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县工业经济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3:1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泸水县工业经济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泸水县工业经济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第一篇:泸水县工业经济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泸水县工业经济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偏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东经99’34一99’09北纬25’33一26’32之间。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云龙两县相邻,南接保山市,西与腾冲县和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北连福贡县。县域东西横距58公里,南北纵距95公里,国境线长136.24公里,总面积3203.04平方公里。泸水由于受历史、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工业起步晚,起点低,固定资产投入不足,发展缓慢,由于工业发展滞后,导致出现了“资源富县、农业小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的被动局面。

一、泸水县工业经济发展背景

近年来,县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按照“工业强省”和“矿电经济强州”的发展战略,立足于泸水县情,强化以工业为重点的“三镇经济带”,推动工业进步,工业结构从过去单一的粗加工逐渐向精深加工多元化发展,涉及的行业有矿产资源开采、冶炼,水电资源开发,农副产品、畜牧制品加工等。通过几年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以水电开发为主和建筑建材、矿产资源开发、粮食制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的产业群。加快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能否做到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抓住机遇,对加快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缩小差距,县委、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建设“工业强省”战略目标和州委、州政府实施“矿电经济强州”的战略目标促动下,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和要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区位和资源优势,区域战略和工作部署,提出了“东工业西边贸、南农北电中城镇”的“十一五”发展战略,并确立了

“十一五”期间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是走“矿电结合,开发中小水电,建立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原则,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实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2005年7月,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州经济发展战略,结合我县资源优势,提出了工业强县的经济发展战略。根据这一战略目标总体框架,决定建立工业园区,为加快全县工业经济提供发展平台。

二、泸水县发展工业经济的优势

在泸水县境内,丰富的资源及区位优势,催生着发展工业的坚定步伐。

1.矿产资源

(1)硅资源。由于受地壳构造运动和多期次岩浆活动的影响,泸水县硅矿分布较为广泛,其蕴藏量达4600多万吨,主要分布在古登乡159、罗嘎箐、念坪、马古图鲁,六库镇石缸河,鲁掌镇姚家坪等地,平均品位97%,局部矿段品位达98.8%。

(2)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一是境内矿产资源。泸水有石缸河、岩房、五叉树、志本山的锡矿和锡钨矿、称杆自把和隔界河的铅锌矿、鲁掌鲁祖的黑钨矿、大兴地阿尾大和自苦的铅锌矿。二是境外矿产资源。境外缅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矿产资源。据初步考察,矿产资源主要有钼矿、铁矿、铅锌矿、黄铁矿等,矿产资源储量大且易于开采,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在开展前期工作及开发矿产资源。

2.水能资源

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尤其是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54条,其中有开发价值的38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为47.43万kw,属于水能资源的“富矿区”。

目前,我县与签订投资开发协议的电站23座,拟装机34.72万KW,概算投资15.62亿元。在2007年3月前,投产试机9.15万kw,2008年4月前投产试机18万kw,2008年12月前将已争取到开发权的所有电站全部投产运行。在“十一五”的头3年全面完成所有的小水电建设任务,实现电力装机总量达30万kw以上,年发电量达15亿度以上,“十一五”末,实现我县境内小水电的装机可达51.25万kw。随着全州小水电开发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运用电网互连,实现电力发展与工业建设协调推进,以电力资源开发带动矿产资源加工业,做到矿电连动发展,实现“矿电经济强州”的战略目标。

3.生物资源

全县森林覆盖面积355.24万亩,占总面积的44.2%,森林蓄积量达3162.7万立方米。植物共有180余科,600多属,1300多种。其中,可食野生植物35种,芳香油料植物32种,纤维植物20种,淀粉植物16种,药用植物300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秃杉等;二级保护的有长蕊木兰等16种;三级保护的有白菊木、红花木莲等12种;属省级保护的还有23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核桃、油桐、漆树、板栗、花椒、木瓜等,其中漆树品种“碧乃金”为全国优质品种,核桃品种“泸水1号”为全省优质品种。

4、区位优势

由于边三县山高坡陡,土地资源相当紧缺,发展工业需要一定的土地条件,按照州委州政府开发怒江水电战略,怒江两岸有条件的地方又不能建设矿冶工业企业,老窝河谷则完全具备了建设工业园区的条件,河道两岸有大量的土地资源,现已经有一定量的工业企业入驻,基础设施较好,原320国道贯穿全境,是瓦贡公路的必经之地。现在由于S228路线走向发生改变,即金—六二级公路由大理州云龙县曹涧开始叉道到我县上江乡七棵树,绕开了原老窝乡,因此,更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区位优势,以供电为主的有关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好完善,特别是在分水岭雪山脚下的高山荒地建设硅冶炼基地,避开城镇和人群降低环境污染。为州委政府在泸水乃至边三县打造一个工业园创造了一个运作平台,该区域是怒江边三县唯一可以适度发展工业的地方。因此,我县具有一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区位优势。

三、泸水县工业发展的政策和对策

工业园区是发达国家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也是省内部分地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依托泸水境内外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优势,泸水工业园区建设符合市场经济效应规律和不平衡发展规律,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从全省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显示,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是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在省经委、州委、州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严格按照省经委的发展要求规划好、实施好泸水工业园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发展理念

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入驻工业园区的年产1000吨木腊项目已建成投产,年产2300万块的免烧砖厂的产品已通过省级认证,工业园区分水岭片区的硅冶炼理论设计规模达23万吨以上,各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全县重工业,谋工业的氛围已基本形成,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升。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工业经济,使之成为支柱产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州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实现“二次跨越”的总体部署,把发展工业提高到富民强县的高度来认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牢固树立“无工不富”的思想观念,为实现泸水的率先发展奠定基础。

(二)狠抓工业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工业经济平台

我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7年9月13日通过省级评审批准实施建设以来,在以宏盛锦盟十万吨硅冶炼一期工程的示范和带动下,先后进入了宏鑫、金盛、金志等硅冶炼企业,各企业综合生产规模计划达20万吨以上,以硅冶炼为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正逐步形成。因此,在对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一是要严格按照“一园四片”的总体布局,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行业引资、企业运作、产业组团、分块建设、注重规模、配套服务”的建设理念,坚持长远规划与分期实施建设相结合、突出重点与连片建设相结合、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对工业园区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园区集聚效应,使入驻园区的企业按规划建设。二是确实站在泸水实现率先发展的高度,在思想上、行动上贯彻落实“工业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以筑巢引凤的实际行动,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为各类入园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投资环境,对内把边三县的资源进行整合,为怒江实现“二次跨越”作应有的贡献;对外,面向全省全国,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的各项建设。三是要坚持“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龙头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发展思路,努力将工业园区建成整体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骨干地位突出的硅工业基地,从而达到财政增收、企业发展,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的共赢目标。

(三)强化措施加快发展

一是加快硅冶产业的发展。我县有丰富的硅矿资源和水能资源为硅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要以硅项目为重点,一方面积极服务好、支持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进一步做好洛本卓、古登、称杆一线非金属矿硅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作为硅冶产业加工原料基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做强做大硅产品开发、加工产业。

二是加快中小水电开发工作。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54条,其中有开发价值的38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为47.43万kw,属于水能资源的“富矿区”。目前,我县已签订投资开发协议的电站23座,拟装机34.72万KW,争取在2010年前全面完成已取得开发权的小水电建设任务,实现电力装机总量达30万kw以上,年发电量达15亿度以上。同时,积极配合怒江干流大电开发,协调好、服务好大电开发工作,尽快促成水电产业群的形成。

三是抓好以水泥厂建设为龙头的建筑建材产业发展。结合怒江水电开发、交通道路、六库新城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资源和人力优势,抓紧抓好年产80万吨水泥项目建设,加快水泥厂、机制混凝土免烧砖、石材等项目建设,来保障怒江建设的需求。

四是加快以石缸河矿山为重点的矿业经济发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按照新型工业化以及新的矿业经济发展要求,以石缸河锡钨矿为主,进一步加大自把铅矿、鲁祖钨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堪查、开发工作,做到依法依规开发经营,坚持“矿山开发与环境治理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加大基础投入,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资源流失和浪费,做大做强矿业经济。

五是加快农、林、畜产品开发加工工作。结合怒江四个百万工程建设,以漆树加工、核桃加工、松香加工、草果加工、茶叶加工、桐油加工、咖啡加工、蚕丝加工重点项目为龙头,加快农产品、林产品、药材产品、畜产品的开发,实现工业、农业、畜牧业与林业的协调发展。将丰富的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财政增长的县域经济。

六是加快口岸经济转型工作。以口岸转型为平台,进一步提升和活跃边贸经济,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实现从地上资源开采向地下资源开发转移,进一步做好缅北矿产资源的进口、初加工、储存、集散工作,为泸水工业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在抓好六类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又好又块,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工业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确保工业建设的持续发展。

总之,发展工业的思路已经明确,目标已经确定,只要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上来,把握好机遇,按既定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大胆创新,苦干实干,泸水工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工业经济必将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从

而实现泸水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的目标。

第二篇: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生态旅游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龙之谷外挂论坛一种新兴旅游产业,它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稀土资源资料汇编经济活动,它体现在使游人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区域,同时不对其生态系统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与损害。研究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保护对策,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气候的多样化造就了生物的多样化;同时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这些构成了中国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随着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广泛开展,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了对生态旅游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把我国的生态旅游归纳为6种基本类型,并对每种生态旅游类型所特有的生态旅游价值作了简要分析。

1、1我国生态旅游地的类型

(1)森林休憩生态游

森林休憩生态游是人们在天然或人工的森林生态环境里所从事的以休憩活动为主兼有其他活动的旅游活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森林的生态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①森林中富含的负离子氧能使人消除疲劳,提高人体免疫能力;②一些植物分泌的芬芳和气味能够杀菌和治疗人体某些疾病;③森林美景能够给予人美的享受,陶冶情操;④森林中千姿百态的景物能够激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⑤森林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奥秘能够激发人更深层次地认识生命的价值,热爱大自然,自然地树立环境意识,是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

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森林体憩生态旅游地有:吉林长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浙江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广西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2)草原风情生态游

草原是指在半干旱条件下,以旱生或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我国草原的主要类型为温带草原,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黄上高原北部以及海拔较高地区的高山草甸。各类草地总面积约4亿公顷。草地植被主要有4大类型,共56种生态系统。由此可看出不管从量上还是从种类上我国都具有丰富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

我国有代表性的草原生态旅游景区有: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河北北部坝上草原、新疆阿尔金山高山草甸、天山高山草甸等。

(3)湿地观鸟生态游

湿地是一种多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根据《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

括低潮湿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在我国湿地鸟类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6%,丰富多样,自然而然,观鸟活动便成为众多湿地的最热门的专项旅游活动。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湿地核心区应受到绝对的保护,严禁进入,观鸟等旅游活动只能在湿地的边缘保护带有限制的开展。

我国有代表性的湿地观鸟生态旅游地有:青海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扎龙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江西都阳湖和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等。

(4)沙漠探险生态游

沙漠是在干旱、极端干旱的地区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超过2 00毫米的条件下,地表裸露,植物生长极为贫乏之地。沙漠也是地表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一种。

一般人认为“生态”便意味着生机盎然、郁郁葱葱。作为不毛之地的沙漠不可能成为生态旅游之地。但是,沙漠生态系统凭借其苍凉荒芜的原始自然景色、神奇的沙漠海市蜃楼、壮观的风蚀地貌及沙漠探险中所蕴含的冒险精神强烈地吸引着众多的探险旅游者。

沙漠中可以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有:沙漠探险、科考、游览、观光、滑沙等。在我国的北纬30-50东经75—125的北方内陆盆地和高原,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西端,东迄松嫩平原西部长约4 500km宽约600k m的断续沙漠弧形带,广泛分布于新疆、内蒙占、甘肃、宁夏等省区。其中,在许多资源和市场条件都具备的地方已开发有沙漠生态旅游项目,如宁夏中卫的沙坡头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齐沙漠等地已开发了极具市场潜力的沙漠生态旅游项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沙漠的自然生态环境本身已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再难恢复。因此沙漠地区开发旅游项目应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以利用促保护的方针,防止沙漠化的扩大。

(5)农业体验生态游

农业体验生态旅游主要包括乡村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前者是指以古朴、原始、自然的乡野自然风光及与其和谐相伴相生的独特的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所开展的旅游活动;后者是指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农业资源以引起旅游者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并体验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具有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

我国典型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有:云南罗平的油菜花节、云南元阳哈尼族人所建的“哈尼梯田”等。观光农业景区有:江西井冈山观光农业旅游区、北京郊区观光农业带、上海浦东虹桥观光农业区等。

(6)海洋度假生态游

未受污染的沙滩和海水,充足的日照阳光,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是吸引人们到海滨或海岛旅游的重要条件。在国外3S(Sun 阳光、Sand沙滩、Sea海水)旅游一直是最具魅力的旅游形式。海洋度假生态旅游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一是空气和阳光,海滨或海岛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是理想的体闲、度假、疗养的胜地;二是海洋资源,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海水本身就是美丽壮观的景色,五彩斑斓的充满神秘的海底世界更是诱人;三是海蚀地貌,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形态各异,气势壮观,构成海滨独特的自然景观。

中国已开发的海洋度假生态旅游地主要有:海南三亚的珊瑚礁,连云港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北戴河旅游度假区,青岛海滨旅游区等,福建福鼎、广西北海和海南文昌的红树林生态旅游区等。

1、2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生态旅游虽比世界某些旅游业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因此,引发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不合理的规划建设造成生态旅游资源本身的破坏

综观全国许多新开发的生态旅游地,存在问题还很多。其中没有规划、规划和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尤其突出,成为生态旅游资源受破坏的首要因素。比如张家界作为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其内的武陵源景区由于缺乏正确规划与科学论证,一些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如游道、宾馆、索道等小仅破坏植被,而且把区域生态环境改变得支离破碎,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如兴建黄石寨索道破坏了百余亩森林,并且噪音的增加打破了原来的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宁静与清新,许多野生动物逃而远之。一些景区的管理者和开发商,无视规划的重要性,仅仅凭自己的感觉来“规划”,或者请专家规划后,目的并不是要按照规划文本来做,而是成为摆设,成为向上面要钱、显政绩的资本,实际中根本不予落实。另外,不少开发商、管理者将景区的“精品化”建设误解为多盖建筑物,结果造成了很多景区“城市化”。这也与各地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有关。如国家有禁止在各风景名胜区内兴建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工程、设施的规定,但某些领导受各种人情关系的影响,批条子、打招呼,结果造成了很多违章建筑。仍以武陵源为例,其内充斥的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千米,其中违章建筑3.7万平方米,著名的景点锣鼓塔成了一座“宾馆城”。以至于1998年世界遗产组织官员对景区旅游造成的环境污染,景区城镇化给予了“黄牌警告”。

(2)许多旅游地管理粗放,旺季游客量大大超过旅游地承载力

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希望通过旅游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心情强烈,但在缺乏经营和管理人才,对旅游资源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却采取掠夺式的开发,短期效益明显,但景区管理显得十分粗放。这种片面追求外延扩大的发展模式,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降低了旅游质量,造成景观衰退,使真正的生态旅游难以开展。与此同时,许多旅游地为短期经济利益所驱动,在接待游客时来者不拒,使得旅游旺季的游客人数远远超出旅游容量,尤其是在“五一”、“国庆”、“春节”长假期间。旺季游客量大大超过旅游地承载力,给景区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压力。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2005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己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发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质污染,61%存在建筑设施与景观环境不协调或不完全协调的现象。很多地方本来规划就不合理,又超饱和接待游客,游客素质又普遍不高,环境破坏已不可避免,结果生态旅游成了“破坏生态”的旅游。

(3)一些旅行社、景区把“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标签,滥贴乱用

由于“生态旅游”这一名称迎合了游客向往自然的心理,市场吸引力大,蕴藏着很大的商机。一些旅行社在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对旅游经营者究竟有哪些要求的情况下,匆忙地推出许多“生态旅游线路”。这些旅行社推出的生态旅游产品,其主要特征就是以自然区域为旅游目的地,如森林、乡村田野、海滨沙滩等。在整个旅游行程中,许多导游并不知道生态旅游导游与传统导游的区别,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没有发挥、也无法发挥导游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应有的教育和管理作用。这就使

得目前进行的“生态旅”实际上与传统的大众化旅游活动没有什么区别。另外,一些自然景区,哪怕没有任何科学规划和经营管理规范,没有任何生态环境教育意识,都称自己是“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一词不断被滥贴乱用,成为一个时髦的“绿色标签”,成了招徕游客的幌子,无形之中误导了消费者。生态旅游活动被庸俗化了,负面影响很大。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不愿再使用生态旅游一词而使用“绿色旅游”的概念。

(4)社区有效参与程度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有待发挥

造福当地社区,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就业和发展,本是生态旅游的应有之义,也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共识。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地方在发展生态旅游时,社区有效参与程度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远没有发挥。一方面,具有发展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的地方,往往经济落后,当地政府资金缺乏,这直接影响其开发规模和投资能力。不少生态旅游地长期“开”而不“发”,“启”而不“动”,分散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整合、盘活,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更是长期得不到完善,丰富的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这种宏观环境,要想通过有限的生态旅游活动来带动当地居民创收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有“杯水车薪”之感。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外资开发起来的景区,当地政府往往让利较多,社区利益难于保障,如多数经营管理者是开发商从外地招引而来。不仅如此,当地居民几乎无法参与景区的规划和经营管理工作(少数是象征性的),多数只是在基层从事一般性接待服务,属于季节性临时员工。无论是管理者、经营者,普遍存在着忽视甚至排斥当地社区利益的现象。

实际上,国内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政出多门、管理混乱,许多生态旅游区归属不清,景区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统一,等等,其中的一些问题,不仅仅是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也是传统景区面临的问题。

2、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保意识。为使我国生态旅游得以持续发展,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2、1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森林公园则是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因此,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2、2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另外,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的有序地的层次开发的原则,开发那些不影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行动,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2、3强化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

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法规,严格执行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增加补充规定对违反法规的开发行为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2、4健全生态旅游的资格认证体系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健全生态旅游的资格认证体系,命名一批符合条件的生态旅游区,规范生态旅游市场,约束旅游经营者的行为,同时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反馈机制,用来检测生态旅游的功效。

2、5加强生态旅游的科研力量,充实生态旅游的科技内涵

利用科技手段建立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经营模式,借以资助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利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建立起以科技为先导的资源利用形式。一是通过研究生物间的拮抗、互促、富集、同化等作用,构建起完善的生物调节体系。如在游人较多的控制流域,通过设置芦苇、水浮莲等生物屏障,可有效同化与消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二是通过非生物因子(包括自然及部分人为因素)的研究,探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要素,制定出缜密的防止生态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发生的应急预案;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尽量减少游客及旅游经营者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如推广使用双降解材料餐具来禁堵白色污染,利用沼气、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技术,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

2、6加强生态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让游客在旅游中获取生态知识,在享受自然的同时,把保护环境变成自觉的行动,做到休闲娱乐、环保两不误。因此,大唐无双地图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公民观念。首先,应把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计划,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国情教育中增设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大唐无双剥皮分布图的子孙后代从小就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使生态善恶观、生态正义、生态义务成为青年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其次,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使每一个旅游者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保护环境的小事做起。只有置身于大自然中,大唐无双 保护令才能从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到享受自然、热爱自然,再升华到保护自然。自然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使旅游者感悟到自然美,创造环境美达到心灵美。

第三篇: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重生产、轻流通,对物流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物流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物流发展与管理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已日益被各级政府和企业所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也为我国推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的科学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论文关键词:物流业 物流企业 发展战略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一)多年来一直沿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部门,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存在着诸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物流布局不尽合理,物流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发展缓慢,物流整体效益难以体现;物流实现方式过于单一,物流企业运用效率低下;各种运输方式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行业和地方保护,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系统运作困难重重等问题。

(二)我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客观要求。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物流市场化的比例相当高,如日本达80%,美国达57%,而我国仅为18%,大多数工商企业也缺乏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不强,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物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偏高。

(三)目前我国已有多达70万多家称之为“物流公司”的企业,但在这些企业中,多数由于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很难提供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以及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原始和单一,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四)由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偏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比较缺乏,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

(五)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

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一)流通政策方面,一是商品流通不再受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直接控制,而是通过市场进行自由调节;二是商品价格也由国家定价进入由市场自由定价的阶段。这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

(二)流通的主体除了国营、集体的商业企业外,更多不同所有制的生产企业也进入了流通领域,非公有制成分大量增加;单一流通渠道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出现了多渠道、多环节的新局面,市场网络已初具规模。这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参与主体保证;

(三)物流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一些外商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竞争优势,积极实行物流本地化战略,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获得必要的物流服务的方式,它们构成了目前物流市场需求的主体;其次是高新技术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等,它们大多具有大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较高,对物流服务有迫切需求;一些国有大型工业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也打破了“大而全”的传统观念,着手对企业传统物流活动进行重新改造,积极寻求物流伙伴或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支撑。

(四)不少企业认识到物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抓紧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如神州数码、国美电器、青岛海尔等企业都已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体系。它们的大胆尝试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源泉与市场竞争的动力。

三、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规模小、落后、粗放、物流市场不成熟

1、我国GDP指标占物流成本的比重较高,发达国家经过推行现代物流,这项指标已经控制在10%左右。我国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上下徘徊,2004年仍为21.3%。虽然产业结构有所不同,反映了我国物流的粗放与落后。少数企业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质量和效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长仍然不适应,存在物流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缺口”现象。

2、供需不平衡,社会物流粗放

经权威机构调查数据表明,2004年我国的货运总量为161亿吨,货物价值总额为38.4万亿元,货运平均价值为2384元人民币/吨,只有美国的40%。一方面,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物流公司繁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而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涌向运输领域,造成我国运输能力,特别公路运输能力极为分散,形成恶性竞争,导致运价过低,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需要,影响专业物流服务的拓展。

3、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较为突出。

当前,我国物流总体水平落后,既存在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落后的“硬约束”,更有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薄弱的“软约束”。一是体制性约束。2004年,我国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20%左右,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只增长了10.6%。二是市场发育不成熟。现存的地方保护、暗箱操作、恶性竞争等问题,更由于行业诚信体制不健全,造成物流效率低下。

4、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物流粗放也明显地表现在物流市场不成熟。我国物流外包业务绝大多数还只是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一些新兴的物流业务外包比重很低。从物流费用构成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在于物流的组织管理水平。我国物流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14%,远远高于美国3.8%的水平。反映出我国无论社会物流专业化水平、还是社会物流组织能力和物流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

四、加块我国现代物流企业与市场协调发展的途径

从我国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状况看,企业物流发展的根本要从产品到销售的渠道上畅通;就要通过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客户服务水平达到降低物流成本;以超强的技术规模,加强企业物流的现代化管理和人才培养,降低生产销售总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一)从生产到销售的渠道上畅通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上。现代企业必须对市场做出正确预测,许多企业之所以发展迟缓,很大程度是由于对市场需求的转化反应缓慢,最根本的还是企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渠道不畅通。产品要以动态、经济型、品牌意识为导向,提高产品发送的速度,保证准时送货,方便顾客产品的实物配送,要考虑到顾客随时能买到所需的产品,通过市场的需求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物流的流通效率,增加产品的透明度,以合理的营销渠道带动企业物流活动,充分认识销售和物流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物流是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激活沟通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企业快速反应,迅速出击抢占市场的捷径。

(二)加强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客户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未来物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网络的竞争,现代物流要求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区域内的物流任务,因此在整个物流业务过程中,通过网络保持信息沟通,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加快订单处理速度,通过对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全过程,提高顾客服务满意度、产品的售后服务、实现网络化经营所带来的规模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采取各种各样的网络促销手段,如电子商务促销、广告、宣传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快节奏降低成本,提高销售额,扩大市场份额,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加强客户感染力。现代物流企业必须主动发掘市场需求,并对市场需求迅速作出反应。加强市场开发能力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同时建立客户的服务窗口,以树立现代物流企业的品牌形象。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客户具有终极话语权。因此,企业要保证其市场地位,就必须尽可能满足客户服务要求。显然,满足客户服务要求的过程还受到企业投入资源的能力制约。所以企业必须在物流服务成本和客户服务要求之间进行技术经济权衡。

(三)企业物流现代化的管理和人才培养

先进的物流技术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是提高物流能力,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现代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就是可以形成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管理的社会化趋势,生产企业与零售商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专门的物流中心提供,已实现少库存与零库存;最终目的就是降低成本。要着力培养一些既懂经营,又有掌握现代物流规律的复合型人才。

五、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一)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物流一元化管理。这是实现物流与运输统一、协调管理的组织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物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仍处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分散指导的落后状态,远不能适应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比如说我国物流业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分散到国家经贸委、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外经贸委、内贸局等,它们各自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但各部门之间缺乏直接的横向联系,物流体现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缺乏统一协调的物流管理。

(二)研究制定物流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物流市场法规体系。这是确保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发达国家在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了发达的物流产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家制的政策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加快推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发展,积极培育物流市场。这是确保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市场主体保证。要培育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首先要引导企业构建一体化物流战略,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其他相关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形成供应链一体化,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其次是要引导企业从“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与合适的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实现互惠互利;再次是要鼓励企业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增强竞争忧患意识,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参与国际化竞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促进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树立质量、良好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的经营理念。

(四)大力推进物流技术进步,加快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促进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这是确保我国物流业健康、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条件。首先是要建立物流大系统的配合性、统一性标准,包括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标准、集装模数尺寸标准等;二要建立物流分系统技术标准,包括货运车船标准、搬运车辆标准、传输机具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台技术标准、货架、储罐标准、物流信息技术发明的标准等;三是要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如条形码技术、复合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四是要推动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要推广应用当代国内外先进、实用的交通运输技术,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技术;五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国际化、多样化、高速化的经营环境下,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五)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策略

1、现代物流是横跨众多产业部门的复合性产业,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束缚,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快制定“十一五”全国现代物流业专项规划。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要加强铁路、港口、多式联运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对于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议国家应该给予支持。为企业经营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工商登记管理、财政税收、交通规费、配送车辆进城、土地管理、货运代理、物流市场规范、快速通关等几方面的政策,企业要求比较强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抓紧研究实施细则,把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在实处。

2、完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提高物流效率。这是确保物流业顺利发展的物质保障。物流业是一项投资大,而投资回收长的行业,这就要求国家在继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要从宏观方面入手,做好物流发展的总

体规划,以达到我国物流的合理化和物流整体效益的最优化,改变我国当前物流产业各部门不协调、重复建设的现状;同时要抓好中心物流城市的基础性建设,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从而带动物流产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方面发展;还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改变国家单一投资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吸收国外和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邮电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民航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马天山主编.现代物流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56-62.[3] 第三方物流能为客户创造哪些经济效益 北京物资流通 2008/01

[4]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

[5]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9/01

第四篇:彩信业务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彩信业务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摘要:简单介绍了中国移动彩信业务的基本含义,指出了当前彩信业务发展运营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市场推广、终端和资费。提出了加快彩信业务发展的几条策略,如定位用户群、树立品牌营销观念、建立多赢互利的产业链发展模式等。重点强调彩信业务的全新产业链应由终端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三大环节构成。

2002年中国移动通信业务的短信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全年短信的发送量达900亿条。正是看到短信市场的高速发展,中国移动于2002年10月推出了彩信业务。彩信业务自推出之日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从2003年初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中国移动用户彩信参与活动,到4月中国移动、搜狐和摩托罗拉三大公司联手主办的“彩信上珠穆朗玛峰”的登山活动等,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对彩信业务有很高的期望。但彩信业务在许多方面仍不完善,还有待于逐步健全。

一、彩信业务概述

彩信业务与普通短信业务类似,除常见的文本内容外,其信息类型还包括图像、语音或音频片段,并且有视频剪辑和演示信息。信息不仅能够在手机之间传送,还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彩信业务的正式商用,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的多媒体时代宣告来临。

彩信与原有的普通短信业务比较,除基本的文字信息以外,更配有丰富的彩色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内容。

二、彩信业务发展运营中面临的问题

1.市场推广问题

彩信业务推出之际,就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大众普遍认为,彩信的最大卖点就在于发送照片,而忽略了彩信的其它重要功能。

2002年底,由广东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所做的彩信业务调查显示,43%的消费者听说过彩信业务,57%的访问者则没有听说过。如果不用更换现时的手机,在消费意向方面,会考虑使用彩信新业务的有37%,而13%的用户还拿不定主意,其它的用户则表示不会考虑使用彩信。

2.终端问题

彩信业务利用GPRS技术高速通道传输,因而只有开通中国移动GPRS业务的用户才能够发送或接收彩信。对于目前尚未拥有彩信手机的用户,是否会花数倍的价钱重购新机以使用彩信业务呢?调查发现,如果需要更换专门的手机的话,有31%的用户还是会购新机以使用彩信业务,59%的消费者则表示不会,而10%的消费者仍在犹豫。

3.资费问题

目前中国移动的彩信业务是按条收费的,每条0.90元,由发送方付费接收方免费。与文字短信0.10元/条的价格相比,高出了8倍;即使在促销期间,按照“发2条送1条”即0.60元/条的实际价格,也高出了5倍。由于存在对文字短信服务的替代作用,彩信信息的价格需求弹性显然相当高,500%~800%的价格变化必然会吓退不少消费者。调查显示,能够接受这一价格的消费者仅占24%,而嫌价格较高、有点不能接受或者绝对不能接受的占59%,另有17%的用户则不置可否。

4.内容供应问题

中国移动虽然下了大力量推广彩信业务,然而内容供应商们口头支持多,实际行动少,理由是“彩信业务的推出并不需要太超前,一旦市场大幅度启动,我们可以马上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片、游戏等内容”。2002年底,只有“TOM短信网站”一家内容提供商与中国移动签约提供彩信业务信息内容。

三、加快中国彩信业务发展的对策

1.建立新的市场营销模式

任何业务的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必须建立一种市场营销模式。移动通信市场营销不单单是手机零售、放号等概念,业务模式、服务营销、品牌等都属于市场营销的范畴。新市场、新用户、新价值开拓的关键之一在于让用户知道这些信息,通过市场细分,明确目标客户群,并针对不同客户群对彩信业务的技术优势进行市场推广,打出响亮的业务品牌,在市场上快速建立起牢固的用户群。运营商一定要找准时机,有针对性地向重点个人、单位和行业进行推广,让他们在享受彩信业务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自觉地宣传这项业务,从而达到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效果。

(1)定位用户群

彩信业务从业务类型上可划分为商用用户(特指企业用户)和娱乐型用户(主要指个人用户)两类。在彩信营销过程中,运营商需要针对这两类不同的用户群实施不同的策略,根据多媒体业务用户的需求特点,制定不同细分市场的市场战略,创造新的市场模式。

对于企业用户,彩信业务信息可以使企业迅速获取、选择、发送或删除照片或录像剪辑图片,从而大大提高操作的有效性和反应次数。例如,通过彩信的多媒体信息,建筑师不用亲临现场就可以查看到建筑的情况,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可通过多媒体信息向该建筑师展示建筑的关键方面,同时获得建筑师的反馈意见。

纯娱乐型用户大多数是青少年,每用户平均消费额(ARPU值)为中低值,但数据业务比重高。针对这一群体,运营商要发掘流行因素,营销的任务是制造流行,提高彩信业务的吸引力,让这一目标客户群体形成彩信认知和消费市场,保证他们能够使用彩信。

(2)树立品牌营销观念

电信业实际上是服务行业,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牌确定原则显然更适合。这一方面将有利于贴近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重点刺激用户消费,提升品牌忠诚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根据不同目标市场的异质化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品牌已成为消费者选择电信服务的主要因素。品牌伴随着消费者的不安全感而来,面对众多产品,消费者可能无力分辨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品牌则给了消费者一个选择的标志。

笔者认为中国移动彩信业务当前的品牌推广计划可从三个阶段着手。第一阶段是对品牌知名

度的传播,让大家把彩信和多媒体短信的概念联系起来,让社会各界知道中国移动这一新型增值业务的上市。第二阶段是提高品牌认知度,通过广告、展示、展览会、研讨会、促销活动、销售点设置体验区等活动来传播品牌内容,让消费者不仅知道彩信业务,还要对彩信业务认可、有好感,并会踊跃使用。第三阶段是提高品牌的美誉度,通过前两个阶段的传播和宣传,达到使用户称赞彩信的目的。另外,充分把握新机会,促进品牌的进一步提升,还可以运用跨媒体理念,联合平面、电波、电视,进行立体的品牌推广。通过品牌建设来明晰消费者的认知,将企业的所有营销传播策略都紧密围绕在品牌定位周围,使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定位产生认同,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理解的偏差。

2.建立多赢互利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运营商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产业链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为内容提供商搭建公平、开放、共赢的业务平台,积极整合产业链各环节并使之协同运作,才能实现产业链多方共赢的局面。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用户即构成了传统的电信业务价值链,运营商通过为用户提供电信业务就可以获取全部的业务收入。

在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中,电信运营模式正在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在彩信业务产业链中,不只是网络运营商独自参与,将出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业务发展的局面,逐步改变现有运营商同时运营网络和提供服务内容的经营模式,形成终端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三大环节构成的全新价值链。

(1)手机制造商普及彩信手机

通过市场调研可知,只有手机价格适中才能让彩信业务得到普及。青少年在今后的彩信市场中将占据很大比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青少年用户也将是彩信业务成功运营的重要客户群体之一。3000元左右的手机价格对于收入不高的年轻人来说是道门槛,如果彩信手机能以大众都能够接受的价格出现在市场上,必将吸引一定的消费群体。

运营商可与终端制造商携手,推出价格适宜的终端产品,使彩信业务快速走进千家万户。主要方法有:

·运营商可以大批量定制终端并捆绑业务进行包销,批量大了,手机价格必然下降,手机制造商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

·运营商也可以开展“预存话费送手机”和“集团客户担保送手机”的促销活动,借助营业厅、直销、社会化分销、批量承销等方式向部分用户推出价格诱人的彩信手机,这种方式必将促使彩信业务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当然,这里运营商是不以销售终端为赢利目标的。

(2)网络运营商调整资费标准

对彩信业务价格的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用户认为0.90元/条的价格偏高,仅有少数用户表示可以接受,由此不难看出,彩信资费适中才是普及的关键。热衷于彩信业务的年轻用户群体,由于受经济条件的约束,通常对价格非常敏感。目前彩信业务的价格是中国移动自己制定的,如果达不到普通短信目前的业务规模,彩信是不能盈利的。

实行比现在资费低廉的价格,推出与目前普通短消息较为接近的资费标准,将使彩信业务为大多数用户所接受。此外还可以实行包月制,打破以发送信息条数为计费单元的收费模式,从移动电话业务的套餐资费和“包月制”资费政策中吸取成功经验,使彩信业务以低廉价格走进消费者市场。

(3)内容提供商提供丰富应用

彩信业务若没有吸引人的内容和应用就不会吸引用户的使用,业务就不会成功。彩信业务要出彩,就必须依靠内容提供商的支持,有了大量的内容提供商的开发,彩信业务才能进一步地发展和延伸。例如,韩国SK电讯多媒体短信业务的成功就离不开内容提供商的支持,在SK电讯的周围,聚集了超过400个内容网站、2000多家内容与服务提供商,庞大的供应商队伍并没有减少运营商的利润获取,两者的合作从提供的6300种不同服务营收中获益不浅。

彩信业务最根本的任务是为最终用户提供高质量、丰富多彩的业务,单靠网络运营商一家经

营是远远不够的。在产业链中,移动运营商提供技术支持,还仅仅是个框架,需要内容提供商向这个框架中充实内容。中国移动应该借鉴短消息的成功经验,加大同电信增值服务运营商(SP)的合作,共同经营彩信业务的信息内容。应用内容是彩信业务得以发展的关键之一,丰富多彩的应用可使该业务深入人心,使业务进一步发展。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鲁向东喜欢用一个比喻,他认为彩信业务就如同运营商提供的一个剧场,SP是那些来剧场演出的演员和剧组,手机制造厂商则是剧场设施的提供者,中国移动的2亿手机用户就是观众。移动运营商最关心的是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因为如果没有多媒体短信内容,用户将觉得彩信业务毫无趣味。彩信业务需要那些演员和剧组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用户的广泛使用。

四、结语

总之,随着手机由简单的话音工具转变成具有丰富娱乐功能的个性化消费品,彩信业务将使整个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乃至整个移动通信产业链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移动通信业也将因为彩信业务而变得前程似锦。我们对更加丰富的无线数据应用的期待从来没有这样强烈过,而中国移动更多更新的科技产品将把我们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把从前看来遥不可及的种种假想转变成现实,引领我们享受多姿多彩的无线生活。

第五篇: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机化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农业要积极稳妥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农业机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促进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进而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性

当前农机化的发展呈现出平稳性、平衡性、高水平、市场化、规范化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农机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发挥出组织带动、示范推广、富民增收和桥梁纽带的作用,现代化政务信息沟通了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农机用户和农民之间的联系,农机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1、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农业机械化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自《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围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机化发展。它的颁布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法实施后,我们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修订了《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同时,农业部设立各种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激发农民购机的热情。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机化发展和管理步入了有法可依的法制轨道。

2、政府对农机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

政府的投入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引导。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2006年全国农机化行业的一般行政事业支出为23.6亿元,基本建设支出为7.3亿元,农机购置资金达320亿元,科研推广培训的投入为

3.6亿元,特别是补贴规模迅速增加。2004年中央财政补贴为7000万元,2005年为3亿元,2006年为6亿元,2007年为20亿元,这些数字对于并不富裕的购机主体农民来说是相当可观的。

3、农机化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机的强劲需求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存在之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机已成为重要的载体。2006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拖拉机总量达到1728.34万台,比上年增长2.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增幅较大,达到167.63万台;联合收割机拥有量55.6万台,比上年增长17%;机耕面积6760万公顷,机播面积5024万公顷,机收面积3853万公顷,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9.3%,比上年提高3.3%。精量播种、肥料深施、设施农业、病虫草害防治等所有现代农业技术都必须使用相应的农业机械

来实现。

4、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观念的变化给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长期的稳定需求

农民对农机的渴求与依赖是农机化事业得以持续的原始动力。最近5年以来,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04年以来,第一产业劳动力数量减少了1200万,而且留守务农的只剩下年龄大的和小孩,可以说是“老弱病残”,这种形式务必要求不断增加各类农业机械,这就给农机市场和维修市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5、农机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发展的不竭之源。玉米收获技术和装备、小麦免耕播种机器、油菜牧草加工机械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农机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农民对农产品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6、农机合作经济服务组织发展成了总的趋势

农协是为农机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协会性组织。目前,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成为市场经济中新的微观主体。2006年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3502.1万个,其中农机户3474.8万个,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3.5%。农协、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等中介服务组织已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机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知识断层与老化问题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基层推广单位不断新增工作人员,但是新增人员基本都是非专业的,他们不懂农机及推广方面的知识,而且单位又没有经费培训他们;其次,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新型农机具的不断出现,单位在职的技术人员也是束手无策,难以应付,知识老化严重的制约新农具的推广。

2、农机化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一项新技术、一种新机具要全面推广,最基本靠的是宣传。而宣传需要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现场培训会、新闻媒体专题报道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才能唤起社会效应,这就需要大量资金作保证。加之推广机构人员逐年增加,财政拨款增长缓慢,这种矛盾势必影响到对宣传的投入,束缚农机化的发展。

3、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不够健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是本着以人为本、以效益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农机化,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化、市场化,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机连锁经营,完善农机营销网络,加快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

4、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需要不断完善

农机化信息网络是农机化发展的首要条件。在通讯发达的当今时代,建立信

息网络势在必行。现在国内主要农机生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他们形成的长期产销两旺与信息的畅通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不断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是促进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的不可缺一的因素。

三、对今后农机化的发展建议

1、继续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及法规

各基层单位要全面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学习计划,把它的精神领会透彻。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快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政策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争取、完善购机补贴、燃油补贴等扶持发展政策,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和产业扶持效应,强化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功能。

2、加快发展节约型农机化

首先,全面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加快发展农机化的有效途径。要标准化就必须淘汰旧的机具、旧的耕作模式,这就为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节能型产品的开发。它的研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建设节约型农机具,对社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注重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只有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出技术本身的优越性,产生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第四,行政与经济手段并用,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政府部门一边要强制执行作业标准化,淘汰落后的机械,另一方面要给使用新技术、新机具的农户给予资金补贴,大面积实行项目补贴,以点带面,激发农民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具的热情。

3、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步伐

要建立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及工作人员领办的农机合作社、村与大户合办的农机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创办的农机合作社,发挥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组织带动、示范推广、富民增收和桥梁纽带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以节本增效为核心,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业。

4、加大购机补贴资金,逐步扩大补贴范围

近几年,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投入,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农机执法队伍经费严重不足。因此,我们应当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购买力,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科学选取项目,突出补贴重点,推动农机化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5、强化产品质量意识,严格监督管理

在农机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强化产品质量是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生产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利益是相关的。质量是产品的命脉,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加强农机产品质量是企业自身、农机监督管理单

位和农机管理行政部门的共同任务。

总之,农机化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大力推广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不断增收为重要目标,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农机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下载泸水县工业经济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泸水县工业经济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田县休闲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

    大田县休闲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关键词:休闲农业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2012年 第1期 发布时间:2012-01-13范双龄福建省大田县农业局1 大田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1.......

    吴中区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与发展对策

    吴中区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与发展对策吴中区工商业联合会、吴中食品药品监督局、吴中区医药行业商会为了全面了解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吴中区医药工业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分......

    餐饮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餐饮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难得一次的“下馆子”已经逐渐成为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我们的餐饮业随着经济前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

    家访现状分析与对策

    家访现状分析与对策 家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沟通,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达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共同合作。家访的成败,关系到教......

    快递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最终定稿]

    我国民营快递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快递的概念,快递行业是20世纪末在美国出生的一个新兴行业;快递,是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捷送达。快递的......

    娄底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网带输送机 [内容提要] 湖南娄底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该市也具有了发展旅游业的时代需求,因此,全面分析该市旅游业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价值。本文正是出于这一目的......

    我国外汇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策以前对外汇交易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在脑中有个含糊的概念。但是通过这次的习,我知道了我国的外汇市场主要指银行之间进行结售汇头寸平补的......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李树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园艺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摘 要: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