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个重点”推动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11:1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突出“三个重点”推动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突出“三个重点”推动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第一篇:突出“三个重点”推动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加快推进城市化这一主题,以抓好乾州新区开发为主线,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品味不断提升,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18平方公里,城区道路增加到109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3平方米,城市化率达56。在城市建设上,我市主要作法是:

一、突出规

划龙头效应,用新规划推动发展。一是抓规划定位的前瞻性。为有效促进城镇第二、三产业的集聚,打造形成规模发展效应,我市围绕创建“区域经济龙头”、“教育文化中心”和“生态旅游城市”三大主体功能城市目标,多方筹资400多万元,高起点编制完成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绿地系统、乾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老城区控规、环城森林公园规划、城市道路网竖向控制性规划等,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我市创建成综合型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了新的定位。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打造建成中等城市。二是抓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在总体规划加以规划的大前提下,我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的要求,将乾州新区规划为市级行政、经济、商贸中心,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绿色食品、新材料工业等高科技产业,并配套规划了中心商务区、南区、仓储区、小庄工业区、乾州古城工业区。新区发展规划的完善,为我市展开产业项目布局搭建了平台,确保了项目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协调发展。三是抓规划管理的严肃性。严格控制“四线”,即城市建设红线、生态保护绿线、自然水体保护蓝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紫线,坚持把好规划选址关。同时,坚持推行城市规划会审和建设方案专家评审制度,对临街建设项目、重要地段的建设工程、乾州新区新建项目以及规模较大的工程坚决进行规划会审,尽力避免规划审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规划在指导建起中真正发挥了作用。

二、突出城市扩容提质,用新机制推动发展。为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步伐,我市引入了市场运作机制,全方位推进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项目的实施。一是抓外引内联,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我市每年都精心筛选和申报了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2001年以来,全市先后有城市道路工程、城市垃圾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城市供水二期工程、城市防洪工程等15个基础设施项目挤进了国家、省计划笼子,争取到位政策性资金近4亿元;城市供水管网、国道209我市绕城过境线建设、人民南道复线建设等4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开行贷款;乾州农贸市场迁建、市医院异地扩建等3个项目争取到了日本的援助资金,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争取到德国政策贷款1000万美元。在吸引外资方面,充分发掘自身潜能,加强银企合作,采取公司化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利用新区路网建设沿线土地的升值效应,以土地质押贷款的方式实行滚动开发,先后共从商业银行融资4亿多元用于城市道路工程等项目建设,使城市开发规模得以迅速扩大。与此同时,积极运用市场规则对城市资产进行盘活,将一些公共事业项目推向市场,争取社会投资。先后成功组织了城市出租车经营权竞标拍卖、公交灯箱广告经营权拍卖和城市弱电管线产权出让等一系列城市资产经营活动,累计实现经营收入2000多万元。城市建设走出了以城建城、以城养城、滚动发展的新路。二是抓工作重点,加快推进乾州新区开发。到目前为止,乾州新区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8亿多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入5.5亿元,机关迁建、房地产开发建设等项目投入2.5亿多元。现乾州新区中心区“一纵五横”全长5.5公里的道路工程已竣工,南区“二纵三横”全长9.43公里和东区长10.8公里的道路工程进展顺利。原预计10年时间完成的新区道路工程可望在3年左右基本完工。随着城市道路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的全面铺开,新区房地产开发及工业项目发展来势强劲,现已引进生物制药、绿色食品和新材料工业项目12个,投资总金额超过10亿元,其中正在开工建设的项目有6个。三是抓协调发展,稳步推进老城改造。近年来,已先后投资7500万元,全面实施了人民北路、团结路、武陵路、光明路和新桥路整体改造工程,重新整铺人行道和车行道;采取“民间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城区12条小街小巷的道路硬化改造工程;投资近200万元,在城区交通主干道及重要路口按国际标准设置了74套交通标志和标牌;投资850万元,完成人民北路、武陵路、团结路、西环路四条主干道沿线的路灯更换。目前,我市老城区的路网改造及亮化工程已完成80,城市的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服务功能日益健全。

三、突出城市综合管理,用新理念推动发展。在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城市居住质量和城市品位,强化了城市资源的管理。一是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总量,认真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制度,大力推进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工作,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同时积极推行“以地生财”的融资模式,使土地资源实现有效开发和利用。2003年全市实现土地出让收入1.24亿元,今年1-9月全市实现土地出让收入1.104亿元。二是强化城市交通管理。通过组织交通专项整治和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狠抓了城区车辆的规范停靠和机动车辆的清理整顿,加强了城区人力板车的营运管理,强力维护了城市交通的安全秩序,城区车辆通行能力大为改善。三是强化城市卫生

管理。大力推行“门前四包”责任制,对城区主干道实行全天“两清两运两保洁”,城市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严格建筑渣土运输和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了渣土污染,进一步规范了户外广告的发布行为。同时,大力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活动,城市卫生工作得到巩固提高。四是强化环境综合治理。狠抓以峒河污染治理为重点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基本杜绝在城区水源保护区内洗澡、饲养家禽、野炊和乱倒垃圾等现象。在巩固大中型燃煤锅炉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区0.5吨以下的小型燃煤锅炉分行业进行整治,确保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为Ⅱ级良好以上。同时,狠抓生活噪音的治理,进一步规范了城区采石行为。2001年来,全市共关闭个体采石场38家,拆除石灰窑72座,对城区10余家违章采石业主实行了停业整顿。五是强化城市绿化管理。依托退耕还林、世行贷款造林等工程,狠抓城郊20万亩环城生态圈,以及德夯、镇溪、芙蓉岗、五龙、红枫、西郊、东郊“七个万亩”森林公园的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得到提升,现已达到40.2。同时,狠抓城区道路沿线、河流沿岸及其它重点地段的绿化和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的开展,城区绿化成效明显。目前,我市共有省、州、市级园林式单位128家,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达262.4公顷。

第二篇:突出“三个重点”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突出“三个重点”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提出“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的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突出“抓班子、强队伍、正作风”三个重点,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突出抓班子,筑牢党在农村的领导基础

着重从发挥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三个方面入手,打基础,抓巩固,促提高。

(一)充分发挥党委的龙头作用。乡镇党委处于农村工作最基层和第一线,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职责,是国家政权的基石。其执政能力的强弱、执政水平的高低,干部素质和思想作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为此,乡镇党委一班人要胸怀全局、心系民生,凡是要求干部群众做到的,自已首先要做到,立住标杆、树好形象,通过舞好“龙头”,带动“龙身”,摆好“龙尾”。村级党组织及镇村党员、干部要在争创先进、争当一流上,自

觉向党委班子看齐,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

(二)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实践证明,凡是发展好的地方、工作推动有力的地方、社会稳定的地方,都是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书记坚强有力。因此,要把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人才选入村班子,选上村书记。同时,坚持“抓两头、带中间”,集中整顿转化后进村党组织。后进村之所以后进,大多数都是村班子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后进村虽然数量不多,但其影响力却不可低估。一个村出了乱子,足以对一个乡镇、一个县,乃至更大范围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做好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工作,要突出抓好村班子建设,建强班子、带好队伍,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三)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在“三级联创”活动中的直接责任人职责,使其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工作理念,按照任务具体化、责任明确化的要求,党委成员分工负责、部门分工协作,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责任机制。完善党委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突出问题。

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以点上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完善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和党建工作评估制度。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重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实行预警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诫勉谈话,取消评先评优资格,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促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突出强队伍,筑牢党的事业的人才基础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和活动主体。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臶,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按照“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的要求,不断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扩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范围,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党员干部,采取开放式、联合式、菜单式、互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利用各种教育培训手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知识更新、技能培训,使党员干部走出去学习长见识、请进来学习长知识、沉下去学习长才干,达到长期受教育目的。

(二)加强对党员队伍的管理。按照“三向培养”要求,重点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退伍军人、村组干部和新经济组织中发现培养年轻党员和女党员,严格按照“两次推荐、两次公示、两次票决、一次复审”发展党员程序,保证党员质量。在规范“入口”的同时,完善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机制,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党员作用的党员,要帮助教育促其

改正;对不合格党员要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及时做出处理,纯洁党员队伍。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理念融入思想、作为一种动力融入工作、作为一种追求融入人生,将创先争优活动与“设岗定责,星级评创”活动相结合,与党员志愿者活动相结合,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在服务群众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机制。按照“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健全老党员生活保障制度,使每一位党员在关爱他人中体验快乐,在被人关爱中体会幸福,真正感受到入党后有义务、有责任、有奉献,同时也有权利、有温暖、有荣誉,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三、突出正作风,筑牢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按照“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要求,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移工作重心,密切党群联系。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和生存之本,甘当“孺子牛”。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把群众当亲人、放心上。

(二)落实一线工作法。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机关干部

包村联户、结对帮扶、为民服务等有效措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带着感情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愿望,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摸清群众脉博,贴近群众心窝,使工作在一线开展、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形象在一线树立。

(三)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将工作业绩考核和群众评价相结合,考核结果与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相挂钩。完善人大代表民主评议机关站办所和中层干部机制,对评议结果靠后的实行轮岗、换岗,对评议结果靠前的优先向上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和评先评优,为实干的搭台,给肯干的舞台,让不干的晒台。加强对民主决策的监督,使党员干部权力运用情况全面臵于群众监督之下,规范干部行为,防止腐败发生,以尊重群众民主权利来凝聚群众力量。

(二科 王伟)

第三篇:突出XX特色,推动我县城市建设上新水平

突出XX特色,推动我县城市建设上新水平

为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城市建设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好,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开展一次以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一个月来,认真学习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县委工作报告、《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在9月22日中共XX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关于城市建设方面的专题讲座》以及观看外出考察专题片,积极参加县医院组织牵头的县医院、妇幼院、疾控中心领导班子成员讨论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建议。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快XX城市建设的认识,在城市建设意义、城市建设重要性、城市建设作用、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居住观念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特别当前我县存在思想观念落后、建设资金短缺、“回扣地”遗留问题困扰、危旧房改造困难、道路交通拥挤、排水治涝乏术和公共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通过组织全县这样大规模集中一个月时间的大讨论,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集思广益、形成共识,提升我县城市建设水平将取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由于本人是城市建设的“门外汉”,只能对XX城市建设提出几点粗浅的意见和建议:

一、XX城市规划要彰显地理区位特色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须遵循城市规划的超前性、系统性、权威性、操作性四大方针,建议“城市东进、南扩,治江开发、跨岭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实现城市建设从以旧城关为中心的向以国道324线、将军大道为双轴线并与常山开发区相

衔接的新跨越,推动XX城市向漳江上游及下游双向延伸开发的新格局,构筑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为节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漳江水系为骨架的小县大县城特色城市。

二、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要同步进行

县人大、县政协城市建设考察调研组外出参观考察的两份《报告》中提出,关于旧城区改造问题也是当务之急,要借鉴先进城市建设的好经验,有计划分区域进行旧城改造,让旧城区的居民也享有城市建设的新成果。新区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

三、县城总体规划重新修编,做到城市规划建设执行力强劲不走样。我县人口目前有42万人,有近一半居民住在城关及周边范围,做好县城区32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关系到全县一半人口的生活环境问题,新一届县委把她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借鉴先进地区城市建设的好经验,并借助这次大讨论活动,集中干部和群众的智慧,完善推进全县城市规划。县人大、县政协要把加大城市规划建设执行力作为一项硬制度、铁纪律来抓。

XX县妇幼保健院XXX

2011年11月16日

第四篇: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黄坤明

《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12日

07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良好的文化条件。

深刻认识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总括和结晶。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新形势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实践自觉。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决定着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国兴邦的重大战略,成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际环境更加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不同思想文化、不同道德观念、不同价值取向的碰撞交锋更加频繁。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必须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确保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这些年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多样化、差异化特征日益明显;但一些地方精神文化生活仍然比较贫乏,尤其是在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有的党员干部信仰迷茫迷失,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比较严重,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我们必须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树立新风尚,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把服务人民与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文化小康”。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柱。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为深沉厚重的力量。纵观人类发展史,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那些在当时物质文明强盛的国度,通常也创造了代表那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在物质生产上不断创造奇迹,同时也需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新的辉煌。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国家硬实力的直接较量,也表现在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的国家软实力的深度角逐。中华民族走过苦难辉煌的近代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不懈奋斗,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肩负伟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高举精神旗帜、传承精神基因、强化精神纽带,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谱写中华文化新的篇章。

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按照《建议》的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原则,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职责。必须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战略方位和工作重点,谋划精神文明建设、部署文化改革发展,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凝聚精神动力、营造舆论氛围、增强道德支撑。

以理想信念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重在建设。重在建设、以立为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针。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创作,抓好工程项目,抓好日常平常,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建章立制、依法管理,妥善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必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化。

为民利民惠民。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发挥人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手段创新、工作创新,是增强精神文明建设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开创新局面的必由之路。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探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和新载体、新途径,加快文化机制、内容、业态、形式等各方面创新步伐,引领时代潮流,引领时代风气。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打好组合拳、奏好交响乐,汇聚起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建议》精神,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坚定人们的信仰和信心作为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以党委中心组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带动干部群众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不断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及其他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作用,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时代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兴国之魂。要把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作为我们工作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坚持价值观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提升全民族的精气神,塑造全社会的新风貌。要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做到经常抓、长期抓,真正把核心价值观叫响、做实。精心设计和组织好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注重通过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乡规民约等,向社会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维护主流价值和公序良俗。

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要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文艺评奖,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化产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推出一大批代表国家水准、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传统文化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系统梳理传统文化典籍,提升文物保护质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丰富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载体,加快地方戏曲振兴发展,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使中华民族基本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要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各类创建活动,创新形式内容,提升思想道德内涵,注重实际效果。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和诚信建设制度化,深化文明旅游,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企业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大网上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精神内涵、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让中国形象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要创新对外传播方式,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独具中国特色、能与国际交流的对外话语体系,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式,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格局,打造重点品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组织新闻发言人、国际新闻评论员、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出境公民等宏大队伍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创新对外文化贸易方式,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优秀影视剧、图书作为拳头产品,努力提高国际文化市场占有率,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五篇:浅析三个GDP协调发展

浅析三个GDP的协调发展

2011秋会计本科蔡艺真

要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既要注重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GDP,更要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GDP,以及人的自身健康和全面发展———人文GDP,实现三个GDP的协调增长。

多年来,提到增长,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经济GDP的增长。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逐渐认识到“有增长不一定就有发展”。如果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导致的灾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GDP中扣除,那么生态成本超过GDP达成倍之多,生态维持经济增长的负荷达到极限。过去,我们考核经济发展主要用的是经济GDP指标,它虽然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质量水平,但并不能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与自然、社会相协调的发展观,要求我们既要关注经济GDP,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更要关注绿色GDP和人文GDP的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它们缺一不可,互为促进。经济GDP是基础,人文GDP是经济GDP增长的保证,绿色GDP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为推进“三个GDP”的协调增长,一是要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引导全社会进一步摒弃“重增长、轻发展”的思维模式,切实把经济、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和环境指标;二是要调整协调发展的结构。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生产发展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为改善人们的生态环境服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制度建设来保证人的素质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同时,着眼未来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高消耗、高污染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要营造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全方位为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不断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打造以民为本的新型服务政府;完善考核体系,借鉴欧盟一些国家的做法,将绿色GDP指标体系引入干部政绩评价和考核体系中来;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下载突出“三个重点”推动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突出“三个重点”推动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突出三个教学重点 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突出三个教学重点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语文教学中比较难教的就是古代诗歌了,特别是律诗绝句辞赋类更因其固有的格律要求、特有的表达方式、高度浓缩的情感、高度凝练的语言,为数......

    湖南资兴市:突出三个重点 推进党务公开

    湖南资兴市:突出三个重点 推进党务公开近年来,湖南省资兴市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把党务公开工作作为加强党内基层民主的重要途径,突出议事决策、党内事务、......

    突出“三个重点” 破解“三大难题”[优秀范文5篇]

    突出“三个重点”破解“三大难题”合力奏响富民强村最强音——柳河县柳河镇中安村“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介绍柳河镇中安村地处柳河县城西部,距县城8公里,总户数408户,总人口1374......

    求职信:重点突出

    求职信注意事项(1)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既不吹嘘自己,又不贬低自己。(2)重点突出,有条理,有针对性,篇幅以2―3页,1500字以内为好。过长,使人厌烦;过短,显得不严肃......

    “三个突出”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一是突出整治重点。结合文明乡村建设要求和农村实际,在完成好“三清”、“三化”等基本整治内容的基础上,突出整治重点,每个重点村按照“六个一”标准进行整治,内容涉及农村经济......

    民主生活会要突出三个

    民主生活会要突出三个“民”年终岁尾,要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时候。民主生活会应当突出“民”字。这并非望文生义的文字游戏。笔者以为,民主生活会的“民”要突......

    突出三个重点大力抓好涉法信访工作[精选5篇]

    **市政法系统突出三个重点大力抓好涉法信访工作近年来,**市政法系统围绕维护信访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群策群力,综合施治,大力加强涉法信访工作,从“抓......

    宁陵县组织部突出三个重点狠抓党员干部作风转变

    宁陵县组织部突出三个重点 狠抓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一是以解决存在问题为突破口,推进作风的转变。宁陵县委组织部把转变干部作风的重点放在解决群众最盼望解决的事情上,逐件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