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契税减免税申报审核工作规程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契税减免税申报审核工作规程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办法》(国税发〔2004〕99号)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契税减免税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契税减免税的申报审核工作,规范税务机关正确地贯彻落实各项减免税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纳税人进行契税减免税申报和北京市地方税务机关对契税减免税申报的审核工作。
第三条 纳税人应在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生效后,具备办理土地、房屋权属证书条件时,向办理土地、房屋权属证书所在地的地方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报。
第四条 契税减免税申报暂采取由纳税人持与减免税相关的证明资料,到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窗口上门申报的方式。
第五条 契税减免税的申报地点为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分局负责契税征收的窗口和在各级国土、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权属转移变更登记场所设置的契税征收窗口。
第六条 纳税人进行契税减免税申报,应如实填写《契税减免税申报表》(附件2附表2)或《契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第九条第㈠款规定的即时审核项目),按《契税减免税申报附送资料明细表》(附件2附表3)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并填报《附送资料清单》(附件2附表4)。(即时审核项目可不填报《附送资料清单》。)
纳税人若不如实申报减免税情况或作虚假申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 契税减免税申报的受理机关为由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分局主管税务所;契税减免税申报的审核机关为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及分局、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其他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无权受理。
第八条 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分局主管税务所负责对纳税人减免申报的受理、初审工作,负责有关减免税审核的告知、制作文书及送达、减免税资料归档及有关报表的填报工作。
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分局负责对税务所报送的减免税申报资料进行复审和审定;负责向上级机关报送减免税申报审核资料、传达上级机关的减免税审核意见;负责贯彻落实各项减免税政策及上级机关布置的各项工作,对受理机关进行工作指导;负责解决受理机关反映的减免税审核中存在的问题,需由上级机关解决的,应及时全面的掌握有关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和建议,向上级机关反映。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负责对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分局报送的减免税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和审定;负责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报送减免税申报备案资料;负责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各项减免税政策;负责解决基层税务机关反映的减免税问题,需向国家税务总局反映的,及时请示报告。
第九条 契税减免税审核分即时审核和程序审核两种方式。
(一)即时审核:以下减免税项目因涉及自然人申报较多、具有普遍性,减免税证明资料较明确、规范,可实行主管税务所一级审核、即时办理:
1.个人购买自用普通住宅暂减半征收契税。
2.个人拆迁补偿购买住房,对未超出拆迁安置补偿费、补助费的部分,免征契税。其中拆迁补偿金额超过100万元(含)的以及对纳税人提供的减免税资料存在疑点的,可不实行即时审核,如采取程序审核方式,各局可依据实际情况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纳税人申报办理以上即时审核的减免税项目,应如实填写《契税纳税申报表》代替《契税减免税申报表》。
(二)程序审核:即时审核项目以外的减免税项目均为程序审核项目。对不具有普遍性,减免税证明资料不能统一规范或情况较复杂的,实行程序审核。
计税金额在10000万元以下的,设税务所初审、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分局复审两个审核程序;计税金额在10000万元(含10000万元)以上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须由省级征收机关审核”的规定,设税务所初审、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分局复审、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再审三个审核程序。
第十条 即时审核减免税项目按以下流程办理:
(一)受理
窗口受理人员对纳税人报送减免税申报资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的,将申报信息录入契税征管系统,打印《契税纳税申报表》交纳税人确认并签章,即时将全部资料移交窗口审核人员,转入审核程序。
对没有按照规定提供证明资料或提供资料不齐全的,不予受理,按照纳税人性质(单位或个人)出具《契税涉税资料提示单》(附件2附表5)一次性告知纳税人需补充的资料。
(二)审核
窗口审核人员对受理人员转交的全部资料进行审核。
对符合减免税政策规定的,出具《契税核定通知书》(附件2附表6)(个人购买自用普通住宅暂减半征收的不填),加盖“契税征收专用章”,并在《契税核定通知书》右下角签字表示确认,于受理当日(不超过8小时工作时间)将全部资料退受理人员。
(三)告知或转入税款征收程序
1.对个人购买自用普通住宅减半征收契税的,受理人员将《契税纳税申报表》等全部资料交征收人员,转入征收税款程序。
2.对个人拆迁补偿款免征契税的,受理人员将《契税核定通知书》即时送达纳税人。对仍需征收契税的,还需告知纳税人应征税额并转入税款征收程序。
第十一条 程序审核减免税项目,按以下流程办理:
(一)受理
窗口受理人员对纳税人提供的《契税减免税申报表》、《附送资料清单》及减免税申报资料进行核对。
对纳税人报送资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的,制作《契税减免税申报受理通知书》(附件2附表7)即时送达纳税人;同时填写《契税减免税申报审核流程表》(附件2附表8)和《契税减免税申报审核表》(附件2附表9)的基础信息、适用的减免税政策及文件依据并签署意见,将全部资料移交初审人员,转入初审程序。
对没有按照规定提供证明资料或提供资料不齐全的,不予受理,按照纳税人性质(单位或个人)出具《契税涉税资料提示单》一次性告知纳税人需补充的资料。
(二)初审
初审人员对受理人员转交的全部资料进行审核,审核纳税人提交的资料是否齐全,《契税减免税申报表》、《契税减免税申报审核表》各项内容填写是否正确。
对符合减免税政策规定的,初审人员一般应在受理当日在《契税减免税申报审核表》上签署意见,填写《契税减免税申报审核流程表》,出具《契税核定通知书》,并将全部资料报送区(县)局、分局业务科,转入复审程序。
情况特殊的可适当延长报送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
对于情况较为复杂,证明资料不能统一规范的减免税项目,初审人员认为申报受理资料不全,应填写《契税减免税申报补正资料告知书》(附件2附表10)和《契税减免税申报审核流程表》,连同申报资料一并退受理人员转入告知程序。
(三)复审
区(县)局、分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对减免税申报程序审核项目进行复审。各区(县)局、分局应由主管业务科设专人负责对受理机关报送的减免税申报初审资料进行复审,主管局长负责审核确认。有关工作内容和具体程序同初审环节的规定。
各区(县)局、分局一般应于7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其中,业务科受理人员3个工作日,审核人员(科长或主管科长)2个工作日、审核确认人员(主管局长)2个工作日。对审核数量较多或情况较复杂的可延长审核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经主管局长审核确认后,主管业务科将《契税核定通知书》加盖局章后,连同全部申报审核资料一并退税务所,转入告知程序。须由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审核的,将全部申报审核资料报送市局主管业务处室。
(四)市局再审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主管业务处应设专人负责对各区(县)局、分局报送的减免税申报审核资料进行复审,主管局长负责审核确认。有关工作内容和具体程序同上。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主管业务处应自收到齐全的减免税申报审核资料后,于7个工作日内办完审核手续。其中,业务处受理人员3个工作日,审核人员(处长或主管处长)2个工作日、审核确认人员(主管局长)2个工作日。对情况特殊或较为复杂,需请示国家税务总局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完有关请示手续。经主管局长审核确认后,主管业务处将《契税核定通知书》加盖局章后,连同全部申报审核资料一并退回区(县)地税局、分局,区(县)地税局、分局将资料退回税务所,转入告知程序。
(五)告知
1.补充证明资料的告知。
需纳税人补充证明资料的,主管税务所应及时将《契税减免税申报补正资料告知书》及纳税人提供的申报资料一并退还。税务所需留存纳税人的《契税减免税申报表》、《附送资料清单》、《契税减免税申报补正资料告知书》复印件,待纳税人按要求补充齐全资料时进行核对,符合条件的返回受理审核程序,已填写的《契税减免税申报表》和《契税减免税申报受理通知书》有效,审核时间自受理人员收到齐全的减免申报资料时起,按规定时间自动顺延。
2.减免税审核意见的告知
主管税务所收到区(县)地税局、分局退回的减免税申报审核资料时,应将《契税核定通知书》及时送达纳税人。对减免税申报未予通过审核的,需告知纳税人应征税额并转入征收税款程序。
第十二条 契税减免税,实行逐级备案制度。
经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审核的减免税申报项目,由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在办理减免手续完毕之日起30日内,将《契税减免申报表》报送国家税务总局备案;由各区(县)地税局、分局、税务所审核的项目,由各区(县)地税局、分局自行制定备案办法。
第十三条 各区(县)地税局、分局应根据工作需要,对纳税人的减免情况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结果逐级上报办理减免审核的征收机关。如发现纳税人改变土地、房屋用途不再属于减免税政策范围的,应及时通知纳税人办理补缴契税手续,并对已减免的税款进行追征。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可根据减免税备案情况定期组织检查。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作出的减税、免税规定无效,地方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应向上级地方税务机关报告。
第十五条 地方税务机关或征管人员,违反规定擅自受理、审核减免申报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一:契税收工作规程附表试行1-12
第二篇: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契税征收工作规程(试行)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契税征收工作规程(试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细则》、《北京市契税管理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为规范税务机关契税的征收管理,进一步做好我市契税的征收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一、契税征收规程适用范围
北京市契税申报征收、减免税、退税、不征契税政策的界定及纳税服务等适用本规程。
二、契税征收机关、征收窗口的设置及征收方式
契税征收机关为北京市地方税务机关。
契税征收地点为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分局负责契税征收的窗口和在各级国土、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权属转移变更登记场所设置的契税征收窗口。市国土资源局办理土地使用权发证和市建设委员会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办公场所的征收窗口由其所在地的区(县)地方税务机关负责设置。
契税采取由纳税人上门申报,税务机关在征收窗口直接征收的工作方式。
三、契税征收窗口的岗位设置及职责
契税征收窗口的岗位设置,应本着明确责任分工,衔接有序、制约高效,方便纳税人的原则,设置岗位。各岗位应严格完成工作内容,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一)受理岗位
受理岗位负责受理纳税人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申报资料,确认纳税人申报资料的齐全、有效,并对征收、不征契税政策的界定、减免税及退税的政策依据进行初审。
(二)审核岗位
1.负责审核受理岗位移交纳税人的申报资料,确认征收的政策依据,核对计税依据、适用税率、计征税额、应纳税额。
2.负责审核受理岗位移交的纳税人不征契税政策界定及减免税的申报资料,确认减免税的政策依据及减免税额。
3.负责审核受理岗位移交的纳税人退税申请资料,确认退税的政策依据及退税额。
(三)征收岗位
1.负责打印专用税收缴款书。
2.负责收取现金税款并打印契税完税证。
3.负责办理自征税款的汇总缴库手续。
(四)管理岗位
负责税收票证和档案的管理及统计分析工作。
(五)纳税服务岗位
负责契税的政策咨询和涉税服务。
以上岗位的设置,由各区县局、分局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设置相应岗位,也可合并岗位,但必须设置两个以上岗位。
四、契税征收窗口各项工作的具体流程。
(一)申报征收契税
1.申报受理
(1)申报契税时,纳税人应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有关申报资料。
(2)征收窗口的受理人员对于纳税人提供的申报资料,进行初审符合规定的即时受理。
(3)根据纳税人的情况,将纳税人提交的申报资料录入契税征管系统并打印《契税纳税申报表》(见附件1附表1),交纳税人进行确认并签章。
(4)征收窗口的受理人员将《契税纳税申报表》及申报资料移交审核人员,转入审核征收。
2.审核征收
(1)资料审核
征收窗口的审核人员对于纳税人的申报资料进行审核,转入征收环节。
(2)税款征收
①使用缴款书到银行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征收窗口的征收人员通过契税征管系统打印《专用税收缴款书》,并交纳税人办理缴税手续,《专用税收缴款书》通知联由纳税人交国土、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权属证书,第一联由纳税人留存。
②使用现金或银行卡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征收窗口的征收人员征收税款后,通过契税征管系统打印出《契税完税证》,并将完税证的纳税人收据联、国土房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过户手续联共两联交纳税人。使用银行卡缴纳税款的,应将银行“签购单”的“持卡人存根”一同交纳税人。
(3)征收的税款管理,按照《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收票证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地税计〔1988〕311号)的规定,及时办理自征税款的汇总缴库手
续,完税证汇总时应按现金税款及划卡征收的税款分别汇总并填开《税收缴款书》。
(二)不征契税政策的界定及减免税
对于契税的减免税审核,按照《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契税减免申报审核工作规程》的规定执行,对于办理完减税手续的纳税人,仍有应纳税额的,应将纳税人的申报资料转入申报征收环节。
对于不征契税政策的界定按以下流程执行。
1.申报受理
征收窗口受理不征契税政策的界定时,纳税人应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有关申报资料、相关证明资料及《不征契税政策界定申请核定表》(即时审核不用此表)(见附件1附表2)。
征收窗口的受理人员对于纳税人提供的申报资料、相关证明资料及《不征契税政策界定申请核定表》进行初审,将纳税人提交的申报资料录入契税征管系统。通过契税征管系统打印《不征契税信息采集表》(见附件1附表3)并由纳税人签章,受理人员将相关资料移交审核人员,转入审核。
2.审核
审核分为即时审核和按程序审核两种。
(1)对于符合以下规定的,实行即时审核,审核后转入出具涉税文书。
①法定继承人继承土地房屋权属不征契税的;
②夫妻离婚发生土地、房屋权属转移不征契税的。
(2)按程序审核。
对于不征契税政策的界定,需按程序审核的,流程参照《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契税减免申报审核工作规程》中减免税程序审核的有关规定执行,并使用《附送资料清单》。另外,还应按本规程要求使用《不征契税政策界定受理通知书》(见附件1附表4)《不征契税政策界定审核流程表》(见附件1附表5)《不征契税政策界定补充资料通知书》(见附件1附表6)。
3.出具涉税文书
根据审核的结果,通过契税征管系统打印《契税核定通知书》(见附件1附表7),属于即时审核的,加盖“契税征收专用章”并交纳税人;属于按程序审核的,一律加盖“区、县地方税务局”印章并交纳税人。
(三)退税
1.受理
征收窗口受理契税退税申请时,纳税人应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土地房屋权属转移有关资料及完税凭证。个人申请退税的,税务机关可通过银行转账方式退还税款,纳税人应提供银行个人储蓄存折及身份证件复印件。
征收窗口受理人员对于纳税人提供的申请资料,进行初审后符合退税规定的即时受理,并移交审核人员,转入审核。
2.审核
征收窗口审核人员对于符合退税规定的纳税人,进行审核,并转入办理。
3.办理
征收窗口审核人员按照《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地方税务局退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地税征〔2003〕686号)规定的程序办理退税手续。
(四)纳税服务
1.政策咨询
对于纳税人涉税问题的咨询服务。政策明确的,税务人员应及时解答,帮助纳税人正确理解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及时地履行纳税义务;对于情况复杂或特殊的,需向上级税务机关请示的,应先向纳税人说明不能及时答复的原因,取得联系方式,事后及时请示,将答复结果及时告知纳税人。
2.配套服务事项
(1)向纳税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辅导纳税人按征收流程办理涉税手续。
(2)对于纳税人以银行卡转账方式办理缴税的,税务机关征收窗口提供金融卡缴税服务。
(3)对于纳税人遗失完税凭证或《契税核定通知书》的,由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所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开具契税纳(免)税情况证明申请书》(见附件1附表8),税务人员通过契税征收系统查询后, 确属已完税或办理核定手续的,税务人员在《申请开具契税纳(免)税情况证明审核表》(见附件1附表9)上记录查询情况并签字,报主管税务人员复审,并在《申请开具契税纳(免)税情况证明审核表》上签署意见后,由税务人员制作《契税纳(免)税情况证明》(见附件1附表10),加盖“契税征收专用章”后交纳税人。
3.服务要求按《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京地税纳〔2003〕429号)规定执行。
五、票证使用及管理
按照《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收票证管理办法>的通知》(京
地税计〔1998〕311号)的规定使用票证并进行管理。
六、统计分析及信息应用
征收机关应定期对征收及减免税情况进行汇总,填报有关统计分析报表,实行专人负责制。
征收机关应按照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的要求,充分利用契税征管中获取的有关信息,明确责任人,跟踪掌握有关房地产税收的税源情况,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七、档案管理
纳税人在缴纳契税过程中形成的税务档案(除缴款书、收入退还书、税收完税证),依照《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按户序时方法进行归集整理,单位纳税人的档案资料归入其他类-契税(单位),子目录号为6617;自然人纳税人的档案资料归入其他类-契税(个人),子目录号为6611。
契税档案应于终了后3个月内,上交各区县局、分局税务档案管理部门,并按照《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妥善保管。
八、人员的配备及办公设备的配置
各区县局、分局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满足日常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契税征管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本着合理分工、职责清楚,内部环节相互衔接制约的原则,结合工作的流程、岗位的设置及职责的划分来进行人员的配备和办公设备的配置。
九、契税征收管理系统的操作须依照《契税征收管理系统操作手册》执行。
十、本工作规程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三篇: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网上(电话)申报协议(本站推荐)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网上(电话)申报协议
甲方:北京市______地方税务局______所
地址:
业务咨询电话:技术咨询电话:
乙方:计算机代码:
法定代表人:联系人:
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经乙方申请、甲方确认,双方就网上(电话)申报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定义
网上申报是指:乙方在征期内利用互联网在(以下简称地税网站)进行当期税(费)款的纳税申报并按照有关规定报送申报资料的一种方式。
电话申报是指:乙方在征期内利用电话拨打北京地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进行当期税(费)款的纳税申报并按照有关规定报送申报资料的一种方式。
地税用户标识和口令:甲方为乙方提供的北京地税计算机代码和登录密码。
第二条 双方确认:
乙方自愿按照甲方的有关规定及本协议,采取网上(电话)申报方式进行当期税(费)款的申报。
第三条 乙方适用网上(电话)申报的范围是:
乙方根据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税库行联网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内对当期税(费)款的申报。
上述范围以外的其他情形不适用网上(电话)申报。
第四条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根据网上(电话)申报的需要,对网上(电话)申报系统进行建设、升级、改造,保证该系统在征期内的正常运行,以满足乙方网上(电话)申报的需求。
2、在本协议签订时,向乙方提供网上(电话)申报登录密码和相关操作须知,并对乙方进行必要的使用辅导。
3、对乙方报送的申请资料和其他信息有保密的义务,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4、在网上(电话)申报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特殊情况出现时,及时告知乙方采取其他方式纳税申报。
5、乙方违反法律、法规和税务机关规定或本协议约定,甲方有权终止本协议,停止向乙方提供网上(电话)申报服务,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本协议的约定,追究乙方责任。
第五条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遵守税务机关机关制定的与网上申报或电话申报相关的各项规定。
2、自愿采取以“地税用户标识和口令”方式登录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的网上(电话)申报系统,应在首次取得登录密码后立即修改,并妥善保管登录密码等资料,自行承担由于登录密码泄露造成的后果。
3、根据网上(电话)申报系统相关指令进行纳税申报,并对所有使用乙方登录密码所进行的操作及产生的结果负责。
4、保证申请办理网上(电话)申报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
5、网上(电话)申报系统发生故障无法成功申报的,应携带纳税申报资料在征期内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手续。
6、在征期内未按时网上(电话)申报的,应携带纳税申报资料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并依法承担未按期申报的责任。
7、在网上(电话)申报后应及时缴清税款,否则依法承担未按期缴税的责任。
9、在纳税申报期内没有应纳税(费)款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无应纳税费申报。
10、按照甲方的相关规定保存纸制纳税资料,并定期书面报送甲方。
11、有权自行决定变更、终止网上(电话)申报方式,但应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甲方,并按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第六条 未采用CA证书进行网上申报的纳税人,网上申报数据传输发生丢失、盗用、错误等问题时,后果由乙方自行承担。
第七条 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应根据有关文件执行。
第八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依法协商解决。
第九条 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 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一条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并盖章后生效。
甲方(印章):乙方(公章):
负责人:负责人:
年月日年月日
第四篇: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规范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09〕91号)及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
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土地增值税清算(以下简称清算),是指纳税人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计算符合清算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税额,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资料,办理清算手续,结清税款的行为。
第四条 纳税人是清算的主体,对清算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五条 税务机关负责清算的受理和审核。第二章 项目管理
第六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应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备案的项目为单位进行日常管理和清算(以下简称清算单位)。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可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相关材料进行判定,以确定的分期建设项目作为清算单位。
【注:原则上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清算单位,经过税务机关判定后,可以按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为清算单位。】
第七条 纳税人应自取得立项批准文件之日起30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土地增值税项目登记手续。土地增值税项目登记及管理按照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八条 纳税人应按照房地产项目管理的要求和清算管理规定,自取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复手续后,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立项批复、土地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备案表、预(销)售许可证等材料。
第九条 属于保障房项目的,纳税人需提供政府主管部门制发的相关文件。第十条 纳税人应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准确归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收入、成本、费用。
第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增值税管理应保持连续性,不得因房地产项目的土地增值税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税务管理人员发生变化而中断、中止。主管税务机关应做好项目跟踪管理工作。
第三章 清算申报与受理 第十二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纳税人应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
(一)全部竣工并销售完毕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二)整体转让未竣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三)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项目。
(四)纳税人申请注销税务登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一)纳税人开发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已竣工,且已转让的房地产建筑面积(含视同销售房地产)占项目全部可转让建筑面积在85%以上的,或该比例虽未超过85%,但剩余的可售建筑面积已经出租或自用1年以上的。
(二)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满3年仍未销售完毕的。
第十四条 本规程第十三条所称竣工,是指除土地开发外,纳税人建造、开发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证明材料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已开始投入使用。开发项目无论工程质量是否通过验收合格,或是否办理竣工(完工)备案手续以及会计决算手续,当纳税人开始办理开发项目交付手续(包括入住手续)、或已开始实际投入使用时,为开发项目开始投入使用。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第十五条 税务机关应对清算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一)符合本规程第十二条情形的,纳税人应在满足清算条件之日起9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清算申请,并据实填写《土地增值税清算申请表》(见附件1),办理清算手续。
(二)符合本规程第十三条情形的,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是否进行清算。确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出具《土地增值税清算通知书》(见附件2)送达纳税人。纳税人应在接到《土地增值税清算通知书》之日起90日内,填写《土地增值税清算申请表》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清算手续。
第十六条 纳税人应以满足应清算条件之日起90日内或者接到主管税务机关清算通知书之日起90日内的任意一天,确认为清算收入和归集扣除项目金额的截止时间(以下简称清算截止日),并将清算截止日明确告知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七条 纳税人进行清算时,应填报《土地增值税清算报告》(以下简称清算报告,标准格式见附件3)。
纳税人委托税务中介机构进行清算的,税务中介机构应按《土地增值税清算鉴证业务准则》的有关规定完成鉴证,并出具《土地增值税清算鉴证报告》(以下简称鉴证报告,标准格式见附件4)。纳税人提交资料时,可以使用鉴证报告代替清算报告。
第十八条 纳税人在办理清算申请手续时,应按要求报送有关资料,并填写《土地增值税清算材料要求及清单》(见附件5):
(一)项目竣工清算报表,当期财务会计报表(包括:损益表、主要开发产品(工程)销售明细表、已完工开发项目成本表)等。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
(三)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所支付的地价款有关证明凭证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合同。
(四)房地产项目的预算、概算书、项目工程合同结算单。
(五)能够按房地产项目支付贷款利息的有关证明及借款合同。
(六)销售商品房有关证明资料,以商品房购销合同统计表并加盖公章的形式,包含:销售项目栋号、房间号、销售面积、销售收入、用途等。
(七)清算项目的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八)清算项目的销售许可证。
(九)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完税凭证,包括:已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
(十)《鉴证报告》或《清算报告》。
(十一)《土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二)》。
(十二)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与清算有关的证明资料等。
第十九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认真核对纳税人提供的资料,严格按照《鉴证报告》《清算报告》的标准格式进行审核。
纳税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的,主管税务机关予以受理,并向纳税人开具《土地增值税清算受理通知书》(见附件6)转入审核程序。纳税人提交的《鉴证报告》或《清算报告》内容不规范、相关涉税事项情况不清楚的,应退回修改;资料不完整的,应开具《土地增值税清算补充材料及情况通知书》(见附件7),通知纳税人补全清算资料。
纳税人在限期内补全资料的,予以受理;逾期未能补齐资料,经纳税人提供确因不可抗力客观原因造成资料难以补齐的书面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可以受理;不能补齐资料且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可进行核定征收或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纳税人清算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将不予受理的理由在《土地增值税清算申请表》中注明并退回纳税人。
第四章 清算审核管理 第二十条 清算审核包括案头审核、实地审核。税务机关清算审核以案头审核为主,必要时进行实地审核。
案头审核是指对纳税人报送的清算资料进行数据、逻辑审核,重点审核纳税人申报情况的一致性、数据计算准确性等。
实地审核是指在案头审核的基础上,通过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实地查验等方式,对纳税人申报情况的客观性、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核。
第二十一条 清算审核实行主管税务机关、区(分)局两级审核管理制度。各区(分)局可成立清算审核领导小组和审核小组,开展清算审核工作。第二十二条 主管税务机关审核中发现疑点、未采信或部分未采信《鉴证报告》《清算报告》的,应填写《土地增值税清算补充材料及情况通知书》要求纳税人限期进行说明。待纳税人说明情况、重新补充证明资料后继续审核。
第二十三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在清算受理之日起90日内完成审核出具意见,审核时限不含纳税人应税务机关要求说明情况、补充资料的时间。
第二十四条 主管税务机关完成审核后,应向纳税人出具《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意见书》(见附件8)。
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按规定预缴土地增值税后,清算补缴的土地增值税,在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补缴的,不加收滞纳金。第二十六条 经税务机关审核,需办理土地增值税退税的,依照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相关文件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土地增值税清算存档工作,并按照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北京市档案局有关文件规定,在清算工作中形成的资料应与原保存的该项目税务资料合并立卷存档。对于成片开发分期清算土地增值税的项目,应在该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全部办理完毕后再进行归档。
第二十八条 税务机关可聘请税务、会计、工程造价、房地产估价等中介机构提供清算相关咨询、评估等服务。
第五章 清算审核内容
第二十九条 纳税人转让房地产的收入包括转让房地产的全部价款及有关的经济收益。土地增值税纳税人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为不含增值税收入。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人报送的清算资料,结合发票、普通住宅明细表和其他类型房地产明细表、商品房预售(销售)许可证、测绘成果资料,核实房地产转让收入。具体确认方式如下:
(一)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已全额开具发票的,按照发票所载金额确认收入;未开具发票或未全额开具发票的,以交易双方签订的销售合同所载的售房金额及其他收益确认收入。销售合同所载商品房面积与有关部门实际测量面积不一致,在清算前已发生补、退房款的,应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予以调整。
(二)纳税人将房地产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发生权属转移时应视同销售房地产, 其收入按下列方法和顺序确认:
1.纳税人按本企业在同一地区、同一销售的同类房地产的平均价格确定; 2.由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当年、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确定。
(三)对于纳税人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应要求纳税人提供书面说明。若成交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参照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方法或房地产评估价值确定。
(四)纳税人将房地产转为企业自用或用于出租时,如果产权未发生转移,不征收土地增值税,在税款清算时不列收入,不扣除相应的成本和费用。
第三十条 土地增值税清算扣除项目包括:
(一)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二)房地产开发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
(三)房地产开发费用。
(四)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第三十一条 扣除项目金额的计算分摊:
(一)纳税人分期开发项目或者同时开发多个项目的,或者同一项目中建造不同类型房地产的,应按照受益对象,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分摊共同的成本费用:
1.占地面积法:即按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面积占土地使用权总面积的比例计算分摊;
2.建筑面积法:即按照房地产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计算分摊; 3.直接成本法:即按照受益对象或清算单位直接归集成本费用; 4.税务机关确认的其他合理方法。
(二)属于多个清算单位共同发生的扣除项目金额,原则上按建筑面积法分摊,如无法按建筑面积法分摊,应按占地面积法分摊或税务机关确认的其他合理方法分摊。
(三)同一清算单位发生的扣除项目金额,原则上应按建筑面积法分摊。对于纳税人能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单独签订合同并独立结算的成本,可按直接成本法归集。
(四)同一清算单位中纳税人可以提供土地使用权证或规划资料及其他材料证明该类型房地产属于独立占地的,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可按占地面积法计算分摊。
(五)同一清算单位中部分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或在建工程,其共同受益的项目成本,无法按照建筑面积法分摊计算的,可按照占地面积法或税务机关确认的其他合理方法进行分摊。
第三十二条 在土地增值税清算中,扣除项目金额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经济业务应当是真实发生的,且是合法、相关的。
(二)扣除项目金额中所归集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必须实际发生并取得合法有效凭证。纳税人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时计算与清算项目有关的扣除项目金额,应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六条及其实施细则第七条的规定执行。本规程所称合法有效凭证,一般是指:
1.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以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2.支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政府性基金,以开具的财政票据为合法有效凭证。
3.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纳税人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属于境内代扣代缴税款的,按税务机关相关规定执行。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合法有效凭证。
(三)纳税人的预提费用,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扣除。
(四)扣除项目金额应当准确地在各扣除项目中分别归集,不得混淆。
(五)对同一类事项,应当采取相同的会计政策或处理方法。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规定不一致的,以税务处理规定为准。
(六)纳税人分期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各分期项目清算方式与扣除项目金额计算分摊方法应当保持一致。
(七)纳税人支付的罚款、滞纳金、资金占用费、罚息以及与该类款项相关的税金和因逾期开发支付的土地闲置费等罚没性质款项,不允许扣除。
第三十三条 除本规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原则外,扣除项目金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纳税人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契税计入“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准予扣除。对纳税人因容积率调整等原因补缴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准予扣除。
(二)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1.纳税人用建造的本项目房地产安置回迁户的,安置用房按视同销售处理,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确认收入,同时将此确认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拆迁补偿费。纳税人支付给回迁户的补差价款,计入拆迁补偿费;回迁户支付给纳税人的补差价款,应抵减本项目拆迁补偿费。2.纳税人采取异地安置,异地安置的房屋属于自行开发建造的,房屋价值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计算,计入本项目的拆迁补偿费;异地安置的房屋属于购入的,以实际支付的购房支出计入拆迁补偿费。
(三)纳税人委托其他单位进行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水文、地质、勘察、测绘的,提供服务的单位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注:所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指委托单位必须具备相关资质资格,与验收报告上签署单位一致,与增值税下“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规定是同样的意思。这个规定在营业税下由于没有上位法支持不能明文规定,只是征收管理中的潜规则。但是在增值税下可以光明正大的明确规定。】
(四)建筑安装工程费:
1.纳税人采用自营方式自行施工建设的,应准确核算施工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等。
2.纳税人在工程竣工验收后,根据合同约定扣留的质量保证金,在清算截止日已取得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发票的,按发票所载金额予以扣除;未取得发票的,扣留的质保金不得计算扣除。3.纳税人应确保所取得相关发票的真实性和所载金额的准确性,以及所提供建筑安装工程费与其施工方登记的建安项目开票信息保持一致。
【注:与国税发[1995]192号文件规定精神一致,也就是所谓“三流合一(三流同一)”,保证交易真实性,避免接受虚开发票增加扣除项目的金额。】
(五)纳税人销售已装修的房屋,其发生的合理的装修费用可以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
1.纳税人销售已装修房屋,应当在《房地产买卖合同》或补充合同中明确约定。没有明确约定的,其装修费用不得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
上述装修费用不包括纳税人自行采购或委托装修公司购买的家用电器、可移动家具、日用品、可移动装饰用品(如窗帘、装饰画等)所发生的支出。
2.纳税人销售已装修的房屋时,随房屋一同出售的家具、家电,如果安装后不可移动,成为房屋的组成部分,并且拆除后影响或丧失其使用功能的,如整体中央空调、户式小型中央空调、固定式衣柜橱柜等,其外购成本计入开发成本予以扣除。
3.纳税人在清算单位以外单独建造样板房的,其建造费用、装修费用不得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纳税人在清算单位内装修的样板房并作为开发产品对外转让的,且《房地产买卖合同》明确约定装修价值体现在转让价款中的,其发生的合理的样板房装修费用可以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
(六)公共配套设施费: 1.公共配套设施包括纳税人开发建造的与清算项目配套的居委会和派出所用房、会所、停车场(库)、物业管理场所、变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院、邮电通讯、人防等为公共事业建造,不可销售的公共设施。
2.建成后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其成本、费用可以扣除。其中“建成后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可以按照以下原则之一确认:
(1)政府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属于全体业主所有;(2)经人民法院裁决属于全体业主共有;
(3)商品房销售合同、协议或合同性质凭证中注明有关公共配套设施归业主共有,或相关公共配套设施移交给业主委员会。
3.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用于非营利性社会公共事业的,其成本、费用可以扣除;
(1)纳税人建设的公共配套设施产权无偿移交给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用于非营利性社会公共事业的,应当提供政府、公用事业单位书面接收文件。
(2)纳税人建设的公共配套设施应由政府、公用事业单位接收,但因政府、公用事业单位原因不能接收或未能及时接收的,经接收单位或者政府主管部门出具书面材料证明相关设施确属公共配套设施,且说明不接收或未及时接收具体原因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定后,其成本、费用予以扣除。4.建成后有偿转让的,应计算收入,并准予扣除成本、费用。
5.纳税人预提的公共配套设施费不得扣除。纳税人分期开发房地产项目但公共配套设施滞后建设的,在部分公共配套设施已建设、费用已实际发生并且已取得合法有效凭证的情况下,可按照各分期清算项目可售建筑面积占项目总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计算清算项目可扣除的公共配套设施费,但不得超过已实际发生的金额。
6.纳税人未移交的公共配套设施转为企业自用或用于出租等商业用途时,不予扣除相应的成本、费用。
(七)开发间接费用:
1.开发间接费用是纳税人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行政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或销售部门等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或销售费用以及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总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得列入开发间接费。
2.开发间接费用与纳税人的期间费用应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分别核算。划分不清、核算混乱的期间费用,全部作为房地产开发费用扣除。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等规定的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在销项税额中计算抵扣的,不计入扣除项目,不允许在销项税额中计算抵扣的,可以计入扣除项目。
第三十四条 对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中的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开发间接费用(以下简称四项成本),按有效凭证金额据实扣除。对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按核定办法扣除:
(一)无法按清算要求提供开发成本核算资料的。
(二)提供的开发成本资料不实的。
(三)发现清算资料中存在虚假、不准确的涉税信息,影响清算税款计算结果的。
(四)清算项目中四项成本的每平方米建安成本扣除额,明显高于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制定的《分类房产单位面积建安造价表》中公布的每平方米工程造价金额,又无正当理由的。
第三十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四项成本核定扣除的,应向纳税人开具《土地增值税四项成本核定通知书》(见附件9)。
第三十六条 税务机关根据建设部门定期公布的建安指导价格,结合商品房用途、结构等因素制定《分类房产单位面积建安造价表》,作为第四十三条所列四项开发成本核定的依据。《分类房产单位面积建安造价表》及核算方法,由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另行制定下发。
第三十七条 房地产开发费用:
(一)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在按照“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之和的5%计算扣除。
(二)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之和的10%计算扣除。全部使用自有资金,没有利息支出的,按照本款扣除。
(三)纳税人既向金融机构借款,又有其他借款的,其房地产开发费用计算扣除时不能同时适用本条
(一)(二)项所述两种办法。
(四)清算时已经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利息支出,应调整至财务费用中计算扣除。
(五)纳税人据实列支利息支出的,应当提供贷款合同、利息结算单据或发票。
(六)纳税人向金融机构支付的财务咨询费等非利息性质的款项,不得作为利息支出扣除。
(七)纳税人向金融机构借款,因逾期还款,金融机构收取的超过贷款期限的利息、罚息等款项,不得作为利息支出扣除。
第三十八条 对于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求纳税人在售房时代收的各项费用,如果计入房价中向购买方一并收取的,可作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计税;如果代收费用是在房价之外单独收取的,可以不作为转让房地产的收入。对于代收费用作为转让收入计税的,在计算扣除项目金额时,可予以扣除,但不允许作为加计20%扣除的基数;对于代收费用未作为转让房地产的收入计税的,在计算扣除项目金额时不允许扣除代收费用。
第三十九条 税务机关在审核时,应重点关注关联企业交易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第六章 核定征收
第四十条 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符合核定征收条件的,应按核定征收方式对房地产项目进行清算。
第四十一条 税务机关在清算审核中发现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实行核定征收。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二)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三)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确定转让收入或扣除项目金额的。
(四)符合土地增值税清算条件,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清算手续,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清算,逾期仍不清算的。
(五)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税务机关在稽查工作中,认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符合上述核定征收情形的,可以核定征收土地增值税。
第四十二条 税务机关核定征收土地增值税的,应开具《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通知书》(见附件10)送达纳税人。
第四十三条 核定征收的具体规定由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另行发文制定。第四十四条 税务机关应加强核定征收项目的调查核实,严格控制核定征收的范围。
第四十五条 核定征收率原则上不得低于5%。第七章 清算审核期间及清算后再转让房地产的处理
第四十六条 土地增值税清算时未转让的房地产,纳税人清算后转让的(以下简称清算后再转让房地产),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清算后再转让房地产的纳税人应在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进行纳税申报(含零申报)。
(二)清算后再转让房地产应当区分普通住宅和其他商品房分别计算增值额、增值率,缴纳土地增值税。
(三)清算后再转让房地产扣除项目金额按清算时确认的普通住宅、其他商品房单位建筑面积成本费用乘以转让面积确认。
清算时单位建筑面积成本费用=本次清算扣除项目总金额÷清算的总已售面积
上述公式中,“本次清算扣除项目总金额”不包括纳税人进行清算时扣除的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四)清算后再转让房地产的有关税金在本次申报缴纳土地增值税时予以扣除。
(五)清算后再转让的房地产,按照上述方式计算的增值率未超过20%的普通住宅,免征土地增值税;增值率超过20%的,应征收土地增值税。
(六)纳税人清算后再转让房地产的,对于买卖双方签订的房地产销售合同有约定付款日期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合同签订的付款日期的当天;对于采取预收款方式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七)清算后再转让房地产的土地增值税计算方式应与项目的清算方式保持一致。以核定征收方式清算的项目再转让房地产的,按清算时核定征收率计征税款。第四十七条 清算审核期间转让房地产
纳税人在清算审核期间转让的房地产,扣除项目金额以本次清算确认的单位建筑面积成本费用乘以转让面积计算。具体计算公式按本规程第四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执行。
纳税人应按照上述方法计算清算审核期间转让房地产对应的税款,与本次清算税款合并后,一并申报缴纳。
第八章 税收优惠管理
第四十八条 土地增值税政策中普通住宅依照北京市公布的标准确认。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时,税务机关应按单套房屋销售时同级别土地上适用的普通住房标准进行审核确认。
纳税人须在《清算报告》或《鉴证报告》中提供普通住宅的判定情况由税务机关审核确认。清算单位中建造的普通住宅,应单独计算增值额、增值率。
第四十九条 纳税人按照本规程规定办理清算申报时,其自行申报的普通住宅部分增值率未超过20%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将减免税事项一并审核,并在审核意见书中注明。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条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对全市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实行统筹监督管理。第五十一条 全市凡符合清算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已清算完毕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应经市局筛选、确定后,移交稽查部门作为稽查工作案源,相关税务机关应配合完成清算移交的相关工作。
第五十二条 按照本地区工作的实际情况,稽查部门可对已清算项目进行抽查、检查。在清算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作为重点检查案源:
(一)纳税人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抗税或者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的;
(二)纳税人办理清算时,发生《鉴证报告》《清算报告》内容不规范,退回重报仍不规范且拒不重报的;
(三)纳税人办理清算后,根据《鉴证报告》《清算报告》发生退税的;
(四)纳税人清算后,再转让房地产情况异常的。
第五十三条 稽查部门在稽查工作中发现房地产开发项目符合清算条件的,应及时告知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清算手续,同时通知主管税务机关。
第五十四条 主管税务机关受理清算申请后,稽查部门对纳税人立案检查的,主管税务机关应终止清算审核,待稽查完毕后重新办理清算事宜。
第十章 税务中介机构管理
第五十五条 税务中介机构从事土地增值税清算鉴证业务,应当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在获取充分、适当、真实证据基础上,根据审核鉴证的具体情况,出具真实、合法的《鉴证报告》,并按照税务机关要求提供鉴证工作底稿。
税务机关认为需要就清算鉴证事项开展调查了解情况的,受托的税务中介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员应当积极配合。
税务中介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员应当对其出具的《鉴证报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纳税人委托税务中介机构进行清算鉴证的,税务中介机构应当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相关文件规定开展鉴证、出具鉴证意见,涉及调整事项以及重大事项的,应当在鉴证报告中披露调整过程、调整结论及其他应当说明的重大事项。
第五十七条 税务中介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员开展清算鉴证时,应当对纳税人取得票据的真实性进行披露。税务机关对土地增值税清算鉴证报告中涉及的全部票据有检查、抽查、复查的权利。
第五十八条 税务中介机构受托对清算项目审核鉴证时,应按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对鉴证情况出具《鉴证报告》。
第五十九条 对税务中介机构出具的《鉴证报告》,经税务机关审核退回后,再报送仍未达到税务机关要求且拒不修改的,税务机关可向上级机关反映相关情况。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六十条 本规程所涉及各文书和表格均列举在附件中。
第六十一条 各区(分)局可根据本规程制定本单位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办法,并报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备案。
第六十二条 本规程未尽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六十三条 本规程由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解释。
第六十四条 本规程自2016年7月1日起生效。《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地税地〔2008〕92号)同时废止。本规程生效前已收到税务机关清算受理通知书或稽查部门税务检查通知书的土地增值税清算项目,仍按京地税地〔2008〕92号文件处理。
关于《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公告》的政策解读
一、本公告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规范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提高清算质量和效率,我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09〕91号)及有关文件规定,对《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地税地〔2008〕92号)文件进行了修订。
二、规程较原办法进行了哪些调整?
规程将原办法八章调整为十一章,新增了“项目管理”、“核定征收”、“税收优惠管理”、“清算审核期间及清算后再转让房地产的处理”、“监督管理”等内容,修改完善了“总则”、“清算程序”、“清算申报与受理”、“清算审核管理的变化”、“清算审核内容”、“税务中介结构管理”等内容,删除了“清算处罚”等内容。增加了营改增后土地增值税收入及扣除项目的相关规定,明确了计税依据。
三、本公告何时开始执行?
本公告自2016年7月1日起执行。《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地税地〔2008〕92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文件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文件
京地税票„2005‟446 号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启用税控投诉模块
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各分局:
为了全面加强对税控代理服务商的监督管理,保证纳税人正常使用税控装置开展经营活动,根据《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全面实施对税控代理服务商监督管理的通知》(京地税票„2005‟304号,以下简称《通知》)文件规定,市局决定在Tax861主页建立税控投诉模块,并于2005年10月10日起正式使用。现就税控投诉模块操作有关问题明确如下,请依照执行。
一、税控服务投诉模块操作规程
税控投诉模块由市局票证管理中心负责维护与管理,各局征收管理科负责承办与处理投诉案件。
(一)受理投诉
市局通过Tax861网站接到纳税人投诉后,进入后台管理系统的程序类税控投诉服务的“预审处理”模块中对投诉信息进行预审分拣,对于无效的、匿名的、未提供联系方式的投诉不予处理;对于可以当时答复的投诉件,市局予以答复;对于需要各局进一步核实的投诉件,由市局按照被投诉者的所在区域移交所属各局处理,同时根据投诉的情节与具体内容,确定各局处理时限(规定处理时限为3至20个工作日不等)。
(二)核实处理
各局接到市局移交的投诉单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与投诉人取得联系,询问服务商违规的具体内容(如需要,各局应上门进行实地核查)。对于确实存在违规行为的服务商,各局应根据《通知》第四条规定,对服务商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填入投诉单,同时根据服务商的实际违规类型选择“定性服务投诉类型”;对于无法找到投诉人或投诉事项不存在的,各局征管科应将具体情况填入答复栏中,上报市局。
(三)审核处理
市局进入系统的程序类税控投诉服务的“发布信息”处理模块,对各局提交的投诉处理单进行审核,对于经过各局核实处理,确实存在服务商违规行为的投诉单,市局进行“同意发布”处理,在我局外网进行公示;对于不存在违规行为的投诉单,市局进行“禁止发布”处理;对于各局处理不当或未完成处理的投诉单,市局通过“重新审核”,返回各局重新处理。
(四)统计整理
市局根据工作要求,进入程序类税控投诉服务的“统计信息”模块,可以根据购机地区、税控代理服务商、投诉时间、投诉类型进行统计查询。根据查询结果对于存在投诉信息的税控服务商,市局根据《通知》建立税控代理服务商行为规范不良记录档案,作为考核税控售后服务的依据。
二、有关工作要求
(一)各局要严格执行《通知》,加强与服务商的联系,全面掌握本区域内税控服务商的服务情况。
(二)各局应设专人负责接受和办理税控投诉,在接到投诉单后,应立即与投诉人取得联系,获取服务商的违规证据,对于经过调查情况属实的,应根据《通知》第四条规定对服务商进行相应处罚,并填写《税控代理服务商违规警告告知书》或《税控代理服务商违规停售告知书》,送达服务商,同时报市局备案。
(三)各局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投诉件进行处理,如发现投诉情况较复杂、处理难度大的,应及时报告市局或申请延长处理时限。
附件:1.税控代理服务商违规警告告知书
2.税控代理服务商违规停售告知书
二○○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附件:
附件1:
附件2:
税控代理服务商违规警告告知书
:
经核实,你公司在(区、县、地区)的税控装置服务过程中出现以下违规行为(在违规类型前划“√”):
1、乱收费
2、服务态度恶劣
3、服务咨询电话不畅通
4、未提供上门服务
5、未统一着装、佩戴胸卡
6、未进行操作培训
7、其他违规操作:
根据《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全面实施对税控代理服务商监督管理的通知》(京地税票„2005‟304号)第四条的规定,现我局决定对你公司进行警告,要求你公司在天内提交书面说明和整改措施。
地方税务局
年月日
税控代理服务商违规停售告知书
:
经核实,你公司在(区、县、地区)的税控装置服务过程中出现以下违规行为(在违规类型前划“√”):
8、乱收费
9、服务态度恶劣
10、服务咨询电话不畅通
11、未提供上门服务
12、未统一着装、佩戴胸卡
13、未进行操作培训
14、其他违规操作:
根据《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全面实施对税控代理服务商监督管理的通知》(京地税票„2005‟304号)第四条的规定,现我局决定对停止你公司在天,要求你公司在停售期间保证对已售出税控产品的服务和维护工作,同时将整改情况书面上报我局。
地方税务局
年月日
主题词:发票;管理;通知
抄送:12家税控代理服务商、恒信恒安公司(由票证中心提供)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