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云岭乡四马台村创建房山区充分就业村汇报材料(含5篇)

时间:2019-05-12 12:4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霞云岭乡四马台村创建房山区充分就业村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霞云岭乡四马台村创建房山区充分就业村汇报材料》。

第一篇:霞云岭乡四马台村创建房山区充分就业村汇报材料

霞云岭乡四马台村创建房山区充分就业村

工作汇报

按照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求,关于创建充分就业村实施意见,以村就业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我村就业资源,充分提供各岗位用工信息,帮助煤矿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失业人员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我村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现结合本村实际,就我村争创“房山区充分就业村”活动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四马台村位于房山区霞云岭乡,北京霞云岭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北京市区约103公里。地处海拔2161米“清凉世界、天然氧吧”之美称的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白草畔山腰,平均海拔900米,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总面积19.1平方公里,452户,1032 人,共有党员78人。在村两委的努力下,实现村内劳动年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转移就业愿望的人员93%;村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转移就业愿望的人员中,被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100%实现就业、转移就业;“零就业家庭”、“纯农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失业人员满意度测评满意度达到100%。

二、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到位。

1、健全组织机构。按照创建要求,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组成的创建充分就业村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建立了创建工作组织网络。按照劳动就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要求,配备了电脑等相关设备,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2、村党支部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村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村建设工作列入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服务居民、构建和谐村的重要工作来抓。

三、调查摸底,走访到户,夯实基础工作。

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农民基本情况、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为了全面掌握村里无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村组织人员坚持每月走访村民深入了解我村大龄未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煤矿下岗职工、就业困难对象的失业时间、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发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等宣传资料,摸清了这些人员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资料录入微机,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夯实了基础。

四、广泛宣传、提供服务、为创建充分就业村营造良好的氛围。

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使煤矿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村民中,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村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培训,并和北京绿源学校合作分三批对316名煤矿下岗职工进行了转移就业培训。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煤矿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村民参加了乡成人教育学校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技能,开拓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通过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使就业在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五、多措并举,充分保障就业。

1、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妥善解决好煤矿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2011年我村成立的沟域经济开发实体公司—北京聚源鑫博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原有的5060亩仁用杏基地的基础上建设采摘园600多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开发中草药(黄芩)基地1600亩,开荒绿化500亩,修建观光路6000多米,植树造林达3万余棵,有效解决316余村民就业问题。村集体还按照市、区有关沟域经济劳动力转移就业相关政策为

316名劳动力上五险,并积极为他们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切实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好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

2、打造新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解决百姓就业增收问题。

四马台村结合自身实际,依托全乡百里核桃带,万亩仁用杏有机食品基地等资源优势,着力探索和培养新型产业,打造新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直接解决村内50余人劳动力就业,原料生产基地可带动300人就业,有效缓解了煤矿关闭后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问题,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构建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3、推广联户经营新型模式,发展民俗旅游,保障就业。村集体根据村内民俗户实际经营情况遴选出3个民俗户为联户经营示范点,并统一为联营户办理环境评估、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统一规范经营标准,组织广大联户经营户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带动百姓就业增收,民俗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旅游旺季联营户户均月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我村将加大联户经营工作力度,发展10个联营经营,带动100余户民俗户就业。

4.充分利用好各项政策,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专职管水员、社会救助协管员、卫生清扫员、公共设施看护员等等应运而生,促进了四马台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同时,四马台村大力响应上级退耕还林的政策,大面积种植生态林,安排79名村民担任护林员就业。

5、大力发展旅游业,安排劳动力就业。

白草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景区和招待所解决村30余名劳动力就业。

六、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我村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社会保障所的指导下,进一步做好劳动力资源调查核对(核实工作),对剩余一部分未就业劳动力要进一步关怀,组织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在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全村的农保工作和煤矿下岗职工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方位开展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创建“房山区充分就业村”这项工作利国利民,和全村百姓息息相关,今后,我村将继续关注劳动力变化情况,开展好就业服务,随时进行台帐的动态管理,着力推进“稳定就业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

霞云岭乡四马台村村民委员会2011年11月10日

第二篇:霞云岭乡四马台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霞云岭乡四马台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霞云岭乡四马台村坐落在北京西南第一高峰——白草畔脚下,平均海拔近千米,距北京124公里,是个典型的深山村。全村总面积19.1平方公里,286户,1030口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五个好村党支部”、“全国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示范村”、“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村”,并连续多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村”。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近年来,随着郊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四马台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为达到经济社会更大发展、村民生活富裕、环境整洁优美、公共服务配套、村风文明、管理民主、邻里和谐的新农村标准,四马台村不断进行探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着。

一、依托资源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四马台村有着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有资源,村内的日子应该好过,但过去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990年以前,村内经济发展长期滞后,村内的几个小煤窑被私人承包着,负赢不负亏,形成了名为集体,实为个体,集体成了空壳,村里还欠了35万元的外债,干部连工资都发不起。1990年以后,新支部班子认真分析了当前形势,决定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不能守着“烙饼”挨饿,从整顿煤矿开始,进行了大胆改革。首先把个人承包 的煤矿全部收回集体,进行资源整合,关闭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的矿井四处,保留下主矿井。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狠抓管理,大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当年底,煤矿就赢了利,除还清了债务还剩余20万元。过年时,乡亲们每人分得20斤大米、白面,150斤白菜,20斤油和1吨煤,生活特别困难的还得到200元钱生活补贴。

为增强企业后劲,1997年村里请来专家,在充分论证和细致勘测的基础上,决定在海拔998米处新开发一个年产20多万吨的煤矿。开新矿加上旧矿技术改造,需要上千万元资金。党支部经过认真研究,大胆采取了建立股份合作制吸纳资金的办法,筹建股份制新世纪煤矿,一方面解决集体资金不足的困难,另一方面按股份分红,让大家受益。党支部把原有的集体煤矿评估作价为集体股,并吸纳全村每人两股即2000元的新股,分红时买二送一,按每人3000元股份分红。通过宣传让村民们充分认识到资金共享、风险共担的真正含义,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村民们都自愿入了股。到97年底,私人股金已达到总资产的29.1%,及时缓解了资金问题。新井口竣工投产后,2003年村民们得到了回报,每股分红880元,平均每人分红2640元。2005年每股红利达到1400元,每人分红4200元。这样,保证了全体村民都成为煤矿投资、经营和受益的主体,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共同致富。

二、因地制宜,优化环境,持续发展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是会枯竭的,而且靠挖煤为生不利于环 境的建设与保护。四马台村要谋求长远发展,就不能走“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的老路子,必须实行产业转型,开辟新途径。经过慎重考虑,党支部提出了“以黑养绿,借绿兴旅”的发展新思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开荒造林,建设“绿色银行”。1993年,煤矿净挣200万元后,村里决定“以工补农”,把采煤挣来的钱拿出一部分来用于发展农业和生态建设。一是实行农场制,全村按地貌组建了7个农场,几年来,开荒造田、恢复撂荒地620亩,使耕地面积增加到1038亩。二是建立仁用杏基地,发展干果精品。为统一认识,支部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上河北省涿鹿县大河南村参观学习。回来后,动员全村劳动力上山垒堰栽树,三年的时间,共栽种了5060亩、35万株仁用杏树。经过多年的精心管理,现在绝大部分仁用杏已进入盛果期,仅此一项就可使百姓每年户均增收近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1993年以来,村里每年都要拿出40~50万元用于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再造土地和林果资源优势,完成了人造林近万亩,全村林木覆盖率已达到85%,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二)“借绿兴旅”,巧做旅游文章。四马台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京西南第一高峰白草畔,海拔2161米,山顶温度比市区低15度左右,植被随海拔高度的不同垂直分布较好,在加上这里山高、气爽、林密、谷深、花奇、草异的自然风光,是城里人夏日避暑的好去处。1997年,党支部请旅游专家帮助论证,制定了“借绿兴旅”发展规划,当年投资200万元,建设了以白草畔为龙头,鲲鹏峡 谷为重点的自然风景区,1998年开始向游人开放,当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多万元,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后,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2003年村里投资了1700万元,对108国道通往白草畔山顶全程26.7公里的路面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并对公路两侧进行了美化和绿化,在村民居住路段安装了7华里的路灯,实现了亮化工程。为提高旅游发展档次和接待能力,村里又投资1000多万元盖起了三星级标准的腾马大酒店,建造了洗浴中心和商业街,随着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游客们纷至沓来,旅游开始红火起来。

旅游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按照统一规划,村里搞起了民俗旅游接待。为使民俗旅游业更大发展,党支部结合旧村改造、山区险户搬迁、中心村建设等有关政策,于2004年6月开始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工程,建造民俗旅游专业村。截止到2006年底,利用不到三年时间,拆旧建新,为村民建造高标准双层别墅住宅286栋,让全村百姓都住上了新楼,都有条件进行民俗旅游接待。工程总投资8000多万元,采取集体补偿三分之二,村民个人出资三分之一的办法,集体统一供水、供电、供热。别墅住宅以三种户型为主,为145平米、176平米和202平米,别墅内有4—5套客房全部按标准间设计,全部有独立卫生间。现在有接待条件的有160余户,其中市级民俗户已有51户,可同时接待游客1000余人,大大提高了民俗旅游接待能力。

(三)放开眼界,走出山区,长远发展。村里有了较大发展,但支部一班人并没有停步,我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大山外,先后建立了建筑公司和塑胶化工企业。建筑公司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个亿的产 值,塑胶企业可带来2000万收入,实现了全村经济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

三、发展公共事业,惠及全村百姓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直是村党支部的行为准则。坚持发展依靠村民、发展为了村民、发展凝聚村民,扎扎实实地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想方设法地让全村百姓过上幸福、文明的新生活。

(一)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工程启动后,结合村内实际,认真做好“三清三改”,对街道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整治,为入住别墅的村民每户配备了垃圾箱,购买了80个垃圾桶,分配到各居民区,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集中收集,由清洁队运送到填埋场密闭处理。村民们全部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户内全部为水冲式厕所,生活污水通过排污管道密闭收集处理。村内道路和宅前路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道路通畅。清洁队每天对街道和居民区进行清扫,杜绝了侵街占道、柴草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等现象,村内环境干净整洁。村内进行了低压线路改造,免费为村民安装电话,家家都看上了有线电视,彻底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二)不断提高村民福利待遇。每年村集体投入上百万元用于村民福利。给每个村民上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站、便民超市,每年为每个村民提供200斤大米、白面,200斤白菜和20斤油。对五保户、困难户和残疾人给予专项补助。现在,村民就业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三)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困难家庭,问寒问暖。去年春节,党员干部每人出资200元,集体出资5万元,走访慰问了全村的困难户、孤寡老人、军烈属和建国前老党员。党支部安排有致富能力的党员与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提供技术、劳务、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四)提高文明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了避免“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现象,村里开办了农村经济管理和财会培训班。为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投资98万元建了1000个座位的礼堂,经常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让村民们得到精神文化上的享受。通过开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使村民的思想境界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四、建立农村管理长效机制

一个村能否建设发展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多年来,我村坚持了“依法建制,依制治村,主人的事让主人当家”的治村方略。

(一)建章立制,依制行事。新班子成立后,党支部、村委会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围绕社会治安、村风民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集思广益,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以此作为依法治村、民主自治的蓝本。此后,村里又先后制定完善了干部守则、村领导班子工作制度、村政事务财务公开制度、社会治安管理制度等16项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依法行事。

(二)开好“两会”,民主决策。村领导班子成员时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权是百姓给的,花的钱是百姓的辛苦钱,“为人民服务也得依法,办好事也要讲究程序”。因此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要同百姓商量着办。党支部把开好“两会”作为窗口,疏通民主渠道,虚心纳谏,做好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工作。凡是村内重大事项,特别是涉及家家户户利益和村民关心的问题,必须经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才能公布实施。

(三)民主理财,强化监督。集体的钱怎么花?村里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规范了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对民主理财小组行使权利予以制度保证,克服了“一把手”管钱、“一支笔”审批的弊端,从而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另一方面,村领导班子坚持财务公开制度,做到真明细、真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五、2007年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

抓住今年市里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两个坚持”、继续加大市级重点村扶持力度的大好时机,巩固现有资源,提升产业综合水平,为实现综合产业型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发展思路如下:

一是充分发挥白草畔旅游带动作用,加快民俗旅游产业提升,对别墅住宅进行进一步完善,全部安装太阳能,使每套客房都能洗浴、各房间都有热水使用,院内安装太阳能庭院灯,全村统一实行污水处理与洁净能源改造,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为民俗旅游接待做好充分准备,进一步巩固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二是做好旅游项目的包装与申报,抓住市区各部门对山区替代产 业发展大力支持的有利时机,确保“白草畔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鲲鹏大峡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实与完善,强化白草畔旅游风景区对全村乃至全乡的旅游带动作用,为实现产业替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利用好四马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加快以“核桃、仁用杏”等干果为主的品牌建设与包装,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带动与加快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变步伐。

四是推进文化宣传设施建设,计划在做好环境绿化美化的同时,按照新村群落建设三个文化大院,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扩建礼堂580平方米。

五是完善老年养生设施,计划新建2500平方米老年公寓一座,为全社会老人共享山区生态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2007年3月5日

第三篇: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按照区、街道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关于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实施意见,以村就业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我村就业资源,充分提供各岗位用工信息,帮助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失业人员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我村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现结合本村实际,就我村争创“充分就业村”活动工作作如下汇报:

基本概况:

我村位于街道北部,常住居民407户,人口1489人,党员40名,劳动年龄段人数861人,有劳动能力人数855人,其中在校生87人,就业人员752人,就业率为97.91%;农村劳动力从事一产比例12%; “4050”人员240人,低保户17户。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到位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村领导非常重视,按照创建要求,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村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建立了创建工作组织网络。按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要求,配备了电脑等相关设备,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村党支部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村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村建设工作列入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服务居民、构建和谐村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加强学习,熟悉业务,积累工作经验

今年是创建工作的第一年,为积累工作经验,熟悉业务知识,我们参加了街道劳动保障站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了相关文件及基础知识,明确了服务内容,熟悉了工作方法,掌握了台帐管理。同时,通过交流学习,树立了“用心工作,服务于民”的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三、调查摸底,走访到户,夯实基础工作

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劳动力资源花名册、个人求职登记信息、用工单位招用工信息查询与备案信息台帐等 “七册一表”,其中全村劳动段年龄人数861人已全部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

为了全面掌握村里无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村组织人员坚持每月走访村民深入了解我村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下岗失业时间、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优惠证发放台帐、再就业援助登记卡、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摸清了这些人员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资料录入微机,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四、积极动员,多方协调,整合利用资源

针对村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想对策。一是积极动员、提供用工信息,鼓励村中能人带动输出,介绍从事一产的人员到企业工作。二是村里多方协调,开发了一些适合“4050”人员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如:护绿保洁、家政服务、门卫、治安协管、后勤管理等),帮助从事一产的人员向二产、三产转移就业。三是积极收集空岗信息,介绍失业人员或从事一产人员到单位应聘。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失地农民联系协调工作。通过开展空岗调查,进行求职登记、发布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广泛宣传,热情服务,努力创建充分就业村

广泛宣传充分就业相关优惠政策,使广大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群众为失业人员和困难居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人员参加街道劳保站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通过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使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村民委员会 2010年11月9日

第四篇: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总结

梨洲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一、梨洲村概况

梨洲村地处四明山镇中心,为四明山镇政府驻地,下辖岭里、湖里、庙下、溪下、寺前、大岙、岩下山、灵溪、旦孔9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辖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总户数630户,总人口1584人,党员38人,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2人。设立党支部1个,支委委员3人。村民代表39人,设立村民委员会1个,村委委员3人,设立经济合作社1个,社管委员3人。现有耕地面积1535.7亩,(其中水田874.6,旱地661.1),山林面积17293亩,其中花木面积3500亩,茶叶565亩,毛竹1643亩,集体所有茶场230亩,杉木基地250亩,电站二座,装机575千瓦,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60.7万元,农民纯收入5871元。本村先后获得多项荣誉:2006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2006宁波市农家乐特色村、2007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2007宁波市旅游特色村、2008余姚市农家乐旅游先进单位等。

二、充分就业村创建领导班子成员 组长:卢苏明 副组长:王序益

成员:王兴国、王国存、李华兴、王建英、卢金菊、劳杰

三、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总结 按照镇便民服务中心部门要求,关于创建充分就业村实施意见,以村就业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我村就业资源,充分提供各岗位用工信息,帮助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失业人员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我村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现结合本村实际,对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进行简单总结:

我村为照顾贫困,低保家庭,帮助部分就业难村民解决就业问题自07年来就设置村公益性岗位。具体清单如下:

1、设立卫生清洁员9人,负责村内道路,厕所,垃圾箱的清理

2、设立治安办公室1个,夜间巡逻队员10人

3、村绿化修建员2人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到位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在“四明山镇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村领导非常重视,按照创建要求,成立了由书记卢苏明任组长,村委会主任王序益任副组长,王兴国、王国存、劳杰等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村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建立了创建工作组织网络。按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要求,配备了电脑等相关设备,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村支委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村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村建设工作列入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服务居民、构建和谐村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加强学习,熟悉业务,积累工作经验

今年是创建工作的第一年,为积累工作经验,熟悉业务知识,我村借鉴其他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组织村干部参加相关培训学习基础知识,明确服务内容,熟悉工作方法,掌握台帐管理。同时,通过“业务工作现场会”,与“样板村”相互交流学习,树立了“用心工作,服务于民”的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三、调查摸底,走访到户,夯实基础工作

组织工作人员本村的劳动力资源状况、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农“低保家庭”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劳动力资源花名册、被征地农民人员花名册、个人求职登记信息、用工单位招用工信息查询与备案信息台帐等对村内低保户,残疾人进行登记入册。同时积极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收缴工作,截止去年全村参保人员1589人,低保与村伤残村民全部由村委出资一次性保险到位。为了全面掌握村里无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村组织人员坚持每月走访村民深入了解我村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下岗失业时间、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优惠证发放台帐、再就业援助登记卡、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摸清了这些人员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资料录入微机,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四、积极动员,多方协调,整合利用资源

针对村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想对策。一是积极动员、提供用工信息,鼓励村中能人带动输出,介绍从事一产的人员到企业工作。二是村里多方协调,开发了一些适合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如:农家乐服务人员、护绿保洁、家政服务、门卫、治安协管、后勤管理等),帮助从事一产的人员向二产、三产转移就业。三是积极收集空岗信息,介绍失业人员或从事一产人员到单位应聘。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失地农民联系协调工作。通过开展空岗调查,进行求职登记、发布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广泛宣传,热情服务,努力创建充分就业村

广泛宣传失地农民相关优惠政策,使失地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群众为失业人员和困难居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35人参加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通过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使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在充分就业村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创建充分就业村相结合,以科学发展的理念,理性的分析问题,耐心的听取意见,坚决的落实工作。使大多数的未就业村民能及时得到村充分就业小组的帮助。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村的充分就业村创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村两委将继续坚定不移的做好村充分就业工作,为村民的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和到位的技能培训,让梨洲村的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四明山镇梨洲村

2009年11月30日

第五篇: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村2011年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按照**街道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关于创建充分就业村实施意见,以村就业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我村就业资源,充分提供各岗位用工信息,帮助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失业人员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我村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现结合本村实际,就2011年我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到位

1、健全组织机构。按照创建要求,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村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建立了创建工作办公室,并配备了电脑等相关设备,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2、村党支部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村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列入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村民,构建和谐村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加强学习,熟悉业务,积累工作经验

今年是创建工作的第一年,为积累工作经验,熟悉业务知识,我村借鉴其他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联络员等参加相关培训学习基础知识,明确服务内容,熟悉工作方法,掌握台帐管理,树立“用心工作,服务于民”的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三、调查摸底,走访到户,夯实基础工作 组织工作人员本村的劳动力资源状况、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农“低保家庭”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劳动力资源花名册、被征地人员花名册、个人求职登记信息、用工单位招用工信息查询与备案信息台帐等,对村内低保户、残疾人进行登记入册。

为了全面掌握村里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村组织人员坚持每月走访村民,深入了解我村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下岗失业时间、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摸清了这些人员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资料录入电脑,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四、积极动员,多方协调,整合利用资源

针对村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门别类,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思索对策。一是积极动员、提供用工信息,鼓励村中能人带动输出,介绍从事一产的人员到企业工作。二是村里多方协调,寻找了一些适合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帮助从事一产的人员向二产、三产转移就业。三是积极收集空岗信息,介绍失业人员或从事一产人员到单位应聘。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失地农民联系协调工作。通过开展空岗调查,进行求职登记、发布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广泛宣传,热情服务,努力创建充分就业村

广泛宣传失地农民相关优惠政策,使失地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群众为失业人员和困难居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通过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使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在充分就业村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创建充分就业村相结合,以科学发展的理念,理性的分析问题,耐心的听取意见,坚决的落实工作。使大多数的未就业村民能及时得到村充分就业小组的帮助。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保持创建工作“六个清”,对本村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要求的登记失业人员必须做到:“家庭情况清、就业意愿清、技能特长清、就业要求清、培训要求清、创业意愿清”。

2、积极做好对登记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推荐工作,为帮助失业人员掌握职业技能创造条件。凡愿意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推荐给劳动保障部门;凡愿意参加电脑培训、会计培训和其他技能培训的人员推荐给区定点的培训学校。

3、在开展我村日常就业帮扶的同时,积极推荐本村的登记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参加由街道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免费招聘活动,最大限度地帮助这些人实现就业。同时,继续做好树立再就业典型和自主创业典型工作。

4、认真做好各项创建活动的文字、照片资料的积累工作,及时做好各类工作台帐。工作中做到主动热情、细致耐心、业务熟悉、方式得当、程序规范。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村的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领导以及广大村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村两委将继续坚定不移的做好村充分就业工作,边实践、边学习、边提高,继续围绕“充分就业村”这一目标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推动就业工作向前发展,为充分发挥好村服务平台的功能和作用而努力工作。

**村 2011.12

下载霞云岭乡四马台村创建房山区充分就业村汇报材料(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霞云岭乡四马台村创建房山区充分就业村汇报材料(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2008年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天香桥村位于前应路南端,新城大道南延伸段,东与横河镇彭桥村相连,南与埋马村接壤,西与相士地村隔虞波江相望,西北为宜青桥村,东北为浒山街道隆兴村,......

    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2011年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临城村位于329国道北侧,临山镇中心城区位置,为典型的城乡结合村。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本村有农户1186户,总人口3581人,有外来务工人员2117人。自......

    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根据中山市三角镇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我村充分挖掘开发就业资源,充分提供各岗位用工信息,帮助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

    天香桥村创建充分就业村汇报材料

    天香桥村创建充分就业村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自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以来,我村按照市劳动保障部门关于创建充分就业村的文件精神,在浒山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所领导的指导下,以村......

    天香桥村创建充分就业村汇报材料(汇编)

    天香桥村创建充分就业村汇报材料各位领导: 自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以来,我村按照市劳动保障部 门关于创建充分就业村的文件精神,在浒山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所领导的指导下,以村......

    积极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报告

    积极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报告 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增长,提高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根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进一步促进困......

    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职责

    前岙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职责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 为积极推进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前岙村将加强对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

    创建充分就业村[共5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方法 ——扎实开展充分就业农村创建工作 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乡 灵洞乡位于浙江省兰溪市东郊,行政区域70.2平方公里,有1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总人口2.2万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