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思想政治课中的尝试性德育教育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的尝试性德育教育
摘要:德育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历来都是党和国家交给学校的重要任务。党中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心和决心。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要以教学为中心,在政治学科教育中积极渗透德育知识,并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关键词:德育思想道德尝试教学法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以及品德能力教育等,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和任务。德育的实效性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不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动力不足,兴趣不大,初中思想政治课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实现知行统一,是摆在我们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严峻的课题。
例如多少年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采用“五环节”教学模式。这种
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严重制约着初中思
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德育水平的提高。而现代教育的观念要求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那种教与学的割裂状态、静止状态,转变为教
与学的互助过程。中学政治课中大力推行德育教育尝试教学势在必行。在内
容的选择上做到以教师的引导(如列出一些参考题目)和学生的自主选择相
结合。
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以练习为主。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设计多层次的尝试练习,使学生不断尝试,不断深入,不断
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样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断提高。教师在授课中,根据学生在尝试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在自学中,学生已经懂得的,就不必再讲,学生感
到有困难或疑惑的地方,要重点的讲或重点地练,做到“练在刀口上,讲到
要害处”,做到尝试——实践——自我评价相结合。根据尝试教学法的要
求,结合目标教学,在德育教学步骤上进行调整和尝试,具体做法尝试
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以练习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多层次的尝试练习,使学生不断尝试,不断深入,不断提高,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样使学生的智力因
素和非智力因素不断提高。教师在授课中,根据学生在尝试中发现的问题有
针对性的讲评。在自学中,学生已经懂得的,就不必再讲,学生感到有困难
或疑惑的地方,要重点的讲或重点地练,做到“练在刀口上,讲到要害处”,做到尝试——实践——自我评价相结合。根据尝试教学法的要求,结合目标
教学,在德育教学步骤上进行调整和尝试,具体做法是:
一、搞好德育教育尝试前的预习
这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对每一堂德育课要做整体预习和单项预
习。预习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要求,提示必须完成的任务。例如,在讲《青少
年如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时,针对这一课实践性比较强,学生理解难度
大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联系自己的实际可以举一两个
自己在家中或学校承担责任的例子,并回顾课本中所学过的青少年的使命与
责任是什么,从对比中升华道德意识,达到了预期的德育教育目的。
二、提出德育尝试目标,做好尝试准备
该阶段是学生在预习课本的基础上,围绕提出的目标进行自我学习,圈画重点、难点,做好训练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尝试目标的设计是整个教
学环节的关键,制定中,教师要深挖教材,针对学生的层次,抓住重点,分散难点,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
出启发性、指导性、阶梯性的原则。例如在讲析第七课《勇于开拓进取》
中,从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需要,提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觉悟和运
用的目标,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再从局部上进行了解,为第二步的尝试
做好准备。
三、出示德育教育尝试活动
这一步是为学生的德育尝试活动提出的具体任务。尝试活动必须紧扣尝试目标,而又拔高目标,并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尝试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大胆尝试力。尝试题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分清层次,这样都能使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各有所得,各有所乐,这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通过德育尝试活动,达成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融合,达成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达成学生与社会的统一,从根本上培育学生道德意识与能力,转变学生固有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一定的基础。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四、讨论交流
尝试活动结束以后,学生应及时根据内容和出示的学习目标,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自学、质疑、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或多数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有利于学生思想认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讨论时不同观点的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正、评论,起到导行的作用。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各学习小组的作用,组员可以讨论、交流,谈观点,谈看法,可以各抒己见,互教互学。教师在其中进行适当的指导,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和独立的见解,应给予正确地评价或充分的肯定,并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培优补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起疏导释疑的作用。
五、尝试训练
这是对课堂上德育尝试练习的补充与发展。在挖掘教材课题内涵的前提下,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训练,训练内容采用变式方法,既有新鲜感,也有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德育尝试教学这一模式,是政治教学法中的新鲜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适用符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了师生的两个积极性,也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有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即以学生为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等,才能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基本的道德观念和实践能力,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参考书目:
王文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思维》 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刘芳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马兆兴《新课程与教师综合文化素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第二篇:德育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教学反思
德育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教学反思 梁庆雨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学校德育重要途径之一。它既是知识课,又是德育课。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那么,如何在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呢?那就要利用政治教材,通过每堂课的点滴渗透,方式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滴水穿石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求知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训练良好学习的习惯、养成严谨的学风。
(一)在政治教学中善与捕捉德育契机
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作为政治老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材,注意收集信息,捕捉德育契机,精心施教,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如5.12大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顽强的生命、可爱的解放军、消防战士、白衣天使等,作为政治老师,我及时的观看新闻,收集信息、图片资料,在课堂上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同时也利用新闻发布的环节让学生点评抗震救灾中故事,由于新闻本身的具有强大震撼力,这时,作为教师不用更多说教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
精神,但如果没有典型的事例,民族精神的教育只是理论知识的解释,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而有了鲜活的事例,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时的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二)小故事,大道理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六七年级教材本身就是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时常寻找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小故事《自信的指挥家》、《差距》、《一位中学生的自述》等作为导入,还让班级中朗诵较好的学生讲故事,学生在欣赏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然后设置一些问题,再引
出教材中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就会比较自然,学生也较容易接受。
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也是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交给学生理论知识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作人的道理,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是我们政治教师价值所在。
梁庆雨
兴安学校2011、5
第三篇:强化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
中学政治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摘 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除传授知识外,还是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目前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不高,教育功能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中学教育现行“重智轻德”的实际、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德育教育 时效性
中学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理论知识来武装学生头脑,培养学生识记、理解、运用基本理论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不仅是我们国家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可见中学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我们可以明确,国家在教育目标上把德育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然而,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存在着学生普遍对其不感兴趣,德育实效性不高的普遍现象。因此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必须寻找解决良策,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
一、影响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不良因素干扰。
思想政治课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一些有利、不利因素对思想政治课及学生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利因素对学生行为习惯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1.学校环境的不利因素分析
学校是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场所,是直接影响的一个外部环境,但是目前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对课程教学的评价仍以升学率为评价标准。在成绩或者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忽视了本学科德育的渗透功能,单纯传授理论知识,不注意利用课程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并且在学校教育中,涉及校园的安全稳定及其他原因,部分课外活动或课外社会实践难以开展,难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因素都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发挥。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向的不一致
思想政治课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等方面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个别甚至部分家长受世俗化的影响,导致对功利化的盲目追求,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3.社会负面因素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高速发展,随之也有负面因素层出不穷地暴露,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非
宜城 iyd
马克思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冲击;政治多极化的影响,世界多种文化、思想的不断碰撞,影响到国内的思想与人民的生活;西方部分国家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政治阴谋仍如影随形;国内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各项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持续对立。这些负面因素都对中学生的思想带来冲击与对社会问题的困惑,增强了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教师自身责任感下降,素质下滑。
市场经济多样化的冲击,教师的责任感日益下降,表现为一定的师德下滑,教师功利主义严重,很多个别现象发展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例如:个别教师将上课应该讲完的教学内容或重点内容省略,而引导学生去家教补习;为在考核中取得好名次而让学生弄虚作假;为达到目的对学生只下简单粗暴的命令,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近年来甚至出现恶意体罚学生等现象;教师言行不一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信仰危机,表现出学生对教师及教师所授德育内容的怀疑和不信任,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课程内容的增加,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对发展中的政治学、经济学的把握不深刻,需要及时加强对学科知识的更新与补充。落后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之间产生矛盾,这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到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开展。
(三)教育教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的脱节。
由于社会现实的复杂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崇尚消费主义所导致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盛行;市场经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极端功利主义的出现;这些社会现象都对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上的思想、理论和观点与现实的反差产生了很大的反感,并对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持怀疑态度,甚至排斥和逆反,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还表现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需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但是在教学中,限于时间、成本等限制和学校对学生人身安全的考虑,本应该开展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都难以开展。例如,讲解货币职能时,应该带着学生到银行、财政、税收等单位开展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学习货币流通时的各种职能,并且通过活动开展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教师应该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的科学性原则。
所谓的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①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取得的成果加以继承与发展,敢于把不合时宜的方法和手段坚决抛弃,始终坚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另外,在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坚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思想政治课这个阵地灌输到学生头脑中。
(二)教师应做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针对性的结合。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较强思想性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教育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教育时刻保持与理论创新的同步性,充满着新颖性。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和社会消极现象,并且指导学生正确分析社会中各种现象的利弊与正误,使学生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各种消极现象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
1.改进课堂讲授法
讲授法是思想政治课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在教学形式上,要把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与课堂讲授充分结合起来,利用幻灯、音频、视频及其他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教学应用,把多媒
体教学的及时性、互动性、直观性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课堂讲授生动活泼,改变传统讲授法中理论教学枯燥和注重说教与理论的灌输的现象。
2.运用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设置的具体教学案例,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和探索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把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法律知识、经济学常识、政治学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社会学常识等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知识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兴趣融入思想政治课中。
3.注重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的开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是知识的灌输,又是对知识的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一定要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合理安排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学习,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并且有意识地组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通过实践,让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思想政治课中除理论的学习外,还包括公民道德、法律意识、心理健康等内容,因此教师除进行教学外,还应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在讲授法律常识的时候,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模拟小法庭的形式,组织学生按照法庭庭审现场的模式,就某一简单法律问题开展模拟审判。这样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发挥宣传、示范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材仅内容而言,就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牢记德育目标,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培养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2.参考文献:
[1]陈茂.新时期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教研论坛,2006.(04).[2]杨维风.改进思政课教学,提高德育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7).[3]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王宇琴.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第四篇:论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教学教案
作 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其教学模式及效果是影响德育实际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强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一、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不受学生喜欢的原因。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如“填鸭式”、“一言堂”,说教式等存在着教条化、教学方法机械、教学手段单调等弊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造成这些弊端的原因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师恪守了教师、课堂和课本三中心,其不良后果是导致了学生原有的自主愿望的日渐消退,自主潜能的长期埋没,终至于面对纷繁多变的世界无所适从,影响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发挥。教育人本论认为,学生应该是永远的学习的主人,强调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它的三大基本目标是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为了激发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活力,增强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政治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每一位政治课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力,就应该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建立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
二、建立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目标和原则。
1、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应达到的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好政治课知识;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认识和分析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2、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1)方向性、科学性原则。
在建立新模式中要注意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条件,系统科学地传授政治课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新模式建立必须联系以下几方面的实际;一是联系校情,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来构建模式,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二是联系学生的实际,要弄清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情况、思维特点和认知情况来建立。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联系国内和国际时政热点和社会问题新变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3)研究性原则。新模式的建立必须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本学科、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理论发展的新动向,拓展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进一步搞好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
(4)主体性原则。新模式的建立必须是以生为本,要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提问题,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以充分表现自已见解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
(5)创新性原则。在建立新模式过程中,每位政治课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敢于否定自己,推陈出新,大胆创新,积极摸索,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新模式。
三、现阶段思想政治课新模式的探索。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方案》,在方案中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此课程的开设在国内尚属首次,它能够给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生机,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使每一个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我们积极探索的政治课的教学新模式是:以“研究性学习”思想为指导,把它渗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建立研究性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和专题研究模式。
1、研究性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校所处位置、政治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素质,每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教材内容,由教师或学生提出4至5个课题(课题应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完成,容易操作),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择各组喜欢研究的课题,按照“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具体实施——分析整理——成果展示”程序去操作,用学校安排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间去完成。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并且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政治和思想品德素质得到提高,充分体现政治课的德育功效。
2、问题导学模式。
问题导学模式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学生充分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一种模式。其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活政治课,培养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压缩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促使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工作是适时点拨引导和总结。操作程序是“自主学习——情景创设——问题设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完成目标”。其中“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先行学习并能发现问题,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情景创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选取一些反映时代脉搏、重大时政、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并且符合教学目标的材料,让学生去分析感悟,产生问题。“问题设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富有启迪性,拓展学生思维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思考并把它认真解决。“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是在问题设置后师生共同完成设问的环节,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讨论和导引,完成教学目标。
这种模式在操作时要注意:一是教师要求认真准备,精心备课和设计;二是可以打乱教材编排结构,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来取舍教材内容;三是选取的材料要具有时代感并能贴近学生,还要精炼;四是问题设置是这种模式的关键和中心,问题设置要精简实效,要具有适当的隐弊性和启迪性,不能过于简单或高难;五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很好的控制课堂秩序。
3、专题研究教学模式。
所谓思想政治课专题研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选择一些与课本相联系的材料(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以问题为中心,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打乱教材原有的结构进行,可以随教学进度在每课、每节乃至某些适合的框题使用。设置专题要小而精,要覆盖所设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它可以是紧扣教材知识点的简易性专题,可以是立足知识面生成的综合性专题,可以是围绕现实问题生成的跨学科专题。问题设置既要有启发性和递进性,又要能够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去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思考。
这种模式既不同于“研究性学习”方式,也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作用是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可以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浪花,面对专题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来分析解答;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模式很符合当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可以使学生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教学新模式,改变原有令人乏味的毫无生气的教学模式,激活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强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为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奠定基础。
第五篇: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古人说“不破不立”,“学贵质疑”,只有在不断的怀疑、反思、总结的基础上,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这张试卷是有许多高考真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代表性,对于试卷的评讲能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积极引导学生的高效思维,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解题能力的提升。对这堂课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前认真批改,详细分析——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前提。
2、创设民主宽松、思维碰撞的课堂情境——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重点。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正视学生差异,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如把学生的试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方法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由学生上台讲解;试题难度相对不大的试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让他们体会成就感,增加其自信心,消除压抑感,激发其内在兴趣;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不要武断地否定,而是要耐心地听取,积极地引导,在教学中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请学生献计献策。
3、完善行之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关键。
通过建立完善行之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乐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使试卷讲评课取得最大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