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高职院校特色专业汇总
山东高职院校特色专业汇总(2009年版)2009年06月10日
学 校 名 称
特 色 专 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药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麻醉学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检疫、兽药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冶金技术、制药技术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商务管理(家电)、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软件技术、服装设计、市场营销(啤酒)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金属切削、机械装配与修理、电气工程、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电子商务、电气自动化技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水产养殖、建筑工程、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技术 威海职业学院 应用韩语、餐旅管理与服务、应用电子技术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制冷与空调专业、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生物技术、旅游管理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会计电算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护理 淄博科技职业学院 护理、药学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空中乘务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康复医学技术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汽车制造与维修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应用韩语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物流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中医学 东营职业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潍坊职业学院 蚕桑技术、园林技术 烟台职业学院 食品检测及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会计、国际商务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染整技术 滨州职业学院 生物技术及应用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动画设计与制作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整形技术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法律事务、监狱管理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汽车运用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淄博职业学院 市场营销、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计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港口机械应用技术、电气设备应用与维护、电气设备应用与维护、港口业务管理、机床数控技术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汽车运用技术 枣庄职业学院 应用化学、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护理、旅游管理 临沂职业学院 会计电算化、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主持与播音、电视节目制作、有线电视工程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炼油技术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会计、食品营养与检测、商务日语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纺织技术、染整技术、会计电算化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 高等护理、口腔技术、市场营销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会计电算化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汽车维修与营销、数控技术及应用、机电一体化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水利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 济南职业学院 餐旅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 山东大王职业学院 制浆造纸技术、林产化工技术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 应用英语、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应用英语、应用韩语、应用日语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炭深加工与利用 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汽车工程、建筑工程、外国语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中药物制剂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微电子技术 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 染整技术、纺织品设计、现代纺织技术、新型纺织机电技术、服装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国际货运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数控技术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护理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钻井技术、油气开采技术
第二篇: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削弱,而是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如何改革农林院校现有教学模式,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能为新时期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是所有农林院校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特别是园艺专业,公司、基地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视,而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园艺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又相对欠缺,因此如何转变现行的教学实践模式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现状
1.1 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园艺专业一般为三年制,第一、二年为学校学习,第三年为实习,因此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时间非常有限,但是基础课非常多,如大学英语、政治等,大一几乎都在学习基础课,仅大二一年学习专业课。但是园艺专业的专业课也包罗万象,除了基本的果树栽培、蔬菜栽培等外,还学习如园艺产品营销、农产品加工、检验、植物组织培养等,但每门课程教学时数又不足,大部分课程都是每周2-4学时,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没有学到。
1.2 教学模式死板单一
高职院校仍存在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被动的接收信息,完全没有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实践的能力,这种模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要求园艺专业的学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条件,因此造成了社会紧缺园艺专业的技术人才,但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又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1.3 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要完全发挥园艺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是关键。园艺专业涉及范围广,植物种类多,需要的实践场地大,如果有条件还需要自己的基地,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园艺专业教学缺少的恰恰是实验基地,由此造成实践教学不够,老师只会纸上谈兵,学生对田间操作更是知之甚少。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三篇:山西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特色建设调研分析
山西省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建设调研分析
目前山西省有11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分别是: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兴华职业学院、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及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在本省的高职院校中,其中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时间较长的有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及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我们主要调研了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两所院校。现将两所兄弟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特点归如下:
一、特点归纳:
1、行业与学校相结合,共建专业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与山西美特好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安得物流、苏宁电器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对企业物流职业岗位需求状况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建立“行”、“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区域物流行业协会下设合作工作组,负责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实训指导教师的安排、信息的反馈以及考核等工作。
2、工学交替,突出技能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以区域物流行业协会为基础平台,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顶岗实习有机合起来,将工学交替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
3、订单培养,共同育人
在太原,很多兄弟院校与物流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部分学生进行订单培养。区域物流行业协会建立与订单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校企与协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制度。在整个订单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企业和学校全程合作育人。企业首先根据岗位需求,提出人才培养标准,然后与学校、协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建立考核标准,经考核合格,学生上岗就业。
4、“双证”教学,提升能力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模块融入教学计划,渗透到教学的课程内容中。在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结束后,根据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实施“助理物流师”、“快递员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认证,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
二、比较分析
首先在校企合作上。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实现了行业与学校相结合,共建专业。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与北京中远物流、西安人人乐超市、河南鲜易冷链、运城居然之家等建立合作关系,并且将课程设置与行业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业、零售批发业)等相结合。这些和山西省相关院校相差不大。
在“双证”教学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在学校的方针指导下,在2010年开始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双证”毕业,而且物流管理专业在大二第二学期,会根据学生的需求,老师开始讲授助理物流师,并且根据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这一点上,和山西省兄弟院校相差不是很大。
相差较大的主要体现在订单培养和工学交替方面。在工学交替方面,没有很好的利用学校、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顶岗实习有机合起来。这样造成学生和企业的需求有一些差异,造成一些学生在开始实习时出现一些不适应;在订单培养方面,由于运城物流行业的局限性(相较于一线城市),造成订单培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总之,我相信,通过与同类院校的比较,我们专业一定会在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争取把物流管理专业办成学校乃至山西省的特设专业,精品专业。
第四篇: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类型研究
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类型研究
摘要: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建设是其核心内涵之一,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特色建设方面各有千秋,在优化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引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探索高职院校特色建设路径等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与示范作用。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类型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形成办学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内涵:一是特色,二是水平。特色体现水平,水平支撑特色,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一、高职院校特色内涵与特征
广义的高职院校特色指的是类或群的风格,是指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或中等职业学校的之所在。狭义的高职院校特色是指一所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风格。目前关于高职院校“特色”最官方和最权威的解释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特色”的描述,即“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
高职院校特色是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反映、折射和物化,是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优势、稳定的办学风格和发展模式,并在以后的办学实践中传承、积累,进而形成的优良传统的结晶,既可以表现为院校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独特风格,也可以扩展为院校的整体风貌,它具有独特性、匹配性、积淀性、目的性、公认性、稳定性、发展性等属性。
二、高职院校特色理论体系
基于高职院校特色内涵,高职院校特色理论体系可以分动态体系和静态体系两个方面。
1.静态特色体系
静态特色体系着眼于在某一时间点上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方式和风格特征,包括:
(1)办学思想特色:高职院校要特色发展,就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学思想。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及社会资源,实行差异化发展,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2)人才培养特色:高职院校必须要思考如何吸引社会力量,促进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和实训效果,形成既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和又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人才培养特色。
(3)专业及教学特色:高职院校的特色根植于专业及其教学之中,专业特色的彰显程度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创新教学模式,突出教学的高等性、职业性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4)科研及技术创新特色: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及技术创新要具有针对性、突出专业特色,紧跟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实践价值,努力服务于实践教学改革、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
(5)社会服务特色: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扎根地方,其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服务项目需要紧密地服务地方经济或行业经济。
(6)校园文化特色:环境可以塑造人,包容、创新的制度环境,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都
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助于师生健全人格的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人生的价值创造。
2.动态特色体系
从发展的视角看,动态特色体系包括:
(1)创建特色:高职院校要善于发掘特色、培植特色,从现有的资源中找出优势资源,加以精心提炼并外化为特色。
(2)保持特色:高职院校的特色一经形成,就必须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加强内涵建设,突出独特性,不断强化全校师生认知和社会的认同,进而打造出核心竞争力。
(3)发展特色:特色本身是相对的,没有创新,特色就会失“色”,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特色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体现新的个性,这样的特色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发展力。
三、首批28所示范高职院校特色分析
首批28所示范高职院校在充分把握广义高职院校特色和基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可谓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大体有以下几类:
1.做精龙头专业、着力打造专业群模式
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财税专科学校等为代表。这类高职院校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精准的办学规模(在校生约为4000-7000人);②在做精龙头专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专业群,全校各专业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③教学体系贴近岗位技能实际需求,毕业生取得技能证书含金量和通过率较高;④对口就业率较高,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在行业(或区域)内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以浙江金融学院为例:该校有在校生约7000人,在做精龙头专业——金融专业基础上,打造专业群,共设置了金融管理与实务等23个专业,各专业之间联系紧密,目前省级以上精品课程33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学院以“一年熟练岗位、三年成为骨干、五年成为主管、七年实现发展、九年成就事业”的要求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累计输送了近5万名金融经济人才,约占浙江省金融从业人员的1/4,在浙江省金融系统具有非常强的社会影响力,前期毕业生大多已走上领导岗位或成为业务骨干,有近百名校友成为省级分行及以上领导,其中支行副行长以上干部5000余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品牌,被誉为浙江省金融界的“黄埔军校”。
2.紧密服务地方经济,深入开展产学研农职教模式
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代表的这类高职院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地处非中心城市,办学具有规模(在校生约为10000-16000人)。
(2)按照“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跟着生产走”的思路建设专业,彰显“农职教”特色,如杨凌学院该校立足于农、林、水等设置专业群,新疆农职院围绕农、畜、林等设置专业群。
(3)深入开展‘产学研’、与地方经济结合紧密,学校产业上规模。以杨凌学院为例:该校地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有在校生约16000人,学校立足于农、林、水等为主干设置七大类专业群,按照“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原则,依托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平台,与100多个县(区)政府、8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共同打造了面向社会、开放式、多功能的职业教育大平台,探索了多种互惠合作模式,形成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依托项目建基地,依靠共建基地为平台,创建产学研结合新模式”的鲜明特色,其科研项目、经费、奖项等多年来居
陕西省高职院校首位。
3.依托产业或国有特大型企业的优势资源,紧密结合产业链模式
这类高职院校主要有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等。这类高职院校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合适的办学规模(平均在8000-10000人);②依据产业或国有特大型企业的优势资源,紧密结合产业链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群,如长春汽车高专依托中国一汽、湖南铁道依托中国南车集团、成都航空依托中国航空总公司、平顶山职院依托平煤集团等;③校企结合紧密,注重技能实训,学生动手能力强,专业对口就业率相对较高;④在产业(或区域)内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以长春汽车高专为例:该校2009年由中国一汽交由长春市政府主办,实现政企共建,现有在校生8000余人,学校的建设目标为开放式、高水平、国际化的汽车职业教育基地,坚持“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就没有我们存在的必要”的办学理念,以跟踪前沿需求,服务企业用户,校企融合办学为特色,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的优势资源,紧密结合汽车产业链人才需求,围绕汽车产业链设置15个专业,其中10个专业为国家或省示范专业。学校与一汽大众公司等联合开发多种订单班,订单班数量达33个。企业对该校毕业生认可度相当高,2011年该校毕业生总人数1482人,共收到2864个岗位需求,达到供不应求的局面,65.1%的学生毕业生后走上了复杂技术工种等高技能岗位,主要集中在汽车业的大型企业,毕业生就业城市远至成都、佛山、大连等,在汽车行业内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4.培养区域经济升级转型急需的“技术型+服务型”人才模式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校等为代表,这类高职院校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依据区域经济或产业设置专业,多为现代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②校企结合形式多样,生源就业以区域为主;③社会服务及培训意识强;④开放程度高、资源整合力强。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有在校生8000多名,学校以“开放程度高,资源整合能力强,特色鲜明,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国内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为目标,践行“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指向,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三方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把产学研贯穿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学校立足宁波,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培养后备军,生源中26%来自宁波市,71%来自浙江省(含宁波市),2010届毕业生约55%在宁波市就业,学校坚持走“产学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道路,把研究机构建设作为提升学校研究实力的突破口,部分仪器设备在省内甚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年社会培训达19万人次,形成了现代高职教育的宁波模式。
5.全面领先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该校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教学成果、科学研究等多项指标领先全国其他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标志性成果全国第一。据西班牙《全球大学网络数据排行榜》对全球1.5万多所高校排序中,该校排名第1686位,在全国所有入围的988所高校中排第80位,高职院校中名列第一。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拥有国家精品课程53门,省级精品课程70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学校与国内63所高校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协议,全校共有90多名博士和硕士生导师,已招收11届研究生。学校应用为导向的高职科研模式特色突出,重视产学研合作、科研应用开发与成果转化,2002年以来连续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年以来连续5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校重视对外合作办学和社会服务及品牌形象,先后与海内外80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大力开展各项社会培训工作,每年各项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达5万人次,充分发挥示范校的辐射作用。
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建设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秉承“敬业乐群”的校训,自觉传承、弘扬我国近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著名职业教育理念。明确提出办学要坚持“四个导向”,即以市场和社会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国内和国外就业竞争力为导向、以质量和特色为导向、以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为导向,并在办学指导思想中强化,在教职工的教育观中强化,在学生的职业观中强化。学校连续4年在江苏省专一批次录取分数线均名列第一,平均分高于本三分数线。同时,由于学校长期推行“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就业从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学校主干专业的毕业生年年呈现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毕业生满意度不断提高。根据麦可思调查结果显示,201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88%),比2009届(82%)高6个百分点,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届(79%)高9个百分点。
1.准确定位,科学筹谋,学校发展目标高远
学校党政领导准确定位,科学谋划,确立了在“十二五”规划发展期内,立足南京、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融入国际,以培养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区域性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学校承担的我省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人才强校试点单位、新能源应用示范校、大学科技园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服务水平,努力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2.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
学校紧抓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之间联系,主动适应和服务新兴产业和产业转型升级,将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作为学校站在高起点高平台上继续发展的重要机遇。根据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学校紧紧抓住江苏大力发展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契机,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实施专业拓展与更新,进一步健全完善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管理新机制,近两年先后新增设为联网专业和新能源应用与装备制造专业,并同时启动了新能源技术示范校园建设项目。
3.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拓新
学校在课程建设中,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大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力度。课程标准不仅引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还根据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按能力目标构建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训为主体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学校依托江苏省轻工协会、江苏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等平台,进一步建立战略性紧密合作企业,增建校外就业实习基地,既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项目的需求,又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孙爱武)
第五篇: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
摘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是引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举措,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特色、管理特色等多个类型和领域上。检视我国7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着办学模式趋同化、办学特色宽泛化、培养模式传统化、教学改革形式化、管理体制行政化等倾向,积极面对和客观正视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索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新路径,是提升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前提。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问题;对策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离不开高职教育的本质特性,即高等性和职业性,这是高职院校的共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在这种共性的基础上,由于受办学时间、地区、学校类别等条件的限制,各高职院校应该各具特色,这是高职院校的个性。因此,高职教育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当然也包括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个性包含于共性之中,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特色的描述是:“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1]
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内涵:一是特色,二是水平。特色体现水平,水平支撑特色,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因此,中国高职教育的特色建设还要落脚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中,具体体现在示范性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里。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是学校的品牌。目前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集中在办学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特色、管理特色等多个类型和领域。邓峰认为,高职院校特色内涵有三个层面的释义。在微观层面上,它是指学院某一方面的独到之处;在中观层面上,是指学院某一领域的个性风貌;在宏观层面上,是指区别于其他同类院校的整体办学特征或文化特征。学院特色有三个特点,即独特性、优越性、稳定性[2]。
邓峰认为高职院校特色类型,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综合到分析的思维路径,高职院校特色类型初步可分为办学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特色、管理特色3个层面5大类型14个方面,并依从教育学有关范畴的逻辑关系,把各类特色确立为如下结构框架:
(1)办学特色:正确的办学方向;准确的办学定位;创造新的办学模式。(2)教育特色:教育氛围上的特色;教育模式上的特色;五育协调,突显一育特色。(3)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方面的特色;课程体系方面的特色;实践教学方面的特色(产学研合作上的特色)。(4)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特色:队伍组成结构上的特色;教师培养提高上的特色。(5)管理特色:管理制度方面的特色;管理风格上的特色。[2]
潘懋元教授认为,当前的高职高专面临两个新形势。一个形势是当前高教的发展形势大好,但是就业的形势却很严峻。如何办出特色,要做具体的分析。一是要考虑所在地区经济和社会环境;二是要考虑当前以及相当一个时期的社会需要;三是要实事求是地评估自身的优势和特点[3]。
郑巍、龙卓珉、郑光华认为,办成具有特色的高职教育是创建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关键,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4]。
黄文伟认为,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与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水平等五个方面[5]。
刘彩琴、冯和平认为,积极创建特征鲜明的高职教育模式是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关键,主要包括:建立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的试点模式;构建产、学、军、企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创建“前厂后校”的产学结合模式;实施订单式教育模式;探索紧缺型人才的两年制培养模式[6]。
李光认为:“高水平的特色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着力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不是一般的质量建设、达标建设,作为引领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代表的是国家水平。”[7]
张亚军、胡晓旭认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有三个特点,即针对性、目的性、可操作性[8]。
马树超认为,首批国家示范院校普遍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院长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领导能力,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办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并在区域合作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认真编制“示范院校建设方案”,将建设重点落在人才培养上。
谢战锋认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应该反映办学理念的特色、办学主体的特色、办学模式的特色、办学环境的特色,此外还反映在学科教学特色、服务管理特色、教研科研特色、校企合作特色和学生就业特色等许多方面。办学特色既可以反映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质量、效益和学风、教风、校风,也可以反映学校在某些方面与众不同的办学特征。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基本特征应包括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系统性[9]。
冯家贵、秦福利认为,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有其鲜明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区域性、职业性、实用性、技术性[10]。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统计、研究、分析70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之后,认为,目前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上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1.办学模式趋同化。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无论在院校的规模和数量上,还是在学生的素质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但是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却相对滞后,与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与普通高校趋同化现象明显,对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本质的区别与内涵含混不清,缺乏真正的高职教育
特色;办学模式呆板,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机联系,导致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不准确,致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目的明显失落,致使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信心[11]。
2.办学特色宽泛化。有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确定办学特色时,提出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大包大揽,把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全才、通才的毕业生的想法和做法不仅是不必要的,也是不现实的,更是难以实现的。如同社会上商品具有符合人们需求的多样性一样,作为特殊商品的人才也必须具有多样性,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作为引领全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该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地方、行业和企业的特殊要求,通过对这种外部要求的研究与专业构建,再结合本校的办学历史传统,进而形成独特鲜明的办学特色,以适应地方、行业、企业的某一特殊需要。
3.培养模式传统化。我国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上还没有打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瓶颈,培养模式传统化问题比较明显。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在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统领下的项目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工学结合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等等。
4.教学改革形式化。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的抓手是教学改革,特色是在教学改革探索中凝聚而成的,内涵的发展也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和积累的。通过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在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软实力,相对于各示范性高职院校都基本具备的硬条件来说,软实力才是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才是体现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且,软实力领先也是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要条件。目前最能反映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改革力度的地方,就是凸现实践性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鲜明特征,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势。示范性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从认识到实施,尚有许多薄弱之处,乃至空白。实习与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最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与实训教学工作,根本达不到高职院校所规定的50%实践课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课,只是在教学计划中能够看到50%,但实际上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实现。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招生人数迅速扩张,实践性教学设施和环节极其滞后的情况下,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当责无旁贷地把实践性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由此来缓解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的问题。
5.管理体制行政化。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然沿袭着传统学科教学的管理体制,而且行政化趋势增强,很不适应高职教育以实践教学为主、灵活多样、开放办学的特征。要尊重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从管理体制上创新,变金字塔式的科层管理为扁平式的项目管理,编制新的管理制度,落实严格的管理规范,让创新的管理体制给示范性高职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三、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提升
面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与普通高等院校趋同化现象,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解决。从理论上讲,我国高等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两方面人才,一类是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学生技术能力,显然它的培养目标或任务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所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讲求“实用、够用”,而不太注重学生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基础也以“适用、管用”为主,而不考虑知识的优化
与深厚。因此,其培养目标应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12]。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品牌与旗帜,更应该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特色。示范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紧贴市场经济发展的脉搏,主动参与、融入与接轨。首先,国家的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在一个中长期发展的阶段里,国家鼓励、扶持何种产业、何种项目,限制、压缩什么产业、什么项目,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必须认真研究,把握实质,并作为自身制订具有一定超前性发展规划的依据。其次,要与学院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态势相适应。例如,长三角已成为我国乃至整个亚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身处长三角经济圈内,必须研究长三角经济形态、经济模式,始终把握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办学模式上要主动适应,主动接轨,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影响要与本地区高新企业的开放、开发趋势相融合,加强与本地区高新区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努力为学生在高新企业区展示自我、施展才干搭建平台,增强校企合作、共生共赢的依存度和关联度。
面对办学特色宽泛化比较明显的问题,示范性高职院校一定要研究和探索地方经济、企业、行业对自己的特殊要求并结合本校办学的历史积淀和传统,进行卓有成效的项目课程建设与专业构建。摆脱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羁绊,突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瓶颈,真正实施高职教育背景下的特色办学。特色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内涵,一所高职院校要想跨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行列,就必须积极主动地研究高职教育的特征。研究特征要摒弃浮躁和急功近利心理特色的东西最忌讳宽而泛、虚而大,特色的东西也最讲究精致内敛,不要把那些容易出成果、赶时髦的东西当成自己的特色。真正的特色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人精我新”,真正的特色还要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脉搏,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要以教育家的胸怀和胆识,触及决定示范性高职教育特质的根本性问题,不断探索影响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新路径。
创建有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特色的目标,面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培养模式传统化的问题,示范性高职院校一定要在项目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工学结合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等方面,打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束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如果把项目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实践建设作为示范性建设的龙头,那么工学结合建设、校企合作建设就是龙身,或者说是平台、是载体,龙身失去龙头就会迷失方向;而龙头失去龙身就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两者必须紧密结合示范性高职院校应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型的伙伴合作关系,大力推行“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层次推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每个专业群都要引进两家以上企业或行业,采用“冠名”、联合培养等形式创新办学体制,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部分实际操作课程转移到合作企业中去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上,一些高职院校已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已与杭州乾坤实业有限公司实现战略合作,与杭州海王星辰健康药房有限公司合作,与跨国公司友嘉实业集团合作,并在校本部成立了“友嘉机电学院”,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职科技创业园落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投资3亿元的杭州市公共实习实训基地落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等,这些校企合作的新举措,都有力推动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重构课堂,联通岗位,双师共育,校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步伐。
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的核心是教学改革,面对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形式化的问题,凸现实践性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间在教学改革上的差异,一般以实践性教学的差异最为显著,而实践性教学的差异又主要体现在能否构建起一
套较为完整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通过建立职业氛围较浓的“仿真”实验室,创办灵活多样的“全真”实体公司,吸引企业将设备甚至生产线搬进学校;在校外,鼓励每个专业都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起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不仅使高职院校占50%实践课的要求得以轻松地实现,而且使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也落到了实处,更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形式化的问题,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得以解决。
总之,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建设不仅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建设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内涵建设的过程。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历史上和现实中不知有多少高校希望创出自己的特色,但最后真正能创出特色的只是极少数[13]。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创建特色的思路要么缺乏创新性,要么含混不清,甚至出现“思路迷失”。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确定创建特色的思路时一定要做到:排除“干扰”,果断取舍,切忌优柔寡断;不落俗套,富有创新,切忌“患得患失”;锲而不舍,贵在坚持,切忌“朝三暮四”。国外一些知名大学之所以能够办出质量,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就是因为在发展战略相对专一和稳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不断更新变化的内涵建设,进而真正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EB/OL].2007-03-20.[2]邓 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3]潘懋元.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7,(18).[4]郑 巍,龙卓珉,郑光华.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微观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5).[5] 黄文伟.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构建研究———兼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6]刘彩琴,冯和平.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6,(35).[7]李 光.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质性思考[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 张亚军,胡晓旭.解读“示范校计划”精神明确学校内涵建设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7,(2).[9]谢战锋.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探究[J].考试周刊,2007,(27).[10]冯家贵,秦福利.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11]贺修炎.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J].机械职业教育,2007,(6).[12]谢明荣,邢邦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J].职业技术教育,2001,(7).[13]李立国.高校特色化战略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