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路径一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路径一
摘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近期主要目标是,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带动各个产业领域的发展,把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化的教育培训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通过电子政务促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网络化服务的试点探索加快社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的新路径。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及由此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要坚持:“市场引导、统筹协调、前瞻求实、体制创新、实现跨越”的二十字方针。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本世纪头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_而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有科学的实施战略和务实的发展路径,对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后发劣势和后发优势进行冷静、正确的分析,以有效防止网络环境下可能拉大差距的“数字鸿沟”现象。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目标分析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个长期战略,至少要延续到本世纪中叶,因此,目标和路径要分两个阶段分析。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年,第二阶段从到年。本世纪前年为第一阶段近期,后年为第一阶段远期。在近期目标中要考虑长期发展的需求和连接。本文主要针对近期,重大任务则主要为“十五”期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近期主要目标是,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带动各个产业领域的发展,把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化的教育培训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通过电子政务促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网络化服务的试点探索加快社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的新路径。
“十五”期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归结为十大任务:
第一,科学、有效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以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适应新的技术、市场、体制环境,成为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第二,对重点产业领域逐步构造完整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从装备、技术、市场、管理、运行机制到人员培养等各个方面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这些行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取得突破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任务,要通过装备业信息化,实现装备业向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精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加快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和商业流通业的信息化进程,一方面可以提高本行业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优质服务。要加快建设完善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大大加快银行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资金清算和结算速度,提高资金利用率,满足各个行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全球竞争环境的需要。
第四,与企业和行业信息化发展同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这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综合性任务,是在新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下,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基础性工作。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新的国际竞争环境,根据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发展电子商务。主要任务是加快试点,探索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和路径,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各项必须的基础,包括信用、法制、物流、观念、体制的基础等。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加快政府对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挥政府信息的导向作用。
第五,适应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在电子商务、因特网发展的基础上,建设地区、国家的服务于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综合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形成适合未来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第六,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为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装备、技术和专业支持,特别要加快信息服务业和内容产业的发展,近期为教育、科研和提高全体人民素质服务,远期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打下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含量较高的装备制造,满足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装备的需求,加快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急需的中间件和应用软件。
第七,继续加速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加快营运业体制改革,提高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降低价格,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良好的信息网络基础条件。
第八,积极探索适应信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在调整制度、政策、法规方面取得经验。
第九,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资源商品化进程。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中,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资源商品化具有双重意义:通过创造信息资源市场化的环境,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通过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地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产业基础、就业基础。
第十,发挥信息网络优势,为东中西部产业协调发展服务。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通过中西部信息化建设带动中西部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是将东部的网络向中西部延伸,特别是将网络上提供的有利于各个产业发展的信息、知识和服务
向中西部延伸,为中西部工业化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持。
从年到年期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战略、目标和任务,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及由此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要坚持:“市场引导、统筹协调、前瞻求实、体制创新、实现跨越”的二十字方针。
市场引导是指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要认真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不同作用,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特别是在发展产业、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建设等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企业为主体。
统筹协调是指要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和全局性的战略选择,要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等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前瞻求实是指既要看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机遇和前景,又要看到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抓住战略方向,稳步前进。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一定要适应国内外各种环境的变化,结合中长期发展趋势,符合我国的国情。要切实围绕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经济结构等紧迫性和长期性战略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体制创新是指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抓生产关系的调整。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中要特别重视贯彻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不仅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还要为我国迎接信息革命挑战,主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先进生产力的部分,促进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发展。
实现跨越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目标。没有根本性的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第三步现代化战略目标。
第二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路径二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路径二
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关键问题和对策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基础薄弱,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为此,必须找到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和路径,同时,对农业、就业、环境、教育等关键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问题之一:农业、就业和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关系我国未来发展,三者密切关联,必须综合考虑。从长期看,农业、就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核心部分就是在保持各个产业适应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环境下,如何使农业劳动者向新兴服务业转化的问题
关键问题之二:无论从生产还是消费的角度看,我国工业化的水平都还很低,工业时代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具有明显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的特征。然而加快推进信息化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不容延误。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必须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提出切实可行并有效的方案。
关键问题之三: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完成观念和制度的跃迁。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信息网络正将世界变成_个地球村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同时并存,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观念和制度在同一时空中碰撞。亿农民、数亿文盲半文盲,整体国民素质远不能适应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要求。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的回答和恰当的解决路径,那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目标将无法实现。我国第三步现代化目标也就不能实现。
针对这三个关键性问题,要特别重视四个发展战略和六条实施路径。四个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是:
第﹁,国家目标导向战略。我国社会在思想文化、基础设施、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多元结构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必须按照国家既定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引导和强有力的约束。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践中,存在大量全局性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目标,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提高产业结构和国民素质、实现观念和体制的转变、走出融合发展的独特道路。
第二,远近结合战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个长期发展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须采取远近结合战略,既要十分务实地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又要高瞻远瞩,把近期重点任务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近期的重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特别是要注重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在技术、信息、观念、基础设施等方面协调推进,走出以信息化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发展信息产业,为各个产业提供更先进、适用的产品和技术,在信息产业内部,加快发展软件、集成电路和信息服务产业;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信息化进程提供高性能、低价位的网络服务;积极探索新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政府治理、人民教育培训和生活的新模式。
第三,各方参与,以市场机制推进的战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全局的、长远的、基础性的任务。需要各方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政府的责任是统筹协调、指引方向、制定规则、完善软硬基础环境;企业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力军,应该主动创造条件,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在企业管理、经营、研发、人才等方面探索适应新的信息环境的机制;公民要积极努力,通过持续不断地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更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更富有创新能力的人。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取向,以市场机制为配置资源的基础力量,通过统一规划和基于长远及全局利益的统筹协调来弥补市场的不足,从而达到效率、效益、整体、局部、近期、远期的统一。
第四,以人为本、鼓励创新的战略。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人的受教育程度、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决胜的关键。要以最大的努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尽可能创造每一个公民获取信息,得到教育和培训的最好条件,并加快法制建设和体制改革,形成创新的氛围和环境。这种氛围和环境将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好土壤。信息革命是一场全面的技术和社会革命。技术革命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依然方兴未艾,特别是对内容的处理还有大量的难题需要攻克,而这正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技术,也是今后产业发展的重心;产业革命席卷全球,但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社会革命刚刚开始,观念和制度创新还是起步阶段。因此,如何激发全体人民的聪明才智,在技术、产业、制度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六条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努力付诸实施的路径是:
第一,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造基础条件。发展信息产业的重点要放在掌握关键装备和产品的核心技术,
第三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航空工业发展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航空工业发展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航空工业发展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状况和应该采取的对策,论述了推进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做法,最后对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加速航空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
息化工业化航空工业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技术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1996年美国gdp增幅中的1/3来自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产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纷纷以应用信息技术和发展信息产业为突破口,采用跨越式发展战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大力发展自身的信息产业(如日本和韩国的微电子业、印度的软件业、台湾的电脑及外设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信息技术革命和国家信息化
1.信息技术
信息是有关事物现象的记录和说明。而信息技术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递与处理的有关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主要有三项:
(1)微电子技术。它是微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它们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最主要的就是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就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目前正向着高度集成、高速、低功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它是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及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
(2)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信息加工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就是有关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研制及使用的技术。目前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方向是:以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并行处理、多媒体技术为主,软件和网络相应发展。
(3)通信技术。就是信息的采集、存储及传输技术。如果说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社会的“大脑”,那么由程控交换机、大容量光纤、通信卫星及其它现代化通信装备交织而成覆盖全球的电信网络就是现代社会的“神经系统”。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现代通信网络就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2.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指现代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储存、传递、处理与服务的部门的总和。狭义的信息产业是指电子信息工业,广义的信息产业是指信息设备业(包括硬件和软件)、信息网络业和信息服务业。目前在发达国家新兴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的第四产业,并将进而发展为主导产业。
3.国家和社会的信息化
就是在农业、工业、科技、国防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全面信息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步推进、交互发展的。首先是信息产业化,然后是产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再后是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国家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框架由信息源(各种数据库、信息库)、数据传输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各种信息应用系统所构成。
信息化不仅在物质领域,同时在精神文化领域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形成了全社会的信息网络和知识库,信息知识和智慧成为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必将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人们之间交往的发展、精神生活的丰富、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道德水平的提高、选择空间的扩大、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世界上多种文化的交融和共生等都反映了信息社会新的文明形态。因此,信息化社会的出现将可能开启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二、我国社会现状分析及应采取的对策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取得很大发展。建立了比较庞大的工业体系,信息产业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从总体上看,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技术装备落后,高消耗、低效益,粗放经营,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1999年我国信息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只有3.4,对全国gdp增长量的直接贡献率只有10左右。在我国,工业和农业等传统的物质生产经济仍居主导地位,工业化和现代化远远没有完成,仍然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工业农业国,属于尚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能不能跨越工业化直接驶入信息化的快车道?或者等完全实现了工业化再来推进信息化呢?不行,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第一,工业经济时代是不能跨越的。因为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是最基本的人类活动,任何经济形态都要围绕物质产品实体来
进行资源配置。工业生产技术是人手的延伸,而信息化生产技术是人脑的延伸。“脑”的发达可以导致生产过程的知识密集和智慧化,但物质产品实体的最终完成还要借助于“手”。因此,加工制造工具在信息经济中仍然是一线“劳动大军”。虽然信息经济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但生产过程的展开必须配以相应的自然资源,信息经济的运转要以工业经济的一定水平为基础。
这就是说,尽管人类社会正迈向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但物质生产仍将是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而工业化特别是提高制造业的科技水平,仍然是现在和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
第二,不能消极等待。要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机遇,在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首先,从基础资源的形式看,我们可以避免以大量消耗能源等自然资源为代价,而转向以知识为资源基础来实现工业化。其次,从主导性生产工具的换代来看,我们可以减少那些以大量应用加工制造工具为特点的传统产业,转而发展以信息化生产工具为特点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快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此外,从现代化发展的时序来看,既然人类已经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那么“后发现代化”就可能发挥其“后发优势”,不去经历那些不再必要的传统现代化历程。例如,近年来我国在电子计算机和通信产业方面跨越模拟化阶段而一步进到数字化阶段,农业上更多地依靠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就是证明。
所以,采取的对策应该是:既要加速工业化、又要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抓住机遇、迎头追赶、局部突破、跨越式发展。
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这要从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两方面来做。
1.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实现信息产业化
最近十年,我国信息产业突飞猛进,电子、邮电、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很快,信息装备提供能力、信息传输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我国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计算机硬件产业,平均每年以45以上的速率增长。从1993年开始实施的“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取得成效。国家公共经济信息网工程、计算机互联网工程、公用数据网等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启动和实施,通信基础设施和网民已经覆盖了中国的重要城市。世界上最长的京、汉、广光纤通信干线已经开通,七横八纵的光纤通信网络正在建设。国家及许多省市和部门都制定了信息化发展规划。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
(1)要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抓好宏观经济决策、工农业生产、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
(2)要加强国家信息网络特别是高速宽带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3)通过国家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大力开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加快发展信息设备制造和软件产业,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
(4)集中力量加快“金”字工程的建设;
(5)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改善电子信息产业内部结构,服务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6)促进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广大劳动者信息化技能,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
(7)加快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8)与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结合,抓紧制定信息化立法规划,逐步形成信息化法制体系。
2.用信息技术武装传统工业,推动产业信息化
(1)用信息技术武装、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工艺技术的变革。例如,在机械制造业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运用各种先进工艺技术和管理方法,把企业的技术、经营和人员集成起来,把机制的改革、机构的改组、技术的改造和科学管理集成起来,这是加速传统制造业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切入点和必由之路。
(2)通过电子商务特别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降低成本,扩大工业品市场规模。
(3)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
(4)加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管理。突出全球化的“现代意识管理”,突出知识化的“智能资本管理”,突出网络化的“模块组织管理”,突出产销一体化的“生态营销管理”,突出创新化的“技术开发管理”,突出竞争化的“人才激励管理”。从而盘活存量资本,提高生产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四、应用信息技术,加速航空工业发展
航空工业是典型的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对航空工业的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航空产业信息化,就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实现研究、设计、制造、试验、生产、经营、采购、维护、管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具体包括研究设计的信息化、加工制造的信息化、试验的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经营贸易的信息化和保障服务的信息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抓紧三个方面的基本建设:
(1)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全行业通讯网络和各单位的园区网;
(2)信息资源的建设,包括各种数据库和资料库;
(3)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包括各单位、各部门、各专业的应用系统。这是信息技术与各应用领域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多学科互相渗透的复合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和难点。
产业信息化是涉及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国航空工业的具体情况,建议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笔者以为,研究设计信息化和加工制造信息化是最影响全局的重要关键,应集中力量首先加以突破。
研究设计信息化,核心是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分析(cae)、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结构力学、计算材料学和数值仿真等。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仿真,可在加工制造之前提前进行航空产品部件、系统和整机的性能、耐久性、可靠性及重量的计算、评估和优化,减少或省去“设计——加工——试验——再设计”的多次循环,使航空产品从“传统设计”转向“预测设计”的新阶段。
加工制造信息化,核心是推广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质量控制(caq)、制造资源管理系统(mrpⅱ)等及其集成。cims工程的目标,就是实现多个厂所异地协同无纸设计制造航空产品。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推广应用,将大大缩短航空产品研制周期,节省研制经费,提高研制质量,从而加速航空工业的振兴发展和现代化。
第四篇: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党中央顺乎世界信息化之潮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笔者认为其意义十分重大深远,并结合实际工作认真学习、调研和思考,谈一管之见,如有欠妥,敬请指教。
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客观必然性
笔者认为党中央之所以作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大决策,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即有其客观必然性。具体表现:
首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信息时代大潮所趋。放眼世界,信息化的潮流汹涌澎湃,正不可阻挡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由于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微电子、计算机等各种信息技术及新兴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群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并引发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它极大优化了产业结构,极大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标志着生产力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今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必然是信息化的历程;工业化历程也定是信息化历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成为信息时代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其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理论的必然要求。为振兴中华,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依据我国的国情,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伟大理论。也就是说,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寻求一个符合实际的速度,使国民经济能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速度求发展,这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列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卓越贡献。但是,邓小平同志侧重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强调一定要发展,而且一定要快速发展。要如何发展,要如何才能快速稳定发展呢?这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要求我们不懈探寻的艰巨任务。党中央提出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我们喜出望外找到了实现快速发展的道路。发展是硬道理理论也得到了丰实和完善。这样,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显而易见了。
第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两者存在相辅相成关联的原由。工业化和信息化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工业化和信息化绝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存在着极为密切的依存关系。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除了要发展信息技术、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等信息产业本身外,还包括两层涵义:一方面,信息化可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信息化要以工业化为基础。对于工业生产而言,信息化主要体现为过程信息采集、反馈和过程优化的控制系统。信息系统虽然本身不生产产品,但通过系统的优化和信息的传播,可导致工业生产过程新的极大的飞跃。同时,信息化的发展又不能脱离工业经济,信息产业本身也需要优质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智能机器人等基础条件的支撑。此外,信息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等也要以工业化为后盾。可见,信息化也离不开工业化。简而言之,信息化和工业化存在相辅相成的紧密关联度,表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为此,我们一定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为一体,闯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
第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生产力跨跃式发展,实际上就是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过程中,借助科学技术的助推力,实现超常规发展,从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超越。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
都是与时代紧密相联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历史证明,成功的工业化都是吸收和应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结果。我国还处在工业化中期,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今天,我国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决不能走一些国家产业梯度转移技术环节,而应该吸收信息时代技术革命的创新成果。加快技术和体制创新,尤其要十分重视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倍增和催化作用。在工业化进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改善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总之,只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才能缩短工业化时间,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跃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亦众人皆知了。
最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没有工业化便没有城市化。只有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也是城市化的世纪。如何才能实现城市和城市化世纪绚丽憧憬呢?其上乘之策就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形成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最新城市化发展模式。只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加速工业化进程,才能为提高城市化水平提供充分的资金、物质条件和优良的环境。可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城市化需要,便不言而喻了。
二、新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余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日臻合理,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新余的工业化仍存在困难和问题。面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21世纪,尤其面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形势,新余存在机遇和挑战,即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主要是:
其一,我国信息化水平提高迅快。目前,信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巨大推动力,信息化水平也成为各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政府适应国际发展形势,提出了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目标,使我国信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有较明显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8年我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为25.89%,1995—1998年我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提高了70%,每年平均提高 20.1%。1998年江西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也达26.38%,位居全国31个省(市)的17位。上述情况对我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显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其二,新余信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余的信息产业迅快发展。新余市已成为三级邮政中心,是全省邮件集散中心之一,实现了乡乡镇镇村村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是全省第一个村村通电话的城市。并已拥有数字程控电话,数字微波、光纤通讯、移动通讯等先进的通讯技术。政府上网、企业上网、教育上网、网上通讯等正兴起热潮。据统计,2000年末,全市电话用户已达11.87万户,比上年增长36.7%,其中住宅电话9.85万户,增长34.8%,移动电话用户5.78万户,增长1.3倍。电话普及率及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分别达10.89部和5.31部,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计算机联网用户达6047户,增长4.4倍。新钢公司等大中型工业企业已建局域网络,为产新产品开发、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服务。我市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必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三,新余工业基础坚实。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余的工业快速发展,并夯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至今,已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体,电力、机电、纺织、化工、建材、煤炭、电力、食品等为支柱,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工业企业10074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9家。拥有一大批先进精良设备,有经过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磨炼高素质的13万多人的产业队伍,有上海和三线军工企业搬迁带来的优良作风和好的管理经验,已深深根植新余工业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体制创新明显见效,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多种所有制工业蓬勃发展。据统计,2000年末,全市非国有工业产值5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外商和港澳台
投资工业产值达到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4%;个私工业企业达662家,已占全市全部工业总数的6%。
其四,新余工业化水平较高。因我国工业化起步晚,衡量工业化水平的经济指标也还在探索中。省、地(市)统计数据不全,现一般采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工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来反映。现在,我们可从两方面分析新余的工业化水平。
一是从全国来看:据国家经贸委统计,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已进入钱纳里所划分的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期,中部地区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前半期,西部仍处工业化初级阶段。我市处于何阶段呢?请见下表:
1998年工业从业人员和增加值占
全部从业人员及GDP比重统计表
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西部地区 934
东部地区 19.6 42.2
新余市 27.3 37.3
全国平均水平14.940.3从上表看出,我市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比西部、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8.3个、7.7个和12.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西部高3.3个百分点,虽然比全国和东部低一些,但是,我市1994年和1993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高达51.3%和50.6%,其水平就已大大超过全国和东部的水平。
二是从全省来看:据统计,1999年江西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1.2%,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1%;同年,新余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的26.1%,新余工业增加值占GDP和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比全省水平分别高5.8个和5.1个百分点。可见,我市的工业化水平是比较高的。其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了新突破。高新技术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关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竭力抓好,并明显见效。一是解放思想,开展建设“北大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活动。引进北大科技含量高的科技成果,招才引智、招商引资,逐步实现产品的高技术化。目前,与北大共同开发的“生猪血液、脏器、生物提取技术及产品开发等”生物工程,已列入省星火计划,今年可出产品。二是积极实施技术创新示范工程。政府拨立专款,选择以生物工程、新材料、精细化工和机电一体化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10个技术创新新产品示范项目。并在“低膨胀系数蜂窝陶瓷”、“变频自动扶梯”等项目开发生产取得成效。三是已有智能电表校验装置、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丙稀酸汽车漆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崭露头角,充满生机,成为新余高新产业的亮点,使新余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市属工业产值的比重,从1998年的10%上升到2000年的14.5%,实现了高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其六,新余城市化进程快。新余曾是全国1983年以来建市的73个中小城市中城市化速率最快的5个城市之一,曾被誉为“江西省的深圳”。城市现代化水平较高,现代化气息浓。据统计,新余1983年—1999年城市化速率为0.68%,1999年城镇人口44.39万人,城市化水平达42.01%。复市以来,城市建设迅快发展,市容市貌日新月异。新余道路宽敞整洁,建筑物新颖潮流,通讯交通四通八达,供水、电、气充足,文教娱乐设施时尚,绿化造林著名。新余有绿草茵茵的城北人民广场,有江南最大的“新亚新”购物中心,有“三位一体”宽畅亮丽的赣新大道,有栩栩如生婷立街头的造型雕塑,有全国出名的私办渝州工学院,有全省一流漂亮的新余汽车站和火车站,有环境幽美的三星级北湖宾馆,有堪称“江西千岛湖”
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媲美的仙女湖旅游景区。新余曾多年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模范拥军城”等殊荣称号。随着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项”改革全面推行,随着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奋斗目标的逐步实现,新余的城市化水平必将跃上新台阶,也必将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造更优良的氛围和环境。
但是,新余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不利的因素。
一是信息化水平低,信息资源开发不够,信息应用推广效果不显著。
二是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备,无法满足突飞猛进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三是工业装备落后,产业层次低,传统工业占据统治地位。
四是高新技术产品不多,高新产业较小,尚处发展中。
五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思想还不牢固,主攻工业力度不够大,出现工业经济占三大产业比重呈相对下降的趋势。
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因应之对策
综上所述,新余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抓住契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为此,务必采取有力对策。
对策之一:更新观念,树立发展新理念。实践证明,只有思想认识飞跃,才有生产力发展跨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新世纪发展经济全新思维,全新理念,我们应深刻领会其博大精深内含和重大深远的意义。要解放思想,破除旧的发展观念的束缚,破除农业大省发展工业难和重工业城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难的陈旧思想禁锢,狠下决心,不懈实践,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实现新余工业化进程从中期向后期转变。
对策之二:构建信息基础系统工程,强化信息采集、加工和传导功能。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至关重要,要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基础系统工程建设尤为关键。为此,要全力抓好网络和其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建立完善光缆网、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多媒体网、计算机局域网、电信网、广播网等,并相互联通,形成灵敏、快捷和高效的信息系统快车道,率先把新余建成江西西部的信息中心和“数码城”。
对策之三: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实现信息推广应用的新突破。大力推广应用信息资源是信息化最重要任务。为此,一要由政府牵头,建立一批基础性、商业性、公益性、综合性的信息库和多种服务网,实现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二要加快政府上网进程,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三是要积极利用信息网络开发远程多媒体教学及观摩活动。四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网上就诊、咨询、电子商务等各种服务活动。五要加快开发企业信息化网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服务。对策之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 改造传统工业。影响新余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附加值低,转移价值高的传统工业占比重过大。因此,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尤其要在改造传统工业上下大功夫。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引进推广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提高环保效益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重点改造冶金、机电、纺织、化建等传统支柱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结构多元化、产业层次高级化、产品加工深度化、生产规模化和管理科学化,推进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对策之五:努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造就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核动力。因此,要把培育发展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放在重中之重位置来抓。一要建立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的有效机制。要建立相应机构,拨设专项开发基金,并多方融资,为其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二要实施科技兴市战略,重点发展现代
生物工程、信息化和新材料工程集合新产业。三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成果,加快高新产业的发展。四要与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并作为我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极重要的工作,抓实抓好。五要开发与生产并行。一方面,要组织科技人员,尤其是企业技术力量,结合本单位实际,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另一方面,要把现在生产的高新产品形成大规模大批量,把蛋糕做大做强,使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支柱产业,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核动力。
对策之六: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了加快新余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把新余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这是顺民意合市情,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发展大计。全市人民要雷厉风行,奋力拼搏,力争早日实现之。然而,如何方能早日实现新余百万人民的企盼呢?笔者认为至关重要的是要明显增强城市综合力、创新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为此,一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最强经济实力。要主攻工业,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造就擎天支柱产业和驰名海外名牌产品。二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创最佳发展环境和完善的经济体制。三要注重发展文化教育,创最高的市民素质。四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一流的发展条件。五要绿化造林,讲究生态平衡,创最优良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六要竭力把新余建成赣西信息中心、邮件集散中心、流通中心、文教中心、金融保险中心、旅游中心,小城镇发展中心、电力供应中心等,以诸多的子中心、撑托起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母中心。
第五篇:浅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党的“十七大”已明确指出,发展仍为当今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必先行。在新形势下,我们将如何一以贯之,咬紧发展首要务、实施项目全带略、主攻招商总抓手,做到以时俱进、开拓创新。笔者拙见,在软、硬发展环境方面还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需”招商
项目是载体、项目
是财源、项目是人气、项目是后劲。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招商。招商,无外乎诸如网上招商、推介招商、洽谈招商、产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需”招商等。但网上招商、推介招商、洽谈招商、产业招商毕竟有它的局限性、盲目性、约束力和伸缩度,因此,成本偏高、余地不大、空间不多。而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需”招商却不同,它突出的是个“情”、所要的是个“感”、追求的是个“商”,因此,弹性大、可精雕细琢、自主发挥。一个项目、一项洽谈有时通过多方努力仍拿不下、谈不拢,但有时往往通过在与客商相处、洽谈、服务期间一次、一回不经意的小小一份独特“情感”,却能促使项目顺利成功,可见“情感”作用之大。而更为可喜的是,正是由于一份份不经意的珍贵客商“情感”的培养与小心呵护,加之客商企业自身开拓市场的需要,以及对客商“以商招商”者同样辅之于必要的激励因素,才使得我们的项目一个个相继谈成,才使得我们的客商感动不已、倍加“报恩”——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以商招商”良性大循环。此外,招商引资还应做到以“需”招商。一是摸清产业转移方向。发达地区什么产业会向我地转移、聚集,然后全力主攻我们急需而且有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以带动境外相关企业进入我地。二是摸清投资客商需求。投资客商想在什么领域投资,需要什么样的投资环境、资源和市场,然后结合我们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投资地点,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二、人人是环境个个讲服务客商是市民
“环境就是人气,环境就是生产力”。为此,仅有单位部门和干部职工讲环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做到人人都是环境、个个都讲服务。通过广播、电视、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全体公民和干部职工的道德和法纪教育,提高广大公民和干部职工的道德和法纪观念,努力营造浓厚的“重商、亲商”氛围,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讲环境、讲服务,要大到党委、政府视客商为座上宾,有朋自远方来;小到一般市民和普通百姓对客商的衣食住行等日常一切生活需用品买卖都不能欺诈、刁难。要严厉打击一切破坏社会治安和投资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同时,我们要把孤身一人、千里迢迢来到我地投资的客商老板当作是本地公民、本地子民,甚至是本地的荣誉市民,而不能有任何“种族”岐视行为,更不能出现扰商、坑商、害商和侵商现象,相反,我们还要对其“高看一格、厚爱一份”。
三、人人可投诉件件必受之内外均客商
经济要发展,内地、本地、外地客商老板和民营企业家在当地、来当地投资,均为客、都是商。对客人和商机,我们又岂能怠慢;鱼和熊掌,谁不想兼之。由于部门利益驱动,特别是服务职能部门的服务水平、态度和质量不到位,内外客商、干部职工,甚至是当地一般市民和普通百姓,对服务职能部门单位的服务、支持和协调等方面不满者,人人均可投诉。执纪执法、投诉部门要件件一并受之,同等对待,严肃处理。
四、项目综治化城市科学化环境责任化
项目带动战略,涉及方方面面,如何做到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重大项目。对此,我们可把项目“综治化”,犹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样。首先,招商形式要多样化。要坚持领导带头原则,组建各类产业招商分队,成立专业招商小分队,聘请各类招商代理。特别是要造就一支精干的招商队伍,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方式方法。其次,考核机制要量细化。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特别是项目考评细则方案要量化细化,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工业、加工业及进园区项目要有所侧重;奖惩要兑现,奖罚要分明,“以项目论英雄”,要真正落到实处,不妨对不同岗位上涌现出来的“项目英雄”和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后进者,有几个就兑现几个,彻底搅动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第三,园区管理要规范化。园区规划布局要合理,要尽量做到高规格、高标准,错落有致、耳目一新。要严把入园关,坚决杜绝圈而未建、少用多占。要举全力破解供地、用工、融资、聚集、配套等难题。
好的城市品味、美的人居环境,是项目带动战略建设中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一个无声的广告、一种内在的力量。为此,我们要精心做好、做大、做强“经营城市理念”这篇大文章,做到城市经营科学化、城市建设出精品。城镇土地政府要一级垄断,统一规划,扩大城镇人口规模,繁荣城市商贸集贸,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亮化美化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静、城更美、人更靓、商更旺。
整治优化经
济发展环境,要铁下心来、铁面无私,用铁的纪律、铁的手腕。一是加大“源头治本度”。严格清理有关收费文件,慎重出台新的收费政策和标准。只有这样,从源头上加大治本力度,才能彻底净化我们的发展环境。二是实行“首办责任制”。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实行“首办责任制”,第一经办人要一抓到底,切实认真为企业、客商和群众提供最佳、最优的服务。三是推行“
公开承诺制”。各服务职能部门单位要将本单位的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承诺事项上墙公示,同时编印成小册发放到客商手中,使客商一目了然,自觉接受社会各届的监督。四是发放“征求意见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发放“客商征求意见表”,并要求各服务职能部门单位要像人大、政协机关办理有关代表或委员“批评、建议和议案”一样,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特别是在每年部门形象测评或民主评议行风中穿插发放“客商征求意见表”,既可充实丰富大会的内容,又是客商代表们最好的“参政、议政”方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双效。五是实行“责任追究制”。整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除了实行环境管制、查办处理和充分发挥经济“110”作用外,还要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样,实行整环“责任追究制”,要一直追究到该单位的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及上级分管领导,这样才有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