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动员报告

时间:2019-05-12 13:5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动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动员报告》。

第一篇: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动员报告

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黄龙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医改动员会。2010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下面,我就卫生系统2010年工作和医改工作说三点意见:

一、面临形势

(一)机遇好。从发展的大环境看,卫生事业发展面临了难得的机遇,一是卫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卫生工作,决策高层从公平与效益、从投入与产出等方方面面,把卫生工作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民生工作,使卫生事业走入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阵。二是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特别是经济危机时期,国家拉动内需出台了一揽子计划,省、市卫生经费投入都有较大幅度增加。三是政策环境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启动,卫生行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出台,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二)挑战大。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的发展远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突出的现实问题,如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纠纷频发等等,而反观行业内部,一方面是农村医疗资源紧缺,老百姓看病难;另一方面是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浪费,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形成安全隐

患,而市场化的结果还导致了药价虚高、以药养药局面形成,老百姓看病贵,医药卫生行业的公益性难以体现,医德医风难以让群众满意等等。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所导致,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而,对卫生工作者来说,既要乐观地估计现实环境,更要冷静地分析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在哪里,形势并不容太乐观。

(三)期望高。健康是人的基本需求和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涉及每个人、每个家庭,直接关系人的生命维持、生活质量和幸福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发展问题,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医药卫生和医疗改革已连续八年成为全国“两会”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今年更是上升到第二位。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一件惠民生固民本顺民心合民意的大事。一定要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医改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把这项利国利民的改革推进下去、落实到位。

二、医药改革

(一)政策把握要准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内涵丰富、政策性强、工作要求高,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医改的各项政策和总体部署,抓住关键,准确把握基本思路,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确保不走弯路、不出差错。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公平与效率、基本服务与非基本服务的关系,把基本医

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措施步骤要稳健。这次各方广泛关注,群众给予厚望,国家和省已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项目,当务之急要抓紧推出和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医改工作也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利益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稍有不慎、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要有对人民群众健康和事业的高度责任心,精心组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改革航向朝着人民群众“看病更方便”、“看病少花钱”、“加强预防少生病”、“能看得好病”等目标发展,真正把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办实办好。

(三)宣传引导要加强。让人民群众了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的方向、重点工作和阶段性目标,要加大对改革进展的宣传,重点宣传医改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增强群众对改革的信心,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确保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经验、出成效。

三、其他工作

今年按照常规工作有重点上台阶的工作思路,统筹安排,认真实施。

(一)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民生工程为抓手,扎实做好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保证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切实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运行,要简化程序,尽可能做到“即时结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卫生应

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体系,提高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探索建立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弘扬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精神,深化民主评议卫生行风活动,做好先进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医德医风代表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形象,是群众衡量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标尺,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下大力气进行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工作,健全考评制度,考评结果要与职称、绩效工资相挂钩。出台系列实用、管用措施,以刚性的标尺培养高素质医务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医疗事故处理相关法律,推动医患关系处理步入法制化的轨道,这将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有利于维护医院、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我们要在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技术、端正服务态度,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采取多种便民、利民措施,方便患者就医。

(四)积极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做好中医专科(专病)和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加强中医特色建设,要提倡为人民群众提供防病治病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让群众享受到中医药技术带来价廉、安全的医疗保健服务。

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中医药文化建设,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队伍建设和现实环境、用人机制、国家投入紧密相关,引不进人、留不住人不仅是基层,而且在不同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因此,要着重抓好两个难点的突破。一是要突破基层数量不足的难题。重点是落实国家关于吸引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政策措施,以优惠政策,增加招录力度,同时要积极做好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落实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福利待遇向基层倾斜的政策。积极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二是要突破总体质量不高的难题。一方面要努力形成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重点学科带头人,努力引进和补充一批专业人才进入各类医疗机构;另一方面要采取函授、集中学习、临床进修、学历教育等方式提升在职基层卫生人员服务水平。重点要抓好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培训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工作。形成人才留得下、发展得好的良好局面。同志们,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深化医改的攻坚之年。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做实,为实现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

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

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党的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福于民的事业。因此,我们郭里镇组织全体政协委员及卫生院工作人员就我镇的卫生工作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深入到镇卫生院,12个村级卫生所调查、了解、摸底,召开了三次由卫生院、医务人员代表、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卫生工作做了重点深入的探究。

一、我镇卫生工作的现状

我们郭里镇地处邹城市西南部,济宁、滕州两地三县市交界处,总面积85.9平方公里,辖6个管区,39个行政村,社会总人口46857人。境内现有中心卫生院1处,卫生所21处。在职职工141人,专业技术人员48名 ,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名,中级职称的人员8人,初级职称39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 34%。2000年,我镇在全市率先推行了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2004年又被邹城市纳入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乡镇之一,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体化管理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成功运行,使我镇缺医少药、看病难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镇村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医疗条件和卫生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大大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服务意识普遍增强,业务素质有了相对提升,农村医疗保障基本形成。

二、主要做法

一是推行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健全卫生服务体系。2000年6月12日,我镇适应农村卫生改革的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本镇实际,率先在全市实施了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以镇卫生院为龙头,在全镇重新设立21处卫生所,对卫生所的人员、业务、财务、药品、党务、考核全部实行统一管理,65名乡医经过严格考核,全部持证上岗,从根本上消除了乱行医、乱卖药的现象。使村卫生室实现了由个体型向集体型、由经营型向服务型、由医疗型向预防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了村级医疗卫生组织的综合服务水平,从体制上保证了农村卫生室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消除了农村“乱办医、办医滥”的现象,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就医用药安全。五年来,经过不断巩固完善,一体化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在保证群众就医用药安全,提高健康水平,防治“非典”、“禽流感”以及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协作,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了对广大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济宁医学院、济宁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协作制度,设立了济宁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了相互交流。同时,又与市人民医院联合,成立了邹城市人民医院协作医院,邹城市人民医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及其辅助科室的专家教授每逢郭里大集来院坐诊,中医专家周一至周五长期在院坐诊,各科专家随时来院会诊,真正让患者享受到乡镇医院的收费,专家教授级的服务,提高了全镇的医疗卫生水平。

三是加强设施建设,优化服务环境。通过实施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有效整合了卫生资源。在原来卫生所设臵的基础上,新建卫生所3处,翻修卫生所5处,21处卫生所基本达到了“四室一房”的标准。医疗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环境得以了根本改善,投资20万元,购进X光机、遥控增强系统一套;投资3万元,购进脑血流图机一台;投资4万元,购进呼吸麻醉机一台;投资3万元购进半自动血生化分析仪一台;投资16.9万元,购进B超机一台;投资13万元,购进救护车一部;投资130万元,建起了商住楼、装修了门诊楼,绿化了空白地。2005年,又筹资160万元,新建病房楼一座,新建郭里、镇头、王屈、朝阳四处卫生所,改善了群众的就医环境。

四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2004年,按照个人缴纳、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筹资原则,全镇共筹集医疗基金773102元,其中农民筹集基金348810元,济宁市、邹城市两级财政补助基金351410元,镇政府补贴基金72882元,全镇共有10683户35141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76.86%。2005年全镇共报销医疗金617755元,9575户参合群众享受了医疗补贴,占参合群众的80%。其中报销门诊费166078.90元,报销住院费521068.90元。2006年,筹集医疗基金808588元,参合群众由05年的10683户35141人增加到11275户36754人,参合率达到80.3%。今年1—4月全镇共报销医药费159665.10元。镇卫生院还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而未使用基金的群众全部建立了家庭健康挡案,集中两个月时间对参合群众普遍进行了一次健康查体,切实减轻了参合农户的经济负担,减少了参合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带来的痛苦。在此基础上,卫生院还先后向伤、残、穷、灾农民发放医疗优惠卡120多个,仅今年以来就减免各类医疗费用8万多元,大大减轻了社会弱势群体的负担,解决了他们看病难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在我镇农村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卫生工作与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与人民群众的健康要求相比,与先进镇街相比,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较差,群众就医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由于镇财力匮乏,卫生院经费有限,用于医疗设施购臵的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一些大型医疗设备无法购臵,同时,有些帮扶设备是经有关部门更新淘汰后的设备,其准确率都受到一定程度限制。虽然卫生院建设了病房楼、商住楼,但内部设施相对不配套,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生活条件没有改善。还有相当数量的村级卫生所存在设备简陋、房屋陈旧的现象,仍靠血压计、听诊器和体温表开展工作,还需要充实基本的急救、临床检验设备。

二是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低,人才匮乏。全镇医护人员从学历比例统计情况看,中专以上人员占70%左右,真正具有全日制的正规大专以上学历者却不足2%,新的高校毕业生分不进来,个别有才能的中青年医生跳槽下海,给卫生院造成了青黄不接、人多才少、骨干匮乏的局面。同时村级卫生所工作人员虽然进行了一体化管理,但多数还是赤脚医生出身。

三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在初期,农民因病致贫返贫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全镇仍有20%的群众没有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思想认识有待近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曾使广大农民在物质生活匮乏、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由于花费较高,补助比例有限,部分农民有大病、急重病的农民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健康保障问题。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程序繁锁,群众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意见。

四是农民医疗费用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协调。随着高端技术和一大批新药的使用,医疗费用上升较快,超过了农民实际收入的增长幅度,造成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据调查,目前农民最关心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仍然是经济收入和医疗保障这类基本民生问题。

四、推动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突出抓好公共卫生、医疗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管理和新型合作医疗工作。

(一)改革现行体制,搞活运行机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必须进行组织创新和体制改革,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要因地制宜统一调整卫生院布局,可适当建设卫生院分院,以城市带动农村,以总院辐射分院,同时以村卫生所为网底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卫生院在用人上要实行科学设岗,合理定编,招聘竞争,优胜劣汰,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在利益分配上,要和效益、职务、职称、科研能力相挂钩,防止平均化。通过裁编减员,转变服务方式,增加设备投资,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二)加强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条件。农村医疗是一项直接影响民生的公益事业,在当前社会经济大背景下,让农村卫生医疗工作走出低谷,政府投入仍然是关键。建议市财政结合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村投入,实施村卫生室、卫生院改貌工程,努力改善农民卫生保健条件。同时,卫生院可要借助全县招商引资的大好来势,跑项目、争资金、求外援;实行对口帮扶,提高基层卫生院自我造血能力。

(三)努力提高卫生队伍素质,大力培养吸纳优秀人才。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大批的卫生技术人才。要改变农村卫生工作被动局面的关键是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医疗队伍。卫生院要舍得花钱出资,牺牲暂时利益,强化在职医护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激励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再提高;采取高薪聘请已离岗的老中西医名家回院坐诊;对志愿到艰苦、边远地方的大学毕业生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城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坚持并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逐步形成在农村地区有一支相对固定的、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疗卫生服务队伍。

(四)进一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我镇作为农村卫生新型合作医疗的试点镇之一,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这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做到群众、社会、医院、政府“四满意”,就必须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自主谋划,开拓创新。上级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补贴比例,提高补贴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和相关人员的宣传培训,使他们熟悉领会新合的有关政策,切实加强对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要加大宣传力度,村村都要刷制永久性宣传标语,进行长效宣传,营造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好氛围,把农民对合作医疗认识转化为积极参保的自觉行动,进一步提高参合率,同时,让他们熟悉政策和报销程序,少走弯路,提高群众满意率。

(五)坚持预防保健为主,帮助群众查病防病。坚持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防病比治病更重要、更经济、更有效。认真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以艾滋病、结核病、乙肝为重点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确保不发生暴发流行。依法实施免疫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构建有效免疫屏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搞好孕产期和儿童期卫生保健,加强产前诊断和疾病筛查,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预防遗传性疾病发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除害防病,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改灶步伐,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作为政协委员,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农村卫生工作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力度,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以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00六年五月

第三篇: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县卫生事业发展

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建设推动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医”“人才强医”战略,增强卫生科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促进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加强全县乡镇卫生院干部队伍建设就尤为必要,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对大余县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并结合工作实际作了几点粗浅思考,谨供参考。

一、全县农村卫生系统的卫生人才情况

大余县管辖11个乡镇,有105个行政村,人口30.24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我县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农民健康水平有所提高。至2009年底,我县共有公立乡镇医疗机构10个,分别为南安镇、黄龙、青龙、左拔、漂塘、樟斗、浮江、吉村、内良、河洞卫生院。其中,青龙和吉村为中心卫生院。总编制184个,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共有112人,其中在编人员99人,编外人员23人。另有305所村卫生室所,322名注册乡村医生,17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乡镇医疗机构人才学历构成情况。

全县乡镇医疗机构在编卫生专业人员99人,学历构成比如下:本科学历3人,占3.03%;大专学历37人,占37.37%;中专学历48人,占48.48%:无学历11人,占11.11%。

(二)乡镇医疗机构人才职称构成情况。

全县乡镇医疗机构在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9人,其职称构成比如下:高级职称0人,占0%;中级职称21人,占21.21%;初级职称78人,占78.7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才是农村卫生机构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才建设是农村卫生建设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我县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存在着总量严重不足、资源配臵失衡、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㈠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卫生院虽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但政府投入几乎为零。卫生院要维持下去要保证职工工资,再加上职工公积金、失业保险等上缴费用,而卫生院要靠越来越少的药品差价和医疗服务收入来维持。与此同时,卫生院还要承担公共卫生及改善房屋、设备等方面进行常态投入等等。基本的医疗服务条件难以改善,医疗设备更新、添臵困难,导致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弱化,卫生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差,使得医务工作者待遇不高,工作积极性受挫,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㈡城乡卫生资源配臵不合理。相对于县城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集中、设施设备先进而言,卫生院基础设施设备落后明显,而且承担着医疗、防保、健康教育等多项任务,业务多样、工作繁杂。多数乡镇卫生院地处偏远山区,县乡之间工作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别,加上经济效益差,优秀人才不愿到基层工作,即使到了基层也不安心,进修机会少,知识更新缓慢,发展空间狭窄,晋级晋职困难,就千方百计往县里调,更加重了专业骨干等中高级人才缺乏,使得卫生院整体素质不高。

㈢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严重失衡。

1、专业人才奇缺。全县乡镇卫生院编制数184人,占编117人,空编67人。一是长期以来,由于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工作条件较差,职工福利待遇不高,导致很大一部分业务技术骨

干外流;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大多不愿到乡镇工作,新的技术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陷入无人才、缺技术、低效益的恶性循环。二是从2000年以来,我县就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这使得乡镇卫生院在编人数逐渐减少,比如:河洞乡卫生院核定编制人数是8人,到2009年,因为退休、工作调动等原因,只出未进,现有在编人数仅有1人。作为一个乡镇卫生院,要履行好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医疗服务等综合职能,可以想象,只有1人的力量,怎么能做好做到位?

2、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中级职称卫生人才在乡镇卫生院医医,教,研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级职称卫生人才流动已对乡镇卫生人才队伍稳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县乡镇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共52人先后离开所在卫生院,其中中级职称9人,造成了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流失。

3、自聘人员多。乡镇卫生院为了正常运转,聘请了大量临时人员,全县乡镇卫生院共聘请了37人。如吉村中心卫生院在编人员只有3人,但自聘人员却达到了7人。全县乡镇卫生院自聘人员中大多是从大中专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基层卫生部门,很大一部份人已成为单位业务骨干,但至今未能聘用为正式职工。加上自聘人员福利待遇相对偏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不够完善,导致这部分有管理经验、懂技术的业务骨干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不高,外流倾向严重。

4、整体素质低。乡镇卫生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技术水平偏低、专业技术职称偏低和基层卫生队伍年龄偏高”的“三低一高”现象。从技术职称上来看,初级职称人员、无职称人员成为“主力军”,甚至在部份偏远乡镇连续多年一个中级职称人员也没有。

三、构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几点建议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和完善各项农村卫生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卫生人才的作用。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稳定队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优化环境,培养和建设一支与我县农村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队伍。到年底,全县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疗技术人员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到年底,全县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以上的临床医疗技术人员和%的乡村医生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他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中专学历,全县%的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中医乡村医生要占全县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的%以上。

㈠建立稳定的农村卫生投入机制。一是建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对公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投入,采取积极的公共财政政策,切实做到“两保持一增加”:即县财政对农村卫生现有的各种经费补助政策保持不变;对现有的经费补助额度保持不变;确保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基本工资100%由财政拨付。同时要全力推进乡镇卫生院财务“乡财县管乡用”的运行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好乡村医生经费补助政策。对承担并完成防疫保健工作任务的村卫生所乡村医生,由县财政在原来防疫岗位津贴补助的基础上,省财政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再给予补助, 通过建立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津补贴机制,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二是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臵、人员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农民免费健康体

检提供经费保障,并根据社区人口、服务项目和数量、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预防保健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

㈡打造好人才队伍建设。

1、稳定好当前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一是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工资待遇等方面,要给予比县城更优厚的待遇,以防止农村人才倒流。二是对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实施培训,对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要即时聘用。按照《大余县2004—2010年乡村医生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对现在职乡村医护人员进行在职在岗轮训。鼓励在岗乡村医生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乡村医生医学学历教育。完成06级97名和07级85名乡村医生中等医学学历教育。三是分三年落实好12名订单式医学生分配到各乡镇卫生院工作。

2、大胆引入竞争机制,选好“一把手”。要大胆改革乡镇卫生院长任用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公开选拔,择优任用,真正把有知识、懂管理、事业心强的业务骨干选拔到乡镇卫生院院长岗位,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认真坚持“四看”标准,即看是否有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看是否有带领干部职工的能力,看是否有公正廉洁的浩然正气,看是否有较高的群众威信,真正把“靠得住、有本事”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同时对新任院长实行试用期制,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经县卫生局考察称职的,予以正式任用;不称职的,予以免职,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3、适时补充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对在乡镇卫生院聘用工作,并取得了执业医师及助理级以上资格的业务技术骨干,予以招入,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严格控制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乡镇卫生机构,新进

人员一律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择优录用,切实为乡镇卫生院补充新鲜“血液”。

4、建立人才培训机构,优化队伍素质。根据发展规划与医疗保健需求,制定卫生人员业务培训计划,将医疗卫生人员、医疗辅助人员、护理人员有计划、分期分批选送到医疗卫生专业院校学习深造,并鼓励自修自学成才,岗位锻炼,不断提高乡镇医疗卫生队伍的业务技术水平。

第四篇:加强血吸虫病防治 提高疫区群众健康水平

加强血吸虫病防治 提高疫区群众健康水平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第8期 ——社会发展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据史料记载,血吸虫病在我省流行至少已有210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疫区干部群众,同血吸虫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巨大成绩。全省累计灭螺面积570万亩,治愈病人250多万人。特别是上世纪末在连续遭受洪涝灾害造成疫情反复的严峻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工作卓有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血防工作当作大事来抓,解决血防重大问题。建立了省血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述职制度,定期检查、及时通报各成员单位职责执行情况,经常交流工作信息,年终述职评议。各地将血防工作纳入地方政府任期目标管理重要内容,省政府每年与市州政府签订责任书,确保防治任务按期完成。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综合防治保障。省政府将血防资金作为一项重要公共财政支出,给予重点保障。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优先落实血防配套经费。各部门积极主动争取中央项目和经费支持,有力地保障了疫区血防工作的开展。

(三)整合各方力量,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坚持“按水系、分片块,先上游、后下游,区域同步治理”的原则,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全省12个重疫区县(市)积极开展血防综合治理示范片建设;省直11个部门分别在重疫区的11个村建立了血防联系点,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同时抓住国务院血防办在汉川市开展河滩禁牧、以机代牛试点的机遇,大力实施传染源控制项目,在重疫区开展“一建三改”、群众饮水安全等工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每年还组织疫区群众开展工程灭螺,仅2005年全省就改造钉螺面积7.1万亩。

(四)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救治晚血病人。省政府连续3年把免费救治晚血病人作为为全省人民办好的实事之一,安排专项资金,科学实施救治。2004、2005两年,全省共投入救治经费5177.1万元,救治的晚血病人10157人,救治有效率96.8%。今年,省政府继续安排2500万元,对核查确认的5150名晚血病人进行科学治疗。

(五)深化机构改革,健全综合防控体系。按照“防治分离、精干高效、养事不养人”的原则,以建立管理有序、体系完备、反应迅速、高效精干、防治有力的血防队伍为目标,不断深化血防管理体制改革,将血防行政管理职能纳入卫生行政管理系列,预防工作纳入了公共卫生体系。为解决血防人员的后顾之忧,还明确了血防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

由于我省自然环境特殊,血吸虫病防治任务艰巨、传染源控制较难,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在当前,要以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为契机,认真贯彻全国血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全国血防工作会议明确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防策略,提出血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防治思路。认真落实传染源控制的各项措施,一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和无害化厕所建设,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生粪下水、下田;二是要认真实施洲滩禁牧、家畜圈养、替代养殖等项目,减轻危害,降低耕牛感染率;三是要大力实施农机推广项目,尽量减少疫区家畜;四是要对病人和病畜进行同步查治,特别要加强对渔民和水上作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并把管好人畜粪便作为治理农村卫生环境的重点工作,有效控制传染源。

(二)大力推进重疫区“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工作。按照国务院血防领导小组提出的以重疫区为工作重点的要求,从今年起,我省以12个重疫区县(市、区)为突破口,对血吸虫病进行集中防治。一是通过开展耕牛查治、河滩禁牧、以机代牛、改厕建沼气等,有效控制和处理人畜粪便,有效控制耕牛传染源。二是通过实施河流综合整治、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控制钉螺从垸外向垸内扩散。三是通过开展兴林抑螺和重点防护林建设,推广林间套种益母草新技术,降低钉螺密度。四是通过开展查灭螺、查治病和健康教育,控制感染率,提高群众血防意识。五是结合土地整理和乡村道路建设,压缩钉螺面积。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12个重疫区均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疫区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三)实施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国家农业、水利、林业血防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即将下达,我省有36个疫区县(市、区)已纳入国家项目范围。积极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一是配合做好农业血防项目。主要是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进行“水改旱”,减少耕牛,并实行家畜圈养和病畜检查治疗;结合农田节水灌溉项目进行沟渠硬化,结合养殖业结构调整开挖渔池,并大力进行厕所和沼气池建设,有效控制家畜感染。二是配合做好水利血防项目。主要是结合人畜饮水和微型水利项目等,实施山区和独立水系地区的沟渠硬化、涵闸改造;结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加大对富河、陆水河、四湖西干渠、汉北河、通顺河等流域综合整治力度,有效控制钉螺扩散。三是配合做好林业血防项目。主要是在湖沼型地区实施兴林抑螺工程;在山丘型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结合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螺情监测项目,建设防止钉螺扩散的设施,以有效整治钉螺孳生环境。通过实施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使我省钉螺面积、人畜感染率明显下降。

(四)继续实施晚血病人免费救治,使病人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加强技术指导和治疗后的跟踪服务,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和救治效果,使救治有效率达到95%以上,临床治愈人数占当年晚血病人总数的20%以上,新增晚血病人控制在18%以内。同时,加强督办检查和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协调民政部门落实病人救治期间的生活补助,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

(五)强化血防知识宣传。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宣传做好血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疫区各级党委、政府应将防治血吸虫病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动员群众改造环境,查螺灭螺;结合典型示范,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和养殖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管好家畜。注重对中小学生血防知识宣传,组织开展中小学血防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将血防知识列入考试范围,并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对学校血防健康教育的专项督察,减少中小学生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

(六)加强血防科研工作。血防工作要取得突破,科技是关键。我们将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突破难点,联合攻关。围绕血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科技、卫生方面的优势科技力量,加大经费投入,实行联合攻关,力争在预防疫苗、灭螺治病药物和防治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为血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推广应用,提高水平。对已经研究出来的血防新科技、新成果,要加大现场应用推广力度,引进国内外的先进防治技术,加强血防人员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三是深入基层,科学引导。要求各级血防专业机构预防人员要积极深入到血防工作第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开展综合防治科学评估,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科学防治,促进血防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七)依法开展血吸虫病防治。一是健全法规。国务院《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我们将结合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认真组织修订《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尽早报请省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二是依法行政。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重大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条例》、《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防治,依法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加强督查。建立和完善血防监督机制,经常组织对各地血防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健全血防工作监督体系,确保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第五篇: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高唐县卫生局局长 于永峻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全县各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卫生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为重点,经过全县1000多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城乡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体建设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村卫生室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得到新的加强,初步建成了村有卫生室、乡有卫生院、社区有中心、县有二级甲医院、有预防控制、有执法监督、有医疗保障、有社会救助,机构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农村卫生、妇幼保健、新农合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我县被评为省级慢性病防治示范县、省级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县卫生局被评为全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二、主要做法

工作当中,我们牢固树立“保健康、促小康”、“保卫生、促民生”的工作理念,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里去考虑,把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延伸到改善民生的大问题上去衡量,把切实改善医德医风上升到党和政府形象的新高度去审视,精确定位,精密把控,精心实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全县卫生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眼“平时少得病”,在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上下功夫、见成效。

1、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坚持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高血压病、糖尿病、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等,服务项目已增至9大项。到目前为止,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全面启动,已经建档36万份,电子化建档率达到50%,1.2万名农村孕产妇享受了住院分娩补贴420万元,连续三年开展了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给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孕产妇免费补服叶酸等一系列保健项目顺利实施。通过努力,人民群众健康指数不断上升,各项控制性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一个部级项目和两个省级示范县成功创建。2010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卫生部签署了为期五年的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我县被选定为全省唯一的项目基线调查预调查县,为全省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调查提供了操作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方案、程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我县积极开展了全省慢性病防治示范县和卫生应急示范工作县的创建工作,目前两个示范县创建工作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并以此为契机,扎实开展健康教育,着力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编写《健康知识手册》3个版本,累计发放10万册,并在高唐电视台

线从2.5万元提高到10万元,最高支付限额已达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三年来年投资10多万元为县合管中心配置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硬件设备,15个卫生院自筹资金30万元安装了医院管理系统,并与新农合管理系统互相对接,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2、加强基金监管,扩大运行效益。不断完善行政监察、技术指导、社会监督三大体系,成立专业监管机构,制定实施了新农合基金运行、监管和定点医疗机构准入、退出等10多项制度,合理设置起付线、封顶线及报销比例,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基金监管,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引导农民群众合理预期、合理就医、合理报销,为了方便参合群众看病就医,在门诊和住院结帐时便能享受到新农合政策补助,我县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均实行了“现场减免”和“即时结报”。

新农合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民群众“小病忍、大病扛”的现象,同时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住院几天、白干一年”的现象基本得到消除,大大减轻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三)着眼“看病更方便”,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网络体系上下功夫、见成效。

通过实施“360工程”、“1127工程”、“333”工程项目,争取上级资金2000万元,自筹资金4000余万元,建成了12处乡镇卫生院病房门诊楼、县医院东院区、县中医院病房楼、县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县医院康复楼。2011年,积极争取上级卫生监督建设项目,争取到卫生监督专项建设资金125万元,从而促使疾控中心

县农村卫生服务实现了“一降二增三满意”。“一降”,是指就诊人均医疗费用下降,“二增”,一是指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人次明显增加;二是指乡镇卫生院业务量增加。“三满意”:是指群众满意、医务人员、政府满意。

2、从科学配置医疗资源降低就医成本。在农村,我们科学界定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着重在常见病、多发病上加强医技培训。2009年以来,共办班20余次,培训人员3000多人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服务需求;在城市,不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康复、保健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努力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送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服务格局;在县级医院积极推广“远程诊疗”“请进来”,不出本县就可以连线西安、北京、济南的专家进行网上会诊、家门口就能有省级专家诊疗,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3、从加强医院管理降低就医成本。首先,在公立医疗机构推行了“三项硬指标一票否决制”。对医疗机构人均门诊费用、人均住院费用和药品收入比例实行严格控制,超出标准的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其次,在全县一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抗生素类药品控制、单病种限额收费、住院收费一日清单、处方抽查评议等十多项制度,对于乱开处方乱用药的现象,加大了查处力度,有力地扼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呈现了“三升三控”的喜人局面,即门诊人数上升、住院人数上升、群众满意度上升,门诊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药品收入比例得到控制。

(五)着眼“服务更优良”,在强化行业监管、加强行风建设上下功夫、见成效。

1、加强行业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坚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年活动,2011年,对所有医疗机构重新进行了申报登记,对6家不符合执业规范的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取缔了坐堂医,查封黑诊所32家。为了进一步保障保护妇女权益,我们坚持开展打击“两非”,即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终止妊娠。

2、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工作,接受群众监督。在全县所有医疗机构推行院务公开,将本单位的人事、财务、基建、药品采购等及时予以公开,在醒目位置公开收费项目、药品价格等,并不断充实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规范公开程序,努力确保院务公开全面、真实。目前,县、乡二级医疗机构均按规定实行了院务公开栏做到了公开透明、公平合理。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设备招标等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同步预防,凡是超过万元的采购项目,都必须报县卫生局审批实施。采购属财政拨款的,委托县采购中心采购;属自有资金的,派监督员参与,实施跟踪监督。

3、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加强行风建设。在全县卫生系统积极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一方面正确引导,在全县评选了十佳医生、十佳护士,并大张旗鼓地表彰,每人现场奖励现金2000元,努力在卫生系统营造争当模范、向模范学习的良好风气和氛围;另一方面,对个别顶风而上,收受索要红包,做大检查、开大处方的医护人员坚决严厉查处,该罚款

地为全县人民服务,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并作出回答的现实问题。

(一)全面推进医改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发改、财政、卫生、物价、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职责,建立督导考核检查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推进医改的工作机制,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搞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针对新发传染病,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预案,努力实现依法科学防控和有序、有力、有效。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开展医疗救治演练及多部门防控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落实综合措施,抓好艾滋病、结核病等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管理,确保不发生暴发流行。搞好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慢病防治工作。

(三)坚持扬长补短,努力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坚持高标准、高定位,以先进县市为目标,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解决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结构性、区域性矛盾。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加大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工作力度。

(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自觉接受县人大监督,邀请县人大开展新农合等重点工作视察,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并抓好落实。继续依法抓好职业病防控,严厉打击非法行医。

(五)继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建设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疗卫生队伍。以“抓巩固、抓提高,创品牌、出成效”

下载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动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动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

    如何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面开展,要求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认真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

    2008年宁夏卫生事业发展报告

    2008年宁夏卫生事业发展报告(修改稿) 我区卫生事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区广大卫生工作者甘于奉......

    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进一步推进全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

    怎样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doc

    一、 2004年国家发布的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表明,中国居民当前存在普遍而突出的营养健康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解决中国公众营养改善问题,必须依靠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

    提高医疗水平,呵护百姓健康

    提高医疗水平,呵护百姓健康 ————谈十九大观后感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卫生事业保障群众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的所在。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市卫生工作基本情况、谋划好下一步卫生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简略报告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简略报告 2月10日,由华中科技大学、人民出版社主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卫生改革与发展绿皮书)成果发布会在国谊宾馆举行,教育部......

    安龙县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08.12)

    安龙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县人民政府: 为充分了解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农村卫生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根据中共安龙县委办公室、安龙县人民政府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