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执法工作面临的困难分析及对策建议
文化执法工作面临的困难分析及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主动适应高新科技特别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提出的新要求,切实解决多元多样多变环境下文化引领发展的突出问题,xxxx县人民政府根据国
务院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于xxxx年一月成立了xxxx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版权市场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因为各方面的客观原因,xxxx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于xxxx年六月六日才正式挂牌办公。经过五个多月的艰辛执法,已办结了23起违法案件(其中网吧17起,印刷厂1起,三印1起,娱乐场所4起),行政执法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但要充分发挥该局的职能作用,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
困难之一,日常巡查到位难。日常巡查是文化执法工作发现案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加强文化市场监控的重要措施。按照市局工作目标管理的要求,对歌舞厅、游艺娱乐场所、网吧、出版物经营单位和托运站等的巡查频率,总和是每月不少于14.5次。就xxxx县以往的文化执法工作而言,一次巡查一般需要耗时1天,而平均每月的实际工作日只有20.92天,这就意味着两个执法中队的执法工作人员每月只有6天机动时间可以处理其它事务(已经立案的案件办理、开会学习、网吧、三印和版权市场全年8次专项整治行动等)。6天机动时间显然不够,往往只有通过加快巡查速度或者减少巡查次数来压缩巡查时间。
而对xxxx县的文化执法工作来说,加快巡查速度却又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一是县域面积大,业内经营户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xxxx县是湖南省版图最大的县,县域面积达5852平方公里。全县227家文化经营户,其中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下的占31%。二是县内群峦叠嶂,公路密度极为稀疏,且多为盘山公路,巡查途中耗时过长。三是交通工具太有限,全局就一台公务车,无法满足执法一线的用车需求。
困难之二,执法范围广,生手多,业务技能跟不上。文化体制改革后,原来由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分别履行的行政执法职能,一并划归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执法领域涵盖了营业性演出、卡拉OK服务、电子游艺服务、互联网上网服务、三印服务、印刷、出版物发行、版权保护、网络信息和视听节目传播、文物交易、美术品展览等十多个门类。每个门类的案件适用的法律法规不一样,调查取证的方式方法不一样。而xxxx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今年才成立,全局30多名工作人员均来自不同的战线,其中有全面文化市场执法经验的几乎没有,而曾涉及过部分文化执法工作的也只有6人。正基于此,xxxx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从正式挂牌办公,局党组就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组织相关法律法规培训,但因学习内容专业性强,部分知识难以理解透彻,更是谈不上融会贯通。故导致当前还有很多领域案件的办理还存在空白,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执法人员尚未练就 “火眼金睛”,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对比较隐蔽的问题还不能及时察觉;二是一线执法人员的业务技能太过雷同,专业技能欠缺。例如,对于网吧和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统一着装并佩戴服务标志的检查,以及对印刷厂 “五项制度”落实的检查,执法人员尚能及时检查、落实到位;而对版权问题、非网络游戏、教辅教材等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
困难之三,现行的行政处罚流程太冗长,操作欠便捷,严重影响了执法效率的提高。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流程原本有两种:一种是与简易程序对应的当场处罚流程,只须经历现场检查、作出处罚决定、执行、结案报告、案卷归档五个步骤,本来操作便捷,但因罚金最高限额还停留在1996年初定的标准上,没有随着物价的上涨逐年提升,目前基本不能适用(依行政处罚法之规定,这种流程只能适用于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在xxxx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今年查处的23起行政案件中,没有一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另外一种是与普通程序对应的一般处罚流程,适用于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办理的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如果案件不存在管辖权的超限问题、案情不复杂并无重大违法行为、当事人不要求听证,则可省略移送、听证两个步骤,否则必须经历如下十七步:
1、现场检查,2、现场调查,3、立案,4、进一步调查取证,5、认证,6、调查报告、7、移送、8、行政处罚事先告知、9、送达事先告知书,10、陈述与申辩、11、听证、12、集体讨论、13、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4、送达处罚决定书、15、执行,16、结案报告,17、案卷归档。按照这一流程查处文化行政案件,不利于快速查处文化市场多发的行政案件。
第二篇:执法办案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公平交易局执法办案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重要职能和法定职责。公平交易局作为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基层单位之一,是市场监管执法的前沿阵地。随着“两费”的停收和工商行政执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商执法办案工作被摆到了空前重要的位臵,就我局公平交易局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平交易局的执法办案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案件数量与罚没入库数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公平交易局已然成为工商部门执法办案的一支生力军。但不能忽视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违法手段日益复杂化、隐蔽化,而目前我局公平交易局无论是机构设臵、职能定位还是人员结构及素质等方面都与新的复杂的形势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平交易局执法办案职能的发挥。
一、目前公平交易局执法办案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执法水平有待高。
现有的部分基层工商干部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法律法规教育培训,不熟悉办案法律法规、执法程序、执法技巧等,能办案、会办案、善办大案的人力资源匮乏。另外,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不仅要掌握法律法规知识,而且要掌握金融管理、商品质量、市场营销等必备的相关知识,目前,具备这些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能够满足目前执法办案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办案效能的提升。
(二)对执法办案认识不够,查处案件偏重于罚款
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一些执法人员对行政执法的目的和意义缺乏 1
清晰地认识,还没有充分认识和贯彻“执法只是一种行政手段,根本在于落脚在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上来”。这就导致在执法过程中“重处罚、轻纠正”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思想下的工商执法办案所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违法经营者仅仅接受了处罚,其违法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地遏止和纠正,另一方面也可能会给违法经营者造成“交了罚款便万事大吉”的错误认识,从而更加放纵一些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三)执法环境不容乐观
一是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较多,但系统性差,不完备,部分法律法规滞后现实,可操作性不强。二是现行法律法规赋予工商部门的执法手段不多,强制措施力度不够,致使对某些非法经营行为打击不力。例如,执法中遇到案件当事人拒不配合或有意阻挠执法时,可采取有效手段少,要求当事人协助、配合很困难。由于强制手段缺乏,执法力度不足,难以保证工商监管职能完全到位。三是存在不当的行政干预干扰正常的监管执法,给执法工作带来较大的阻力。四是社会法治意识有待增强,尤其是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对法律的尊重程度需要提高。一些经营者不知晓工商法律法规,错地误认为违法经营并不是刑事违法犯罪,对社会没什么危害,对工商行政执法抱有比较强的抵触对立情绪。
(四)办案专用经费少,保障机制未能同步
市场监管执法是一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工作,多年来,基层执法保障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总体增幅不大,仍然存在执法供给缺口。必要的财力、物力是执法办案的重要保障,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需
要跨地域调查取证的案件。如果没有充足的办案经费,一方面会使办案缺少必备的办案工具,如微型摄相机、必要的检测工具等现代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办理产品质量案件时,往往需要对产品进行检验,而经费不足也会束缚对产品质量案件的办理,轻则会对对此类案件的执法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重则会影响工商对涉及到产品质量的监管。
(五)工作目标考核不够科学
由于历史原因,对监管执法、市场巡查等职能工作的考核一直缺少一个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标准。对监管执法工作的考核则倾向于对案件数量、罚没金额的考核。案件目标考核设臵的不科学,在客观上造成了区县局乃至公平交易局为达到目标而办案、为完成任务而执法的现象产生。重收费、重罚款的考核机制背离了工商部门监管执法的初衷和本意,成为制约公平交易局监管执法职能的全面实现重要因素之一。
二、提高公平交易局执法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加强执法办案队伍的能力建设和素质提高
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措施,在实现执法办案人员能力素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大力打造执法办案专业队伍。在培训内容上,要将一般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以监管执法的基础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提升监管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有针对、有重点的对专业执法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例如专业法律法规,执法办案专业技巧等,以增强其执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在培训方式上,要点面结合,逐步推进,集
中学习、集中培训,实现基层培训的全覆盖。另一方面要严格学习制度,认真做好学习考核。以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为目标,大力提倡学习之风,创建学习型工商所。要完善学习机制,创新学习方法,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二)加强工商所的思想认识教育工作
当前,外部监管环境的深刻变革、工作转型的全面推进,都对执法办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式下我们更应当充分认识执法办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全系统尤其是基层执法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应当要明确工作责任制,推行“案件主办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确保思想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工商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座谈会、法制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工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群众和经营户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次,要根据执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依法运用现行法律法规赋予工商部门的执法手段,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区别对待一般违法与性质比较严重的违法,依法合理使用强制措施,坚决打击社会危害性较大的违法经营行为,体现工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工商
执法的震慑力。
第三,要有意识、主动地多宣传工商行政执法工作,经常性地多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领导汇报工商执法工作,争取让党委政府、领导和群众知晓工商执法工作,了解工商行政执法是法律赋予工商部门的职责和责任,理解工商行政执法是的根本目的在于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保护广大群众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从而让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工商行政执法工作,尽可能减少工商行政执法工作中的阻力与干扰,形成比较理想的工商执法外部环境。
(四)统筹预算管理,制订专项办案经费管理制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针对当前工商所办案经费不足的情况,可也考虑建立专项办案经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率。公平交易局应该按在年终时统计当年执法办案工作收支情况,其中特别要据实统计支出项目及资金使用数额,分析本办案经费的收支核算信息,作为下一执法办案经费预算和发布成本预警信息的参考。另外,对工商所执法办案经费的预算要有一定的浮动空间,以便应急追加。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两费”停收以后,过去以收费、罚款论英雄的简单的考核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工商执法工作,新形势下对执法办案的考核应当坚持“新思路、新标准、新方法”,应当明确对案件查处情况进行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经济案件的查处质量,加大工商尤其是作为监管执法前沿阵地的公平交易局综合执法力度,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我们对执
法办案工作的考核就不应当单纯的放在罚了多少款,完成多少任务上,而是应当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如:是否充分履行了监管执法职责;是否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促进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等。只有建立一个更加全面、公正的评判体系,才能真正客观的反映监管执法工作的真实状况。
第三篇:乡镇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乡镇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对于领导和指导农民脱贫致富,特别是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乡镇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乡镇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济工作力不从心。经济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衡量乡镇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我们为抓经济,可谓是用尽脑子,想尽法子,但总感到力不从心,有一种沉重感觉。这种沉重感,除乡镇主要领导能力水平有限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乡镇调控能力差。乡镇的上级是县委、县政府,而不是县职能部门,这一点虽然是明确的,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有少数部门对乡镇工作指手划脚,有难事往乡镇推,有好事一杆子到底,以致乡镇调控能力差,政府难以发挥整体效能。二是抓经济缺乏手段。由于乡镇缺乏权力、财力和物力,抓经济调控手段脆弱,特别是在发展二、三产业方面缺乏调控手段。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发展个私工业是“雷声大、雨点少”,金融部门对发展个私工业很少有贷款扶持;乡镇投资环境是“收费多,优惠少”,过去,对办工业有农转非指标、税收特殊优惠等,现在这些政策不管用了,但收费却没有减少,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方面税费名目繁多;部门服务企业是“指责多,指导少”,有的业主反映说,现在的干部,服务企业的本领没有,卡企业的本领却不少。三是乡镇财政压力大,现在乡镇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而财政收入渠道则不多,多数乡镇财政困难,保吃饭都有问题,少有财力扶持农村发展经济。
干群关系改善缺乏良策。从总体上讲,现在乡镇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依法行政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十分强调依法行政,但乡镇干部为了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一些任务,难免干出一些越规事情。其次是收费问题,现在的乡镇干部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收费上。群众称乡镇干部是“收费干部”,教育附加、农业税、优抚款、社会保险金、社保扩面、合作基金等都要乡镇干部去收。还有报纸、杂志,有报刊的部门都发文下征订任务,有的部门领导还亲自打电话或上门征订。所有这些,不仅给乡镇干部增加了压力,而且给群众造成一种错觉,乡镇政府只向他们“要钱”,不帮他们“赚钱”,没有很好为他们解决难题,无形中增加了干群之间的对立情绪。第三,干部工作作风不容乐观。现在乡镇干部工作作风亟需改善,除主观因素以外,客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干部是“五多”干部,开会多、参观多、培训多、文件多、订报多。由于忙于应付“五多”,农村工作深入不下去,人蹲不下去。
乡镇机构臃肿庞大。现在,乡镇机构日趋庞大,人员日益增多,办事效率日益低下,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约因素之一,乡镇领导职数过多,难以形成合力。制约因素之二,乡镇机关人员猛增,财政负担过重。制约因素之三,乡镇干部出口不畅,“进来”容易“出去”难已成了一大弊端。乡镇干部一方面存在青黄不接、整体素质下降的情况,另一方面又存在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
村级组织薄弱,经济困难。当前村级组织主要存在四个问题:第一,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第二,农村支部书记总体素质偏低;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第四,少数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不协调,甚至闹矛盾、闹派性,从而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做好乡镇工作的对策和思路
切实提高和发挥乡镇的地位和作用。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带领农民脱贫奔小康的前沿指挥所,更是面向“三农”最直接的操作者和引路人。因此,在人民群众眼里,乡镇党委就代表着党,乡镇干部就代表着政府。如果乡镇干部不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勤政廉政办实事,党和政府的威信就不可能提高。
乡镇工作面对千家万户,面临千变万化的市场,职责之大、责任之重不言而喻。然而,乡镇的权力有限,有时的确难以保证职责任务的有效完成。因此,为便于乡镇机关开展工作,县机关职能部门应当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力下放到乡镇。县机关部门和乡镇都要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互相支持,共同为振兴地方经济作贡献。
必须大刀阔斧进行乡镇机构改革。首先要减少领导职数,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可以一肩挑,乡镇党委委员和乡镇政府副职也可以交叉兼职。仅此一项,乡镇领导的职数至少可比原来减少一半左右。其次对乡镇机关的其他岗位,也要压缩编制,一人多岗,兼职使用,大大精减人员。与此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录用、晋升和辞退制度,营造一个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对优秀的乡镇干部要
及时表彰使用,对不称职的乡镇干部及时进行辞退,缺编人员公开向社会招聘,从而形成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生动活泼”的用人机制。
重视和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是乡镇政府的基础和延伸,因此,要做好乡镇工作,必须抓好村级组织。措施主要是三条:一是强“龙头”,即配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二是强“龙”身,即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培养和发展中青年党员,为农村培养一批思想进步、观念先进、文化素质较高的后备干部;三是通过多种措施,兴工兴农发展第三产业,夯实农村经济基础。
切实转变乡镇干部工作作风。从乡镇干部本身来说,虽然多数还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有的不思上进,有的贪图享受,有的向群众吃喝拿要,个别的甚至腐败堕落,跌入犯罪的泥坑。对于这些问题,决不能马虎了事,而要通过教育、诫勉和辞退等办法,促进乡镇干部改进作风,弘扬正气,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一个称职的乡镇干部。
第四篇:乡镇土地执法监察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乡镇土地执法监察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来源:东楚网 时间:2009-8-12 6:11:00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基层乡镇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法制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仍有诸多因素困扰着乡镇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谈两点看法。
一、当前乡镇土地执法监察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地方建设用地需求急剧增长,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十分尖锐,基层国土资源所面临监管任务也异常繁重。随着土地供应计划指标的趋紧,今后一段时间,将是土地供需矛盾的凸显期,违法用地反弹的压力很大。作为身处土地保护前沿和土地执法监察一线的基层国土资源所,如何找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创新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地方保护”是土地执法监察的最大阻力。实事求是地讲,影响基层土地执法监察的根本因素就是当地政府过时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当前基层地方政府都在大张旗鼓搞招商引资,要求各职能部门转变观念,强化服务,这种心情无可厚非,但相当多的地方政府却只要“土地服务”,不要土地保护,更不要土地执法。探究近年来全国有影响的土地违法案件,不难发现,近乎100%的大宗项目违法用地背后,都或多或少地隐藏着地方政
府的身影。
(二)机制不顺造成“执法难、难执法、法难执”。当前,土地执法监察制度对违法者的查处有经济的、行政的、民事的、刑事的;对违法案件的查处有没收的、拆除的、移送的;还有同公安、纪检等联合办案的,照理说,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应该成绩斐然。但是许多规定、措施大都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联合执法只是土地管理执法部门的一厢情愿。
(三)集体土地非法入市暗流涌动。按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集体土地不得随意进入土地市场流转,必须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才可流转。一些用地单位,为规避上述规定,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私签协议,以租代征,造成集体土地非法入市;有关集体土地流转决议颁布以来,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相对滞后,部分违法者曲解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进行
非农建设。
二、基层土地执法监察对策和建议
(一)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制约。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离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会寸步难行。所以,无论是主动汇报,还是接待领导检查调研;无论是参加会议,还是在矿山、企业检查指导工作现场,土地执法监察干部都要抓住机会,结合工作实际为领导解答土地法律问题。开展以案说法活动,邀请相关领导观摩执法现场。定期进行专题汇报和要情实报,向领导汇报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促使各
级领导时时绷紧依法用地这根弦。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增强执法积极性。近几年大箕铺国土资源所就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镇、村、村民小组三级土地执法动态巡查联动网络”。一是实行包片监管,落实包区域监控负责制,把全镇划分为四个执法区域。所监察中队负责全镇范围国土资源执法监督和组织集中巡查、重点抽查。每名职工分工到村,负责所辖区域内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的组织实施,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负责及时传递反馈土地信息。二是实行等级监控巡查制。把监控区域分为特级监控、一级监控、一般监控。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城乡结合部、主干道两侧实行特级监控,每月巡查不少于6次;对工业集中区、建房规划区实行一级监控,每月巡查不少于4次;对其他区域实行一般监控,每月巡查不少于2次。巡查情况按时记入巡查台账,每次巡查结果必须提交巡查报告并备案。
(三)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可操作性。建议上级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当前土地执法程序能否真正有效制止土地违法行为进行专项调研,在当前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形成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完善《土地管理法》。
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向上反馈信息,就完善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问题提出建议。在坚持不与宪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加快地方法规、规章的立法工作。既可以照顾地方实际,规避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又可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制权到底是司法权还是行政权?当前法学界对此争议较大,假如地方政府能在立法上赋予土地执法监察机构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包括当场拆除拒不停工的违法建筑物,没收施工设施和材料等,则土地监察“执法难、难执法和法难执”现象可望消除。
(四)出台细则,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建议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就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集体土地流转决议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及时出台可操作性的细则,在明确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以法律或规章的形式规定集体土地入市的条件、流
转方式、权利和义务等,使之规范有序。
(五)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基层土地执法的坚强后盾。上级部门应着力解决基层土地执法部门的实际困难,充分保证执法人员、执法经费和必要的办案设备,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应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向基层国土资源执法人员传递最新的政策与法规和执法实务,讲授最前沿的行政法法学成果,着力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基层国土资源执法队伍。
(六)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土资源部、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力度,切实将耕地保护作为各级干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凡是发现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和行政不作为的,都要追究各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扣减用地指标、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从而促使地方党委、政府加大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支持,使全社会象抓计划生育那样搞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使保护耕地的国策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曹中华系大冶市大箕铺国土资源所所长,李晓刚系该所干部
第五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摘要:通过阐述分析XX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因素,提出抓好土地流转工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 现状 困难 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县外出打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和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一部分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依赖土地,这就造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象比较普遍。我局组织人员在全县9个乡镇对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
(一)流转数量面宽量大
我县共有农业户 多户,经调查统计全县有流转农户总户数户,占农业户总数的 %。流转总面积亩,占耕地总面积的%。其中稻田流转面积亩,占稻田面积的%,占流转总面积的%。旱地流转面积亩,占旱地面积的%,占流转总面积的%。从调查数据可看出我县土地流转面宽量
大,流转土地类型以水田为主。造成大量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丧失和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使农户自愿将自己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收取一定费用。另一方面原因是传统农业效益差,为防止土地撂荒,农户自愿将承包土地让其他人耕种,不收取转让费。
(二)流转对象涉及广泛
从调查看我县土地流转主要以农户与农户流转为主,面积有亩,占流转总面积的%,其流转范围以本乡本村流转居多。其次农户出租给城镇居民的亩,占流转总面积的%。
(三)流转形式多种多样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多种多样,一是以转包为主,这种形式目前在农村较为普遍;二是转让或互换,流转原因主要为了耕种、开发方便,做到就近开发,这种形式对于提高土地效益有很大作用;三是以出租方式流转,如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试验示范的需要等。
(四)用途期限各有不同
我县流转土地中,土地的用途各种各样,一是主要以耕种粮食作物为主,如种田;二是用于开发项目,在我县主要是开发经济林木(如金秋梨、考烟等)。三是用于修
路、建房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流转用途的不同,流转期限有1年至永久不一。
(五)流转手续尚未规范
我县土地使用权流转虽然面宽量大,但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往往相互之间的转包、转让以口头协议形式进行,无规范的转让手续,这容易造成许多矛盾纠纷。目前我县不存在乡、村和个人强迫代替流转的现象。
二、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所做的工作
(一)深入调查,摸清我县土地流转的动态
几年来我县认真开展土地流转调查和清理,平均每年开展一次调查,并针对流转现象、土地撂荒等问题开展了几次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基本上澄清了我县土地流转的底子,掌握了一些土地流转的动态。当前我县土地撂荒现象比较多,土地流转现象也比较多,全县有流转土地亩,在2004年国家出台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退耕还林一系列政策后,农民对土地使用价值的认识有所提高,土地撂荒现象减少,土地流转的规模缩小了一部分。
(二)大力宣传,从政策上扶持土地流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出台以后,我县开展广泛宣传,采取各种方式让农民知法、懂法,并结合《承包经营流转管理办法》出台了我县土地流转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我县土地流转管理。
(三)规范管理,促进我县土地流转健康发展 针对我县土地流转的现状,我县从2008年起在部分乡镇开展土地流转管理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我县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工作,并在全县推广,从操作层面明确了土地流转的程序、方法与步骤。引导农民提高土地流转依法签订合同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消除了土地纠纷的隐患。
三、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成效
通过我县对土地流转经营权的管理,使我县土地流转从自发无组织状态逐渐走上了正轨,梳理以往不规范的流转合同,解决流转价格过低等问题,规范流转程序,依法建立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土地发包及承包经营权证管理等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土地纠纷逐年减少。
四、我县土地使用流转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自发的土地流转很不规范
部分农户在土地流转上还缺乏法律意识,口头协议较多,一些土地流转虽有合同,但权利和义务不明,有的显失公平,埋下了日后发生纠纷的隐患。有的农户私下转让、出租土地经营权而不经发包方同意,有的甚至改变了土地 的用途等,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土地流转后不能改变农业用途”的规定,长远来看,埋下了发生纠纷的隐患。
(二)土地权属分割,不利于规模集中
由于承包初期,大多数地方承包土地是按照高、中、低产田分类平均发包给农户的,导致面积不大块的地多,难以成片,不利于承包大户规模经营。
(三)农村土地仍存在撂荒现象
一是因为有些地块位臵偏僻,交通不便,土肥条件差,产出不高,农民自己不愿耕作,想流转又无人接受。二是部分农户外出务工、经商,无力经营,又不愿轻易将土地流转给他人,造成土地撂荒。
(四)缺乏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平台
目前我县尚未出台正式的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没有成立专门的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构,工作依托县农业局农经站开展,而农经站现属事业编制,却承担着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机构和职能极不适应。同时,县、乡农经部门均存在人员不稳定的问题,尤其是乡镇农经人员由于人事、工资、工作等受乡镇政府管理,变动随意,在编不在岗、在岗不
在编现象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五、影响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因素
(一)农村劳动力不能有效转移的影响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必须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之中,并且必须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农民不再以种地作为唯一谋生手段,才可能有土地流转及扩大经营规模的意愿。而目前我县二、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还不足,影响着劳动力转移,从而影响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速度及规模。
(二)农民“恋土情结”的影响
大部分农民与生俱来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任何时候都舍不得离开土地,一旦离开了土地就觉得不踏实,有着深深的“恋土情结”,而且现在承包土地,不仅不用缴纳农业税,每年还可以获得各种补贴,即使保证较高的土地流转收益,又可以在自己流转出去的土地上打工获得一定的工资性收入,他们也不想轻易流转自己的土地,制约了土地的流转。
(三)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的影响
由于我县坡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来耕种土地,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加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
(五)缺乏产业支撑的影响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需要一定的产业支撑。我市目前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业产业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一种内在动力的作用还很弱。
六、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监督管理,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我县是一个人多地少和农业人口比重大的农业县,农村土地不仅是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因此,政府工作各部门必须对农村土地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把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到位,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
加强我县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重点要从宣传、规范、完善、解决四个方面来抓。一是要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增强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农村土地承包法》正式实施以来,我们就把宣传贯彻这部法律作为农村土地
工作的一件大事,积极组织编印《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汇编》,免费发放到千家万户;二是要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要完善土地承包流转程序,维护农户的利益。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做到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规范土地流转手续,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四是要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活动。我县的土地仲裁机构要坚决地维护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严肃性和执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有效化解各类农村土地承包矛盾和纠纷,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多种方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农户通过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委托流转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种养大户,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人员等单位或个人通过接包、租赁、入股、委托经营等形式连片经营农户流转的土地,开展土地规模经营。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进行农业合作生产。在土地仍是农民收入主要来源,土地流转基本条件不够具备的地区,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服务载体的经营,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
(三)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财政部门应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项扶持资金,且逐年增加,对流转出土地且流转期限在3年以上并形成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和转出户进行补助;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连片面积50亩以上,经工商部门登记且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补助;扶持县、乡、村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二是实行金融信贷支持。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土地规模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把规
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业信贷资金,解决规模经营主体临时性、季节性所需生产经营资金。对于实力强、资信好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信贷授信额度,允许规模经营主体以联保等形式办理贷款手续。三是实行用地政策优惠。对规模经营主体因生产需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视作农业生产用地,土地管理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并要加强管理,防止改作非农用地。
(四)通过规范管理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原则,要完善流转手续,规范流转合同。乡镇农经部门要指导流转双方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并进行鉴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簿,及时准确地记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及时办理有关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注销或重发手续。对已经流转的土地,要组织开展全面的清理,对流转手续不全的,要尽快补全;对流转合同条款不完备的,要完善合同,并及时做好备案、登 10
记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机构,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纠纷。
(五)切实加强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的领导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承包农户及各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必须高度重视。要加强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将农村经营管理体系与农技推广体系脱钩,列入政府职能。县乡经管部门要增加编制,充实人员,建立起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工作规程,切实担负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的职能,及时登记汇集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价格等信息资料,定期公开对外发布可流转土地资源的信息,接受土地供求双方的咨询,沟通市场供需双方的联系,在双方协商一致前提下,帮助办理流转手续,切实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三方的合法权益。国土、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研究制订相应的管理和扶持办法,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