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安机关查验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

时间:2019-05-12 12:5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公安机关查验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公安机关查验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

第一篇:湖北省公安机关查验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

湖北省公安机关查验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公安机关民警查验居民身份证

工作,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和公安部《关于在全国实施居民身份证使用和查验制度的通告》等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查验居民身份证是指: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时,为查明公民的身份,经出示执法证件,依法要求、命令或强制公民出示居民身份证,重点审查、检验证件的真伪性、时效性、持证人相片及其登记内容的行为。非警务人员严禁查验居民身份证。

第三条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

(一)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

(二)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

(四)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应当坚持依法查验、文明查验、规范查验。人民警察在查验公民的居民身份证时,应当先敬礼,出示《人民警察证》后,再查验;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注意保障自身安全。

第五条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应当文明查验,使用规范的执法用语:

(一)请被查验人出示居民身份证时:你好!我是警察,正在执行公务,请出示你的居民身份证。

(二)查明身份,发还居民身份证时:谢谢合作,请保管好你的居民身份证。

(三)被查验人未携带居民身份证或者居民身份证丢失,无法出示时:请出示能证明你身份的其他证件;建议你下次随身携带居民身份证,以备查验;请你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申请补领居民身份证。

(四)被查验人的居民身份证已过期,经查验其证件为真证,与被查验人身份相符时:你的居民身份证已过期,不能继续使用,请速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申请换领新的居民身份证。

(五)被查验人拒绝出示居民身份证时:查验居民身份证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职责,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配合,请你合作。若被查验人仍拒绝出示居民身份证时:如果你对我们查验居民身份证有异议,可以向110报警服务台投诉,但现在必须配合我们工作。

(六)被查验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查验居民身份证时:你已涉嫌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依法对你进行传唤(当场处罚)。

(七)被查验人有违法犯罪嫌疑且拒绝查验居民身份证时:因你涉嫌违法犯罪且无法提供身份证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九条的规定,我们将把你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

第六条人民警察现场查验居民身份证,可以按以下方法识别证件真伪:

(一)当场直观查验:

⒈对证件进行整体识别,即对证件的外观样式、规格、塑封、印刷和相片等主要识别特征进行直观查验;

⒉认真核对持证人相片和登记内容;

⒊检查证件有效期限与持证人年龄、签发日期三者的逻辑关系;

⒋检查证件公民身份号码与出生日期、性别之间的逻辑关系;

⒌检查证件是否具有防伪标记和特征。

(二)使用仪器查验。使用居民身份证鉴别仪检查证件荧光暗记;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专用阅读机具与证件内藏芯片进行互相认证。

人民警察现场查验居民身份证,发现证件有伪造、变造嫌疑,需要进一步鉴别真伪的,应当按照《湖北省居民身份证真伪鉴别工作规定》(鄂公安规〔2009〕3号)的有关规定,报送有关机关居民身份证管理部门进行真伪鉴别。

第七条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应当对下列居民身份证

进行重点查验:

(一)证件像片与本人相貌有明显差异的;

(二)证件质量低劣,制作粗糙或塑封开裂的;

(三)证件有涂改或人为损坏痕迹的;

(四)证件字体和印章字体不规范的;

(五)证件登记内容有明显逻辑错误的;

(六)证件已过有效期限的;

(七)一人持有多张居民身份证的;

(八)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没有机读信息或机读信息与视读信息不相符的。

第八条人民警察发现下列人员应当全面核实其身份:

(一)无正当理由拒不出示居民身份证的;

(二)故意躲避查验人员的;

(三)对所持居民身份证登记内容不熟悉或答非所问的;

(四)接受查验时表现异常的。

第九条人民警察对尚未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携带居民身份证或者居民身份证过期或丢失的人员,应当问明其无证或证件过期未换领的原因,通过让其出示工作证、驾驶证、学生证、户口簿等其他证明身份的证件进行佐证,通过上网查询,与户籍地派出所、所在工作单位、家属联系等方式核实其身份。

第十条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发现被查验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处理: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查验居民身份证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罚。对虽拒绝查验,但已排除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批评教育后愿意改正的,可不予处罚。

(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⒈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⒉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⒊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三)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⒈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⒉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收缴,并由治安(户政)管理部门定期销毁。

(四)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构成犯罪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三款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五)有本条

(二)、(三)项行为之一,从事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人民警察在查验居民身份证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查验居民身份证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二)违反规定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

(三)泄露因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

第十二条公安机关治安、刑侦、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国保、边防、消防、警卫、预审等部门和铁路、长航、民航、林业公安机关,对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公民从事相关活动需要使用或者出示居民身份证等证明身份的,应当参照本规范认真核查其身份。

第十三条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全区公安机关户籍、居民身份证、

全区公安机关户籍、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办理事项权限

(目 录)

一、派出所办理的户籍审批业务(十三类三十八项)户籍内勤民警直接办理的审批业务(九类二十三项)

(一)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出生登记 1.婴儿出生登记

2.非婚生婴儿出生登记

3.出国人员在外国出生的婴儿出生登记 4.父母均为集体户婴儿出生登记(二)市内迁移

5.具有房屋所有权市内迁入 6.居民集体户迁入亲属家庭户

(三)户口注销

7.公民正常死亡注销户口 8.公民非正常死亡注销户口 9.公民应征入伍注销户口

10.公民出国、出境注销户口。

(四)公民申请变更更正非主项户口登记项目 11.户主与户成员关系变更 12.住址变更 13.婚姻状况变更 14.文化程度变更 15.服务处所变更

(五)16.出具户籍证明

(六)17.出具外地公民临时身份证明

(七)市外迁入

18.本地生源大中专毕业生落户 19.外地生源大中专毕业生落户

20.复员退伍军人投靠配偶、父母、岳父母落户。21.转业军人安置落户

(八)省外迁出

22、迁往省外户口业务

(九)23.户口簿遗失补发

派出所审批办理的户籍审批业务(四类十五项)

(一)市外迁入 1.夫妻投靠

2.十八周岁以下子女投靠父或母落户 3.父母投靠子女

4.居住落户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

5.租赁房屋落户市内迁入 6.收养落户

7.调转、考录、招录人员落户 8.投靠亲属落户

9.户口迁到就业地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户

10.自愿来我区就业、创业、生活的中专以上高校毕业生落户

11.招商引资、引进人才

12.承租人死亡,无法变更房屋所有权证或者因正当理由无房屋所有权证等迁入

(二)变更登记

13.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申请变更或更正姓名

(三)14.增加曾用名

(四)15.公民变更性别

二、县、区;林业公安分局户政部门办理的户籍审批业务(五类二十八项)

(一)公民变更或更正姓名

1、十六周岁(含)以上的公民变更或更正姓名

2、公民申请姓氏变更

3、其他情况的姓名变更

(二)补录往年出生

4、十六周岁(含)以上的人无《出生医学证明》或无DNA亲权鉴定申报随父或随母出生登记

5、父母均无户籍的婴儿出生登记

6、我区民政局所属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弃婴、孤儿落集体户

7、特殊情况无父母婴儿出生登记

8、十六周岁(含)以上的人出生登记

9、凭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权鉴定结果办理出生登记

(三)迁移地址为乡村

10、与本市公民结婚,迁入本市配偶处户籍地址为乡村。

11、整户迁入户籍地址为乡村

(四)12、公民身份证号码更正

(五)公民补录户口

13、具有居民户口簿和二代居民身份证补录户口

14、具有原始居民户口簿、一代居民身份证补录户口

15、具有土地承包合同、土地使用证、原始生产队台账、原始粮食证明等补录户口

16、手持户口迁移证补录户口

17、手持释放证明,复员转业证明,无户口注销依据补录户口。

18、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补录户口

19、公民回国定居,申请补录户口。20、无任何证明资料补录户口

21、本地生活多年人员补录户口

22、原籍户口被注销补录户口。

23、各种原因造成的未成年时在外流浪乞讨补录户口

24、户口被注销的外国留学毕业生补录户口

25、大兴安岭生源因升学迁出未落、出国留学、中途退学、考取研究生或博士生、派遣到其他省市等;要求回本地落户没有派遣证的落户。

26、补充说明

(五)注销户口 27.重复户口注销 28.错误录入注销

三、地局办理出生日期、民族变更或更正审批业务(二类四项)

(一)公民申请变更或更正出生日期 1.公民申请变更出生日期

2.组织认定的干部出生日期与户籍登记不一致变更出生日期 3.不予办理出生日期变更的情形

(二)4.公民申请变更或更正民族

四、居民身份证办理相关规定(五类)

(一)首次办理居民身份证

(二)老、弱、病、残等行动困难的弱势特殊群体人员首次办理身份证

(三)异地公民办理居民身份证

(四)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时限

(五)办理临时居民身份证时限

五、居住证办理相关规定(二类)

(一)在我区居住生活的外地居(村)民办理居住证。

(二)公民符合落户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按规定在居住地申请落户。

第三篇:公安机关接处警工作规范

公安机关接处警工作规范

第一章 基本要求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接处警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部110接处警工作规则》和安徽省公安厅有关接处警的工作规定,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全市公安机关接受群众的报警求助、出警、处警,适用本规范。第三条 受理群众报警、救助应当做到:

(一)对报警人到公安机关报警、求助的,应当向报警人表明接警人单位和姓名;对电话报警的,应主动向报警人表明:“您好,这里是××(市、县)指挥中心或××(市、县公安局××科、所、队),我是ХХ号接警员或ХХХ,请讲”,接受报警应当态度和蔼,语言文明;

(二)询问报警人或者接听报警电话时,接警人应当主动引导报警人讲明案(事)件主要情况(时间、地点、主要情节)及本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

(三)对有疑问的报警或者报警人未说准警情即挂断电话的,应当及时回拨报警人电话,进一步核实情况,回拨电话无人接听,警情地明确的,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核实;

(四)属于求助报警的,应当问明具体内容,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一般性报警求助,应当根据报警者心情和态度给予恰当的答复和安慰;

(五)对于投诉的,应当问明投诉人基本情况及投诉内容,同时,告知投诉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六)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应当立即向领导报告并按指令出警。

第四条接警民警应按规定将接警情况及时、准确、完整地在统一接处警平台中登记、存储,确保报警内容的原始性。

第五条 除咨询和无效的报警外,接警民警应及时为报警人开具《报警回执单》,作为查询警情办理进展情况的依据。

电话报警的,接警民警应告知报警人有权到警情管辖公安机关开具《报警回执单》。第六条 接到出警指令后,各单位、个人必须无条件先期处置,查证确系无权管辖的案(事)件,应当主动移送有管辖权的单位受理。

第七条 处警民警不少于两人,其中一名民警为主办民警,较大警情必须有科、所、队以上领导带队。第八条 处警民警应当携带《接处警情况登记表》、《当场处罚决定书》、《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等现场可能使用的法律文书,并做好处警记录。

第九条 处警民警应当要按规定着装,保持警容严整并携带:枪支、警棍、警绳、手铐、对讲机、强光手电等单警装备。

处警专用车内必须配备现场勘查箱、照相机、录音笔、数码记录仪等现场取证装备和处置具体警情所需的专用装备,如盾牌、防弹背心、头盔、警戒带及救生衣、灭火器等物品。

第十条 处警民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当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进行处置。第十一条 处警结束后,对于受指挥中心指令出警的,应当及时将处警情况向指挥中心反馈。处警民警应及时在接处警平台反馈单中详细填写调查核实和处置情况。

第十二条 处警民警到达警情现场后,应当表明身份并出示执法证件,情况紧急来不及出示执法证件的,应当先表明身份,并在处置过程中出示执法证件;着制式警服执行职务的,可以不出示执法证件,并应做到:

(一)及时处理警情并报告现场情况;

(二)维护现场秩序,保护现场人身、财产安全;

(三)及时登记在场有关人员的姓名、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四)依法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第十三条 对刑事案件应按照就近调警、属地管辖和业务主管原则进行处置,并做到:

(一)采取措施制止正在实施的犯罪行为;

(二)抓捕、看管和控制犯罪嫌疑人;

(三)救助伤员,需急救的,通知120急救中心;

(四)划定保护区域,布置现场警戒,保护现场;

(五)进行初步现场调查访问,核实情况;

(六)对于严重暴力案件现场的处置,应当立即报告上级;

(七)向侦查人员通报案件发现经过、现场保护和初步处置的情况;

(八)填写接处警记录,做好相关处警工作的移交。处警结果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对治安案件的处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采取措施制止正在实施的违法行为;

(二)发现、控制违法嫌疑人员;

(三)救助伤员,需急救的,通知120急救中心;

(四)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五)进行初步现场调查,搜集、保全证据;

(六)扣押违法所得、违禁物品;

(七)依据法律规定,实行当场处罚;

(八)组织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进行调解;

(九)填写接处警记录,做好相关处警工作的移交,处警结果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公安派出所民警、巡逻民警进行案件现场处置时,应做好警情的前期处置工作,不得相互推诿和草率处理。除案情简单,可当场调解、当场处罚外,还应当做到:

(一)采取措施制止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发现、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员;

(三)救助伤员,需急救的,通知120急救中心;

(四)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五)进行初步现场调查,核实情况,搜集、保全证据;

(六)及时与案件主办单位或其他职能部门联系,做好警情的交接工作,向案件主办单位通报案件发现经过、现场保护和初步处置的情况。

对严重暴力案件现场的处置,除按上述规定执行外,还应当立即请求上级公安机关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可能受侵害的重点目标采取保护和警戒措施;

(二)向邻近地区发出预警通报;

(三)迅速通知有关公安机关进行堵截。

现场处置完毕,应当依法将违法犯罪嫌疑人、有关人员、作为证据使用的物品和文件带回公安机关继续调查处理。对不能带回的物品,依照有关规定查封或者妥善看管。

第二章 刑事案件现场处置

第十六条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除应迅速制止犯罪行为,依法控制、查缉犯罪嫌疑人外,需按规定立即开展先期调查取证工作。先期调查取证,主要包括现场及痕迹物证保护、现场调查访问、现场录音、照相(摄像)、物证收集等工作。现场取证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合法有效。

第十七条拍摄案发现场,固定相关证据。特别是有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案件,须立即进行拍摄。现场照相和录像包括方位、概貌、重点部位和细目四种。

第十八条现场保全证据,包括提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依法扣押作案工具、违禁物品等。注意提取证据时,应使用手套和物证袋,避免破坏指纹。第十九条现场调查访问时,应询问当事人和访问现场目击证人,及时登记在场人员姓名、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二十条依法将违法犯罪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进行审查。

第二十一条对命案、爆炸、放火、抢劫、强奸、绑架、投放危险物质、重伤害、入室盗窃、盗窃汽车等刑事案件以及其他案情复杂、需要专业侦查手段侦办的刑事案件,以刑侦部门为主开展现场勘验检查工作,处警民警应配合做好先期取证工作。

对命案现场,应迅速采取设置警戒带等方法保护现场,可以采取录音、照相、摄像等不变动现场的方法进行先期取证。除抢救伤员、保护物证等紧急情况外,民警不得触动现场痕迹、物品和尸体,在抢救伤员和处置其他紧急情况时,应戴手套和鞋套,尽可能避免破坏现场。

第二十二条对案情复杂、涉及人数较多的警情或处警民警不能当场完成的警情,要向所队领导报告,所队领导要迅速调集其他警力赶赴现场处置,多警种同时到达警情现场的,应以有管辖权的警种为主取证,其他单位应积极予以配合。

第二十三条做好与值班人员或办案民警处警工作的交接,包括人员(犯罪嫌疑人、受害者、相关证人)、物品(作案工具、凶器、赃物)、案(事)件相片资料等。

值班人员或办案民警接收后,应做好保管或移交工作,并依据《接处警平台使用规范(试行)》规定在统一接处警平台的“科所队接处警”中登记。

第三章 行政案件现场处置

第二十四条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除应迅速制止违法行为,依法控制、查缉违法嫌疑人外,需按规定立即开展取证工作。先期调查取证,主要包括现场及痕迹物证保护、现场调查访问、录音照相(摄像)、物证收集等工作。现场取证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合法有效。

第二十五条拍摄案发现场,固定相关证据。特别是有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案件,须立即进行拍摄。现场照相和录像包括方位、概貌、重点部位和细目四种。

第二十六条现场保全证据,包括提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依法扣押作案工具、违禁物品等。注意提取证据时,应使用手套和物证袋,避免破坏指纹等。

第二十七条现场调查访问时,应询问当事人和访问现场目击证人,及时登记在场人员姓名、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二十八条现场调解的案件范围,包括: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前提是案情简单、事实清楚、情节轻微、因果关系明确,双方当事人对案情、事实没有异议,双方当事人对案件涉及的医疗费用和物品损失等赔付没有争议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民警询问后,可以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的规定当场调解,制作《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

现场治安调解结案的治安案件,可以不制作卷宗,但办案部门应当将《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按编号装订存档。

第二十九条对案情复杂、涉及人数较多的警情或处警民警不能当场完成的警情,要向所队领导报告,所队领导要迅速调集其他警力赶赴现场处置。

第三十条做好与值班人员或办案民警处警工作的交接,包括人员(违法人员、受害者、相关证人)、物品(作案工具、凶器、赃物)、案(事)件相片资料等。

值班人员或办案民警接收后,应做好保管或移交工作,并依据《接处警平台使用规范(试行)》规定在统一接处警平台的“科所队接处警”中登记。

第四章 其他警情的处置

第三十一条 对于严重暴力案件的先期处置,应当立即报告上级公安机关并采取以下措施:

(一)迅速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及时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二)对可能受侵害的重点目标采取保护和警戒措施;

(三)向邻近地区发出预警通报;

(四)迅速通知邻近所、队进入警戒状态,全面进行查缉、堵截。第三十二条 对治安灾害事故现场的先期处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了解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

(二)布置警戒,保护现场,疏散围观人员;

(三)对爆炸、剧毒、放射或者传染疫情等专业性较强的排险工作,应当在疏散现场人员的同时,迅速请求专业人员进行处置;

(四)进行现场调查访问,收集、保全证据;

(五)注意发现、监视和控制事故责任人或者肇事者。第三十三条 对群体性事件的先期处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了解现场情况,迅速报告上级;

(二)控制现场局势,制止过激行为,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围观人员;

(四)依法劝解教育现场人员,防止事态扩大;

(五)注意适时收集证据。

第三十四条 对精神病人肇事或者酒后肇事者的处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根据现场情况,制止肇事行为;

(二)对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并做好取证工作;

(三)对酒后肇事的应当及时联系其亲属或者所属单位,通知将其领回看管;

(四)对精神病人一时无法查找到患者亲属的,联系当地民政等部门进行处理;

(五)酒后肇事涉嫌违法犯罪的,可将其约束至酒醒,酒醒后,依法处置。第三十五条 民警接到下列求助,应当立即受理,并视情进行处置,同时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

(一)发生溺水、坠楼、自杀等情况的;

(二)儿童、老人、智障人员、精神病患者走失,需在一定范围内帮助查找的;

(三)公民遇到危难,处于孤立无援,需要立即救助的;

(四)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威胁公共安全或者影响工作、学习、生活秩序的;

(五)其他紧急事项。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1998-7-24 )

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公安部

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

1998年7月24日,公安部

为了规范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群众办户口难、领居民身份证难问题,建设公正、廉洁、高效、文明的户政管理队伍,特制定本规范。

一、建立健全公开办事制度和接待制度

(一)公安派出所应当将各类户口登记、居民身份证的办理条件、时限、程序、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公开,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政策,秉公办事,主动接受监督。

(二)公安派出所应当设立专门的户籍接待室,户籍接待室内应当逐步采用“低台敞开式”方式办公,并设置警民联系簿、便民服务条,备有供来所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的群众书写使用的桌椅、纸张笔墨等。有条件的公安派出所可以开通语音信箱、设置触摸式显示屏,给群众了解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的有关规定提供方便。

(三)公安派出所应当建立值班所长制度,每天由一名所长挂牌值班,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听取群众对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决群众的疑难问题。

(四)公安派出所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户籍内勤民警的工作制度,以满足广大群众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的实际需要,遇有停电、微机维修等特殊情况,确实不能当场办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二、明确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的工作基本要求

(一)对下列户口申报事项,只要符合政策规定、证明材料齐全,公安派出所民警应当当场办理:

1、出生登记;

2、死亡登记;

3、户口登记项目(姓名、民族、出生日期除外)的变更、更正;

4、分户和并户;

5、市内户口迁移(因投靠直系亲属和分户、购房、换房等);

6、公民出国(境)注销户口和回国(入境)恢复户口;

7、公民入伍注销户口和复员、转业军人回原籍落户;

8、被判处徒刑、劳教人员注销户口和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回原籍落户;

9、高校录取学生、高校学生转学、退学户口迁移和高校学生毕业落户;

10、录用公务员、招收职工以及公务员、职工调动等,经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批准,迁入地市、县公安机关审批同意后的户口迁移;

11、其他依照规定可以当场办理的户口申报事项。

(二)凡办理下列需经调查核实、上报审批的户口申报事项,对证明材料齐全的,公安派出所民警应当当场受理并填写《办理户口责任书》;对证明材料不全的,公安派出所民警应当向申请人予以说明并当场填写《办理户口补充材料书》,写清申请人应当补充的证明材料:

1、公民变更姓名、民族,更正出生日期;

2、国内公民收养子女落户登记;

3、夫妻投靠、子女投靠父母、父母投靠子女(含农转非)落户;

4、复员、转业军人异地落户;

5、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异地落户;

6、其他依照规定需要上报县(市、区)以上公安机关审核、审批的户口申报事项。

(三)办理本条第(二)项中所列户口申报事项,各环节的工作应当在以下时限内完成:

1、对本条第(二)项中所列户口申报事项,公安派出所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的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

2、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接到上报材料后,经审查,对有权作出审批决定的户口申报事项,应当在接到公安派出所的上报材料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将审批结果返回公安派出所,或者按规定签署审核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地、市级公安机关;地、市级公安机关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3、公安派出所在接到上级公安机关的审批决定二日内,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人。

(四)《办理户口责任书》应当包括“存根”和“回执”两部分,记载“申报人情况、申请事由、申报材料情况、办理时限、受理时间、申报人和受理人签字”等内容;回执部分交给申报人,申报人可据此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手续或者查询有关情况。

(五)对公民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的,只要符合规定,照片合格,公安派出所民警应当当场受理。居民身份证在受理之日起三个月之内,快证在七日之内,临时身份证在二日之内发给公民本人。

三、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要讲文明、讲礼貌

(一)公安派出所民警应当警容严整,在工作时间须佩带胸卡,户籍内勤民警可以放置服务台卡。接待群众要主动热情,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

(二)对有特殊困难的公民,应当优先办理其申请事项;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应当主动上门为其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

(三)公安机关应当妥善保管居民的申请材料,如有丢失或者毁坏,由责任单位负责补办材料。

四、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收费规定

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性收费项目》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各地公安机关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收取户籍管理证件工本费和居民身份证证件费,一律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者监制的票据。

五、加强内外监督

(一)各级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应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意见箱,接到群众的举报、投诉应当及时解决答复。

(二)各级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应当聘请义务警风监督员,对民警的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办理效率、警容风纪等定期进行评议,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各级公安机关要采取定期检查、抽查和走访群众等多种形式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对违反本规范的,由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登门向群众赔礼道歉,并根据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扣发奖金、离岗培训、行政处分等。

六、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各地可以依照本规范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定。

第五篇: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治安调解,是指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劝说、教育并促使双方交换意见,达成协议,对治安案件做出处理的活动。

第三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公安机关可以治安调解。

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和单位之间,在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产生的纠纷。对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调解组织申请处理。

第四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治安调解: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结伙斗殴的;

(三)寻衅滋事的;

(四)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五)当事人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又挑起事端的;

(六)其他不宜治安调解的。

第五条 治安调解应当依法进行调查询问,收集证据,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实施。

第六条 治安调解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原则。治安调解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二)公正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分清责任,实事求是地提出调解意见,不得偏袒一方。

(三)公开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公开进行,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以及双方当事人都要求不公开的除外。

(四)自愿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在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达成协议的内容,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

(五)及时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及时进行,使当事人尽快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治安调解不成应当在法定的办案期限内及时依法处罚,不得久拖不决。

(六)教育原则。治安调解应当通过查清事实,讲明道理,指出当事人的错误和违法之处,教育当事人自觉守法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第七条 被侵害人可以亲自参加治安调解,也可以委托其他人参加治安调解。委托他人参加治安调解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委托书,并注明委托权限。

第八条 公安机关进行治安调解时,可以邀请当地居(村)民委员会的人员或者双方当事人熟悉的人员参加。

当事人中有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调解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第九条 治安调解一般为一次,必要时可以增加一次。对明显不构成轻伤、不需要伤情鉴定以及损毁财物价值不大,不需要进行价值认定的治安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对需要伤情鉴定或者价值认定的治安案件,应当在伤情鉴定文书和价值认定结论出具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

对一次调解不成,有必要再次调解的,应当在第一次调解后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条 治安调解达成协议的,在公安机关主持下制作《治安调解协议书》(式样附后),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名,并履行协议。

第十一条 《治安调解协议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安调解机关名称,主持人、双方当事人和其他在场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案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起因、经过、情节、结果等情况;

(三)协议内容、履行期限和方式;

(四)治安调解机关印章、主持人、双方当事人及其他参加人签名、印章(捺指印)。

《治安调解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治安调解机关留存一份备查。

第十二条 调解协议履行期满三日内,办案民警应当了解协议履行情况。对已经履行调解协议的,应当及时结案,对没有履行协议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查清原因。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议的,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予以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十三条 治安调解案件的办案期限从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不履行之日起开始计算。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对情节轻微,事实清楚,因果关系明确、不涉及医疗费用、物品损失或者双方当事人对医疗费用和物品损失的赔付无争议,符合治安调解条件,双方当事人同意现场调解并当场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进行现场调解。

现场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一式三联(式样附后),由双方当事人签名。

第十五条 经治安调解结案的治安案件应当纳入统计范围,并根据案卷装订要求建立卷宗。

现场治安调解结案的治安案件,可以不制作卷宗,但办案部门应当将《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按编号装订存档。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治安调解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等情形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X X X公安局 治安调解协议书

编号:

主持人_________单位及职务_________ 调解地点_________________

当事人_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 _________________

当事人_________ 性别_____年龄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 _________________

调解见证人姓名_________家庭住址 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

主要事实(包括案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起因、经过、情节、结果等):

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包括协议内容、履行方式和期限等):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时起生效。对已履行协议的,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予处罚;对不履行协议的,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被侵害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本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调解机关留存一份备查。

当事人意见: 签名(盖章):

当事人意见: 签名(盖章):

主持人签名:

见证人签名:

(公安机关印章)

年 月 日

X X X公安局 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

编号:

当事人_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 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住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事人 _________ 性别_____年龄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 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事实:

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时起生效,并当场履行,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予处罚。

当事人(签名):

当事人(签名):

办案民警:

(公安机关印章)

年 月 日

下载湖北省公安机关查验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公安机关查验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项目规范查验资料

    查验材料:项目前期申报审批情况 1、项目建议书及项目立项审批文书 2、环境影响报告书 3、选址意见书 4、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批文件 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6、建设工程规划......

    福建省公安机关警务公开工作规范

    福建省公安机关警务公开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切实加强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有效监督,促进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推......

    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规范 (试行)5篇

    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规范 (试行) 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规范 (试行) 发布日期:2013-02-23 作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全省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规范化建设,根据公......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 第一条为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工作,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礼仪规范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礼仪规范 一、警容仪表 1、公安民警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着警服,保持警容严整。 2、着警服时,必须严格按规定缀钉、佩带警衔标志、警......

    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规范

    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规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政治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政治部: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

    《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优秀范文五篇)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的通知 2008年1月7日 公通字〔2007〕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安机关......

    居民身份证姓名须使用规范汉字填写

    居民身份证姓名须使用规范汉字填写 姓名中的一个字母"C"引发了全国首例公民讨要姓名权的诉讼案,针对姓名中的规范用字,近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转发了公安部有关批复指出:居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