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0年工作要点

时间:2019-05-12 12:4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0年工作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0年工作要点》。

第一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0年工作要点

为全面做好2010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特提出如下要点。

一、围绕有效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立足实际,着眼发展,科学确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思路和目标1、2010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深入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旅游立市”战略,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化整合人事人才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职能为契机,大力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为实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目标提供可靠有力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持。

2、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扣一个中心(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握两条主线(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突出三个重点(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四大突破(信息化建设、大学生参保、社会化管理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打造五个亮点(做大做强商贸创业基地、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着力打造家庭服务业培训品牌、创新开展人才智力引进、稳妥实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贯穿“六个理念”(人才资本理念、广惠民生理念、依法行政理念、团结协作理念、公平正义理念、廉洁高效理念),不断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科技创新的促进点、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点。

3、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扎实的工作,在就业方面,努力创造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均等、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宽松、就业保障更加健全、就业岗位更加稳定的良好局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基本形成覆盖范围广泛、手续衔接顺畅、制度配套完备、资金运行安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逐步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在人才开发方面,努力形成机制领先、环境优化、功能完备、协调发展和富有竞争力的区域化人才开发格局;在劳动关系方面,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在自身建设方面,全面打造一支素质一流、工作一流、作风一流、形象一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干部队伍。

二、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政策,提升效能,全面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4、有效落实就业政策。紧紧围绕旅游立市战略和创业型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现行就业政策落实,充实和细化政策项目,完善操作方法,重点在各项就业补贴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业促就业政策上下功夫,实现量与质的提升。继续强化对困难企业的政策援助,实现稳定岗位向增加岗位的转变。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完善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5、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积极探索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推动就业总量不断增加,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全年新增就业4.5万人。继续强化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与增加就业联动机制建设,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经济发展优先目标,调整存量、扩大增量。不断加强与就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作落实。积极培育农村劳务输出经纪人、带头人,鼓励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搞好跨地区劳务协作。年内力争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4.5万人次,其中劳务输出2.6万人。

6、大力开展特别职业培训。推进 “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的组织实施,统筹做好困难企业职工在岗培训、返乡农民技能提升培训、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围绕“旅游立市”产业规划和链条,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和家庭服务业就业,重点在“月嫂”、“家庭护理”、“保洁”等岗位上下功夫,努力扶持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家庭服务企业。年内力争实现“旅游就业”新增10000人、树立家庭服务业典型100名。

7、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三类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抓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办公平台建设,对未就业毕业生实行实名管理和动态监测。继续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完善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认真做好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就业创业培训和就业见习等,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再就业,年内力争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8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继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困难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搭建平台。

8、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创业促就业工程,实现创业人数大幅增加。全面开展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推介、税费减免、创业培训等创业服务,加大对创业项目征集、开业指导以及后续服务的扶持力度,年内新增小额贷款5000万元。加快推进就业再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年内安排不少于2300人在基地创业、就业。积极扶持高校毕业

生从事网络创业,年内力争扶持100名网络创业员。鼓励引导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年内力争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200人以上。

9、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结合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人力资源市场条例》,谋划起草我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办法》,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强化市场服务功能,拓展市场服务领域。在做好多形式专场招聘活动的同时,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建设,全面开展网上求职登记、招聘、信息发布、查询业务。加强职业中介机构和市场运行监测,制定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围绕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广惠民生,服务群众,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0、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截至2010年底,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人数力争分别达到39.97万人、10.835万人、51.5万人、30.1万人、30万人和29万人。认真做好五七工、家属工和“城中村”居民参保及保险关系转移等各项政策。搞好调研,为上级解决城镇居民参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临时工补缴等问题提供依据,力争实现制度内基本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11、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积极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搞好测算,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调整并足额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认真做好符合条件失业人员接收登记、待遇审核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其他补助金。保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按规定支付与结算。

12、全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建设,确保人员、经费、服务配备到位。不断加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费的征收力度,尽快将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继续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防范冒领养老金行为发生。

13、进一步完善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遵循“五统一”原则,研究制定和扎实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认真实施城镇职工门诊统筹,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在解决城镇居民四种门诊大病的基础上,探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进一步降低参保居民个人负担。积极推进在校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启动与北京、天津定点医疗机构网上结算,方便异地就医。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面,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强化“两定”机构管理和服务,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继续做好生育保险及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工作,为生育女工和离休干部提供更快捷方便的医保服务。

14、积极做好工伤保险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以落实“平安计划”二期为抓手,不断推进企业参保扩面,尽可能地将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加快解决各县“老工伤”问题,努力将其纳入统筹,落实相关待遇。积极做好工伤预防省级试点和工伤康复工作,科学测算工伤预防费提取比例,积极探索职业康复标准,规范管理。做好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参保试点和“小工伤”试点工作,提出开展试点的指导意见。研究谋划工伤补充保险办法,加大企业工伤事故预防和督导。认真做好职工因病提前退休鉴定工作,不断完善职工病退鉴定制度。健全劳动能力鉴定监督管理,大力推行专家组鉴定、工作人员审查、负责人审定的“三层制衡、相互监督”管理模式。

15、继续做好失业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工作力度,按照政策规定,做好困难企业的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联动机制作用,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活动,用足用好“两项补贴”。积极推进失业人员管理服务向乡镇、街道、社区延伸,在全省率先实行失业保险网上申报制度。

16、认真搞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青龙、抚宁两个试点县为基础,认真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强试点工作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适时扩大试点范围,探索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按照上级部署,积极稳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服务水平。

17、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检查。完善基金管理流程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控运行情况评价体系,实现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定期开展社保基金监督检查,堵塞漏洞,规范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平稳运行。

四、围绕建立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管理,锐意创新,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18、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以市公务员局组建为契机,健全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优化公务员职务任用、平时考核、选拔录用、激励约束机制。下大力加强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在抓好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同时,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等专门业务培训。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活动,全面提升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考核办法,积极社会评价和网上考核,强化考核结果使用。以机构改革人员定编定岗为契机,对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更新维护。筹备召开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

19、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省厅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指导事业单位设置管理人员岗位。结合岗位设置情况,大力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切实抓好聘用合同签订和聘后管理,随时解决聘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坚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把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口关”。扎实做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证书审验工作,组织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法》培训。

20、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认真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大力抓好评委会建设,严格评审资料审查,以“规范全市中小学教师申报职称所需奖励”和“修改完善中小学教师综合测评办法”为突破口,制发中小学教师奖励目录,进一步量化评分标准,规范评审行为,确保评审公平合理。积极稳妥推进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聘用工作,合理调整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严格按规定实施聘用。扎实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进一步完善考试预案,强化人力资源、公安、无线电协调联动机制,落实考试安全责任制,组织好2010年各项职称考试。认真做好职称证书普查登记和信息发布,建立证书信息库。

21、不断深化军转安置制度改革。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暂行办法》,拓宽安置渠道,改进安置方式,规范安置程序。创新和改进军转干部培训方式,扎实开展军转干部培训工作。认真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在做好退役金发放、医疗保险等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社区化管理服务的新路子。积极探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适应性、个性化培训方式方法,提高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能力。耐心接待企业军转干部来信来访,搞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认真落实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确保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不断加大军转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军转工作良好环境。

22、不断深化工资制度改革。稳妥开展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不断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继续发布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加快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普通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按时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正定级、提职、聘任、调动、退休、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等工资调整事项审批。

五、围绕有序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凝聚力量,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3、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编制发布我市2010年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尤其针对“旅游立市”所需人才,搞好规划、摸底,年内力争引进各类人才200名。继续做好专家选拔、管理和服务工作,择优向省推荐特殊津贴专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燕赵友谊奖”人选5名。谋划制订《××*市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依托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资助专家人才培训进修,提高专家队伍素质。积极搭建人才工作平台,充分发挥现有留学人员创业园、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创新人才工作载体。组织开展××*第三届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

24、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河北省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加快造就一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企业发挥主体作用、职业院校发挥阵地作用,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的工作格局,扩大“订单式”、“定向式”培训规模,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制度,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规模,提高鉴定质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比武练兵及技术交流活动。有序实施“金蓝领培训计划”。年内力争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4500人、“金蓝领”培训350人、技校招生5000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鉴定2.4万人。

25、积极做好国内外智力引进。制定出台《××*市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工作暂行规定》,规范引智项目的申报、执行总结以及经费管理,年内力争申建国家重点国外引智项目1-2个、申建特邀院士工作站2家,评选市级农业引智示范基地2–3家。不断加强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力度,合理选题,力争引进15名博士研究生来我市开展科技攻关。

六、围绕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障权益,依法行政,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26、加强企业用工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扎实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和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企业家协会的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分工协作。进一步规范企业工时制度,严厉查处和纠正超时和随意加班加点行为。

27、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创新执法监察模式,逐步建立以年度书面审查为平台,以日常巡视检查为依托,以集中执法、委托审计、联合执法、媒体监督为手段的执法模式。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农民工维权以及“四小”企业非法用工专项活动。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切实做好重大案件、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的查处工作。不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研究制订我市具体实施意见,尽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格局。

28、妥善做好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及信访工作。加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力度,稳步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体系建设,调动发挥工会、企业家协会仲裁员、基层调解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地将争议案件通过调解解决在基层。积极探索简易办案程序,对于事实清楚、自由裁量较少的仲裁案件,简化审理程序。落实完善劳动人事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加强信息分析报送,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努力维护信访稳定。

29、全力做好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加大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力度,扩大工资保证金制度实施范围,建立健全防止拖欠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强化工资支付情况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种变相降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行为。积极做好农民工相关公共服务,落实农民工子女教育需求,将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组织开展农民工安全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农民工工作良好环境。

七、围绕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扎实做好其他工作

30、强化人事计划管理。充分发挥人事计划管理宏观调控作用,严格控制人员增长,合理引导人员流向,有效调整人员结构。在编制限额内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各类增人计划,会同编制、财政部门建立总量控制下人员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探索鼓励和支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向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流动、满编和超编单位人员向空编单位流动、财政供养单位人员向非财政供养单位流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对逆向流动人员尤其是非财政供养人员向财政供养单位流动进行严格控制。有效调节新增人员结构,对新增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等进行认真把关,确保新增人员质量。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管理办法,加大工资基金执法检查力度。

31、加强工作调研和信息宣传。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逐步建立起常态化、规范化的调研工作机制,增强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年内各科室至少上报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文章。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宣传力度,整合宣传资源,拓宽宣传渠道,逐步构建起党报党刊和大众传媒综合利用,系统外部宣传和内部宣传有机结合,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理论宣传和典型宣传全面协调发展的宣传工作格局,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影响力。

32、推进基层基础和信息化建设。以就业创业管理服务体系、公共人事管理服务体系、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劳动人事调解仲裁体系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等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建立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不断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向基层延伸。大力加强公共服务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认真谋划制订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方案,明确信息化工作的方向、思路,加快推进统一数据中心建设。加大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力度,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结合机构改革进展情况,适时整合原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分别建设的网站,形成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府网站。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建设,落实信息安全责任,提高信息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33、认真做好规划统计及建议提案承办工作。结合做好“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的收尾工作,动员各方面力量科学编制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完善统计制度和手段,建立多元化统计调查体系,扎实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数据分析研判,完善信息披露方式,为科学决策提供适时翔实数据保障。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严格落实提案承办工作责任制,提高提案办理质量,确保走访率、答复满意率达到百分之百。

八、围绕提高服务水平,建章立制,夯实基础,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自身建设

34、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尽快理顺职能,整合队伍,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不断加大职能、人员的融合,努力实现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坚持机构改革和业务工作两手抓,加强工作协调和调度,确保机关正常运转和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35、不断加强机关队伍建设。把2010年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度建设年”,健全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规范行为。切实抓好机关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力崇尚现代文明礼仪,不断增进干部职工之间的友谊,在全局叫响“和善待人、和睦共事、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口号。积极适应新部门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年内举办业务培训班4期,力促干部职工尽快熟悉全面业务。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巩固扩大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36、扎实做好机关党建及反腐倡廉工作。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对重点工作部位、环节、岗位实施严格监管。以保证社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为重点,严肃查处党员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案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断加强干部廉洁自律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党纪观念,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0年工作要点

第二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工作要点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担当作为,主动服务“工作理念,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贡献人社力量、彰显人社作为。

一、坚持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并重

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X万人以上。实施用工保障攻坚行动,聚焦“倍增计划“企业、重点企业需求,组织服务专员“一对一“跟进服务、保障用工。

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稳步扩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规模,降低创业者融资成本,全年扶持创业X人以上。

三是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

开展紧缺工种、新就业形态等特色培训,推行“互联网+技能培训“,推行订单、定岗、定向培训,全年组织各类培训X人以上。

二、坚持提高社保水平和提升经办能力并重

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范围。拓展大数据应用,以农民工、个体灵活就业和未参保居民为重点,开展部门联动扩面;推进快递等新业态人员参加工伤保险。

优化社保经办服务。在X市率先试点,开展退休“一件事“全办、失业人员通过手机APP办理退休业务,让群众办事少跑腿。

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注重大数据分析,成立社保数据分析专班,每月分析异常数据,预警预判,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坚持人才引进和人才服务并重

发挥半岛国际人才基地作用。研究出台中国(上合)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发展扶持办法,提前对接一批高端人力资源企业,发挥引才育才作用,全年引进各类人才X人以上。

开创“百所高校进上合“行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由“走出去“为“请进来“,举办“百所高校进上合“暨校企合作洽谈会,为经济发展提供才智支撑。

创新补贴资金“预拨付“机制。率先试点人才类补贴实行“预拨付“,支付周期由3-4周压缩为3-4个工作日,当好“店小二“。四是创新人才“无感“服务体系。实现毕业生信息自动调取“零填报“、自动“画像“匹配,优化补贴审核流程。

四、坚持人事管理和干部培育并重

加大事业单位优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围绕服务发展,在全国重点高校聚集城市开展招聘推介,精准引进人才。

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体系。实施新入职人员“导师制“培养制度,探索优秀年轻干部挂职交流、“常态化考察+不定期随访“等方式,让年轻干部经风雨、长见识、快成长。

五、坚持风险预防和纠纷调解并重

构建多元调解联盟。在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区、大沽河旅游度假区建设区域性预防调解联盟,在新业态、商协会、交通运输协会建立行业性预防调解联盟,打造村居三级联动金牌调解室,形成联防联控新格局。

健全“企业吹哨、镇街响应、部门报到“应急平台。整合市、镇(街道、功能区)两级执法资源划分监管网格,实现快速收集、快速响应、快速处置的农民工欠薪预警治理模式。

六、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智慧人社监管平台“

深化“清廉人社“机关建设,创建“党建+智慧监管“新模式,2022年将重点建设“胶州智慧人社服务监管平台“,设置内部管理、外部服务、领导决策、风险防控等五大模块。一期将线下业务和自建系统纳入信息监管;二期探索将专有平台接入端口,实时预警,实时整改;三期拟接入胶州大数据平台,实现部门信息联通共享。通过人防、技防,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22年工作要点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22年工作要点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构建大就业格局。

实施新一轮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探索建立“行业聚力”工作模式,探索实施“品牌引领”行动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实习扩围计划”“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计划”“青雁归巢计划”,组织见习实习2万人以上。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创设3.7万个以上岗位。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鼓励社会机构吸纳困难群体就业,实施家庭服务业“领跑者”行动,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鼓励支持社会机构依法有序开展市场化就业服务。健全失业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机制,建立区域内劳动用工余缺调剂机制。实施城镇调查失业率制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二、推进创业城市建设,放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发挥创业城市建设议事协调机制和创业城市“4+1”工作运行机制作用。线下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线上开发创业城市云平台、小程序。争创全国创业型示范城市。优化调整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新一轮创业培训政策,全年政策性扶持创业3万人。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扶持3000名以上大学生创业。举办“赢在中国·创在青岛”创业创新大赛、中日韩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联合部门打造线上“了不起的创业者”和线下“创业第一课”等品牌。建设一批高质量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三、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织密兜牢民生底线。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个体及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为重点,开展精准参保扩面专项行动,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净增8万人以上。推进工伤保险专项扩面,深化完善工程建设领域按项目参保机制。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省级统收统支制度。支持企业年金发展联盟开展工作,探索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探索工伤保险商业保障模式,建立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开展工伤1至4级职工伤养结合试点,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做好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作。稳步做好第三代社保卡发行服务,探索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

四、优化人才体制机制,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举办“招才引智名校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等引才活动,引进集聚人才25万人以上。建立与重点高校常态化联系机制,招才引智工作站总量达到20家以上。深入实施千名专家“进重点企业、进企业研发机构、进见习实习基地”行动。实施乡村人才返乡入乡促进行动,研究制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激励办法。加快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市培育、领军扶持、重点引进,实施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计划,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出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青岛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计划,打造自贸区留学人员科创岛、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谷等高端留学人员平台。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留学生走近青岛活动,实施“万名海归精英聚青行动”。制定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优化人才服务“一件事”联办平台,建立重点项目人才服务专员定期驻点服务机制,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年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1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5万人。推进企业职工培训与自主评价衔接,探索建立技能人才评价联盟。推动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做好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备战及参赛工作,配合省厅举办“山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完善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促进政策,建设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举办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升级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创建品牌专家服务基地和特色专家服务平台。拓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职业群体职称评审工作。加快教育、卫生等领域职称改革。进一步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

五、深化人事管理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树立破“四唯”重“实绩”选才用才导向,规范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聘用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多元化多层次招聘体系,实施面向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公开遴选。稳慎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创新事业单位联系点制度,加强先进经验做法推广。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做好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申报实施等工作。加强考试安全保障,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六、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规范和引导电子劳动合同发展。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强化重点领域劳动关系风险防范。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规定和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市—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组织,拓展组建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联盟,探索建立企业内部职工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深化“互联网+”智慧仲裁平台建设。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质效提升行动。开展“根治欠薪攻坚年”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欠薪行为。健全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按期结案率达到98%以上。

七、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助力改善营商环境。

编制实施人社事业发展计划。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参与规范性文件制定执行机制。打造人社政策法规“云课堂”在线宣讲品牌。扎实抓好安全稳定和信访维稳工作,加强12333热线建设。促进人社要素市场化配置,实施市场配置分类改革行动。制定人社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升级改造市公共服务平台,健全智慧社保应用平台。完善工伤保险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继续做好大数据辅助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试点工作。持续优化“无感知免打扰”大数据认证体系,大数据认证通过率达到94.8%以上。持续深化构建人社“一件事”服务模式。开展社保基金和专项资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深化人社基金资金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基金资金管理使用现场监督检查,健全市、区(市)两级社保稽查联动机制。完善改革创新和调查研究考核推进机制,建立人社新闻发布制度,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人社系统政务新媒体,加强人力资源发展智库平台建设。加快胶东经济圈人社一体化发展。

八、强化党建引领,保障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实施干部专项培养工程,探索构建干部综合评价机制,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深入开展“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加强人社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贯彻“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常态化组织“人社干部走流程”,开展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创新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第四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情况汇报

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安排

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并在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任务,机关建设也迈上新台阶,先后获得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集体等20余项荣誉,鞍山市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并在全国介绍经验。

(一)省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政府绩效评估实施细则,原市人事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具体承担的工作任务可分为4大项、7个小项、32项具体指标,主要包括: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截至11月底,已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92368人,完成年计划的115.5%;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588人,带动就业9488人,完成年计划的317.6%和316.3%;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16797户,3269户棚改回迁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双就业;全市稳定就业率达71.8%;城镇登记失业率3.06%,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2、社会保障工作。截至11月底,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企业基本养老 保险缴费率达90%,完成年计划的100%;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00.3万人,其中今年新增3.18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3.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9.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2.2%;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0.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

3、农民工工作。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劳动监察员派驻制度,向全市在建的125个建筑工地派驻劳动监察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面积达到4638平方米;扶持农民工创业带头人43人,有24.8万农民工在我市就业;实现农民工普惠制安全技术培训11537人;签定劳动合同率81%;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63184人、参加工伤保险75090人,完成省计划的101.5%;有2300名农民工在城市落户,9495名农民工子女在市内学校入学;补贴农民工职业培训经费230万元;追缴拖欠农民工工资510.14万元。全年未发生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4、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我市共先后四批向省申报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76项,已有辽宁荣信等14个项目获省政府批准,名列全省第三。在省政府召开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孙春山常务副市长代表我市介绍经验,受到省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好评。

5、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全省率先推出10项促进就业政策和“四个100%”服务措施,举办各类专场招聘 会27场,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先后为农村中小学公开招聘师范类毕业生114名,为23个高标准示范社区公开招聘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公共卫生师69名,为乡镇、街道、社区公开招聘统计员680名,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公开招聘医疗类毕业生94名;设立就业见习基地303家,提供见习岗位2716个,完成年计划的101%;在全省首家成立“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举办创业及职业技能培训班14期,培训毕业生575人;启动鞍山市大学生创业园,新孵化创业项目62个,经筛选有9名毕业生创业项目入园孵化,为5名大学生提供创业扶持资金33万元;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力度,采取一对一帮扶等措施,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在年底前全部实现就业。截至11月底,我市已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9214份,实际报到毕业生6581名,实现就业5972人,就业率90.75%,超额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

6、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实施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5520工程”),重点推广“网上在线培训”新模式,指导各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完成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网上培训5300人、专业科目培训4200人,完成年计划的115.9%,处于全省前列。

7、公共服务行为管理工作。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办)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制度,建立“鞍山市公共服务项目”数据库,汇总出涉及61个单位的公共行政服 务项目327项;先后深入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和民政局等单位的对外办事窗口现场抽查;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公务员监督投诉中心作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促进了全市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市政府任务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引进包括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硕士以上研究生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69人,完成年计划的104.2%。获批国家级引智重点项目3个,4名外国专家获“辽宁友谊奖”、3名外国专家获荣誉奖,获奖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组织各类出国(境)培训团组4个、66人次,其中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30%和60%的国(境)外培训经费资助;协助引进项目博士后5 名,培育博士后科研基地重点单位10家,上报省3家。

2、完成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选拔推荐工作,我市有5人被评为百类层次人选,9人被评为千类层次人选,向省选拔推荐“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人选 31人。市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104场,入场招聘单位3017家次,接待应聘求职人员131,200多人次,实现就业1.2万人次;市劳动力市场举办各类招聘会145场,企业和求职者成功对接35968人;发展1100家联盟企业,完成年计划的100%。

3、开展“农业专家对口包扶”活动,深入海、台、岫和千山区部分乡镇开展技术咨询服务150人次,完成年计划的 125%;新组建农村实用人才协会15个,新增农村实用人才8120人;积极引进外国专家参与我市种养殖基地的工程建设和业务指导,扶植建立农业引智示范村2个。

4、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招聘制度,上半年首批为市直9个系统的41个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87名工作人员,第二批公开招聘岗位征集工作已结束,上报市政府待批。加强规范管理,办理聘用合同鉴证手续5904份;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完成了相关文件的酝酿和起草工作,在政策层面上做好了前期准备。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等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联合市财政、教育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我市的实施方案,指导各单位加强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基础管理工作,妥善解决矛盾问题,为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5、按照省统一部署,圆满完成2009公务员考录工作任务,全市有191名考生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进入录用阶段;分类试点探索公务员平时和考核相结合的有效办法,把公务员考核制度落到实处;起草《鞍山市公务员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规范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奖励工作;创新公务员培训内容及方式,采取网络在线培训和新录用公务员集体宣誓等形式,初任培训率和任职培训率达到100%;与市相关单位联合成功举办公务员法律知识大赛和电子政务大赛。严格参公登记标准,对省陆续批复的市直110家参公单位的人员及时进行档案审核、登记和工资套改及津 贴补贴兑现工作;同时,指导完成了县(市)区106个单位的档案审核和登记工作。

6、完成军转干部安置和稳定工作任务。接收军转干部155名,其中计划分配142名,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接收安置率达100%;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完善接访领访制度,实现了鞍山地区(包括中直企业)军转干部等方面人员无一人进京上访、无一人参与全省性群访。健全人事信访矛盾排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排查解决信访积案7件,累计接待上访50多案次、1000余人次,成功解决了影响全市的转企单位退休人员和县处级离休干部上访等问题,圆满完成了国庆、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信访稳定工作任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7、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以新改版的鞍山人事编制网为主要载体,以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为重要手段,政务公开率和工作动态公开率达到100%;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共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8件,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二)其他亮点工作

1、开展创建活动,创建创业型城市成为全国试点。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筹建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树立创业典型,营造创业氛围。全市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588人,带动就业9488人,完成年计划的 317.6%和316.3%。鞍山市入选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并作为全国十个城市之首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座谈会上介绍经验。

2、创新管理模式,自主开发就业培训“一卡通”省内先行。该系统实现了从申请办卡、培训报名、开班申请、班期管理到补贴申请的全程持卡操作,并以结业考试及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双合格作为核拨就业培训补贴的重要依据,堵塞了虚假培训骗取资金的漏洞,在全省介绍经验,《中国劳动保障报》对我市这一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51895人,完成年计划的115.3%。

3、狠抓责任落实,社保扩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政府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部署,进一步细化“三级包保”责任制,选择260户企业作为首批包保单位,其中市政府副秘书长以上领导包保27户、市直有关部门包保44户、劳动保障系统包保189户;召开联动部门工作会议,把企业参保情况作为享受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和评优奖先的重要依据,有效约束了企业和个人的参保缴费,实现了扩面、征收同步增长,全面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各项指标。

4、解决突出问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将国有破产企业、集体困难企业和鞍钢附企的近10万名退休职工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将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最 高支付限额由2.8万元提高到3.2万元,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金年最高支付限额由15万元提高到18万元,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报销病种由6种扩大到15种,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5、完善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农村社会保障新领域。在全国率先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办法,建立完善失地有新房、失地有保险、失地有工作、失地有补偿的“四位一体”社会保障新机制;积极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确定岫岩县作为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县,并着手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6、加强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工作向着全国一流目标迈进。鞍山技师学院正式入驻职教城,与德国、新加坡、荷兰等国家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并挂牌成为全国唯一的退役士兵学校和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全面建成后的鞍山职教城将成为容纳28所学校、342个专业、11万人同时就读的职教中心,并将努力成为全国一流的蓝领人才培养基地。

7、建立长效机制,劳动维权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行劳动监察员派驻制度,向全市在建的125个建筑工地派驻劳动监察员60人;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与3220户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完善劳动争议仲裁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开通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权案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我 市荣获全国拖欠农民工工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8、勇于承担重担,推动实施企业家工程。这是市领导交办给我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选派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基层邀请企业及主管部门代表召开5个座谈会,发放企业家调查问卷和全民创业调查问卷1000余份,并向工商、税务等部门了解相关政策,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起草了专题调研报告和《鞍山市培育企业家资源壮大企业家队伍的实施意见》,为培育壮大我市企业家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9、分解落实责任,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争创“全省一流”。进一步调整完善了今年的绩效评估考核实施办法,把31项考核指标在横向上分解为222个采分点,细化指标内容,按采分点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市政府各部门、各(市)区乃至乡镇(街道),直至到人,并把所承担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表彰奖励、干部政绩考核、行政问责以及编制和安排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加强工作协调,对需要多部门配合完成的指标内容,积极牵头抓总,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加强督查检验,以两个月为一周期组织成员单位先后三轮到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及有关单位进行考核检查,了解工作底数,对指标完成情况按月汇总分析、下发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协调召开政府调度会,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各项指标的进展。

10、突出业绩能力,确保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公正性。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向省评委会审核推荐高、中、初级职称评审和考试人员1454人。同时,加强市级评委会建设,指导市教育局、师范学院、技师学院和市委党校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审高、中、初级职称人员701人;坚持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强调一定比例的淘汰率,组织市机电专业高级、工程系列中初级、农业系列中初级、建筑系列中初级、医药制药专业中初级职称评委会评审574人,通过评审494人。

11、坚持从严管理,圆满完成全年各项考试工作任务。我们紧紧抓住“考风考纪”这条考试工作生命线,坚持实行异区、异校监考制度,并采取了手机信号屏蔽、视频监控及无线电监测等高科技防范措施,重点打击通讯作弊现象,提高了人事考试的社会公信力。截至目前,已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级及执业资格考试网上报名55项、26357人,完成各类职称考试14项,参考人数20681人;完成退役士兵转业安置考试、基层统计员考试等各类社会化考试5项,参考人数13018人。各项考试均赢得了广大考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2、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新跨越。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12个环节的各项任务。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和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通过参加“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和“三保”下基层、“千名干 部驻村调研”等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开展“解难题促和谐”实践活动,提高了妥善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集体观看警示录相片,强化日常考核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市第一阶段总结会议和“三保”下基层经验交流会、“千名干部驻村调研”总结汇报会上,市人事局及选派干部都作为先进典型作了经验介绍;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和鞍山本地主流媒体也先后报道了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情况。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我们对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得还不够充分,对如何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定位、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工作前瞻性谋划还不够,围绕大局促进发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同时,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大局观念、服务意识及工作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三到五年再造一个鞍山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之后的开局起步之年。新的一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围绕一个核心、加速两个融入、推进三大任务”的 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人力资源整体开发,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开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为推动鞍山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大发展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和社会保障。

(一)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1、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完成实名制就业10.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力争控制在4.2%以内。

2、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年提供包括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岗位、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在内的公开招考岗位不少于1500个;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100场,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20000个;确保我市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3、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各项指标。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认真执行相关政策,稳步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5、发挥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作用。做好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推荐工作;组建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咨询服务;引进外国农业专家扶持建立引智示范村4个。

6、大力推进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任务指标;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全年引进包括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来鞍460人次以上。

7、强化各类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全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8500人次以上;开展各类普惠制培训4.2万人以上;完成职工技能资格鉴定1.5万人。

8、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狠抓录用、考核、奖励、培训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重点抓好公务员基本功训练,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9、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绩效工资管理等各项改革平稳实施;确保推行人员聘用制的单位达100%,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达100%。

10、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力度,全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达到98%以上,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的结案率达到98%以上。

11、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力争我市在全省综合评比和单项竞争中再创佳绩,实现新的突破。

12、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各类信访稳定工作,提高信访事项三级办理息访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措施

1、在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方面。一是进一步巩固“就业源”建设成果,依托全市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 力开发产业集群“就业源”,为鞍山实现充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继续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引向深入,通过创业实践基地做好创业项目展示,进一步深化创业理念、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服务,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三是全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努力发挥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筹推动城乡就业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市乡镇、街道、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五是强化失业调控和失业监测工作,建立完善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努力保持全市总体就业形势向着企稳转好的方向发展。

2、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实名制登记制度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二是继续发挥市场作为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交流平台作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场洽谈会和招聘活动,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100%推荐就业。三是依托鞍山职教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普惠制培训基地”建设,发挥“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作用,搭建技能提升平台,确保有技能培训和见习意愿的毕业生100%得到安排。四是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进一步落 实有关扶持政策,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帮助,全市大学生创业园全部面对毕业生开放,确保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100%提供扶持。五是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力度,征集公益性服务岗位实行定向公开招聘,并在各类招聘活动中采取优先推荐和一对一援助等措施,确保我市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安置就业。六是继续组织实施“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农村从教计划”、“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招聘计划”、“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考计划”,面向毕业生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3、在社保扩面工作方面。一是继续坚持“各级政府主导、有关部门配合、企业依法参保、社会联动扩面”的方针,落实市、县区、社保部门的“三级包保”责任制,逐级明确扩面目标责任,搞好扩面指标的执行、考核和监督工作,做好“三个强化”,即强化社保稽核、强化专项监察、强化调度考核,把包保任务落到实处。二是采取部门联动措施,搞好“三个对接”,即搞好与工业园区、工商部门、地税部门的对接,在执照年检、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项目审批、财政补贴、土地征用以及评先创优等工作中,严格考察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并把企业参保情况作为享受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适时完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保的积极性。三是积极与各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配合,以灵活就业人员和私营企业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三进”活动,即社保工作进园区、进厂 区、进社区活动,让企业法人、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了解社保政策,积极主动参加社会保险。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策略,扩大社保扩面影响力。四是抓住居民医疗保险这一社保扩面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全力抓好大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个体自然人和海、台、岫三县(市)城镇居民的参保工作。

4、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方面。一是完善各项保险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及《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制定出台《鞍山市破产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办法》及《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方案》等文件,确保社会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严格执行相关政策,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及时准确做好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调待工作;适时调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逐步扩大门诊特病范围,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和学生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参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三是利用市本级、鞍钢、城镇居民医保“三网合一”管理平台,探索多元化的住院费用结算办法,使市本级、鞍钢参保人员共享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参保人员可持卡在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就医购药和网上结算。四是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市政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的有利时机,健全社区信息动态管理网络,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五是进一步强化 社保工作基础建设,重点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管理,完善“两定”服务协议,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加快网络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5、在促进人才发挥作用方面。一是创新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建立、完善优秀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激励机制;完善优秀拔尖人才市领导联系制度、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和定期体检、疗养制度,把尊知重才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加强已建立的博士后工作站、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和高新区装备制造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发挥载体作用,提供项目对接,完善配套服务。三是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量化赋分评审办法,推进评审工作社会化;扩大考评结合范围,强化各单项评审的淘汰率,确保总体评审质量。四是加大农业引智力度,围绕鞍羊线设施农业产业带,组织专家服务团深入农户进行技术咨询,实施科技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同时,积极借助“引智”渠道引进国外农业专家,推动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工程,扶持创建引智示范村。

6、在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方面。一是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与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密切配合,组成我市引进海外研发团队推进小组,深入到全市重点引进项目的单位特别是收购海外研发型企业的单位做好调研,在收购企业的同时引进海外研发团队。二是充分发挥县(市)、区及高新区、达道湾工业园区等相关单位和部门 的积极性,使我市的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在更宽的领域和更大的范围内开花结果。三是积极贯穿新概念招商的理念,围绕我市新引进的项目、已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高科技项目和新兴产业,主动登门,上门服务,提供信息,搞好与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的对接。四是做好已批准项目的跟进服务,按照上报的进度时间,督促项目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的计划,及时与省主管部门联系,使我市的项目总数和总体进度与我市在全省的位次相当。五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以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全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面向海内外人才市场,积极引进我市急需的各类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7、在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方面。一是实施“5520”工程,继续推广“网上在线培训”模式,认真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培训,着力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全面推广就业培训“一卡通”管理系统,积极为未就业毕业生、困难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专业转换培训、转岗转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三是继续与东北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循环式MPA、MBA课程班;根据市场需求和促进就业工作需要,积极承接企事业单位“订单式”培训和面向特殊群体的普惠制创业技能培训,打造人才培训基地品牌。四是强化职业教育,加快鞍山技师学院入驻职教城的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改进职教城 的软硬环境,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水平,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蓝领人才培训基地。

8、在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坚持“严把入口”,组织实施好全省统一部署的2010年“四级联考”工作,确保公务员考录工作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规范有序进行。二是加强考核管理,继续将政府各部门公务员考核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市直机关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对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予以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记三等功。三是按全省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基本功训练工作。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公务员自学自练和以赛代练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各级机关组织开展好此项工作。按计划2010年将首批组织进行公文写作、公文处理和电子政务三个必训科目以及部分选训科目的训练工作。四是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奖励和职务任免管理工作。五是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公务员监督管理网络,加强对“四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公共服务行为管理,树立人民满意公务员形象。

9、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适时组织召开会议,抓好部署落实,妥善处理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在省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加强聘用合同鉴证和聘后规范管理工作;完善公开招聘制度,统一规范事业单位的“进口”。二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适时出台我市绩效工资管理实施方案,在省政府绩效工资分配政策指导下,对所属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量进行调控,以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合理拉开工资收入差距,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形式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

10、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一是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和监管,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重点强化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监管体系建设,围绕以工资、报酬、休息权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开展农民工维权行动。二是深入贯彻 《劳动合同法》,加强法制普及宣传和执法监督,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调解和仲裁工作质量。四是进一步发挥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的功能,把咨询热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畅通劳动用工权益保障渠道,提高依法维权和法律服务水平。

11、在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方面。一是认真做好2008政府绩效评估的收尾总结工作,加强与省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工作动态,汇报工作情况,力争我市在在全省综合评比和单项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在做好上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省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调整和完善2010的 绩效评估细则和考核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任务,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三是发挥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加大跟踪考核、督促检查和宣传力度,通过采取定期调度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协调,及时掌控指标进度,确保我市在全省综合评比中取得相应位次,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12、在军转干部安置和信访稳定工作方面。一是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继续坚持“五项公开、六榜定案”做法,确保计划分配军转干部接收安置率100%;同时,进一步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待遇,积极协助就业。二是进一步加大“五包”工作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完善迎访、接访、领访制度,努力实现“群体进京去省有理成访为零”的目标。三是建立完善劳动人事保障信访处理排查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工作流程,妥善处理各类信访疑难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确保圆满完成上述工作目标和任务,我们将把加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在全体党员干部中重点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认识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力求在各项工作中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以稳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有效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用责任和热情架起民生的桥梁,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民生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三是强化自律意识。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障法》和《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廉洁自律,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依法推进、健康运行。

四是强化团队意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强机关党建为抓手,全力抓好局班子建设和全局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化解机构调整、人员整合在客观上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确保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努力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五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沪人社力发〔2013〕31号

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试行办法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6月27日

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依据)

为了保障境内来沪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人口服务和管理,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促进本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试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适用对象)

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人员(以下简称持证人),在本市合法稳定居住、合法稳定就业并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的,可以申请积分。

本市单位在外省市设立的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属于申请积分对象。

第三条(积分申请)

持证人可通过互联网登录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模拟估分,达到标准分值的,持证人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在线填写《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表》,委托用人单位向注册或登记地区(县)人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受理机构)申请积分。

第四条(积分申请材料)

(一)持证人和受委托的用人单位须提交的积分申请基本材料包括:

1.持证人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

2.《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表》(网上打印件);

3.持证人身份证明及户籍证明;

4.劳动(聘用)合同;

5.单位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社团法人或民办非企业法人证书等)、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及磁卡。

(二)除上述积分申请基本材料外,持证人还应当提供与《上海市居住证》积分指标项目对应的材料:

1.持证人按照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取得的被国家认可的国内外学历学位证书。

2.持证人在本市工作期间取得的与所聘岗位相符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注册类的须在注册有效期内),并提供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书或聘用证明;或持证人在本市工作期间取得的与所聘岗位相符的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在外省市获得的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证书,通过本市复评或验证的,视同在本市获得。

3.持证人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

4.持证人在本市投资企业的验资报告、工商档案机读材料、最近连续3年在本市的纳税明细或最近连续3年聘用本市户籍人员数(须由所聘单位为其连续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且申请当月仍在所聘单位)。

5.持证人在本市工作期间获得的部、委、办、局等市级机关及以上政府表彰奖励证书。

持证人申请表彰奖励加分的,由表彰奖励主办单位向市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后可获得加分。

6.持证人配偶为本市户籍的,提供结婚证、配偶身份证、配偶户口簿。

7.其他需要的相关材料。

(三)持证人配偶和同住子女需要享受积分相关待遇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1.结婚证;

2.配偶身份证;

3.配偶和子女户籍证明;

4.子女出生医学证明;

5.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者其他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证明材料;

6.满16周岁以上且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就读的同住子女,应当提供就读证明和学籍证明。

除特殊说明外,所有积分申请材料均须核对原件,提交复印件。

第五条(材料受理)

受理机构对用人单位递交的积分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并出具收件凭证;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告知用人单位补齐材料。

持证人和用人单位应当对《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六条(材料审核)

受理机构受理积分申请材料后,按照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调阅持证人的人事档案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核。

1.审核持证人工作经历、学习经历及相关情况。

2.查验持证人学历学位证书。

3.核实持证人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含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书或聘用证明)或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4.核实持证人在本市工作及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年限、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以及缴费单位与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单位的一致性。

持证人因未正常缴纳本市职工社会保险费而补缴的、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单位与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单位不一致的、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与个人所得税缴费基数不能合理对应的,不作为“在本市工作及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年限”、“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的积分依据。

5.核实持证人投资企业的验资报告、工商档案机读材料、企业纳税情况或聘用本市户籍人员情况。

6.核实持证人在本市工作期间获得的部、委、办、局等市级机关及以上政府表彰奖励证书。

7.核实持证人的户籍、婚姻、子女等信息。

对有疑问的材料,可以提请主管部门或专门机构进行核实。

第七条(积分核定与告知)

积分申请材料审核属实的,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20个工作日内按照《上海市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进行积分核定,并告知持证人积分情况。

持证人和用人单位可至区(县)人才服务中心领取积分书面告知单,用人单位也可登录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信息系统自行打印。

第八条(积分查询)

持证人可通过互联网登录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信息系统或者持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区(县)人才服务中心查询本人的积分。

第九条(积分确认与调整)

在《上海市居住证》签注时,对持证人积分予以确认。

持证人情况发生变化需要调整积分的,应委托用人单位向注册地区(县)人才服务中心提交相关材料。

持证人积分项目发生变化导致积分下降或出现减分项目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其积分进行扣减,受理机构告知持证人积分变动情况。

第十条(积分有效期)

持证人积分有效期与《上海市居住证》有效期一致。

第十一条(积分失效)

持证人《上海市居住证》签注过期,积分同时失效。持证人《上海市居住证》被注销时,积分自动失效。第十二条(监督与复核)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市积分申办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使用违规材料取得的积分予以纠正,并由原受理机构告知持证人。

持证人和用人单位对积分存在异议的,向原受理机构提交复核申请,由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进行复核并告知申请人复核结果;对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复核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市人才服务中心提交复核申请,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进行复核并告知申请人复核结果。

第十三条(相关积分指标的具体解释)

《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试行办法》试行期间,特定的公共服务领域范围是指环卫领域,远郊重点区域是指临港地区。

第十四条(提供虚假材料的法律责任)

个人在申请积分过程中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申请材料的,由公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3年内不得申请积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在代办积分申请过程中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申请材料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3年内不得代办积分申请。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公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五条(实施日期)

下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0年工作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0年工作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年,全市各级人力社保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工作主线,克难攻坚,狠抓落实,人力社保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年是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一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奋斗目标,牢......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年是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一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要点(共5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要点 一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以“争先创优”为目标,以落实“十大项目”为重点,以深化“五型机关”创建为载......

    莱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8年工作要点

    莱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莱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12年工作打算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双拥工作情况汇报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双拥工作情况汇报近几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紧密结合人社部门工作职能,认真履行成员单位职责,始终把做好双拥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周密安......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12年工作打算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