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厮——《红楼梦》杂感

时间:2019-05-12 12:0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小厮——《红楼梦》杂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小厮——《红楼梦》杂感》。

第一篇:谈小厮——《红楼梦》杂感

谈小厮——《红楼梦》杂感

谈小厮——《红楼梦》杂感

很想聊聊小厮这个角色,不过不够博学,所以想法总是不伦不类点。那就抛砖引玉吧!

在众多的小厮里,我有印象的有两个,兴儿和焙茗。不知是那个红学专家在中央电视《大众讲坛》里有一次对焙茗推崇有佳,不过要我说我更欣赏兴儿。

个小厮在《红楼梦》里的出场,也是有区别的。焙茗是宝玉陪同,所以出场是时有时无的,有小溪长流之感;而兴儿的出场,只随二尤的出现做了一次陪衬和凤姐的一次训斥,但有泼墨的风格,读来很是痛快。而我之所以欣赏兴儿,是因为他更为的成熟和“世故”。

在给二尤解说贾府的那次,是他着笔的开始,从他对贾府上下的了解来看,兴儿应该是个“明白人”,当然他的这些论断也有他人的看法,不过他能说的有声有色,毕竟也是过来人(经验过,体验过)才能有的口才。从“兴儿笑嘻嘻的在炕沿下一头吃”,“兴儿连忙摇手说”,“兴儿拍手笑道”等等的语句来看,兴儿绝对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再从“兴儿忙跪下说道:‘奶奶要这样说,小的不怕雷打’”等看,兴儿也是一个有同情心和爱好分明的人。再有他竟也敢在这么多人的面“提起我们奶奶来”的“心里歹毒”,要是凤姐知道了,那么后来的打是一定要更狠的了。所以兴儿各方面看,应该说是很成熟和老练的,当然自家的主子贾琏在后面撑腰了不少,但到底要有点自己的资本才行,不然贾琏怎么会选他为自己的“心腹”呢。不过到底是命运不顺的“小厮”,凤姐的一声“厉”,就“早唬软了”,他自己明白凤姐是什么样的人物,当然后面的不打自招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相比焙茗也是个心知肚明的人物,宝玉祭金钏那回,“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所以有人说如果宝玉是一个聪明的小姐,那么他也算是一个体贴的丫头了。这方面我觉得应该得益于宝玉了,多半是宝玉性格的感染。但宝玉是个精神“轻闲”的人,所以焙茗在精神意识上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深度。在第九回里的闹学堂里的茗烟“乃是宝玉第一个得用的,且又年轻不暗世事”,所以虽然焙茗出场的次数比兴儿多,不过多是跟班的形象,要和兴儿论心眼子,那么焙茗要单纯的多,而且世态炎凉方面兴儿也比焙茗敏锐。

如果说焙茗是宝玉的性情所熏陶的,那么兴儿的性格应该是风雨交加所练就的了。兴儿要是单独的和自己的男主子在一起或许能安稳一点,但还是要提防着女主子的跟班。在精神上,兴儿应该比焙茗的有压力,所以在处事上,兴儿应该比焙茗更要灵活。在第九回里“茗烟在窗外道:‘他是东胡同里璜大奶奶的侄儿,那是什么硬正仗腰子的,也来唬我们。’”来看(或许真的年轻),焙茗多数是意气用事,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后果,相比于兴儿论述贾府上下的言语要嫩的多了。在处理尤二姐的事情上,特别是在凤姐面前,他也就只好认命了。接着一回“兴儿引路,一直到了二姐门前扣门。鲍二家的开了。兴儿笑说:‘快回二奶奶去,大奶奶来了’”,按照兴儿的话“一辈子别见他才好”,但他却成了尤二姐见凤姐的“引路”人。所以多少要“笑说”,是讽刺?不知道!所以前面在世故上我加了双引号。

小厮和丫鬟一样,都是随着主子的命了,当然或许小厮因为性别的关系所以能好点,但也好不了多少的。

不过要说奴才随主子,那么说皇上是主子,那么贾府的主子又成了奴才或者小厮或者是跟班的?看看凤姐在王夫人面前的那个“穷”样,和兴儿也差不了多少的。主子又成了小厮丫鬟,难道这个就是《红楼梦》里的轮回“好了”?

---------------

你不在的时候

我会思念你

我不在的时候

你要照顾好自己

第二篇:《三国演义》杂感

~-5-23 字数:1843东坡词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自认英雄的人或是自信即成英雄的人在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云乱世中摸爬打滚,四起干戈,却也渐渐被历史淘出了长河。英雄,此二字不知纠葛了几多逐鹿群雄、东征西讨的人的心绪。多少人又葬身名利场下?凡言“三国”者,即便未曾看过此书者也必知悉“卧龙先生”诸葛孔明的大名。书中,他是一位羽扇纶巾、谈吐高雅、自比管乐、有呼风唤雨之能、经天纬地之才的一代儒将。隆中定三分,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无数人心中,诸葛亮的文才武略、战术谋略,甚比“武圣”孙武而被顶礼膜拜。没错,孔明多谋而近妖,是个奇人;三国系一体,是个伟人;言归子底,他呕尽心和血,可惜却是个苦人,一世争战却未能打下那汉室江山。刘备尝夸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缘何其六出祁山终无功而返?只因他把自己一生命运捆绑于一个平庸王朝的戎马战车之上了。知刘禅不可扶而扶,人格固然可敬,而现实终究是悲哀的:一代贤相南征北战,心血呕尽,戎马倥偬,到头来却也不过是五丈原夕夕秋风,锦官城片片降幡。而书中倍受推崇,集大义于一身的刘备,虽为汉室宗亲,当世皇叔,尽人和之利,而论起英雄,便如当时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时一般,此酒也得脱手,难入口。书中刘玄德大仁大义,至孝至亲,满面忠厚之相,又有识人用人之才能,真可谓系古今圣主之德行于一身而无半点瑕疵。可惜透书而观,这却只能说是贯中为体贴顾念这位刘姓皇帝的面子而在其苍白脸上抹上些许胭脂而已。李宗吾所书之《厚黑学》中骂刘玄德之脸皮之厚更甚城墙转拐之处。刘备皮虽厚、心虽黑却终是心中无谋,而其皮厚心黑却实实在在地体现出了:刘备好哭,且会哭,哭得山崩地裂,日月无华。而其亦非干嚎,亦非嘶喊,乃是真正泗泪齐流,惺惺作态之中又不得不使人心服口服,以至于低声呜咽几声,似鲁肃这般忠厚之人便会跟着流下两行老泪。刘备之哭,把人心收买,孔明被哭出隆中,赵云被哭得死心塌地,左一声“刘大哥”,右一声“主公”,虽然没有拜过把子。玄德之心黑,胜于浓墨啊!其黑在于利用人近乎残忍卑鄙。白帝城托孤之时他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请自取。”这招欲擒故纵之技阴狠歹毒之至,好一声“君可自取”听得孔明汗流满面,热泪盈眶,手足无措,抽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刘备听毕必是侧脸叹息,心中却已笑足三万六千五百次了,可见刘备确是一个皮厚心黑的“忠厚长者”。而回头看看那些各路诸侯,吕布虽可独战三英,却只是个背信弃义、沉迷声色的三姓家奴,被历史唾弃;周瑜,虽然是青年俊才,深谋远虑,城府之深都和卧龙有得一拼,只可惜意气用事,心胸狭小。孙权,只不过依父兄基业,虽有任人唯贤之能,知人而用之才,却无争世夺天下之大才,而无半点建树;董卓乱政,擅自废立皇帝,擅自戳杀群臣,虽极大打击了皇权,却不过是在三分天下之路下扮演了一个清道夫的角色,为旁人卖力做嫁衣耳……青梅煮酒,酒亦冷。乱世枭雄,令诸侯。可以说,那英雄之能饮者唯曹公耳,曹操年少时便被断言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其城府年少时已然颇深。书中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逆不道,遭人非议。而我却要说天下之大,能者居之,缘何唯有刘姓可称帝?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有远见卓识,他抓住“天子”这个有利筹吗,于乱世之中占一席之地,有何不可?作为军事家。官渡之战,他以少胜多,一统北方,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同样为其子代汉建魏,为最终平蜀平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诗词之格匠心独具,豪情奔放洒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全都脍炙人口,为人所争诵。惟一可惜的是曹操生性多疑,以致刚愎自用,不然赤壁之战总该有另胜负之写。“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之弊,也在那不得人和的环境。然而终究是瑕不掩瑜,曹操总无愧于英雄之名。后记:英雄之说本无定论,每个人心中的三国都有一个英雄,但刀光剑影之下,鼓角争鸣之远却总躲不过一个满头华发,黄尘裹身。英雄,英雄之说本戏言耳。

此文虽非历史论著,但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新颖的观点:三国时天下真英雄唯曹操一人而已。围绕此说,文章采用对比映衬之手法,旁征博引,内容翔实,佐证有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本文语言之简炼、流畅。文白相间,句句文采斐然。如若不信,何不即读?(孙梅点评)

第三篇:杂感评职称

杂感评职称

2011.9.20

职称评定又开始了,早就听说评个高级职称得准备1万余元,心想别评了,真的很烦人。我自认为我是称职的,也是值得考察的,但是当角角落落都要像生意场一样的时候心里不知道是怎样的滋味!爱岗敬业的教师都是清贫的,因为心无旁骛。我哪有那么多的钱啊。很早就听到一个年轻的女校长在会上说:“报纸上说一个尽心尽力为教育的教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评不上该有的职称。我知道什么原因:他笨死了。不会上货啊。”于是,凡想评上希望职称的老师都知道除了准备应该有的继续教育学时和必备的荣誉证书时还需准备一笔钱。我惊讶极了。默默无闻工作的人不注意人际关系,清新执教的教师却偏偏要曲意奉迎。这多么难为情啊。如今,听说军队里升个三级士官都需要三万块钱做本金,不是你的素质高就需要留队,而是要看看你是否愿意把你一年的收入送到某些人的手里。评职称和士官升级,都需要评委。评委拿着国家机关发的工资呢,干嘛还要接受贿赂呢。干脆告诉参评者需要评审费多少,公平公正的为国家的教育负责多好,谁都爱意外之财的话,老师们是不是该征收学生的费用了。国家规定不允许乱收费,但是,潜规则中的步骤已经决定不贿赂没门!

潜规则,就像血癌一样侵蚀着社会的肌体,让人不寒而栗啊!

有多少废寝忘食的教师耕耘在教育战线上,不计报酬,不争荣誉。但是到评职称的时候他们的路是多么坎坷啊!难道非要“在人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啊,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内耗!国家集体组织在内耗!这是一种不易觉察的自失隐患啊!

要是我不遵守潜规则,评不上怨谁呢?我谁也不怨。一切顺其自然!只要潜心从教,问心无愧。相信总有希望在眼前。

第四篇: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是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伟大的,他以无可比拟的传神之笔,给我们留下了一副封建末世社会有重要时代特征的,极其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画卷。曹雪芹所以能对封建社会作出那样深刻的描绘和批判,这首先是由于他具有进步的思想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不过,如果作家缺乏卓越的艺术表现才能,他对封建社会的表现和批判也不可能那样生动有力。《红楼梦》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它具有怎样强大的艺术魅力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粗浅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红楼梦的艺术形象的创造秉承高度的真实性

《红楼梦》的一个突出成就,在于所描写的艺术形象的高度的真实性。人们常说,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里所谓真实,指的是虚假、歪曲的对立面,是说只有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艺术才具有艺术说服力、生命力。“其中的人物也大都有实际生活中的真人作基础,因此它完全不同于历来公式化,概念化的才子佳人和一切脱离生活的作品。”(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4月版)《红楼梦》之所以被视为文学作品中的珍品,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爱读,就是由于它真实地反映了二百多年前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实际情形,以及其中生活着的各类人物的命运和心理,真实地显示了那种现实的不公平、不合理。鲁迅称《红楼梦》是“如实描写,并无讳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9月第一版)。这几个字的评语,可谓恰当不过地概括了《红楼梦》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如实描写”,就是按照现实生活本来的面貌再现现实生活,生活是什么样子,就描绘成什么样子。“并无讳饰”,就是不加避讳,也不加粉饰;不作美化,也不作丑化。总之,十足的真实。小说一开头就标榜他和才子佳人小说不一样,才子佳人小说多千部一腔,自相矛盾。他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的实际事情,根据她们的表现、他们的性格写出来的。所以可以说,在这个封建时代,还没有一个作家那样自觉地看出艺术的真实性的重要。真实是艺术的灵魂,曹雪芹是很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真了不起!他在真实思想基础上,在艺术真实性下 过一番苦功,收到了出色的艺术效果。前此,其他小说在写人物、写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没有《红楼梦》这样真切、这样动人、这样自然。

《红楼梦》的真实性首先贯穿作品的情节上面,在细节上和人物描写的各个方面。就情节来说,《红楼梦》所写的事情都是合乎情理的。在我们考察了《红楼梦》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之后,不得不承认它是完全符合事物发展逻辑的,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这就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它和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一样。当然,作品真实性的表现主要是在现实关系中的人,其写真实的成就集中、鲜明地体现在人物塑造上。《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比起以往小说有很大的突破,和以前小说中的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红楼梦》所写的人物是真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很多。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400多个,上至贵族阶级的妃子、王爷、公侯、官吏、少爷、夫人、小姐,下至管家、奶母、奴仆、小厮、丫鬟、村妪、村女,以至三教九流、和尚、道士、道婆、尼姑、伶人、娼妓、流氓,虽然纷繁多彩,却一个个生机勃勃,血肉丰满,性格鲜明清晰,不容混淆。其中至少有四五十个人物够得上高度性格化的,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如托尔斯泰写的几部作品,有的人物也很多,但使人永久不能忘怀的有多少?也没有《红楼梦》这么多。在《红楼梦》中,至少有四五十个人在人们脑子里始终是活的。

比如王熙凤是写得最好的。她一方面很贪婪、很狠毒,甚至害死人命不择手段,但她又那样聪明、那样能干、那样地诙谐、富有情趣,甚至有时又通情达理,作者对这个人物内涵写得特别丰富,特别深厚。给读者产生的印象是多方面的,读者对她的感情也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对她又气又恨,同时又喜又爱;又悲又叹。所以很早王昆仑先生说:“人们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2002年6月团结出版社)对这个人物,的确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有人说,她是个浑圆形的人物,不是扁平形的人物,这是个真实的人。在《红楼梦》里,写的是真人。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感觉:有些人是不能以简单好、坏来概括的。有的人本质上是坏的,但有时很讨人喜欢,他有很多长处;有的人应该是正面人物,但有许多坏的习惯,也很叫人讨厌。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人、绝对的坏人。丰富、复杂,在人物的性格上统一起来。《红楼梦》写贾府的贵族主子是真实的,写贾府的众多的奴仆、丫头也是极为真实的。作者没有用贵族的眼光,把奴仆、丫头一律视为下贱的人,也没有反其道而行之,把奴仆、丫头一律写成品行高尚的人。《红楼梦》中的奴仆、丫头,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是有等级的:有的是管家,虽然还是贵族主子的奴仆,但却已经富裕起来,家有房舍、花园、土地,还有自己的奴仆,如赖大;有的一辈子供主子驱使、奴役,到老还是处在贾府的最底层,如焦大。众多的丫头一般都穿红着绿,而她们的地位、性情、遭遇,却很不一样:有的趋附主子,奴性十足,向主子祈求“恩典”,如袭人;有的则颇为倔强,对主子很不驯顺,如晴雯;更多的是安于被奴役的命运,默默无言地供主子驱使。有的则受到贵族主子的赏识,宠爱,成了姨娘。也有不得脸的,被驱逐,被卖出,甚至因而致死。这些人物、现象,都是依据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形描写出来的,因而也象现实生活一样的丰富多样,其中没有任何虚假,也没有作任何的讳饰。

当然,在《红楼梦》中,作者倾全力塑造的人物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也是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贾宝玉迥异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色,是被具有封建正统观念的人视为的‘痴’‘呆’‘疯傻’的行为,其实这正是他叛逆性格的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同时也显得更真实,更感人。”(李希凡 蓝翎《红楼梦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2月第1版)而林黛玉的悲剧性格,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更是取得了多侧面的深刻的真实的表现。

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不能仅只是再现现实中的表面的生活现象。因为现实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并不完全能反映现实的本质。但是,这不等于说现实中的哪些现象不能作为文学艺术的表现对象,关键在于作家对他所描写的现象能否予以本质的表现,并显示出其本质意义。说《红楼梦》对现实生活作“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具有十足的真实性,也不只是指它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样子,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也包括了这样的意思:它能够在描写那些本质被隐藏在深处或者被歪曲了的生活现象中,显现出其本质意义来,达到艺术的真实。

二、红楼梦具有浓厚的诗意氛围 《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在中国小说中是不多的。“《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情节和人物描写的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是她有别于其它小说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当然,其它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比如小说中某人物所写的与某事件有关的诗歌等等,但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如果删去了也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有时倒反而使小说更紧凑,干净。《红楼梦》则不然,它的极大多数诗词曲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那部分的情节。”(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3年4月版)比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十二钗册子判词和曲子,倘若我们跳过不看,或者也像宝玉那样“看了不解”,觉得“无甚趣味”,那么,我们能知道的至多是宝玉做了一个荒唐的梦,甚至简直自己也有点像在梦中。读二十二回中的许多灯谜诗,如果只把她当作猜谜游戏而不理解它的寓意,那么我们连这一回的回目“制灯谜贾政悲畿语”的意思也将不懂。

《红楼梦》中的诗兼备众体,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骚体,有咏怀诗、咏物诗、即事诗、谜语诗、打油诗,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题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合咏的,有应制体、联句体、拟古体、有拟《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有仿中晚唐《长恨歌》、《击瓯歌》之体的,有师楚人《离骚》、《招魂》等作而大胆创新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些众多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大多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写的,写得这么好(实际上都是作者曹雪芹写的),真了不起!现在叫很有修养的文学教授写写看,跟《红楼梦》中的比一比,这么多的诗词歌赋曲子,写不到这么好。这些诗词歌赋曲子对增加《红楼梦》的诗浓浓诗意有很大作用。但我认为这还不是诗情画意的主要方面。《红楼梦》诗意氛围的最重要的特点,表现在作者对《红楼梦》的正面人物和美好事物的诗化上面,表现作者对重要场景、环境所赋予的诗一般的意境。

比如小说主人翁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被作者诗化了的。以贾宝玉来说,他不仅外貌出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眼似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视而有情„„”(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岳麓书社2001年9月版)。在贾宝玉的性格上体现了历来诗人的气质:疏狂。贾宝玉表现的反世俗的性格和他性格中一连串惊世骇俗的行为,使他的形象有独特的气 派,美呀!至于林黛玉的诗情画意,就更突出了。我们说过,她的美是婀娜风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疑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林黛玉性格上悲剧内涵和感人的诗人气质,使她的形象更显得风采韶秀。林黛玉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散发了美人香草的韵味。

诗情画意不光是诗词歌赋和对正面人物描写上有浓厚的诗性,像林黛玉住的潇湘馆也被描写得很有诗意:“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湘帘垂地,悄无人声。”“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这样清幽高雅的环境,只有林黛玉这样富有诗人气质的女子才配住在这里,别的女子不配。小说里更写了一个和虚无缥缈的“太虚幻境”相呼应的女儿国-大观园,写得特别美。在大观园内,贾宝玉和许多聪明、美丽、纯洁可爱的女孩儿生活在这里。大观园是被作者诗意化了的,和龌龊势力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个天真烂漫的混沌世界,世上罕有的一块纯洁的乐土。大观园女儿国是太虚幻境在现实中的反映,是作者高度诗化了的,把它写得特别美。生活在其中的女子们也与众不同,在大观园整个活动中出现了一系列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眠芍药 ”“龄官画蔷”、“探春邀社”、“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些场景,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强烈地感受着作者的心灵。看到这些地方,感到特别感动,特别美,因为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总之,《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浓郁的诗情画意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诗意氛围,读之,我们会不自觉的沉浸在诗意的境界里留恋往返,这是诗意的享受,这里也是诗意的栖居。是小说艺术描写中最有魅力的部分,这是突出的一点。

三、红楼梦闪耀着深沉的哲理内涵

哲理性的散文、哲理性的诗歌,在文学史上早已出现,但哲理性的小说描写则出现较晚,且公认的典型作品也难于确立。在我看来,《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唯一包含深刻哲理性的作品,是能引人入胜、发人深入思考的重要依据。曹雪芹是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进步思想家,他对时代、社会、人生有许多深入的思考和精辟的见地,这些都融化在不朽的《红楼梦》里面了。他对现实合理性的怀疑,对人生命运归宿的冷静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和追求,使 小说富含深刻的哲理,表现很突出。有许多东西一下子看不懂,但仔细琢磨一下,其味无穷,因为它包括了许多哲理,不是你一下子能深刻了解的。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很深的感悟,一种哲理性的感悟、感兴、感叹。

比如第一回的《好了歌》和甄士隐作的注,举这两个例子:“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身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岳麓书社2001年9月版)好就是了,了就是好。甄士隐给《好了歌》做了个注,都代表了曹雪芹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和想法。《好了歌注》里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好了歌》和《好了歌注》所反映的思想,是曹雪芹对人生的一些基本观点,这些观点渗透在小说复杂丰富、多姿多彩、引人入胜的故事艺术情节中得到深刻的体验,得到深刻的启迪。表面上看来还有点虚无主义,实际上反映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许多深入的思考、深入的观察。

《红楼梦》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有深刻的哲理。这里有很多哲理性的名句,但它不同于哲学著作,深刻的哲理不是用理性的逻辑论证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动人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影响读者的。通过对贵族大家庭的由盛到衰的细致描写里和一大批可亲可爱的女儿的悲惨结局里,作者通过众多鲜明生动、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出色地表现了“盛极必反”、“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红颜薄命”等一连串富于哲理的思考,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总之,小说哲理性的描写,加上小说的思想深度,使作品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更经得起人们的咀嚼和回味。

总之,《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它是继《水浒》之后,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又一个光辉的典范,它是颠峰性的伟大作品。诚然,《红楼梦》在艺术上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譬如在语言中还夹杂着一些文言文的残屑;在描写人物的外貌和景物时,还不免在某些地方因袭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些写法,如常用的一些排比对偶的句子(如“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之类)。此外,这部小说在一些细节上,如人物的年龄,时序的变更,事件的过程等等,有一些错误或失误之处。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高超的艺术价值,它伟大的艺术成就将永远散发着 无穷的魅力,引着一代代人去欣赏去陶醉;它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这里有满满的珍珠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拾掇。

【参考文献】

① 曹雪芹 高鹗 《红楼梦》

② 游国恩 王起 萧涤非 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 ③ 李希凡 蓝翎 《红楼梦评论集》 ④ 蔡义江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⑤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日

参考文献摘要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2】游国恩 王起 萧涤非 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直面当代文学理论对文学史的挑战,吸收当代传播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把“文学传媒”视为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同样重要的文学史的一翼,指出文学传播方式的改变会导致创作文体,创作方式和创作风格 的变化,例如:宋朝印刷术的发明、宋代作家的学者化、宋诗以才学为诗的风格特征,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是过去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根本无法把握的,这问题正是当代文艺理论所提出而为过去文学史着作所经常忽略的。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是过去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根本无法把握的,这问题正是当代文艺理论所提出而为过去文学史着作所经常忽略的。

《中国文学史》注重作家群体的研究,并以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意象类型和美学风格对不同创作群体进行分类论述,取代了过去一些习用的概念或似是而生、生搬硬套的术语和概括:如:“现实主义”(杜甫)、“浪漫主义”(李白)、“山水诗派”(王维)、“边塞诗派”(高适)等。这样的史论,致力于突出意象类型和美学风格,既新鲜,也更符合“文学本位”的宗旨。

【3】李希凡 蓝翎 《红楼梦评论集》为什么在《红楼梦》中会出现何其芳同志称誉为“揭露了一系列的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的不合理,几乎可以说它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封建圣贤和封建经典所巩固所提倡的东西,却刚好是《红楼梦》所要动摇和破坏的„„”思想潮流?

怎样解释被何其芳同志颂扬为“以它的全部艺术力量,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家庭制度、奴婢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不合理,虚伪,残酷,作了无可辩驳的伟大的否定”⒂的这种《红楼梦》独有的思想内容呢?

这一切,为什么在何其芳同志所谓的民主主义思想古已有之的过去没有出现过,而独独在曹雪芹的时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出现了呢?

【4】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来作清朝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这正是作者伟大的成就。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已经挽救不了自己的灭亡,但它坚决要抢先一步扼杀下一个时代的新生萌芽和他们的恋爱自由。王熙凤就是一个濒于灭亡的大家统治层的执行者。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宝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 了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5】蔡义江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

第五篇:《古典音乐欣赏》杂感

《古典音乐欣赏》杂感

记得有人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不分国界的,那就是:美食和音乐。人们对待食物有一种出自本能的鉴赏能力;而音乐,比文字出现更早,伴随着人类走过了几万年,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人们对于音乐的鉴赏也是一种本能的体现?我愿意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还有人说过,能够承载历史的,除了文字,便是音乐。可是文字存在着地域差异,而音乐不仅可以穿越历史流传至今,而且能够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无论我们身处历史的任何时期,世界的任何角落,当我们听到某一曲目时,我们和作曲家的灵魂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撞击,穿越时间和空间,在内心深处产共鸣。音乐,真正可以算得上是上天滋润人类灵魂的甘霖,而古典音乐,应该算是其中最醇香的一滴吧。在众多古典音乐类型中,我钟情于钢琴曲和交响乐;在众多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中,我又比较欣赏贝多芬。

钢琴,代表着一种力量。它上下两排琴键,黑白分明,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它被称为乐器之王,它所弹奏出的声音,既可以刚劲有力,也可以轻柔舒缓;在演奏交响乐时,它在最显著的位置,它的存在并不是一种点缀,而是一种必需。我很喜欢贝多芬的钢琴曲,特别是他的《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好像月光一般。它是如此的梦幻,静静流淌在心田;又是如此的忧伤,不同于阳光的温暖和煦,澄澈皎洁却冷清如水;还是如此的美丽,让人忍不住靠近,随着它在欢快时微笑,在微笑后忧伤,在忧伤中叹息:实在是美的心碎!

我其实不太喜欢贝多芬这个人,他的性格偏执、狂躁、矛盾,有时甚至歇斯底里,但是一首《致爱丽丝》,把这一切全都弥补了——因为他的温柔,也像月光一般令人的内心变得柔软。(温柔,就好像小龙女袖中的七尺素绫,飘飘而来,宛若惊鸿,玲珑心纵有七窍,也心甘情愿被俘获。)

贝多芬的内心也渴望着爱情,可是等级的差距是他无法逾越的沟渠,只能与爱人隔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凝视她远去的背影。这么一颗渴望爱的心,一定也是充满爱的。

提到交响乐,我抑制不住对那些古典音乐家们心生崇拜之情。欣赏只需随着感觉的召唤即可,创作却是头脑和智慧的产物。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犹如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当欣赏交响乐时,我们的耳朵在各种乐器的奏鸣下享受着一顿饕餮大宴,但是大脑只能吸收、消化其中的一部分,远远不及它所呈现出来的严谨、变化、深远、宏大„„

在此,不得不说一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如果说《致爱丽丝》是朦胧的月光,那么《第九交响曲》就是一场瑰丽的日出。

在第一乐章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氛围。乐曲在弦乐器低沉压抑的演奏中展开,然后逐渐增强,好像千军万马,踏着黄沙滚滚而来;终于,这种压抑到令人窒息的低气压被冲破,霎时间好像“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斗士们为了自由、幸福和信仰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真是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第二乐章则相对明快很多,好像战士们占取了制高点,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时而兼有鼓点,使节奏趋于紧张。第三章曲调舒缓,恰如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战争过后的画面:在磅礴的雾霭之中,天际的太阳折射出紫红的光芒,战士们在废墟中相互搀扶,向着日光前行,步履缓慢,带着深沉的思考——这天边的红日,究竟是即将喷薄而出的朝阳,还是逐渐下沉的残阳?那紫红的日光,究竟

是通往光明的指引,还是末路途穷的回光返照?忧伤、沉静、睿智,它包含的太多,值得我们闭目沉思。第四章是在一阵紧凑的鼓点中敲响的,前面三章的主题依次登场,但都被低音提琴或驱逐、或制止,直到欢乐颂登场——在重重迷雾中,红日冉冉升起,日光倾泻而下,宁静祥和降临人间。欢乐的主题实在太强大了,越来越明快,越来越响亮,让人禁不住要放声高歌——人声,只有用人声才能表达出这种无与伦比的光明和幸福:

欢乐女神

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由独唱逐渐到合唱,我渐渐被这种庄严神圣、宁静祥和、自由博爱„„所感染。音乐,震撼到极致,连灵魂都要被它俘获!

总体来讲,这学期收入颇丰,了解到许多音乐知识,认识了很多古典音乐大师,欣赏了不少的经典作品,结识了幽默风趣、学识渊博的杨老师和一群古典音乐爱好者。缺憾的是课时太短,很多优秀的作品都不能完整的欣赏、讲解,古典音乐博大精深,我们也只算是探得冰山一角而已。不过既然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了,倒也不一定要通过课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己也可以留心体会。毕竟,音乐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灵魂来倾听的。

下载谈小厮——《红楼梦》杂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小厮——《红楼梦》杂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杂感征文

    读书杂感征文中囯人民解放军是一座大学校,在这座大学校里,为推动广大官兵迅速成才,大兴学习之风。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一个新的学习热潮又在全军兴起。使我们感受到:清风劲吹,又闻......

    读《白鹿原》杂感

    读《白鹿原》杂感 说来惭愧,我第一次开始接触《白鹿原》这本书是在我大二上选课《大学语文》时老师提到的,从老师那里得知:它曾经是一本禁书。有人说是因为该小说涉及过多的情......

    关于军训作文:军训杂感

    关于军训作文:军训杂感 8月29日,在学校集合的那天早上,同学们的心情都是无比的兴奋与激动,大家大包小包的带着、背着,等待着汽车的到来,将我们带到军训基地。 中午刚到基地,感觉一......

    军训初杂感

    军训初杂感 大一下学期考试结束端午节后迎接我们的就是军训,军训是大学的必修课程,是因为军训能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知识与技能。六月二十五日在庄严热烈的军训动员大会后,在迎......

    听课杂感-无理数

    听课杂感─—无理数 毕达哥拉斯 从勾股定理说起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它是毕达哥拉斯在公元前500年发现的。其实在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上......

    鲁迅纪念馆杂感

    鲁迅纪念馆杂感 很难想象要去的纪念馆居然屹于热闹繁华的街道之中,这给我这个坐了2个小时车程的青年带来了很大的意外。或许是外面的热闹景象过于的繁乱,亦或是我已是少许疲倦......

    杂感(优秀范文五篇)

    杂 感为母者慈,为父者严,慈,养子女之性情;严,育子女之品德。极慈,子女不知其威而任性放纵;过严,子女不得温情而生孤僻。一慈一严,严亦是爱,严亦是爱,形式不同,本质为一,总角好慈,乃性理之......

    春节杂感抒情散文

    古人说干冬湿年,这话说得真精准,干燥了一冬天,似乎就是为了在过年时好好地下这一场雪,雪花风风扬扬,落地即化,不知是不是因为辜负了严冬而流的忏悔之泪。过年的味道因为春雪的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