的一年。2007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市的延伸和发展,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一、2007年情况

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为确保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市委发布公告,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责任分解表》公布,并在贵阳市各大媒体重要位置刊登。分解表对《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进行了详细分解,共9大类别,每项类别又分成若干项,每项除明确完成时限外,还明确具体负责人,从贵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负责人逐项分工负责,对口各局、委为责任单位。

制定法规,提供法制保障。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计划在2008年制定贵阳市阿哈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贵阳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规定、贵阳市促进旅游发展办法、贵阳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修订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规定等多项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列入立法计划,为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法制保障。同时,对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贵阳市劳动监察条例的修改和贵阳市人民调解工作条例、贵阳市青岩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办法、贵阳市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条例、贵阳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等项目开展立法调研。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07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共481个,总投资89.8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其中:2007年完成投资16.34亿元,超额完成了10亿元的目标任务。完成贵阳环城高速公路西南段建安投资10.2亿元。金阳新区城市道路工程中金朱路、迎宾东路(二期)、兴筑东路(二期)已建成通车;金岭东路已正式开工;金朱东路不涉及拆迁和林地路段已开工,正在进行路基土石方施工;兴黔路(一期)A标已建成通车,正在进行人行道、边坡及管道工程的施工,B标已建成通车;兴筑东路(二期)A标已实现通车。开工建设贵金线、北京西路、花溪二道、朝阳洞路、市北路二期、水东路、西南环线一期等七条道路,道路总长50公里。完成服务大楼立交桥、10个人行过街系统建设。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工作步伐加快,完成《贵阳市轨道交通网线规划》编制及报审工作。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2007年,共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077公里,完成投资36804万元。其中,县乡公路完成221公里,村公路完成856公里,顺利完成“1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 实事目标任务1042公里。农村乡镇客车站共开工14个,完工10个,圆满完成了10个乡镇客车站建设的实事任务。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及配套小水池工程建设已全部完工,实际完成1371口/44670立方米;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4.88万亩,占计划的100%。3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3370户,超额完成计划的13%。动工建设沼气池36750口,完工35984口;改圈29186间,改厕29147座,改灶28763个。完成串户路改造634.7公里,占计划92.7%。“万户小水池工程”进展迅速,解决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超额完成实事任务。农村市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了400个农家店和20个农资超市工程总量的95%。“建立150个无公害蔬菜基地”任务完成176个。

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清镇东郊水厂厂区土建工程完成90%,城区供水管网已完成50%。金阳新区消防指挥中心、金阳医院已完工投入使用。贵阳市新庄污水处理厂厂龙塘大沟改线工程已完成,厂外截污沟工程进展顺利。贵阳市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构筑物基础已完成,SBR池结构已完成,沉砂池上部结构完成。小黄河二期工程河道开挖已完成,河道档墙施工完成92%,安装完成50%,完成总量95%。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完成地下室和边坡防护工程。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地勘工作基本完成。贵阳市传染病院改扩建项目消化道病区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呼吸道病区基本完成即将进行竣工验收,贵阳市护理职业学院建

1设完成教学楼、1号学生楼基础。全市用以接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8所公办学校改扩建已完成。

着力巩固生态优势,城乡生态文明意识增强。扎实抓好以营林工程和绿化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出台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开展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占用林地建房35357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32.7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19%。初步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提前关停华电清镇发电公司2×6.5万千瓦机组,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113户企业加强了监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8户。实施水晶集团、贵阳煤气气源厂等企业的14个重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确定10户企业为第三批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加快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在中心城区开展了以治理噪声、饮食油烟污染为主的“双降”工作。全年大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346天,比上年增加7天。全面启动“依法治理两湖一库,确保市民饮水安全”工作,初步建立了“两湖一库”治理保护的长效机制。2007年5月30日,贵阳市正式向国家建设部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申请,建设部专家组于2007年10月19日—10月21日到贵阳检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最终,在11月底国家建设部组织的评审会中,贵阳市由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从全国众多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我市把创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工作,作为旅游行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抓手和切入点。完成创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的申报、创建方案和组织动员工作。以创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巩固贵阳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成果,做好迎接优秀旅游城市复核工作,促进中心旅游城市、旅游集散地基础设施及接待设施的配套完善和提升。2007年,贵阳市旅游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双中心”发展战略和打造“中国避暑之都”城市旅游形象的目标,按照“树雄心、展‘两翼’、抓落实、促腾飞”的工作思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强化营销宣传,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大力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狠抓行业监管,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使全市旅游业保持了协调、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314.14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25.44%;接待海外旅游者12.09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35.56%;旅游创汇5872.28万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50.41%;国内旅游收入120.8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8.36%;旅游总收入125.2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8.19%。

高技术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发展速度保持稳定增长。2007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0.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全市规模以上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119.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9%。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发展后劲继续增强。高技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9.0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5.0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1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7.51 %,12.83 %,15.09%。

循环经济扎实推进。2007年4月印发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2007年8月下发了《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阳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贵阳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于2007年4月编制完成;正式下发了《贵阳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实施意见》。目前已选择金阳新区和一些大型的楼盘进行试点。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在全市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工作。目前已命名了39个绿色社区和75所绿色学校,为全市的大力推广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在项目实施方面,确定了16个项目做为2006-2007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这16个项目中,农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个,工业类节能项目2个,工业类节水项目1个,工业类废气、废渣循环利用项目9个,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项目1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79768.7万元,目前,已完成3332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1800万元,利用粉煤灰及其他废渣近19万吨、废旧塑料1000多吨。其中,有9个基本完工,3个开工建设并取得一定的进展,还有4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民生事业得到加强,社会更显和谐。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城乡统筹就业7.2万人,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年末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市低保继续做到“应保尽保”,城镇低保惠及3.49万户7.85万人,农村低保惠及3.16万户7.06万人。全市养老参保人数达42.95万人,扩面达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3.8万人,扩面3.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5.5万人(含离退休人员21.3万人),扩面5.6万人;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6万人。对困难群众中的患者实行医疗优惠政策,为“低保”户减免医疗费约16万元。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住有所居”行动计划开始启动,已开工廉租房建设5万平方米,备案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达58.5万平方米。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完成136项科技计划项目,预期新增产值14.64亿元。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再次扩大“两免一补”范围,免除全市农村和城市低保人群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对8万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补助。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间舞大赛,县级“两馆”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2.63%,高于全年目标。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06%,人口自然增长率4.31‰。强化安全生产,我市安全生产工作评比在全省名列前茅。扎实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活动,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显著上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二、2008年展望

一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发展能力。2008年贵阳市将配合省抓好贵广高速铁路贵阳站建设,确保年内完成环城高速路西南段建设;启动龙洞堡机场改扩建工程;修编城市路网规划,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城市规模;按照“三环十六射线”骨干路网规划,加快南环线等道路建设,力争启动北京东路建设;新增3000个停车位。加快金阳新区路网建设,建成连接老城区的贵金线,打通新区至百花湖、清镇的快速通道,推动贵广铁路金阳客站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0个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完成1000公里村寨串户路,新建15个农村乡镇客运站、8个农村乡镇渡口;解决20万户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开工建设7座小型水库;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26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治理2万亩;建成“四改一气”

1.76万套。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生态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八大生态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中介服务、金融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以上,尽快形成稳定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四大治理工程。开展以治理“两湖一库”为重点的治水工程;开展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绿化工程;开展以提高空气质量为重点的治污工程,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工作,继续推进第三批试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重点抓好年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订并实施《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条例》,继续推进开阳磷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息烽磷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清镇铝、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建设。

四是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努力构建“和谐贵阳”。实施“学有所教”计划,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免除全市中小学杂费,确保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劳有所得”计划,继续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抓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万个,力争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8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1.8万人,转移就业1.44万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病有所医”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着力加强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农村,确保参合率达90%以上。实施“老有所养”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年内养老保险扩面3.3万人、医疗保险扩面2.2万人、失业保险扩面2.2万人、工伤保险扩面2.2万人、生育保险扩面1.1万人。实施“住有所居”计划,加大保障性廉租房建设,建立和完善廉租房制度,进一步理顺经济适用房管理体制,加快城区危房、旧住宅区、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建成廉租住房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完成4000户农村危房改造改建。实施“居有所安”计划,深入推进“平安贵阳”创建工作,继续开展 “严打‘两抢一盗’专项斗争”。

五是努力平抑物价过快上涨。提高粮、油等重要商品储备能力,制定重要商品供应应急预案,完善流通渠道,积极搞好食品市场供应,加强食品质量和市场价格监管。健全物价上涨与提高低收入人群补贴和保障标准实行挂钩联动的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不受大的影响。

下载文明城市建设部分相关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明城市建设部分相关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建设土地制度相关问题

    城市建设土地制度相关问题——征地拆迁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伴随而来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张,城市建设征地拆迁数量剧增,由此引发的征地......

    关于城市建设问题的考察报告

    8月24号至27号,笔者随北海市“下岗职工‘出中心’问题考察组”在考察市解决下岗职工“出中心”问题和政府采购工作情况的同时,顺便也实地考察了市城市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现......

    关于城市建设问题的考察报告

    8月24号至27号,笔者随北海市“下岗职工‘出中心’问题考察组”在考察市解决下岗职工“出中心”问题和政府采购工作情况的同时,顺便也实地考察了市城市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现......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大局。本人通过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的初步调研,撰写此调研报告,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

    中国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第八章)

    中国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第八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进程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是提升城......

    参三优文明城市建设情况汇报

    七台河市交通局参加 “三优”文明城市建设活动情况汇报 七台河市交通局 2009年10月15日 七台河市交通局根据全市开展“三优”文明城市建设活动方案的统一部署,按照市文明办开......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案第一章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 课题:人类发展的必然先择——生态文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 2、了解......

    中国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第一章)

    中国社会发展报告系列丛书 第一章 文明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一、文明与城市 (一)城市是文明形成的标志 文明这个概念可以从大、中、小三个不同的角度理解。‚大‛文明可以等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