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固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一、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开放的力度和经济发展速度。
山区县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归根到底在于思想解放上的差距。例如在区部分乡镇,特别是深山区的乡镇,由于边远闭塞,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不少干部群众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开拓创新、敢担风险的精神,“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经济发展由此深受影响。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山区县域经济,必须把解放思想这一先导工程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着力推进“四个创新”。一是观念创新。重点做好“四破四立”,即破除认为山区客观条件差,难有作为的消极思想,树立善于扬长避短、化被动为主动的进取观念;破除仅仅依赖自然资源谋发展的落后思想,树立既依托自然资源,更要依托科技、政策、人才、资本、管理、服务等要素资源的先进观念;破除只满足于在一地一隅谋发展的狭隘思想,树立善于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抢发展的宏观观念;破除条块所有和部门利益的封闭思想,树立“海纳百川”共求发展的开放观念。二是体制创新。要围绕加快发展突破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拍卖、租赁为主要形式,深化国有、集体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改革,大胆放开搞活;加快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机制,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健全利益和风险保障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山区市场体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三是科技创新。山区县经济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落后,因此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重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并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优势产业群;加快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大力实施“山区科技人才建设工程”,为科技进步奠定雄厚基础。四是工作方式和用人制度创新。山区干部要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工作方式,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主题,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特别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思考和解决山区经济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上,放在搞示范、抓重点、创特色、求突破上;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过去用人问题上的旧框框,大胆选拔重用敢干、能干、实干,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干部,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县域经济实质就是特色经济。
作为山区县,必须立足当地优势,围绕“特”字做文章,突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就而言,大的方面说,就是要大力实施“科技先导、结构调整、开放带动、生态兴区”四大战略,坚持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深化各项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重点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让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快速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就具体产业来说,则要着力解决工业不优、农业不强、三产不活的问题。改变工业不优的着力点在于培植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要集中力量办好县区级工业园区,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兴办龙头企业,实现工业的“二次创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资源加工型行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并重点抓好化工、矿产、医药、建筑建材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改变农业不强的着力点在于立足山区土壤、气候、资源等自然生态优势和毗邻西安等大中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转变。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势特色生态安全农业,做大做强以核桃、板栗、肉牛、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和特色瓜果;大力发展肉牛、三元杂交猪、布尔山羊、蛋鸡以及特种养殖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利用山地优势,以天麻、丹参、桔梗、丹皮、黄姜为重点,大力发展中药材。改变第三产业不活的着力点在于抓好以县城及乡镇农贸市场为龙头的市场经济,坚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发展仙鹅湖、静泉山等风景区,以及农业生态观光为主的旅游业。
三、城镇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城镇化有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农市场的启动,又能通过“集聚效应”吸引农民进城安居从业,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对拉动山区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山区县城经济相对滞后且发展不平衡,推进城镇化不宜处处开花,而应集中力量发展以县城为核心的中心城镇和以国道、省道为
第二篇:加快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固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一、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开放的力度和经济发展速度。
山区县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归根到底在于思想解放上的差距。例如在区部分乡镇,特别是深山区的乡镇,由于边远闭塞,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不少干部群众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开拓创新、敢担风险的精神,“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经济发展由此深受影响。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山区县域经济,必须把解放思想这一先导工程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着力推进“四个创新”。一是观念创新。重点做好“四破四立”,即破除认为山区客观条件差,难有作为的消极思想,树立善于扬长避短、化被动为主动的进取观念;破除仅仅依赖自然资源谋发展的落后思想,树立既依托自然资源,更要依托科技、政策、人才、资本、管理、服务等要素资源的先进观念;破除只满足于在一地一隅谋发展的狭隘思想,树立善于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抢发展的宏观观念;破除条块所有和部门利益的封闭思想,树立“海纳百川”共求发展的开放观念。二是体制创新。要围绕加快发展突破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拍卖、租赁为主要形式,深化国有、集体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改革,大胆放开搞活;加快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机制,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健全利益和风险保障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山区市场体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三是科技创新。山区县经济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落后,因此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重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并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优势产业群;加快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大力实施“山区科技人才建设工程”,为科技进步奠定雄厚基础。四是工作方式和用人制度创新。山区干部要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工作方式,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主题,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特别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思考和解决山区经济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上,放在搞示范、抓重点、创特色、求突破上;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过去用人问题上的旧框框,大胆选拔重用敢干、能干、实干,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干部,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县域经济实质就是特色经济。
作为山区县,必须立足当地优势,围绕“特”字做文章,突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就而言,大的方面说,就是要大力实施“科技先导、结构调整、开放带动、生态兴区”四大战略,坚持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深化各项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重点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让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快速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就具体产业来说,则要着力解决工业不优、农业不强、三产不活的问题。改变工业不优的着力点在于培植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要集中力量办好县区级工业园区,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兴办龙头企业,实现工业的“二次创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资源加工型行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并重点抓好化工、矿产、医药、建筑建材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改变农业不强的着力点在于立足山区土壤、气候、资源等自然生态优势和毗邻西安等大中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转变。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势特色生态安全农业,做大做强以核桃、板栗、肉牛、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和特色瓜果;大力发展肉牛、三元杂交猪、布尔山羊、蛋鸡以及特种养殖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利用山地优势,以天麻、丹参、桔梗、丹皮、黄姜为重点,大力发展中药材。改变第三产业不活的着力点在于抓好以县城及乡镇农贸市场为龙头的市场经济,坚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发展仙鹅湖、静泉山等风景区,以及农业生态观光为主的旅游业。
三、城镇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城镇化有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农市场的启动,又能通过“集聚效应”吸引农民进城安居从业,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对拉动山区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山区县城经济相对滞后且发展不平衡,推进城镇化不宜处处开花,而应集中力量发展以县城为核心的中心城镇和以国道、省道为轴线的小城镇,使其上规模、上水平、上品位,成为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中枢和纽带。为适应城镇化的要求,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把城镇建设当作重要产业来运作,在建设和管理中融人“经营”理念,树立城镇是有形资产,城镇建设是资产保值,城镇管理是资本增值的意识。通过“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开发业主归口管理土地二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
三级市场”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源,让土地生财。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放开供水、供气、道路、房屋、桥梁及教育、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筹资为手段,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做好招商引资和激活民资两篇大文章。
一要优化政策环境。用足用活上级各项政策,本地能确定的政策规定要灵活宽松,并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承诺的兑现。对招商引资的企业和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对引荐外资人员给予重奖。允许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停薪留职或暂带薪留职创办实体,承办、租赁企业,从事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二要优化服务环境。减少政府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实行“一站式”办事、“一个窗口”收费等办公制度,以及纳税人评议政府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制度、涉企收费制度、办事效率监督员制度、服务承诺制度。要严肃查处执法部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一切干扰破坏招商引资的案件,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全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形成“宽松、宽容、宽待”的社会氛围。三要优化社会环境。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以铁的手腕治理“三乱”;狠抓市容环境整治,深入开展以消灭城乡“脏、乱、差”为目标的环境美化活动;实行法制宣传教育和严打整治“双管齐下”,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治安稳定,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嘉兴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嘉兴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
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嘉兴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嘉兴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嘉兴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五、搭建发展平台,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迎风大街以北的商贸经济区建设,以金山街、银山街为中心,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试点的两个社区基本完成,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和社区建设,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四篇:5山区乡镇经济发展情况
郊区统计报表制度—1—
5.山区乡镇经济发展情况
地方财政收入: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的合计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该指标来源于乡镇财政所。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农业支出、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城市维护费、政策性补贴支出等财政预算支出。该指标来源于乡镇财政所。
地方税收总额:指调查期内全镇各种经济组织实际上缴的全部税金。此数据来源于乡镇税务所。企业个数:指乡镇所辖范行政区范围内企业(单位)个数。不包括税金直接上交上一级财政的企业,如国有大中企业等。具体包括:
(1)领取企业法人执照的集体、私营、联营、股份制、与外商合资、与港澳台合资的企业。
(2)未领取企业法人执照,但满足以下四条标准的乡镇办、村办、村民小组办和联户办的各种生产经营单位。
①有固定的生产经营组织、场所、设备和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
②长年从事经营活动,或季节性生产经营活动全年开工时间在3个月以上。
③有独立核算制度和帐目。
④有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3)虽领取的是农村个体工商营业执照,但雇工8人以上(含8人)。
企业总收入:指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有关的各项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出售产品收入、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租金、利息)等。
企业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表示。反映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受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本项根据会计“损益表”中“利润总额”项来填报。
接待旅游人次:指调查期内本镇旅游景点所接待的休闲、娱乐、观光、度假、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等活动的人次。不论其住宿多少天,每接待一位旅游者只统计一次。资料可取自旅游景点单位。
旅游收入:指报告期内旅游者在本乡镇旅游过程中支付的一切旅游费用,包括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收入。
旅游专业村:指旅游收入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以上的村。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取自农业报表的季报,数据要保持一致。
干鲜果品产量、出栏猪、出栏肉牛、出栏羊、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出栏肉鸡:取自农业报表的季报,数据要保持一致。
水产品产量:数据取自农业报表的季报。
农副产品出口供货额:指生产和加工企业向外贸部门和其它部门提供出口农副产品的商品总值。当年植树造林面积:指年初至调查时点累计植树并且存活率在85%以上的造林面积。包括人工植树、爆破、飞播、零星等植树造林总面积。(数据取自乡镇林业部门)
第五篇: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仁风镇镇长毕义忠
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仁风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仁风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仁风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仁风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仁风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五、搭建发展平台,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迎风大街以北的商贸经济区建设,以金山街、银山街为中心,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试点的两个社区基本完成,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和社区建设,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