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公安机关信访事项听证暂行办法
湖北省公安机关信访事项听证暂行办法
鄂公安规〔2010〕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处理公安信访事项,切实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公安部《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公安信访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听证,是指公安机关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组织信访人和有关单位及人员参加,以听证的形式,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听取意见,查明真相,依法合理处理信访事项,促使信访人停访息诉的活动。
第三条信访听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合理原则;
(二)公开公正原则;
(三)及时高效原则;
(四)便民利民原则。
第四条公安机关对本机关管辖的、有责任作出处理决定、采用其他方式不足以解决问题的下列信访事项,应组织听证:
(一)公安机关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复查、复核意见前,信访人要求举行听证,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的;
(二)原办理机关或上级机关经多次核查,认定原信访事项处理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适当,信访人仍坚持上访的;
(三)案情复杂、涉及范围广、牵涉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或者存在较大争议的信访事项,经处理仍未停访息诉,有可能激化矛盾的或有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访或越级上访的;
(四)本级或上级公安机关认为需要举行听证的其他情况。
除特殊情况外,同一信访事项本级公安机关只组织一次听证。第五条对已经依法、依规作出终结决定的信访事项,除省级公安机关认为需要举行听证外,不再组织听证。
第二章听证受理
第六条公安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时,应当告知信访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信访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向相应的公安机关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载明申请人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和听证的事由、依据、证据及要求等。如有证人,需提供证人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第七条信访人要求举行听证的申请应当在办理信访事项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但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理由在规定期限内无法提出的,应当在障碍消除后7日内提出听证申请,并说明理由。公安机关经核实无误后应当受理。
第八条承办信访事项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信访人听证申请之日起7日内将是否举行听证的决定告知信访人。不同意举行听证的,应当说明理由。
公安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工作中,认为需要举行听证的,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前15日内告知信访人。
第九条承办信访事项的公安机关应当在作出听证决定之日起30日内举行听证,并提前7日将听证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相关事宜通知信访人,必要时可以予以公告。第十条公安机关在组织听证前,信访人提出撤回听证申请的,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听证应当延期举行:
(一)信访人或其代理人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无法按时到场的;
(二)听证参加人、信访事项承办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组织听证的公安机关无法及时作出决定,使听证无法举行的;
(三)其他应当延期听证的情形。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听证:
(一)听证参加人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无法继续听证的;
(二)信访人或其代理人违反听证纪律不听劝阻的;
(三)听证期间矛盾有可能激化,影响听证效果的;
(四)其他应当中止听证的情形。第十三条延期、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听证机关应当在7日内作出恢复听证的决定,并将听证时间、地点通知参加听证的人员。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
(一)听证申请人撤回听证申请的;
(二)听证申请人及其代理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或者未经听证主持人许可中途退出听证会场的;
(三)听证申请人死亡或者作出听证申请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撤销、解散的;
(四)听证过程中,听证申请人或其代理人扰乱听证秩序不听劝止,致使听证不能正常进行的;
(五)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情形。第十五条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信访事项外,听证应当公开进行。公开举行听证的,公民可以按有关规定参加旁听。新闻媒体记者要求采访听证会的,需经公安机关宣传部门和组织听证的部门同意。
第三章听证的组织及参加人
第十六条听证由承办信访事项的省、市、县公安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信访事项涉及党政其他机关、政法机关其他部门的,可以邀请党委、政府主持组织听证。
第十七条听证参加人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信访事项承办人、信访人或其代理人以及经听证主持人允许参加听证的其他人员。
听证参加人应当是具备完全民事责任的自然人。信访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责任能力的,由其监护人代理听证。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与听证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听证公正的,应当回避。第十八条听证主持人一般由组织听证的公安机关部门负责人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指定的人员担任,行使下列职责: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二)决定听证是否公开举行;
(三)决定听证员、记录员是否回避;
(四)决定听证的延期、中止和终止;
(五)询问听证有关参加人;
(六)接收有关证据;
(七)组织质证和辩论;
(八)主持听证合议;
(九)维护听证秩序;
(十)审核听证报告;
(十一)对参加听证会的信访人或其代理人和其自行聘请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十二)依法行使的其他职责。第十九条听证员由组织听证的公安机关根据实际需要指定和信访人从申请组织听证的公安机关预设的专家组人员中选定。必要时要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其他社会人士参加。
听证员人数应当是三人以上单数。
听证员在听证过程中,有权询问信访人和信访事项承办人,进行质证和辩论,参加评议和合议。第二十条记录员由组织听证的机关有关工作人员担任,行使下列职责:
(一)进行听证征询、通知、公告等有关工作;
(二)查明出席听证会人数;
(三)做好听证会和合议笔录;
(四)起草听证报告。
第二十一条信访事项承办人是指信访事项涉及案件的原办案民警和负责信访事项处理、复查、复核工作的民警。信访事项承办人在听证中有下列权利和义务:
(一)申请与听证有利害关系的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及其他人员回避;
(二)如实陈述信访事项的事实及相关情况;
(三)对信访事项作出的处理决定涉及的事实、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认真解释和答辩;
(四)对信访人提出的新证据进行质证;
(五)如实提供证据材料;
(六)遵守听证会纪律。
第二十二条信访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申请与信访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信访事项承办人及其他工作人员回避;
(二)对信访事项涉及的事实、法律法规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
(三)对信访事项承办人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
(四)如实陈述信访事项的事实及相关情况;
(五)如实回答听证主持人、听证员的提问;
(六)对自己的主张进行举证;
(七)遵守听证会纪律。第二十三条参加听证会人员应当遵守以下听证会纪律:
(一)按时参加听证会,服从听证主持人的组织,按规定顺序发言和质证及申辩;
(二)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
(三)不得随意退场;
(四)发言不得使用人身攻击或者侮辱性语言,不得对听证人进行人身侵害;
(五)不得大声喧哗、鼓掌、哄闹、打电话或其他妨碍听证秩序的行为;
(六)关闭移动电话或将其调至振动状态;
(七)不得损坏公私财物;
(八)非经听证主持人同意,不得将无自理能力的人带入听证会场,同意带入的,不得将其遗弃在听证会场;
(九)禁止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等进入听证会场;
(十)不得有其他影响听证会正常进行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信访人应当亲自参加听证,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听证的,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参加听证。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在举行听证会前向组织听证的机关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及其代理权限。
第二十五条举行听证的信访事项属集体访的,应当按照《湖北省信访条例》的规定选派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人数不得超过5人。选派的代表必须经集体访半数以上信访人签字同意。第二十六条信访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和其自行聘请的相关人员参加听证的,费用自理。第四章听证会举行
第二十七条听证会场应摆放席位卡,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信访事项承办人、信访人或其代
理人等按相应的席位就座。
第二十八条听证开始前,记录员应核对听证参加人的身份,查明参加听证的人员是否到齐,并向听证主持人报告。
第二十九条听证会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
(二)主持人公布听证事由,介绍参加听证的人员及有关情况;宣布听证纪律,告知信访人有关听证的权利和义务,并询问信访人和信访事项承办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对不公开听证的,宣布不公开听证的理由;
(三)信访人或其代理人陈述信访事由、诉求及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据;
(四)信访事项承办人陈述处理信访事项的事实及有关情况,处理的决定、意见和建议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并提供相关证据;
(五)信访人和信访事项承办人就有争议的事实、证据、理由及法律、法规、政策依据进行质证与答辩;
(六)主持人、听证员向信访人和信访事项承办人提出询问,信访人和信访事项承办人回答主持人、听证员提出的问题;
(七)信访人或其代理人作最后陈述;
(八)信访事项承办人作最后陈述;
(九)听证员发表意见;
(十)主持人宣布休会,并组织听证员就听证事实、依据和适用法律、法规、政策及信访事项的处理情况进行合议,合议达成一致意见的,此意见作为听证结论;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听证结论由组织听证的公安机关择日作出;
(十一)主持人宣布听证继续进行,公布听证结论;不能当场公布听证结论的,主持人应说明理由;
(十二)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第三十条听证记录员应当将听证的全部活动制作听证笔录,听证笔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事由;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三)听证人员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
(四)信访人及其代理人的姓名、单位或住址和联系方式;
(五)信访事项承办人陈述的事实、证据和法律、政策依据;
(六)信访人及其代理人陈述的有关情况;
(七)信访事项承办人陈述的有关情况,信访人及其代理人和信访事项承办人的质证、答辩情况;
(八)证人陈述的事实;
(九)信访人及其代理人和信访事项承办人的最后陈述;
(十)其他情况。
第三十一条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申请人或其代理人阅读或者向其宣读。听证笔录中的证人陈述部分,应当交证人阅读或者向其宣读。听证申请人或者证人认为听证笔录有误的,可以请求补充或者更正。听证申请人或者证人审核无误后应签名或者捺印。拒绝签名和捺印的,由记录员在听证笔录中记明情况。听证笔录经听证主持人审阅后,交听证参加人共同签名或盖章。拒绝签名盖章的,应载明情况。听证资料(包括听证笔录、音像资料、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和信访人提供的有关证据)由举行听证的公安机关立卷归档。第五章听证结论
第三十二条听证结束10日内,听证主持人应当审核听证报告并上报组织听证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听证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事由;
(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三)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四)听证的基本情况;
(五)听证结论和意见、建议。
第三十三条听证结论是处理信访案件的主要依据,办案部门应及时将听证结论转化为案件处理结果,经组织听证的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交承办信访事项的单位督促落实。听证结论应在听证会结束后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必要时可以依法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相关责任第三十四条有责任举行听证的公安机关无正当理由不受理信访人的听证申请,由其上一级公安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
第三十五条信访事项承办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席听证会,或者拒绝在听证会上陈述、拒绝回答听证主持人、听证员的询问,故意提供虚假、错误信息的,以及办案单位拒绝落实听证结论的,由组织听证的公安机关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责令有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人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湖北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湖北省公安机关信访事项终结暂行办法
湖北省公安机关信访事项终结暂行办法
鄂公安规〔2010〕3号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公安信访事项终结工作,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正常的信访秩序,有效解决无理缠访、重复上访问题,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公安部《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和《公安部关于规范公安机关信访事项终结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信访事项终结工作严格遵守“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和“谁申报、谁审查、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湖北省公安厅设立信访事项终结评审委员会,负责信访事项的终结认定工作。终结评审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若干委员组成。主任由省公安厅分管信访工作的副厅长担任,副主任由厅纪委书记担任,委员由厅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专家担任。终结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信访处,办公室主任由信访处处长担任,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各市(州)、县(市、区)公安机关应当设立相应的信访事项申请终结审查委员会,选聘或委派一定数量的专家和业务骨干担任委员,具体负责对拟申请终结信访事项的评估、审查、申报及相关工作。
第四条对下列信访事项,可以申请、认定终结:
(一)信访事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权范围,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二)信访事项反映的问题已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出判决、裁定、决定,或其他部门已有终结意见的;
(三)有证据证明信访人精神异常,且反映的问题无实质内容,公安机关无法核实处理的;
(四)信访人已签订停访息诉协议承诺书,其后反悔就同一诉求信访的;
(五)信访人对伤情鉴定结论不服,按照规定的程序,经过县、市两级鉴定部门鉴定,结论一致的;信访人对死因鉴定结论不服,经过县、市、省或公安部鉴定部门鉴定,结论一致的;
(六)信访人向公安机关提出信访事项,经省级公安机关复核,符合下列条件的:
法律问题解决到位。对于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公安机关作出的处理(复查、复核)意见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证据充分,程序完备。信访事项涉及的公安机关执法问题已依法妥善解决,原执法中存在的过错已依法按有关规定处理,侵犯信访事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已依法按政策给予合理赔偿或补偿;
过错责任查究到位。对存在执法过错的已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解释疏导教育到位。对缺乏事实依据或不符合法律政策的诉求,已向信访人宣讲解释相关法律政策,并动员信访人亲属、基层组织等对其进行教育疏导;
实际困难帮扶到位。对因无法破案等原因造成信访人生活困难,已报请党委、政府协调相关部门给予适当帮扶,信访人基本生活已得到保障。
(七)其他符合认定终结的。
第五条信访人向公安机关提出信访事项,经省公安厅处理或复查,并经省人民政府复查、复核完毕,信访事项终结。
对于信访事项经省公安厅处理或复查,信访人不按《信访条例》规定到省政府申请复查或复核,仍以同一事由重复到公安部和省公安厅信访的,由省公安厅报请省人民政府复查、复核信访事项。
对于信访人越级提出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的,收到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将申请转送下级公安机关,并告知信访人逐级提出,下级公安机关收到上级公安机关转送的申请后,应按规定复查、复核信访事项。
第六条凡县(市、区)公安机关申请信访事项终结的,应写出信访事项终结申请报告(内容应包括:信访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信访主要事由、信访诉求、公安机关解决信访问题的情况和结论、申请信访事项终结的理由),填写《湖北省公安机关信访事项终结审批表》,由信访事项申请终结审查委员会主任和3名以上审查人员签字后,加盖公安机关行政章,报请市(州)公安局信访事项申请终结审查委员会审查后,经信访事项申请终结审查委员会主任和3名以上审查人员签字后,加盖公安机关行政章,报省厅信访事项终结评审委员会审批。
凡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江汉油田公安局申请信访事项终结的,应写出信访事项终结申请报告(内容应包括:信访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信访主要事由、信访诉求、公安机关解决信访问题的情况和结论、申请信访事项终结的理由),填写《湖北省公安机关信访事项终结审批表》,由信访事项申请终结审查委员会主任和3名以上审查人员签字后,加盖公安机关行政章,报省公安厅信访事项终结评审委员会审批。
第七条省公安厅信访事项终结评审委员会接到申请报告后,经审查认为下级公安机关申请终结信访事项的相关情况不清楚、相关化解工作落实不到位、终结理由不充分的,可将申请报告退回,并说明退回理由。
第八条对申请终结的信访事项,终结评审委员会应自收到终结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予以终结的决定。因特殊情况无法在30日内完成的,经终结评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批准,可以延长30日。申请终结信访事项被退回的,终结评审时限自申报单位再次申请时重新计算。
第九条省公安厅信访事项终结评审委员会接到经审核决定终结信访事项后,经信访事项终结评审委员会3名以上审查人员审查,信访事项终结评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审批签字后,以《湖北省公安机关信访事项终结决定书》形式书面作出终结决定,并加盖省公安厅行政章。
第十条作出信访事项终结决定后,省公安厅应在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的公安机关,同时通报给公安部、省信访局、省委政法委、省人大信访办。属上级机关交办、督办的信访事项,应呈报交办单位备案。
第十一条申请公安机关接到终结决定书后,在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告知信访人,同时做好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并将终结决定在本机关接访场所公布;必要时,可由申请单位在一定范围内采取适当方式公开答复;对社会影响较大的信访事项,经终结评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批准,可以通过媒体公布。
第十二条终结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公安机关可以组织公开听证、公开答复、公开质证,提高信访事项终结工作的公信度,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十三条本办法下发前已经复核完毕的信访事项,信访人仍不停访息诉的,可以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第六款有关规定进行终结。
第十四条信访事项终结后,信访人仍就同一事由到公安机关信访的,公安机关只登记、不受理、不交办、不转办、不通报。信访人继续无理缠访、闹访的,公安机关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对有违法行为的,应及时收集固定证据,依法严肃处理;在重大活动期间和敏感时期,应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落实对信访人的教育稳控措施。
第十五条对已经终结的信访事项,省公安厅信访事项终结评审委员会应当及时将申请、审批终结的相关文件材料归档备查,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第十六条信访事项终结工作实行责任制,严格终结标准,严格审核把关。省公安厅对市、县两级公安机关信访事项申请终结工作开展抽查评查,并纳入年终绩效考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信访事项听证办法
XX自治区信访事项听证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机关信访听证工作,公开、公正、依法及时处理信访事项,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听证,是指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以听证会的形式,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依法按政策处理信访问题的程序。
第三条
信访事项听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二)查明事实,维护合理;
(三)解决问题与疏导调解相结合。
第四条
信访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举行听证:
(一)行政机关在处理、复查或复核信访事项过程中,信访人申请举行听证的;
(二)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理结果或者复查结论不服,又不申请复查或者复核,仍不断重复信访、缠访闹访和非正常上访,行政机关拟依法进行终结的,须举行听证;
(三)涉及人数多、群众反映强烈或者争议较大,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疑难信访事项;
(四)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或上级机关认为需要举行听证的信访事项。第五条
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不举行听证。
第六条
信访人申请听证,应当自收到信访问题书面答复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或复核机关提交书面听证申请,申请书应载明申请听证的事由、证据及要求,如有证人,需提供证人有效证件及住址。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在规定期限内无法提出听证申请的,在障碍消除后7个工作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决定听证的行政机关经核实无误后,应当批准其申请。
第七条
信访事项处理机关或者复查、复核机关应当自收到听证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是否同意听证的决定书面告知信访人。
第八条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作出听证决定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举行听证,并在举行听证的7个工作日前,将听证的时间、地点和需准备相关材料书面通知信访人,必要时可予以公告。
第九条
在举行听证前,信访人提出撤回听证申请的,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
第十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信访事项,听证应当公开进行。
第十一条
听证由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组织实施。信访事项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由当地信访部门指定其中一个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听证参加人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信访事项承办单位负责人和承办人、信访人或信访人委托的代理人以及与听证事项有关的人员。听证机关可以邀请信访人的亲属、知情群众代表等参加旁听,也可以视情邀请新闻媒体参加。
第十三条
听证员一般由听证机关指定,并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专家、法律工作者或者其他社会人士担任;听证员人数应为单数并不得少于3人。听证主持人由听证员担任,并应当是该听证机关的有关负责人。
听证员与听证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听证公正性情形的,应当回避。听证主持人的回避由听证机关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十四条
信访事项承办人包括作出原处理意见、原复查意见的承办人以及正在进行调查处理或者复查、复核的承办人。信访事项承办人不得担任该信访事项听证会的听证员。
第十五条
信访人应当亲自参加听证,因故不能参加的,可以委托1-2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并在举行听证会前,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及代理权限。
集体上访举行听证的,应当推选不超过5名代表参加听证。第十六条
信访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有权申请与信访事项或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听证的听证员回避;
(二)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听证的权利;
(三)有权对信访事项涉及的事实、政策、法规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
(四)有权对信访事项承办人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
(五)如实陈述信访事实和回答听证主持人的提问;
(六)对自己的权益主张举证,举证应真实、准确;
(七)遵守听证会纪律。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举行信访事项听证,不得以任何名义向信访人收取费用。
第十八条
听证开始前,记录员应当查明信访事项承办人、信访人、听证员和其他应当参加听证的人员是否到齐,并向听证主持人报告。
听证开始时,听证主持人应当核对听证人员出席的情况,公布听证事由,宣布听证员、记录员,宣布听证纪律,告知信访人有关听证的权利和义务,询问信访人对听证员、记录员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第十九条
参加听证的当事人应遵守听证会纪律,听证会纪律如下:
(一)不得随意发言和提问;
(二)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
(三)禁止吸烟;
(四)关闭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
(五)不得随意退场,否则可按放弃听证权利处理;
(六)不能使用人身攻击或者侮辱性语言,不能有大声喧哗、哄闹或妨碍听证秩序的行为;
(七)对违反听证秩序的,听证主持人有权制止,情节严重的责令其退场。第二十条
听证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
(二)听证主持人告知信访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公布听证事由,介绍参加听证的人员有关情况,并询问信访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三)信访人或其委托代理人陈述信访事项并提供有关证据;
(四)信访事项承办人提出调查处理信访问题的证据和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五)信访人或其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六)信访事项承办人就有争议的事实、理由及法律、法规、政策依据进行答辩;
(七)听证员可以就有关信访事项争议的事实、理由向相关当事人进行询问;
(八)信访人或其委托代理人作最后陈述;
(九)信访事项承办人作最后陈述;
(十)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第二十一条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并经听证参加人签名或盖章。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应当在笔录中载明。
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案由;信访人、委托代理人的姓名与职业及信访事项承办人的姓名及职务;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姓名及职务;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信访事项承办人提出调查处理信访问题的事实证据和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信访人或委托代理人的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第二十二条
听证资料(包括听证笔录、录音、摄像、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及信访人提供的有关证据)由举行听证的部门或单位立卷归档。
第二十三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要及时组织听证员就听证事实、证据以及适用政策、法规等对信访事项进行合议,经合议后形成结论意见。并写出听证报告,报送听证机关负责人,作为处理该信访事项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信访人在本办法规定的期限内未提交或不按要求提交听证申请及自动撤回听证申请、无正常理由不参加听证、在听证时擅自退出和严重违反听证纪律不听劝阻的,视为自愿放弃听证权利。
第二十五条
信访人放弃听证权利以及信访听证结束后信访人没有证据证明听证活动违反本办法规定,再次就该信访事项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申请听证的,不予受理。
第二十六条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没有按照本办法规定组织听证的,由其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
信访事项承办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席听证会或者拒绝在听证会上陈述的,以及在听证会上提供虚假、错误信息的,由该信访事项的组织听证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江苏省信访听证暂行办法
江苏省信访听证暂行办法
(苏办发[2005]27号 2005年10月28日发布施行)
各市、县(市、区)委,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信访听证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法、及时、就地处理信访事项,增强办理信访事项的透明度,切实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行为,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访听证,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以听证会的形式,通过陈述、申辩、质证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依法处理问题的程序。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举行听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公开、公平、公正;
(二)实事求是,注重证据,有错必纠;
(三)充分尊重信访事项涉及各方及听证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听证提出与受理
第四条 信访人可以提出听证申请,受理信访事项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决定举行听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根据处理信访事项需要也可以自行决定听证。申请听证的信访事项应当在该事项的办理、复查或复核阶段提出,同一信访事项一般只听证一次。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处理信访事项时,应当书面告知信访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信访人要求听证的,应当自收到办理或复查机关处理意见15日内,向办理、复查或复核机关提出书面听证申请。内容包括申请人姓名、申请听证的信访事项、申请听证的理由及证据等,如有证人,需提供证人名单及住址。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在规定期限内无法提出听证申请的,在障碍消除后3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决定听证的机关经核实无误后,应当批准其申请。
第六条 听证由作出信访事项处理意见的行政机关、上一级机关或同级人民政府受理。
第七条 属于诉讼、仲裁、行政复议受理范围或对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结果不服的信访事项不举行信访听证。按照江苏省《无理信访事项终结暂行办法》规定,已经终结的信访事项,各级行政机关、信访机构或人民政府均不再举行听证。信访事项已经复查、复核,按《信访条例》有关规定,行政机关不再受理的信访事项,不再举行听证。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当在收到信访人书面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举行听证,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决定举行听证的,应在30日内举行听证,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信访人及相关人员,必要时予以公告。
第九条 在举行听证之前,信访人提出撤回听证申请、表示接受处理或复查意见的,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信访人未按时参加听证,且事先未说明理由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应当记录在案。信访人撤回听证申请或放弃听证后,再以同一信访事项提出听证申请的,不予受理。听证通知书送达后,信访人拒绝参加听证的,可再送达一次,对两次拒绝参加听证的,可举行缺席听证。第三章 听证组织
第十条 听证主持人由受理听证的行政机关的负责人或由其指定非本案办理人员担任,并指定专人制作听证笔录。
第十一条 听证主持人在听证活动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二)决定听证的延期、中止、终结;
(三)接收有关证据;
(四)维持听证秩序;
(五)本办法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 听证参加人包括信访事项承办人、信访人及其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等。
信访事项承办人包括作出原处理意见的承办人、作出原复查意见的承办人及正在进行调查或复查的承办人,人数2至5名。
信访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应当在举行听证会前出具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及代理权限;委托代理人数不得超过2人。
集体信访事项应按《信访条例》规定选派代表参加听证,信访人代表和委托代理人总数不得超过5人。
第十三条 听证员由举行听证的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根据信访事项的具体情况,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相关专家或其他社会人士担任。听证员人数为5至11人,总人数为奇数。
第十四条 信访人在听证中的权利:
(一)有权申请与本信访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听证主持人、记录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回避;
(二)有权对本信访事项的相关证据进行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
(三)有权对本信访事项涉及的事实、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
第十五条 信访人在听证中的义务:
(一)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参加听证;
(二)如实陈述信访事实并回答信访听证主持人的询问;
(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场或需要重新鉴定、勘验的;
(二)因不可抗力,听证无法继续进行的;
(三)其他应当中止听证的情形。
中止听证由听证主持人决定。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应当恢复听证。恢复听证的时间、地点由举行听证的行政机关或人民政府决定。
第二十二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听证终止:
(一)在听证过程中,信访当事人一方表示完全同意另一方的意见;
(二)在听证中止后,信访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的;
(三)因不可抗力,听证无法进行,且以后也无须进行的;
(四)其他应当终止听证的情形。
终止听证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二十三条 听证记录员应当将听证的全部活动制作听证笔录,听证笔录应当经参加听证的人员阅读、核对无误后签名或盖章。参加听证的人员认为记录有漏错的,有权要求补正。信访人拒绝听证签名或盖章的,应当在听证笔录中予以载明。听证资料(包括听证笔录、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及信访人提供的有关证据)由举行听证的行政机关或人民政府立卷归档。
第二十四条 听证结束后,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据听证情况写出听证报告,报送举行听证的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负责人审定。
第二十五条 听证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事由;
(二)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三)听证的时间、地点;
(四)听证的简要经过;
(五)事实及信访事项承办单位的处理意见、建议;
(六)听证结论。
第二十六条 听证后按《信访条例》和江苏省《无理信访事项终结暂行办法》处理相关信访事项。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信访人不承担听证费用。
第二十八条 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信访听证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河北省信访听证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信访听证行为,依法处理信访事项,保护信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访听证,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以听证的形式,通过听取听证参加人的的陈述、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做出处理的程序。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举行听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开透明,公正合理;
(二)查明事实,分清责任;
(三)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第二章 听证受理
第四条 信访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访人提出听证要求的,有权处理的政府或政府部门应当受理听证:
(一)在行政机关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意见前,信访人要求举行听证,受理信访事项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认为需要举行听证的;
(二)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要求举行听证,受理信访事项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认为需要举行听证的;
(三)涉及人数多、群众反映强烈或者争议较大的信访事项,原承办机关或者上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举行听证的;
(四)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不服,既未请求复查或者复核,又未提出听证申请,仍坚持信访,原承办机关的上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举行听证的;
(五)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认为需要举行听证的其他信访事项。
第五条 属于诉讼、仲裁、行政复议受理范围或对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结果不服的以及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信访事项不举行信访听证。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处理信访事项时,应当书面告知信访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信访人要求听证的,应当自收到办理或复查机关处理意见30日内,向办理、复查或复核机关提出书面听证申请。内容包括申请人姓名、申请听证的信访事项、申请听证的理由及证据等,如有证人,需提供证人名单及住址。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事由在规定期限内无法提出听证申请的,在障碍消除后3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决定听证的行政机关经核实无误后,应当批准其申请。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当在收到信访人书面申请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举行听证,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决定举行听证的,应在30日内举行听证,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信访人及相关人员,必要时予以公告。
第八条 在举行听证之前,信访人提出撤回听证申请、表示接受处理或复查意见的,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信访人未按时参加听证,且事先未说明理由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应当记录在案。信访人撤回听证申请或放弃听证后,再以同一信访事项提出听证申请的,不予受理。听证通知书送达后,信访人拒绝参加听证的,可举行缺席听证。
第三章 听证组织
第九条 信访听证由有权处理或复查、复核该信访事项的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条 听证参加人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信访事项承办人、信访人或信访人委托的代理人,以及与听证事项有关的人员。公开举行听证的,公民可以按照听证机关的规定参加旁听。
第十一条 听证主持人由受理听证的行政机关的负责人担任。听证主持人在听证活动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二)决定听证的延期、中止、终结;
(三)接收有关证据;
(四)维持听证秩序;
(五)本办法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 听证员由举行听证的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根据信访事项的具体情况,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相关专家或其他社会人士担任。听证员人数为5至11人,总人数为奇数。
第十三条 听证记录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一般设1至2名,负责听证记录,协助办理听证的准备工作和其他具体工作。
第十四条 信访事项承办人包括作出原处理意见的承办人、作出原复查意见的承办人及正在进行调查或复查的承办人,人数2至5名。第十五条 信访人在听证中的权利:
(一)有权申请与本信访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听证主持人、记录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回避;
(二)有权对本信访事项的相关证据进行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
(三)有权对本信访事项涉及的事实、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
第十六条 信访人在听证中的义务:(一)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参加听证;
(二)如实陈述信访事实并回答信访听证主持人的询问;(三)对自己的权益主张负责举证;(四)遵守听证纪律。
第十七条 信访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应当在举行听证会前出具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及代理权限;委托代理人数不得超过2人。
集体信访事项应按《信访条例》规定选派代表参加听证,信访人代表和委托代理人总数不得超过5人。
第十八条 听证纪律:(一)参加听证的人员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随意发言和提问;
(二)参加听证的人员未经听证主持人准许,不得录音、摄像;
(三)参加听证的人员未经听证主持人准许,不得随意退场;信访人中途退场的,按缺席处理;
(四)参加听证的人员发言时不得使用侮辱性、威胁性、要挟性和其他不文明语言;
(五)会场内不得使用通讯工具,不得鼓掌、喧哗、吵闹或者进行其他干扰听证活动的行为;
对违反听证秩序的,听证主持人有权予以制止,情节严重的,责令其退场。
第四章 听证举行
第十九条 听证会开始前,听证记录员应当查明信访事项承办人、信访人、听证员和其他应当参加听证的人员是否到齐,并向听证主持人报告。
第二十条 听证开始时,听证主持人应当核对听证人员出席的情况,公布听证事由,宣布听证员、记录员,宣布听证纪律,告知信访人有关听证的权利和义务,询问信访人对听证员、记录员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第二十一条 听证会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开始;
(二)听证主持人公布听证事由及听证参加人员基本情况,并询问信访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三)信访人及其委托代理人陈述信访事项并提供有关证据;
(四)信访事项承办人提出调查处理信访问题的证据和适用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五)信访人或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六)信访事项承办人就有争议的事实、理由及法律、法规、政策依据进行答辩;
(七)听证员就信访事项的事实及证据进行发问,被询问人应当如实提供或回答;
(八)信访人或其委托代理人作最后陈述;
(九)信访事项承办人作最后陈述;
(十)听证主持人宣布休会,组织听证员就听证事实和证据,以及适用政策、法规等对信访事项进行合议,经合议后形成结论意见;
(十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继续进行,能够当场作出听证结论的,应当场宣布;
(十二)由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举行听证:
(一)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无法到场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其他应当延期听证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听证:
(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场或者需要重新鉴定、勘验的;
(二)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无法继续参加听证的;
(三)其他应当中止听证的情形。
第二十四条 当场作出听证结论的,听证机关应当在3日内书面送达信访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未能当场作出的,应当在10日内作出听证结论并书面送达信访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听证结论意见为本级处理该信访事项的终结意见。
第二十五条 听证记录员应当将听证的全部活动制作听证笔录,听证笔录应当经参加听证的人员阅读、核对无误后签名或盖章。参加听证的人员认为记录有漏错的,有权要求补正。信访人拒绝听证签名或盖章的,应当在听证笔录中予以载明。听证组织机关要对听证会全程录像。听证资料(包括听证笔录、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及信访人提供的有关证据、录像资料等)由举行听证的行政机关或人民政府立卷归档。
第二十六条 听证结束后,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据听证情况写出听证报告,报送举行听证的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负责人审定。
第二十七条 听证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听证事由;
(二)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三)听证的时间、地点;(四)听证的简要经过;
(五)事实及信访事项承办单位的处理意见、建议;(六)听证结论。
第五章 附录
第二十八条 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信访听证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