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陀地方税务局办公大楼管理办法
普陀地方税务局办公大楼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普陀地方税务局办公大楼管理,确保各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和财产安全,根据有关规
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楼内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并自觉服从有关物业管理委员会的物业管理。
第二章安全管理
第三条 安全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的安全由各部门自行负责,并相应建立和完善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法规和消防知识教育,定期防火、防盗等安全检查,发现
问题及时整改。
第四条 工作日上班前一小时开启办公楼大门(不包括沈家门税务分局办税大厅大门),晚上九点关闭办公楼大门。对在晚上九时以后进出大楼的人员和非工作时间进出的人员按门岗的要求进行登记。
第五条 外来人员进入大楼须持有效证件,说明事由,并按门岗人员要求进行登记后方可进入,禁止
小商小贩、闲杂人员、各类推销人员进入大楼。
第六条 使用车辆运出、运入物品,各部门须提前通知门卫人员,未经允许,门卫人员有权阻止其出
入。外来人员携带物品出入应严格查询。
第七条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配电房、水泵房、厨房等重要区域,发现可疑人员立即报相关人员。
第八条 办公室内个人不要放置贵重物品和大额现金,大额备用现金不存放在保险箱过夜。
第九条 工作人员下班须关闭所有电器设备、关窗、关门上锁。不得将外来人员单独留在办公室内。
第十条 办公楼内不得带入或存放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物品。
第十一条 严禁在大楼区域内焚烧废纸、树叶、杂物等。严禁在走道、楼梯口堆放各种物品。第十二条 自觉遵守用电、用水的制度和规定,厉行节约,注意安全;遇有设备故障,设施损坏,应
及时与有关部门或水电管理人员联系,以免发生意外。
第十三条 大楼内禁止使用电炉、电熨斗等电器设备;禁止擅自安装用电设备。
第十四条 不得吸游烟或乱扔烟头,禁止使用明火。
第十五条 爱护消防设备,不得损坏、挪用、拆除、移动消防设施和器材,不得堵塞消防通道。第十六条 发现火险隐患,须及时报告安全管理人员,一旦发生火警,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迅
速有序地开展灭火抢救工作。
第三章环境卫生管理
第十七条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月”、除“四害”等创建活动;创造文明整洁,优美的工作环境。自觉爱
护花坛、树木、花草。
第十八条 大楼内外公共部位、公共场所的保洁工作由保洁员和门卫负责,各部门的办公室卫生则由
使用部门自行负责。
第十九条 大楼各种建筑设施设备和装饰不得拆卸、移动或改变用途。大楼周围外墙(围墙)未经允
许不得用于广告、张贴告示、挂写字画,不得乱写、乱刻、乱钉。
第二十条 工作人员要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公共场所清洁卫生,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果壳、烟蒂;大小便入池,便后及时冲洗,卫生纸扔进纸篓,剩茶叶倒入塑料筐等。
第二十一条 各部门和个人车辆应在指定的区域内有序停放,并服从场地管理人员指挥。
第四章 其他事务管理
第二十二条 食堂就餐按食堂就餐管理制度执行。
第二十三条食堂卫生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第二十四条食堂主、副食品采购按食堂采购、验收制度执行。
第二十五条 老干部活动室按老干部活动室管理制度执行。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 工作人员如违反本规定,报所在部门处理。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大楼物业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普陀地方税务局办公大楼保安工作制度
一、保安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
二、除特殊情况外,工作日上班前一小时开启大门,晚上九点后及非工作日关闭大门,大门关闭后进
出大楼的人员应按保安人员要求进行登记。
三、外来人员进入办公楼的应向保安人员说明原因,出示证件或由办公楼内工作人员联系同意后方可
进入,并按要求进行登记,禁止小商小贩、闲杂人员、各类推销人员进入办公楼。
四、入办公楼区的各类车辆应在指定的地点停放,并服
从保安人员的管理,外来各类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五、载物资进出大门的,应事先与保安人员联系或由工
作人员陪同,并自觉接受保安人员的查验,严禁易燃易爆品进入办公楼区,禁止将自养的各种宠物带
入办公楼。
普陀地方税务局食堂就餐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堂就餐秩序,营造文明、卫生的就餐环境,特制订本制度。
一、食堂就餐对象为本局在职干部、职工及其配偶、子女,本局聘用的临时人员和来局办理公务的零
星人员。
二、就餐人员必须按规定刷卡,服从食堂工作人员管理,自觉维护就餐秩序,积极营造文明、卫生的就餐环境。
三、食堂就餐采取刷卡办法,按次计费。具体标准为:
早餐刷卡每天首次计费2元,以后每次计费4元。
中餐刷卡首次计费3元;以后每次计费7元。
晚餐刷卡每次计费5元。
每餐第一次刷卡在第一台刷卡机进行,第二次后每次刷卡在另一台刷卡机进行,由食堂服务员负责计
费。
四、用餐采取自助方式,刷卡后方可领取托盘购菜就餐,所有餐点一律不准带出餐厅外用;中、晚餐
每次刷卡伙食标准为3菜1汤,包括2荤1素。
五、食堂按规定时间开放,非经同意不得提前就餐。就餐时间一般为早餐7时至8时,7时50分起停止供应早点。中餐、晚餐为规定下班时间后1个小时内。特殊情况由办公室负责另行通知和安排。
六、食堂餐具,一律不准外借和外带,否则由当事人负责。对损坏餐具的,将照价赔偿。
七、就餐人员应在餐厅就餐,不准到大楼内其他场所用餐。
八、选用饭菜、面食时,应注意节约,避免浪费。
九、就餐人员应文明用餐、注意清洁、讲究卫生,严禁在餐厅内吸烟,中午不得饮酒。
十、就餐人员饭卡一律由办公室负责制作、发放、充值。卡内余额不足时应及时充值。就餐时不准赊
帐、挂帐。
十一、需安排客饭的部门或临时需在食堂用餐的人员应提前与办公室分管主任联系。
十二、下周菜谱每周五提前在内网公布。
普陀地方税务局办公用品管理办法
为加强全局办公用品的管理,规范办公用品采购、领用、使用、保管的行为,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
办法:
一、局机关、沈家门税务分局、稽查局常用办公用品由局办公室统一采购、保管和发放。
二、局办公室应根据实际需要原则,经办公室主任同意后(数额较大还须报局领导同意)指定专人负责采购。采购人员采购办公用品时,要以节约为本、货比“三家”,所购物品一般不得高于市场平均价,采
购发票必须附办公用品清单。对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办公用品,必须实行政府采购。
三、局办公室应指定专人负责办公用品的保管、发放和登记工作。对所采购办公用品应在及时验收后放入专用库房保管,并按物品名称进行标识。同时,要按办公用品的名称设置《办公用品购、领、存登记
表》,逐笔登记入库、领用情况,准确反映库存数额,按月进行帐实核对,切实做到帐实相符。
四、各科室、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单位办公用品领用。办公用品时,由办公室负责办公用品保管人员填制《领用单》,并经领用人签字后发放(重要物品也须经办公室主任同意),并逐次逐项进行
登记。
五、全局每一工作人员对使用办公用品的使用要注重节约,反对浪费,提高办公用品使用效率。对计
算器等较高档的办公用品使用须妥善保管,调离本局时应及时交回办公室。
六、基层税务分局办公用品(除计算机耗材)的采购、使用、保管应比照本办法自行负责管理。
七、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普陀地方税务局休息室管理制度
一、休息室分配对象为家不在东港区域的干部职工,房间及床位一经确定,未经办公室同意,一律不
得自行调换。
二、休息室卫生由住宿人员负责打扫,办公室将定期进行检查。对房间卫生不整洁的将按有关规定进
行处理,屡教不改的将不予住宿。
三、夜间休息室一律不准住宿。
四、必须爱护休息室内的公共设施,不得损坏。如有损坏,将照价赔偿。
五、休息室内床上用品使用人员只拥有使用权,使用期间负责保管和清洗。如不再安排住宿的,床上
用品必须清洗后及时上交办公室保管。
六、如不符合安排住宿条件或不再需要住宿,住宿人员需向办公室报告,由办公室负责另行安排人员
住宿。
七、使用人员应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得在休息室内发生大声喧哗,聚众赌博,吸烟等影响他人休
息的行为。
第二篇:《河南省地方税务局房产税管理办法》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房产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房产税的规范化管理,保证房产税政策的正确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河南省房产税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加强与财政、公安、房管、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加强房产税宣传,做好房产税的协税护税工作,努力形成税务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协税护税的局面。
第二章 纳税义务人的认定
第四条 房产税的纳税义务人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按照下列规定认定:
(一)房屋产权属于法人或自然人所有的,其拥有房屋产权的法人和自然人为纳税义务人;
(二)符合法人条件的单位其房屋产权属于国有的,其经营管理单位为纳税义务人;
(三)房屋产权出典的,其承典人为房产税的纳税义务人。第五条 发生下列情况的,应确定房产代管人或者实际使用人为纳税义务人:
(一)房屋的产权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
(二)产权未确定的;
(三)租典纠纷未解决的。第六条 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有权根据《条例》及有关规定,对一些特殊情况的纳税人进行如下认定:
(一)凡出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向房产所在地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且出租人在出租之日起30日内未将承租人的有关情况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报告,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又找不到出租人的,承租人应承担连带纳税义务,缴纳税款。
(二)纳税单位和个人无租使用免税单位及其他纳税单位的房产,房屋的实际使用人为纳税义务人;
(三)融资租赁的房屋,在租赁期内,由出租方(即金融性公司)依据该房屋的价值缴纳房产税;租赁期满后,房屋产权转移给承租方的,承租方为纳税义务人。
第三章 征税对象和征税范围的认定
第七条 房产税以房屋为征税对象,对构成房屋的财产征收房产税。第八条 地方税务机关在认定纳税人的财产是否具备房屋标准时,应依照下列条件:
(一)有屋面和围护结构(有墙或两边有柱);
(二)能够遮风避雨;
(三)可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经营、工作、学习、娱乐、居住或储藏物资等。
对不具备上述条件,不构成房屋的财产,不征收房产税。第九条 房产税在规定的范围内征收。其具体征税范围是:
(一)城市,包括城市市区和郊区;
(二)县城,指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三)建制镇,指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四)工矿区。
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的具体征税范围,由省辖市人民政府划定。
第十条 对于征税对象和征税范围难以确定的,由省辖市地方税务局报经省地方税务局确认。
第四章 计税依据和税率的认定
第十一条 对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可按下列程序进行确定:
(一)房产的计税价值是指依照房产原值一次性减除30%后的余值,税率为1.2%。
(二)房产原值是指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在账簿“固定资产”科目中记载的房屋原价。
(三)房产原值应包括与房屋不可分割的土地及各种附属设备或一般不单独计算价值的配套设施。附属设备或配套设施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暖气、卫生、通风、照明、煤气、中央空调等设备;
2.各种管线,包括蒸气、压缩空气、石油、给水排水等管道及电力、电讯、电缆导线;
3.电梯、升降机、过道、晒台等。
第十二条 属于房屋附属设备的管线,应按下列方法计算:
(一)水管、下水道、暖气管等从最近的探视井或三通管算起;
(二)电灯网、照明线从进线盒联接管算起。
第十三条 对于出现下列情况的,房产的计税价值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
(一)纳税人未按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科目内记载房屋原价 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有权按规定核定其房产原值;
(二)对没有房产原值或者房产原值明显不合理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有权比照同类结构、同等地段的房产价值进行核定。
第十四条 对按租金收入征收房产税的,应以出租人实际取得的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租金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税率为12%。
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用于居住的,房产税暂按4%的税率征收;对于居民住房出租后用于生产经营的,房产税按12%的税率征收。
第十五条 对房屋出租人不申报租金收入或申报不实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可以核定其租金标准。其具体方法是:
以纳税人实际出租的房屋建筑面积和适用的租金标准计算出应税租金收入。租金标准由各市、县(含县级市,下同)地方税务机关调查测定。
第十六条 房屋的租金标准由地方税务机关按下列程序进行核定:
(一)核定房屋所在地段等级、类别租金标准的依据: 1.房屋座落地的繁华程度; 2.房屋结构; 3.房屋用途; 4.房屋新旧程度。
(二)核定房屋租金标准的权限为:
1.市辖区的租金标准由省辖市地方税务局核定;
2.县城及其以下地区的租金标准由县(市)地方税务局核定。
(三)各级地方税务机关核定的租金标准和地段等级可在一定的期限内适当进行调整。
(四)下级地方税务机关要将本地区核定的租金标准、地段等级等情况报上一级地方税务机关备案。
第十七条 对居民个人利用私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凡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房屋产权证、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关联内容相符的,可视为自有自用房产,按房产计税价值计征房产税;对不能提供自用房产证明的,应按出租房屋征收房产税。
第十八条 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对房产税计税依据的特殊情形,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纳税人对原有房屋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增加后的房屋原值计征房产税。
对房屋装饰装修后增值的部分,凡记入账簿“固定资产”科目的,要按增值后的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
(二)工程尚未决算入账但已经投入使用的新建房产,要依照工程预算减除30%后的余值计税;对没有基建预算价值的,由房产所在地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核定价值计税。工程决算入账后,依照入账的价值计税。
(三)对于以房产投资联营,投资者参与投资利润分红,共担风险的,要按房产计税价值计缴房产税;对于以房产投资为名义,收取固定收入,不承担联营风险的,其取得的固定收入视为租金收入按规定计征房产税。
(四)对纳税人将房屋出租后在一年内未收取租金收入的,应由纳税人先按房产计税价值计算缴纳房产税;待实际取得租金收入后再按租金收入结算税款。
(五)对单位和个人出租房屋取得的租金收入中含有房屋及其附属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设施)租赁费的,凡能合理、准确划分的,由县(市、区)地方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在租金收入总额中扣除;对不能准确划分的,应按租金收入总额计征房产税。
(六)对各单位联建的房产,以各单位分得的面积,分别按规定确定计税依据。
(七)纳税单位和个人的一幢房产,一部分自用,另一部分出租,应按其各自占用的建筑面积比例划分,分别按计税余值和租金收入计税。无法准确划分的,由地方税务机关确定。
第五章 纳税地点、纳税期限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 第十九条 房产税由纳税人向房产所在地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缴纳。其纳税地点按下列程序进行确定:
(一)房产所在地应按纳税人应税房产座落的行政区划来确定;
(二)纳税人应税房产不在一地的,纳税人应按房产的座落地点,分别向房产所在地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缴纳房产税;
(三)对纳税地点有争议的,由上一级地方税务机关裁定。第二十条 按房产价值计征房产税的,按年计算,分季缴纳。具体纳税期限由市、县地税机关确定;按租金收入计征房产税的,原则上按税款所属期限分期征收,特殊情况下可以对纳税人实际取得的租金收入一次性征收入库。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
(一)纳税人自建、购置的房屋,自建成或购入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二)纳税人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房屋,自办理验收手续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三)纳税人在办理验收手续前已投入使用的新建房产,从投入使用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四)纳税人出租房屋,自出租之月起,计算缴纳房产税。
(五)工程尚未决算但对新建房产已使用或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应从使用之次月起或出租之月起缴纳房产税;无租出借给纳税单位或个人使用的,由使用单位或个人从使用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六)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用、出租、出借本企业建造的商品房,自房屋使用或交付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第六章 纳税申报
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必须在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内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以及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
第二十三条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30日内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报告:
(一)新建、扩建、改建和购置房产的;
(二)拆除、售出、分割、赠送、继承、出典房产的;
(三)房产租金收入发生变化的;
(四)免税房产改变用途的;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
第二十四条 纳税人因遭受自然灾害或特殊情况不能按期申报的,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核准,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
第七章 减税、免税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 凡符合《条例》及其有关规定的减税、免税项目,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均可受理纳税人的减免税申请,并按审批管理程序进行审核审批。第二十六条 减免房产税的审批管理权限
(一)省地方税务局的审批权限:
1.纳税人申请困难性减免年税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 2.其他需报经省地方税务局审批的减免税。
(二)省辖市地方税务局的审批权限:
1.纳税人申请困难性减免年税额在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 2.其他经省局授权需报省辖市地方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
(三)县(市)地方税务机关的审批权限: 1.《条例》中规定的政策性免税项目;
2.纳税人申请困难性减免年税额在3万元(含)以下的; 3.其它经省辖市地方税务局授权审批的减免税。
第二十七条 申请减免房产税的纳税人需要报送下列资料:
(一)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减免税申请报告,详细说明减免税的原因和理由;
(二)认真填写《房产税减免税申请审批表》,真实反映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
(三)主管地税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八条 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在接到纳税人减免税申请报告后,要派人深入到企业,对减免税申请报告及有关资料认真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并按照减免税管理权限的规定进行审批或上报上一级地方税务局机关审批。
第二十九条 上级地方税务机关对下级上报的减免税材料,要认真进行审查,按照税收减免税管理权限进行审批。对资料不全、情况不清、数据不准的减免税申请,可以责令下级单位补报材料或退回原报单位,重新 调查上报。
第三十条 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申请的减税、免税事项需要上报上一级地方税务机关审批的,应以正式书面报告的形式报上一级地方税务机关审批。
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的减免税申请,经地方税务机关按照规定的审批管理权限批准后,方可享受减免税照顾。减免税期满后,应当自期满次月起恢复纳税。
第三十二条 纳税人申请减免税,在未获得批准前,应按县(市)级地方税务机关确定的纳税期限依法纳税;对属于纳税人虚假申报骗取减免税的,一经查实,地方税务机关除取消减免税照顾,责令限期补交税款和滞纳金外,并按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三条 房产税减免审批事项,实行各级地方税务局分级负责制。对未按照规定权限审批的,除取消审批决定外,要逐级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八章 税源及其档案管理
第三十四条 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要将房产税纳税人纳入税收日常管理,并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征管质量考核,对漏征漏管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第三十五条 各级地方税务机关要建立健全房产税税源、税款征收,减税、免税等资料档案,切实加强房产税档案管理。
第三十六条
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建立纳税人涉及房产税纳税资料档案,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房产税纳税人的基本情况;
(二)房产税纳税申报表;
(三)对纳税人有关房产税的审核、检查资料;
(四)纳税人的缴纳税款情况;
(五)其他有关房产税的资料。
第三十七条 县(市)级地方税务机关要建立下列有关房产税资料档案:
(一)年应纳房产税额在三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的基本情况;
(二)累计欠缴房产税额在十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的基本情况;
(三)所属各征收单位房产税税款征收情况;
(四)减、免税审核、上报、审批情况;
(五)税收政策调研资料,请示、答复业务问题资料;
(六)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十八条 省辖市地方税务机关要建立下列有关房产税资料档案:
(一)年应纳房产税额在十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的基本情况;
(二)累计欠缴房产税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的基本情况;
(三)各县(市、区)税款征收进度情况;
(四)减、免税审核、上报、审批情况;
(五)税收政策调研资料,请示、答复业务问题资料;
(六)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十九条 省地方税务局要建立下列有关房产税资料档案:
(一)年应纳房产税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的基本情况;
(二)累计欠缴房产税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的基本情况;
(三)各省辖市税款征收进度情况;
(四)税收政策调研资料,请示、答复业务问题资料;
(五)税收收入分析资料;
(六)减免税审核、调查、审批、上报等资料;
(七)其他有关资料。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有关税收法律法规执行。外资企业城市房地产税的征收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一条 各省辖市地方税务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报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备案。
第四十二条 在房产税征收管理中,各级地税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征管法》有关规定,委托公安、房管、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代征房产税税款,并按规定付给代征手续费。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河南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县区地方税务局绩效管理办法
县区地税局绩效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地方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要求,结合区地税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绩效管理,是运用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符合税收工作规律和特点的绩效管理机制,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税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实施绩效考评,促进工作持续改进的管理方式。绩效管理主要包括绩效计划、过程管理、绩效考评、绩效反馈、结果运用五个环节。
第三条 ***地方税务局实施绩效管理,围绕实现税收现代化主题,把握“务实、持续、创新、提升”的工作主线,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为出发点,以过程管理、强化执行为着力点,以持续改进、提高效能为落脚点,建立完善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内生动力、外树形象,服务税户、服务基层、服务大局,建设创新、法治、廉洁、服务型税务机关,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
第四条 绩效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二)创新引领,重点突出;
(三)过程控制,督促落实;
(四)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五)注重沟通,简便易行。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区局机关各科室、办税服务厅(以下简称各科室)。科室作为考评对象时,称为“被考评部门”,科室履行考评职责作为考评单位时,称为“考评部门”。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六条
区局成立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由区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绩效办),设在区局综合科,负责绩效管理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第七条
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责:
(一)统筹协调、指导部署绩效管理工作;
(二)制定绩效管理工作发展规划、制度规范;
(三)审定绩效计划、工作方案;
(四)审定绩效考评结果;
(五)提出结果运用建议;
(六)研究决定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第八条
绩效办主要工作职责:
(一)组织实施绩效管理工作;
(二)拟制绩效管理工作发展规划、制度规范;
(三)组织编制绩效计划、工作方案;
(四)组织开展过程管理、绩效考评工作;
(五)协调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应用;
(六)负责绩效管理工作指导检查和宣传培训;
(七)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其他考评部门,依照职责分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组织实施和考评工作,其履行考评职责情况纳入绩效管理,由绩效办负责考评。绩效办履职情况由领导小组实施绩效考评。
第十条 各科室应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绩效管理工作任务,科室负责人为责任人,主管绩效管理工作,并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为绩效联络员负责日常管理,加强与绩效办联系。
第三章 绩效计划
第十一条 区局绩效管理内容确定为“改革发展、行政效能、税务形象、满意服务”四类,实行千分制考评。同时设置加分减分项目和“一票否决”项目。
(一)“改革发展”包括创新任务、重点任务。创新任务是指服务大局、业务管理创新指标,重点任务是指省局、市局、新区管、工委及区局重点工作指标。
(二)“行政效能”包括办文办会效能、督办工作效能、内控机制等工作效能。
(三)“税务形象”包括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四)“满意服务”包括上级评价、税户评价和基层评价。
(五)“加分减分”是依照指标体系规定对符合加分条件的事项进行加分,对发生重大责任问题事项进行减分。
(六)“一票否决”是依照本办法规定对发生违法违纪等重大问题造成严重影响或后果的科室,绩效考评结果确定为未达标等次。
第十二条 绩效计划。根据省局、市局及**区工作部署,组织编制具体化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包括绩效内容、指标分值、考评标准、数据来源等要素。
第十三条 绩效考评指标制定。
(一)指标初拟。各科室根据区局工作部署和市局重点工作,初拟绩效考核考评指标,报绩效办初审。
(二)指标初审。绩效办对绩效考评指标的目标一致性、要素规范性、操作可控性等方面进行初审。
(三)征求意见。绩效办将绩效考评指标初审后反馈各科室征求意见。各科室根据反馈意见修改绩效考评指标,报主管局领导审批,提交绩效办。
(四)审定执行。绩效办根据各科室提交的绩效考评指标编制《***区地方税务局绩效计划》,报领导小组审定后执行。
第十四条 绩效计划变更。绩效计划确定后,除省局、市委市政府及市局内新安排部署的重要工作任务外,原则上内不作调整。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的,由绩效办报领导小组审定后调整。
第四章 过程管理 第十五条 绩效办和考评部门对绩效计划执行情况实行过程管理,具体环节包括节点管理、项目管理、日常监控、季度分析、半年自查等。
第十六条 节点管理。各科室在拟制绩效考评指标时,应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工作节点,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工作措施等,实施节点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管理。按照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规定的“任务管理”、“工作台账”等监控方法、工作方式实施绩效控制,并纳入绩效评价内容。
第十八条 日常监控。各科室应加强绩效计划执行情况日常监控,并按照绩效管理工作监控要求做好监控数据的记录。
第十九条 季度分析。考评部门应根据日常监控情况进行季度分析,掌握工作进度,对各科室绩效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将有关情况反馈绩效办。
第二十条 半年自查。各科室对绩效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自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形成报告,报绩效办。
第五章 绩效考评
第二十一条 绩效考评按照自查自评与检查考评相结合、定量考评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计算机考评和人工考评相结合、平时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二条 绩效考评数据来源。定量指标数据通过信息系统自动提取和人工采集方式获取,定性指标数据由考评部门采取测评、调查、评审等方式形成。
第二十三条 绩效考评程序。按照科室自评、考评部门考评、绩效办汇总、主管局领导审阅、领导小组审定的程序进行。
第二十四条 科室自评。各科室根据考评标准,对绩效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自查自评,经主管领导审阅后,形成报告,主要包括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 考评部门考评。考评部门结合平时考评、各科室自查自评结果和过程管理情况,对各科室绩效计划执行结果进行审核、考评,形成考评结果建议并报送绩效办。
第二十六条 绩效办汇总。绩效办对考评部门报送的考评结果建议及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并将汇总结果反馈各科室。各科室无异议的,经主管局领导审阅后报领导小组审定。有异议的,绩效办会同考评部门研究确认后进行反馈,提交领导小组裁定。
第二十七条 领导小组审定。领导小组对绩效考评结果建议及相关资料数据等进行审定,形成最终考评结果并予通报。
第二十八条 考评结果等次。绩效考评结果划分“优秀、先进、达标、未达标”四个等次。
优秀等次按照被考评单位数量的50%的比例,且得分达到900分(含)以上,由高到低确定;达到800分(含)以上、未达优秀等次的为先进等次;达到700分(含)以上、未达先进等次的为达标等次;700分以下的为未达标等次。
第二十九条 加分项目。被考评单位有以下加分事项的,向绩效办申报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经领导小组审定予以相应加分。
(一)党中央、国务院通报表彰每项次加20分;省部级通报表彰每项次加10分;市厅级通报表彰的每项次加5分;县区级通报表彰的每项次加3分。
(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表扬性批示每项次加20分;省部级主要领导表扬性批示每项次加10分;省地税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表扬性批示每项次加4分;市地税局、新区管、工委主要领导表扬性批示每项次加2分。
(三)获得国家级综合荣誉的每项加20分;获得国家级单项荣誉的每项加10分;获得省部级综合荣誉的每项加10分;获得省部级单项荣誉的每项加6分;市厅级综合荣誉的每项加4分,市厅级单项荣誉的每项加2分;县区级综合荣誉的每项加2分,县区级单项荣誉的每项加1分。
(四)上报的信息或调研报告被中办和国办采用的,每项次加10分;被国家税务总局、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刊物采用的,每项次加2分;被省地方税务局、市委市政府办公室信息刊物采用的,每项次加1分;被市地方税务局、新区办公室信息刊物采用的,每项次加0.5分。
(五)工作经验被新华社内参、内动态清样、人民日报(要闻版)、经济日报(要闻版)、光明日报(要闻版)、中央电视台(CCTV-
1、CCTV-
2、CCTV-13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NR-1中国之声的综合新闻频道)宣传报道,每篇加8分。工作经验被新华社河南分社内参、日报(要闻版)、电视台卫星频道或新闻频道、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宣传报道的,每篇加2分;工作经验被日报、市有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市人民广播电台宣传报道的,每篇加1分。
(六)由领导小组研究审定的其他加分情形。第三十条 减分项目。被考评单位发生以下重大责任问题的,由相关科室向绩效办提供证明材料,经领导小组审定予以相应减分处理。
(一)党中央、国务院通报批评每项次减20分;国家税务总局、省委省政府通报批评每项次减10分;省地税局、市委市政府党委政府通报批评每项次减4分;市地税局、区通报批评每项次减2分;区地税局通报批评每项次减1分。
(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评性批示每项次减20分;国家税务总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评性批示每项次减10分;国家税务总局、省委省政府其他领导批评性批示每项次减6分。省地税局、市委市政府批评性批示每项次减4分。市地税局、辖区政府批评性批示每项次减2分。
(三)在安全、保密、信访、舆情和应急管理等方面发生严重责任问题,按项次减20分。
(四)履行职务因重大过错责任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按项次减40分。
(五)科室主要负责人因职务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按件次减40分;一般工作人员因职务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按件次减20分。主动发现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的,经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不减分。
(六)通过司法、纪检监察等科室监督发现区局干部失职渎职、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损失的,按件减40分。
(七)由领导小组研究审定的其他减分情形。
第三十一条 计分方法。各被考评单位分值由绩效指标分、绩效测评分和加减分三部分组成。区局各科室的绩效测评由区局党支部测评。加分减分按照绩效考评指标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执行。
第三十二条 一票否决。各科室发生以下重大问题之一的,经领导小组报区局党支部审定,实行一票否决,确定为“未达标”等次。
(一)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纪委、省委省政府、省纪委、市委市政府、市纪委、新区管、工委、新区纪工委通报批评。
(二)按照《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办法的通知》确定的应予一票否决的项目。
(三)领导小组报区局党支部审定的其他一票否决事项。
第六章 绩效反馈
第三十三条 绩效反馈实行双向反馈,以日常反馈为主。
第三十四条 一般事项由相关考评部门负责反馈,重大事项由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委托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反馈。
主管局领导、科室负责人应定期查阅科室各岗位绩效工作台帐,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和沟通。
第三十五条 绩效反馈可采用书面、会议、面谈、电子文档等形式进行。对重大事项的绩效反馈采取书面反馈,按照规定格式和程序进行。
第七章 结果运用
第三十六条 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评价业绩、改进工作、提升绩效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主要运用于各科室评先评优、领导干部考核以及教育培训、培养、岗位调整、工作问责等方面。
第三十七条
绩效考评结果为优秀等次的科室,确定为“区地方税务局绩效管理优秀单位”,科室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纳入公务员优秀等次评定。连续三年为优秀等次的科室,确定为“区地方税务局绩效管理示范单位”。
第三十八条 绩效考评未达标的科室,由科室作出书面情况说明,提出整改措施。并按照有关规定对科室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取消科室主要负责人公务员优秀等次评定资格。连续两年未达标的,按照有关规定对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科室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调整,取消科室主要负责人公务员优秀等次评定资格。
第三十九条 绩效考评已达标但排名后两位的,由科室作出书面情况说明并提出整改措施,取消科室主要负责人公务员优秀等次评定资格。连续两年排名后两位的,按照有关规定对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取消科室主要负责人公务员优秀等次评定资格。连续三年排名后两位的,对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调整,取消科室主要负责人公务员优秀等次评定资格。
第四十条 考评结束后,各科室应结合绩效考评结果,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报绩效办,并纳入下一绩效计划。绩效办组织编写区局绩效管理报告,经领导小组审定后发布。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区地方税务局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平利县地方税务局网站管理办法
平利县地方税务局网站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平利县地方税务局网站的管理,保证网站安全运行和信息顺畅传递,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平利县地方税务局站”网站。
第二条、“平利县地方税务局”网站的管理工作贯彻“统一规划、突出特色、保障安全、确保畅通”的原则。
第三条、“平利县地方税务局”网站信息管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对我局网站的建立和信息发布实施归口管理;信息技术组负责整个网站的正常运行及相关技术服务。
第四条、网站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信息网络安全保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对网上信息的保护,防止非法用户对网站的攻击和破坏,确保网站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第二章 网站管理
第五条、县局信息股是“平利县地方税务局”网站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网站的建设、管理、维护等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网站后续建设的规划与实施,把握网站的发展方向。
(二)负责拟定、报批网站使用维护、运行管理等各项办法,检查网站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
(三)依据网站各项资源利用的统一规划,负责存储空间、电子邮件等资源的分配以及信息发布的管理工作。
(四)负责制定网站安全方案和安全工作办法,定期检查安全工作落实情况。
第三章 信息管理
第六条、网站日常信息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规范:
(一)栏目分工
为了及时更新各栏目的信息,保证发布的信息不违反保密规定,网站内的栏目按照各股室职能分工,信息更新权限交给相关股室,由各股室负责信息的采集,县局办公室审核,再由股室负责人或者交信息技术组上传和维护。各股室负责信息的采集具体分工如下:
1、明道和负责思想政治信息栏目;
2、段平康负责政策法规信息栏目;
3、彭忠玉负责地税动态和县域经济栏目;
4、蔡斌负责纪检监察栏目;
5、冯义军负责网站维护内容安排及网站管理;
(二)信息采集
1、采集与发布的主要内容为国内、国际要闻、党政要闻、县内的重大新闻、基层工作动态、干部工作动态、政策法规等。
2、发布的信息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并且不得发布违反国家法律及地方法规的信息,不得发布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相违背的信息,不得发布不真实的信息。
(三)信息发布
1、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在网站上发布信息,所有信息必须经审核同意后才能发布。
2、发布前必须对非直接转载的信息和本部门自己整理的信息作两次校对,确认无误后才能上传。
3、所有上传的信息均需进行核稿工作人员在“核稿”栏里签字,并由上传的工作人员进行登记。
第四章 安全与管理
第七条、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办法,不得在网上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和军事秘密等犯罪活动,不得制作、复制和传播各类不健康信息。
第八条、严禁在网站上发布不真实的信息,传播计算机病毒。
第九条、必须接受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依法对网站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应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病毒预防和控制的安全管理办法,做好计算机病毒预防和控制工作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计算机病毒预防和控制方案,消除病毒感染和扩散的隐患,配备或指定计算机病毒预防和控制专职管理人员;
(二)配置经公安机关认定合格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清除工具,经常进行病毒检测和清除;
(三)严禁将外来计算机存储介质(软盘、光盘、MO等)在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如工作需要,应在使用前做好病毒的检测和清除工作;
(四)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办法,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防病毒教育。
第五章 网站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第十一条、“平利县地方税务局”网站管理员和信息员,必须遵循此办法,认真做好网站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网站工作人员每周更新两次网站内容。
第十三条、网站管理员在工作时间内必须监视网站信息,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发现有害信息应及时处理,发现恶意攻击行为,应立即报送公安机关进行查处。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在网站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中,凡因工作责任心不强,人为造成网站中断、信息传递延误、泄密、病毒感染和设备器材损坏等,按其情节轻重、时间长短及后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五条、本规定由县局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地方税务局政治业务学习管理办法
为了切实提高全局干部的整体素质和依法治税水平,适应新时期地税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市局创建学习型干部队伍的整体要求,经我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特制定《**地方税务局政治业务学习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
化”的要求,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干部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提升组织创新力为根本,倡导和鼓励全员参加学历教育和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大规模的岗位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队伍等项活动,全面提升全局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文化水平。
二、组织机构
加强教育学习,是一项涉及全局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形成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学习风气,各部门领导要自觉成为学习活动的先行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带头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做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调研,勇于创新的表率。全体干部要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培育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投身到学习中。
为做好干部学习培训工作,我局成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学习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工股。
三、学习内容
(一)政治学习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十一”讲话;《共产党员》、《求是》上的典型文章;当前时事政治等项内容。
(二)业务学习
《财务会计》、《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企业所得税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地方各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新的政策、法规、上级下发的文件等税收基础知识,以及与税收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等。
四、学习方法及目标
(一)学习方法
1.坚持在岗学习,以干部自学为主,同时由业务骨干在定期的学习日进行统一辅导。
2.以考促学,不定期对所学业务知识进行考试。
3.创新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方式,利用税务系统广域网和因特网开展在线学习;通过光盘、磁带等音像材料以及教材、参考书等纸质材料进行在岗或业余学习,打破时空界限,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
(二)学习目标
1.全面提升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
通过进行政治理论、税收法律知识、相关行政法规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新模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由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由零散学习向系统学习、由个人学习向团队学习的转变。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税收专业素质。
2.确立终身学习理念
要改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的观念,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全局干部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每个干部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在全局营造一种时时、处处、人人学习的良好风气。
五、学习制度
1.每周***为政治、业务学习日(征收期除外),学习由政工股、监察股、税政管理股、征管法规股负责;政工股要严格考勤纪律,参加学习的人员不准迟到早退,没有特殊情况不得缺席。2.建立规范的政治业务学习档案,政治业务学习记录本、笔记本,由区局政工股统一配置。3.保证学习时间,单周政治学习,双周专业业务学习相隔进行,每次不少于2小时。4.为巩固每季学习成果,建立每季一考制度。即每个季终了后的最后一周的周五为考试日,考试内容为本季度所学的相关知识。
六、奖惩机制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一套长效的学习奖惩机制。对学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业务能手进行表彰奖励,对考试不及格的人员进行惩罚。
1.在季度考试中取得前三名的人员,分别奖励**元、2.在季度考试中不及格的人员,除倒数一至三名的分别罚款**元、**元、**元外,其他的人员一律罚款**元。3.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制度。把每位同志的学习情况存入档案,并与年终考核、评优评先、干部使用相挂钩。
七、几点说明
1、凡在职的税务干部必须参加区局统一组织的培训和考试,但**周岁(含**周岁)以上人员的考试成绩只作参考,不参与奖惩。
2、凡无故不参加考试的人员,一律按零分处理。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试的,需经一把手批准。
3、参考人员必须遵守考场纪律,对考试作弊的,取消其考试资格,按零分处理,并在区局域网上公布。
4、本办法自二○○六年一月一日起执行,具体事项由政工股负责解释,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二○○六
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