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

时间:2019-05-12 12:4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

第一篇: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

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近年来,随着高校连续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北京人文大学面对这样一个就业难题,却实现了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在京就业率80%以上。北京人文大学这一突出成就,在今年5月21日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2005年全国民办高校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暨先进单位表彰大会”上获得了“全国学生就业实力十强民办高校”殊荣。

北京人文大学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社会需求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 北京人文大学执行校长陈蓓洪一句话道破天机。陈校长认为,“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职业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应是检验其教育教学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因此,北京人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取决于毕业生就业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能否培养出优秀学生,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指标要看毕业生是否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近几年来,北京人文大学在陈校长的带领下,始终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2003年的质量年、2004年的就业年到2005年的效率年,及到2010年的调整发展年,学校把以就业检验教学、拉动招生作为自己的重点战略之一,为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做了全方位的工作。

社会需求什么人才,北京人文大学就培养什么人才

“贴近市场,社会需求什么人才,北京人文大学就培养什么人才。”这是常挂在北京人文大学执行校长陈蓓洪嘴边的话。因此,学校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在目标培养上都紧密结合人才市场的需求,使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在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前景上具有市场性和超前性。在课程设置上,学校10多个学院,70多个专业的课程除了必修课程外都设有特色课程和综合素质教育课。这些课的设置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北京人文大学还十分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是“新生素质教育月”,在这个月里学生通过军训、听专家学者及成功人士的素质教育讲座为今后自己综合素质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之后,学生还将系统学习“综合素质教育课”的课程。这个课程包括: 体育、德育、职业道德、就业形势分析与求职技巧、社交礼仪、驾驶、国防知识教育等。

北京人文大学通过综合素质教育的学习,缩短了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大大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也是北京人文大学的一大特色。“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科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注入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情感修养。”陈校长对记者说。

北京人文大学就是通过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四个环节把人文教育置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置于学校管理的全方位,从而使整个学校充满浓郁的人文关怀。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人文学子就为将来融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积淀下了浓厚的人文素质。

变“成品包装”为“产品设计”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的毕业生,还不能说就能完全成功的就业,学生要能成功就业还必须对他们进行规范的专业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我们看到很多学生缺乏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在就业时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行业的发展前景。对想进入的公司的前景、用人制度、专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知之不多。对今后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也没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这种找工作的盲目性是导致一些毕业生就业难诸多因素之一。有些学生虽掌握些就业指导知识,但这些知识大都来自于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或家长的言传身教,而这并不能算作‘专业的就业指导’。传统的就业指导也往往局限于学生毕业时对其进行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说明、就业信息的提供、求职材料的编写、面试技巧的指导而这些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大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这是北京人文大学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谢玉萍对记者说。

她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不仅具有服务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功能,应该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变“成品包装”为“产品设计”。

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北京人文大学做了全方位工作。

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施行“学校——院系——班级”三级负责制:

校长直接领导,学校负责制定就业指导的方针、政策;学院负责把就业服务中心整理的各类就业信息传递给学生,并组织学生实施各种就业指导方案;班级负责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班主任是就业指导员,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融合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之中。2004年是北京人文大学的就业年。从2004年起,北京人文大学的新生一入学,学校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大经济环境下的就业动态,各个行业发展、各种专业岗位、各个年龄层次、各种学历层次等供需情况及发展趋势。清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人才需求的倾向、选拔人才的标准等。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而奋斗。

这一年学校成立了“北京人文大学就业服务中心”。中心一成立就广泛召集社会、企事业等有关专家与就业服务中心结合,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培训,为毕业生拓宽就业创渠道,提供就业岗位指导和就业跟踪服务。

在这一年,服务中心还编辑出版了《人文就业报》,创建了北京人文大学网站的“就业频道”,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就业指出讲座,与清华紫光实力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对全校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知识培训、“职业生涯设计”的测评和心理学讲座。另外,还成功举办了“2004届就业招聘会”,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招聘会。“就业年”的年底,服务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汇编的《新思路——大学生就业设计》一书由经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成为北京人文大学

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

拓展就业空间 提高就业质量

今年1月25日,北京人文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郭妮、刘艳、郭丽娜,计算机学院的张永、戈诤和旅游饭店管理专业的王达等已经在“索尼探梦”正式上班了。他们就是由学校就业服务中心直接推荐参加工作的第一批2005届毕业生。

2004年12月,北京人文大学就与学校附近的新华联培训中心达成协议,将其作为经贸学院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并聘请集团领导来学院作应聘、面试等专题讲座。今年2月27日,学校举办了毕业生实习就业培训。3月1日至6日,新华联培训中心对98名学生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大学生岗前培训”。87名同学获得了新华联培训中心的《大学生岗前培训合格证》,新华联集团下属八家单位到培训现场招聘,有80名同学被录取。

今年3月,北京人文大学就业服务中心与北京市乡镇企业局签订了大学生实习、就业合作协议。北京市乡镇企业局下辖10多万家乡镇企业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就业岗位。

截止4月13日,北京人文大学共开展毕业生就业培训13场,接待、拜访用人单位500多家,外出参加大型招聘会18场,累计发布招聘信息170多条,举办中小规模专场招聘会30多场。14日学校举办了2005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中国惠普、娃哈哈集团、神州数码、华西证券等125家用人单位参加了招聘会。通过了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了当前人才需求的情况、拓展了就业思路、调整了择业

目标,为自己即将开始职业生涯做好了思想准备。

6月28日,北京人文大学在京广中心新世界饭店举行了“公办、民办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竞争力跟踪调查计划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学校推出这个计划,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毕业生职业发展道路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探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而对新形势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进行探究。

北京人文大学就这样在进几年,不断打造人文特色、拓展就业服务,破解了一个个大学生就业难题,闯出了“要招的来,更要送的出”的一条新思路。

第二篇:北京交通拥堵难题破解

(一)公交优先战略成为普遍采用的原则

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城市都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政策导向,公交优先战略成为普遍采用的原则。值得借鉴的做法主要有:

一是重视用立法手段扶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公交吸引力

普遍的做法是,在法律上给公交以优先发展地位,通过制定并实施专门的城市公共交通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强公交吸引力的主要做法有:在道路和交通管理上确保公交优先,设臵公交优先的专用道和信号灯等。如巴黎设臵了480多条全天或部分时间禁止其他车辆使用的公共汽车专用道,使公交车运行速度提高了20%至30%。

二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优化城市交通网络

在国际特大型城市中,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乃至所有出行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缓解交通拥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际大都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三个特点:资金来源多元化;类型多样化,其中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应用最为广泛;网络化布局,放射状覆盖城市主要交通走廊的轨道交通系统在现代化大都市的交通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巴黎、伦敦、纽约、东京四大城市均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尤其是地铁承担的客运量最高。

三是完善接驳换乘系统,合理整合不同交通方式

国际上许多城市通过高效的枢纽规划和运营管理,将私人小汽车交通线路、公共交通线路、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线路,以及静态交通、城市游憩活动,在相对小尺度的空间内有效组织起来,使不同交通工具的换乘距离控制在合理步行范围之内,实现了各种方式之间的合理组合,从而有效缓解了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

目前,一种新的“以车站为中心的轨道交通和自行车之间的方便换乘”的交通模式正在兴起,通常分为自行车共享网络和自行车携带上车两种方式。美国不少城市的地铁站大都设有自行车停车处,有的地铁站除设自行车停车处外,甚至还允许乘客携带自行车上车。

(二)统筹调节交通供需,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带动城市发展

一是坚持交通规划先行,将城市规划、住宅、交通作为一体统筹解决交通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少国家一方面把相关部门协调起来,建立兼顾交通、商业、环境等多方利益的“多赢”协作体制,从而避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互相扯皮;另一方面,以政府规划及法律的形式,突出体现交通规划先行的政策导向作用,把环境、土地使用指标与交通改善目标联系起来。

>><< 2 >>

二是新建城市副中心以减轻市区中心土地利用与交通出行压力,促进交通功能和商业功能一体化

由于单一市中心的高度集中对城市土地利用带来较大压力,因此,多数发达城市为了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以及交通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采取了建设城市副中心的政策。通过开发城市副中心,增加火车站和地铁站周围的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有效解决就业向城市中心集聚的问题。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国外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出行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认为居住在工作较充裕的区域,或工作在住房较充足的区域,通勤出行相对较短。就业-居住的空间失衡是造成通勤距离增加的主要原因。为避免职住分离,促进近业择居,美国南加州1984-2010年间,在该区域工作和住房缺乏的地区分别安臵9%的新就业岗位和4%的新建住房,该项目的实施可减少35%的交通量和污染物排放。

三是以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带动城市发展,形成交通发展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

实践证明,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使用有着明显的引导作用,强烈影响着土地的开发强度和使用方向。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以及主干道的布局等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尤为突出。环路加放射线的道路交通布局容易导致“摊大饼”的城市发展形态。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可首先起到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而在沿线土地开发基本完成后,它又能够作为主要的出行工具满足沿线的出行需求,因此,以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带动城市发展成为不少城市采用的做法。

>><< 3 >>(三)积极创造条件,振兴“慢行交通”

欧洲的慢行交通在小汽车进入家庭后曾遭遇了严重衰落。1950-1975年间,荷兰、丹麦、德国的自行车使用减少了约四分之三。随着机动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等问题引起了欧洲民众的反思。慢行交通模式低速但绝不低效,这一理念随后被大多数西方城市所接受,并由此带动了慢行交通的复兴。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慢行特别是自行车交通重新得到重视,并在欧洲城市政府的大力提倡下,出现了可喜的复苏。值得借鉴的做法主要有:

一是重视加强对慢行交通的宣传倡导。2009年5月,欧洲自行车推广大会在布鲁塞尔举行,近30个欧洲城市的代表签署了共同宣言,承诺在城市中大力推广使用自行车。不仅欧洲,连美国这样的汽车大国也出现“自行车热”,骑车上班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二是完善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路权优先,设立步行区。国际上很多城市采取各种措施鼓励自行车出行。韩国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开始着手修建和完善自行车专用道,扶植自行车相关产业发展。法国在交叉路口设有自行车专用信号灯,实行自行车优先通行的原则。

在城市中心区公交发达、商业繁华的地区开辟“交通绿岛”步行区是近年来欧洲许多城市流行并取得成功的一种做法。巴黎、慕尼黑和苏黎世的步行区不仅有效疏导了交通,而且成为城市中最精彩、最有吸引力的亮点。

三是制定实施鼓励自行车出行的政策措施,促进慢行交通发展。一方面,采取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公众利用自行车出行。如美国参议院通过法案,利用税收优惠鼓励雇主给骑车上班的雇员每月40美元到100美元补贴。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是法国巴黎、里昂和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

<< >>(四)对机动车保有量进行控制,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科学引导小汽车出行与使用

一是严格控制机动车拥有。新加坡通过拍卖拥车证控制机动车拥有。欧洲则通过征收高额汽车消费税控制机动车拥有。法国汽车消费税为33%,荷兰为47%,丹麦则达到186%。

二是限制中心区停车泊位供给,在中心区收取高额停车费,并严惩非法停车。这是欧洲城市普遍采取的限制小汽车交通量的有效措施。

三是实行拥堵路段收费。道路拥挤收费于1975年率先在新加坡实施,效果良好。2003年伦敦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施道路交通拥挤收费的城市。拥堵收费政策实施后,高峰时段进入中心城区的交通流量明显降低。

四是通过鼓励合乘车等方式控制机动车使用频率。美国、德国等国家曾发放“通勤者现金”,合乘者可获政府奖励,有效带动了免费拼车;设臵合乘车道,同时规定部分特定车道禁止一人一车使用,引导车主主动合乘。

五是加强对公车的管理。一方面,严格控制专车配备,尽量减少公车数量。另一方面,加强对公车的管理,严禁公车私用。如芬兰专车只限在执行公务时使用,私用属于额外待遇,相当于增加了个人收入,必须照单纳税。法国明令禁止公车私用,未经批准私用公车可被视为触犯法律。(参考)

三、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及政策建议

1、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 1.1新加坡拥车证制度

新加坡政府于1990年5月正式推行拥车证制度,以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购车需求和道路不足、交通拥挤、空气质量下降等因素之间的矛盾。拥车证制度的基础是拥车证定额分配制。每年发放的拥车证数量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截至前一年12月31日的全国车辆总数再加上每年固定的3%的增加额,减去本估计报废的车辆数目以及前一年实际报废车辆数目,所得的差额就是本的新配额。拥车证定额分配管制了每年的新车注册数目,购买新车的人首先在陆管局注册,然后通过拍卖的方式获得拥车证从而合法拥有一辆车子10年。在这个制度下,新加坡成功地将车辆的增长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解决了交通环境容量供需不足的问题。

拥车证制度从根本上是一种控制机动车总量的措施,即规定国内机动车总数,超过总数的机动车将不得上路,这个办法从根本上消除了过剩的需求,具有 1强大的强制性,可以有效地控制拥堵问题的发生。这个办法对仅有不足500万人口的小国来说确实很有效,对大城市的效果还未可知,但从上海市收取高额牌照费的效果来看,这个措施对抑制北京交通拥堵将会是个有效的方法。1.2伦敦道路拥堵收费措施

2004年伦敦实行道路拥堵收费措施,该措施的覆盖范围在伦敦的中心市区,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7:00到18:30,每一辆进入市区交通网络的机动车需要付费。在该收费措施实行的第一周,每天有87000—95000辆机动车因为使用中心市区的交通网络而付费。该政策实行的前几周,即有效缓解了道路拥堵状况,使用道路的机动车数量下降了大约25%。2

伦敦与北京同属国际化大都市,伦敦的措施属于通过增加机动车出行成本控制机动车出行率,并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从长远来看,这将是北京市未来治理交通拥堵的主要方法,但以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北京还无法达到伦敦的效果。首先,市民的经济水平还无法承受如此大的经济压力。其次,市民的守法意识还有待加强,很多人不会愿意接受这种收费方式。最后,如何实现不乱收费、多收费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1.3日本“名古屋交通战略”

日本名古屋市市民的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与私家车的比例是3∶7,为了激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在2010年达到4∶6的比例,2004年6月该市制定了“名古屋交通战略”,实施促进公共交通利用的EcoPon(Ecological Point)制度。返点(Point)制度是日本的商店和航空公司普遍采用的制度,而EcoPon制度的目标是鼓励市民采用环境负荷小的地铁进入中心市区,市民使用地铁可以获得返点(Point),积累返点可以换取奖品。该措施于2004年10月9日至12月5日实行社会实验。在近两个月期间,共有1000人参加这次社会实验,共计减排CO233.6t,名古屋市220多万市民如果都使用地铁出行的话,这段期间减排的CO2量大约相当于7725hm2森林一年间吸收的量3。由此可见,通过政府制定适当的公共政策,有效地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放弃外部成本大的出行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交通的外部性。

2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借鉴国际经验治理北京城市交通拥堵对策研究(上)》,前线,2006年第11期,第61页。3许光清:《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性及其政府解决方法初探》,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7期,第134页。名古屋的做法类似于现今北京所实行的公交优惠政策,两者同样是通过政府制定适当的公共政策,有效地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放弃外部成本大的出行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增加道路的通行效率。同时间接的起到了降低道路交通外部性的效果。

2、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政策建议

通过上面三个案例,可以看出,北京要想真正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创新思维,完成一个根本性的思想转变:即从重视道路建设向重视交通政策转变。要解决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应改变单纯依靠修路架桥、大上工程的传统做法,把着力点转移到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政策上来,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控制机动车总量、控制机动车出行率以及倡导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以达到治理北京交通拥堵的目的。

首先从控制机动车总量上来看,北京目前的车辆附加购置税为车款的10%,相对比较低,对汽车总量也没有限制,而车价的趋势也是越来越低,这样在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造成交通需求量远远大于道路供给量,造成拥堵。因此建议北京市交通部门采取一定的管制措施与增加税收,提高汽车购置税,并真正把这一部分税收用于道路建设上去;借鉴新加坡和上海已实施的交通政策,对购车发放牌照数量进行限制,从而从源头限制北京汽车保有量。降低汽车报废年限,提高尾气排放准入门槛,加大公务车改革力度进而减少党政机关公车数量,将北京的汽车总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做好治理北京交通拥堵的第一步。

其次,国际经验表明,国外许多大城市在治理交通拥堵过程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即“大量发展汽车造成交通拥堵→修建路桥等交通工程→汽车继续发展,交通仍然拥堵→再新建交通工程→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拥堵难以解决→制定政策限制小汽车使用→交通拥堵最终得到有效治理”。从控制机动车出行率上看,虽然仿效伦敦收取进城费用及拥堵费将会起到很大的效果,但全面开展并不适合本市居民的收入情况与承受能力,可以研究特殊区域拥堵收费政策。

本人推荐通过车牌号来限制汽车的出行率的制度,从去年奥运会期间实行的单双号制度以及至今采用的每周限行一天的做法来看,北京汽车出行量可以减少20%,使得交通拥堵指数大幅下降,从原来的“中度”下降为现在的“轻度”,工作日全天拥堵时间也由限行前的7小时45分钟减少为2小时30分钟。路网速度早高峰(7:00至9:00)提高15.6%,晚高峰(17:00至19:00)提高13.8%。在2009年2月底比2007年11月底净增机动车45.4万辆的情况下,交通状况得到改善。而且限行期间,每日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减少375吨,这些数据证明了限行有效地缓解道路的压力,同时可以将这部分人引导到公共交通中去。

此外,可以通过合理的收费制度,来控制车辆的出行率,例如提高市区繁华地段停车费用、尽快出台差别化停车管理政策;加大费改税利度,使多开车的人多交税。还要深化错时上下班措施,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最后,从北京交通发展长远角度来说,公共交通所占的比例必须加大。交通限行是“权宜之计”,而不是长久之策。一旦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出门乘坐公交车就能顺畅达到目的地,自驾车出行的人必然会大幅减少。到那时,限行也就没有必要了,城市交通自然就能比较和谐的运转了,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压力也随之减小。

自2007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其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公交的四折票价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以往公交的低运输效率,而地铁13号线、5号线的开通也使得许多原本开车出门的人选择了公共交通。从这一系列举动中我们看到了政府打算改变现有交通结构的决心,之后政府除了需要保持现有的公交优惠政策外,还要加大投资建设力度,确保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政策,在建设布局合理、四通八达、密集交叉、互相联网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上下功夫。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上(高架轻轨)、中(地面交通)、下(地铁)并举的道路交通模式。保证在高峰期间公交车畅通,从而使公共交通成为人们出行的第一选择,从根本上改变北京的交通结构,解决北京的拥堵问题。

继续着力解决新建居住区出行困难、不同交通工具间的换乘不够方便、公交车辆候车时间过长等影响客流量增长的问题。目前北京地面公交线路普遍较长,线路重叠率较高,应要利用高新技术,改变传统交通管理方式,以信息化为基础,促进乘客、车辆、场站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

在重视新建交通设施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交通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换乘中心的环境质量和换乘条件,努力实现公共汽(电)车、大容量快速公交、轨道交通之间的方便快捷换乘,以及城市交通与铁路、公路、民航等对外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交通设施的科学有效利用。

第三篇:搭建就业平台 破解就业难题

搭建就业平台 破解就业难题

——建设富有xx特色的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促进法》和积极就业政策实施以来,我区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全区统一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积极出台各项就业服务措施,不断推进全区的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

结合我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的就业比重,重点支持新星集团等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产业;采取措施促使第二产业就业份额保持上升,就业优惠政策向鲁泰纺织、金城医药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倾斜;培育传统的优势产业增加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如支持我区的陶瓷科技产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和精细农业,挖掘第一产业就业潜力,如支持张庄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发挥小型微型企业的就业潜力,落实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吸纳就业的税收见面和金融扶持政策,特别是贷款贴息政策;发展家庭服务业等其他形式的就业形式,重点发展家庭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等家庭服务业,如开展月嫂技能培训活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因地因时制宜,多管齐下,大力促进我区就业优先发展。

我区通过举办“春、夏、秋、冬”大型招聘会、再就业援助月等活动,搭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双向就业服务平台,不断满足广大求职者的就业需求,并利用活动之机宣传我区就业服务政策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常识。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岗位持续增加,改善我区创业环境,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解决就业困难和群体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公益性岗位。发展定点培训机构,并在二职专、矿务局技校等学校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课程,切实加强全区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培训总规模。,我区针对今年以来就业市场的新形势,已经组织了多场月嫂技能免费培训班,并给培训合格的月嫂颁发技能证书。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等各项扶持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实施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创业。我区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提供8万元上限银行贷款的财政贴息,为就业服务工作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

我区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通过区人才服务中心强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通过区促进就业办公室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重点解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一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做好农民工就业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将就业困难人员全部纳入区级就业援助范围,实施动态管理,分类帮扶,有针对性的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援助。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适时对辖区内企业展开突击检查,完善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失业预防和调控,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加强街道(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我区积极加强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和硬件设施建设,把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成就业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工作,整合各种资源,将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平台延伸到社区(村)。社区(村)要在现有公共服务场所开设办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服务窗口,有条件的可单独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制定就业服务制度,创新服务中心管理模式,健全就业、失业实名登记制度,规范失业就业服务,为就业服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硬件支持。

我区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 的优先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和培训为重点,依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通过就业指标驱动、创业项目拉动、扶持资金推动、技能培训促动,全方位营造和优化就业环境。只有全力做好就业工作,才能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更有利于我区开展“四德工程”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篇:破解农民工就业致富金融难题

破解农民工就业致富金融难题

郑良芳

我国正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农民工问题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实现小康是离不开金融业的扶持。

农民创业贷款难依旧

根据人民银行第五次农民工问题调查和各地有关调查材料来看,农民工、青年农民就业创业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农民创业贷款难问题仍未得到缓解。调查中发现,农民工对创业贷款等金融服务需求依然强烈,认为回乡创业贷款得不到满足的占45.6%。认为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占38.5%。整体看,金融机构针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仍处于较低水平。

农民工技能培训覆盖率低,农民工、农村青年自身创业素质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外出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数,但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提高;外出农民工多数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低教育程度的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比例也较低。

农民工创业对市场信息把握度和社会需求的认知度不高。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外,他们对一些创业项目的技术和市场了解不透彻,对当地的创业政策也认识不多,这就使得创业投资很容易遭受损失。

农民工、农村青年贷款存在担保难、抵押难。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是决定银行贷款的主要条件,严重制约了获得创业贷款的能力。

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僧多粥少”。目前,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虽有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构成,但真正意义上为“三农”服务仅农村信用社一家。有些农村青年诚信守约按时还贷的信用意识需要加强。在信贷业务中金融机构曾遇到贷款客户利用假执照、假项目、造假账、假报收入、开具假证明、盖假公章等手段骗贷和转贷,无形中给金融机构增加了业务发展成本。

扶持农民创业大有可为

金融业扶持农民、农民工就业创业,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民实现小康、农村社会实现和谐的大事扶持农民就业创业致富是大有可为。

只要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领导重视,制定实施优惠政策措施,扶持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致富就能取得较大进展。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组织对河北保定、唐山、山西大同、晋城、内蒙古赤峰、呼伦贝尔、通辽市等10市及所辖97个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金融部门针对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需求特点,相继推出了“创业通”、“青年能人兴业计划小额贷款”、“农村青年联合抱团联保贷款”等10多个特色贷款新品种,以及“公司十专业市场十农村青年”、“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十保险”等20余种信贷新模式。

地方政府通过组织贷款担保机构,是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难的有效措施。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扶持成立贷款担保公司、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进行担保,使金融机构对农村青年创业敢于贷款。同时,金融机构应按照2009年一号文件指出的扩大农村抵押贷款抵押品范围,包括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应收帐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均可进行贷款担保抵押,以解决农村青年贷款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金融部门及时全面为农村青年提供信息服务,是支持其提升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信息化带动“三农”,为农民“产、加、销”和“科、工、贸”提供全方位的“准信”。金融机构要确保“三农”的贷款效益,也必须要及时掌握农村经济活动的信息,才能正确地做出贷款发放或收回的决策。

农民工创业应充分运用创业小额贷款的这个融资渠道。我国将初步形成以创业小额贷款为载体、以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动力的支持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工创业融资增加了一个新的渠道,金融部门应帮助农民工充分利用这个新的融资渠道,解决创业融资难的问题。

金融业不仅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还应支持农民工出国务工创造更多收入。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劳务输出已成为我国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面对新的情况,通过各种金融服务支持农民工出国务工。金穗借记卡、金穗惠农卡、实时汇兑、漫游汇款、电子银行等产品和业务逐渐丰富起来了,服务范围也扩展到了全球,其中,“出国务工人员贷款”业务是最受农民工欢迎。

金融业扶持农民创业致富一定要在重点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农副产品加工运销合作社上下功夫,才能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使农民不仅能获得生产利润还能获得加工和销售利润。北京大兴区庞各庄西甜瓜合作社和北京圣泽林梨产销合作社,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比个体承包户能增加收入达20一30%,但这些合作社水果、西甜瓜卖给市里的超市,超市则对合作社按销售额的20%收取高额费用。农民想致富发展合作社经济是最可靠的靠山,金融部门帮助农牧民发展合作社经济,走共同致富的光明大道是极为正确的。

(作者为原中国农业银行研究部兼体改办主任)

第五篇:XX市破解就业难题经验交流材料

完善六大体系 破解就业难题

中共XXX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 XXX

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促进城乡广大劳动者比较充分就业,是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立足市域产业实际,确立了“产业发展为基础,搭建平台为载体,完善机制为关键,促进就业为目标,致富群众为根本”的就业工作思路,提出了三年建成充分就业市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着力破解就业难题。今年1—10月,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18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8.5%;全市农村从事二、三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法定劳动力达15万人,占全市农村法定劳动力的55.6%;失地农民实现就业13704人,就业率达84.4%;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城乡充分就业正扎实推进。

一、构建两大网络,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人力资源市场是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主体和关键。市委、市政府从搭建城乡统筹的就业组织和信息网络入手,积极发展各类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扩大和延伸人力资源市场网络、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逐步形成了覆盖到每一个乡镇(社区)、村组的就业服务网络。

一是建立起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组织网络。在全市19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在212个村(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协办员297人,在农村设立了信息员2138人。同时,对劳动保障专(兼)职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形成了规范的市、镇、村(社区)、组四级劳动保障组织网络和专业队伍,保证了劳动力就业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如蒲阳、向峨等乡镇和城郊村(社区)的16名专职劳动保障协办员对农民集中居住新区住户统一进行失业登记,集中办理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定期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的三送活动,鼓励和扶持了自主创业、再就业、再创业人员200多人,有效缓解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二是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信息网络。市委、市政府把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城乡就业同工同酬的就业市场作为城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城区,依托劳动保障部门设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农村,依据劳动力区域分布特点,分别设立了蒲阳、青城山人力资源分场,及时发布用工求职信息,实现供需双方零距离接触。今年,市上还把人力资源的现场招聘会开到了村组,在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蒲阳镇、聚源镇、青城山镇召开了三次劳动力招聘会,60多个用人单位和5000余名求职者面对面交流,当场达成用工协议1250个,做到了用人单位放心、求职农民满意。

二、创新三项举措,完善就业制度体系

就业工作难,难就难在它是一个“就业—失业—再就业”的动态循环链,如果没有促进充分就业制度体系做保证,就难以形成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针对就业工作的难点,有的放矢地创新三项举措,进一步完善就业制度体系,从源头上消除阻碍充分就业的障碍。

一是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促进就业配套规划制度。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社区公共服务、有利于劳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作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选址的前提条件。奎光小区、江安小区、观风小区、青城人家、滨河小区等农民集中居住区都是选择在经济和商业环境最好的地段,大大增加了集中居家农民就业机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材、商业、休闲旅游一条街,解决了集中居住农民的就业问题。玉府新区、康桥小区等农民集中居住新区内还兴建了就业培训场地,配齐了就业培训设施,为失地农民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培训环境,为集中居住区的劳动者搭建了创业就业的平台。

二是建立了就业协作制度。在大力提倡和鼓励灵活就业、家庭创业的同时,在乡镇和社区定期召开相关单位就业联席会,及时协调解决就业问题。龙潭社区定期邀请民政、公安、工商、税务、劳动社保等部门和社区内机关、单位召开联席会,相互通报劳动力供求信息,及时开展就业服务,有效化解矛盾。建立就业协作制度以来,该社区劳资纠纷、安全问题降低了50%,就业率增加了20%。

三是建立了项目服务“三进”工作制度。按照“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劳动保障服务”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三进”工作制度,鼓励和支持本市企业吸纳和招用本地劳动力。在项目引进时“跟进”。如引进灌口镇灵岩山温泉开发项目之初,就与业主达成了“项目首期落成解决300个本地劳动力就业,中期解决800个劳动力,远期解决1000个劳动力”的就业协议;在项目开工时“贴近”。双良集团恒创特种纤维、锡成纸业、硬硼硅玻璃等项目开工建设之初,劳动保障部门就深入企业掌握用工信息,按照企业用工要求,对口培训劳动力,培训结束后现场招聘。双良集团用工达500多人,锡成纸业吸纳下岗工人320多人就业。在项目竣工时“亲近”。鑫威光电项目竣工试运行之时,劳动保障部门就主动配合业主组织培训了1100多名本地农民工进厂就业,并指导和支持企业周边有条件的农民兴办了10余家餐饮零售店为企业提供服务。1—10月,各类企业就提供就业岗位2451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869人,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落实四项政策,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资金是劳动就业工作深入持续推进的动力源。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四项政策,完善资金管理体系,为推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提供财力保障。

一是落实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今年,市财政划拨再就业匹配资金171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再就业和SYB创业培训补贴109万元;发放职业介绍服务补贴、青年职业见习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52万元。同时,实行自主创业贷款优惠政策、灵活就业优惠政策和促进再就业重点企业扶持优惠政策,共推荐小额贷款担保25人,贷款额达40万元,创办个体私营企业25个,吸纳从业人员121人;支持自谋职业人员兴办社区服务实体80余家,安置就业人员650多名;支持促进再就业重点企业26家,安置城乡从业人员630名;推荐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保103户。

二是设立城乡劳动力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资金。建立以财政专项补助为主的城乡劳动力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补贴制度,落实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资金200万元,技能鉴定补贴资金45万元。1—10月,全市共免费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28981人,实用技术培训31780人次,为考取技能鉴定书的4300人实行考证费用补贴。

三是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资金等均由市劳动就业部门负责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由市财政局统一核拨,保证了劳动培训资金安全正确使用。

四是建立了就业援助公益性专户。通过社会捐助,筹集资金2万余元,对年龄较大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以及“零就业”家庭未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给予就业前生活补助和医疗补助。

四、抓实五个环节,完善就业培训体系

就业培训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前提和基础。我市抓实就业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打牢了劳动就业工作基础。

一是完善培训基地。今年共投入资金109万元建立了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整合大专院校、职业高中、成人学校、工厂技校、乡镇农民学校等教育资源,建立了34个劳动力就业培训学校,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与充分利用。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建立团中央在四川的青年创业点,以进一步提升基地就业培训水平。

二是健全培训网络。构建了市、乡镇、学校、企业4级培训网络:组建了由300多名在校教师、拔尖人才、专业人员组成的城乡劳动力培训师资库和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依托成人学校、乡镇党校在各乡镇建立了劳动力就业培训点;在市域大专院校、职业高中开设了旅游饭店管理、猕猴桃种植、水产品饲养等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专业;在宁江集团、双良集团、银河都机集团、紫坪铺公司等企业举办了计算机操作、纺织、数控机床操作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班,形成了镇校联动、厂镇联动、校企联动的“三方联动”培训格局,提高了就业人员劳动技能和就业择业能力。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培训与素质教育、市场需求、区域经济特色相结合的方式,开办了短训班、夜校班。实行企业“订单”、制定培训“菜单”、失地农民自己“点单”、实行培训“免单”的“四单”服务,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人员就业率达70%以上。

四是丰富培训内容。结合产业特点,侧重旅游、建筑、花卉、果木种植及其相关产业技能培训,形成了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充分就业三方良性互动。目前,全市从事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就达7.6万人,从事花卉苗木、猕猴桃、中药材、食用竹、茶叶、养殖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能型劳动者达4万余人。同时,结合劳动力输出,大力开展定单培训,着力打造XXX劳务输出品牌。青岛天禄大酒店320个职工中280人来自XXX,广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首批聘用180名员工中有160人来自XXX。结合机械制造、软件、食品、环保型材料等主导优势产业,增加了钳工、车工、计算机操作等技能培训内容,促进了一般劳动力向专业型、复合型人才转变,提高了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五是注重培训效果。把更新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训就业率不断提高。今年,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320人,获取职业资格证的3500人中实现就业3400人,就业率达97%。SYB(小老板创业培训)355人中,实现自主创业350人,新增就业岗位1800个。中兴镇横山村农民李建奎,通过SYB培训自主创业,办起了凤凰机械厂,吸纳就业人员60余人,按国际标准生产“气动铲”和机械加工配件,产品远销美国,年销售收入达200余万元,上缴税收10余万元,实现了“失业—就业—创业”的跨越。

五、打通三条管道,完善劳动力规模转移体系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内陆地区,劳动岗位较少,劳动力资源相对富余,如果不能畅通劳务输出渠道,势必阻碍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增加就业工作难度。我市着力开辟劳务输出新渠道,采取与市外劳动就业部门政府对接、与市外企业直通对接、与市外职介机构民间对接的办法,打通劳务输出“三条管道”,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规模输出,在“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的双向就业模式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是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珠海、温州、昆山、西藏等地建立对外劳务输出联络点,直接联系当地劳动就业部门、职介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时、准确提供岗位供求信息,推进农村失地劳动力转移输出。二是与北京森科瑞工贸公司、广东贝克精加工有限公司、江苏荣华纺织有限公司、深圳艾美讯等企业直接联系,规模输出农村劳动力1195人。三是通过市外职介机构等中介组织,向马其顿、格鲁吉亚、伊朗、老挝、阿联酋输出水电安装工和建筑工人750人次。今年以来,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有效地实现了劳动力规模转移和农民增收致富。

六、做靓三个载体,完善社区灵活就业体系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劳动力就业创业的重要舞台。我市积极鼓励和支持家庭创业、灵活就业,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不断做靓社区就业创业三个载体,逐步完善社区灵活就业体系。一是建设“社区就业风景线”,扶持城镇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全市在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设立了39个“社区就业服务部”,开办书报亭,开设九益食品等小食品、小百货生产和配送点,安置就业人员450人。同时,在社区还开辟了自行车修理、日用品织补等经营场所,鼓励城镇失业人员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今年以来,全市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有组织就业的城镇失业人员达2600余人。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吸纳城镇失业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就业实体80家,吸纳安置城镇失业人员650人。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服务组织,组织城镇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全市在21个社区成立了社区服务站(社),根据用工单位需求,采取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方式,发展社区劳务派遣。

下载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破解就业难题还需多方合力

    破解就业难题还需多方合力 2013年12月18日 就在12月13日北京地区研究生双选会的前一天,恰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会上说:“高校......

    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新年前后,两则新闻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一是截至2014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结果,1月5日汇总至财政部,数字尚未出炉,已有消息称地方上报数据时倾向做大债务......

    破解难题实施方案大全

    陇山教育学区 关于深入开展“转作风、破难题,创先争优在一线”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通渭县教育工作委员会《深入开展“转作风、破难题,创先争优在一线”主题实践......

    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武农党发﹝2011﹞5号签发人:赵小强 武山县农业局关于上报 开展破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的报告县创优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武山县县委办发(2011)104号文件精神《中共武山县委创先争优活......

    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陈家集中学“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县教育系统关于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和政县教育系统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为了确保活动顺利......

    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甘州区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区委、区政府及区卫生局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为确保我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结合临区卫......

    破解办证难题

    破解“办证难题”,清理作风积弊 原创于: 2013-10-14 08:29:39 标签: 破解“办证难题”,清理作风积弊为了办护照从北京返回三百公里外的老家多次补办证明,但多份证明根本不需要,30......

    难题破解情况汇报

    “盘活森林资源,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集体林 权制度改革”难题破解工作情况汇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的又一次重要改革与创新,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