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会维权的弱势原因及对策
修改后的《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既是对工会存在本义的归位,又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运动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会工作的惯性,工会履行基本职责仍然存在着来自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干部素质等多方面的障碍。工会维权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处在一种弱势的地位,不能有效地行驶国家法律对其所赋予的权利,也难肩负起职工对其寄予的期望,更给劳资关系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
一、造成维权弱势的原因
1、从法律角度看,工会缺乏反制侵权方的法律手段。工会的维权依赖于政府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的间接干预,自身没有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协调的办法。工会的维权无怪乎维护职工的劳动权、报酬权、休息权等,但《工会法》中有关此类问题的规定基本上都是“有权参与”、“有权要求”或“有权提请”之类的表述,从表述上不难看出,工会维权只有交涉权、建议权、调解权,而没有决定权。用一些专家的话说,工会没有维权的处罚权,也无法利用工会的集体行动权,造成工会维权的弱势性。
2、从体制上看,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制约着维权作用的发挥。(1)在公有制企业,工会被习惯地列为“三类”部门,有的甚至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被撤消或合并到政工部门,这样的企业地位势必注定工会想“作为”又无法“作为”的结局。另外,工会的经费由行政拨付,使得工会在有些问题的处理方面存在着“腰杆不硬”、“看脸色行事”等现象。(2)在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明晰,劳资利益对立,工会主席或工会干部作为企业的雇员,受制于企业,代表职工就有关权益与企业主及其管理者进行谈判、交涉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对方的利益。这样顾主往往以不再续订劳动合同的方式解雇工会干部,或者给予其他不公正的待遇。尽管新修改的《工会法》对维护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有明确的规定,但工会干部因维权而受到解雇或被企业罢免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工会干部因顾虑,名则保身,不敢作为。
3、从主客观的角度看,工会干部自身素质不高或企业领导法律意识不强,影响工会维权的效果。(1)由于工会干部的素质不高,对职工所反映的维权事件缺乏应有的对策或在代表职工与企业协商的过程中由于话说不到点子上,维权缺乏应有的艺术,致使问题得不到妥善得解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滥用职权,对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不以为然,对工会的调解不予理睬,我行我素;对反映问题的职工不但不于改正,反而采取打击、报复等手段。
二、改变维权弱势的对策
改变工会维权工作中的弱势现状,涉及到体制、机制层面的诸多问题。体制有赖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需要统筹考虑。但改变现在工会维权工作弱势现状的机制层面应该说没有太多的阻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实强化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建立维权的预防机制。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和企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把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兼并、破产、出售等重大改革方案和重大投资、基建、采购等专项工程的管理项目纳入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建议权范畴中。把企业经济性裁员、职工下岗、分流、安置、再就业和企业领导干部的年薪、职工的工资、奖金分配方案纳入职工代表大会的同意或否决范畴中,源头参与企业的决策,避免企业在政策出台时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未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要经全体职工审议,将职工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依托建立健全职工董事、监事制度。要严格民主程序,职工董事、监事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逐步实现工会主席、副主席以职工代表身份直接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要赋予职工董事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上的否决权。
2、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切入点,建立维权的平等协商机制。工资集体协商是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安全阀”,也是促进企业和职工加强沟通、共谋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推进平等协商工作的重点,进一步规范协商程序,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由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就企业的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工资支付办法、息工待岗期间的最底工资标准、劳动安全生产、社会保险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协商中要积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协商的要求和内容提前通知,让对方作好必要的准备;坚持协商代表先深入车间、科室,认真听取、收集干部、职工对企业工资分配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把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当作协商的重点;坚持地位平等、人数对等的原则。在协商的基础上签订集体合同,保障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3、积极参加劳动争议仲裁,将现在的行政处理变为有工会组织参加的多方干预机制。各级工会要积极参加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加强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代表组织的有机结合,行使工会代表的职责,使各级工会在对涉及劳动争议的案件中有话事权、法定建议权和一定的否决权。这样以来,工会维权的威慑性就加大了,恶意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用人单位因工会在处理机制上有发言权,对工会的调解行为和维权行为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原先不重视的现象将有可能彻底改观。
4、多种手段并举,建立维权的监督保障机制。建立维权的监督保障机制,并加强对这种机制的执行是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一是建立对职工重大问题的监督和调查研究制度。工会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与工会组织可就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问题共同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限期解决。二公开维权监督电话。接受职工群众的举报,并及时调查处理反映的问题。三是建立维护职工权益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大奖惩力度,要对落实重视职工权益维护及落实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对那些履约率底,职工满意率底的企业不得授予任何荣誉称号,企业主要负责人不得参与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家的评比。四是实行法律援助制度。要为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指导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利益。特别是为那些权益受到侵害的特困职工和因维权而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工会干部、工会组织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
在通过机制建立,机制约束,机制的贯彻执行来确保工会维权的正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当前影响工会维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工会干部会不会、敢不敢维权的问题。如果说建立机制是改变工会维权弱势的根本保证的话,那么提高工会干部的法律素质、确立敢于维护的观念则是落实维权的基础环节。
首先,要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干部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使维权工作不是“瞎忙”。工会组织要做到依法维权,就应该努力学法、懂法,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仅要学好包括国家制定的《工会法》、《劳动法》等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包括企业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对职工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在深入调查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政策研讨,弄清职工反映的问题,有没有政策文件规定,那些符合符合,那些不符合,做到心中有数,维护起来才能有理有据,才有可能彻底摆脱“维权难”的困惑。不至于因不懂法律对企业的侵权行为“熟视无睹”,也不至于因不熟悉法规而对处理侵权行为“束手无策”。
其次、要敢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敢不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衡量一个工会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它需要工会干部一方面要有维权的勇气,在职工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伸出救助之手;在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能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维护他们的具体利益;在因维权受到报复时能毫不畏惧,坚持维权。另一方面还要有维权的手段,能通过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使法律法规赋予职工的权利落到实处。主要是通过加强集体合同的检查、职代会决议执行情况检查、厂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办法,加强群众监督检查,共同对企业行政进行监督检查。
总之,改变工会维权的弱势地位,增加工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刚性约束,为工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维权环境,这既是职工权益维护的重要环节,也是稳定大局的需要,更是密切党和职工血肉联系的关键所在。应当也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和关注。
第二篇:弱势青少年生存现状及其对策
弱势青少年群体的生存现状及其对策
2009年11月15日
随着我县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劳务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虽然有力地促使“三农问题”的解决,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进城务工,导致许多农村儿童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个独特的农村弱势青少群体。
文章中所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单亲家庭青少年是指父或母亡故家庭的18周岁以下青少年。弱势青少年群体主要是指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青少年。据调查,目前我镇农村的弱势青少年群体共有名,其中留守儿童名,单亲家庭青少年名,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弱势青少年群体的现状及走向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我镇明天的发展。因此,弱势青少年的现状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其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一、弱势青少年群体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新桥镇情况来看,因地处象山半岛中南部,交通不便,企业数量少、就业机会小,不少群众外出务工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存在,由此而形成的弱势青少年群体也不在少数。据了解,目前新桥镇有弱势青少年约90人,其中男孩55人,女孩35人,年龄大都在13岁至16岁之间,分布在各个行政村。虽然数目不是很大,但镇内的这些弱势 1
青少问题比较明显,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使他们有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的感觉,从而导致许多弱势青少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
为了真切了解农村弱势青少的思想道德与身心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家庭、社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供依据,笔者以本镇区域内弱势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掌握了一些情况。
二、农村弱势青少年群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目前农村弱势青少年群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教育缺失,二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三是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四是价值观发生偏移,五是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六是产生亲子隔阂,七是人格发展出现障碍,八是增加祖辈负担。综合调研情况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护人素质不高,教育意识不强,责任心淡薄
一是单亲家庭存在分析。单亲家庭生存压力大,疏于对孩子的监管,或者过分对其溺爱,凡事都为其操心,孩子依赖性强,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习惯差。二是留守儿童存在问题探析。从直接监护人来看,面对生活的压力,作为孩子直接监护人的父母,他们在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间进行选择时,往往选择前者,这造成了一种结果,即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成长,接受隔代教育。长期留守的儿童他们上课思想容易抛锚,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从临时监护人来看。现实中,留守儿童或者委托他人监管,或者由祖辈照顾。由委托人监
管的情况下,更多的则体现为对其监管下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不够,他们认为只要让他们监护的留守儿童吃饱穿暖就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至于学习方面则不加重视。至于由祖辈照顾的,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单一。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因其自身素质限制,与孩子的需求之间形成的落差极大,难免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无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由祖辈照顾的情况下,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肤浅。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因其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需求之间形成的极大落差,难免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无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
2、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动,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少,很难有时间回来看望子女。他们一般以电话、书信的方式与子女联系,所谈论的话题除了询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叮嘱孩子听话,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变化与思想道德状况。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变幻不定,又由于远离父母,缺乏亲情的呵护,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帮助,他们很可能会变得暴躁、古怪。临时监护人与孩子间缺乏沟通。临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多为文盲或半文盲,不能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及心理上的问题。祖辈间的代沟也使他们缺少有效的交流,孩子心里有话,受了委屈都不愿和他们讲。尽
管祖辈为孩子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他们毕竟代替不了孩子的父母。学校及老师对弱势青少年的关心没有给于必要的倾斜,使他们和其他同龄人相比,爱就少了一点,使其产生孤僻、内向、不愿交往、不善交流的倾向。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合理的疏通,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大,心理异常发生率就高。孩子的父母、临时监护人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弱势青少年群体工作的建议
农村弱势青少年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将会在今后演变为社会问题,成为影响推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强农村弱势青少的教育管理、做好农村弱势青少年工作刻不容缓,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有效、及时的解决,我镇从政府角度采取以下对策:
1、开展帮教结队工作。重点落实单亲家庭学生和困难家庭关爱行动。把目标对准4200名18岁以下的青少年,邀请县关工委工作团的同志为青少年上法制课,与17名学生进行一对一结队帮教。要教育好一名青少年,家长是关键,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单亲家庭学生问题较多,学习相对落后,比较消极,对有问题的单亲家庭优先落实结队,队困难的单亲学生重点助学。我们开展了单亲家庭学生调查,四所中小学校共有85名单亲家庭学生,其中离婚66人,父或母亡故19人。对这些学生都存在悲观心理,从小失去父爱或母爱,对学习失去信心,对他们通过家访、单亲家庭座谈会、家庭教育指导等形式,开展分类施教活动。通过学校送上帮扶基金,并多次进行家访,和其母亲进行交流,针对性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从感化家
庭开始,联合学校。以镇团委和关爱老少服务站为阵地,进行一对一谈心。
2、开展主旋律教育。利用本地的山海楼和烈士纪念碑,这一爱国教育基地的优势,结合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专门成立宣读队,深入镇属4所学校开展理念信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激励性文体活动。结合适合青少年特点,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的要求,精心设计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设益智性互动节目。开展巧取钥匙、众志成城、过电网、扫雷、猜谜语等系列活动。猜谜语可以鼓励孩子在竞猜过程中积极思考,促进孩子思维发展。开展“我爱家乡枇杷红”征文比赛,鼓励全镇青少年积极参与,并对他们精心协作知道,激发他们协作热情,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引导其感受家乡自己的节日。在每年五月底,学校、镇政府、关爱老少服务站三方互动,为清扫年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枇杷园下枇杷棋,设点和游客进行互动。
3、开展“代理家长送温暖”活动。为做好弱势青少的教育工作,新建了“关爱留守未成年人服务站”,发展支援服务者。志愿者深入学校对每个弱势青少进行仔细摸底调查,将131敏留守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联系电话等情况录入电脑,建立弱势青少个人成长档案。每月召开工作例会,重点学习家庭教育、传统美德等方面知识。同时,在新桥中学、东溪中学和新桥中心校建立“弱势青少之家”,“临时家长”由团委书记担任,帮助弱势青少解决学生困难,及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等。整合“县爱心糯米团”、镇团委、镇妇联等力量,设立“弱势青少基金会”,激励弱势青少从小立志成材。
第三篇:论我国消费者维权艰难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我国消费者维权艰难的原因及其对策
摘 要::费者维权艰难是我国企业失信的减压阀。这表现在:维权法制不完善消费者维权缺依据;渠道不畅成本高,消费者受损没商量;意识淡薄素质低,消费者自保无能力。要铺平消费者维权之路,必须完善消费者维权法规,供给消费者维权依据;必须疏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提高消费者维权效率;必须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消费者自保能力。
引言
诚信既属于传统的道德范畴,又是人们在现代经济社会必须相互遵守的文化规则。“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弄虚作假,言如所思,行如所言,“言必行,行必果”。我国本来有着诚信的传统美德,但在迈向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种传统美德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据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85·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诚信经营是企业应遵循的价值理念。但是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为了自己眼前的现实利益,而坑蒙拐骗的企业大有存在。难怪世界银行前任行长克劳森先生向中国提出建议,要注意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同步性。他以一个银行家的身份,强调了诚信对中国经济 的重要性。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由来已久,这些年可以说是愈演愈烈,以致达到了“诚信危机”的程度,使中国经济正在大量失血。所谓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则衰。笔者在此提出和探讨导致当前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来自消费者维权方面的问题,旨在呼唤社会尽快铺平消费者维权之路,以期从消费者方面下功夫来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从而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诚信的良好风气。
一、我国消费者维权艰难的原因
1、分析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企业经营不讲诚信的直接后果之一,但是,当前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存在种种困难,维权成功率极低,从而为一些不法经营者制假售劣减轻了压力,甚至大开了方便之门。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对维权消费者所做的调查表明:获得满意结果的消费者仅占14·1%;费了很大周折,总算得到解决的消费者占23·0%;未获得积极的处理结果的消费者占62·9%,其原因,问题出在:1·维权法制不完善,消费者维权缺依据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维权案件的增加,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缺陷在司法实践中逐步暴露,其主要缺陷为法条模糊有歧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消费者”的概念规定不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
2、惩罚性赔偿条款规定不合理,司法不统一。《消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一倍”。但对到底什么是欺诈行为却无明确规定,且规定的赔偿额度太低,达不到给经营者欺诈经营以实质性惩罚的效果。再就是关于法律责任问题,只规定了残疾金和死亡赔偿金。如果没有残疾或死亡但确实给消费者造成极大精神痛苦的,消费者要求赔偿就无法可依,以致判决维权案件时,各法院做法大相径庭,司法严重不统一。
3.渠道不畅成本高,消费者受损没商量维权成本是指在维权请求合法合理的前 提下,消费者通过有关途径达到维权目的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精神损
耗等等的总和。我国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的关键原因在于维权渠道不畅;渠道不畅的根本原因是机制不全,部门失职———这是维权难的根本症结所在。根据《消法》规定,消费者维权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解决。但消费者在维权中,大都遇到下列问题:经营者对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进行推诿;消费者协会的职能不全,缺少权威,协调乏力;仲裁机构设置 有限,且不为广大消费者所了解;法定的工商等维权部门,由于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各自为政,因而依法维权不够,执法力度不大;而消费者到法院起诉,司法程序复杂,所需费用较高,往往使消费者陷入“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尴尬境地,因而将其视为畏途。再就是有的地方无视法律、不顾大局,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还有的地方,有关部门执法队伍素质不高,缺乏服务精神,无视消费者利益,对消费者的投诉漠不关心;更有甚者,有的执法人员与违法分子沆瀣一气,成为了侵权者的帮凶。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我国的消费者大多数采取容忍态度,宁肯眼前吃亏,而不愿去旷日持久地打维权官司。
3、我国消费者素质较低,其一表现在法律常识缺乏。
维权法律常识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维权成功率的高低。目前,我国已出台许多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条例,如简称《消法》、《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它们对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给出了规则、准绳,对保护消费者权益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广大的消费者对这些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或浑然不觉,或无可奈何。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打折商品不予退换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从法律角度看,打折不予退换是明显的格式合同,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害,而许多消费者由于不知法而对其听之任之。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即使是城市消费者,也有占49·9%的人对《消法》根本不了解,其维权成功率为11·5%;而对《消法》“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人,其维权成功率为25·9%[2],大大高
于前者。其二是维权意识淡薄。我国消费者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农村消费者尤其如此,大多数农民购物时对商品的相关知识、信息知之不多,也不懂得索要发票等维权凭据。加上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明知合法权益受损,却懒得和经营者计较。正是消费者的宽容、软弱和维权意识的淡薄,促使不法经营者变本加厉地侵权。目前,基于上述原因,不能积极维权的消费者,可说是遍布城乡。据有关资料统计,消费者自身权益受损时,能自觉维权的仅占22·3%,另有70%以上的消费者则是自认倒霉。
(一)法律概念界定争议较大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概念分析
首要问题是本法没有把“消费者”这一重要概念界定清楚。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条的规定,本法立法之目的在于“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即显然,本法的维权重点在于维“消费者”之权。但问题是何为消费者呢?本法并未给出一个权威准确的法律定义,而是在本法第二条,对消费者范围进行了简单限定,即本法的调整对象,“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由此可以看出,本法所指消费者是为满足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然而何谓“生活消 费”也是一个有待商榷的法律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分成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任何社会产品都是首先被生产出来,然后分配到社会成员手中,再根据不同的需要相互交换,最后被消费掉。其中最后一个消费环节又可以分成“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就是社会成员个体直接享用(消耗)掉社会产品,而那些直接为社会成员个体所直接享用(消耗)掉的社会产品就叫做生活资料。
二、铺平消费者维权之路的对策
1.完善消费者维权法规,供给消费者
维权依据首先,要明确消费者的概念。无论是个人消费,还是集团消费,无论是间接为生活消费目的的消费者,还是最终为生活消费目的的消费者,都应该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督促经营者合法、正当经营,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其次,要进一步明确精神赔偿的法律责任。消费者获得精神赔偿,不能以身体受到伤残或死亡为前提。否则,只会助长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况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各种精神消费品也越来越多,精神消费的保护已刻不容缓。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精神消费权利,侵害消费者精神权利的形式,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范围、责任形式、赔偿数额或计算方法等。
第三,提高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额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旨在使消费者获得超过其实际损失的赔偿,惩罚和制止经营者的商业欺诈行为。但在法律实践中,消费者花费的诉讼成本往往超过了预期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因此消费者胜诉仅仅是名义上胜诉,经济上往往不划算。由于立法上采用惩罚性赔偿并未考虑消费者的诉讼成本,因而使惩罚性赔偿制度实施受到影响,这说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采用的增加1倍的惩罚额度远远不够。因而要提高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额度,对大金额惩罚性赔偿可以适用23倍,对小金
额惩罚性赔偿可以假一赔十。
2.疏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提高消费者
维权效率其一是强化行政机关职能。为了强化行政机关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监督职能,有必要对目前条块分割的工商、卫生、质量和技术监督、商检等重叠权限进行归一整合,设立一个专门的独立行使消费者权益保护权力的机构。一方面让它为消费者提供市场指导的法律咨询,规范市场生产、经营、运输和贮存者的行为,享有制订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的权限。另一方面,赋予该机构调查取证、查封、扣押、罚款等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权,并对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直接享有立案侦察权和移送检察机关刑事起诉的权限。还可将我国现在的消费者协会确定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民间组织。消费者协会除享有可以进行受理投诉、指导消费活动等职权外,还可以采取向新闻媒体曝光、代表消费者向法院起诉、监督法院审判程序等解决纠纷的手段。
3.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消费者自保能力
首先,消费者要加强学习,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一是学习消费知识,它包括市场知 识和商品知识。对于市场上的商品,应该确定购买的时间和地点;购买某种商品时,要了解商品的品牌、质量和性能;了解商品的价格知识,如质量方面的认证等知识。此外,有关商品的选购、使用、保养知识也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二是学习法律知识。近年来,国家发布了大量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消费者要学习和熟悉这些法律法规,以便在自身权益受损害时,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其次,国家、社会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第四篇:关于工会维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
关于工会维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会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为职工谋福利的组织,各项工作的政策性、原则性与灵活性都是强。中国工会十五大指出:“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这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工会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职工对工会组织的热切期盼。如何走出一条既能符合工会特点又能创新工会维权思路,提高维权能力的新路子,是摆在各级工会组织面前最现实、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结合企业工作实践,就工会维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当前工会组织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企业工会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职工素质,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工会在为职工群众维权工作中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主要是部分企业方认为工会是“树立对手论”,这是一个偏面错误的认识,从而一开始对工会开展工作造成了影响。
二、现在许多基层工会虽然“建起来”了,但许多基层工会没有真正“转起来”,一些基层工会组织体制、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会工作难开展,工会工作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一些基层工会只有一块牌子,没有相应的工作制度。针对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
(一)提高认识,理顺关系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能的前提。工会是
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企业工会和企业行政是一种平等、协商合作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企业达到共赢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是履行维权职能的基础。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落实各项职权、职代会制度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工会组织是要突出参与职能才能真正把职工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力落实到实处,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为构建和谐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意识,工会组织是企业各团体利益博奕的基本平台,完善工会组织,既可以降低企业处理各种纷纷的成本,又可以保证企业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共同发展。
总之,工会履行维权职能,不仅要靠企业行使领导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工会干部的努力工作,更需要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再加上大家不断地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地进步的同时,社会定能健康科学的发展!
第五篇:工会依法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工会十五大提出:“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这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工会工作的迫切要求,是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热切期待,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是《工会法》的核心,也是《工会法》的灵魂。这些法律法规对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作了明确的规定,给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工会在依法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工会的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企业工会也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作用。二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还比较难。有些单位超时用工,低薪用工现象还是经常发生。一些企业只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职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三是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部分企业很少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意识比较淡薄。四是对职工互助保险和身体检查工作在某些单位难以真正落实到位。五是对外来民工的合法权利以及业余生活关心不够等等。
造成工会依法维权工作困难的原因。一是工会自身在维权方面不够大胆积极主动维权。各地在招商引资方面竞相出台优惠政策,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财政增收、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招商引资,有的工会组织担心旗帜鲜明地积极维权对招商引资不利而心存顾虑。二是劳资关系复杂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更加市场化、职工的工作范围更广、弹性更大;企业生产经营和劳动用工更加灵活;职工劳动报酬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差别更加明显,这些都使劳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三是倾听职工的意见的渠道不畅。工会受制于企业,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做好工会维权工作的方法。一是帮助企业依法召开职代会。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二是认真行使安全生产中的监督权。在发现企业违章生产等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情况时,工会及时责令企业方面予以改正。三是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修改后的《工会法》规定“工会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地方劳动争议仲裁组织应当有同级工会代表参加。”四是稳步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工会组织要积极推动厂务公开这一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其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应在企业公司工会民主管理中显示成效。尤其是规模企业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建设方面应取得新的进展。五是完善职工帮扶体系,建立重点维权机制。特困职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工会组织的特别关爱,他们的生存权和就业权尤其需要重点维护。工会组织的特困职工帮扶中心和外来务工人员维权中心,应切实履行职责,建立覆盖全县困难职工三级联动帮扶体系,形成特困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六是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保障职工的受教育权力。免费为职工提供职业培训,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为就业和再就业提供基础。七是帮助职工实现再就业,保障职工的就业权力。免费为职工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职工再就业是新时期工会义不容辞的一项工作。八是开展法律援助和欠薪治理,积极维护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和企业的法律意识,协助劳动保障等政府部门加强对《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运用全国工会帮扶中心的跨区域维权服务网络,加大对农民工的维权力度,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