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2006-10-16

时间:2019-05-12 12:4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2006-10-1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2006-10-16》。

第一篇: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2006-10-16

印发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局):

现将《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向我厅反映。

二OO六年十月十六日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制度,规范城乡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行为,促进充分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意见》(粤府 [2006] 3号)精神,制定本试行办法。第二条本省城镇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适用本试行办法。本省转移(或准备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和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就业(含自主创业)的外省劳动者的就业(求职)登记,适用本试行办法。第三条实行全省统一的《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全程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的状态。《手册》是劳动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合法就业、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及其他政策待遇的凭证。

第四条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工作。各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委托本地残联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的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并纳入本地失业、就业统计系统和就业目标工作考核范围。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手册》的核发和就业、失业登记具体工作。

省属及中央驻穗单位流动就业人员的《手册》核发及管理工作由省劳动保障厅负责。

县(区)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委托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办理就业和失业登记的具体事务。

第五条就业服务机构在办理就业或失业登记手续时,应将劳动者就业或失业变更情况如实在其《手册》进行登记,同时通报同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参保手续及审核发放社会保险待遇时,应先查验其《手册》和就业或失业记录;对未办理《手册》的,应要求其办理后才予办理社会保险手续。

第六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劳动保障年审时,应查核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办理《手册》情况,对未为招用人员办理《手册》的.不予通过年审。

第二章 《手册》的发放与管理

第七条《手册》由省劳动保障厅统一样式(见附件),各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局统一印制,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免费核发。核发《手册》的条件及所需资料由各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部门确定。印制《手册》所需经费由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会财政部门协商解决。

第八条《手册》编号格式由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制订。编号由18位数字组成,前2位是广东省代码(44);第3至6位为《手册》发放地市县(区)行政区域编码,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行政区划代码》编排;第7至8位是发放《手册》的街道(乡镇)代码,由各县(区)统一编制;第9至10位为发证年份代码;第1l至17位为顺序码,标注在同一区域范围内当年所发放《手册》的顺序号;第18位是《手册》发放对象户籍校验码,0代表广东省户籍居民,l代表广东省外户籍居民。

第九条本省户籍劳动者初次办理就业、求职或失业登记的,由其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并核发《手册》。外省户籍劳动者在广东初次就业、求职登记的,由就业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并核发《手册》。凡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外省户籍劳动者),其《手册》由用人单位向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办理。

第十条《手册》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通行使用,凭《手册》享受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劳动者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只能持一本《手 册》和使用唯一的编号。《手册》有效期为发放之日起至退出法定劳动年龄之日,期间更换、补发《手册》时,编号不得变更。已持有《手册》的外省劳动者离开广东省后再次入粤就业的,应使用原《手册》。

第十二条《手册》采用实名制,限持证本人使用。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其《手册》由用人单位保管;已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手册》由其本人保管。

第十三条本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持有的《手册》应进行年度审验。由失业人员本人持有效身份证明和《手册》到发证机构办理年度审验手续。未经年度审验的,失业登记自行失效。

第十四条《手册》遗失或损毁的,应及时向原发证机构报失和申请补发。《手册》不得转借、转让、涂改,否则视作无效。

第十五条出现下列情况的,由发证机构注销其《手册》:

(一)超出法定劳动年龄的;

(二)工伤或其他原因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死亡的;

(四)其他符合注销条件的。

第十六条《手册》可与社会保障卡配套使用。社会保障卡的数据标准参照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和广东省社会保障卡标准,具体样式及发放管理办法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规范我省社会保障卡建设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4]35号)执行。

第十七条《手册》的发放、登记和管理应统一使用全省就业与失业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电脑化管理和全省联网运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和受委托承担《手册》登记管理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机构应及时将《手册》的发放、登记、管理和劳动合同签订、终止或解除等情况录入全省就业与失业登记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就业登记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和劳动者自主就业应进行登记备案。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新招用或续聘人员,应在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并为初次就业人员申请办理《手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于7日内到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备案手续,并将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手册》送交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应提交如下资料:

(一)劳动合同(原件);

(二)被录用人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

(三)被录用人员的《手册》或社会保障卡;

(四)属国家规定的职业(技术工种)的,应出示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第二十一条从事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应在实现就业后30日内,到其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备案手续,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属自雇型就业,包括自己开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持《手册》或社会保障卡、有效身份证件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办理;

(二)属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办理;

(三)属初次就业者应先申请办理《手册》。

从事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在停止就业后30日内,应持《手册》到其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章失业登记

第二十二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的本省城镇户籍无业人员,应按以下程序申请办理失业登记:

(一)属新成长劳动力的,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手册》(未办理的应先申请办理)或社会保障卡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出具的无业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二)由就业转失业的,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原单位(或有关部门)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判决书或仲裁书)等有关资料,到户籍所在地或原单位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三)开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停业人员,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及工商部门发给的停业证明到户籍所在地或原企业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四)属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和原就业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出具的无业证明办理。

第二十三条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失业登记申请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和资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在其《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就业状态”栏目中登记为失业,并在《手册》上加盖印章。

第二十四条《手册》或社会保障卡中失业登记记录,是失业人员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有关待遇的凭证。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有效记录,享有以下权利:

(一)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二)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三)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相关扶持政策;

(四)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凭失业登记记录办理失业保险待遇手续。第二十五条登记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作退出失业登记处理,《手册》上的失业登记记录失效。

(一)已被用人单位录用并签订劳动合同,办理了录用备案手续的;

(二)被用人单位录用、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

(三)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的;

(四)退出法定劳动年龄的;

(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但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已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且劳动报酬不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七)自登记失业之日起,连续3个月未进行求职登记的;

(八)已入学、应征服兵役、移居境外、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

(九)其他经审核确认处于非失业状态的。

第五章失业人员档案管理

第二十六条由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失业人员,原来已有个人档案的,应在办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备案手续后20日内,将个人档案从原用人单位或其他档案代管单位转到失业登记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存档。第二十七条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机构应建立和健全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制度,对登记失业人员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技能水平、就业愿望等情况建帐造册登记。第二十八条失业人员就业、入学、入伍、户口迁移时,持相关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到档案管理机构办理个人档案转出手续。

第二十九条失业人员临时就业、灵活就业、申办个体私营企业,或到其他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用人单位就业的,其个人档案可委托本人户口所在地档案管理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机构保管。

第三十条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受表彰或因违法被处罚、判刑、劳动教养的,其就业档案管理机构应将有关资料归人个人档案。

第三十一条有关职能部门需调阅失业人员档案的,应持有效证明到档案管理部门办理调阅手续。

第三十二条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机构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试行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此前制定的本省有关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此试行办法为准。

第三十四条全省统一的《手册》从2006年12月1日起开始实行。原《外来流动人员就业证》、《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各地制作的失业证、申领失业保险待遇证明从2006年12月1日起不再继续发放。上述证件(证明)在2006年检时更换为统一的《手册》,年检后上述证件、证明即行失效。

第三十五条各地级市可根据本试行办法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篇:陕西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

陕西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规范就业和失业登记行为,促进充分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陕政发〔2008〕26号)精神,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下列人员的就业和失业登记,适用本暂行办法。

(一)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招用的劳动者;

(二)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有就业愿望的本省城镇新成长劳动者(在校学生除外);

(三)本省内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

(四)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就业(含自主创业)的外省劳动者;

(五)本省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外省生源在我省各级原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代理的大中专毕业生(含自主创业毕业生);

(六)稳定就业半年以上转失业人员;

(七)其他应进行就业失业登记的人员。

第三条

实行全省统一的《陕西省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全程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的状态。

《登记证》是劳动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

第四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登记证》的管理机关,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调整,并督促实施。

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登记证》的办理机构,负责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日常登记统计,定期汇总分析和报告社会就业失业状况,负责劳动者《登记证》的发放、日常管理和审验。

就业和失业登记,实行属地化管理。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所有适合本试行办法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和《登记证》的核发及审验。

第二章 就业登记

第五条

用人单位自本暂行办法施行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到所在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在职在岗人员申请办理《登记证》。

以后新招用劳动者,应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所在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新招用的劳动者申请办理《登记证》。

招用持《登记证》的失业人员,用人单位应当为其审请变更《登记证》,申报就业。

第六条

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应在实现就业后30个工作日内,到所在的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办理《登记证》。

原持《登记证》的失业人员,应当主动申请办理《登记证》变更手续,申报就业。

第七条

就业登记需提交以下资料(证照原件查验后应随即退还):

(一)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五)《登记证》原件(首次就业者除外);

(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求的其它材料。

第三章

失业登记

第八条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尚处在失业状态的本省城镇户籍人员,按以下程序申请办理失业登记:

(一)属新成长劳动力的,持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出具的无业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二)由就业转失业人员,持本人身份证、《登记证》、原单位(或有关部门)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判决书或仲裁书)等有关资料,到原单位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三)开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停业人员,持本人身份证、《登记证》及工商部门发给的停业证明,到户籍所在地或原企业所在地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四)属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者,持本人身份证、《登记证》和原就业所在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出具的证明,到原就业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五)毕业当年8月底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到户籍所在地或人事代理单位所在地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第九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失业登记申请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和资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在其《登记证》“失业登记”栏目中进行记载。

第十条

登记失业人员凭有效记录,享有以下权利:

(一)免费享受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

(二)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补贴;

(三)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第十一条

登记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作退出失业登记处理,《登记证》上的失业登记记录失效。

(一)被用人单位录用的;

(二)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的;

(三)从事有稳定收入的劳动,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四)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入学、服兵役、移居省外或境外的;

(七)被判处收监执行或劳动教养的;

(八)终止就业要求或拒绝接受公共就业服务的;

(九)其他规定的情形。

第四章《登记证》的发放与管理

第十二条

《登记证》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样式(见附件1)、统一印制,由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核发。

印制《登记证》所需经费从省级就业专项资金中支出。

第十三条

《登记证》编号格式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制订。编号由18位数字组成,前2位是陕西省代码(61);第3至6位为《登记证》发放地市县(区)行政区域编码,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行政区划代码》编排(见附件2);第7至10位为发证年份代码;第11至17位为顺序码,标注在同一区域内当年所发放《登记证》的顺序号;第18位是《登记证》发放对象户籍校验码,0代表本省户籍居民,1代表外省户籍居民。

第十四条

《登记证》在陕西省行政区域内通行使用,凭《登记证》享受待遇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劳动者在陕西省行政区域内只能持一本《登记证》和使用唯一的编号。《登记证》有效期为发放之日起至退出法定劳动年龄之日,期间更换、补发《登记证》时,编号不得变更。已持有《登记证》的外省劳动者离开陕西省后再次进入陕西就业的,应使用原《登记证》。

第十六条 《登记证》采用实名制,仅限持证本人使用。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其《登记证》由用人单位统一申请办理并保管;未就业或已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其《登记证》由本人申请办理并保管。

第十七条 失业人员所持《登记证》实行审验制度。由失业人员持本人身份证和《登记证》到原发证机构办理审验手续。未经审验,失业登记无效,不能享受相关就业扶持优惠政策。

第十八条

《登记证》遗失或损毁,应及时向原发证机构报失和申请补发。《登记证》不得转借、转让、涂改,否则视作无效。

第十九条

《登记证》的发放管理,应借助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实行电脑化管理和全省联网运作。具体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另行制定。

第五章 失业人员档案管理

第二十条

由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人员,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享受待遇期间其档案由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待遇期满后转到失业登记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的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存档。其他就业转失业人员原来已有个人档案的,应在办理失业登记后30日内,将个人档案从原用人单位或其他档案代管单位转到失业登记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的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存档。

第二十一条

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制度,对登记失业人员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技能水平、就业愿望等情况建帐造册登记。

第二十二条

失业人员就业、入学、入伍、户口迁移时,持相关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到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个人档案转出手续。

第二十三条

失业人员临时就业、灵活就业、申办个体私营企业,或到其他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用人单位就业的,其个人档案由办理就业失业登记的县(区)或委托本人户籍所在地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保管。

第二十四条

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受到奖惩的,管理其档案的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根据本人和有关部门要求,将有关资料归入其个人档案。

第二十五条

有关职能部门需要调阅失业人员档案的,应持有效证明办理调阅手续。

第六章

第二十六条

本试行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此前制定的本省有关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此试行办法为准。

第二十七条 《登记证》从2009年7月9日起开始实行。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印制的《失业登记证》等证件和各地制作的相关证件不再发放,持上述证件人员应在2009年年检前更换为统一的《登记证》,年检后上述证件即行失效。

第二十八条

各市及杨凌示范区可根据本试行办法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二〇〇九年七月九日

第三篇:广州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

广州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部《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广东省流动人员劳动就业管理条例》、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居民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6〕4号)以及省劳动保障厅《印发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粤劳社〔2006〕125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本市常住户籍城镇劳动者、本市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以及进入本市就业的流动人员,进行就业或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工作。

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备案以及就业和失业登记。

本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经办劳动用工备案以及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也可由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上述工作具体事务。

本市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残疾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

市、区(县级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简称为就业服务机构。

第四条 全市统一实行城乡一体化就业失业登记凭证制度。《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的载体,是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进行就业和失业登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参加社会保险并享受待遇的凭证。

第二章 《手册》的发放和管理

第五条 《手册》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制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免费发放。第六条 本市户籍的劳动者初次申领《手册》,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小一寸彩照两张,并据实填写《广州市劳动力资源登记表》,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

流动人员初次申领《手册》,需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小一寸彩照一张。属于用人单位招聘的,由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时,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属于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由劳动者在办理就业登记时,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核发《手册》

第七条 劳动者在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从事自由职业期间,《手册》由其本人保管。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招用的,在工作期间,《手册》由用人单位保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在解除(终止)劳动关系15日内,将《手册》及其它个人资料交劳动者本人。

第八条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遗失、损毁《手册》的,应及时向最近一次办理失业登记或就业登记备案的就业服务机构报失、申请补发,并提交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小一寸彩色照片两张,据实填写《申请补发〈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登记表》。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后,在15个工作日内核实申办材料并向申领人发放新《手册》,在《手册》内记载最近一次失业登记记录。

第三章 劳动用工备案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当把一份劳动合同交劳动者本人,并由劳动者在《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上签名确认。用人单位自招用劳动者之日起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和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以下简称劳动用工备案)。

用人单位续用流动人员,应自续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在劳动合同期内与流动人员解除劳动关系,应自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

第十条 用人单位初次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时,应当向就业服务机构提交以下资料,办理用工主体资格登记手续:

(一)《广州市劳动用工单位资料登记表》;(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原件、复印件;(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副本、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副本或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营业执照副本的原件、复印件。

新成立的用人单位,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办理登记手续。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之日起30日内,应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劳动用工主体变更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因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投资人、经营地址等劳动用工主体登记事项发生变化,应在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须提交如下材料:(一)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二)劳动者的《手册》原件;(三)经劳动者签名和用人单位盖章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证件。

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的,还须提交劳动者在本市的暂住证明和有效的计划生育证明复印件;办理流动人员续用、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只须提交《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用工备案材料齐全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即时受理办结,并在《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和《手册》上加盖“劳动用工备案专用章”;对人数较多、无法即时办结的,可以与用人单位约定办结时间。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用工备案材料不齐全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用人单位需要补充的全部材料。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凭劳动用工备案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填写《手册》,并于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15日内,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手册》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停止缴纳社会保险手续。

第四章 就业登记

第十六条 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应在就业后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就业登记,提交如下材料:

(一)身份证复印件、《手册》;(二)《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并签名或盖章;(三)属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的自主创业劳动者,还须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的原件、复印件,填写《广州市劳动用工单位资料登记表》并加盖公章;(四)属在未列入单位社团登记、民办非企业登记统计和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组织提供的岗位从事灵活就业的劳动者,还须提供与雇主签订劳动协议书。

第十七条 通过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凭劳动用工备案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第十八条 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劳动者终止就业的,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手册》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停保手续。

第五章 失业登记

第十九条 本市失业人员到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现处于失业状态,失业前在本市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可到暂住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本市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时,须由本人亲自办理,如实填写《广州市失业登记表》并提交户口簿、《手册》及如下材料:

(一)属学校毕(肆)业生且未有就业经历的,凭毕业证书或学校毕(肆)业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二)与用人单位(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凭原单位(雇主)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或解聘证明。

(三)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停业人员,凭工商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

(四)原从事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人员凭社会保险停保凭证。

(五)按政策规定迁入本市户籍的无业人员,凭其相关入户通知或证明。

(六)属复员退伍军人、随军家属未安置就业的,凭安置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或证件。(七)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及社区矫正对象,凭司法(公安)部门证明或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证明。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可以在本市进行失业登记,并于失业后180天内由本人亲自办理,如实填写《广州市失业登记表》并提交《手册》、身份证、暂住证、计生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及如下材料:

(一)与用人单位(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凭原单位(雇主)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或解聘证明。

(二)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停业人员,凭工商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

第二十条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失业登记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和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给予办理登记,在《手册》中记载失业登记情况,并在《手册》相关栏目上加盖失业登记专用章。

第二十一条 《手册》中有效的失业登记记录,是失业人员享受各项就业服务和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失业人员按规定享有以下权利:

(一)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二)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减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三)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就业扶持政策;(四)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可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第二十二条 失业登记有效期180天。

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就业服务机构注销其失业登记:(一)失业登记超出有效期的;(二)被用人单位录用的;(三)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四)已从事有稳定收入的劳动,并且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五)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超出法定劳动年龄的;(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七)入学、服兵役、移居市外或境外的;(八)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九)终止就业要求或3次以上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的;(十)自登记失业之日起连续180天未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或进行求职查询的;(十一)流动人员暂住登记有效期期满,超过60天未续期的;(十二)已进行就业登记的其他人员。

第二十三条 本市失业人员在市内迁移户籍的,凭户口簿到原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出具失业登记转移证明,并持该证明、个人档案及其他有关材料到户籍迁入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四条 建立健全全市失业调查统计制度和失业预警机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统计等有关部门开展劳动力状况抽样调查,完善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

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级市)就业服务机构要做好辖内失业人员名册和台帐的登记工作,定期开展调查,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就业状况等情况,准确、及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

第六章 本市失业人员档案管理

第二十六条 本市失业人员档案由其户口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保管。

第二十七条 由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本市失业人员,应在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次月内,将个人档案从原用人单位或其它档案代管单位转移至失业登记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存档。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失业人员后,应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后30日内,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或《手册》、用人单位调档函及提档人身份证,到档案保管机构提取该人员个人档案。

劳动者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或到其它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用人单位就业的,其个人档案可委托本人户口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机构保管。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就业,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以各种方式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是指在本市居住满6个月,失业前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就业满6个月,或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形式在本市连续就业满6个月,并进行了就业登记的流动人员。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本市失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而未能就业的本市常住户籍城镇人员及拟转移到非农业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本办法实施后,劳动者原已领取的《失业证》、《广州市职工劳动手册》、《广州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手册》以及《广州市流动人员劳动手册》仍继续有效,在劳动者进行《失业证》年审或就业登记备案时,申领《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

第四篇:广州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

广州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

关于印发《广州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的通知

穗劳社就〔2008〕2号

各区、县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广州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迳向本局反映。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八年三月四日

广州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部《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广东省流动人员劳动就业管理条例》、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居民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6〕4号)以及省劳动保障厅《印发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粤劳社〔2006〕125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本市常住户籍城镇劳动者、本市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以及进入本市就业的流动人员,进行就业或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工作。

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备案以及就业和失业登记。

本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经办劳动用工备案以及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也可由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上述工作具体事务。本市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残疾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

市、区(县级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简称为就业服务机构。

第四条 全市统一实行城乡一体化就业失业登记凭证制度。《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的载体,是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进行就业和失业登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参加社会保险并享受待遇的凭证。

第二章 《手册》的发放和管理

第五条 《手册》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制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免费发放。

第六条 本市户籍的劳动者初次申领《手册》,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小一寸彩照两张,并据实填写《广州市劳动力资源登记表》,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

流动人员初次申领《手册》,需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小一寸彩照一张。属于用人单位招聘的,由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时,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属于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由劳动者在办理就业登记时,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核发《手册》

第七条 劳动者在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从事自由职业期间,《手册》由其本人保管。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招用的,在工作期间,《手册》由用人单位保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在解除(终止)劳动关系15日内,将《手册》及其它个人资料交劳动者本人。

第八条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遗失、损毁《手册》的,应及时向最近一次办理失业登记或就业登记备案的就业服务机构报失、申请补发,并提交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小一寸彩色照片两张,据实填写《申请补发〈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登记表》。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后,在15个工作日内核实申办材料并向申领人发放新《手册》,在《手册》内记载最近一次失业登记记录。第三章 劳动用工备案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当把一份劳动合同交劳动者本人,并由劳动者在《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上签名确认。用人单位自招用劳动者之日起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和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以下简称劳动用工备案)。

用人单位续用流动人员,应自续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在劳动合同期内与流动人员解除劳动关系,应自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

第十条 用人单位初次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时,应当向就业服务机构提交以下资料,办理用工主体资格登记手续:

(一)《广州市劳动用工单位资料登记表》;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原件、复印件;

(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副本、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副本或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营业执照副本的原件、复印件。

新成立的用人单位,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办理登记手续。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之日起30日内,应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劳动用工主体变更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因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投资人、经营地址等劳动用工主体登记事项发生变化,应在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须提交如下材料:

(一)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

(二)劳动者的《手册》原件;

(三)经劳动者签名和用人单位盖章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证件。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的,还须提交劳动者在本市的暂住证明和有效的计划生育证明复印件;办理流动人员续用、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只须提交《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用工备案材料齐全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即时受理办结,并在《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和《手册》上加盖“劳动用工备案专用章”;对人数较多、无法即时办结的,可以与用人单位约定办结时间。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用工备案材料不齐全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用人单位需要补充的全部材料。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凭劳动用工备案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填写《手册》,并于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15日内,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手册》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停止缴纳社会保险手续。

第四章 就业登记

第十六条 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应在就业后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就业登记,提交如下材料:

(一)身份证复印件、《手册》;

(二)《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并签名或盖章;

(三)属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的自主创业劳动者,还须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的原件、复印件,填写《广州市劳动用工单位资料登记表》并加盖公章;

(四)属在未列入单位社团登记、民办非企业登记统计和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组织提供的岗位从事灵活就业的劳动者,还须提供与雇主签订劳动协议书。第十七条 通过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凭劳动用工备案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第十八条 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劳动者终止就业的,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手册》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停保手续。

第五章 失业登记

第十九条 本市失业人员到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现处于失业状态,失业前在本市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可到暂住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本市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时,须由本人亲自办理,如实填写《广州市失业登记表》并提交户口簿、《手册》及如下材料:

(一)属学校毕(肆)业生且未有就业经历的,凭毕业证书或学校毕(肆)业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二)与用人单位(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凭原单位(雇主)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或解聘证明。

(三)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停业人员,凭工商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

(四)原从事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人员凭社会保险停保凭证。

(五)按政策规定迁入本市户籍的无业人员,凭其相关入户通知或证明。

(六)属复员退伍军人、随军家属未安置就业的,凭安置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或证件。

(七)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及社区矫正对象,凭司法(公安)部门证明或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证明。

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可以在本市进行失业登记,并于失业后180天内由本人亲自办理,如实填写《广州市失业登记表》并提交《手册》、身份证、暂住证、计生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及如下材料:

(一)与用人单位(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凭原单位(雇主)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或解聘证明。

(二)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停业人员,凭工商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第二十条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失业登记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和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给予办理登记,在《手册》中记载失业登记情况,并在《手册》相关栏目上加盖失业登记专用章。

第二十一条 《手册》中有效的失业登记记录,是失业人员享受各项就业服务和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失业人员按规定享有以下权利:

(一)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

(二)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减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三)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就业扶持政策;

(四)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可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第二十二条 失业登记有效期180天。

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就业服务机构注销其失业登记:

(一)失业登记超出有效期的;

(二)被用人单位录用的;

(三)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

(四)已从事有稳定收入的劳动,并且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五)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超出法定劳动年龄的;

(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七)入学、服兵役、移居市外或境外的;

(八)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九)终止就业要求或3次以上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的;

(十)自登记失业之日起连续180天未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或进行求职查询的;

(十一)流动人员暂住登记有效期期满,超过60天未续期的;

(十二)已进行就业登记的其他人员。第二十三条 本市失业人员在市内迁移户籍的,凭户口簿到原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出具失业登记转移证明,并持该证明、个人档案及其他有关材料到户籍迁入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四条 建立健全全市失业调查统计制度和失业预警机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统计等有关部门开展劳动力状况抽样调查,完善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

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级市)就业服务机构要做好辖内失业人员名册和台帐的登记工作,定期开展调查,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就业状况等情况,准确、及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

第六章 本市失业人员档案管理

第二十六条 本市失业人员档案由其户口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保管。第二十七条 由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本市失业人员,应在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次月内,将个人档案从原用人单位或其它档案代管单位转移至失业登记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存档。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失业人员后,应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后30日内,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或《手册》、用人单位调档函及提档人身份证,到档案保管机构提取该人员个人档案。

劳动者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或到其它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用人单位就业的,其个人档案可委托本人户口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机构保管。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就业,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以各种方式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是指在本市居住满6个月,失业前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就业满6个月,或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形式在本市连续就业满6个月,并进行了就业登记的流动人员。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本市失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而未能就业的本市常住户籍城镇人员及拟转移到非农业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本办法实施后,劳动者原已领取的《失业证》、《广州市职工劳动手册》、《广州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手册》以及《广州市流动人员劳动手册》仍继续有效,在劳动者进行《失业证》年审或就业登记备案时,申领《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

第五篇: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合同鉴证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粤劳社〔2008〕32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鉴证工作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局):

为确保《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预防和减少劳资纠纷,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广东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粤府〔1995〕22号,以下简称“粤府〔1995〕22号文”)的规定,现就加强劳动合同鉴证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劳动合同鉴证工作

劳动合同鉴证,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服务措施。劳动合同鉴证制度实施以来,对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确立劳动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劳动争议。实践表明,经劳动保障部门鉴证通过的劳动合同,极少引发劳动纠纷。《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合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劳动合同鉴证,推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纠正违法条款和无效合同,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劳动纠纷,对于全面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劳动合同鉴证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按照“依法鉴证、保证质量、体现服务”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劳动合同鉴证工作。

二、充实力量,切实加强劳动合同鉴证工作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紧紧抓住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有利契机,整合资源,调配力量,按照粤府〔1995〕22号文的规定,指定专门机构和熟悉业务的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要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切实加强劳动合同鉴证工作。一直坚持开展劳动合同鉴证的地区,要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鉴证办法,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严格把关,确保劳动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已停止劳动合同鉴证工作的地区,要按照粤府〔1995〕22号文的规定,依法行政,抓紧配备工作人员,尽快恢复劳动合同鉴证工作。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劳动合同鉴证的质量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组织劳动合同鉴证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强化依法行政能力,确保劳动合同鉴证的质量。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主动联系、上门服务等方式更好地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服务,进一步扩大劳动合同鉴证的覆盖范围,从源头上确保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和履行劳

动合同。

二○○八年二月十八日

下载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2006-10-16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2006-10-1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