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个教学重点 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时间:2019-05-15 01:0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突出三个教学重点 培养古诗鉴赏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突出三个教学重点 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第一篇:突出三个教学重点 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突出三个教学重点

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语文教学中比较难教的就是古代诗歌了,特别是律诗绝句辞赋类更因其固有的格律要求、特有的表达方式、高度浓缩的情感、高度凝练的语言,为数百年后的后人们对它们的阅读理解带来很多的困难。所以,每到教授古典诗文,特别是诗歌时,面对学生的怨声载道我有时也是一筹莫展。

按教学目标及要求,高中阶段诗歌教学要教会学生分析意象、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还要教学生鉴赏诗歌的象征等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更要求学生能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培养审美能力。在这些要求中,我认为可以浓缩为一句话,那就是通过学会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把教学目标及要求去繁就简进行新的思考后,再来审视原来的教学,发现自己老是过多的在就诗歌教诗歌上转来转去,生怕学生不知道作者是谁,其诗歌上的地位怎样,诗歌作品影响怎样等等都毫不放过地向学生作介绍,然后还要讲重点的句与字以及写作方法。看似滴水不漏,可是学生能记住的少之又少,诗歌鉴赏莫说能力了,一般的常识都不具备,说明我们的教学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怎样才能比较好地把古代诗歌教好,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大处着眼,全面把握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脉络

为何要从大处着眼?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教授古代诗歌如能先为学生勾勒出我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脉络,让学生清楚我们学的东西大致是哪个时期的诗歌和这个时期的诗歌大致特点,对古代诗歌有较好的时空观念,再辅以其它方面的教学,效果会好许多。我的做法是与学生一道勾勒出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以画知识树的方式指导学生形象记忆,效果甚好。我们教师必须向学生介绍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脉络的勾勒,最初是粗线条的,课时最多不超过两个,在以后教学中还随着讲课的需要引导学生边复习边补充,让学生的时空轨迹更加清晰,文学史的知识也会更加丰富,这样,再去把握作者以及作品就容易得多。

二、小处着手,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借助语言来描绘形象,营造意境,凭借形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情感。因此,我们读诗,要先从语言开始,在理解词句基础上,反复诵读,涵咏品味,感悟形象与意境,把握诗情与诗旨,最后研究写法,通过多方面的体验,以达到鉴赏古代诗歌的目的。概括起来说,诗歌鉴赏的基本流程是“语言――形象――意旨――写法”,考虑篇幅的关系,主要以语言与写法为例,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一些方法。

(一)语言:考析词义,疏通章句

1.理解词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特别要注意一些常用字在古代的特殊含义。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疑,“类似,好像”的意思,而不能解作“怀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同上;“云想衣裳月想容”(李白《清平词调》),想,像;“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坐,由于,因为;“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床,坐具。

2.根据诗歌语言句法、修辞上的特点把握句义

(1)省略。古今汉语,省略主语、宾语、兼语、介词等都常见,却少有省谓语的,诗歌中却常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可分别补“有如”、“满含”);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可分别补“赠送”、“获得”);

(2)跳跃。诗歌语言高度精炼,意象转换与过渡之际,往往略去一些中间环节,乍看起来,句与句之间好像跳脱了什么,不能连属。

不管诗句如何跳跃,必有意脉可相连属,把握了作者的“意”,我们就能把看起来杂乱无章、不相连属的模糊意象贯穿起来,整个诗的意境也就把握住了。

(3)互文。前句(或上半句)包含后句(或下半句)未出现的词,在后句(下半句)里又包含着前句(上半句)应出现的词。例如: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

②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③秦时明月汉时关

④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清?纳兰性德《咏笼莺》)

(4)用典。用典又叫用事,在古诗词里很常见。例如:李商隐《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g雏竟未休。

诗人用典故,往往借古喻今,有所寄托,所以,凡用典的地方,要读出作者所寄之意。

另外,意象名词组合、倒装、拆字、比喻、借代适当介绍即可。

(二)写法:探究写法,分析效果,提升鉴赏水平

诗歌的表达技巧涉及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五个方面。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设问、反问、通感、互文、用典、顶针、双关。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3.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叙事抒情、借典故抒情、借细节抒情、借咏史抒情(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4.描写手法:(1)正面与侧面(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正侧结合);(2)虚写与实写(“虚”指: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②已逝之景之境;③设想的未来之境;④对面落笔,虚实结合。)(3)动景与静景(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静衬动,以动衬静)(4)烘托与渲染;(5)对比与衬托(正衬、反衬);(6)工笔与白描;(7)角度变化:远近、高低、俯仰(远近、高低结合)以及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形、色、声、态等的不同;(8)整体与局部(点面结合);(9)描写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5.表现手法:抑扬、层层铺垫、伏笔照应、以小见大、先景后情、以景结情、卒章显志、对比衬托、无理而妙、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移情于物、对面反写。

诗歌鉴赏能力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它有赖正确的方法指导和长期的阅读实践。只有广泛阅读,精研深思,不断丰富阅读经验、知识,才能形成较高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熟读多记

鉴赏能力的得来更大程度来自于博读“强志”。诗歌的阅读在诗歌鉴赏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古人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就是阅读。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有很多好的总结,如要求阅读中注重读题目、读作者、读意象、读感情、读注释等等都值得借鉴。而本人在阅读中要求学生做到的就是熟读成诵,并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定读的目标和背诵的目标,结合教学不仅要严格检查,还经常引导学生把记得的一些知识与课堂学习有机联系起来。长期下来,我教过的学生不仅增添了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鉴赏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有的还在作文中和平时的讲话发言中恰当用上了古代诗句。这方面基本上是硬办法,没有捷径可走,所以也就没有更多总结的东西。

以上是本人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一些方法,我认为,抓住这三个重点并假以时日,我们的教学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

第二篇:突出“三个重点”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突出“三个重点”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提出“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的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突出“抓班子、强队伍、正作风”三个重点,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突出抓班子,筑牢党在农村的领导基础

着重从发挥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三个方面入手,打基础,抓巩固,促提高。

(一)充分发挥党委的龙头作用。乡镇党委处于农村工作最基层和第一线,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职责,是国家政权的基石。其执政能力的强弱、执政水平的高低,干部素质和思想作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为此,乡镇党委一班人要胸怀全局、心系民生,凡是要求干部群众做到的,自已首先要做到,立住标杆、树好形象,通过舞好“龙头”,带动“龙身”,摆好“龙尾”。村级党组织及镇村党员、干部要在争创先进、争当一流上,自

觉向党委班子看齐,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

(二)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实践证明,凡是发展好的地方、工作推动有力的地方、社会稳定的地方,都是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书记坚强有力。因此,要把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人才选入村班子,选上村书记。同时,坚持“抓两头、带中间”,集中整顿转化后进村党组织。后进村之所以后进,大多数都是村班子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后进村虽然数量不多,但其影响力却不可低估。一个村出了乱子,足以对一个乡镇、一个县,乃至更大范围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做好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工作,要突出抓好村班子建设,建强班子、带好队伍,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三)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在“三级联创”活动中的直接责任人职责,使其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工作理念,按照任务具体化、责任明确化的要求,党委成员分工负责、部门分工协作,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责任机制。完善党委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突出问题。

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以点上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完善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和党建工作评估制度。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重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实行预警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诫勉谈话,取消评先评优资格,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促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突出强队伍,筑牢党的事业的人才基础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和活动主体。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臶,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按照“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的要求,不断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扩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范围,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党员干部,采取开放式、联合式、菜单式、互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利用各种教育培训手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知识更新、技能培训,使党员干部走出去学习长见识、请进来学习长知识、沉下去学习长才干,达到长期受教育目的。

(二)加强对党员队伍的管理。按照“三向培养”要求,重点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退伍军人、村组干部和新经济组织中发现培养年轻党员和女党员,严格按照“两次推荐、两次公示、两次票决、一次复审”发展党员程序,保证党员质量。在规范“入口”的同时,完善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机制,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党员作用的党员,要帮助教育促其

改正;对不合格党员要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及时做出处理,纯洁党员队伍。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理念融入思想、作为一种动力融入工作、作为一种追求融入人生,将创先争优活动与“设岗定责,星级评创”活动相结合,与党员志愿者活动相结合,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在服务群众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机制。按照“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健全老党员生活保障制度,使每一位党员在关爱他人中体验快乐,在被人关爱中体会幸福,真正感受到入党后有义务、有责任、有奉献,同时也有权利、有温暖、有荣誉,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三、突出正作风,筑牢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按照“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要求,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移工作重心,密切党群联系。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和生存之本,甘当“孺子牛”。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把群众当亲人、放心上。

(二)落实一线工作法。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机关干部

包村联户、结对帮扶、为民服务等有效措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带着感情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愿望,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摸清群众脉博,贴近群众心窝,使工作在一线开展、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形象在一线树立。

(三)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将工作业绩考核和群众评价相结合,考核结果与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相挂钩。完善人大代表民主评议机关站办所和中层干部机制,对评议结果靠后的实行轮岗、换岗,对评议结果靠前的优先向上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和评先评优,为实干的搭台,给肯干的舞台,让不干的晒台。加强对民主决策的监督,使党员干部权力运用情况全面臵于群众监督之下,规范干部行为,防止腐败发生,以尊重群众民主权利来凝聚群众力量。

(二科 王伟)

第三篇:怎样突出教学重点

怎样突出教学重点

课堂上突出重点的教学,有助于教学中诸多矛盾的正确处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扎实把握,更有助于预防教学中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起抓的状况发生。做到教学重点的突出,不但是教师在备每节时,几乎都要认真思考的话题,就其范围而言,有一册书教学重点,有单元教学重点,有类似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这样的小重点等等。本文所谈的教学重点主要指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材中的一节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说明教学重点是否突出的问题,下面就以计算教学为例,用正反两个方面,对同一课题(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26页“住新房”教学)而处理不同的两个教学案例片段,分析其教学重点的突出与否。

案例一:当学生经过分析明确事理关系抽出算式12×14=?之后,教者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探讨其算式的得数,尽管与教材设计的3种方法的顺序不同,学生各自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这时的执教者感到是时候了,便非常满意的总结到:“以后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案例二:与前者不同的是,面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教者不是急于下结论,而是进一步的启发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法(横式与竖式)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意识的把横式的口算过程引导到用竖式的计算中去,最后强调的是用竖式计算,但用竖式计算也离不开横式的(口算)计算。

以上教学显而易见的看出后者的教学十分突出的优于前者,好在教者用抓联系的方法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中也不难看出,突出重点的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零散的,而是有逻辑性的;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越学越多,而是越学越系统。

前者的教学,表面看好像教者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不然,正是最后的那句结语,恰恰偏离或冲淡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之所以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作为重点,就是因为是为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笔算打基础的。这个重点知识也不是经过学生的商讨后得出的,而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入重点知识。这里不是说“以后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句话说的不对,而是说没用到该用的地方。在知识点是平行的情况下,应该用上这句话。例如:对于解决问题中的分步与综合列式,教材中出现这样的字眼:“可以这样算”,“也可以这样算”。都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如果学生两种或几种方法都会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教者应该清楚,列综合算式计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这里不强求一律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让教者清楚的目的就是便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再如:几何图形教学中求长方形周长的教学就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口算或估算的教学中多得很在此不胜枚举。所以这句话只要用对了地方就必须得用不可。

为了防止教学走极端的现象发生,还要提出的是:既然已经确定准了(竖式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那么学生的口算就可以不用教了。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影响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更影响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过关笔算也好不哪去。其实上面已经说了,口算与竖式计算有着必然的联系。象后者那样用抓联系的方法即突出教学重点,又把相应的口算融入其中,这样一举两得的做法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过中要摆正口算与笔算之间的关系。只有重视口算才能谈得上加强笔算。换言之笔算是重点,口算是为笔算服务的。而两者又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执行新的课程标准教材以来,教学中部分教者对于学生的口算训练重视不够,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低,一组简单的数据口算本应该脱口而出,确慢慢腾腾。即使是在有人看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也算错题,例如课堂中的学生板算,正确率低。平时需要加强口算训练,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简算的把握,圆周率中1至10π的有规律得数等等,这些都是计算的基础,运用的好不但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更有利于计算速度的提高。为突出笔算这个重点服务。

在绝大多数的新课教学中,一节课只有一个教学重点。有时几节课都围绕一个重点教学。如果一节课的重点多了就不能称其为重点了,但在特殊情况下一节课就不是一个教学重点。就拿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56页的“分数混合运算

(一)”这节课的教学说,除了分数混合运算这个重点外,还有与之相配套的有关问题的解决,能否说这节课有两个教学重点值得商榷,从教材例题后面设计的练习题看,式子题与解决问题从量上说几乎是半对半。所以执教者们感到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很重,此两个方面都要兼顾。而对于下一个章节第58页“分数混合运算

(二)”教学重点则是乘加、乘减问题的解决。

突出教学重点也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教研中我们非常欣赏执教者说过这样的一番话:“教案是死的而学生是活的,我们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案要随着学生的改变而改变”。例如:有一位二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课堂教学进行不长时间就发现学生不用教,就能自己熟练的得出口诀,课前已经设计好的“顺着背、倒着背、对口令背”等教学形式就显得重复,这样老师不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深化于引导学生探究口诀之间规律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为学服务。按照学生需求进一步的突出教学重点。这样一来课前备好的课书写的内容60%不管用了,教者这种舍得把备好的部分内容放弃,根据学生的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教为学服务。同时还要注意到,承认以学生为主导的同时,有的时候还要以教师为主导,决不能放任自流的让学生牵着老师偏离教学重点跑的状况。教学中最忌的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不顾忌学生的课堂上的反应如何,教者一味的把自己备的那些内容进行完才算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有这样才心安理得,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至于学生买了多少帐,哪些学生买了帐,都不去考虑。这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教学。为了进一步说明教学重点的突出问题,再看下面两个教学实例。

1、三年级中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教学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小数点一定要对齐”这句话,更重要的是理解掌握“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所在”。如果学生明白或者体会到“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这一道理的重点,才算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学习知识。因此说学生理解了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就意味着教学重点突出的到位了。像这样抓住重点的设计教学,学生学得的知识才是扎实的,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就高,相对的遗忘率就低。但这也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当学生学完混合运算后,问学生“为什么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就有些难为学生了,不是说这个问题不能回答,更不是有意识的回避这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类似这样的问题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况且我们班级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华杯赛”选手。由此看来突出重点也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究竟突出到什么份上,主要看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但是这里要提醒执教者,课堂上一旦学生提出混合运算为什么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教师仅限于“这就是一种规定”的回答,这样的回答约等于没回答。执教者要清楚现在的学生就某一个方面讲知道的要比教师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妥善处理问题,可留课后作业网上查询,或者教师把这样规定的理由直接向学生表白:就拿二年级教材中6+3×4来说,如果规定先算加减、后算乘除的话,那么就要在算式中加上括号即6+(3×4),没有括号的算式要比有括号的算式简单些,更何况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需要先乘除、后加减的问题远比需要先加减、后乘除的问题多。借以满足好学者们的心理需求。

课堂上围绕着重点教学内容,教师不能把简单问题进行复杂化的提出,例如:东北师范大学朱玉民教授说过这样的教学情境:对于刚刚跨进学校大门没几天的一年级小学生而言,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这个重点知识的时,3+2=5学生已经算的很好,教者却提出“3只鸡加上2只鸡为什么等于5只鸡?”的问题,相当于“3+2为什么等于5?”,学生顿感茫然,片刻之后,终于有个学生举手回答了:“老师我知道,喂小米、喂谷糠”,出现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如果这个问题让我们成人回答会如何呢?无非是“因为3里面有3个1,2里面有2个1,所以加在一起就是5”,这样一种带有因果关系的对一年级小学生讲比较复杂的问题让其回答,教者是把学生看的过高,成人化的教学思想必须克服。

2、纵观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对于每个教学例题的呈现,无不伴随着解决问题(课改前称应用题,当然新提法有新提法的含义),解决问题教学不单独设章节。执教者在把握教材的过程中,尤其是从来没有教过小学数学的教师,往往出现把握不住教学重点的现象。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的“小熊请客”教学,其教学的重点不容质疑的应该放在运算顺序上,而不是解决问题上。在调研过程中,看到偏离教学重点的表现是:在教学该例题的设计练习时,教师设计了大量的乘加、乘减问题解决,好像只有这样才算抓住了教学重点,其理由是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解决问题是重点教学。如果这样认识问题就是对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认识有偏差。如果把握住编排体系的螺旋上升就能改变这种偏差认识。

把握不住重点的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做的重点题目将会有限,根本达不到掌握运算顺序的程度要求,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许有的教师要问:从教材的本身,如何能看出教学重点?只要通览一下本课例题后面设计的练习题便可清楚的认识到,习题的绝大多数都是以式子题的形式出现,而不是解决问题(但也不排除少量的或者是半图半文的解决问题),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是,可以根据本班级的实际情况,适当穿插一点解决问题的题目是不为过的,什么事情都不能绝对化。至于为什么要把运算顺序作为教学重点,就是为了学生的以后学习小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等打基础。

当明确突出教学重点的重要性这仅是事情的开始,那么如何确定准教学重点呢?除了上面所说的从每一节课教材例题设计的练习题量的多少看之外,从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也能清楚的看出其教学重点。还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为例,教参叙述如下: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不难看出这节课教学重点,一是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是分数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实际问题的解决(有的表述为混合运算顺序及相应的解决问题)。在考虑此两点都要兼顾的情况下,依据本班级的学生实际,还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该把重点向问题解决加以倾斜,其原因是看教参对重点的程度要求,为什么叫“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而不是“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因为混合运算的顺序对学生而言不是什么太新的知识,绝大多数的学生一点则通。

既然找准了教学重点,就要舍得在重点上花费时间。在教师的教学中,教者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创设了很好的举措,比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只列式不计算,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思维训练这个重点上;再如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常常拿出一个算式就要求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还有的教者对板书中的重点内容用红色粉笔加以标注,借以引起学生对重点的注意。

回顾新课改的历史已经十年有余,在用新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参考书编写方面如果能把单元、章节、每节课的教学要点,尤其是教学重点加以阐明的话,这样的参考书更具有可操作性,减少盲目性。特别是对新上岗的数学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执教者看到教材中的某一幅图,重点不知从何入手,何谈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提高。基于这种情况,新教师就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网上请教,通过参加每学期一度的区、市级研训教师进行的教材教法辅导请教等,把教学要点特别是重点把握准,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把握住了重点,就好比心中有了主心骨,我们的教学就知识而言才有方向性的把握。

这样看来,教学重点是由知识体系的本身所决定的。找准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读懂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及来龙去脉。要求教师瞻前顾后的从大处着眼,坚持抓基础的原则;从小处着手,从具体的每一节数学课抓起。张弛有度的在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中,紧紧的抓住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有关知识展开教学,才能更好的突出每节课的教学重点。

第四篇: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力和感悟力,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音乐知识,增加音乐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在鉴赏音乐作品的实践中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能力 想象力 审美情趣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美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感受音乐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激发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到音乐不再是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圣典,拉近了优秀音乐作品与学生间的距离,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乐于欣赏和享受音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总是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音乐同样如此,他们有喜爱音乐的天性,有探索音乐世界的欲望,而激发他们探索音乐欲望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能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保护好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真正产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使其身心融入到音乐实践中,通过自主的学习和体验来认识音乐、感悟音乐的真谛。为此,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设置疑问,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其好奇心,可通过流行歌曲、音乐名人轶事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从欣赏刘欢的《好汉歌》到中国民歌,从谢津的《说唱脸谱》到传统京剧,既使学生学到了音乐知识、又激发了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精选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材能够直观地反映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教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特点、内涵要丰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内涵丰富的作品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适当了解音乐相关背景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其所包含的音乐要素,并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师还可以通过作品之间的横向比较和联系,使学生可以通过感官来辨别作品不同的审美特质,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作品的分析之中去,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分析能力。

三、整合作品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1.音乐想象力的培养。艺术教育总是以一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的,通过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的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情景,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具体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现的意境。此外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对音乐情感、音乐形象的感知往往是在比较中进行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将比较法运用到音乐欣赏教学中,使学生能准确地感知音乐形象,清晰地辨别声音效果,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提高其对音乐作品鉴赏能力。

2.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首先可通过对乐谱的分析、对比,引导性、示范性地剖析音乐元素及其内在结构,并为学生建立某个想象的空间或设定一个联想的范围,便于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形象特点、领悟音乐情感内涵。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才能对音乐表象进行拆分、肢解,了解乐思、乐汇的进行规律,理解音乐的内在含义,并对其形成联觉、加以想象,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音乐美的感知和长期积累的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情趣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美好事物,教师应在加强学生音乐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音乐情感的训练和对音乐美的感知,在教学的每一堂课都应该融入美感训练要素,使学生通过这种不间断的美感认知和练习理解美的类别和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音乐记忆、音乐认知、音乐想象的能力,获得音乐艺术的愉悦感。此外,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趣,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设施条件和良好的软环境,为学生创造适合音乐审美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积累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比如在讲到某一器乐、声乐或者表演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一些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上台表演,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增强自信心和团结协作意识,还可以定期举办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都有重要作用。

五、结语

高中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发展阶段,虽然他们比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的局限,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还不高。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美育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此外,高中生面对高考大关,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音乐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江舟.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音乐能力[J].中国音乐教育,2009(6).[2]吕欣.培养学生处理音乐的能力[J].艺术教育,2006(2).[3]叶丽慧.运用“指挥”培养学生音乐能力[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10).文档资料: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浅谈中职艺术设计评价体系 浅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教学反思的作用 科学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为学生合理减负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例谈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的有效策略 家校沟通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浅淡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创新 谈我校校园足球的开展 中国学生汉式英语的现状与反思 小学数学学习中预习的重要性与指导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法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第五篇: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盱眙县桂五中学张永

中国的古诗文绵延流传了千百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的积淀,更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经典。我们可以从中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蕴最丰富的语言,形式最优美的语言,也是最具有灵性和想像力的语言。

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古诗文教学实际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化民族的文化。一首首唐诗宋词,一篇篇楚辞汉赋,文思奇妙,词彩华丽,情趣高雅,赏心悦目。在学习中,学生们能从那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湛的语言艺术中汲取营养,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代中学生对学习古诗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中华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远不如言情武打小说、流行歌词那么风行。自教学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本将古诗文的比例增加到30%,可见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古代经典的传承。但在现实中,古诗文教学僵死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局限于条分缕析和一字一句的翻译,导致教学内容支离破碎,学生兴趣减退,就是对于文字简洁、意象繁复、含义深刻的诗歌,旧有的教学模式也只是拘泥于有迹象的文字,而不领悟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去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没有用心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没有真正做到和作者心相契合,使古诗文教学非文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文化底蕴的迅速流失,使最具教育意义、最具感染力、最有文化艺术性的文学课变成枯燥乏味的干巴巴的技术课。从学的方面看,学生只停留于翻译背诵的层面上,而缺少对古诗文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文并将它发扬光大,就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古诗文之中的美。我认为初中古诗文教学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鉴赏中发现中国古文化语言的无穷魅力,喜欢上它并传承下去。

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呢?

我认为要从“读”中入手,以“读”来引导学生体会诗情,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文的节奏、韵律的魅力,从而提高赏析古诗文的能力。读的方法有很多,有朗读、诵读、美读、品读、唱读、走读等。在读的时候,可变换形式读,使学生能在多样 1

化的“读”中感受古诗文的语言魅力。

朗读,朗读是指抑扬顿挫有节奏有感情地读,它重视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起伏以及诗文的基调。在朗读中,学生能通过反复吟咏体悟古诗文的含义、作者的情感,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整体感知作者的情感思想,了解诗文内容。在课堂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朗读时如果再选用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读,学生不仅会产生新鲜感,而且能在音乐或雄浑激越或婉转悠扬或幽怨低沉的乐曲中十分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把握文句所传达的情意。在选取配乐时,不必苛求内容完全相符,只要旋律相配即可。尤其古乐,如《梁祝》、《十面埋伏》、《二泉映月》等所表现的意蕴、意境,更能使学生迅速沉浸在无声的艺术世界里。

诵读,这种方法有着古老的历史,它是识记背诵、重整体感悟、边背边读边体悟。由于“言语的声音形态对于表现主体的生命活动具有直接性,因此诵读出作品的声音形态,玩味、揣摩语调与节奏,可以直接把握主体的情感、思想。”诵读的方式自由、灵活、轻松,可读、可唱、可吟咏,声音可低可高,一切均随诵读者喜好而定,其间抑扬顿挫,韵味无穷,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则需诵读感知。这一读法放在初步懂得诗文内容之后运用较好,此时学生对内容有了浅层次的理解,有待于深层次的与文本交流。此时的诵读就是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

美读,在对古诗文的内涵充分理解之后,可以采取美读的方式,美读者用声音传达出了作品深层的美。这时的读,读者往往能深刻体会诗文的思想、意境、艺术手法,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美读的过程中,心灵与文字的撞击、情感与理性的思考穿透了文字的外壳,达到深层意蕴,形成“入境使与亲”的思想情感的共鸣和交融。美读能引领语文课走向比较高的教学境界,美读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对品味所学诗歌的精美语言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美读,应该放在古诗文讲析之后,此时学生有了较深的理解,才能更深入地将感受穿透到声音之中。

品读,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品读,品味语句中的含义,咀嚼文字中的意蕴,可以设想自己是作者,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去富有感情地读,可以夸张情感,夸大表情。在学习结束后,为加深印象、提高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放松一些,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唱着读,摇头晃脑读、拉长声调读,只要能兴趣盎然的去读就行;还可以允许学生站起来在走道里来回走动着读;另外还可以把两首艺术手法、风格流派相同或相反的古诗文放在一起对比着读。如将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甫的《登高》放在一起读,将李清照的词与苏轼的词放在一起读,在比照中,能更鲜明地体悟诗词的不同特点。

读的过程也是赏文析字的过程。教学古诗文,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文的内在涵义,解读文本时要抓住诗眼分析名句。名句最能引发鉴赏者的情思,余味无穷。如曹植《七步诗》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另外我们品味诗歌语言要特别注意那些经过诗人苦心经营、反复锤炼的字句,品出其中包孕着的丰富含义和不尽韵味。如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排”字,便写出了诗人振翅高飞的豪气、身处困境坚强奋起的锐气。含蓄凝练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典型特征,诗人们总希望用最恰当、俭省的字句充分而圆满地表达出最丰富的感情。透过这些字句,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诗中蕴涵的形象,了解作者的情感走向,体味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认识,进而深入诗境,引起共鸣,获得无尽的审美享受。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容易让学生索然无味,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顶多在欣赏教师的口才中听听课,实际上真正对古诗文感兴趣的并不多,更谈不上喜欢和传承了。必须打破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转变学生只做“听客”的心理角色,加强学生鉴赏古诗词的主动性,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语言的魅力,让诗韵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飞扬。

下载突出三个教学重点 培养古诗鉴赏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突出三个教学重点 培养古诗鉴赏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音乐教学中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音乐教学中鉴赏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学生对于音乐的反应固然与其个体的兴趣、爱好、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

    培养初中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由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等构成阅读能力。其中认读是基础,理解是核心,鉴赏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是阅读能力的最高阶梯。鉴赏能力一......

    小学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兴城镇逸夫小学 所谓鉴赏,即可以理解为欣赏、鉴定两层意思,是人对“音乐语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那么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音乐欣......

    湖南资兴市:突出三个重点 推进党务公开

    湖南资兴市:突出三个重点 推进党务公开近年来,湖南省资兴市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把党务公开工作作为加强党内基层民主的重要途径,突出议事决策、党内事务、......

    突出“三个重点”推动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精选合集)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加快推进城市化这一主题,以抓好乾州新区开发为主线,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品味不断提升,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区面......

    浅论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论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实验中学 王喜凤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广泛,其中主要涵盖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大大模块。虽......

    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新野县实验中学 常见的古文教学以古诗词出现的形式较多,也是古典文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古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

    突出珠心算教学的“重点”

    对珠心算本身而言,珠心算教学的每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教学重点,必须切实抓好,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从珠心算形成分析,珠算操作是实现珠心算的前提与基础,其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