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富民养山工程加快山区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9-05-12 13:0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富民养山工程加快山区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富民养山工程加快山区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富民养山工程加快山区发展的意见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富民养

山工程加快山区发展的意见

房政发[2005]48号

颁布时间:2005-12-27发文单位: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区直属各公司:

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促进我区山区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山区农民增收,根据《北京市关于实施富民养山工程加快山区发展的意见(2005–2010年)》和修编后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房山区新的功能定位,结合我区山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市委九届十次全会,以及区委五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首都城市发展对房山区新的功能定位要求,坚持从城市发展认识山区,以富民养山为主题,以科学手段涵养山区,用城乡统筹建设山区。加大山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强山区生态环境和基

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山区城镇化,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奋斗目标。通过搞好规划、加强基础、调整结构,逐步缩小山区与平原地区的差距,实现山区经济整体水平快速提高,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结构优化、人民生活安康的新山区。

到2010年,山区建设要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培育山区特色产业和开展非农就业服务工作,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

2.规划的宜林荒山、荒地基本实现绿化,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68%.3.2008年以前,完成山区采空区、强泥石流易发区6110人的搬迁任务。

4.山区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水源地内80%的流域基本得到保护和治理。

5.加强山区乡镇与中心村公路的建设与改造,在行政村通油路的基础上,对保留的自然村实施村村通

油路工程。

6.山区农民饮水困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7.2008年年底前,完成山区自然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工作,实现“村村通”、“户户通”;到2010年,山

区村基本接通有线电视。

8.2006年年底前,山区基本达到村村通宽带;2007年年底前,山区宽带覆盖率100%;2010年,要达

到地下电信管线成网,按公路网线铺设电信管网,连通各乡镇、社区。

9.完成山区教育布局调整,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富裕农民的原则。农民是山区建设的主体,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加快山区发展的中心任务,在富民的基础上实现养山。坚持因地制宜,加大山区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符合山区特色的区域经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效整合山区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建立促进农民增

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山区农民的根本利益。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对山区的生态功能定位,把强化山区生态功能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增强绿化意识、生态意识,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中心,使山区成为首都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带。加强山区综合开发,以治理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实现山

区的可持续发展。

3.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山区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推动山区社会全面进步。

4.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强化城乡统筹意识,城市发展与山区发展相融合,推进城乡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一体化;充分发挥专业部门和驻区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科技、人才进

入山区。积极运用社会化手段,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山区开发建设。

5.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手段相结合的原则。树立和运用市场经济的理念,增强信息、竞争、质量和风险意识,吸引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山区建设。积极稳妥地拓宽富民养山的途径,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

生态环境建设。

二、加快山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山区特色经济

(一)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加快山区特色产业发展。以“221行动计划”为总揽,结合山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着力培育山区特色产业。加强山区磨盘柿产业和以优质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建设,加快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加大产品深层次开发力度,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到2010年,磨盘柿增产达到3000万公斤,核桃等干果产量达到500万公斤。积极发展订单豆类、食用菌、小杂粮、山野菜等特色种植业。改进山区落后饲养方式,根据山区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养殖业发展规模,重点发展柴鸡、蜜蜂、冷水鱼等具有山区发展优势的养殖业,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加快山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到2010年,完成贯穿南北两条旅游走廊的“黄金旅游圈”建设,沿两条旅游走廊建设农业观光园50个,完善、新建民俗旅游村60

个,发展一批典型民俗户。

(二)转变生产方式,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研究制定山区产业布局规划与实施方案,实行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向山区倾斜的政策,积极培育发展山区特色种植业、绿色养殖业、休闲旅游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山区新型服务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到2010年,逐步关闭影响生态环境的小煤窑、小矿山、小采石场等“五小”企业,发展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绿色产业,实现产业替代。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扶持区域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能力,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围绕山区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营销组织,打造优质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山区

农副产品知名度,提高农户开拓中高档消费市场的能力。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扶持各类专业合作

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信息服务、营销服务。

(四)加强山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围绕山区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通过远程教育培训等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山区农民生产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山区农民1.2万人次以上,提高山区农民生产技能。围绕就业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能力,每年培训8000人次以上。加强劳务输出组织工作,引导农民通过劳务输出实现跨地区就业。研究制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山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加强山区低收入群体增收工作,做好山区农民收入状况的监测。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通过发展致富产业实现增收。

三、加强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一)造林、营林、管林、护林相结合,发展山区林业。加快宜林荒山造林步伐,到2010年,使山区规划的23.9万亩宜林荒山荒地基本实现绿化。逐步完善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加强山区117.85万亩集体所有生态林的抚育和管护。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级、市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生物物种多样性

保护。

(二)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山区流域综合治理。对流域的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运用蓄、灌、排、节、治等综合措施,生态、农、林、牧、副、游科学开发建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目标共赢。到2010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360.8平方公里,开发整理土地5000亩,中度以上水土流

失区全部得到综合防治。

(三)加强水源地保护,科学利用水资源。逐步建立山区水源地保护利用机制,加大山区水源保护专项投入,严格保护和涵养水源,科学调配和利用水资源。加强对现有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科学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在经济活动活跃区域,进行山区排污治污工程建设。拒马河、大石河等主要河流两岸的排污得到有效治理。山区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实施无害化处理,达到环境保护标准后排放或回田肥地。统筹利用雨洪水和地下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到2010年山区规模农地用水,基本实现工程节水。

(四)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实现土地集约利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不断加大山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提高山区农用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山区各项建设要依法用地,实现土地

资源的集约利用。

四、突出重点,加强山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全面加强山区道路建设。加快山区干线公路的改造,努力构建城区通往山区和山区之间便捷安全的公路网络,使之形成干线公路和区乡公路相互连接、相互补充、层次分明的区域公路网络。在实现村村通油路、完善山区公路网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山区乡镇与中心村公路的建设与改造。提高公路等级标准,重点加强通往风景名胜区公路建设和改造。启动新的自然村通油路和村内街坊路硬化工程计划,同时加大

山区公路养护投入。

(二)改善山区农民饮用水条件。重点解决山区人畜用水困难和节水问题。因地制宜建设联村、集中供水工程,重点解决采空区12个乡镇的2.9万农民饮水困难问题。到2010年,山区农民饮水困难问题,基本得到有效解决,实现安全饮水。

(三)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2008年年底前完成山区自然村

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工作,实现“村村通”、“户户通”。到2010年,山区村基本接通有线电视。

(四)加强山区信息化及信息基础网络建设。结合“221行动计划”信息平台建设和“燎原行动计划”,推进山区信息化建设。增加山区农民固定电话装机数量。加快长途、互联网建设,为山区提供电讯IP电话、长途、互联网等业务。加快山区电信工程建设,山区旅游景区、民俗村和中心村等地区实现移动通信网络

覆盖。

(五)加强能源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太阳能发电、太阳灶、生物质汽化炉、沼气池等新型能源设施的建设,使清洁能源在山区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

五、统一规划,加快推进山区城镇化进程

(一)加快编制山区功能布局规划。按照北京城市“两轴、两带、多中心”总体规划,房山区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要求,对山区进行分层次规划,合理调整山区村镇布局和建设规模,明确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建设区。抓紧制定山区村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山区中心村布局和规模,抓紧完成中心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抓紧山区乡镇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各项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防止不切实际、盲目攀比。

(二)加快推进山区城镇化进程。山区城镇化的重点是山区中心村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环境整治,完善山区中心村功能。推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在乡镇、村发展连锁经营超市、便利店。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山区中心村聚集人口的能力。运用市场机制多元化融资,逐步推进山区中心村的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试点。

(三)稳步推进山区搬迁。落实山区搬迁政策,结合山区采空区、强泥石流易发区农户搬迁工程,积极引导山区人口向中心村、小城镇聚居。确保2008年前完成采空区、强泥石流易发区6110人的搬迁任务,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六、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山区发展的良好机制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关于做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延包和流转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抓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和流转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调动农户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加大生产投入,提高经营水平。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和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收益。具备条件的山区乡村,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山区农村集体土地、山场等资源性资产的确权工作。对农村集体土地,开展核发土地所有权证书试点工作。对依法取得的农村

集体建设用地,开展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试点工作。

七、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山区全面发展

(一)增加政府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每年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新增部分主要投向农村的要求,在继续完善山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向山区农村的投入力度,用于以中心村为重点的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发展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相

关政策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资金支持山区产业发展,建立长期稳定、适合山区产业发展的投资机制,促进

山区社会进步。积极探索山区水资源、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利益合理分配的机制。

区直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支持山区建设的具体计划和配套政策,明确年度建设任务,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加强扶持和服务,每年帮助山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中心村为重点,加大对山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各项政策都要向山区倾斜。

(二)加大城镇优势资源带动山区发展的力度。要在制度和机制上积极探索创新,引导卫星城、小城镇、中心城镇的科技、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进入山区,促进山区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旧村改造等富民养山事业。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系实际,深入山区、支援山区。

八、全面推进山区社会进步

(一)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加强基础教育,进一步调整山区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到2010年,山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高中(包括职高、技校等)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0 %以上。教育部门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把选派城镇优秀教师到山区支教作为一项制度,引导城镇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山区流动。全面提高山区学校教学质量,努力实现80%以上的山区初、高中毕业生都能够享受中、高等普通学历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

(二)大力发展山区卫生服务事业。继续推进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在卫生资源调整、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山区实行政策倾斜。加强山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山区乡村医生的职业化培养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能力和水平。到2010年,实现山区农民小病就近看,大病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山区药店的建设和管理,建成方便农民的药店网络,为农民提供平价、保质的药品。

(三)加强山区文化建设,构建以山区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级文化大院为基础的文化网络。到2010年,山区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全部达标,山区中心村全部建有文体室。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养高素

质的山区群众文化队伍。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山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加强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山区农村救助制度,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加快建立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行顺畅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山区乡镇养老院

所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养老。同时,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五)全面推进山区环境整治和环境建设。实施“建设宜居城镇、打造特色乡村、发展生态环境”战略。健全乡镇环境管理体制,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实现“四无一有”,即:无违法建设、无占路市场、无黄土裸露、无卫生死角,有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乡镇优质环境的长期保持。山区村环境建设实施“五化工程”,在坚持绿化、美化、硬化、净化“四化”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亮化”,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到2010年,85%的山区村达到“四化”以上标准,其中80%的村达到“五化”标准,创建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加快农村厕所的改造与建设,其中从事民俗旅游和对外接待的农村改厕率达到100%.山区部分人口集中地区要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情况,建设相对集中的小型垃圾处理设施,做好垃圾管理规划,解决垃圾收运设施的建设。到2010年,实现山区垃圾密闭无害化率50%.九、加强领导,不断开创山区建设新局面

(一)进一步提高对山区建设的认识。各山区乡镇和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提高认识,坚持把山区建设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对山区工作的领导。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的精神,认真落实山区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开创山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山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山区乡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研究制定吸引人才进入山区的优惠政策,提高山区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扩大用人、选人视野,采取多种形式,把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农村优秀人才选进基层班子。坚持推进“两个创新”,加强“三级联创”工作,增强山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凝集力、战斗力、带动力。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把山区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考核山区乡镇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建立智力支山制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山区乡村任职,个

人职级变动与工作绩效挂钩。

(三)加强山区乡镇服务能力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山区乡镇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村镇建设等方面的组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明确山区乡镇职能定位,围绕山区建设与发展的中心任务,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转变

乡镇职能,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山区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区特色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白山政发〔2009〕1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事业单位,中省直单位: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牧业大省的目标要求,强力推进我市山区特色畜牧业快速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生猪、肉牛奶牛、家禽产业发展的意见》(吉政发〔2009〕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畜牧业发展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09〕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先发展畜牧业、建设畜牧大产业的战略部署,围绕“特色牧业扩能、常规牧业跟进、后续牧业振兴、畜产品加工业跃升”等四大工程建设,在全面抓好常规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力争在特色牧业上有所突破,构筑我市山区特色牧业经济体系;积极扶持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综合产出能力,实现牧业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2012年,全市生猪、肉牛、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79.4万头、48万头和645万只,年均增长6.45%、6.1%和6%;特种野猪饲养量达到12.6万头,年均增长26%;肉、蛋产量分别达到8.4万吨、4.67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培育带动能力强的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畜牧专业合作组织达到6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的废弃物处理(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民牧业人均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25%以上。

二、优化产业布局

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牧业经济,立足区位优势,定位区域功能,引导加工向养殖基地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推进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依托基地县(市)区建设一个产业园区、七大加工业基地,即特种野猪加工基地、生猪加工基地、肉牛加工基地、肉鸭加工基地、肉鸡加工基地、蜂产品深加工基地和鹿产品深加工基地。

生猪与特种野猪业:建设白山市生猪与特种野猪产业园区。根据全省建设“一大一特”两大生猪生产基地的总体规划,我市重点建设东部山区特种野猪产业基地,以抚松县为中心,以靖宇县、江源区为两翼,依托其它县(市)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合作,建设特种野猪加工基地。在生猪加工基地建设上,以大型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八道江、江源两区为中心,依托其它县(市),建设生猪加工基地,两个加工基地形成白山市百万头生猪与特种野猪产业园区。肉牛业:依托山区资源,采用分散繁育、集中育肥、定单回收、企业统一加工的模式,以临江市为中心,依托其它县(市)区,适时启动安格斯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市肉牛产业发展,建设年屠宰4万头肉牛加工基地。

家禽业:以江源区为中心,依托江源鹏宇鸭业公司建设年屠宰500万只的肉鸭加工基地。以靖宇县为中心,依托宏发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年屠宰300万只的肉鸡加工基地。

特色畜产品加工业:以长白、抚松、靖宇为中心发展中华蜜蜂优势产区,养蜂规模达到2万群,联合汪氏蜜蜂园建设年处理1000吨蜂(蜜、胶、王浆)系列产品深加工基地。以靖宇、抚松、临江为中心发展鹿业优势产区,茸鹿存栏规模达到3万头,在抚松县建设年加工50吨鹿茸及其它鹿产品的深加工基地。

三、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采取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等方式,重点建设生猪、特种野猪、肉牛、家禽、鹿、蜂良种繁育体系。按照全省的规划,我市建设一处原种猪场,其中:特种野猪的繁育规模占总生产规模的50%以上,力争2011年建成投产。支持种猪、种禽扩繁场建设,每年建设存栏种猪600头以上的特种野猪扩繁场6个,建设存栏种猪600头以上的“洋三元”或配套系种猪扩

繁场6个;在靖宇和江源分别建设存栏2万只肉种鸭和存栏1.5万只肉种鸡的种禽场各一处。每年建设标准化的综合人工配种站15个,完善肉牛配种站点“冷链体系”,实施优质肉牛冻精补贴工程,每年良种肉牛冻精推广面占可繁母牛的70%以上。规划与实施中华蜜蜂、长白山梅花鹿、东北马鹿的保种区(保种场)与种源繁育基地建设计划。各县(市)区也要根据辖区产业发展的实际,安排专项资金,抓好生猪、特种野猪、肉牛、家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筑牢发展基础。

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围绕产业园区和产业布局,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原则,重点支持规模饲养场(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每年新建设规模养殖场(小区)60个,到2012年建设规模养殖场(小区)240个,其中:特种野猪、生猪、肉牛、家禽、蜂、鹿等规模养殖场(小区)分别达到70个、65个、55个、20个、15个、15个。50%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任务争取省政府专项资金支持,50%的建设任务由市、县(市)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重点用于畜禽舍标准化改造及小区水、电、路和粪污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到2012年,全市规模化养殖比重要达到80%以上。

五、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加强市、县两级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建设,不断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严格落实畜禽疫病扑杀补贴政策;确保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和扑灭的工作经费;强化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报酬补助标准;落实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县级财政经费补贴制度,保证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六、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全面实施以规模养殖场养殖档案、标识管理为主的备案制度,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建立畜禽产品定期抽查制度,切实保证畜产品质量。市、县(市)区政府要对畜禽产品定期抽检提供经费支持。对通过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场户,优先享受国家、省、市的有关奖励补贴政策。

七、加大扶持力度

从2009年至2012年,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市政府每年新增2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扶持畜牧业发展。各地要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扶持畜牧业政策的同时,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支持畜牧业发展,进一步建立完善畜牧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重点扶持良种繁育场和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及粪污综合治理、畜禽品种引进与改良等项目。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产业政策和贷款条件的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项目,要优先安排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养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抓住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组建吉林省畜牧业信贷中心白山分中心的机遇加快牧业发展步伐。《关于加快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发展的意见》(白山政发〔2007〕31号)的扶持政策继续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规模养殖场(小区)用水免收水资源费,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

八、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推动畜牧业加快发展作为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摆上突出位置,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经济综合考评体系,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从实际出发,认真抓好组织落实。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操作方案和实施办法,积极配合,主动搞好衔接,加强协作,切实把目标责任落到实处。

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加快推进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加快推进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实施安居富民工程,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最紧迫、最现实问题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配套,加大政府投入,集聚各方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合理编制农村安居富民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新居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改建与新建相结合。

二是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前瞻性”与“普惠性”相结合,户型美观与先进实用相结合,民族地方特色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新居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做到安全经济、功能齐全、节能省地、环保适用、适度超前。

三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加强领导协调,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尊重群众意愿,强化服务保障,引导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目标任务及进度安排

2011年着力解决生活困难、住在危房的农牧民住房问题。

二、扎实做好前期准备,确保安居富民工程顺利实施

(四)尽快做好任务分解。自治区2011年安居富民工程计划已经下达,各地、州、市要尽快分解,把计划任务明确到县市,分解到乡镇,落实到村户。

(五)完善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各地要依据村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安全适用、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要求,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设计”,满足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要按照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切实规划安排好生产性建筑和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教育、卫生、农贸等各项设施用地,以整村推进为主,鼓励引导零星、分散居住的农牧民集中连片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力求建一片新房、成一片新村、新镇。

(六)切实做好农房设计工作。安居富民工程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80平方米/户,各地可根据每户的人口、经济能力等情况,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房屋户型设计要满足实用、耐用和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要求,保证厨房、卫生间配套,上下水设施完善,户用电系统齐全,同时要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避免户型设计和外观上千篇一律。

(七)做好施工队伍和建筑材料统筹工作。要坚持专业施工队伍与农牧民互助相结合,保证施工力量。要提早做好建筑材料储备,积极协调建材生产企业,做好水泥、红砖、钢材等主要建材的供应保障,保证主要建材价格基本稳定,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安居富民工程投入

(八)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对于乡镇困难家庭建房使用银行贷款的,各地要将安居富民工程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资金投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差别化措施,在资金补贴上对困难农牧民适当加大支持力度。

(九)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要通过银行贷款、社会帮扶、农牧民自筹等方式,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自然灾害倒损农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扶贫安居、改厕等各类农村建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十)积极争取对口支援。要尽快与对口援疆省市对接,将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纳入对口援建规划,按照户均标准落实补助资金。

(十一)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资金补助程序,建立健全公示监督制度,公开审查、审批流程,向社会公示补助对象基本信息、资金补助情况。各级监察、审计、纪检、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督检查,凡发现违规使用资金,采取瞒报、虚报等方式套取补助资金的,将依法严肃查处。

四、加强指导服务,保证安居富民工程质量安全

(十二)做好技术培训工作。要管好用好自治区下拨的专项培训经费,加大对各类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做好专业人才队伍培训的同时,强化对本地农民工匠进行钢筋、电焊、木工、水暖、砌砖工、抹灰工等技术工种的培训力度,提高施工质量。

(十三)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规定。要切实把工程质量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严把图纸审查关、建材质量关、构件制作关、现场施工关、竣工验收关,建立地基施工、主体施工、屋面封顶分部分项检查验收管理机制,实行工程质量监管到村到户,确保监督检查到位率、工程质量合格率、竣工验收备案率达到百分之百。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安居富民工程保障机制

(十四)健全组织领导机构。自治区已调整成立了安居富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各地要建立健全相应组织领导及工作机构,落实工作经费,创新工作机制,确保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宣传到位。特别是各级安居富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共同做好工作;要建立完善工程进度和质量通报制度、工作信息报告制度,做好安居住房档案和统计上报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协调。

(十五)严格目标考核。安居富民工程实行自治区人民政府负总责,地、州人民政府(行署)负全责,市县、乡镇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自治区人民政府已与各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地也要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安居富民工程纳入工作目标考核范围。

(十六)落实部门工作职责。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强化全局意识,创新工作举措,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十七)加强监督检查。要加大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制定检查办法,严格检查标准,做到三月一次大检查,对完成任务好、工程质量优、各族群众满意的地区,要给予表彰;对完不成任务、工程质量差、群众反映意见大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2011年10月25日

第四篇:房山区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实施意见

房山区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6—2022年)

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冰雪运动发展,提升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激发群众体育健身热情,营造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浓厚氛围,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京政发〔2016〕12号)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关于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住机遇,广泛开展冰雪运动赛事和群众活动,着力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加快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发展格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加快“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房山区冰雪运动发展目标:

——冰雪运动人口规模显著扩大。全区参与冰雪运动的人口达到40万人,冬奥会、观赛礼仪和冰雪知识进校园覆盖率达到100%。

— 1 — ——竞技冰雪水平得到提升。建立较为完善的冰雪运动竞技后备人才队伍,参加市级以上冰雪运动会,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冰雪体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2年,全区冰雪体育产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

——冰雪体育活动更加丰富。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区级冰雪运动赛事,积极开展冰雪项目普及提高活动,增加冰雪运动参与人口。

——冰雪场地设施更加完善。采取政府投入与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模式,共同建设冰雪场地设施,完善现有的1座滑雪场,新建1-2座室内滑冰场、3片室外滑冰场、5片嬉雪场地。

——冰雪运动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培养2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建立一支200人的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二、主要工作

(一)积极开展群众冰雪健身活动,参与冰雪运动人口达到40万人

1.每年组织举办FUN运动冬季全民健身季活动。由区体育局牵头,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开展面向社区、机关、农村,适合不同群体需求的群众性冰雪健身活动。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教委、各乡镇(街道)

完成时限:持续开展

2.挖掘我区群众冰雪特色项目,大力推广和普及,提高受众面。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教委、各乡镇(街道)

完成时限:持续开展

3.扩大青少年冰雪运动覆盖面,编发冰雪运动知识普及读本和手册,在中小学校园开办冰雪运动知识大讲堂,普及冰雪运动知识。实现冬奥会、观赛礼仪和冰雪知识进校园覆盖率达到100%。

牵头单位:区教委

协办单位:区体育局

完成时限:2018年底实现全覆盖,此后持续推进

(二)提升竞技冰雪运动水平

4.依托现有资源,选拔和引进冰雪运动人才,组建青少年冰雪运动队,丰富完善我区冰雪运动项目。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教委

完成时限:2018年底

5.参与市级以上冰雪运动会,通过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不断提高我区冰雪运动团队的水平,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教委、各乡镇(街道)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三)推动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冰雪产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

6.对符合条件的具有公益性、大众化的冰雪运动设施使用和消费项目给予补贴支持。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完成时限:持续开展

7.围绕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加强与文化、旅游、科技等产业融合,推动冰雪健身、旅游、培训等工作的开展。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教委、区文委、区旅游委、区科委

完成时限:2022年底

8.依据《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进一步落实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定期发布房山区体育产业专项统计报告,为完善冰雪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牵头单位:区统计局

协办单位:区体育局

完成时限:持续开展

9.加快冰雪运动俱乐部发展,吸引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冰雪运动。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四)积极开展冰雪运动赛事

10.根据冰雪运动发展实际,开展冰雪知识竞赛、冰雪体育指导员专业技能竞赛、滑雪比赛以及其他冰雪运动赛事,积极承— 4 — 办市级以上冰雪运动赛事。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教委、区旅游委、房山公安分局、各乡镇(街道)

完成时限:持续开展

(五)加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

11.支持现有1座滑雪场(云居滑雪场)升级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牵头单位:张坊镇

协办单位:区体育局、区发改委、区住建委、区旅游委、房山规划分局、房山国土分局、区水务局、区园林绿化局

完成时限:2021年底

12.加快推进泡泡体育冰球健身中心建设,打造冰上运动健身和教学核心区。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园林绿化局、区发改委、区住建委、区教委、房山规划分局、房山国土分局、区环保局、区水务局、区燃气中心、房山供电公司、拱辰街道

完成时限:2018年底

13.有效利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冰雪场地设施,拟新建3片室外滑冰场、5片嬉雪场地,满足我区群众冰雪运动的场地需求。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发改委、区住建委、区市政市容委、房山规

— 5 — 划分局、房山国土分局、区环保局、区水务局、区园林绿化局、各乡镇(街道)

完成时限:2020年底

(六)加强冰雪运动人才队伍建设

14.加大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力度,培养200名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及2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加强交流与学习,吸引国内外优秀冰雪运动员、教练员、产业从业人员,以多种方式参与冰雪运动发展。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各乡镇(街道)完成时限:2022年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体育局、区发改委、区教委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区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分管副职为成员的房山区加快冰雪运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体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区体育局局长兼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负责监督、检查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根据区级财力,统筹安排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补贴群众冰雪体育消费和冰雪运动知识普及、活动开展、人员基础培训、冰雪运动体验等费用支出。推动适宜PPP模式的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项目,激活社会资本。

(三)加强行业管理

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在冰雪运动统筹规划、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职能,按照政府监管与行业协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规范各冰雪运动从业单位经营行为,促进行业自律;组织、指导各经营单位做好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工作。

(四)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冰雪运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公交地铁、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覆盖模式开展冰雪运动宣传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冰雪运动。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科学健身大讲堂等形式,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内开展冰雪运动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良好氛围。对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机构和个人给予鼓励,积极推荐市级冰雪运动先进单位和个人,推动全区冰雪运动健康蓬勃发展。

第五篇:实施兴林富民工程 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实施兴林富民工程 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山区发展,从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山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山区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但是,从总体看,我市山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明显滞后于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平原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为了进一步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去年以来,我局立足林业工作实际,围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以加强林业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推进林业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林业服务体系为保障,在全市组织实施了“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工程实施一年来,已取得较好成效:一是树立了一批兴林富民的典型。全市培育树立了20个市级兴林富民示范村,这些村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林农收入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市山区兴林富民奔小康的样板。如绍兴县平水镇同康村,依托丰富的毛竹资源,建立毛竹四季笋基地3000亩,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400多元,比1996年增加3609元,竹笋收入占了人均总收入的78%。二是增加了对林业产业的投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山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市财政从去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林业产业化项目的补助和奖励,各县(市、区)也都相应增加了对林业的投入,如诸暨市对发展香榧基地连片5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350元;对发展银杏、山核桃基地连片5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200元。据统计,去年全市用于林业产业的资金投入比上年增长20%。三是加快了林业产业化的进程。去年,全市新发展竹

笋、香榧等林业特色基地2.5万亩,占造林总面积的50%;新增中介服务组织13个,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9家,新注册林产品商标46只。四是带动了全市山区经济的发展。在兴林富民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下,我市面上的林业效益也不断提高。去年,全市林业产值突破百亿大关,比上年增长9%,其中竹笋、香榧、花卉三大林业特色产业产值达20多亿元。林业产业已成为我市山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五是发展林业产业更加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去年上半年,市委书记王永昌在我局关于兴林富民情况的汇报材料上作出批示:“这对推进山区经济发展是很有针对性、指导性的举措”。9月份,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发展山区工作会议,会上,市政府表彰了首批市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全市会议之后,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对林业产业发展也更加重视,把实施兴林富民工程作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虽然我市实施“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还不长,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愿望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以贯彻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和这次全省兴林富民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深入实施“兴林富民示范”工程,今年将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

主要从三方面完善规划。第一,完善建设标准。按照全省实施“百乡千村”兴林富民示范工程的有关要求,根据绍兴林业生产的实际,从基地规模、基础设施、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农民收入、示范辐射

等方面,修订完善兴林富民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的具体标准。第二,层层落实任务。全市规划到2010年,建成15个以上兴林富民示范乡镇和100个以上兴林富民示范村。建设任务由市林业局下达到各县(市、区),然后分解落实到镇、村,并按照标准逐镇逐村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报市局备案。第三,注重培育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四大林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形成产业优势。一是森林食品产业。通过“走特色路、打绿色牌”,提高竹笋、香榧、茶叶、板栗、银杏、桃形李等森林食品基地的质量和效益。二是花卉苗木产业。针对市场需求,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开发乡土树种,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拓宽花卉苗木销售渠道。三是林产品加工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动广大农户开展竹木加工和茶叶、竹笋、香榧等森林食品加工。四是森林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山区森林景观资源,建设森林公园和生态休闲观光园,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山区经济中的比重。

二、进一步突出建设重点

针对目前我市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使工程建设真正取得实效。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集中连片的林业基地进行路网配套,改善林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灌溉、排水和砌坎保土等设施建设,提高林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次,加强林业科技服务。组织林业专家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林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与此同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坚持和完善林业科

技人员与示范乡镇、示范村结对联系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及时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第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做好示范乡镇、示范村与企业对接文章,帮助镇、村与林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购销关系,带动基地生产。通过组建镇、村专业经济合作社等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为林农提供系列服务。通过因地制宜建设产地交易市场,吸引加工企业和营销大户上门收购,方便农民销售,解决“卖难”问题。

三、进一步加大扶持投入力度

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在坚持生产性投入以农民自筹为主的基础上,将千方百计采取多渠道筹资加大投入扶持。一是实施林业建设项目倾斜。市、县林业部门在安排林业建设项目投资时实行项目倾斜,对示范乡镇、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重点扶持或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支持。二是争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扶持。主动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衔接,在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基本建设、乡村公路建设、标准农田建设和旅游开发等项目上,对示范乡镇、示范村进行资金扶持。三是鼓励工商业主投入,发展林业产业。通过牵线搭桥积极引进资金,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林业产业和建设基础设施。

四、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

着重是建立健全三个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为切实加强对“兴林富民示范”工程的领导,市林业局将充实健全绍兴市“兴林富民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处(室、站)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指导、协调和督查全市工作。各县

(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二是分级考核机制。把“兴林富民示范”工程纳入市对县林业工作责任状考核内容,各县(市、区)也建立相应考核机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三是宣传推广机制。一方面,对涌现出来的兴林富民示范乡镇、示范村进行表彰奖励,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市各地广泛宣传,扩大示范辐射效应。另一方面,我们市局将在4月份左右专题召开全市兴林富民经验交流会,并组织山区镇、村领导和农户代表到示范乡镇、示范村现场参观学习,从而使我市开展的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更加扎实有效,进一步促进全市的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下载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富民养山工程加快山区发展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富民养山工程加快山区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