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减免税管理办法》
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减免税管理办法》的公告
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3年第01号 【发布机构】:陕西省地方税务局 【发文日期】:2013-01-25 【有效级别】: 有效
为加强和规范减免税管理,保障税收政策的正确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有关税收法规政策的规定,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制定了《减免税管理办法》。现予发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陕西省地方税务局
2013年1月25日
减免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减免税管理,保障税收政策的正确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减免税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129号)和有关税收法规政策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地方税务系统减免税的申请、办理、备案、审批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减免税,是指依据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以下简称税法规定)给予纳税人的减税和免税。
第四条
减免税分为报批类和备案类。
报批类减免税是指税法规定须由纳税人申请并经税务机关审核审批后方可执行的减免税项目。
备案类减免税是指税法规定须由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请登记备案后方可执行的减免税项目。
第五条
减免税权限依据税法规定确定。扩权县(市)的减免税权限比照设区市地税机关确定,并应将减免税决定抄报省及所在设区市地税机关。
县(区)以上地税机关应成立减免税审批委员会,负责减免税管理的重大决策和报批类减免税的集体审批。减免税审批委员会由局长担任主任委员,其他局领导为副主任委员,法规、税政、征管、基金、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委员。减免税审批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部门,负责减免税日常工作。
第六条
地税机关应在门户网站或办税服务厅向纳税人公开减免税的项目、需要提供的资料和办理程序。
第七条
减免税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公平、公开、高效、便捷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八条
纳税人依法享有减免税的权利。纳税人对地税机关作出的税收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上一级地税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章
报批类减免税
第九条
纳税人可按税法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减免税,也可以直接向有权审批的地税机关申请减免税。税法规定应由国家税务总局、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减免税,纳税人应向省地税局提出申请并由其负责转报。
第十条
纳税人享受报批类减免税的,应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书面申请,根据需要填写《减免税审批表》(附件
1、附件
2、附件3),并按规定报送下列资料。
(一)减免税申请报告,列明企业的基本情况、减免理由、税种、依据、期限、数量、金额等;
(二)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三)减免税款所属期的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
(四)根据不同的减免税种、项目,提供相应的证明或鉴证材料;
(五)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必需资料。
纳税人报送的资料应符合法定的形式和要求,内容真实准确,要素齐全。
第十一条
有权审批的地税机关对纳税人提出的减免税申请和资料,应根据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并当场制作和向纳税人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附件4)。
(一)资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和要求的,应当即时受理。
(二)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和要求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纳税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资料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四)在审查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时,有权审批的税务机关发现不能准确判定非居民是否可以享受有关税收协定待遇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暂不执行有关税收协定待遇及理由,并将有关情况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需要启动相互协商或者情报交换程序的,应同时按有关规定启动相应程序。
第十二条
有权审批的地税机关受理减免税申请后,应当对申请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实地核查,在核查结束后出具《减免税核查报告》(附件5),并填写《减免税审查意见书》(附件6)。
核查应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有权审批的地税机关可以自行核查,也可以填写《减免税核查委托书》(附件7)委托申请人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核查。
第十三条
有权审批的县(区)级、市级、省级地税机关应分别自受理减免税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30个工作日内、6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书面作出审批决定。
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作出审批决定的,经本级地税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纳税人。
税法有特别规定的,按照规定的相应时限办理审批。
第十四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自作出减免税决定或收到上级地税机关作出的减免税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纳税人送达
减免税审批的书面决定。
各级地税机关作出的减免税决定,应同时报上一级地税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报批类减免税申请获批前,纳税人应依法按期申报并足额缴纳税款;申请获批后,再按有关规定予以抵扣或办理退税手续。
第十六条
各级地税机关在受理纳税人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困难减免税申请时,符合以下情形的,可上报减免税审批机关酌情给予减税或免税。
(一)遭受自然灾害的企业;
(二)破产或停产企业;
(三)亏损严重的企业;
(四)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亏损企业;
(五)省政府确定的其他企业。
第三章
备案类减免税
第十七条
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的,应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填写《减免税备案表》(附件8)、提供相关资料,到主管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厅申请备案登记。
第十八条
办税服务厅人员收到备案申请后,应当对纳税人备案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查,并依据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资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即时受理,当场制作并向纳税人送达《涉税事项受理通知书
(二)》(附件9)。
(二)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制作并向纳税人送达《减免税备案补充资料通知书》(附件10),一次性告知纳税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纳税人提交的申请不属于备案类减免税范围的,应当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当场制作并向纳税人送达《减免税备案不予受理通知书》(附件11),同时告知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九条
办税服务厅应按规定制作并向本级地税机关税政管理部门传递《单户涉税事项资料受理清单》(附件12),由税政管理部门进行资料归档和后续管理。
第二十条
地税机关发现纳税人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应当享受备案类减免税条件的,应立即对纳税人进行调查,出具《取消减免税备案调查报告》(附件13);对经调查发现确不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制作并向纳税人送达《取消减免税备案通知书》(附件14)。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享受减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所申请的地税机关报告。
第二十二条
省级税政管理部门负责减免税项目确定、系统字典库维护、日常管理、数据统计和总结分析等工作。
市、县(区)级税政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减免税日常管理、数据统计和总结分析报告等工作。
县(区)级税政管理部门负责本级和上级部门减免税决定的执行,并将减免税结果录入征管业务系统,以供查询和监督管理。
各级税政管理、政策法规、纳税服务、征管科技、信息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减免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十三条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地方税务局和省局直属税务分局的税政管理部门,应在每年6月底前书面向省级各税政部门报送上年度减免税统计数据(附件15)和总结报告。
各级税政管理部门应按照规定和要求,及时向本级减免税委员会办公室提供减免税统计数据及相关情况。
第二十四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加强对减免税工作的监督管理,对税务干部或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批准或执行减免税的,要依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处理,同时按照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各级地税机关应定期对本级税政管理部门和下级地税机关的减免税管理维护工作情况进行系统比对和监督检查,并实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依照现行税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减免税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陕地税发〔2007〕88号)和《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减免税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陕地税发〔2009〕136号)同时废止。
附件:减免税文书
第二篇: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减免税管理办法实施方案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方案(闽地税发[2005]224号)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129号印发,以下简称《办法》),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减免税的分类
(一)报批类减免税项目
报批类减免税项目是指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规定应由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
(二)备案类减免税项目
备案类减免税是指取消审批手续的减免税项目和不需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即除报批类减免税之外,其余的减免税项目属于备案类减免税。
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定不需要纳入税务登记管理的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其享受的备案类减免税不需进行备案。
上述报批类、备案类减免税的具体项目,见《税收减免项目参考表》(附件1)
二、减免税的审批机关
减免税审批机关由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税务总局规范性文件设定。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或国家税务总局的规范性文件已明确审批权限的,按有关规定执行;未明确具体审批权限的,除省局另有规定外,其余由纳税人所在地的县(区)级地税局(含省局直征分局,下同)审批。
三、减免税的程序
(一)报批类减免税的工作程序
纳税人享受报批类减免税,应当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资料,经按本方案规定具有审批权限的地税机关(以下简称审批机关)批准后执行。未按规定申请或虽申请但未经审批机关批准的,纳税人不得享受减免税。
1、申请
纳税人申请报批类减免税的,应当在政策规定的减免税期限内,向主管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中心(厅)递交以下申请资料:
(1)《报批类减免税申请表》(附件2)。同一减免税项目涉及多税种的,纳税人可以合并填写一份申请表。
(2)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
(3)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4)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其他资料的种类,原则上由省局统一规定。
纳税人报送的材料应真实、准确、齐全。地税机关不得要求纳税人提交与其申请的减免税项目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纳税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地税机关不得因此拒绝受理。代理人办理受托事项时,应当出具有效身份证件和委托证明。
2、受理
地税机关办税服务中心(厅)收到纳税人减免税申请后,应当根据下列情
况分别作出处理:
(1)申请项目依法不属于报批类减免税项目的,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不受理;若属于备案类的,按备案类程序操作。
(2)申请的资料不详或存在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3)申请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不予受理并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4)申请资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或者申请人按照地税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资料的,地税机关应当受理。受理时间为收到申请人申请资料(或补正申请资料)之日。
(5)地税机关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内容和决定受理申请时,应当分别作出《减免税资料补正告知书》(附件3)和《减免税申请受理通知书》(附件4),并加盖受理机关印章或专用章、注明日期。
(6)办税服务中心(厅)自受理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事项及材料转报主管地税机关。
3、审核
地税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提供的资料与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的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
(1)主管地税机关和县(区)级地税机关是减免税审核的主要责任机关;税政部门是具体经办减免税审核的职能部门。各主管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员应配合税政部门开展减免税审核。
(2)减免税审核,主要是对报批类减免税项目所应具备的政策条件与实际情况进行审查核对,并提出审核结论和理由。审核人员和审核机关应按规定制作《报批类减免税审核报告》(附件5)。
(3)税务机关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并将核查情况记录在案。上级税务机关对减免税实地核查工作量大、耗时长的,可委托企业所在地的县(区)级地税机关具体组织实施。
(4)主管地税机关应当自受理减免税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以办税中心的受理时间起算)完成初审,上报县(区)级地税机关审核或审批。审批机关为县以上地税机关的,由县(区)级地税机关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直接上报审批机关审批。
4、决定
纳税人的减免税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审批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准予减免税的书面决定。
(1)对减免税金额较大或减免税条件复杂的项目,应当实行集体审批。
(2)对于申请时无法确定实际减免金额的减免税项目,审批机关仅审批减免税项目,而不审批减免的金额。
(3)减免税期限超过1个纳税的,进行一次性审批。
(4)县(区)级地税机关负责审批的减免税,必须在20个工作日作出审批决定;地市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省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在6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级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纳税人。
(5)审批机关作出准予减免税的审批决定,应当制作加盖审批机关印章的《报批类减免税审批决定书》(附件6)。作出不予批准减免税的决定,应当制
作加盖审批机关印章的《不予批准减免税决定书》(附件7),并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5、送达
地税机关作出的减免税审批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纳税人送达,或规定由纳税人到地税机关办税服务中心(厅)领取。
采取送达方式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采取到办税服务中心领取方式的,由县(区)级地税机关规定具体签收、管理手续。
6、减免税的预审批制度
(1)对符合下列规定情形之一的实行查账征收的纳税人申请的减免税,可实行年初(中)预审、审批制度。
①上亏损并符合有关文件规定的困难减免条件的纳税人申请当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收困难减免的;
②纳税人在规定的减免税申请期限之前已经达到有关文件规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条件,需要申请企业所得税税收减免的。
(2)减免税的预审批机关是县(区)级地税机关。
(3)工作程序:
①纳税人申请和主管地税机关受理、初审的程序同上;
②县(区)级地税机关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预审批决定,并制作《减免税预审批决定书》(附件8),交由主管地税机关送达纳税人;
③纳税人在终了后2个月内按照预审批机关的规定,将有关资料报送主管地税机关;
④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按上述报批类减免税规定的程序与权限上报正式审批、送达。
⑤经地税机关批准实行预审批的减免税项目,在预审批的减免税期间,纳税人应当依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在申报时,应当按税法规定如实填报纳税申报表中的收入、应纳税款、应减免税项目及税款等项目。
(二)备案类减免税的工作程序
1、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在执行备案类减免税之前,向主管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中心报送减免税备案资料。资料包括:
(1)《备案类减免税申报备案表》(附件9)。同一减免税项目涉及多税种的,纳税人可以合并填写一份申报表。
(2)享受备案类减免税的政策依据及有关资料;
(3)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2、办税服务中心(厅)受理备案类减免税的资料,参照上述规定的报批类减免税受理的工作程序和相关文书办理。
3、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在受理纳税人减免税备案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书面审核、登记备案;对符合减免税法定条件、标准的制作《备案类减免税执行告知书》(附件10)送达纳税人。送达参照上述规定的报批类减免税的送达办理。
(三)减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工作程序
1、纳税人享受减免税的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主动向主管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中心(厅)提交减免税条件变化的报告及相关资料。办税服务中心(厅)受理,参照上述规定的报批类减免税受理的工作程序和相关文书办理。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制作《停止
执行减免税审核报告》(附件11),报送审批机关决定。
2、地税机关在日常管理、税务检查、减免税的清查清理等工作中,发现纳税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由主管地税机关自发现之日起或接到有关部门转来资料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制作《停止执行减免税审核报告》(附件11),报送审批机关决定。①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减免税规定条件的;②采用欺骗手段获取减免税的;③享受减免税的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的;④未按规定程序报批而自行减免税的。
3、属于报批类减免税的,应由该减免税项目的原审批机关决定停止其减免税;属于备案类减免税的,由县(区)级地税机关决定停止其减免税。审批机关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并制作《停止执行减免税决定书》(附件12),在规定时限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级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总审批时限不得超过报批类减免税审批时限。《停止执行减免税决定书》交由主管地税机关送达纳税人。
四、减免税的监督管理
(一)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加强减免税的后续跟踪管理,及时掌握纳税人减免税条件的变化情况,并按照《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结合纳税检查或其他专项检查,定期对纳税人减免税事项进行清查、清理,跟踪、反馈。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政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具体税种减免税的审核审批和跟踪管理工作。
(二)各类减免税档案资料,统一由审批机关的税政部门归集、立卷,终了统一收归本级税务机关档案室统一按规定保管。凡属主管税务机关留存的部分减免税审批文书、表报等,统一存入纳税人户管档案,按照《福建地税征管资料档案管理办法》规定进行管理。上级地税机关应当定期对减免税案卷资料进行评查。
(三)减免税的审批采取谁审批谁负责制度。各级地税机关应结合执法检查、专项检查、行政监察,对贯彻执行减免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依法维护国家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对玩忽职守,造成国家税款损失或侵犯纳税人权益的,依照法律法规处理。
五、其他
(一)地税机关对在2005年10月1日前已经审批但尚未到期的报批类减免税项目,不需重新审批。
(二)纳税人在2005年10月1日前未备案已经自行享受的备案类减免税的,应当在2005终了后3个月内,按照《办法》和本实施方案的规定进行减免税备案申报;经地税机关备案后,继续执行减免税。地税机关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事项未按规定进行备案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允许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备案申报。
(三)各级地税机关应当做好对《办法》和本实施方案的宣传工作,尽量做到宣传到户,确保新办法贯彻执行到位。
(四)各设区市局应当在每年5月底前,按照《办法》第28条的总结内容要求,向省局书面报送上减免税情况总结报告,并附《上减免税分项目、分税种统计表》(附件13)。
(五)本实施方案下发后,《福建省地方税务行政审批暂行规定》(闽地税发
[2004]304号)中关于税收减免审批的有关规定,以及此前省局有关规定与本实施方案不一致的,同时废止。
第三篇:广西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建筑业营业税管理办法(试行》(本站推荐)
广西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建筑业营业税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
桂地税公告[2010]8号
颁布时间:2010-11-15
现将《建筑业营业税管理办法(试行)》予以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五日
建筑业营业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我区建筑业营业税征收管理,提高建筑业营业税规范化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区境内从事建筑业劳务,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其他工程作业,按规定应缴纳建筑业营业税的,以及按规定应在我区补征建筑业营业税的,适用本办法。
建筑,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作业,包括与建筑物相连的各种设备或支柱、操作平台的安装或装设工程作业,以及各种窑炉和金属结构工程作业在内。
安装,是指生产设备、动力设备、起重设备、运输设备、传动设备、医疗实验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的装配、安置工程作业,包括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的装设工程作业和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程作业在内。
修缮,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补、加固、养护、改善,使之恢复原来的使用价值或延长其使用期限的工程作业。
装饰,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饰,使之美观或具有特定用途的工程作业。
其他工程作业,是指上列工程作业以外的各种工程作业,如代办电信工程、水利工程、道路修建、疏浚、钻井(打井)、拆除建筑物或构筑物、平整土地、搭脚手架、爆破等工程作业。
第三条 纳税人提供下列建筑业劳务应当依法缴纳建筑业营业税:
(一)新建、改建、扩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作业,包括与建筑物相连的各种设备或支柱、操作平台的安装或装饰工程作业,以及各种窑炉和金属结构工程作业。
(二)生产设备、动力设备、起重设备、运输设备、传动设备、医疗实验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的装配、安置工程作业,包括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的装设工程作业和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油漆等工程作业。
(三)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补、加固、养护、改善,使之恢复原来的使用价值或延长其使用期限的工程作业。
(四)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饰,使之美观或具有特定用途的工程作业。
(五)对从事海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定位、泥浆、测井、录井、固井、完井、潜水、套管、管道铺设等工程作业。
(六)为用户安装有线电视线路及其接收装置的作业。
(七)绿化工程。
(八)管道煤气集资费(初装费)。管道煤气集资费(初装费),是用于管道煤气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在报装环节一次性向用户收取的费用。
(九)除上述工程作业以外的各种工程作业,如代办电信工程作业、水利工程、道路修建、疏浚、钻井(打井)、拆除建筑物或构筑物、平整土地、搭脚手架、爆破等工程作业。
第四条 纳税人承包建筑安装工程业务,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无论其是否参与施工,均应按“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纳税人不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只是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业务,应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第五条 纳税人将其承包的某一工程项目的纯劳务部分分包给若干个施工企业,由纳税人提供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并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施工劳务由施工企业的职工提供,施工企业按照其提供的工程量与纳税人统一结算价款。施工企业提供的施工劳务属于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对其取得的收入应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第六条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地税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第七条 BT模式(建设--移交)是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对BT模式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无论项目公司是否具备建筑总承包资质,对其应认定为建筑业总承包方,按“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
(二)项目公司取得的回购价款,包括工程建设费用、融资费用、管理费用和合理回报等应税收入,应按“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
项目公司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上款所列应税收入,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第八条 建筑业营业税营业额按以下规定确定:
(一)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其营业额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建筑安装工程设备与材料的划分按《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建筑安装工程设备与材料划分问题的通知》(桂地税发〔2006〕248号)、《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燃气设施建筑安装设备有关技术营业额问题的通知》(桂地税发〔2009〕133号)等文件规定执行。
(二)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价外费用,包括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罚息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纳税人从营业额中扣除分包款,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向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登记,申报纳税;
2.提供分包人开具的建筑业发票和税收缴款书复印件;
3.用于抵扣的发票属于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开具或者管理的税控机打发票。按规定应在机构所在地补征建筑业营业税的,用于抵扣的发票属于机构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开具或者管理的税控机打发票。
(三)建筑现场制造(生产)的预制构件、其他构件或建筑材料直接用于本单位或企业建筑工程的,其价款并入工程营业额。
(四)纳税人自己新建(以下简称自建)建筑物后销售,以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时土地价值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补征建筑业营业税。销售时土地价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规定办理。
(五)对帐务不健全,不能准确计算营业额的,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其营业额由主管地税机关根据纳税人或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发生的同类工程价款确定,没有同类价款的,按下列公式核定计税价格:
营业额=工程成本×(1+8%)/(1-营业税税率)。
第九条 建筑业营业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营业额(工程收入额)×3%。
第十条 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
(一)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采取预收款方式的,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二)纳税人自己新建(以下简称自建)建筑物后销售,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销售自建建筑物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第十一条 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人应当按月(或次),向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纳税。有下列情形的按以下规定办理:纳税人在区内承揽的建筑工程项目跨两个以上(含两个)地级市、县(市、区)的,应按月(或次)按工程项目在各地级市、县(市、区)内的工程量(投资额)所占比例分别计算其建筑业营业税及附加,向各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纳税。纳税人或征收单位有不同意见的,由征收单位的共同上一级地税机关协调解决。
纳税人应向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纳税而自应申报之月起6个月内没有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地税机关补征营业税款。
第十二条 纳税人从建设单位取得工程价款时,应按规定开具正式发票。
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应按规定为纳税人销售或开具正式发票。
第十三条 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目应税行为的,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营业额的,从高适用税率。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营业额的,不得免税、减税。
第十四条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建筑业应税劳务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缴纳营业税。需要委托代收代缴建筑业营业税的,由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纳税人从事建筑业劳务,应当于施工前,向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登记,如实填写项目登记表,并提供与项目有关的合同、协议书等相关资料。
纳税人到外县(市)从事建筑业劳务的,应当持其机构所在地地税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于施工前向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报验登记。
纳税人在竣工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规定向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注销手续,同时清缴各项税款。
第十六条 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应依托建筑业房地产业项目管理软件,以建筑业项目为管理对象,通过对采集录入和纳税人自行录入的项目税源信息进行审核、分析比对和预警监督,实现对建筑业项目税源实时监控的管理模式。
第十七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主动与发改委、财政、国税、国土、规划、住建、工商等部门联系,加强政务协作,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及时获取涉税信息,掌握建筑业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有关税源情况,加强税收征收管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第四篇:纳税人减免税申请审批表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
____________地方税务局(稽查局)
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决定书
(冻结存款适用)
地税解保冻„ ‟ 号
:
鉴于你(单位)的税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我局决定解除 年 月 日《税收保全措施决定书(冻结存款适用)》(税保冻„ ‟ 号)对你(单位)存款账户 号存款的冻结。
税务机关(签章)
年 月 日
使用说明
1.本决定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六十八条设置。
2.适用范围:税务机关已对纳税人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纳税人缴纳了应纳税款或者税务机关已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税款入库后使用。
3.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税款或者银行转回的完税凭证之日起1日内解除冻结存款;纳税人未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税务机关依法采取了强制执行措施追缴税款入库的,也应发出本决定书解除冻结存款。
4.“鉴于你(单位)的税款 ”横线处应分清解除税收保全措施的不同原因分别填写:
(1)纳税人在限期内自行缴纳应纳税款的,填写“已在限期内缴纳”;
(2)由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税款入库的,填写“已经依法强制执行”。
5.本决定书应与《解除冻结存款通知书》一并依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由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后使用。
6.本决定书与《解除冻结存款通知书》、《税务文书送达回证》一并使用,本决定书送达纳税人一份的同时送达金融机构。
7.文书字轨设为“解保冻”,稽查局使用设为“稽解保冻”。8.本决定书为A4竖式,一式三份,一份随同《解除冻结存款通知书》送金融机构,一份送纳税人,一份装入卷宗。
第五篇:常德市地方税务局报批类减免税操作规程
常德市地方税务局报批类减免税操作规程(试行)(2009年6月1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加强报批类减免税管理,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129号)、《湖南省地方税务局减免税管理办法》(湘地税发[2003]26号)和《常德市地方税务局减免税管理办法》及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报批类减免税的减免税种和项目需依法设定,常德市地方税务局应予以公告。
第二章 报批减免工作程序
第三条 报批类减免税的一般工作流程是:申请、受理、核查、审理、决定、送达。
第一节 申请
第四条 纳税人申请报批类减免税的,应当在政策规定的减免税申报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逾期税务机关不予受理。
第五条 纳税人申请报批类减免税,需报送以下资料:
(一)纳税人申请减免税书面报告,列明减免税理由、依据、范围、期限、数量、金额等;
(二)减免税报批、备案表;
(三)财务会计报表;
(四)工商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复印件;
(五)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六条 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也可以直接向有权报批、备案的税务机关申请。
第二节 受理
第七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在办税服务厅(室)或税政管理部门设立减免税申请受理岗,负责收集、查验、传递纳税人的减免税资料。
第八条 减免税申请受理岗对纳税人提出的减免税申请,应当根据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的减免税项目,依法不需要由税务机关审查后执行的,应当即时告知纳税人不受理。
(二)申请的减免税材料不详或存在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纳税人更正。
(三)申请的减免税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一次告知纳税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四)申请的减免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减免税材料的,应当受理纳税人的申请。
第九条 符合第八条第四款规定的,减免税申请受理岗应当开具《减免税事项受理单》;有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不予受理的,应开具《不予受理通知书》;有第八条第二、三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开具《减免税事项补正资料告知书》和申请资料一并退回纳税人补正,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补正全部减免税资料的,税务机关应予受理,否则不予受理,并出具相关文书。
第三节 核查
第十条 各级税源管理部门应设立核查岗。受理岗将已经受理的减免税申请资料在2日内传递给税源管理部门进行核查。
市级税务机关直接受理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委托纳税人所在地县级税务机关组织核查。
第十一条 税源管理部门应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规定程序进行实地核查,在7日内完成《调查报告》,并在纳税人减免税报批、备案表上签署意见(包括政策依据、减免税种、减免税所属时期、减免税金额等),将减免税资料上报审理岗。
确因调查工作量过大,需要延长调查工作时间的,经本级税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日。
第四节 审理和决定
第十二条 各地税务机关税政管理部门应设立审理岗。第十三条 各级税政管理部门审理岗受理减免税资料后,必须对受理岗和核查岗收集的资料和核查情况进行书面审核,提出初审意见,并提交科务会讨论。科室签署意见后,对需要由减免税审理委员会审议的,应提请减免税审理委员会集体审议。主管局领导根据审理委员会的审理结论签署减免税决定或意见,对报批、备案权限内的减免税签署批准或不予批准的报批、备案决定;超出本级报批、备案权限的,签署意见后,将减免税资料连同分税种、分户的减免税报批、备案汇总表及时上报上级税务机关。
对不需要由减免税审理委员会审议的,应提交主管局领导审定,签署减免税决定和意见,并依报批、备案权限按上款要求分别处理。
税政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可实地核查。
税政管理部门在审理时,发现减免税资料不完整或者上级税务机关要求补充资料的,应及时通知受理机关告知纳税人补正。
第十四条 有报批、备案权的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减免税申请,应按以下规定时限及时完成报批、备案工作,作出报批、备案决定:
县级税务机关负责报批、备案的减免税,必须在20日内作出报批、备案决定;市级税务机关负责报批、备案的,必须在30日内作出报批、备案决定;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级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纳税人。
税务机关在报批、备案减免税时,因纳税人补正资料等非税务机关的原因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报批、备案时限以内。
第十五条 减免税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有权税务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准予减免税的书面决定。依法不予减免税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纳税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五节 送达 第十六条 税政管理部门根据主管局长签署的报批、备案决定,制作《批准减免税通知书》或《不予批准减免税通知书》,加盖本机关公章,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纳税人。
第十七条 减免税文书实行“谁受理,谁送达”的原则。县局受理的,由县局直接送达申请人;市局受理的,由市局直接送达纳税人并抄送县级税务机关,也可以委托县级税务机关送达。
第三章 档案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税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纳税人减免税台账,详细登记已报批、备案的税种、性质、类型、时间、金额、税款所属时期等内容。
第十九条 各级税政管理部门负责减免税文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立卷,应确定专人负责整理、装订,集中统一保管,并于次年3月底前,统一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存档。
第二十条 减免税资料应按以下要求归集装订:
(一)封面。案卷封面按照档案局的统一规格。封面第一栏填写立档单位的名称,第二栏填类目名称或案卷题名(分税种、分报批、备案年限组卷)。封面的下方填写卷内文件的起止年月、总件数、页数、保管期限和归档号。
(二)目录。卷内文件目录项目包括顺序号、报批、备案通知文号、责任者、题名、减免期限、页码、备注。汇总各卷分目录,编制减免税总目录作为检索工具。
(三)资料顺序。各种减免税资料分税种按报批、备案通知文号的先后顺序进行组卷。每户减免税资料按如下顺序装订:
1、市局减免税报批、备案通知;
2、省局减免税报批、备案通知;
3、减免税报批、备案表;
4、各级税务机关抽查时的调查说明;
5、税务专管员签名负责的调查报告;
6、纳税人的申请减免税书面报告;
7、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报表;
8、其他相关资料。
(四)其他要求。档案所附资料的签名应用毛笔或碳素墨水笔书写。各种减免税汇总统计表格应分、分税种装订成册,随同减免税资料保存。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程所要求的工作时限不适用主管税务机关按上级税务机关的要求,实行分散受理,集中上报,集中报批、备案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 本规程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数,“日”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二十三条 本规程由常德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