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
【法规名称】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
【颁布部门】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法规文号】赣劳社规〔2006〕16号
【颁布日期】2006-11-08 【实施日期】2006-11-08 【是否有效】 有效
【效力级别】规范性文件
【批准部门】 【批准日期】
【失效日期】
【全文】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
赣劳社规〔2006〕16号 各设区市劳动保障局:
近几年来,我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领导重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共同努力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工作得到加强。但仍然存在政策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监督和整改不到位等问题,甚至在个别地方发生新的违纪违规问题,对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以及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带来了影响。为认真吸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经验教训,督促现有问题的整改,严肃查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违纪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政策法规。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稽核、管理使用和监督必须严格依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江西省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实施细则》、《江西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实施办法》、《江西省社会保险审计实施办法》、江西省劳动保障厅等五部门《关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和制度执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安全。
二、建立长效监督工作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文件的要求,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政府部门、用人单位、职工代表和专家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其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依法对社会保险政策执行和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在监督委员会领导下,充分发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监督、有关部门的专门监督、企业职工以及新闻媒体等方面的社会监督作用。各地要加快监督委员会建立进程,建立完善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形成在监督委员会领导下齐抓共管的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基金监督组织机制、工作协调机制、监督信息机制和机构队伍建设机制,做到有基金监督机构,有基金监督制度,有岗位责任。
三、认真履行基金监督职责。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要依法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执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情况,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投资、预算、决算情况,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及财政专户等各类社会保险基金银行账户情况和社会保险待遇申领、审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建立基金监督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受理、承办、督办举报案件。基金监督机构在履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职责中,发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向本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领导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向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对隐瞒不报的,应追究有关单位领导人责任和直接责任人责任。对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定的问题,要限期改正,并主动协调纪检监察部门依法查处,决不姑息。对构成刑事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不符合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条件,骗取社会保险金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退还;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骗取金额处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严格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把基金管理安全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并与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调剂金分配挂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缴费单位与个人的申报审核制度,依法对缴费基数、缴费人数进行稽核。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对社会保险稽核情况进行检查,也可按赣府发[2006]8号文件要求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缴费基数、人数情况进行核查,确保基金应收尽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公开社会保险登记、待遇申领手续和程序,以及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条件等社会保险信息,缴费单位、被保险人有权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本单位或本人社会保险缴费、待遇支付以及建立了个人账户的社会保险险种个人账户登记记录情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提供查询服务。社会保险基金全部纳入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贪污、截留、挤占挪用、公款私存和违规投资运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按规定开户,在同一个国有或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只能开设一个账户,不得多头开户。实行社会保险基金开户、核销登记备案制度。对收入户、支出户账户的增设、核销须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五项社会保险按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自求平衡,不得相互挤占和调剂。要真实、准确地核算和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严禁人为调整收入、支出和结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半年书面向本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汇报基金征缴、管理、支付等方面的情况,主动接受监督。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及时对账,及时掌握社会保险基金的存储情况,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各级政府财政不得用基金平衡财政预算。加强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使用管理。资金分配集体讨论决定,做到下拨及时,不得截留。严格管理社会保险积累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在国家做出新的规定之前,一律不得进行其他投资。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立即与同级财政部门核对财政专户的有关账目,如有违规投资运营的资金必须抓紧收回,并按规定予以查处。
五、规范企业年金管理和基金投资运营。按照劳动保障部《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社部令20号)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社部令23号)、《江西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贯彻<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实施意见、<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的要求,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管理、运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接受新的企业年金计划,新建立的企业年金计划由具备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原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要在2007年之前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在过渡期内,合同到期的投资项目,按劳社部23号令规定执行,不得再投向禁止领域。
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加强基金管理监督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专职和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基金监督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履行职责,敢于坚持原则,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攻克难点。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法规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办法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要情报告制度,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行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体现内部控制基本要求的业务、财务和信息系统等管理规程、规章、制度,制定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满足本单位管理需要的目标责任、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形成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统一、业务流程规范、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上下内外协调、管理监督严格的工作机制。强化权利制约和责任追究,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础建设,加强基金管理干部的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对长期在基金管理岗位上的干部要定期轮岗交流,对不适合从事基金管理工作的干部,不能安排在基金管理岗位上工作,已经在岗位的要及时调离。对调离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组织进行离任审计。
七、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检查的力度。管好用好社会保险基金是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基金监督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基金监督工作力度,把现场监督和非现场业务监督、日常监督和重点监督、受理群众举报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基金监督工作档案和跟踪监督工作制度,发现一件查处一件。对屡查屡犯和新发生的挤占挪用及其他违纪违规案件,会同纪检监察机关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篇: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
发文号:鄂劳社办[2002]7号
颁布日期:20020108 阅读2823次 【字体:大 中 小】
各市、州、直管市、林区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的《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13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对其中养老保险关系处理提出如下补充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由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企业工作的职工的社会保险
1、职工由财政全额拨款的国家机关及参照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企业的,按劳社部发[2001]13号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贴。所需资金由其原所在单位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后下拨到单位,单位再缴至税务部门,由社保经办机构记入本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2、职工由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入企业的,可比照劳社部发[2001]13号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贴,所需资金由其原所在单位支付。
3、上述两条所涉及的职工退休时,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保险金,其中在计发过渡性养老金时,应以建立个人帐户前的工作年限作为计发过渡性养老金的视同缴费年限。
4、职工由已参加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企业的,应按劳社厅发[1999]22号规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档案、基金。无论是否在同一统筹地区流动,均应将需要转移的个人帐户基金,从原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中转移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
5、职工由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进入企业的,继续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二、职工由企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在校学习期间,原已建立的个人帐户继续由原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等其毕业就业后,进入企业工作的,按规定接续养老保险关系;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按劳社部发[2001]13号文件规定办理。
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二○○二年元月八日 附件:
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1]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促进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合理流动,推进市、县、乡机构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2000]30号)的规定,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之间流动,要相应转移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执行调入单位的社会保险制度。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职工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的处理意见通知如下:
一、养老保险关系处理
职工由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企业工作之月起,参加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原有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按企业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其中,公务员及参照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在进入企业并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根据本人在机关(或单位)工作的年限给予一次性补贴,由其原所在单位通过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转入本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安排。补贴的标准为:本人离开机关上月平均基本工资×在机关工作年限×0.3%×120个月。
职工由企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之月起,执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制度,其原有的连续工龄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后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退休时按机关事业单位的办法计发养老金。已建立的个人帐户继续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退休时,其个人帐户储存额每月按1/120计发,并相应抵减按机关事业单位办法计发的养老金。
公务员进入企业工作后再次转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原给予的一次性补贴的本金和利息要上缴同级财政。其个人帐户管理、退休后养老金计发等,比照由企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工的相关政策办理。
二、失业保险关系处理
职工由机关进入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之月起,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职工由企业、事业单位进入机关工作,原单位及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不转移,其失业保障按《人事部关于印发〈国家公务员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暂行办法〉的通知》(人发[1996]64号)规定执行。
三、医疗保险关系处理
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在同一统筹地区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不转移,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及个人帐户随同转移。职工流动后,除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其他医疗保障待遇按当地有关政策进行调整。
本通知从下发之日起执行。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抓紧制定具体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登记、申报、核定管理
第八条 缴费单位必须到所在地县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参加社会保险。
地方税务机关发现按规定应参加社会保险而未参加的单位和个人,应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反馈有关情况。
第九条 缴费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时,应提供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书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以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和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有关材料,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书。
第十条 缴费单位只在一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原直接向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或失业保险费的中央、省属缴费单位,尚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中央、省属在汉单位以及原基本养老保险实行行业统筹的缴费单位,直接到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前款缴费单位各险种不在同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参加社会保险的,由缴费单位持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发的社会保险登记证正本,到其他险种参加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副本,并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
第十一条 缴费单位应持社会保险登记证到地方税务机关建立缴费关系。缴费单位在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有税务登记的,只需填写社会保险缴费登记表;无纳税义务、未办理税务登记或者纳税关系不在缴费地地方税务机关的缴费单位,填报社会保险缴费登记表后,由负责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地方税务机关确认缴费关系。
第十二条 缴费单位的社会保险费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注销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同时向地方税务机关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社会保险费缴费关系。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向地方税务机关提供缴费单位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情况。
社会保险登记证件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的样式统一印制。
社会保险登记证件不得伪造。登记事项不得涂改或擅自变更。
第十三条 缴费单位每月应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根据职工人数和缴费工资基数增减变化等情况,如实填写《社会保险费申报表》。
以个人名义参加社会保险或续保的人员,可一年申报一次缴费数额,并选择按每月、每季、每半年、每年一次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缴费方式。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规定,依法对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及应缴数额进行核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地方税务机关提供核定的缴费数额时,应同时提供据以核定的相应材料。地方税务机关应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核定数额作为征收依据。
第十五条 缴费单位或缴费个人对核定缴费数额有异议的,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重新核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接到缴费单位或缴费个人申请的当日应进行重新核实。未申请重新核实的,地方税务机关应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原核定数额进行征收。
地方税务机关对核定数额提出异议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处理。
第十六条 缴费单位不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条例》第十条的规定核定其应缴数额,并将核定后的《社会保险费申报表》直接送交地方税务机关。缴费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并按核定数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结算。
征缴管理
第十七条 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缴费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所在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缴费单位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或拒绝。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费实行预提制度。缴费单位应在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缴纳社会保险费资金预储账户,并在负责征收的地方税务机关规定的申报缴费期前存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资金。
第十九条 本规定施行前,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补缴。
第二十条 实行改组、改制企业所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应按以下规定补缴:
(一)被兼并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由兼并方负责补缴。
(二)企业分立的,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由分立各方按规定计算的比例分别补缴。
(三)拍卖、出售或实行租赁的企业,其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应在拍卖、出售、租赁协议或合同中明确补缴办法。
(四)破产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依法在企业破产财产中予以清偿。
(五)实行公司制改造的企业,改造前应对欠缴的社会保险费进行清理,整体改造的,由改造后的企业负责补缴;分立式改造的,根据企业分离和资产分离的性质划分补缴分费责任,分别予以补缴。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施行前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单位,除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缴费申报,并从申报当月起缴纳社会保险费外,还应按规定的缴费年限和费率补缴社会保险费。
第二十二条 社会保险费实行地方税务机关征收后,除依法受委托代理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外,其他任何部门或单位不得收取社会保险费。
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地方税务机关应按实际缴费数额向缴费人开具统一规定的社会保险费征收票据。征收的社会保险费解缴、记帐和落实参保人待遇等事项,按《湖北省关于社会保险若干事项的规定》(省政府令第231号)办理。
第二十三条 经省地方税务机关、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商同意后,负责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地方税务机关可以委托有关单位代征社会保险费,并发给委托代征证书。受委托单位应按代征证书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征收和解缴社会保险费。具体办法由省地方税务机关商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省财政部门另行规定。
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工作的通知
大冶市、阳新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区劳动局(劳动人事局),各企业,档案托管服务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工作,严格职工退休审批政策,杜绝违规造假行为,根据鄂劳社函〔2002〕228号、鄂劳社发〔2007〕59号和鄂劳社函〔2008〕180号文精神,现就进一步规范我市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退休政策
(一)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管理人员)年满55周岁。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以及采取各种灵活就业方式就业的参保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女职工,其退休年龄按申报退休时所在岗位性质确定:申报退休时所在岗位为管理、技术岗位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申报退休时所在岗位为生产、操作岗位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
原为国有、集体企业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在个人窗口缴费的,其退休年龄可根据本人自愿,选择50周岁或55周岁。
(二)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从事过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达到规定的年限,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的(其中现在管理、技术岗位工作的女职工年满50周岁的),经本人申请,可以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特殊工种范围的界定,应按原劳动部和有关中央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提前退休工种目录执行。除经原国家劳动部同意,已明确规定可以比照其他行业特殊工种执行外,未经同意的,不得比照其他行业特殊工种执行。企业职工所从事的特殊工种年限不得带入机关事业单位。
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10年以上;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以上;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累计满8年以上;从事交通行业以下工种:灯塔工、航道航务工种船船员、水面防污工、运输带粘接工、电动装卸机械司机、沥青工、汽车驾驶员等工种的职工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20年以上;航道信号工连续工作满20年或累计25年以上方可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手续。
(三)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的,经本人申请,可以办理提前退休。对男未满50周岁、女未满45周岁的,应严格控制办理退职手续。
二、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办法
(一)正常退休审批:坚持按时审批,对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均按提前一个月的时间审核其退休条件,不再集中到每年4月份以后办理。
(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实行按时受理集中审批,对从事特殊工种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人员,由本人申请,各企业(档案托管机构)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受理后,定期组织集中审批。
(三)病退检查鉴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的职工申请病退,应由本人书面申请,企业(档案托管机构)携带病人的原始病历及相关病情资料,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初审后,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定期组织到指定医院进行检查诊断,市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定期对医院出具的诊断资料进行审核,并作出鉴定结论。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再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三、办理企业职工退休审批的程序
(一)由本人填写《黄石市企业职工退休基本情况登记表》,用人单位(档案托管机构)根据职工(参保人)年龄、从事特殊工种情况、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填写《黄石市企业职工退休条件审批表》,签字盖章后连同职工档案(办理病退的还应附劳动能力鉴定表)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其中因从事特殊工种或因病非因工负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的,还需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
(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关于退休条件的规定,对职工档案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查,经审查后,初步确定符合退休条件人员名单。
(三)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初步确定的符合退休条件人员名单,由职工所在单位(档案托管单位)负责在本单位内部醒目地方(网上)张榜公示。张榜公示时间为一周。在公示期间,用人单位及职工对被公示人员的情况如有疑问或异议,可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反映,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两周内对企业及职工反映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查、核实,并将调查核实情况进行公布。
(四)对在公示期间群众没有意见的人员和经调查核实确实符合退休条件的人员,用人单位主管领导在公示意见栏签字,并加盖单位工会(纪检)部门公章后,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最后审批,办理退休手续。
四、严格审查退休人员基础资料
(一)退休审批以职工档案为审批资料,严格按国家政策规定,审查职工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工作岗位、从事工种等原始记录、职工个人身份证原件、职工个人提前退休申请、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等,防止少数企业或个人的弄虚作假行为。
(二)职工档案中出生时间有涂改的,如果涂改前的字迹可以辨认,以涂改前的记录为准;如果无法辨认涂改前的记载,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查证核实。
(三)职工档案中记载有几个不同出生时间的,或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与本人身份证不一致时,以档案(招工、录用、入伍等)最先记载的时间为准。
(四)对特殊工种的退休审批,应按职工原始档案的原始记录为认定依据。对职工档案中没有任何从事特殊工种记录,通过后来补办的证明材料不能作为特殊工种办理提前退休的依据。
(五)用人单位(档案托管单位)应妥善保管参保人员档案,保证其原始材料的真实、完整。严禁涂改档案的原始记载,或造假档案,凡不能提供原始档案或档案不全的,用人单位(档案托管单位)须到相关部门依法办理档案鉴证手续。
五、严格政策,加强退休审批管理
(一)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和退休条件,对在办理职工退休审批过程中,违犯政策规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手段领取养老金的,一经发现,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调查核实后,通知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停发养老金,追回当事人的非法所得,并对相关单位当事人作出相应的处理。涉及违法行为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黄石市企业职工退休条件审批表》等相关表格,由各企业(档案托管单位)根据档案记载原始资料认真填报,必须坚持经办责任人签名。
(三)企业(档案托管机构)必须明确从事退休审批办理责任人,退休审批专用章由专人管理,相关退休审批业务、档案提取由指定专人负责。从事退休审批工作人员必须加强社会保障各项政策、业务的学习,提高服务水平。
退休审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职工退休审批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职工养老保险有关政策规定和本通知要求,依法、依规办事。
黄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劳动人事部、公安部《关于全民所有制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跨地区转移工作单位有关问题的统治》劳人劳(1987)20号文件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确因生产、工作需要跨地区转移工作时,经县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协商同意后,可以与所在地工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与所需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机构应与以办理退休养老保险基金的转移手续。退休养老基金按转出地人民政府规定的缴纳标准,扣除管理费后(管理费按照退休养老金的百分之一计算),与银行实际支付的存款利息一并转移。劳动合同制工人转移前后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年限合并计算。”
根据劳社厅函[2002]323号文件,在当地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前的临时工期间的连续工龄(1986.10),可视为缴费年限,在当时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后的临时工期间的连续工龄,要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才计算缴费年限。最重要的你所处省份,各地有各地的文件规定。还有就是看你是在哪种企业工作。1995后参加工作,没有工龄,只有实际缴费年限。
应该计算连续工龄。以前,由于各地对临时工计算工龄问题不统一,劳动部于2002年发了323号文件,明文规定对按照有关规定招用的临时工转为合同制工人的,其最后一次在本企业从事临时工的工作时间与被招收为劳动合同制工人后的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在当地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前的临时工期间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劳动合同制职工工龄计算有关问题的通知
陕劳社发[2006]18号
时间:2009-11-23 10:54:31来源:政策法规处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杨凌示范区人事劳动局,省级各有关厅、局,中央驻陕有关单位:
为了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解决职工关心的难点问题,经研究,现对临时工招转为劳动合同制职工后的工龄计算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招用并长期使用的临时工,以后招转为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其最后一次在本单位从事临时工的工作时间与被招转为劳动合同制职工后的工作时间可以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1986年9月30日前从事临时工期间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为缴费年限;1986年10月1日以后从事临时工期间的连续工龄,要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计算缴费年限。招转为劳动合同制职工后未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一律不得计算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
二、对于已办理退休手续的原劳动合同制工人,需要重新核定其连续工龄和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要按现行退休审批程序进行核定。具体由企业进行初步审核后,报原审批退休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并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新认定的条件和当时的政策规定计算养老金待遇,最后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定。重新核定后的基本养老金标准,从本通知执行之日起执行。
三、认定本单位最后一次从事临时工的工作时间,要有明确的档案记载,同时要提供招用临时工的手续、用工单位工资发放花名册及能证明其工作经历的其他原始资料。
四、各市、县(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高度重视劳动合同制职工连续工龄的审核认定工作。尤其是对已退休的原劳动合同制职工的连续工龄审核认定及养老金计算工作,要认真部署、周密组织、严格把关,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对于弄虚作假及随意扩大政策实施范围的,将从严查处。重新审核认定的情况,各市要书面报省劳动保障厅备案。
五、本通知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以前文件和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二○○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总工会湘劳社政字〔2004〕34号文件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文件
湖 南 省 财 政 厅
湖 南 省 总 工 会
湘劳社政字〔2004〕34号
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公死亡后有关待遇的通知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总工会: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的丧葬补助费和遗属生活救济费普遍反映偏低,要求作适当调整。经研究,决定对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的有关待遇予以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死亡待遇:企业职工(含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按下列标准发给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
1、丧葬补助费: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由死者所在单位发给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四个月的丧葬补助费。
在火葬区不实行火葬的,不得享受丧葬补助费。
2、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根据死者生前供养直系亲属人数,一次性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24-32个月。
其中:供养直系亲属一人者,为死者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24个月;二人者,为死者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28个月;三人及三人以上者,为死者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32个月。
二、供养直系亲属的范围和条件: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其享受一次性救济费供养直系亲属的范围和条件,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第18号令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执行(文件附后)。
三、经费渠道:在国家没有统一规定之前,上述费用所需资金暂按下列办法处理。
1、在职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的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救济费,由其所在单位按原资金渠道列支;
2、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的丧葬补助费凡参加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从统筹基金中列支,未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仍按原资金渠道列支。
一次性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仍按原支出渠道列支
四、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以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为准。
五、本通知自下发之月起执行。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总工会
二00四年七月八日
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已于 2003年9月18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颁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 郑斯林
二○○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第一条 为明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的授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本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
本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规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三条 上条规定的人员,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O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三)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四)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五)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六)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七)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第四条 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
(一)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就业或参军的;
(三)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四)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五)死亡的。
第五条 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抚恤金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
第六条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的资格,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
第七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参考资料:湖南省总工会
第五篇: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豫劳社失业〔2005〕4号
关于调整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有关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日前,经省政府同意,省劳动保障厅印发了《关于发布河南省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豫劳社劳资〔2005〕16号),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根据《河南省失业保险条例》及省政府有关规定,我省失业保险金标准作相应调整,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失业保险金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按照统筹地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逐月发放。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失业保险佥标准相应调整为384元/月、320元/月、256元/月,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在豫地区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为384元/月,从2005年10月1日起实行。失业人员的医疗补助金及其他失业保险待遇标准,亦按调整后的失业保险金标准计算发放。
二、失业保险金标准执行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发放标准,自2005年10月1日起,按调整后的失业保险金标准发放。
(二)按照有关规定补发的失业保险金,按补发月份的发放标准执行。
(三)按照有关规定一次性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按一次性领取时的发放标准计发。
(四)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有关规定跨统筹地区转移的,转出时按转出地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计算划转失业保险待遇所需资金;转入后,按转入地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发放。
(五)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因重新就业而停止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其停止领取的期限应当予以保留,可以与重新就业后缴费时间所计算的领取期限合并计算,再次失业时,统一执行合并计算后的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
(六)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佥期间,因被判型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而停止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可以在其刑满、假释、劳动教养期满或解除劳动教养后,按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恢复领取。
三、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及其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要对此次失业保险金调标工作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广泛宣传失业保险法规政策和新的失业保险金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失业保险保障能力监测预警制度,加强失业调控,理顺冬种筹资渠道,确保失业保险金及其他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切实维护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和我省社会大局的稳定。
河南省各统筹地区省辖市区和县(市)失业保险金标准(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