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两个普遍”要求 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

时间:2019-05-12 13:1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落实“两个普遍”要求 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落实“两个普遍”要求 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

第一篇:落实“两个普遍”要求 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

落实“两个普遍”要求 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 今年7月召开的全总十五届四次执委会议上,王兆国同志在代表党中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如何正确领会和把握“两个普遍”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将其用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会工作,是摆在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两个普遍”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理论指导性

“两个普遍”的要求,是适应当前形势任务需要,立足劳动关系发展变化实际,总结工会维权工作实践经验,推动工会工作改革与创新,切实解决工会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一项根本性举措,是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最大限度把职工组织起来,怎样更好地发挥工会作用”的科学回答和重大突破,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化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两个普遍”的提出适应了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基本和谐稳定,但在一些地区、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中,影响职工合法权益实现和劳动关系健康发展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局部地区和个别企业还很突出。特别是近一个时期,在一些地方由劳动关系问题引发的职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对企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也对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一些地方的企业没有组建工会,职工的合法权益缺乏有力的维护者;或者说虽然组建了工会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应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企业工会成了“挂牌工会”、“空壳工会”,或不被职工所认可,或被职工群众所抛弃。所以,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现实需要看,必须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让职工群众有维护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必须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切实发挥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通过“两个普遍”,真正让工会组织组建起来、运转起来、活跃起来,否则,劳动关系矛盾就会缺乏一个正常的化解途径,甚至会出现劳动关系矛盾不断积累,企业内部问题外部化、经济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的发展趋势,最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两个普遍”的提出是对新时期工会组织职责作用的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都申明,工会的基本职责是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领导下的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始终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创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式方法。比如说建设职工之家、开展集体协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工程、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等等,但这些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关系?应该以哪种方法为主线?“两个普遍”对此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工资是职工经济权益的核心,将“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和“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相提并论,说明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是基础,而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普遍建立工会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工会工作的核心内容。新时期工会要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切实发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就应该以主动依法大力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为主线来统领工会各项维权工作。

“两个普遍”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深化和发展。2003年,全总十四届三次主席团(扩大)会议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2008年,中国工会十五大提出了“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新时期维权观。如果说“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是对维权方式方法的新要求,那么,“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则是对维权重点内容的新界定。“组织起来”就是要“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组织职工加入工会;“切实维权”最主要的就是要“主动依法科学”地“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维护职工的核心经济利益。这样的理论发展和深化脉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维权的方式方法、重点内容的指向性越来越明确和具体,为各级工会更好地履行维权的基本职责提供了理论遵循。“两个普遍”之间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逻辑统一体

纵向看,“两个普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横向看,两个“普遍”之间也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是辩证统一体。全面客观把握“两个普遍”的内在联系,对于深刻理解和切实贯彻

落实“两个普遍”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和“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客观要求和主要目的。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如果不通过建立工会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就谈不上发挥工会桥梁纽带和支柱作用,也谈不上有力量去表达和维护。不能普遍建立起工会组织,缺乏一定程度的组织覆盖面,“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就会由于缺乏组织基础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工会组建是手段不是目的,工会组织建立起来之后,如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工会组织建立得再“普遍”,也不过是“挂牌工会”、“空壳工会”。而且,如果不能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职工的核心经济利益,充分发挥工会应有的作用,工会组织建立得越“普遍”,职工的认可度反而可能更低。这就要求必须全面客观把握“两个普遍”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通过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奠定组织基础,又要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来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进一步促进工会的组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做到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虽然“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是“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前提和基础,但建立工会组织并不等于就能够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更不等于切实发挥作用。两个“普遍”从逻辑上有先后之分,从困难程度上也有难易之别。相对来说,建立工会组织容易而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难,真正让职工感受到工资集体协商的实际作用则更难。由于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实质上是在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建立一种利益博弈和共享机制,对于习惯了单方面决定劳动者薪酬待遇的企业经营者而言,正常开展集体协商可能是一个“放权让利”的过程,自然会遭遇更多更大的阻力。对于组建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的是,凡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应当无条件的,根据职工的意愿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而《劳动合同法》对于集体合同的规定,是“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应当”和“可以”在语义上的差别,意味着至少在理论上,“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和“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在难易程度上是有差别的。此外,工会组建是职工单方面的意思表达,只要工会组织上下齐心协力推动,就可以势如破竹地、在短时间内

实现“普遍”建立;但工资集体协商涉及劳动关系双方的权益和意愿,要实现“普遍”开展,相对而言就更为困难。另外,“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和“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之间也存在着不完全对称的现象,即虽然通常情况下,组建工会是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前提条件,没有组建工会的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难上加难,但也存在着建会的企业未必能单独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组建工会的企业也未必不能被工资集体协商所覆盖的现象,这既涉及到工会组建问题,也涉及到理顺企业工会和行业工会联合会的关系问题。

这也充分证明,组建工会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作用,决不能只追求组建率、入会率,不重视工会应有作用的发挥。因而,这就要求在落实“两个普遍”的过程中,既要抓好组织发展,又要推动企业建立协商机制,全面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既要追求“两个普遍”的数量又要保证质量;既要稳扎稳打又要突破创新,把握好两者之间内在联系。

落实“两个普遍”需要不断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

“两个普遍”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工会工作的目标任务,下一步关键是要集中精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当前,特别需要大力推动工会工作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

创新工会组织体制,筑牢工会工作基础。“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难点是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中小企业。要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就要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深入推进“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着力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不断加大工会组建力度,切实提高工会组建质量,特别是要把贯彻落实自上而下的组建要求和积极启发职工群众的入会自觉性、主动性结合起来,最广泛地把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当前,针对一些县区内非公有经济比重大、企业规模小而分散、职工流动频繁、劳动关系问题较多、矛盾突出等实际情况,短期内要求每个乡镇企业的基层工会变得十分健全完善确实有一定困难。因而,可以根据职工队伍的分布情况,依托工会工作比较好的单位,按照联合制代表制的原则,通过大力组建行业工会联合会,来实现对一些中小企业的覆盖,进而建立健全由行业工会联合会代行企业工会职责,还应健全由上一级工会代行企业工会部分维权职责的机制。这样做,虽然表面上看有些企业并没有直接建立工会组织,但从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发挥工会维权

作用的角度看,这样的工会组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工会组织和企业行政方直接博弈的尴尬,由与企业没有隶属关系的行业工会联合会或上一级工会来与企业协商确定劳动定额、工时工价等内容,协商的结果适用于同行业的所有企业,反倒更有利于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更有利于推动“两个普遍”的贯彻落实和目标的实现。

创新工会工作运行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按照“两个普遍”的要求,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工会工作的运行机制,形成集中力量抓重点工作的工作格局。一方面要求各级工会领导机关要加强指导和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行业工会联合会的组建上,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从而充分激发企业工会活力、切实发挥企业工会作用。尤其应当完善基层工会主席民主产生机制和探索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的路子,使得既能把那些真正为职工说话办事、敢于开展维权服务、善于协调劳动关系、得到广大职工信任的人被选到工会领导岗位上,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基层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敢于维权、善于维权,坚定地站在通过开展集体协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最前列;另一方面各级工会领导机关也应该积极探索在机构设置上如何更好地围绕“两个普遍”的要求,从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出发,按照集中抓重、设置合理、相互衔接、形成合力的原则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打破不合理的条块分割,做到机构体制适应任务而不是任务适应机构体制,分工适应工作而不是工作适应分工,才能使各个部门的工作都能主动地与“两个普遍”的重点工作联系起来,自觉地围绕中心工作来开展,有效地以中心工作带动部门工作,形成抓重点的工作合力。

丰富工会活动内容,抓住关键带动全局。当前形势下,贯彻落实“两个普遍”的要求,工会组织应当多研究点政策,多研究点法律法规,多研究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向工会提出的新要求,而不是只停留在多搞一些具体活动上,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就是说,工会既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具体活动,同时也应该让这些活动能够为“两个普遍”服务。“两个普遍”是真正能够牵动全局的重点工作,只有在抓好工会组建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抓住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这一关键举措,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把工会各方面的维权工作带动起来。比如说,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对于工会组建工作的推动作用

毋庸赘言。又比如,作为开展集体协商成果的集体合同草案,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这就从制度上把职代会与开展集体协商工作结合起来。再比如,开展集体协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要求工会干部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增强业务素质,这就会相应推动各级工会组织不断加强工会干部整体素质建设,逼着工会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协商谈判能力、纠纷调解能力、思想疏导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媒体运用能力等。

创新舆论宣传模式,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两个普遍”着眼于加强和改进工会自身建设,立足和服务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落实“两个普遍”的要求,离不开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各级工会组织应当充分发挥工会本身具有的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和发扬善于做职工思想工作的传统,不断创新舆论引导模式,以职工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职工积极、有序参与推动“两个普遍”的贯彻落实。一方面,应启发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依法组织和参加工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我国劳动关系矛盾现状和性质,增强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通过工会组织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另一方面,还应引导职工积极参与集体协商,通过推动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科学地确定工资增长的标准、程序,既不断增加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劳动报酬,使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又确保职工不提出超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企业可承受程度的要求,确保“两个普遍”的要求在职工群众的积极、有序参与之下顺利得以贯彻落实。

第二篇:推动落实两个普遍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推动落实“两个普遍”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沧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汪忱

当前,我区劳动关系总体基本和谐稳定,但影响职工合法权益实现和劳动关系健康发展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造成这种状况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一些企业没有组建工会,职工的合法权益缺乏有力的维护者,或者说虽然组建了工会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出发,必须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让职工群众有维护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必须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形成企业内部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使企业和职工获得双赢,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否则,劳动关系矛盾就会缺乏一个正常的化解途径,甚至会出现劳动关系矛盾不断积累,企业内部问题外部化、经济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的发展趋势,最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大力推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两个普遍”的要求提得实在,提得及时,体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要求,也指明了新时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工作方向,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责任主体的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推进落实“两个普遍”责无旁贷。具体来说,区人社局在 1 配合区总工会推进落实“两个普遍”工作中,要抓好“五个强化”,全面提升“两个普遍”推进工作整体上水平。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区人社局领导班子和相关科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实现“两个普遍”,是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出发,指出了新时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基本思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推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仅是工会在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效载体,也是人社部门在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重要途径,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工作的重点,也是人社部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社局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 “两个普遍”上,增强推动落实“两个普遍”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力量凝聚到配合工会部门实现“两个普遍”上来,真抓实干,努力推动“两个普遍”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二是强化领导责任。推进落实“两个普遍”,重点在企业,关键在执行。区人社局要发挥协助、协调、服务的作用,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推进“两个普遍”创造条件、提供保证,真正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要围绕“两个普遍”的总体目标任务,发挥人社部门的工作优势,从本区域出发,协助工会部门科学制定规划和推进方案,切实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要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人社局各科室的力量,形成推动落实“两个普遍”的工作合力;同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劳务派 遣企业工会组建和工资集体协商等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研究,通过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等多种途径,争取将“两个普遍”工作纳入劳动维权发展规划,为推进“两个普遍”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三是强化舆论宣传。“两个普遍”工作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尤其需要中小企业的理解和参与,人社局将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的作用,宣传“两个普遍”对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呼吁社会各界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认识 “两个普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各企业要立足企业健康长远发展,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参与“两个普遍”工作的推进。同时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深入企业,发放各种法律法规和工会宣传资料,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发动,提高企业和职工对工会和工资协商的认识。并充分发挥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关于推动落实“两个普遍”的意义、要求和部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涌现的先进单位、成功经验、创新做法,及时通过报刊、网站、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通过交流会、现场会、表彰会等形式大力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推动“两个普遍”工作深入开展。

四是强化培训指导。要以推进实现“两个普遍”为重点,切实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面贯彻落实“两个普 3 遍”要求的能力和水平。区人社局要积极配合工会、工商联加强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制定、推广工资集体合同示范文本,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提供参考;在工会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采取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大推进“两个普遍”工作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工资协商指导员的协商水平和能力,着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的工会组建难、在工资集体协商中“不敢谈”、“不善谈”等问题,为推进“两个普遍”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要积极配合工会部门加大对职工方协商谈判代表的培训力度,为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创造条件;要积极配合区工商联加强对企业方协商谈判代表的培训,提高协商代表的政策水平和协商能力;要健全工资集体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工资集体合同的审查工作,完善审查办法;要认真做好工资集体合同的统计工作,建立工资集体合同月报制度,并及时将工资集体合同报表通报总工会。

五是强化督促检查。对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在企业进行书面审查时,要向企业宣传“两个普遍”的工作要求,并督促和要求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同时把企业的建会和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企业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加强对着力实现“两个普遍”工作的督查力度,把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列为创建劳动保障A级诚信企业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对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不得评为A级诚信企业,不得评为劳动保障诚信示范单位,企业经营者不得评为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要配合工会部门开展“两个普遍”工作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定期通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扩大工作效果,确保“两个普遍”目标的实现。区人社局将强化监管职能,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情况列入并定期公布。对工会组织或职工代表有集体协商要求、企业拒不履行集体协商的将及时依法查处。

第三篇:金融危机影响下如何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

如何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

XX县总工会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回落,部分企业减产甚至停产的现实状况,给企业的发展和职工权益的维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给工会组织在企业内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此困难的经济形势,也导致了职工下岗、待岗、失业以及困难职工日益增多和部分农民工返乡,一些市、县工会和企业基层工会组织处于艰难工作状态中,当前的工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严峻的形势考验着工会干部的精神和意志,考验着工会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考验着工会干部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工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调查中发现:在2009年上半年以前我县随着领导干部的不断调整,很多原来的工会干部已不在其岗位,基层工会组织出现了工会组织不完善,工会干部配备不齐,工会工作断档的现象,基层工会对工会工作不够重视,特别是乡镇,几年来一直没有专职或兼职工会干部,使乡镇工会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另外,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职工 1

队伍不断壮大,不断有新的企事业单位产生,仍有部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工会组织,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这一领域的工会组织建设越来越重要和迫切,而非公有制企业建会难度大。

(2)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企业内部权利高度集中于业主,业主对工会的组建不认识、不理解、不欢迎;非公有制经济的职工大多来自于农村,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不知道、不热心、不要求组织和参加工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里就出现了工会级难、发挥作用难的“两难”现象,有时到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工会组建工作,去个十趟、八趟也建不起来;有的虽把工会建起来了,但还硬不起来,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破产改制重组企业工会组织变得软弱涣散。有一部分国有、集体企业随着破产、改制重组的进行,企业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原有的工会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重建,工会组织无人抓、无人管,已经有名无实。

(4)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建设被忽视。机关事业单位党的组织比较强大,工会组织的建设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部分单位无组织机构,无办公场所,无经费保障,这都严重影响工会工作正常开展。

(5)县总工会机关无产权独立的办公场所,无职工俱乐部,制约着机关规范化建设,在省市工作考核中也因此不能达标。

二、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1)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县委于2009年8月成立“党工共建”领导小组;由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总工会抽调得力干部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党工共建”活动的开展。由县委副书记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安排“党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乡镇、包县直单位,名负其责,互相支持,形成“党委领导、工会运作、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建立明确的政策指导机制。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县总工会联合,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县开展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工共建”活动的意见》等文件,对“党工共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等提出具体要求,为开展“党工共建”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提供政策保障。抽调熟悉党务和工会工作的人员,成立工作组,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

(3)坚持原则抓好工会组建。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新特点,坚持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同步组建、整体推进,严格程序、依法组建,树立典型、抓点带面,规范管理、务求实效,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不断扩大党组织、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要有党的组织,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有工会组织。

(4)重视工会换届工作。对没有及时换届的基层工会,按要求进行换届,杜绝因人员调整出现基层工会委员会班子不健全现象。在县委对科级干部调整时,及时为18个乡、镇、办事处及县直的党委配齐专兼职工会主席,乡镇由人大主席兼任,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由一名副职兼任工会主席。

(5)县委、县政府解决职工俱乐部活动场地。筹建集工会办工、职工活动、职工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从而推进县级总工会标准化建设。

三、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工会工作改革创新

对于受到影响的企业而言,困难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是职工的权益也是十分现实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必须找准企业发展需求和职工权益保障的结合点,以这个结合点为切入点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

对那些生产经济比较正常,经济效益较好,且未受到金

融危机影响的企业,协商的侧重点仍然是完善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争取工资水平的提高和福利待遇的增加,使职工的各项利益随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增加,切实让广大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这是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根本要求和最终目标。

对那些生产经济较为正常,受到危机影响但是影响不是很大,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协商的主要方面应放在稳定职工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适当放缓工资、福利增长进度上,还可以就在不同工种和岗位间调整工资分配结构、缩小工资分配差距等问题进行协商,进一步理顺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营造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这是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带来的企业内部效应的重要体现。

对部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大,生产任务明显减少、开工不足的企业,应该把协商的重点放在稳定工作岗位和职工轮休、培训问题等方面。一是要就企业不裁员,职工不离岗。二是可以具体就职工在岗培训、待岗培训、放假轮体等问题,包括这期间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等问题进行协商。从减小企业负担,取得培训效果,缩减放假休息时间等基本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职工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这是非常情形下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非常策略。

在少数受到危机严重冲击,生产经营遭遇严重困难的企业,协商的时候要突出“三保”,即保岗位、保生活、保稳定。要促使企业出台不裁员、至少是少裁员,不减薪、至少是少减薪的措施,力保职工的就业岗位;要维护企业执行最低生活标准,力保待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要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大局的稳定,想方设法帮助企业经营状况的稳步扭转。这是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底线和最基本要求。但是,总体而言,一旦企业的状况得到好转,就应该及时启动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合理上调各项工资福利标准。

第四篇: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制度落实

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制度落实

——落实就是创新

2011年是呼管处(局)全面进行改革、全面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处(局)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都是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会议、自治区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州八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围绕处(局)改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新形势下处(局)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认真开展“抓落实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使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工作作风在处(局)蔚然成风,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抓落实促发展见成效的强大力量,为处(局)的改革创新,为昌吉州水利事业发展当好排头兵。

一、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

制度带有长期性、全局性、根本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是任何社会组织须臾不能离开的行为规范。制度和制度体系既然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人为设定的,那么它们应该而且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和变迁,从而适应组织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报告在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时候,新增加了一个制度建设,使党的建设由“四大建设”变成了“五大建设”,用制度建设保证其他建设的进行。从当前情况来说,我处(局)在制度建设上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应该重点推进两个方面的改革创新:

1、健全领导体制。不断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推进处(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划的制订和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工 作;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党政干部管理体制、领导政权的运行体制,应该作为改革创新的重点抓紧研究探索,使之尽早健全并规范处(局)的执政行为。

2、狠抓制度执行。我处(局)非常重视制度建设,过去建立的行之有效的和近期建立的切实可行的制度,有些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经常的严格执行,甚至形同虚设,束之高阁。由此可见,认真而又经常地执行各项制度,也是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建立制度需要改革创新的话,那么采取措施使有效的制度得到认真执行,也需要改革和创新,也是制度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落实就是创新

缺乏改革创新的支持,水利工作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就会阻碍工作前进的步伐。要想适应新的形势,实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要求,真正把水利工作的每一项任务落到实处,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因此,改革创新的要求体现在抓落实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抓落实的每一细节上,贯穿于抓落实的全过程。

1、抓落实就必须创新思维思路。工作的新思维新思路始于新观念和新理念的引领,创新思维思路的过程实际上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对于水利人来讲,必须坚持以开放的心态探索对事物的认知,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交流、转换,以开放的心态包容别人的意见,尤其要勇于摒弃传统的、固有的、静止的思维定势,善于从社会发展趋势上分析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握水利工作发展的新趋势,以创造出科学的、前瞻的、可行的新思路,付诸实践,才能找到出路,才能抓好落实。

2、要抓落实就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好的机制和体制能有效推动工作的落实,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相反,在工作中因循守 旧、固步自封,就会阻碍工作的开展,影响工作的落实。因此,在工作中要及时研究新情况,找出新办法,制定新措施,形成新的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新形势下,要使工作更好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充分激发创造的潜能和进取的精神,在体制机制上不断突破,在落实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地推进落实。当前我处(局)制定了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决优化用人机制的问题。处(局)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划分为行政管理和水利专业技术并重类、水利专业技术为主类、水利工程建设为主类等不同类型,分别实行不同的绩效考评办法,实施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政策支持。这将进一步促进广大干部职工实现多轨道发展,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要抓落实就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在工作落实中,方式方法是破解不同难题的“助推器”和“金钥匙”,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保证工作落实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创新方式方法,就是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着眼于全局进行理性思维,运用多种工作方法关注和解决问题。

4、要在破解难题中推动改革创新。创新就要破解难题,各项工作就是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发展进步的。处(局)水利建设进程加快,新情况新问题将不断涌现。能不能真正推进创新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抓住和解决阻碍处(局)发展的难题。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认识到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掩盖矛盾必然出现更多的矛盾,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比看到成绩更可贵、更有价值。要探索科学手段和方法,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善于从全局上观察思考问题,学会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勇于在革故鼎新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破解难题的素质和本领。

三、落实就是创先争优

评价一个科室工作的优劣,检验一个干部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工作的实际效果。工作落实与否,直接决定工作成败。创先争优是检验工作落实效果的一把标尺,工作中有没有敢争先进的思想和勇创一流的劲头,体现在落实上,主要是“三看”:

1、看谁落实得最好。“好”是创先争优的起码标准。凡事必须坚持“好”字当头, 切实做到落实的措施优中选优,落实的过程精益求精,落实的效果尽善尽美。一是要实实在在做事,做到没有事时常想事,有了事时敢管事,事情过后不忘事,事事抓落实,处处抓落实。二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出发,尊重客观实际,不断探寻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看谁落实得最快。“快”是创先争优的具体表现。工作落实得快,必定会抢占先机,先人一着,快人一步,胜人一筹。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创先争优”的责任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争先恐后的紧迫感,抢抓时机,迅速落实,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

3、看谁落实得最新。“新”是创先争优的必要条件,“新”是组织工作的“源头活水”,要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闯劲、迎难而上的韧劲、狠抓落实的干劲和奋发进取的拼劲,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始终着眼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找新途径,总结新经验,在又好又快的基础上创新、求新,不断探索新举措,开拓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第五篇:浅谈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工作创新

浅谈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工作创新

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发展之路,把工会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群众组织,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工会的发展也是如此。工会工作该如何创新,这是一个所有工会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工会工作必须适应党的理论的发展,以理论的创新推动工作的创新。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工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工会工作要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水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工会理论研究。

1.加强工会理论研究是适应党的理论创新的迫切需要。

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方面,工会理论是党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的理论研究工作要适应党的理论创新要求,跟上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就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新的实践发展为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为工会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作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推动工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工会理论研究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

我们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进行思考和研究,不断深化对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展规律、工人阶级队伍发展规律、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新概括,明确新思路,提出新举措。

3.加强工会理论研究是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内在动力。理论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工会历史上不同时期工作的重大发展和突破,新局面的形成和拓展,都是以理论创新为先导的,都是以理论创新推进工作创新的。在工会工作的创新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阶段目标、实现途径、组织保证等,并不断用工会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创新成果来丰富、完善工会发展道路的内涵。

二、着力研究当前工会工作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工会工作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的今天,工会面临着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必须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着力在以下几个重大问题研究上狠下功夫、多出成果。

1.要准确把握中国工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入研究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工会是党的工运事业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也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工会工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对工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工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和准确的把握。

我们必须明确不管改革如何深化、经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不会改变,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不会改变。同时,我们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变化了的现实情况出发去创新、创造。我们必须立足现阶段工会工作的特点和发展变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回答和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和“工会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的重大课题。

2.要准确把握工会工作的重点,做好农民工的维权工作。

工会既要尊重一线职工生产与服务的劳动,又要尊重从事技术、管理等方面人员的劳动;既要维护好产业工人、体力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高学历、高职称、高收入职工群体的合法权益;既要充分认识职工群众是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受益者,旗帜鲜明地引导职工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又要看到确实有部分职工的生产生活遇到了暂时的困难,需要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批示要求工会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国务院就解决农民工问题专门下发了文件。多年来,工会对农民工的维权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要研究分析这个群体的基本特征,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为什么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特别是要针对农民工的特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办法,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组织到工会中来,依法维护他们的权益,增强他们的工人阶级意识和工会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之尽快成为合格的工人阶级成员,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做出新的贡献。

3.要准确把握不同性质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劳动关系的区

别,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性质是社会性质的重要体现。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工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并作为工会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深入进行研究。

4.要准确把握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的深刻内涵,加大对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问题的研究力度。

我们要从理论上加深对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理解和认识,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会的主张和建议,把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真正落到实处。

主动维权,就是要有主动的意识、超前的预见和积极的作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制定,参与企业改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实现从事后介入的被动维护向提前参与的主动维护转变,主动了解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主动帮助他们反映情况、解决问题。

依法维权,就是要增强法制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健全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把维权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督促和推动《劳动法》、《工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和渠道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科学维权,就是要把握工会维权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与专业性强等特点,用科学理论来指导,用科学态度来协调,用科学方法来推进,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维护职工权益的科学标准。

三、切实把握加强工会理论研究的重要原则

加强工会理论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性、原则性很强。面对新的实践和发展,工会理论研究作为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只有坚持正确的原则,才能确保理论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我们必须明确,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是社会主义的工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会,这就决定了中国工会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国际工运和中国工会的发展趋势,深入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会工作的特点和变化,正确分析当今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2.必须坚持从国情、会情出发。

中国工会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产生和发展的,中国工会工作是在中国这个社会环境中开展和推进的。工会理论研究只有植根于中国的实际,立足于自身的会情,才会有牢固的根基,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3.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和发展。

工会理论研究,既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检验工会理论研究成效的重要尺度,就是看其能否对决策产生影响,能否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工会重点工作的推进提供理论支撑,为基层工会全局性工作提供政策性指导。

4.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没有继承就没有根基;创新是继承的结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在创新中提高,是加强工会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也是必须认真遵循的重要原则。

在长期的工会工作实践中,工会理论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所有这些,都为下一步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我们很好地继承。同时,工会理论研究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理论研究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探索性,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创新性。我们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大理论的探索和创新力度,使工会理论研究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总之,我们要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开创工会理论研究的新局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积极探索,把工会理论研究不断引向深入,把工会各方面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下载落实“两个普遍”要求 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落实“两个普遍”要求 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严肃责任追究推动“两个责任”落实

    严肃责任追究推动“两个责任”落实 ——专访湖南省纪委法规室主任张泽军省纪委法规室主任张泽军接受访谈访谈现场 今年3月,省委印发《湖南省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改革推动供销创新发展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 推动供销事业创新发展 紫阳县供销联社 2016年以来,紫阳县供销联社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工作部署,从紫阳县供销系统的实际基础出......

    关于做好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心得体会

    关于做好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心得体会 关于做好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心得体会 工会机关是代表广大职工群众利益、履行工会职责、沟通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推动学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思路(五篇材料)

    推动学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思路 当前,在深入贯彻落科学发展观、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和“争先创优”活动中,学校工会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基层工......

    简报第九期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动实现“两个普遍”

    第九期 2011.8.10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动实现“两个普遍”近日,复兴乡工会为了认真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2013年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规划》(总工发„2011‟3号)......

    改革创新推动宣传文化事业新发展

    改革创新推动宣传文化事业新发展 来源:惠州日报 昨日上午,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雁行,副市长刘冠贤参加会议。......

    推动落实两个责任工作总结优秀例文[精选五篇]

    推动落实两个责任工作总结- - 优秀范文两个责任指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

    街道:坚持“两个责任”,全面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

    河口街道:坚持“两个责任”,全面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 一是强化责任分工。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制定出台了《河口街道党工委及其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