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粮王
山东粮王”唐玉亮的种粮秘诀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贾万志将一辆桑塔纳轿车的钥匙和奖杯颁发给“2012年山东粮王”唐玉亮。11月3日下午,济南市南郊宾馆,能容纳500人的蓝色大厅座无虚席,由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联合山东省农业厅主办的“2012年山东金满田杯(小麦)粮王大赛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当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贾万志将一辆桑塔纳轿车的钥匙和奖杯颁发给“2012年山东粮王”唐玉亮,省长与一位普通种粮农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唐玉亮是山东曹县邵庄镇陈楼村的农民,种有25亩地,其中5亩小麦攻关田,于今年6月经山东省粮王大赛测产专家组测产,平均亩产767.8公斤,创造了2012山东全省小麦粮王大赛的最好成绩,成功问鼎总冠军,获得“2012年山东粮王”称号。唐玉亮所在的曹县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也是农业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的重点示范县之一。今年56岁的老唐种了近40年的地,由于他善于不断学习农业新技术,是当地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种粮能手。早在4年前,老唐就报名参加了“山东省粮王大赛”,于2011年获得菏泽市的第一名。之所以今年的小麦能有这么好的表现,老唐说非常关键的一条是他选对了优良品种。原来,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推荐下,老唐今年的5亩小麦攻关田采用的是小麦新品种“山农20”。“山农20”是在山东省良种工程超级小麦育种项目组首席专家、山东农业大学田纪春教授主持下,历经12年选育的超级小麦新品种。出席此次颁奖典礼的田纪春教授告诉记者,“山农20”株型理想、品质优良、抗病抗逆、适应性强,在国家区试中表现不俗,是目前黄淮海地区的“冠军小麦”和“高产状元”,于2010和2011年分别通过了国家黄淮海南片和北片的审定。目前,该品种转让给山东圣丰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经营。“2012年山东粮王”唐玉亮获得的奖品是一辆桑塔纳轿车。良种还需良法配套,如此高的产量当然离不开唐玉亮的精心管理。秸秆还田、地膜覆盖、氮肥适量,到后期的“一喷三防”,这些农技部门推广的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老唐一样也没有落下 除此之外,老唐种地还有一项秘密武器,那就是大量使用经过发酵后的农家肥。唐玉亮养有20多充足的农家肥成为培肥地力、保障粮食丰产的好帮手。
第二篇:山东青州王坟镇
山东青州王坟镇:
“三招”助推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基层党建为依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转调步伐,推进产业发展,努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发挥自身优势 做大特色产业。一是果品加工产业。借助“青州山楂”通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标认证的契机,做大做强果品加工产业,提升果品产量和质量,建设了1270亩的果品加工业项目区,推动企业产能提升和规模膨胀,现有果品加工企业138家,山楂制品已形成5大类20多个系列品种,已成为农业部第三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二是有机农业。实施“示范基地、龙头项目、有机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四项带动,以镇区西部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了5处有机农业示范园,增强示范效应,主打有机品牌、生态品牌,扩大王坟有机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生态旅游业。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在镇区东部重点打造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园区,全面打响“中国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山东省最佳休闲乡镇”品牌。
加强生态培育 打响生态品牌。王坟镇牢牢把握“生态立镇”的基本战略,严格生态保护,全面推行封山禁牧,加强护林防火,加快荒山造林步伐。以争创国家级生态镇为抓手,持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行城镇精细化管理,投资230万元建设了青州市第一家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成立了50余人的专职环卫保洁队伍,建立并规范运行了“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处理模式,镇容镇貌明显提升。
强化基础体系 增强总体实力。一是突出抓好水利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各项扶持资金,持续开展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苏峪、双镇等12个小流域专项治理,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抓好农村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配套完善供暖、绿化等综合设施。建设镇供水中心,形成了覆盖镇区及周边13个村庄1万多人的供水能力。三是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完成了校安工程建设任务,校舍改造总面积1.12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达到2500万元,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彻底改善了山区的办学条件。(青州市委创先办)
第三篇:《搭石》(山东 王文妮)
《搭石》教学实录
执教:山东 王文妮
教师简介:
王文妮,女,1981年3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岛永宁路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在市、区执教公开课、示范课,执教的语文课分别获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组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反思,勤于笔耕,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先后参与了多项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致力于构建轻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朴实、大气的教学特色。
附录课文:
搭石
(人教版四年级上)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过前面的人突然止步,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搭石。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拿起书,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有不懂的问题,就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学生自由读文。(师在黑板上写几个词)
师:这几个词好像读得不准,读一读:轻波漾漾、人影绰绰、联结、师:有什么问题?
生:第二个自然段为什么说构成了一道风景?
生:我读不懂上工、下工是什么意思? 师:有知道的吗?
生:上工是上班,下工就是工作之后再回来。
生:我不懂第3自然段的“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什么意思?
师:刚才你们提出了为什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搭石,谁来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生:(读文)
师:按照2尺左右的间隔(这是多音字,师板书。应读几声?四声,齐读一遍。)你们看,这些排在小溪中的石头,就是——
生: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会是什么样子?你能读读书上的句子吗? 生读。
师:你知道什么叫“脱鞋挽裤”? 生:就是„„
师:当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人们赶集就要—— 生:走搭石。
师:人们**就要—— 生:走搭石。
师:知道了什么是搭石,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什么是风景? 生:就是特别漂亮的地方。
师:就像我们课前看的图片一样„„说到这儿,有个问题,你说搭石只是铺在小溪里的一块块石头,怎么说它是一道风景呢?默读课文,边默读边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生: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还有谁想读。生:假如„„ 师打出这段。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地说一说这段讲了什么事? 生:(先读)
师:谁背老人过去?
生:年轻人背老师过搭石。
师:年轻人背老师过搭石时,年轻人是怎样做的? 生:伏下
师:谁知“伏下”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蹲下。
师:是这样蹲下的吗? 生:要弯腰。
师:是这样弯腰的吗? 生:不是。
师:那你们做一做。生做。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老人年纪大了。
师:他心里有老人啊!伏在这样的背上是多么舒服,多么踏实呀!谁来读读。生:
师:这时候你会—— 生:背老人过搭石。
师:这小伙子,如果你遇上一个陌生的老人,你会—— 生:背老人过搭石。
师:如果老人谢谢你,你说什么? 生:不用谢。
师:为什么不用谢?
生:因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师:为什么理所当然。生:应该的。
师:这个“理”是什么意思? 生:是道理。
师:对,是道理的意思,那么这个词应该怎样解释?(理所当然)生:按道理。
师:按道理就应该这样。同学们,你再读读这句话,这里的道理是什么? 生:背老人过搭石。生:尊敬老人的品德。
师: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同学们,如果年轻人把背老人过搭石,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你刚才所画的走搭石的句子,还有哪些是理所当然的。
生读。“让对方先走„„”
师:让对方先走,对乡亲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生说。
师:你知道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事概括出来,真好。上了年纪的人为人们摆搭石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说。
师:谐调走搭石,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还可能有哪些事对乡亲们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如果遇上一个妇女,我肯定„„
师:你这样想,乡亲们更会把这样的事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生:如果一个人掉进水里,乡亲们马上把他拉上来。师: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生:
师:这些最平常的事,在乡亲们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再读这句。
师:你们看看这段话,是不是也能把它读好。指名读。
“上了年纪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老师也想读读,闭上眼睛听一听,可以吗? 师范读。
师:睁开眼睛,有了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谁来读?
指名读。
师:„„我们总是会看到这样的乡亲们,让我们一起来读。学生齐读这一段: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正是这„„使乡亲们谐调有序地踏石而来。学生自由读文。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学生把“一行人”读错了。)师:正是这„„你们最想听谁来读啊? 生配乐朗读。
师:拾石就是天然的石头,走得不平稳啊,所以„„前面的要„„后面的要„„走得多么的谐调有序啊,难怪家乡有句话叫:紧走搭石慢过桥。
我们来合作读一下好吗? 师生共读。
师:是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人景两相合的美啊!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搭石》教学实录------(武汉赛区)江西 王玲湘老师
《搭石》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
师:昨天咱们已经见了面,还记得我姓什么吗?喊我一声。生:王老师。
师:男同学喊我一声—— 男生:王老师——
师:够洪亮的,女同学亲切地喊我一声—— 女生:王老师
师:谢谢同学们。知道我从哪来吗? 生:江西。
师:江西和湖北是邻居,还是一衣带水的邻居,这水指的是—— 生:长江。
师:是呀,我们是非常亲密的朋友。看我这位朋友带来的几张照片,(出示师在滕王阁的照片)知道这是哪吗? 生:(异口同声)黄鹤楼。(众笑)
师:是挺像的,不过,这是我的家乡南昌的滕王阁,和你们武汉的黄鹤楼一样,都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先后再出示八一起义纪念塔、秋水广场的月牙形喷泉,师生交流)师:我是第一次来武汉,谁能介绍一处武汉的景色?
生1:我建议王老师去田汉大剧院,武汉人有一句话:不到田汉,终生遗憾。(众笑)师:为了不遗憾,看来我得找个时间去田汉。
生2:我觉得王老师应该去黄鹤楼,那是李白送别孟浩然的地方,很多诗人在那题了诗,很值得去看。……
师:是呀,为家乡骄傲!教学过程:
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师:看老师板课题(生看师板课题)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 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你找得真准,注意不要添字,是“天气变凉”,你再读。(生再读)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生:卷起来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师:不错,这种渡小溪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生2:搭石一块接一块地铺在水里,我觉得很美。师:你体会得很细腻。
生3:我觉得搭石很难走,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走得慢就容易掉进水里。师:他说的意思,家乡有一句俗语,叫作—— 生: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
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生:行(hánɡ)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 生: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生读)
师: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男生读一遍)
师:“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女生读一遍)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生:查了。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是“宽”的意思。
师:是吗?你知道“绰绰有余”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就是很宽。
师(微笑地):老师告诉你,“绰绰有余”不是“很宽”,而是“很宽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理解了吗?(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生2: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生点头)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全班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全班再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 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
(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生:fúfúfú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生自由地读几遍)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一个人 师:右边—— 生:一条犬
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一男生上台)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爱幼
师:是尊老还是爱幼呢? 生: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师: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生1: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 生3:假如回娘家的妇女走搭石
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生发挥想像想)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的想像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
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师: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齐说——心头)
师:搭石上还有哪些看得见的美?还有哪些看不见的美?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些美的呢?……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第四篇:王景寨小学节粮节电节水工作方案
东河乡王景寨小学
“节电、节水、节粮”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节约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做到人人崇尚俭朴节约,为构建和谐校园,打造节约型校园,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与节约、节水、节电、节粮为主要内容,运用宣传教育、组织管理等手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全校大力开展节能减排行动,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二、工作目标
学校在保持教育规模适当发展,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认真开展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
三、工作内容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为确保“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贯彻落实,抓出实效,学校成立“学校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贺英太
副组长:胡忠 蔡雪峰 成 员:马国芳 杨晓梅 李华 盛兰甲 王培霞 卢博文 主要负责组织、检查、落实我校节能减排。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层层落实,以“绿色、和谐”为主题,通过宣传发动,制定措施、实施推进、检查改进、巩固发展等阶段,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工作。
2、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员节约意识
(1)每学期初一个月内,安排一次国旗下“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主题讲话。(责任人:王培霞)
(2)每学期安排一次“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主题班会。(责任人:卢博文)
(3)每学期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土地日等时机各出一期“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主题板报。(责任人:盛兰甲)
(4)每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的教育,使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人心。(责任人:科任老师,各学科至少有一个教案中有节能减排的内容描述,总责任人:李华)
(5)向全校师生发出节能环保倡议
每学期开学学校要向全校师生发起倡议:节能减排、从我做起。倡议全校师生在不降低现有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选择科学合理、节约能源的绿色生活方式。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六方面入手,从生活点滴做起,转变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崇尚节约、科学文明 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责任人:贺英太)
(6)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
利用广播、板报、小报、标语等多种方式,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实丰富节能、环保教育内容,将节能、节水、节电、节粮等教育内容,以综合实践的形式,纳入学校课堂教学,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学校、进课堂。学校组织节能环保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责任人: 各班主任)
(7)全面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根据我们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学校开展了“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的活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责任人:各班主任)
3、办公室节能
下班时关闭电脑,上课关闭电脑或显示器。(责任人: 值班人)
4、机房、图书馆等节能
学生电脑机房、图书馆、各专业实训室等要及时关灯和落闸。(责任人: 管理人员)
第五篇:山东历史文化名镇淄博王村镇
山东历史文化名镇淄博王村镇
淄博王村镇位于周村城区西南,殷商时期为逄国所在地。春秋至南北朝为“逄陵”邑治所。1330年,因王姓立村,地处山谷,故名王村峪。明代中期称王村店,清代简称王村。1930年设建制镇。王村为山东地区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名人有明代户部尚书毕自严、清初江南通州知州毕自肃、清末礼部尚书毕道远、近代画家毕柳村等。王村镇境内文物古迹有蒲松龄书馆、万家古建筑、毕道远纪念馆、逄陵故城遗址、西汉土鼓县城遗址和清代武亚元古建筑群等。其中蒲松龄书馆、万家古建筑、毕道远纪念馆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村镇历来商贸发达,地方名特产王村黄酒、王村醋已有500余年的酿造历史,是山东省传统名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