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居住小区绿化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关于居住小区绿化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摘要: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及深入实际调查分析研究,结合所居住的临汾市区及吕梁林局住宅小区绿化现状,总结分析了本地居住小区绿化当中存在的几个常见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建议。关键词:居住区绿化;因地制宜;人性化;标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绿化问题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城市建设中较为活跃的居住区绿化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所有居民都希望有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是无可质疑的!而良好生活环境的建造重要的一笔便是居住区“绿化”的问题!一个居住小区是否受到居民的关注并让居民感到满意,除了良好的小区管理服务以外,另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便是绿化美化的质量。笔者针对所居住小区以及同一城市中的居住区绿化所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设计原则和方法,期望与广大园林工作者和城市居民共勉。
一、居住小区绿化标准及现阶段绿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居住区绿化有关标准:合理的居住区绿化用地约占居住区总面积的60%,绿化率标准不能低于37%,而多数居住区都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尤其是北方地区能达到规定标准的居住区比例很小。
(二)存在的问题:北方客观环境的导致北方居住区内绿化树种种类的局限性,绿化植物造景相对单调和有限,养护管理成本较大,难度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居住区的绿化标准水平;在居住小区时开发建设中偏重经济利益,忽视绿化;旧城规划不到位,造成绿化空间受到限制。
(三)具体表现:许多居住小区园林绿化在诸多方面没有很好的做到“以人为本”。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的生活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得走上10分钟;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上较为粗糙,没能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科学内涵,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环境。
二、居住区绿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园林绿化设计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最主要的并不在于居住区的建设是否选用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与最时尚的设计风格,而在于它是否给人们一个方便的居住环境,是否能让居民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是否能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的,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要求设计者与决策者以及建设者们要在充分了解居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小到每一个细节都能充分体现尊重人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比如汀步的间隔要适合人的行走习惯;园灯的高度、亮度、风格要适合居民的生活习惯;园椅的数量、位置要让居民休闲娱乐感到方便等。
三、居住小区绿化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体现居住区绿化以人为本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各类园林花卉植物是园林绿化有生命的主要造园和造景要素,它们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多姿多彩的布置形式,不但改善着生态环境,装点着人们的生活,而且提高了人们美化、彩化、香化环境的意识,不但取得了最佳环境效益和视觉效果,而且获得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事实上,许多园林绿化者或决策人员的造景意识不强,在一些少得可怜的绿化空间里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却硬是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使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城市中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严重失衡。他们没有从居住者身心本质要求方面进行合理规划,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没有考虑城市绿色空间应有的多样化功能,而是注重美观和追求高造价以求较高的收费标准和经济利益,注重硬质景观在图纸上的丰富表现以求迷惑居民和迎合房地产商的“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结果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社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在居住区绿化中,各园林要素要与居住楼体风格及居住环境和谐统一,以此来体现园林绿化所带给居民的人性关怀。当前一些居住区绿化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更有甚者,遵循什么时尚造什么,什么好看建什么的原则,东拼西凑的各种园林绿化要素风格不相一致,结果使环境显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系,对居民身心造成伤害。
(三)要注意园林雕塑小品在居住小区中的正确使用。园林雕塑小品的使用在居住区很为普遍,但要注意其正确使用。园林雕塑小品宜少而精,才能达到点缀和组织空间,烘托主题、意境的作用。与此相反,有些居住区内滥用园林雕塑小品,或者排成一行似展览会,没有主次节奏或者与环境格调不相一致,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割裂感,或者粗制滥造,毫无观赏价值的意境美。笔者认为居住区内的园林雕塑小品的选择要从题材、质感、质量、姿态、摆放的位置等方面加以推敲,尤其在园林雕塑小品的取意上下功夫。目前,许多居住区内的园林雕塑小品题材相似,雷同的很多。其实应在抓好雕塑小品本身的艺术质量的同时,要力求做到题材新颖独特。雕塑小品要与园林环境相协调,要有统一的思想,使其与园林环境融为一体。好的雕塑小品是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种造型艺术,它以其特有的装饰性和趣味性来表达其生命的活力,青春的美妙,爱的高尚等,它以强烈的生活气息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四)笔者认为居住区人性化绿化的不断开拓和发展还要建立在居民本身的人性化教育基础上。居住区人性化绿化仅有充足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要使已建好的居住区绿色环境得到长久的维持,稳定生态系统,还需要每一位居民的支持和建设,因而加强园林科教知识普及则成为居住区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的必要保障。
笔者居住的小区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使本来很少的绿地没能充分为居民服务。结合有关理论原则,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本居住小区的人性化环境。
1、从广宣街大门入口向居住区院内方向的两侧墙体要进行立体绿化,营造一条“绿色通道”,给行人、车辆提供一种安全感和良好的社区氛围。
2、停车场适当栽植数棵落叶乔木,有飞毛的树木除外。
3、6号楼前的活动区适当增加座椅,以满足人流量的需求。
4、8号前树池处理最好用围凳或者带座椅的花台,最大限度的给居民提供室外休息空间。
5、2号和3号楼前的绿地适当点缀一些园林雕塑小品,小品要能反应小区生活的和睦、安静与其祥和的气氛。
6、楼体与地面的线条要整体绿化,避免线条的裸露,以便给人一种亲和感。
7、1号楼前与5号楼之间草坪种植并贯穿小园路,假石配低矮地被花灌木。
8、停车场进行墙体绿化。
9、5号楼前绿地开放,园路、石凳、凉亭与之结合。
参考文献:
[1] :园林艺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杜汝俭等。园林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3]: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4]:段岳峰。居住区绿化六大硬伤。上海园林。2004(4),18。
[5]: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6]: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中国新园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7]:三桥春夫郎。日本庭院艺术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第二篇:正确认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
正确认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 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总书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政治准则。我们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正确地认识两个问题,即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执政为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和“依靠谁”是分不开的。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执政为民回答了代表谁的利益执政的问题,这也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认真回答和切实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不同 1的社会制度下,不同的执政主体有不同的执政动机,也体现着不同的执政理念。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执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我们党执掌政权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他还强调,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叫向人民负责。
二、正确认识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推动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正确认识以人为本与执政为民的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85周年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执政的资源、执政的基础,实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解决好“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的问题,并以此来体现我们党的价值观和政治主张,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涵所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资源来自人民,人民是执政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不仅在于它提出了先进的执政理念,还在于它能够按照先进执政理念的要求,来保证执政理念的真实性和实践性。按照历史唯物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先锋队。党与人民存在着天然的血肉联系,离开了人民,党的事业就一无所成,党的执政就失去了根基,就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所以就必须服务于人民。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根本概括。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自建党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方法,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力量和动力,是执政的基础。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参与,我们什么事也做不成。革命战争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时期是这样,改革开放时期更是这样。
四、正确认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大意义。
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正确地把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丰富内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为人民执好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刻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共同价值指向,是党完善执政方略、执政方式和改进执政活动,党巩固执政基础,确保长期执政的制胜法宝。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也
是党的建设的内在需要。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历史经验深刻说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能不能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能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再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我们的工作就能够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第三篇: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牛婵媛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设想,“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进一步将人的发展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重视人的作用,一切为了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本质涵义。
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更明确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想,把以人为本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是管理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最具战略性的资本的观念。以人为本强调了人也是组织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企业的目标除了获取利润之外,还要满足社会需要,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和满足企业成员成长的需要。因而引导企业成员全面快速成长也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之一。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核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社会发展观已经明确。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之时,要明确 以人为本是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是生产力中物的要素,必须被人掌握并进入生产过程才能成为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制造、操作和改进以及劳动对象的利用和革新都是通过劳动者实现的,所以,列宁说:“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是工人,即劳动者”。因此,在管理中提出以人为本就是抓住了管理的根本。离开了人的行为和活动,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就停止,企业的生命自然会终止。企业的生命力、管理的活力都来自于人这一主体的活动状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来自于人才的竞争,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来自于对人全面地提高与发展,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一定要建设好人才的凝聚机制,把对人才的凝聚力问题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程来对待。
不少企业推行人性化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人性化管理是在管理中注入更多人性化的东西,体现柔性的一面。如果片面强调人性化,而放松对员工的管理,就会形成疲软的管理机制。企业倡导人性化管理,决不能自由化,任意化,更不能任性化。因此,人性化的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 “人性”融入管理,使员工在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尊重员工的本性,有的放矢地引导,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营造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使之规范操作。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行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与应用有:
1.以人为本的引进机制当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引进、调动、激励等机制中。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领导人把企业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利润等指标作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忽视人才引进工作。在一些企业领导人看来,人力资源工作往往排在市场、销售、研发等要素之后,事实上,企业持续生产发展的关键不是单一的,而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企业应当多渠道引进人才,面向社会招聘人才,进入高校吸引人才,内部广泛培养人才,或者在重组的企业中发现人才。坚持重视人才能力、素质、潜力为指导的选人方针,为企业发展筹备良好的人才队伍。
2.以人为本的调动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采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竞争上岗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在具体的用人机制中,企业采取量化指标竞争上岗、对外聘人员实行试用上岗制,首先让外聘工作人员对企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然后再看是否能发挥潜能。目前,我国很多比较大的集团公司在用人上,成功地引用了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另一方面,无形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的开拓主要是建设网上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以扩大服务覆盖面,降低用人单位招聘成本,建设沟通便利、服务水平高的人力资源招聘平台,为远近人力资源流动搭起桥梁。
总之,走科学发展道路,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高举和谐、发展两面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在创新观念中完善发展新思路,在超越自我中提升发展新境界,用发展的理念、发展的方法解决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努力创造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断朝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进。
第四篇:“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是强调领导工作要以人为管理工作出发点,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我对在实际的领导活动之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考是:关注人的需求,凝聚人的智慧,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技能,促进人的发展。
(一)关注人的需求
管理学告诉我们: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大量研究表明人是复杂的。因此,我们作为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人的需求。既要了解清楚在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还要了解清楚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比如,除了要关心员工的伙食、交通、工作环境、劳保这些之外,我们还要关心员工有些什么精神追求。比如他有什么爱好,近来心情如何,业余生活如何度过,个人发展的目标在那里,他的人生理想是什么等等。关心了解原工的精神需求,员工会觉得领导和他之间有心灵的沟通,他会产生出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凝聚人的智慧
人都有愿意展现自己智慧的冲动,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之中,面对系统的、复杂的问题,单个人的智慧又显得是如此的渺小,甚至于人人都觉得自己的智慧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因此大家就会比较的压制自己的智慧本能的发挥。如果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发挥于与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一些适当的激励措施,个人的智
慧就可以在集体中得到巨大的激发,形成一个智慧风暴,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三)激发人的潜能
就像我们参加拓展训练所证明的结果那样,人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在没有外部力量激发的时候,由于人的惰性使然,许多的潜能埋伏于人的内心深处。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前进的动力是取得最大绩效的前提。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是否有效,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员工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人的潜能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只有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们才能积极参与,勤奋工作,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提升人的技能
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企业规模在不断膨胀,工艺技术日新月异,设备更替马不停蹄。现在的科技发展可以说十年就能更新一代,而我们的职业生涯却是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光阴里,一个人再也不可能像以前的补锅匠似的能够“一招鲜,吃遍天”。所以,要以人为本就必须从职工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为了他自己的岗位竞争、社会竞争的需要,不断的提升他的技能,增加他的综合竞争实力,使他在长期的工作之中都可以是企业的有用之才。
(五)促进人的发展。
我们红河集团提倡“通过发展人来发展团队”的管理理念。这实际就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际应用。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企业的发展,部门管理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本部门能够不断前进。这些发展最终都不得不依赖于人的发展。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员工发
展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的管理活动都应该以此为出发点,以“发展人”为根本目的,以发展企业为终极目标。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可以职位的晋升,岗位的转变,薪水的增加,也可以是技能的提升,爱好的扩展,竞争力的增强,或者是获得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这些都是员工发展的途径。
第五篇: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画卷
--有感于“龙年传亲情,员工家中行”慰问活动
2012年龙年春节期间,安徽建行开展了“龙年传亲情,员工家中行”慰问活动,各级管理者将对员工的关爱传递至员工亲属心中,描绘出了一副情真、情切、情浓的写意画卷。
情真
画卷展开,泼墨之前,最重要的是立意的构思。省分行新一届党委立意确立的主线便是“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治行理念。“关爱源自真诚”,于是有了2011年一系列关爱员工举措的推行,有了这些关爱员工举措的自然推动,有了这些真情实感的表达,开展“龙年传亲情,员工家中行”慰问活动,走进员工家中,大家便会觉得很自然。
情切
泼墨的过程,充分展现了省分行党委的真心运笔,点滴相扣,深入人心。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让员工更多的享受发展成果。2011年,安徽省分行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全行员工的辛勤工作,背后也离不开广大员工亲属的支持和付出。现在我们很多员工忙于工作,对家庭照顾不够,同事之间也了解不深,很多人彼此共事多年,还不知对方家住哪里,对对方的亲属家人更是素未谋面。这些朴实的言语,让我们员
工砰然心动。这样的拳拳之心,更让每个员工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情浓
画卷是写意的,写意的过程充满着和谐和温馨。各级管理者在走访员工家庭过程中,有的员工和家人早早等在楼下,有的员工家人提前将家里收拾一新,有的员工亲属准备了茶水点心。慰问组带去了省分行党委的慰问信、慰问金和礼包,向员工亲属解读了慰问信的内容,介绍了我行业务发展情况,对员工亲属的支持理解表示感谢,祝愿他们新春快乐。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家常,问问员工家庭的生活,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孩子的学习等情况。真切的问候、温馨的交流,大家共同营造着这幅大爱之画卷。
“龙年传亲情,员工家中行”慰问活动得到了安徽建行员工以及员工亲属的广泛认同和传播,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慰问活动在这幅让人动容的爱的画卷上,泼下了浓浓的重彩和感动的瞬间,让大家久久回味,更让大家豪情满怀,为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