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建设示范汇报
XX镇地处XX省XX市XX区西南郊区,距平凉城约7公里,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全镇辖14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8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88人,总耕地面积60422亩,现有行政事业单位37个,镇村企业7户,个体工商户221户。境内森林密布,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2A级太统森林公园、龙隐寺以及齐家、仰韶文化遗址多处。境内交通道路四通八达,有平泾公路、崆峒风情大道、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银(川)武(汉)高速公路横穿全境,电力、通讯、医疗卫生、教育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文化底蕴深厚,一大批旅游产业项目相继落户。XX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技术交流中心、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列为UNDp中国小城镇发展政策改革——规划与发展示范镇。以此为契机,崆峒镇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实施城镇建设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增强城镇综合功能,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小城镇开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根据国家加快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建设的政策措施,我们坚持把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一是完善了建设领导机制。各级都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加快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的中心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协调、研究和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跟踪督查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多次召开小城镇建设现场会、研讨会,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干部外出参观学习,使广大干部解放了思想,学习到了有价值的经验,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实行领导目标责任制。将小城镇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的考核结合起来,严格考核,重奖重罚,从而使各项任务都落到了实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小城镇建设管理网络和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二)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在小城镇发展思路上,我们牢牢抓住崆峒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的特色,围绕平凉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崆峒山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和太统——崆峒自然保护区规划,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旅游产业开发为重点,把崆峒镇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辐射带动力强、产业人口聚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的园林式生态旅游小城镇,在小城镇的规划上,坚持“富规划,穷建设”的原则,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委托陕西长安大学、同济大学、平凉市规划设计院对东起平凉城区西环路、西至崆峒山境内的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公里的11平方公里的城镇建设区规划进行了修编。突出了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的特点,集旅游服务、休闲娱乐、商贸流通于一体;突出了现代农村都市和体现崆峒文化的特点,按照城在园中建,人在林中行的要求,三点组团,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勾画出了“两纵、三横、一环、十三区”的小城镇建设蓝图,即以寨子街街道、崆峒大道为依托的东西两条道路、西环路、西泾路、玄武路三条南北路以及环城路,崆峒山下的旅游娱乐区、寨子街综合区、西环路两侧的休闲渡假区等十三个区。
(三)着力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把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积蓄发展后劲作为小城镇建设主要任务,全力以赴改善城镇环境。一是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投资624万元建成了60米宽1000米长的玄武路,打通了崆峒镇与平凉旅游风情线的对接,成为提升崆峒旅游小城镇综合功能的中心工程;投资397万元,建成了占地21亩的崆峒镇人民广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198.6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3384.13平方米的旅游购物中心;投资184.84万元,完成了1307.5平方米街道彩砖铺设;投资8.37万元,铺设排水管道270米;投资25万元,完成了崆峒镇文化中心的维修。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小城镇赖以发展的硬环境。同时加大了小康住宅建设力度,建成小康住宅面积630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村镇人居环境。二是着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在鸭儿沟东西塬建成了千亩黄金梨、千亩水果、千亩蔬菜基地,地梗边配套栽植速生杨10万株,完成退耕还林6030亩,荒山造林3000亩;完成景区道路绿化工程5.5公里,栽植桧柏、侧柏、金丝柳4万株。三是突出软环境建设。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就小城镇的管理体制、资金、土地、户籍等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外地客商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进一步强化亲商、双赢、诚信、公正和人人都是环境的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环境的改善,引来了项目和资金,止目前共引进生态旅游项目11项,引进资金2.44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崆峒镇的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四)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努力建设小城镇建设资金“瓶颈”。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外商、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建设,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初步建立起了政府、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较好地解决了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了小城镇建设速度。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按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小城镇特色和优势,想方设法争取国家的扶持,争取城镇建设资金,共争取小城镇专项扶持资金200万元。二是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和联系。邀请金融部门参与论证小城镇建设的重大项目,最大限度的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筹措建设资金。三是采取宣传促动、行政协调、政策带动、农民自建、商户联建和投资者开发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
(五)深化改革,为小城镇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崆峒小城镇能在短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通过改革,敢于打破一切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束缚,运用市场手段,逐步建立起适应小城镇发展需要的新机制新制度。一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立高效快捷的办事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走“小政府、大实体、小政府、大服务”的路子,推行“政务公开”,实施“阳光行政”,简化办事程序。二是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放开农民、外来人口的落户限制,引导农村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吸引各种能人参加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三是改革财税制度。建立健全镇财税机构,设立镇级金库,将预算外收入统一纳入镇财政管理,支出统一按预算拨款。贯彻属地征收管理原则,城镇内所有项目建设及各种税源收入全部入镇级金库,对于超收部分,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四是改革小城镇建设用地制度。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规划、征地、开发、出让、管理五统一,土地按不同地段确定出售价格,以增加小城镇的投入。
二、小城镇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效
(一)城镇经济实力稳步提高。小城镇的建设在为农业、乡镇企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的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城镇经济的增长,全镇社会总产值XX年达到18056万元,较项目实施前的XX年增加2494万元,增长16%;乡镇企业总产值XX年达到17066万元,较XX年增加3455万元,增长25%;农业增加值XX年达到5181万元,较XX年增加1030万元,增长24%;财政收入XX年243万元,较XX年增加81万元,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年的2199元,较XX年增加277元,增长14%。通过抓城镇化建设,拉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全镇的城镇化水平由XX年的10.1%增长到XX年36.1%,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二)小城镇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城镇综合功能明显增强。通过崆峒风情大道、玄武路的建设,镇区道路宽敞整洁,交通方便;投资40万元建成日供水300立方的水厂,使镇区实现了饮水安全和自来水化,污水达标排放,电力设施完备,生产生活用电充足;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提升”。同时,新建了文化中心、公共绿地等设施,达到了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占地6660平方米的市场建设,商贸流通日趋活跃,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非农业人口由XX年3613人增长到XX年8588人。
(三)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稳固了旅游产业龙头地位。通过小城镇的综合开发建设,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质的变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加快,使旅游产业成为该镇的龙头和优势,形成了游在“崆峒山”,玩在“弹筝湖”,住在“广成山庄”,吃在“农家乐”的旅游产业格局,延长了旅游产业链条。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崆峒旅游小城镇示范建设是成功的,效益是显著的,但是国家的扶持资金有限,吸纳民间投资还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大量的建设资金是政府通过银行贷款、借款等形式举债筹集的,对进一步开发建设小城镇,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压力和问题。建议国家能在小城镇专向建设资金上继续给予一定的扶持,使试点小城镇建设全面完成,加大其示范带动作用的有效发挥。
第二篇:浅谈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
摘 要: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当地的城镇化进程。本文分析了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在遵循其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小城镇;发展模式;规划编制
旅游小城镇,是指那些具有丰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的小城镇,旅游小城镇建设,是要把旅游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前提下,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旅游业和相关服务行业,积极促进旅游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把小城镇建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活方便的旅游小城镇,充分发挥旅游对促进城镇化进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促进小城镇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我国很多小城镇都具有自然景观独特、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意识日益增强,旅游小城镇建设既符合旅游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进一步开拓和培育新的旅游市场;又可以充分利用小城镇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游客接待能力,拓展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
(二)有利于创新小城镇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小城镇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人口集聚效应不强等问题,通过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促进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有效集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协调、充满活力的城镇体系,能够促进旅游小城镇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彻底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和行政手段搞城镇建设的思维定式和发展模式。(三)有利于保护小城镇历史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许多小城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特色鲜明,是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提高社会各界保护小城镇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把单
一、消极的文化遗产保护变为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整合各方面力量参与旅游小城镇建设,使小城镇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挖掘、整理,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四)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积极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可以扩大小城镇的投资需求并吸引大量民间投资,带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消费的商品化程度;可以带动小城镇旅游、文化、商贸等服务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还可以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村群众增加收入。
二、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在旅游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保护是前提、建设是关键、发展是目的。一是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建设服从保护,强化各级政府对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责任,强化参与开发的企业的保护责任。二是要克服把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发展对立起来,把人居环境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对立起来,注意突出旅游小城镇的风貌特色。努力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城镇环境,使旅游小城镇建设不仅符合现代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也要对子孙后代负责,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通过加大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可以调动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使小城镇的自然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引导小城镇居民和农民参与旅游项目开发,从事旅游服务和相关服务,逐步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改善小城镇生存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升小城镇的旅游吸引力,招徕更多的游客到小城镇游览观赏、休闲度假,促进小城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和管理,通过制定政策、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和做好服务等措施,走出一条“以镇建镇”、“以镇养镇”、“以镇兴镇”的城镇化发展新路子;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旅游小城镇建设,用市场机制来推进各项工作,还可通过资本运作来创新旅游小城镇建设方式,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积极参与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和建设。
三、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的对策措施(一)加强对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规划编制
为避免旅游小城镇在定位、开发建设中出现雷同,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小城镇建设规划工作,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编制好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来引导和凸显旅游小城镇各自的特色,使旅游小城镇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旅游卖点。
首先,做好小城镇的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了解各种资源的位置、规模、特色、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等,正确评价其在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在周边地区中的地位和价值等。其次,确定旅游小城镇及各旅游景区的功能定位、旅游线路组织、旅游接待设施的布置,以及旅游小城镇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等。第三,正确划定旅游小城镇及其旅游景区的保护范围和重点,研究对旅游开发商、景区内企业及居民的政策,提出旅游资源保护措施和开发重点、建设项目等。第四,编制旅游小城镇和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详规、控制性详规和建设方案等,科学地指导好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二)多渠道筹措旅游小城镇建设资金
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各级政府分别从城镇规划建设、旅游发展、项目贴息等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额度,专门用于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规划补助、公共项目建设、经营项目贴息、城镇形象宣传、旅游市场营销等,调动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旅游小城镇的积极性。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按照“你发财,我发展”的思路,用足、用活、用好各种优惠政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扩大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三)处理好旅游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旅游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农村和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城乡环境保护中重要的环节。因此,发展旅游小城镇,首要任务就是要妥善处理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牢固树立 “环境兴旅”的观念,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走一条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促进保护的旅游业发展之路,将生态环境的保护贯穿于发展旅游小城镇工作的始终。
(四)切实保护旅游小城镇的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民俗文化,是绝大多数小城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在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大潮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和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大城市由于建设,大批文化传承的有形载体消亡了,这既是历史的遗憾,也是旅游的遗憾。从丽江、大理,乌镇到江南各大水乡古镇、皖南古村镇等地的发展实践看,发展旅游小城镇,是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民族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旅游开发促进了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又促进了旅游的发展。(五)加强旅游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国一部分旅游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得到改善。但是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因素还是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的水、电、路、燃料、通讯、广播电视,还包括小城镇的环卫设施等等,也包括旅游者必需的厕所、接待中心、预订网络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制约旅游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硬件设施不足的同时,旅游服务水平等软件差距更大,旅游服务质量跟不上广大游客和旅游市场的需求,这是我国旅游业和旅游小城镇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强化旅游服务功能,要加强技术标准的建设,加强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树立良好的旅游小城镇形象,不断提高竞争力,关键在于加快旅游小城镇建设人才的培养步伐,加大人才引进与交流力度,为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参考文献: [1]王玉琼,王立新,小城镇与乡村旅游互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小城镇建设, 2007,(12).[2]周莉,试论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城镇化的驱动[J].职业圈, 2007,(03).作者简介:曾艳(1981--),女,甘肃兰州人,讲师,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方向的研究。
第三篇:支持示范小城镇建设
支持示范小城镇建设
一、支持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社十分重视支持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黔西县示范小城镇素朴镇明确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旅游景区景点,打造旅游品牌,以集镇建设为抓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将素朴镇打造成„乌蒙第一镇‟”的总体思路。我社紧紧围绕示范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谋划,截止2013年3月末,我社示范小城镇建设本年累计发放笔数436笔,贷款金额1017万元。主要规模集中在生态家园建设,农家乐开发、农村商贸流通等。
二、支持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积极支持个体经济的发展。支持小城镇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要繁荣经济。个体和私营业户是完成了初始资本积累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农户,是富裕起来的农民的集中代表,对活跃和繁荣农村经济的作用非同小可。首先,区别对待,简化手续,增加信贷投入。个体工商户在对经营规模、资金
需求上千差万别,因此在贷款的额度掌握上就必须区别对待,灵活掌握,做到宜多则多,宜少则少,不能搞“一刀切”。个体经营户具有经营灵活、时间观念强的特点,因此,我社在贷款的过程中尽量压缩和减少研究审批等中间环节,缩短业务办理的时间。对资金活动频繁、信誉高且又在我联社开户的个体工商户企业,采取最高额循环授信贷款方式,在额度内随用随贷,真正体现方便快捷高效。
(二)积极支持生态家园建设。生态家园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用农户建设为主抓手,通过拉网式、全覆盖的建档评级模式,对全辖信用农户进行100%评级、100%授信、100%服务的金融模式。历年来累计发放生态家园建设贷款2765户,累计发放贷款金额11060万元。“美丽乡村”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三、示范小城镇建设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示范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导致急功近利行为。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大问题。示范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到文教、体育等公益事业,都需要巨额资金。从全国来看,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总的说来政府部门的投资仍然是最重要的,在很多地方甚至仍然是单一的投资渠道。主要渠道有“以地生财”和“集资建镇”等。由于受到能快则快思想的鼓动,难免做到整体功能归化的有效部局。
(二)示范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示范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支持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要把建设示范小城镇、经营示范小城镇,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升化理念:第一,要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意义。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佳途径。第二,要突破认识上的误区。小城镇建设应把中心功能区与美丽乡村作为重点;现代化的城镇必须以特色产业为支撑,能对周边人文、经济、文化起到辐射功能并带动周边共同发展。
加强服务: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一个方便、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多层次的小城镇金融组织体系。二是科学定位农村信用社的职能。三是加快小城镇结算服务体系建设。
改善信用环境: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把农村诚信体系建设作为示范小城镇建设的主抓手。不断巩固信用环境整治的成果,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农村诚信体系建设
作为民生工程来抓。采取行政措施帮助信用社防范信贷风险;做到贷款“放而不乱,增而不烂”
二○一三年四月一日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竹林关镇小城镇建设及陕南移民搬迁工作
汇报材料
竹林关镇党委、政府
(2011年8月4日)
各位领导:
现将我镇竹林关小城镇建设和江北新区建设情况向各位做以汇报。
一、简要汇报我镇半年来小城镇建设情况
今年年初,我镇确定了把“小城镇建设”和“商贸旅游”作为我镇今后工作的两大主题。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街道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今年3月中旬我们从周至购回300多棵常绿风景大树,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4月份成立了环卫所,招聘了20名环卫工人,购臵了垃圾车,修建了垃圾填埋厂,为环卫人员配备了环卫服装,提高了环卫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实现了12小时全天保洁。5月份又对丹水街、中心街部分破损路面进行了修补,山郭路、中心街购臵安装了别致新颖的路灯,安装了分类垃圾箱,每天晚上八点到十点之间开放,做到了卫生天天扫,路灯夜夜亮。
二是桃花谷水保科技生态示范园区建设环境保障和主干道拆迁工程。我们积极配合县水保局做好桃花谷水保科技生态示范园区建设的环境保障工作。桃花谷主干道拆迁利用一个月时间共拆迁23户,为下一阶段干道路硬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对桃花谷中25户房屋进行了徽派模式的升级改造,竹 1
林关人家农家乐即将进入试运营阶段。
三是江滨公园建设。目前公园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共栽植竹子26000多株,配套修建小型停车场、休闲健身公园、以及管理房屋一座。
四是新农村建设。我们将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标准大大高于新农村建设,共硬化路面4900米,铺设下水3000多米,房屋涂白185户21100平方米,修建清洁厕所120座,修建便民桥10座。
二、江北新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近期工程计划
我镇小城镇建设和江北新区建设总体思路是“一江两岸”(两岸指江北新区和竹林关老街区),拉大城镇框架,三年内将竹林关城镇人口聚集到25000人以上。
(一)关于江北新区建设:
1.共规划面积97公顷,安臵占地33公顷,共安臵1200户6000人。其中一期移民安臵点征地款、青苗补偿款608万(100亩×6万=600万、青苗补偿100亩×800元=8万)。
2.安臵点垫方(均高2米,100×666.6×2=13.2万立方米)、街道硬化及排水管道(直径1米水泥管,主干道及3条街道4×348=1392米)铺设。
3.供水管道。张塬水厂至安臵点2000米,4条街道1392米,合计3392米。
4.电力杆线架设问题。
5.河边竹园绿化,河堤15米泄洪区绿化和4条街道绿化问题,以及路灯安装。
6.陕南移民实施方案规定60、80、100平方米分别由户负担1万、2.5万、4万元,剩余建房资金需要解决。
7.安臵点西侧水河沟全长1300米,需解决安臵点防洪问题。
8.去年修建银华河堤时,预留缺口供修大桥及引线,现在预留的4处缺口需补修;并且在补修时需要埋设2处排水口解决安臵点以后的排水。
(二)关于老城区建设:
1.中心广场建设。为了提升城镇品位,完善城镇功能,需修建中心广场占地(18亩),需要尽快完成土地报批手续,急需项目资金支持;
2.江滨公园建设。共需资金90万元,后续工程需修建管理房210平方,设计一楼办公,二楼作为城建工作人员宿舍,目前已自筹30万,尚有60万元资金缺口;
3.康乐街,老街道急需安装路灯和绿化苗木,老街区原 来的下水因水灾全部堵塞不能使用,需要资金120万元。
4.王塬子步行街建设。改造徽派模式房屋42户,新修跨 河桥一座,建设仿古街道230米。
5.前半年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均为垫资建设,请求拨付绿化亮化美好补贴资金50万元。
我镇小城镇建设和移民工程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决心不辜负各级领导的重托,高起点、大手笔、高质量打造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竹林关,把竹林关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丹凤第二中心城镇。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泉交河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一、泉交河镇的基本情况
泉交河镇位于益阳市赫山区东南22公里处的新河南岸,三面环水,交通便利,是赫山区较大的乡镇之一,总面积101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人,辖22个行政村,1个社区,规模企业3个,民营企业70余家。其中镇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近5千人,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
二、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及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我镇狠抓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和完善了城镇与村庄规划。
城镇要发展,规划是龙头,我镇在2005年至2020年的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今年镇财政又投入8万多元,完成了第三轮规划修编工作,完善了我镇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为城镇和村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我镇在长常高速公路出口,镇龙泉村境内新规划了一个高标准的万利工业小区,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镇域经济。
2、狠抓了镇区环境卫生管理
去年初,我们在镇郊区黄茅岭村地段征地修建了一个高标准 1
垃圾消纳场,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镇区垃圾的存放消纳问题,并在镇区人口相对集中地段新建垃圾池近20个,新聘请了两名有垃圾拖运工具的保洁工作人员,加强了原有清扫工作人员的责任,确保了镇各街道的全天性整洁和镇区垃圾的日扫日清。同时,我们在镇区又开展了治理环境卫生的大力宣传,在主街道两侧每隔50米设臵了统一的垃圾桶,与各门店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状,通过这一系列努力,彻底改变了过去镇区垃圾满天飞、乱倒乱弃现象,使镇区的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人居环境得到有力改善。
3、大力整治了镇容镇貌
今年,镇党委、政府拿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决心,组建了坚强的领导和工作队伍,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组织全镇干部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镇容镇貌集中整治活动,共拆除违章建筑、棚亭20余起,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我们又在镇区居民中聘请了三名工作大胆、能力较强的城管队员,成立了泉交河镇城管监察大队,全力整治镇容镇貌,巩固集中整治效果。并组织全镇干职工开展了“百人治脏”活动,即每月的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二为全镇“百人治脏日”。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镇的镇容镇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同时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4、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近年来,在镇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我镇投入资金近40
万元,搞好了镇区路灯建设;投入60多万元的镇汽车站也于去年下半年竣工营业,这一制约镇区秩序的瓶颈得到了彻底解决;投入近25万元的三八桥至双泉桥路段也于去年年底硬化,进入泉交河镇的坑洼路段已成为了历史;环境卫生方面也相继投入十多万元,建好了垃圾消纳场,新建垃圾池近20个,主街配备了统一的垃圾桶;镇市场前坪建设投入资金8万多元,进行了彻底的硬化,并以广场形式搞好了绿化建设。投入资金5万余元,疏通老街下水道千余米,并四方筹措资金8万多元,对镇上的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了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由于泉交河镇为千年古镇,加上镇财力有限,基础设施方面仍然相当薄弱,如镇区下水道堵塞严重、老街路面破烂不堪、镇上四个公共厕所面临倒塌、污水处理等,这些方面的建设迫在眉睫,亟需投入大量资金。
四、建议意见
建议将小城镇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日常议事工作中,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
建议上级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乡镇城建工作的领导与支持;
建议上级出台对城镇镇容镇貌治理、环境卫生管理相关的政策与实施细则。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完善镇区规划
镇区建设严格遵照城镇整体规划要求,坚决杜绝乱搭乱建现象,并引进有战略眼光的老板投资,大力发展万利工业园区,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
2、继续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建设
今后,我镇将加大投入完善下水道、路灯、公厕、卫生设施等配套建设,为实现镇区全面“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维护正常的卫生和交通秩序
今年,我们成了镇城管监察大队,加大对镇区环境的管理力度,一是加大对镇区居民商户的卫生管理,做好经常性的卫生打扫工作;二是加强镇区车辆管理秩序,所有车辆必须进站候客,全面改变镇区“脏、乱、差”现象,切实改变镇区面貌。
泉交河镇村镇建设站
2010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