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溪市工伤医疗管理情况汇报
本溪市工伤医疗管理情况汇报
本溪市工伤医疗管理工作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我市各定点
医疗单位的配合下,以贯彻落实《本溪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为重点,以完善工伤医疗管理为手段,以规范医疗结算办法,切实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为目标,全面加强工伤医疗管理工作。工伤医疗在现场工伤康复治疗上实现了突破,对医疗结算办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完善。现对我市工伤医疗管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伤医疗管理基本情况:
我市工伤医疗管理遵循“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保障工伤职工的医疗需求,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科学合理地确定工伤医疗结算标准。
(一)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及医疗费偿付情况
自2007年6月我市开始执行《本溪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以来,市社保局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偿付结算办法一直采用合理的医疗费用据实结算的偿付办法和对现场工伤的医疗费实行以单病种定额为上限、超额不付的偿付办法。经过三年的实际运行,基本掌握了每年工伤医疗费发生的基本数据。针对工伤人数未明显增加、工伤医疗费用明显递增的问题,为切实加强工伤保险基金管理,规范医疗行为,维护参保职工权益,2010年4月,我们研究制定了“定额管理、质量考核、结余奖励、超支按比例承担”的工伤医疗费偿付结算新办法。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以近三年来医疗费实际发生额为测算依据,制定出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人次标准,新增4项单
1病种定额标准,使单病种定额标准达到44项。根据定点医疗人群情况,对工伤定点医疗机构所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分别采取了综合性医院按人次定额、专科医院按人均定额、现场工伤按单病种定额的多种管理办法。同时,增加了非药品占医疗费比例的控制指标,在对各医院实行年度内总额控制的基础上,基金支付按月拨付,按年度决算。目前,新偿付结算办法运行平稳。其标志:一是目前我市企业工伤保险基金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二是工伤医疗得到了基本保障;三是工伤医疗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工伤转诊、异地医疗管理及外转医疗费报销
严格执行《本溪市工伤医疗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明确转诊条件,规定各定点医院的转诊权限、规范转诊程序、确定转诊期和医疗费限额。对退休的工伤职工、退出工作岗位的1-4级伤残职工,符合异地安置条件的,根据相关规定为其办理异地医疗手续。
外转医疗费的报销严格按照《辽宁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辽宁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目录》执行,每月中旬报销一次,异地安置医疗费原则上每年报销一次。
二、采用多种措施,推进工伤医疗规范化管理。
在工伤医疗过程中,我们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工伤部位:要求在工伤医疗过程中,根据工伤就诊证和门
诊病历上的伤残部位确定工伤医疗范围,严格按照工伤部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定点医院要求其涉及工伤保险的医务人员,主动向工伤职工宣传工伤医疗部位就医的特殊政策,遇到疑难并发症及旧伤
复发的争议问题经常主动和工伤处取得联系,既能较好地协调处理工伤医疗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又有效缓解了矛盾,及时纠正了医疗行为上的偏差,呈现出较好的、比较规范的工作局面。
2、现场工伤:经社保工伤处确认属于现场工伤必须住院治疗的工伤职工,可以在向社保局事故申报时直接办理工伤医疗证卡,用于进行工伤医疗费结算,并要求定点医疗机构按照《本溪市工伤职工单病种结算标准》统一管理;对不能准确确认属于现场工伤的,由于不能及时办理工伤医疗就诊证件,各医疗单位要正常收取住院押金,并在接到社保工伤处告知之日起,负责按工伤单病种定额进行管理,出院时仍不能提供工伤有效证卡结算的须用现金结算医疗费用。如果在出院前提供工伤医疗证卡,那么在办理工伤医疗证卡前企业或个人垫付的工伤住院医疗费应纳入工伤医疗费结算范围,应该在出院结算前,扣除自费项目和非工伤部位费用后返还给企业或个人,符合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统一用工伤卡结算。近几年按照这种方式运行,效果很好,既减轻了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后垫付医疗费的负担,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工伤医疗费的巨大浪费。
3、旧伤复发:对工伤职工旧伤复发医疗严格确认把关,工伤职工旧伤复发均需由社保局工伤处统一组织医疗专家进行确认,属于旧伤复发的,为工伤职工办理工伤就诊证件,限定医疗时限,享受工伤部位免费医疗,否则不能办理。这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工伤医疗的免费待遇而造成的一卡多人使用,或无病开药等情况的发生,几年下来,由此而节约的医疗费用是相当可观的。
因此,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实行旧伤复发的医疗确认制度。
4、门诊管理:利用限定工伤门诊处方的数量控制工伤医疗的就诊次数,从而有效降低了不合理医疗费支出。工伤职工门诊病历的复式处方,年限定数量分别为50份、30份和15份,由工伤处负责根据工伤职工1-4级、5-7级和8-10级等伤残级别和对医疗的依赖程度不同分别办理。工伤门诊病历每年更换一次,要求在定点医疗单位发生的各项门诊费用必须留存有工伤职工门诊复式处方统一保管备查,这样既有利于规范管理,又便于监督检查。
5、住院标准和用药标准:工伤部位全额免费的医疗待遇和住院期间的补助费待遇决定了定点医疗单位要想严格掌握入、出院标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用药标准,同一种病有多种治疗方案、同一种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工伤医疗费对职工个人来说没有固定的标准,在工伤保险保障范围内,个人不需要支付费用,从这点来看它必须是靠强化管理的手段来进行控制的一种医疗待遇。从2009年开始我们专门下发了矽肺职工入、出院标准,并且在医疗监督检查中把是否严格掌握矽肺职工的入、出院标准和用药标准做为重点内容,有效控制了工伤医疗费的不合理支出。
三、在现场工伤康复治疗上实现了突破。
在工伤医疗启动之初,我们在省内其他城市还没有开展工伤康复的情况下,就依靠着本溪得天独厚的温泉水资源率先把本溪市职工疗养院和本钢疗养院定为本溪市工伤康复疗养定点医疗单位。
但是温泉水疗的适应病种比较少,对那些现场工伤临床治疗结束后的功能性康复,本溪还没有比较成型的康复医院。为方便工伤职工特别是现场工伤临床治疗结束后的功能性康复治疗,2009年,我们把康复设备较全,康复条件较好的本溪市中心医院、本溪铁路医院的康复科暂设定为工伤康复病房,重点收治那些现场工伤临床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功能恢复的患者,实现了我市现场工伤功能性康复零的突破。
四、存在问题:
1、工伤职工入、出院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严格掌握。针对去年下发的矽肺病入、出院标准病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工伤医疗管理需要的问题,2010年4月,在有关医疗专家的协助下,研究制定了涉及工伤医疗的多个病种的《本溪市工伤职工旧伤复发入、出院标准》和《本溪市工伤职工旧伤复发医疗费管理制度》,下发到定点医疗单位。在医疗服务监督检查中,我们以此标准为依据,把是否达到入、出院标准作为医疗监督检查的重点。
2、现场工伤临床治疗结束滞留不出院问题。由于企业工伤保险待遇争议未得到解决引发的,工伤职工对继续治疗心存侥幸而拒绝出院的,这一点我们得到了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及时疏导工伤职工临床治疗结束后进入康复治疗阶段,确保下步康复的进度和减少医疗费的浪费。
3、患者住院在床情况不达标准。医疗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疗单位有工伤挂床住院的情况,特别是一些专科医院,由于患者住院时
间较长,病情较稳定,可能是在院期间对病人疏于管理,也有医疗单位条件有限的因素,造成有挂床住院的情况存在。
4、不合理费用情况:
①、用药档次偏高,无指症用药、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重复使用的现象存在;
②、出院带药没有医嘱记录,带药与病情无关,个别病历只是在出院当天记录记载出现了某些症状,带多种药物。
③、单个处方用药及检查量大、费用高;
④、非工伤部位用药与工伤费用一起结算;
⑤、大型检查项目重复检查、无检查回报单;
⑥、将工伤保险不予支付的各类费用变通纳入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
通过对以上各个环节上的加强管理,我们把保证工伤职工的医疗救治放在首位,既按照工伤保险政策规定办事,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各种疑难问题,在确保工伤医疗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同时,也使各类工伤职工的合理诉求得到了妥善解决,几年来几乎没有因为医疗管理问题而造成上访的事件发生。
本溪市社保局
二0一0年九月二十日
第二篇:本溪市工伤医疗管理情况汇报
本溪市工伤医疗管理情况汇报
本溪市工伤医疗管理工作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我市各定点医疗单位的配合下,以贯彻落实《本溪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为重点,以完善工伤医疗管理为手段,以规范医疗结算办法,切实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为目标,全面加强工伤医疗管理工作。工伤医疗在现场工伤康复治疗上实现了突破,对医疗结算办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完善。现对我市工伤医疗管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伤医疗管理基本情况:
我市工伤医疗管理遵循“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保障工伤职工的医疗需求,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科学合理地确定工伤医疗结算标准。
(一)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及医疗费偿付情况
自2007年6月我市开始执行《本溪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以来,市社保局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偿付结算办法一直采用合理的医疗费用据实结算的偿付办法和对现场工伤的医疗费实行以单病种定额为上限、超额不付的偿付办法。经过三年的实际运行,基本掌握了每年工伤医疗费发生的基本数据。针对工伤人数未明显增加、工伤医疗费用明显递增的问题,为切实加强工伤保险基金管理,规范医疗行为,维护参保职工权益,2010年4月,我们研究制定了“定额管理、质量考核、结余奖励、超支按比例承担”的工伤医疗费偿付结算新办法。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以近三年来医疗费实际发生额为测算依据,制定出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人次标准,新增4项单
病种定额标准,使单病种定额标准达到44项。根据定点医疗人群情况,对工伤定点医疗机构所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分别采取了综合性医院按人次定额、专科医院按人均定额、现场工伤按单病种定额的多种管理办法。同时,增加了非药品占医疗费比例的控制指标,在对各医院实行内总额控制的基础上,基金支付按月拨付,按决算。目前,新偿付结算办法运行平稳。其标志:一是目前我市企业工伤保险基金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二是工伤医疗得到了基本保障;三是工伤医疗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工伤转诊、异地医疗管理及外转医疗费报销
严格执行《本溪市工伤医疗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明确转诊条件,规定各定点医院的转诊权限、规范转诊程序、确定转诊期和医疗费限额。对退休的工伤职工、退出工作岗位的1-4级伤残职工,符合异地安置条件的,根据相关规定为其办理异地医疗手续。
外转医疗费的报销严格按照《辽宁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辽宁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目录》执行,每月中旬报销一次,异地安置医疗费原则上每年报销一次。
二、采用多种措施,推进工伤医疗规范化管理。在工伤医疗过程中,我们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工伤部位:要求在工伤医疗过程中,根据工伤就诊证和门诊病历上的伤残部位确定工伤医疗范围,严格按照工伤部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定点医院要求其涉及工伤保险的医务人员,主动向工伤职工宣传工伤医疗部位就医的特殊政策,遇到疑难并发症及旧伤
复发的争议问题经常主动和工伤处取得联系,既能较好地协调处理工伤医疗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又有效缓解了矛盾,及时纠正了医疗行为上的偏差,呈现出较好的、比较规范的工作局面。
2、现场工伤:经社保工伤处确认属于现场工伤必须住院治疗的工伤职工,可以在向社保局事故申报时直接办理工伤医疗证卡,用于进行工伤医疗费结算,并要求定点医疗机构按照《本溪市工伤职工单病种结算标准》统一管理;对不能准确确认属于现场工伤的,由于不能及时办理工伤医疗就诊证件,各医疗单位要正常收取住院押金,并在接到社保工伤处告知之日起,负责按工伤单病种定额进行管理,出院时仍不能提供工伤有效证卡结算的须用现金结算医疗费用。如果在出院前提供工伤医疗证卡,那么在办理工伤医疗证卡前企业或个人垫付的工伤住院医疗费应纳入工伤医疗费结算范围,应该在出院结算前,扣除自费项目和非工伤部位费用后返还给企业或个人,符合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统一用工伤卡结算。近几年按照这种方式运行,效果很好,既减轻了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后垫付医疗费的负担,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工伤医疗费的巨大浪费。
3、旧伤复发:对工伤职工旧伤复发医疗严格确认把关,工伤职工旧伤复发均需由社保局工伤处统一组织医疗专家进行确认,属于旧伤复发的,为工伤职工办理工伤就诊证件,限定医疗时限,享受工伤部位免费医疗,否则不能办理。这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工伤医疗的免费待遇而造成的一卡多人使用,或无病开药等情况的发生,几年下来,由此而节约的医疗费用是相当可观的。
因此,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实行旧伤复发的医疗确认制度。
4、门诊管理:利用限定工伤门诊处方的数量控制工伤医疗的就诊次数,从而有效降低了不合理医疗费支出。工伤职工门诊病历的复式处方,年限定数量分别为50份、30份和15份,由工伤处负责根据工伤职工1-4级、5-7级和8-10级等伤残级别和对医疗的依赖程度不同分别办理。工伤门诊病历每年更换一次,要求在定点医疗单位发生的各项门诊费用必须留存有工伤职工门诊复式处方统一保管备查,这样既有利于规范管理,又便于监督检查。
5、住院标准和用药标准:工伤部位全额免费的医疗待遇和住院期间的补助费待遇决定了定点医疗单位要想严格掌握入、出院标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用药标准,同一种病有多种治疗方案、同一种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工伤医疗费对职工个人来说没有固定的标准,在工伤保险保障范围内,个人不需要支付费用,从这点来看它必须是靠强化管理的手段来进行控制的一种医疗待遇。从2009年开始我们专门下发了矽肺职工入、出院标准,并且在医疗监督检查中把是否严格掌握矽肺职工的入、出院标准和用药标准做为重点内容,有效控制了工伤医疗费的不合理支出。
三、在现场工伤康复治疗上实现了突破。
在工伤医疗启动之初,我们在省内其他城市还没有开展工伤康复的情况下,就依靠着本溪得天独厚的温泉水资源率先把本溪市职工疗养院和本钢疗养院定为本溪市工伤康复疗养定点医疗单位。
但是温泉水疗的适应病种比较少,对那些现场工伤临床治疗结束后的功能性康复,本溪还没有比较成型的康复医院。为方便工伤职工特别是现场工伤临床治疗结束后的功能性康复治疗,2009年,我们把康复设备较全,康复条件较好的本溪市中心医院、本溪铁路医院的康复科暂设定为工伤康复病房,重点收治那些现场工伤临床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功能恢复的患者,实现了我市现场工伤功能性康复零的突破。
四、存在问题:
1、工伤职工入、出院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严格掌握。针对去年下发的矽肺病入、出院标准病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工伤医疗管理需要的问题,2010年4月,在有关医疗专家的协助下,研究制定了涉及工伤医疗的多个病种的《本溪市工伤职工旧伤复发入、出院标准》和《本溪市工伤职工旧伤复发医疗费管理制度》,下发到定点医疗单位。在医疗服务监督检查中,我们以此标准为依据,把是否达到入、出院标准作为医疗监督检查的重点。
2、现场工伤临床治疗结束滞留不出院问题。由于企业工伤保险待遇争议未得到解决引发的,工伤职工对继续治疗心存侥幸而拒绝出院的,这一点我们得到了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及时疏导工伤职工临床治疗结束后进入康复治疗阶段,确保下步康复的进度和减少医疗费的浪费。
3、患者住院在床情况不达标准。医疗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疗单位有工伤挂床住院的情况,特别是一些专科医院,由于患者住院时
间较长,病情较稳定,可能是在院期间对病人疏于管理,也有医疗单位条件有限的因素,造成有挂床住院的情况存在。
4、不合理费用情况:
①、用药档次偏高,无指症用药、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重复使用的现象存在;
②、出院带药没有医嘱记录,带药与病情无关,个别病历只是在出院当天记录记载出现了某些症状,带多种药物。
③、单个处方用药及检查量大、费用高; ④、非工伤部位用药与工伤费用一起结算; ⑤、大型检查项目重复检查、无检查回报单;
⑥、将工伤保险不予支付的各类费用变通纳入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
通过对以上各个环节上的加强管理,我们把保证工伤职工的医疗救治放在首位,既按照工伤保险政策规定办事,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各种疑难问题,在确保工伤医疗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同时,也使各类工伤职工的合理诉求得到了妥善解决,几年来几乎没有因为医疗管理问题而造成上访的事件发生。
本溪市社保局 二0一0年九月二十日
第三篇:工伤医疗管理细则
沈阳市益民医院工伤医疗管理细则
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伤职工的医疗服务管理,切实维护参保人员基本医疗权益和保障基金合理使用,规范工伤职工就诊程序,纠正医生对工伤职工来院就诊时的医疗行为,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基础管理
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沈阳市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要求,为参保人员就医提供方便,医院成立以陆建中院长任组长的工伤保险领导小组,并负责全面管理协调,小组成员赵红军负责具体操作监管,医保科、医务部负责督察,办公室设在医保科。小组成员配合市工伤管理中心共同做好定点医疗服务管理工作,工伤中心如需查看工伤住院人员病历及有关资料,小组成员应予以合作。
2、设置工伤保险政策宣传栏和投诉箱,在显要位置公布咨询电话并设置导医服务台,配合工伤中心做好工伤政策宣传工作。
3、科室能准确及时将工伤病员信息上报。
二、就诊管理
1、收治工伤人员住院时(有单位人员陪同),要认真查对参保职工的基本信息,按规定每日上传入出院一日清单。
2、在“住院病人一览表”中参保病员应有“工伤”标志,同时参保人员病床上须挂床头卡,以备工伤中心随时查访。
3、为参保病员建立门诊、住院病历,其病历袋统一管理,数据资料齐全、规范、真实。认真书写出院证、出院小结。按规定使用基本医疗保险专用处方笺、专用收据和结算单。
4、不得违规进行不在医院接受治疗或夜间不住在病房的挂床治疗。
5、建立工伤病员住院外出请假制度。病人外出须履行请假手续,由院方提供给工伤中心备案。若医保科或工伤中心查到病人未在病床,则按自费病人处理,产生后果由病员自行承担。
三、“三个目录”管理
1、严格执行工伤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目录和沈阳市医疗服务设施标准,认真落实单项检查超过100元的特殊检查以及自费用药、使用血液制品、白蛋白等特殊用药,须先征得病人或家属签字同意,填写审批书,科主任签字,医保科或医务部审核同意签章(特殊检查超500元报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2、工伤病员需由多个科室兼治时,由原主管科室经治医师填写院内会诊申请单,各科室会诊医师在会诊单上会诊签字报院医保科备案。
3、科室医生应严格掌握医院管理相关制度,并按相关规定对工伤病员进行诊疗。严禁开甲药拿乙药,严禁搭车检查、搭车开药,与工伤病员治疗病科无关的费用不得变通,串换项目纳入支付范围。
4、工伤病员出院后,出院带药(治疗本次住院疾病)不得超过3种,按照急性疾病3天量,慢性疾病7天量。
四、医疗费用结算管理
1、严格执行省、市物价医疗收费标准,收费价格公开合理。
2、严格按工伤保险规定结算程序办理结算,由医院垫付的医药费部分不得向单位收取,应由医院直接与工伤中心结算,同时保管好工伤病员的处方、出院证、诊断证明书、结算发票(收据),特需医疗服务审批书,于次月10日前报送工伤中心。
3、实行工伤住院病员一日清单和结算清单制。
五、违反工伤医疗管理相关制度之行为的处理
1、若因涉及病人不知晓且未签字而导致相关药品不能报帐者,给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按“谁处方、谁负责”的原则,依照不能报帐费用,加倍处罚。
2、乱转诊,特殊检查,特殊用药,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不按程序审批,未按工伤管理要求执行者,造成的经济损失,按“谁主治、谁负责”的原则,据涉及费用,加倍处罚。
3、根据病情需要应会诊而未会诊者,或会诊后未将会诊单报医保科备案,造成病人的经济损失,按“谁主治、谁负责”的原则,按经济损失大小,加倍处罚。
4、有开甲类药品拿乙类药品,冒名顶替住院,挂床住院等行为,经举报,一日查证属实,由主管医生承担全部责任(包括经济损失)。
5、有开搭车药行为,经举报,查证属实者,按涉及费用加倍赔偿病人
沈阳市益民医院医保科
第四篇:工伤医疗管理制度
工伤医疗管理制度
为使公司的工伤管理规范化,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工伤认定范围规定:
1、原则上,下述情况之一发生受伤事故,可列为工伤:
(1)在抢救公司财产和维护公司利益时受伤。
(2)在公司委派的厂外公务执行过程中非本人责任而意外受伤。
(3)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4)上班时间内在工作过程中按照正常操作规程发生的意外受伤。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参照社会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员工因下列情况之一负伤、致残或死亡,不能算工伤,不得享受工伤待遇。
(1)因工负伤后故意加重伤情或虚报伤情的。
(2)由于本人违法行为、故意行为(如自杀、自残、斗殴、吸毒、酗 酒、酒后上岗、蓄意违章等)或无证、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等。
(3)不听从公司领导安排和指挥,违反操作规程、忽视生产安全、工作时间内干私活等人为因素而造成伤害。
(4)法律规定的其它事项。
二、工伤事故上报处理程序:
1、发生工伤事故,当事人应马上报告现场主管,现场主管立即通知相关领导,并根据伤者情况进行现场救治。
2、工伤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员工伤情复杂的 2日内,员工所属部门要写出事故详细经过,报公司人力管理部门确认是否属工伤,人力管理部门负责人初审,安委会负责人核准,属工伤的,按工伤处理。
3、若发生重大事故,应保护事故现场,尽快报告领导。在 24小时内由人力管理部门负责人会同事故部门负责人召集现场目击者或有关证人调查事故经过,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三、工伤假待遇规定:
1、员工工作过程中非个人因素(机械故障、电路故障、意外伤害或其他突发原因)发生受伤的、员工在公司委派的外出公务执行过程中非本人责任意外受伤的,三甲医院证明需休息或住院的,经公司核准后,停工留薪期可享受有薪工伤假,假期工资每天按基本工资标准计算。
2、员工在工作中因马虎大意、忽视生产安全、工作时间内干私活、违反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而造成他人或本人受伤的,当事人在停工留薪期可享受有薪工伤假,假期工资每天按基本工资标准计算。公司对事故责任人有权进行相应处罚。
3、员工受伤治疗需超过三个月时间的,需提供就诊三甲医疗机构工伤鉴定小组出具的医疗期证明,方可继续休养。
4、员工工伤治疗费用全额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企业不另行承担。
5、工伤员工完全恢复或者部分恢复劳动能力可以工作的,应当服从公司工作安排。
本管理制度自批准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本溪市农村医疗救助办法(试行)
本溪市农村医疗救助办法(试行)
2008年10月14日 15时46分70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 食品医药 农业农村
“医疗救助”
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本溪市农村医疗救助办法(试行)》的通知
本政办发[2008]95号
各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本溪市农村医疗救助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本溪市农村医疗救助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医疗,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省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医疗救助是政府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对农村社会救助对象予以适当医疗救助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农村医疗救助是指农村困难居民在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后仍然就医困难的,由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和医疗机构给予诊疗收费优惠。
第四条 农村医疗救助应遵循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规范运作,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衔接,城乡医疗救助统筹协调,政府救助与社会扶助、医疗单位减免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民政部门在政府领导下,负责农村医疗救助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农村
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管理和监督工作;卫生部门负责对提供农村医疗救助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
乡(镇)政府(含辖有农业人口的街道办事处,下同)、各医疗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医疗救助的有关工作,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帮扶活动。
第二章 救助对象
第六条 具有本市农业户口并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下列人员,为医疗救助对象。
1.经县(区)民政部门批准并颁发《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农村五保对象;
2.经县(区)民政部门批准并颁发《辽宁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农村低保对象;
3.经县(区)民政部门确认未享受公费医疗或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在乡老复员军人、三等甲级(含三等甲级)以下伤残军人、烈属(含因公、因病牺牲军人家属)和带病还乡退伍军人(以下称优抚对象);
4.市政府规定应予救助的其他农村贫困居民。
第七条 本办法实行后,被批准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五保对象,自被批准的下一季度起享受医疗救助。救助对象被停止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五保待遇的,自被停止的下月起不再享受医疗救助。
第八条 救助对象凭《居民身份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五保供养证》、《定期抚恤证》、《定期定量补助证》、《残疾军人证》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享受农村医疗救助待遇。
第三章 救助形式和标准
第九条 农村医疗救助主要形式:
1.资助参加新农合。为救助对象缴纳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不需本人申请,由县(区)民政部门直接办理)。
2.门诊医疗救助。救助对象在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和定点医疗机构按政策规定减免后,个人承担的费用由政府按照50%给予救助,每人每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60元。家庭成员中救助对象可以共享(优抚对象只限本人),门诊医疗救助不计入个人账户。
3.住院医疗救助。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含住院分娩),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和定点医疗机构按政策规定给予减免后,个人承担费用(含住院起付线的费用)由政府按照50%给予救助,每人每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2000元。住院救助只限救助对象本人享受。
4.定点医疗机构减免收费。免收救助对象挂号费、门诊诊察费,CT、MRT、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住院治疗的床位费、手术费在规定服务中准价格基础上减免20%。
5.提高住院补偿比例。救助对象住院补偿的比例,在新农合规定标准基础上提高5%。
6.对农村五保对象实行全额救助。救助对象中的五保供养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和住院治疗,对其享受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后个人负担部分,政府给予全额救助,最高救助限额按照门诊救助、住院救助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 救助对象自然内可以重复享受门诊和住院两种医疗救助待遇,结余资金不转入下年使用。
第四章 结算程序
第十一条 由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为农村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
第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坚持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努力减轻救助对象的医疗负担。
第十三条 救助对象享受救助的医疗费用范围,应当符合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的规定。凡不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的医疗费用均不在救助范围之内。
第十四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减免审批程序,并在就诊大厅明显位置向社会公布,为救助对象减免提供服务。对救助对象的减免项目和金额要纳入其会计核算,以正确反映已发生的减免金额。
第十五条 救助对象发生的门诊、住院医疗费用,在最高救助限额内,只交纳个人应当承担部分,政府救助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医疗费用超过最高救助限额的,超出部分由救助对象个人负担。
第十六条 救助资金和医疗机构减免费用必须在救助对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上详细记录,并由救助对象签字。
第十七条 定点医疗机构垫付的救助资金,由医疗机构在医疗终结后,持相关资料和救助对象签字材料,向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经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初审符合条件的,报县(区)民政部门审核后并提出拨款计划,由县(区)财政部门按月拨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再由经办机构拨付给定点医疗机构。
第十八条 救助对象确因病情需要,到市及市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应当经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转诊证明,经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批准,其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医疗终结后,再到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的同时,申请办理医疗救助。
第十九条 救助对象因急诊、急救在非定点或者外地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需自住院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报告,其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医疗终结后,再向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医疗救助。
第五章 救助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二十条 农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按照上救助对象的人数,每人每年按110元标准(不含缴纳参加新农合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由市、县(区)两级财政部门共同筹集,具体承担比例为市、县(区)5︰5。
第二十一条 市、县(区)民政部门负责编制农村医疗救助资金需求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列入财政预算。
第二十二条 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纳入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实行单独核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结余资金转入下年使用,不得挤占挪用。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市、县(区)民政部门要按规定向上级民政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及决算报告。
第二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经费。
第六章 监督检查和处罚
第二十五条 各级民政、财政、卫生部门要会同监察、审计等部门,定期开展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列、虚列和截留、挪用、私分、贪污医疗救助金的违纪违法行为。
第二十六条 县(区)民政部门应当组织有关组织或者人员,每季度以村为单位公布农村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情况,供村民监督。
第二十七条 对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由县(区)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追回被骗取的医疗救助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拒绝对救助对象进行医疗救助的,由卫生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九条 负责农村医疗救助的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市政府《关于印发本溪市农村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本政办发[2004]118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