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响铃庵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小结
响铃庵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小结
响铃庵社区位于南门菜市场内,面积0.42平方公里,2个行政组,1909户,5826人,驻社区单位12个,破产单位1个,下岗职工1378人,2011年底享受低保235户481人,月款102681元,年款1232172元,人均231.50元,占人口比例8.25%,年发放副食补贴168350元,其中A类8户8人,月款3680元;B类153户313人,月款69696元,C类74户160人,月款29305元。
一、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在区民政局低保股,街道民政办的正确领导下,本年度低保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应保尽保、有进有出。每季度、半年对享受低保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发现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全年共取消不符合低保家庭16户31人,总款6278元,新增21户42人,总款7139元,提标234户477人,总款16695元,低保工作是政府的民生工作,我们工作处在最底层,是为穷人排忧觖难,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地方,是最能体现党和政府的阳光温暖的地方。对前来咨询申请低保的人员,我们能够细心宣传解答政策,全年没有出现上访等其他现象。
二、大病医疗救助工作
我们大力宣传政府医疗救助方面的政策,对低收入家庭成员患大病申请救助的,我们分别给予医前、医后救助,全
年共救助6户13人,救助金为15086地。
三、廉价房补贴及低收入家庭经济适用房的调查工作
按照市房管局及街道民政办的要求,对低保家庭租房户全面进行调查了解,对符合条件的42户101人办理了廉价房补贴,发放租金72700元。
四、计划生育工作及城市文明创建工作
计划生育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处在基层第一线,计划生育工作更为重要,社区工作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奖罚制度,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及时收集计生各项信息,在今年的计生检查中没有出现问题;城市文明创建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各单位、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积极响应市、区两级政府的号召,治理脏、乱、差等现象,通过集中整治及时治理,城市的面貌达到一定效果。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使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社区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抓住机遇 开拓进取 加快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服务步伐(xx社区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汇报xx社区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请各位给予提出意见和建议。xx社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人口2539人,882户,社区常驻企事业单位30个,企业退休人员达1000余人,涉及30多个企事业单位。在安宁市社会劳动保障局、xx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全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紧紧围绕贯彻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做好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各项要求,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政发[2003]10号文《关于认真做好我市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昆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昆明市财政局发[2004]19号文《关于对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安宁市社会劳动保障局发[2003]62号文《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社区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安宁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文件发安社保[2004]3号文《关于对参统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通知》、安宁市劳动社会保障局文件发安劳社[2004]15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社区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以“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劳动保障体系为目标,结合五化实际,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紧抓住“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的落实,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于2003年11月率先在全市启动了社会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2004年5月,又率先在全市启动了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思想明确我们认识到,在社区设立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平台,将劳动保障社会和最低生活保障职能向社区延伸,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要的政府职责。必须高度重视,真正管好政府应该管好的事。同时,我镇从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劳动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完全独立的运作方式,认真抓好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的落实工作,这充分体现了xx镇党委、镇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建设措施有力,重点突出的工作机制工作启动之初,我们成立了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镇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协调领导小组,重点抓好我镇社区服务站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平台建设。按照“市级指导、镇级管理”的原则,充分调动xx社区居委会的积极性,上下协同配合,有力地推进了xx镇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社区平台的建设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机构落实到位。按照市政府的要求,2003年9月底,在xx镇成立了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事务所。2003年10月依托xx社区居委会成立了xx镇xx社区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服务站。
(二)人员落实到位。按照“公开、公平、竟争”的原则,参照国家公务员招考办法,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3人,均是中专以上学历,3人之中既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有刚刚毕业的中专生,其中年龄最小的才20岁。可以说这是一支具有一定文化专业素质的年轻队伍。为带好这支队伍,根据社区服务站的工作特点,安宁市社会劳动保障局对进入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于2003年11月24日至26日集中在安宁进行了上岗前培训,制定了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建立了责任考核制度,并以签定《劳动协议》和发放聘书的形式来完善对这支队伍的管理。做到既严格管理,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我们为服务站工作人员办理了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会保险,为稳定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场地落实到位。为切实解决社区服务站办公场地的问题,经政府研究,划拨政府内的办公室一间(40个平方)作为社区服务站的办公用房。
(四)工作到位。第一,将民政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从社区居委会有序地移交给社区服务站进行管理,共接收56户76人;第二,在全镇范围内按属地化原则,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建立了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在内的离退休人员档案数据;第三,完成了对社区服务站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工作。规范化的确定了社区服务站职责范围、岗位职责、办事程序,并统一格式上墙公示;第四,围绕安置企业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工作,有计划地做好随访统计工作,了解辖区内失业人员的择业意愿和再就业岗位的调查,经调查社区城镇失业人员89人,做到知人、知面、知情。第五,加大宣传力度。社区服务通过设立了宣传板报、发放宣传小册子,让劳动保障政策走进了社区,走进了百姓家。
(五)设备到位。为适应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为社区服务站配备计算机1台。目前,社区服务站已建立低保人员管理数据库、企业退休人员数据库和社区城镇失业人员数据库,实现了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动态管理。
三、启动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工作安宁市社会劳动保障局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搭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后,使我镇能及时启动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都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而且,现在许多省、市在这方面已取得许
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二是我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有了很大发展。目前,我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已建立,工作人员已配备5人(含站所长各1人)。三是我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早在95年就已实现社会化发放,并建立了数据库,为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奠定了基础。2003年11月,市政府下发《安宁市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服务实施办法》后,我镇采取以下措施启动了移交工作。
(一)摸清底数为摸清常驻于辖区内的企业退休人数,组织社区服务站有序开展了以入户调查为主要形式的企业退休人员登记调查工作。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深入到辖区内每一户居民家中,先后走访了连然镇、县街乡、鸣矣河乡、一六街乡、xx镇五个乡镇,面对面调查了解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建立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台、卡、帐。经调查,我辖区范围内常驻企业退休人员达121人,涉及单位30多户。
(二)制定办法,落实任务在摸清底数后,有针对性的深入不同情况的企业、社区进行移交调研,直接听取企业、社区等各方面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意见、建议。按照安宁市政府制定的《安宁市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服务实施办法》,我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制定了我镇在全市范围内首先实现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的目标,并将各工作阶段移交社区服务站。在推进移交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市级指导、镇政府负责、社区实施”的工作原则,将工作重心下移,充分调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按照市劳动保障局的统一布置,我们根据《安宁市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办法》和“安宁市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进程要求”的规定,加大了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力度,成立了镇政府领导挂帅的移交领导小组,制订了本镇移交实施办法。市社保局对移交后的劳动保障事务管理考虑在先,制定了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后的劳动保障办事程序等措施。其次,在移交工作启动时,我们的社区服务站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打破了地域限制,不仅做好本辖区企业的工作,而且深入到其它县区,主动上门做好企业的工作。通过召开动员座谈会,将企业一一请到,面对面宣传政策,了解企业存在的顾虑。第三,在移交中,许多企业提出了对企业退休人员进入社区后的承诺。如,xx供销社对进入社区的企业退休人员提出了“四项承诺”,一是承诺移交的活动经费不挪用,专款专用;二是涉及退休人员的政策做到及时传达;三是社区服务站的事,决不让老同志跑;四是待遇调整及时办理。2004年5月18日,来自供销社、粮管所的121名退休人员,从社区服务站手中,领到了“安宁市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联系卡”,成为我市首批移交社区的“社会人”。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可谓任重而道远,还将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劳动保障局的指导下,只要我们不断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一定能迎来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明天。谢谢大家!
第三篇:社区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汇报xx社区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请各位给予提出意见和建议。
xx社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人口2539人,882户,社区常驻企事业单位30个,企业退休人员达1000余人,涉及30多个企事业单位。
在安宁市社会劳动保障局、xx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全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紧紧围绕贯彻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做好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各项要求,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政发[2003]10号文《关于认真做好我市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昆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昆明市财政局发[2004]19号文《关于对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安宁市社会劳动保障局发[2003]62号文《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社区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安宁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文件发安社保[2004]3号文《关于对参统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通知》、安宁市劳动社会保障局文件发安劳社[2004]15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社区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以“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劳动保障体系为目标,结合五化实际,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紧抓住“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的落实,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于2003年11月率先在全市启动了社会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2004年5月,又率先在全市启动了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思想明确
我们认识到,在社区设立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平台,将劳动保障社会和最低生活保障职能向社区延伸,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要的政府职责。必须高度重视,真正管好政府应该管好的事。同时,我镇从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劳动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完全独立的运作方式,认真抓好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的落实工作,这充分体现了xx镇党委、镇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建设措施有力,重点突出的工作机制
工作启动之初,我们成立了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镇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协调领导小组,重点抓好我镇社区服务站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平台建设。按照“市级指导、镇级管理”的原则,充分调动xx社区居委会的积极性,上下协同配合,有力地推进了xx镇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社区平台的建设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机构落实到位。按照市政府的要求,2003年9月底,在xx镇成立了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事务所。2003年10月依托xx社区居委会成立了xx镇xx社区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服务站。
(二)人员落实到位。按照“公开、公平、竟争”的原则,参照国家公务员招考办法,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3人,均是中专以上学历,3人之中既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有刚刚毕业的中专生,其中年龄最小的才20岁。可以说这是一支具有一定文化专业素质的年轻队伍。
为带好这支队伍,根据社区服务站的工作特点,安宁市社会劳动保障局对进入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于2003年11月24日至26日集中在安宁进行了上岗前培训,制定了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建立了责任考核制度,并以签定《劳动协议》和发放聘书的形式来完善对这支队伍的管理。做到既严格管理,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我们为服务站工作人员办理了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会保险,为稳定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场地落实到位。为切实解决社区服务站办公场地的问题,经政府研究,划拨政府内的办公室一间(40个平方)作为社区服务站的办公用房。
(四)工作到位。第一,将民政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从社区居委
第四篇:社区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汇报(最终版)
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快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服务步伐(xx社区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汇报xx社区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请各位给予提出意见和建议。xx社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人口2539人,882户,社区常驻企事业单位30个,企业退休人员达1000余人,涉及30多
个企事业单位。在安宁市社会劳动保障局、xx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全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紧紧围绕贯彻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做好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各项要求,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政发[2003]10号文《关于认真做好我市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昆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昆明市财政局发[2004]19号文《关于对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安宁市社会劳动保障局发[2003]62号文《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社区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安宁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文件发安社保[2004]3号文《关于对参统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通知》、安宁市劳动社会保障局文件发安劳社[2004]15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社区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以“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劳动保障体系为目标,结合五化实际,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紧抓住“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的落实,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于2003年11月率先在全市启动了社会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2004年5月,又率先在全市启动了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思想明确我们认识到,在社区设立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平台,将劳动保障社会和最低生活保障职能向社区延伸,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要的政府职责。必须高度重视,真正管好政府应该管好的事。同时,我镇从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劳动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完全独立的运作方式,认真抓好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的落实工作,这充分体现了xx镇党委、镇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建设措施有力,重点突出的工作机制工作启动之初,我们成立了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镇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协调领导小组,重点抓好我镇社区服务站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平台建设。按照“市级指导、镇级管理”的原则,充分调动xx社区居委会的积极性,上下协同配合,有力地推进了xx镇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社区平台的建设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机构落实到位。按照市政府的要求,2003年9月底,在xx镇成立了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事务所。2003年10月依托xx社区居委会成立了xx镇xx社区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服务站。
(二)人员落实到位。按照“公开、公平、竟争”的原则,参照国家公务员招考办法,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3人,均是中专以上学历,3人之中既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有刚刚毕业的中专生,其中年龄最小的才20岁。可以说这是一支具有一定文化专业素质的年轻队伍。为带好这支队伍,根据社区服务站的工作特点,安宁市社会劳动保障局对进入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于2003年11月24日至26日集中在安宁进行了上岗前培训,制定了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建立了责任考核制度,并以签定《劳动协议》和发放聘书的形式来完善对这支队伍的管理。做到既严格管理,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我们为服务站工作人员办理了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会保险,为稳定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场地落实到位。为切实解决社区服务站办公场地的问题,经政府研究,划拨政府内的办公室一间(40个平方)作为社区服务站的办公用房。
(四)工作到位。第一,将民政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从社区居委会有序地移交给社区服务站进行管理,共接收56户76人;第二,在全镇范围内按属地化原则,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建立了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在内的离退休人员档案数据;第三,完成了对社区服务站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工作。规范化的确定了社区服务站职责范围、岗位职责、办事程序,并统一格式上墙公示;第四,围绕安置企业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工作,有计划地做好随访统计工作,了解辖区内失业人员的择业意愿和再就业岗位的调查,经调查社区城镇失业人员89人,做到知人、知面、知情。第五,加大宣传力度。社区服务通过设立了宣传板报、发放宣传小册子,让劳动保障政策走进了社区,走进了百姓家。
(五)设备到位。为适应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为社区服务
第五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申请农村低保救助的对象及条件: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指具有本地农业户口,且在当地农村居住一年以上,因病、因残、因灾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上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困难群众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拥有当地农业户籍;二是以家庭为单位,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申报和核定家庭人口;三是家庭成员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申请审批程序:
农村居民申请最低保障待遇,按照个人申请,家庭收入摸排调查,村级评议,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办理。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个人申请。农村困难家庭由户主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
1、申请书或当地印制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表,申请人签字确认。
2、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居民婚姻状况证明。
3、涉及家庭成员收入财产状况及实际生活水平的相关证明以及当地民政部门认定需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家庭收入摸排调查。由村民小组按有关规定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摸底核对,并按困难程度进行排序。
(三)村级评议。村委会依据村民小组摸底排序情况,在进行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召开村评议小组会议提出评议意见,并将评议意见返回村民小组予以公示,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名单等相关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四)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核前须组织人员入户进行核实,核实结果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五)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审批结果须返回村民小组予以公示,并向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以户为单位发放《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对未予批准的委托乡镇人民政府送达不予保障的书面通知。救助标准: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差额补助,其中:一类对象补助水平达到国家确定的贫困线标准,月人均补助标准100元;二类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75元;三类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55元;四类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45元。动态管理: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家庭收入无明显变化的低保对象应保持相对稳定,对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形成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机制。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家庭生活水平高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其他不符合规定的,不纳入保障范围。责任追究:
采用虚报家庭收入、伪造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农村低保金的居民,情节较轻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冒领的低保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扰乱民主评议程序,故意撕毁公示文件,对低保工作人员进行人身攻击和侮辱谩骂的,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农村五保户供养
五保对象条件: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十六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五保申请程序: 由村民本人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民政部门审批。救助标准: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每年供养经费1600元。
在乡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
补助对象:
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的退伍军人。补助程序:
在乡老复员军人每年向当地乡镇民政部门提供一次本人健在的照片或其他资料,乡镇审核确认无误后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审核无异议后,由民政局、财政局按“一折统”方式发放。补助标准:
每人每月355元。
义务兵家庭优待
优待对象: 全县服现役的农村义务兵家庭。优待程序:
每年征兵结束后,县人民武装部提供上年义务兵花名册,县民政局通知所属乡镇采集义务兵家庭信息,经县人民武装部、民政局审核无误后报县财政局按“一折统”方式发放。优待标准:
农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标准以本县上年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为依据确定。
高龄老人生活补贴
补贴对象:
户籍在本县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均可享受高龄老人生活补贴。补贴标准:
对百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1200元的特殊生活补贴;对95-99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700元的生活补贴;对90-94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500元的生活补贴;对85-89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200元的生活补贴;对80-84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100元的生活补贴。
救灾救济
救助对象:
因遭受自然灾害导致生活暂时困难的群众。救助程序:
遭受自然灾害后,经县民政局核查灾情并确定救助资金及标准,并将救助指标下达各乡镇,由受灾群众户主向当地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组织评议并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政府,经乡镇政府审核并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并由财政局、民政局将资金拨付各乡镇惠农账户,由各乡镇通过“一折统”发放并公示。救助标准:
根据受灾程度及生活困难程度由民政局临时确定。
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
救助对象:
因病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救助程序:
救助申请人持村民委员会证明、本人申请、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或农村五保供养证、医疗机构诊断证明、费用结算明细单、药费发票复印件等相关资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县民政局审批。救助标准:
农村五保户经参合补助后个人自付费用全额救助,农村低保对象的个人自付费用按50%—80%的比例救助,其他对象的个人自付费用原则上按40%—60%的比例给予救助。
参战参试退役人员生活补助
补助对象:
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1954年11月1日后入伍并参战、参核的退役人员。补助标准:
每人每月220元。补助程序:
参战参试退役人员凭退伍证、参战证明向当地乡镇民政部门申报,乡镇初审后报县民政部门审核认定,县民政部门审核后分别报省、市民政部门认定后,由民政局、财政局按“一折统”方式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