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端午节的演讲--泰国学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我叫……是……学校初三的学生。很荣幸来参加这次演讲比赛。今天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等等,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最广为人知的当是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了。据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屈原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于是,端午节也就慢慢地被后人沿袭了下来。
端午节的时候,南北方的习俗也不太相同。北方人喜欢在这一天吃粽子和鸡蛋。而南方人则会在门上挂上艾草、菖蒲等来驱除毒气和不祥之物。有些地方,人们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喝雄黄酒以驱虫解毒!
端午节最盛大的活动莫过于赛龙舟了。龙舟,与普通的船不太相同,一般都是用木头雕成的,然后涂上彩绘。船尾大多数也是用整块木头雕制,上面刻着鳞甲。赛龙舟前,先要请龙、祭神。正式开始时候,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气氛十分热烈。
除了赛龙舟,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过节方式。在这里我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虽然我已经说了很多,但这也只是端午节的一小部分,如果你感兴趣,那就亲自去中国体验一下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
谢谢大家!
写稿人:蒲老师
第二篇:学生端午节发言演讲
学生端午节发言演讲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三,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子,净化空气。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喝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愿望。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第三篇:学生端午节演讲发言
学生端午节演讲发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他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却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面对压力,屈原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照耀着中华大地。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会珍惜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
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才得来的。
最后我想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第四篇:为端午节演讲
为端午节演讲
同学们,今天5月30日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你们对这个节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节是爱国节,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园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并以呐喊旗鼓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端午节是防疫节。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净化空气。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和雄黄的香囊预防疾病。
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一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赛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项国际体育赛事,也起到了友谊纽带的作用。
端午节还是美食节,以为我们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繁多的粽子,可以让你一饱口福。
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是浸润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遗产,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提供的演讲稿范文。
第五篇:审美文化与泰国学生..
审美文化与泰国学生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思考
姓名:姜美玲 学号:M2009042
摘要: 本文在介绍了审美文化论述,以审美文化对泰国学生在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思考,提出了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与想法。关键词 : “审美文化”,“泰国学生”,“文化教学”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中国的语言与文化向世界各地的人们认可เป็นทีรจกของคนทัวโลก,引起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交往越来越多泰国也不例外,泰国学习汉语的人以及中国教师的数量日益上升。加深了在教育方面的交往,较之以往更加频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个国家都有文化背景的差异。由于泰国与中国同亚洲地区国家,虽然也有文化差异的一面,但要顺利得多,这是因两个国家属于东方文化圈,而中泰之间的友好往来由来已久,所以对了解并掌握中泰文化的意义差异性,有很大的帮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泰国的汉语教学发展迅速,但是在进行汉语文化教学的同时,对教师的汉语文化程度也忽略了,因为语言的障碍,教师与教材只有写的是基本情况、某些词较难而频率少,对学生学习时没有吸收学生的精神与兴趣,使得泰国学生汉语文化教学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我们考虑审美文化在文化教学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一、关于审美文化
目前在当代生活中审美文化正日益显示其重要性, 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什么是审美文化
审美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高级精神活动, 是人类自身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认知与超越。他分为几种最基本的心理要素包括审美无意识、审美感知、审美直觉、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理性等心理活动。它认为审美不等于认识, 但却必然包含着某种理性认识,因此, 审美经验包含着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这两个要素, 审美需求的满足和审美能力的活动则构成了审美经验的产生与实现。在主体审美经验地不断丰富、强化中, 促使主体对美的渴望进一步提升, 此时, 审美成为主体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并进而形成审美主体正确的、科学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 使得审美成为主体认识、理解世界与自身关系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欣赏美。肖鹰认为审美文化是审美化的文化, 它包括当代艺术在内的一切审美化的文化活动及其物化产品。杨曾宪认为, 审美文化从客体方面说是各种文化审美价值的创造, 从主体方面说是人类审美鉴赏素质的提高。易中天则把审美文化表达为审美的活法 , 审美地活着 , 审美地生存 , 审美文化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些已经存在的文化 , 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 而是一种理想或理想状态。以及审美文化不一定是好的部分,而且它需要通过考察和分析,这些事实和情状归纳和概括出审美文化的描述、另外总结之中形成一套新的话语系统。
众所周知, 中国古代文化就是一种原生态的审美文化。这种文化在过去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给了中国人思维、价值观念、浪漫、色彩而充实的生活。如汉字、诗歌、艺术、技巧,中国文化重视道德实践, 讲究身体力行, 讲究情义,中国通过艺术来实现优良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浓厚的审美倾向的中国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 高扬一种人文精神。
总之,审美文化是一种注重精神品位、以高尚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来引导和提升生活实践、特别是培养的人材艺术,通过经验与分析的思考,使得加深理解人类思想,创造欣赏美的想象对现代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一、关于审美文化与对泰国学生在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思考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十多年来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丰富,由于中泰之间的友好往来由来已久,泰国学生有助于了解并掌握中泰文化的意义差异性,但是对泰国学生来说,掌握与理解中国文化的观赏性和知识性较难,因为除了学生首先要应付的是大
量的生词之外,还要弄懂一些不常用的句式和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样下来,学生可能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习不好不说学习效果也不好。这些问题教师该如何处理,首先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要想真正学好用好某种语言,必须懂得这种语言所属的文化,教师了解在这种文化更深有助于加强文化知识方面的教学,从参考与听讲座的审美文化来,我们认为,根据审美文化来讲可以在文化教学运用,下面我们可以得出泰国的汉语文化教学的几点想法: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文化的知识,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经验,应把历史,哲学,宗教,美学,语言学等审美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并加强这方面的修养。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对于初中学汉语的学生讲授文化知识,可以把汉字和介绍文化知识点的学习结合起来,比如学了“男”“女”这类词的讲解时,除了教授字的形、音、义以外,还可以把他们审美中国人在造字之初故事。“男”字从田从力,在中原地区已进入了农业社会时,有了社会分工,一般的男人在田地里从事耕作、用力耕种,就是为什么“男”这个字就有两个字田”和“力” 在内的原因。还有“女”这个字像妇女跪在地上双手交叉跪坐在家里。因为在古时代,妇女在家里从事家务,每天在厨房的地板上干活儿、做饭和哄孩子。这样一来,不但让他们越容易记住这些汉字,故事增强了他们对汉字的逻辑,引起了更加广泛的联想,与此同时,也传播了怎么样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人的思想与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在高级阶段的学生学了中国艺术,如古典诗歌、青铜器、瓷器时,含有中国人有关审美观念的信息,出现大量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以及丰富的政治和宗教内涵,教师可以审美文化, 表现出中国人的思想、技巧、色彩,看到它们的价值更得到重视应深入文化的宝贵价值,通过这些方法浸润来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增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由于在课堂教学上讲解并不是容易, 教师要知识文化进行讲授,就是能用学生的母语、外语介绍讲授的文化知识,而且需要有好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音像资料展示优美的古代歌曲和诗歌,这当然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讲授,使教学相对轻松,也有利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而且某些词较难可以使用图片展示,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这些因素解决不好,就会产生交际障碍培养他们使用。
最后我认为在泰国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引起泰国人对佛教的社会及心理思想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文化教学学了审美孔子思想与儒家思想,可以进行对比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更深的两国文化、智慧与信仰,提高学生具有道德能力เป็นคนเก่งและเป็นคนดีคา อิอ เพ้อฝันมาก。
总之,在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不仅提高文化知识,而且还要能影响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所以教师也不能忽视它的意义,对学生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了解与中国人的文化知识,加深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习者的语言与文化很快地掌握,也能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的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