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水画对思想教育的影响
山水画对思想教育的影响
摘要:中国画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画历经朝代的更迭发生着诸多的演变,最后形成各式各样或地域或风格的流派,在今天看来,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浓缩的瑰宝。中国当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审美形态也随着发生转变,这对中国画教育来说,既面临着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盼机遇,也面临着吸取新式观念和创作理念的挑战。在当今时代下,社会环境的改变绘山水画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山水教育工作者在继承前人
优秀的成果上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中国画 山水画教学 比较 研究 影响 创新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画学思想吸引着历代无数的文人墨客沉迷其中,山水画作为中国画体系里发展的最完善的一门画科,历来备受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所钟爱,并且在历代先贤们的精心研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与个性语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我们后来学者来说,山水画取得的成就即吸引着我们去学习又给我们
在以后的创新上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以下两点重要意义:意识对当前的学院的山水画专业教育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二是通过研究,找寻其自身发展规律,为我们今后的创
新之路探索一个可行的方向。
一、传统山水画教学的历史形态
中国山水画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翻开中国山水画历史的册页,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山水画发展的一条主线:魏晋时期的山水画只是处在一种萌芽的状态,当时的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主体。在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四起,一些士大夫及文人墨客纷纷“循迹山林,全其岁月,每于闲散之余,以绘画写烟霞泉石,美人芳草之思,以为消遣。”这段时期恰恰促进了山水画的发展,山水画与此时期完全独立出来。及至隋唐时代,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绘画全面发展,山水画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语言。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虽然这个时期很短暂,但对于绘画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即在后蜀、南唐时期,统治者均喜爱文学艺术,并开设翰林画院,召集天下
绘画名士。这是皇宫画院的最早雏形。
二、现代中国画的教学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艺术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式出现,而是使以学生画的表现很注重情感体现和对自然景物的艺术表达。在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中,山水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理论上的讲授,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感受和表现,最终提高学生的综
合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目前,在师范类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山水画教学开设的课程有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等,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任务,临摹、写生、创作三者之间在教学中所担任的角色也是不相同的。山水画临摹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作品整体风格和表现技法的了解与掌握,山水画写生是侧重于学生对客观景物审美取向的培养和表达,而山水画创作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培养。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从绘画的规律上来看,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这三者之间既有着必然的联系,又有着内在的差别,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就构成了中
国山水画艺术的形象语言,这种语言是在教学中来逐步实施和完善的。
(一)中国山水画基础理论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美术理论是艺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这对艺术的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意识差别很大,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学生的这种审美情感又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环境和年龄的限制。所以,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堂教学这样一个过程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来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受环境的限制和影响的。我们抛开课堂教学,还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不再是以传统的方式出现,而是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以显现。中国画基础理论的教学,也正是为达到学生积极参与为目的,教师创设情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山水画基础理论教学对学生表现意识的培养
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情感的体现作为基础理论教学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这种反映和反应,其形式都是主观的”。中国画的表现来源于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在山水画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客观认识和主观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达方式,不是单纯来再现自然景物,客观的景物是需要艺术的概括和艺术的取舍,我们要对自然物象进行主观的艺术表现,这里就带有自我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如果单纯地来再现景物,我们就没有绘画艺术可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但是我们不能照搬不变。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来描绘自然景物,那么就无从谈起情感的体现和表达了,我们的感受也会因此而受到限制和束缚。对于中国山水画的感受,主要是源于我们的观察理解、生活经验和真实感受。山水画写生的目的,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所完成的画面都一样,而是在山水画客观规律表现的基础上,充分表现自我的感受。因而,在山水画教学中,强化学生对情感和感性的培养,并且通过山水画的训练,激发学生对
自然的情感表达。
(三)中国山水画基础理论教学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美术创作构思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一切认识活动都要从实践开始,都要从感觉开始”。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实践是美术创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自然的观察、理解和感受,使我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不断去发掘生活中的真实美感,从而来表现景物的相貌特征。中国山水画的基础训练,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简单教学和临摹,更应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去观察事物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山真水的真实感受。在大自然中进行写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为,写生是学生对自然的进一步认识,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的重要环节,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的感知、概括和创造能力,又能加强他们对笔墨的认识。在写生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从而锻炼学生运用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把学
生从单纯的课堂学习中引导出来,提高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艺术表现过程中要强化学习的目的性,引导学生掌握艺术创作语言,以及笔墨的运用和表现规律,并让学生积极地去尝试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
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综合素质。
三、中国画教学与绘画的弊端
中国画发展至今,通过各民族的交融和各流派画家的努力和发扬,逐渐形成一门系统的艺术。而当代的中国画面临着与古代社会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教育方式也由古代“师傅带徒弟”式转变为学院式系统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绘画经验,另一方面,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和思想内涵由于西方文化和绘画的影响自身也在寻求着体格转变。其弊端
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专业技能忽视理论研究
2.学生重临摹轻实践
3.脱离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四、如何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的绘画方向
在中国画向左还是向右的十字路口,中国国画家每前进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而国画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与中国国画目前的生存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在中西艺术交融期引导中
国画教育走向良性发展之路,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当代社会,功利主义无时不刻在侵蚀着艺术市场,学生很容易受到物欲的诱惑而扼杀自己的艺术生命。反观近几年来学生的创作,格调不高也成为中国画教育失败的见证品。基于此,笔者认为,国画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迫切紧要的。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只有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画的精神,从而深入中国画的哲学。从根源研习中国古
典文化,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才是深入了解中国画的不二法门。
2.加强学生对中国画绘画理论的学习
笔者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曾问学生有没有读过石涛的《画语录》,二十多学生中无人回答。中国绘画理论在古代有许多画家曾总结过,由此可以看出,绘画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为不致使学生沦为“画匠’’之流,当代教育者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画绘画理论的学习。然而,另一方面,令笔者颇感惋惜。中国现代绘画理论诸多,尤其是现代流派关于中国画构图及笔墨技法的探讨更是数不胜数,当然其中必不乏有见解的书籍,但是每个画家对中国画都有自己的理解,其中也难免有偏差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学校应当选取较理性的书目供学生参考,并引入古代绘画理论教学,以期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绘
画章法的认识。
3.适当引导学生对于西方绘画的学习
加强学生对于西方绘画的学习有无必要,笔者与同系同事交流时引起不小的争论。因学生在考入大学之前一直是研习西方绘画,并以此考入中国画系,应当具备一定的西画知识,并打下了一定的西方绘画基础,那么进入国画系之后,再研习西方绘画是否有必要昵?笔者认为,进行西画的在学习对于当今学院里的国画系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
第二篇:山水画对思想教育的影响
山水画对思想教育的影响
摘要:中国画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画历经朝代的更迭发生着诸多的演变,最后形成各式各样或地域或风格的流派,在今天看来,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浓缩的瑰宝。中国当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审美形态也随着发生转变,这对中国画教育来说,既面临着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盼机遇,也面临着吸取新式观念和创作理念的挑战。在当今时代下,社会环境的改变绘山水画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山水教育工作者在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上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中国画 山水画教学 比较 研究 影响 创新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画学思想吸引着历代无数的文人墨客沉迷其中,山水画作为中国画体系里发展的最完善的一门画科,历来备受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所钟爱,并且在历代先贤们的精心研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与个性语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我们后来学者来说,山水画取得的成就即吸引着我们去学习又给我们
在以后的创新上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以下两点重要意义:意识对当前的学院的山水画专业教育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二是通过研究,找寻其自身发展规律,为我们今后的创
新之路探索一个可行的方向。
一、传统山水画教学的历史形态
中国山水画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翻开中国山水画历史的册页,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山水画发展的一条主线:魏晋时期的山水画只是处在一种萌芽的状态,当时的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主体。在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四起,一些士大夫及文人墨客纷纷“循迹山林,全其岁月,每于闲散之余,以绘画写烟霞泉石,美人芳草之思,以为消遣。”这段时期恰恰促进了山水画的发展,山水画与此时期完全独立出来。及至隋唐时代,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绘画全面发展,山水画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语言。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虽然这个时期很短暂,但对于绘画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即在后蜀、南唐时期,统治者均喜爱文学艺术,并开设翰林画院,召集天下
绘画名士。这是皇宫画院的最早雏形。
二、现代中国画的教学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艺术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式出现,而是使以学生画的表现很注重情感体现和对自然景物的艺术表达。在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中,山水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理论上的讲授,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感受和表现,最终提高学生的综
合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目前,在师范类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山水画教学开设的课程有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等,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任务,临摹、写生、创作三者之间在教学中所担任的角色也是不相同的。山水画临摹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作品整体风格和表现技法的了解与掌握,山水画写生是侧重于学生对客观景物审美取向的培养和表达,而山水画创作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培养。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从绘画的规律上来看,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这三者之间既有着必然的联系,又有着内在的差别,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就构成了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形象语言,这种语言是在教学中来逐步实施和完善的。
(一)中国山水画基础理论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美术理论是艺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这对艺术的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意识差别很大,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学生的这种审美情感又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环境和年龄的限制。所以,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堂教学这样一个过程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来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受环境的限制和影响的。我们抛开课堂教学,还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不再是以传统的方式出现,而是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以显现。中国画基础理论的教学,也正是为达到学生积极参与为目的,教师创设情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山水画基础理论教学对学生表现意识的培养
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情感的体现作为基础理论教学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这种反映和反应,其形式都是主观的”。中国画的表现来源于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在山水画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客观认识和主观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达方式,不是单纯来再现自然景物,客观的景物是需要艺术的概括和艺术的取舍,我们要对自然物象进行主观的艺术表现,这里就带有自我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如果单纯地来再现景物,我们就没有绘画艺术可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但是我们不能照搬不变。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来描绘自然景物,那么就无从谈起情感的体现和表达了,我们的感受也会因此而受到限制和束缚。对于中国山水画的感受,主要是源于我们的观察理解、生活经验和真实感受。山水画写生的目的,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所完成的画面都一样,而是在山水画客观规律表现的基础上,充分表现自我的感受。因而,在山水画教学中,强化学生对情感和感性的培养,并且通过山水画的训练,激发学生对
自然的情感表达。
(三)中国山水画基础理论教学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美术创作构思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一切认识活动都要从实践开始,都要从感觉开始”。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实践是美术创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自然的观察、理解和感受,使我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不断去发掘生活中的真实美感,从而来表现景物的相貌特征。中国山水画的基础训练,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简单教学和临摹,更应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去观察事物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山真水的真实感受。在大自然中进行写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为,写生是学生对自然的进一步认识,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的重要环节,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的感知、概括和创造能力,又能加强他们对笔墨的认识。在写生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从而锻炼学生运用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把学生从单纯的课堂学习中引导出来,提高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艺术表现过程中要强化学习的目的性,引导学生掌握艺术创作语言,以及笔墨的运用和表现规律,并让学生积极地去尝试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综合素质。
三、中国画教学与绘画的弊端
中国画发展至今,通过各民族的交融和各流派画家的努力和发扬,逐渐形成一门系统的艺术。而当代的中国画面临着与古代社会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教育方式也由古代“师傅带徒弟”式转变为学院式系统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绘画经验,另一方面,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和思想内涵由于西方文化和绘画的影响自身也在寻求着体格转变。其弊端
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专业技能忽视理论研究
2.学生重临摹轻实践
3.脱离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四、如何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的绘画方向
在中国画向左还是向右的十字路口,中国国画家每前进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而国画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与中国国画目前的生存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在中西艺术交融期引导中国画教育走向良性发展之路,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当代社会,功利主义无时不刻在侵蚀着艺术市场,学生很容易受到物欲的诱惑而扼杀自己的艺术生命。反观近几年来学生的创作,格调不高也成为中国画教育失败的见证品。基于此,笔者认为,国画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迫切紧要的。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只有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画的精神,从而深入中国画的哲学。从根源研习中国古典文化,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才是深入了解中国画的不二法门。
2.加强学生对中国画绘画理论的学习
笔者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曾问学生有没有读过石涛的《画语录》,二十多学生中无人回答。中国绘画理论在古代有许多画家曾总结过,由此可以看出,绘画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为不致使学生沦为“画匠’’之流,当代教育者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画绘画理论的学习。然而,另一方面,令笔者颇感惋惜。中国现代绘画理论诸多,尤其是现代流派关于中国画构图及笔墨技法的探讨更是数不胜数,当然其中必不乏有见解的书籍,但是每个画家对中国画都有自己的理解,其中也难免有偏差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学校应当选取较理性的书目供学生参考,并引入古代绘画理论教学,以期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绘
画章法的认识。
3.适当引导学生对于西方绘画的学习
加强学生对于西方绘画的学习有无必要,笔者与同系同事交流时引起不小的争论。因学生在考入大学之前一直是研习西方绘画,并以此考入中国画系,应当具备一定的西画知识,并打下了一定的西方绘画基础,那么进入国画系之后,再研习西方绘画是否有必要昵?笔者认为,进行西画的在学习对于当今学院里的国画系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
第三篇:试论职业生涯规划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实践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自主学习
报告题目试论职业生涯规划对高校学生
思想教育的影响
所在学院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部学生姓名班级学号2200070121成绩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2010 年7 月8 日
试论职业生涯规划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现如今高校学生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自己的大学生活:大一学生迷茫,大二学生彷徨,大三学生呐喊,大四学生朝花夕拾。从这句以鲁迅作品为中心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没有规划的大学生活黯淡无色,缺乏意义,说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起源及涵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是由早期职业辅导运动发展而来的。职业辅导运动起源于美国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1]。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其目的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从根本上唤醒个人的就业自助意识,学习与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并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既合理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规划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进而实现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任务。但是,目标实现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因素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由一元化定位,转变为多元化、多层次的渐进式的定位;地域差别形成教育对象的层次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开展,导致高校学生生源复杂化、多样化。
目标要求也出现多样化,既有最高目标要求,又有最低目标要求,既有社会目标要求,又有自我目标要求。还有,传媒的多样性和网络的普及性,进一步催生了大学生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如何处理好价值取向多元化与价值导向一元性的关系,如何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增加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如何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扩大共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为桥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具体清晰,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大学生职业生涯是长期的、动态的、多层面的,拥有一份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职业,是生活幸福、个人充分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包括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了解社会竞争态势、社会需求导向等。它以共性教育为前提,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主观目标与社会客观目标的有机结合,理想目标与现实目标的高度融合,从而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职业生涯探索期向确立期的过渡。把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性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中间层次的道德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社会实践和现代观念等。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忽视了这三个层次之间的渐进性,即先进行基础层次的教育,再到中间层次的教育,最后到达最高层次的教育。我们应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这一系列渐进过程,把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因为从教育的内
容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化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把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统一到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和基础层次融为一体,实现了教育内容的一体化。另外,职业生涯规划还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使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使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贯穿于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逐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灌输为主要手段,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顺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凸显教育个性化,把个人的成长需求转化为教育的内在动力,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把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有效融合起来,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与此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把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表明社会进步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并不矛盾,个人价值在个人作用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并实现,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然而,大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并非与生俱来就十分明确,也并非所有需要既符合社会的需求又符合个人的实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形成人和社会关系的理想模式—发展自我与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使我们的教育方式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从而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创设新的载体,注入新的活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体现:
(一)利用职业规划的阶段性原则,因时制宜,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2]。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性原则就是根据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利用“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与社会关系理论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个人职业选择、职业目标的实现是国家、社会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的集中体现,让学生明白只有社会需要的,才会有工作的岗位和机会,才会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的职业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职业与事业、职业与就业、择业与就业、就业与创业的教育,以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二)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方法,全面规划,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方法、手段。首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即是对自身有意识地积极探索,有助于客观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其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对各类环境进行分析,使其认清社会形势,客观分析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理想价值观念,在贡献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这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再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在综合分析自身及外部各种条件的基础上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并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体发挥了积极主动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这也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使其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正确应对,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应对各种环境及压力,也是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
(三)强化规划训练,积极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人们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高校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出现又暴露出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品质水平低下的事实。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既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种技能训练,也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心理品质的培育,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职能的重要内涵之一。为此,在我们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中,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规划能力,强化日常训练,使自身具备:谦虚礼貌,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心胸开阔,情绪稳定,在感情和理智发生冲突时,能用理智战胜感情冲动,坚持自己的奋斗方向;意志坚定,逆境不气馁,顺境不骄傲,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竞争,积极进取,百折不饶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根据规划目标,把握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素质的考察越来越全面,技能考核之外,更重要的是各种形式的专业心理测试,以考察其所招聘人员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德”和“才”二者之中,企业招聘越来越注重后者。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就是这样做的,他的理由是“三个月的培训可以解决员工的技能问题,而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冲突则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其破坏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德育开发,应引导大学生根据职业目标所确定的行业、企业特点把握德育方向,了解相关的企业文化、纪律、规章制度以及培养诸如爱岗敬业和团结协作等的道德品质。
(五)通过规划评估,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所谓科学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有效的学习手段和途径。它包括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学习技能的方法、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方法等。
教师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使学生校正和建立学习的近景动机及远景动机。学习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自主学习更是如此。因此,“我要学习”是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我要学习”的内在动力来自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但可以引起和推动人的学习活动向某一目标前进,而且还可以增强和维持自主学习活动的力度。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学生不断地丰富和更新外界的知识,了解社会的变化。其中吸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是读书,学生是否会读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在读书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是学习深化的开始。
通过职业规划的教育使学生从内心转变学习的动机,化被动为主动,集水成流,从而使高校学生学风建设逐步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核心和灵魂,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亦是职业生涯规划内涵的关键因素[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自特点决定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实效性、满足教育客体的发展需要。同时,教育对象一致、过程实践性、内容互通、作用的互补等特性决定,二者必然协调发展,才能发挥最大效力,实现最终教育目的。
第四篇: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要学会用“爱和行动 ”感化学生思想
12机电1班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特别是在职校做班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今天这种状况下,学生素质越来越低。已有的工作方法已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我首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职校的班主任没有捷径可走,靠得是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清晰的工作思路。在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当中,我的思想非常集中,就是要把班级带好,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因为有了这个指导思想,我努力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要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展示自己。除了在围绕班级特点来开展各项活动,还要紧扣学校工作中心。因为,我们的班级还是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但要有自己的特色,还应该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这是一名职校班主任应该树立的工作思想,对学生的教育是方方面面的,其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总结这一年的工作经验,谈谈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
学生是天真浪漫的,在他们心灵深处可说是一片净土,因此他们极具可塑性。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名教师,总是被学生关注着,你的一言一行,无不被学生模仿着。特别是一名班主任老师,你总是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你自己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说的,你自己不要说,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你自己不要做;同时,你要求学生做到的,你自己首先先做到。例如,当你教育孩子要讲究卫生,不能随地乱扔纸屑,要保持教室的干静,整洁时,如果你能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俯下身子拾起地上的纸屑,此时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这时候全班同学都会齐唰唰俯下身子检查地板是否有纸屑,然后把它拾起来。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教室总是干净的。
二、用真诚打动学生的心灵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些学生中难免会遇上一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造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家庭原因也可能是社会原因。教师不一定是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专家,但当遇上这些学生时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真诚教育挺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时,觉得老师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这样他就愿意与你进行沟通、交流。因为老师的真诚、可信,自然而然,他就不愿让老师对他感到失望,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什么坏习惯都有:打架,玩游戏,逃课……,造成一个学生有这些不良习惯,父母亲有着不可逃脱的责任。比如我班的牟进平、徐孝东、王永健等经常顶撞老师,逃课等等。叛逆心理非常严重,所以一般没什么大事老师都不愿通知其家长来学校。而且在其他事情上,我也帮助了他几次,他感动了,三、用身边表现好的同学来教育学生
我觉得用成功学生的成长经历来教育学生挺管用,比如说,教育学生要努力读书,学习可以改变命运,我就会结合自身的例子来教育学生,这时候学生听得总是特别认真。我会告诉他们老师也是和你们一样,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告诉他们自己小时候学习是如何的认真,是怎样当好班干部,又怎样取得好成绩,受到哪些表彰;告诉他们自己当了教师以后又是怎样坚持学习,努力工作……跟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不但可以教育学生,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可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让学生觉得我的老师真棒,我要向老师学习,更有甚者,理想也是当一名老师了。
四、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好感,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要成为让学生能信的过教师,那么就必须要热爱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有的学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残疾。学生也是合法的公民,他们完全应该享受到同等的权利,应该享受到同样的教育。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发展的契机不同,途径不同、趋向不同。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辨证地认识学生。不要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来训斥学生。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指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也指要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教育者要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能塑造自己在学生中的可靠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更好的走进学生的心理,才能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才能更好的教育他们走向成功。
老师只有通过自己的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的、高大的形象,才能带领学生前进。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迂回往复的过程,教师只要满含爱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我们真诚的教育,就一定会祢补孩子身上的不足,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第五篇:对山水画创作的一点感悟
对山水画创作的一点感悟——吴喜全
回过头来看,我在20多年绘画创作的生涯中,对养育我的北方黑土文化一直心存感激。它才是我艺术创作的根基和土壤,我在画面里就是以魂为山,以心为水,为通向艺术的最高境界,找到了一条大山大水永恒本质的心灵通道。在我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我也借鉴过西方文化的一些特点,不断对源源流长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对自己的作品风格确立了发展方向,在表现的领域里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在陈旧的内容里,提炼出新的意境,寻找在历史绘画中没有得到成熟的表现手法,随着时代生活的变化和发展,自然物象中,又时时有新的变化,在以大自然山水为依据,在不断实践中获得了启示和创造性的灵感,强调山水画不依据内容而独立存在的意义。
我潜心研究中国山水画的这些年里,一直喜欢沉静,把冰雪的神奇用心融进北国的茫茫林海,把北方人鲜明的个性,用淡泊清雅的情调构于作品中,用章法构图、形象造型衬托背景,点燃了一直萌动的创作灵感和执着的追求,但很多时候我更喜欢把传统的技法和现代绘画的意识结合起来,把塞北清新幽远的世界植入我的心中,去追求那平凡自然的北国画卷,就会把新奇、纯朴、高远的意境充分展现在作品里。
我创作的感受是,从大自然到艺术创造这个过程,都需要画家艰苦实践,这种时间就是画家头脑中进行的精神活动所产生物质结果的一次再现,也就是通过笔、墨、纸、砚把你心中的美好画面表现在宣纸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对自然万物、眼有所见、心有所悟的意境,巧妙地描绘成画卷。我对清人郑板桥总结画竹的过程所写得一首小诗感受颇深,这首小诗生动准确地揭示出作为画家创作生活的艰辛,小诗是这样写的,“四十余年画竹枝,日间习笔夜间思,冗繁削近留清瘦,画到生时为熟时”,郑板桥画竹一画就是四十年,可见用功之深,才能画到胸有成竹,同时更说明作为一代大师的艰难。我们看到板桥的竹,每枝每叶都没多余,每一笔每一横都尽显其精神,可见“神韵悠悠”对作品和画家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画家制造的意境与有形无形之中,有限于无限,以瞬间昭示永恒。“画到生时为熟时”的“生”,不是生疏的生,而是新生的“生”,而是要想把作品画出一种新的境界来,是需要全身心地付出辛勤和汗水的,我们通过这首小诗看到板桥对画竹的感受,是多么的深刻,画家的笔墨、结构、符号化得造型都是画家的心灵语言,创作作品的过程就是精神物化的过程,只有让你作品的画面上充满力、气、神,你的作品才能让欣赏者感受到你的思想,画家的心灵与欣赏者的心灵互为感应才能撞出耀眼的火花,自然恬淡和清逸高远的意境,才能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流动,这流动就是作品的灵魂,这灵魂才是神韵所能表示出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所以画家一定要善于饱含性灵和人格力量,还得有哲学内涵,让你的作品展示出心灵之光和自然地精气之美,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牵出远离尘埃的渴望,让人们崇尚自然的回归,这才是一种突破和创造,这也是我一生的追求目标。《追忆的梦》是我一幅参展作品,这是我长期探索求新的一个尝试,创作必须将技法、理论和心境,读懂读透,才能把自己滋养透彻,烦躁浮华是不可能创作出传世的作品的,作为一个画家起点要高,境界要高,还必须有自己的个性语言,这才是绘画人的聪明之举。
美丽富饶的北方,四季分明,有着千百年的文化沉积,那山、那水、那雪都给这里居住的古老民族赋予智慧和力量。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我得骨子里自然有东北人的脾性,这美丽动人的东北大山水,早已经在我的心中变成了美丽的神奇画卷。作为画家能为自己结缘于这片创作根基的土壤而振奋,我能用我的笔墨把心中的山水草木展示给人们是我一生时间的目标和对艺术完美境界的追求。可能我一生也必会达到艺术完美的境界,但我会孜孜不倦地对绘画艺术创作永远探索下去,这就是我人生旅途中最大的快乐,我更希望这条道路铺满鲜花和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