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2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主备人:马红春审核人:李华飞
一.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
根源: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社会根源: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高额利润的刺激和传统商路受阻。对外扩张,传播基督教。二. 新航路开辟
葡萄牙:迪亚士:从欧洲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达伽马:从欧洲经非洲到达亚洲的航线(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线)。西班牙:哥伦布:发现美洲,从欧洲到达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 三.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欧洲:(1)通过贸易和掠夺,西欧开始崛起。(2)欧洲的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3)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从分散孤立到走向整体世界。
对美洲、非洲:灾难,贫困和落后。
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四. 西葡的殖民活动
葡萄牙凭借武力垄断从欧洲经非洲沿海到亚洲的海上贸易路线。西班牙在中南美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在美洲掠夺金银,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建立了单一的种植园经济。(评价:掠夺的资本未转化为资本,用来发展资本主义,而是用在封建主的奢侈享乐上,掠夺来的财富流入英、法、荷,西、葡很快衰弱下去,代之而起的是英法荷。)五. 荷兰的殖民扩张
16世纪是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7世纪是其海上贸易的黄金时期,成为头号贸易强国。其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的海域贸易,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其主要手段是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六. 英国殖民扩张
16世纪,主要是进行海盗式的抢劫,17世纪实力增强,开始夺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与荷兰、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战胜法国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战胜荷兰体现了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其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圈地运动。七.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北美、大洋洲都卷入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西洋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促进了欧洲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八. 蒸汽机的使用的影响 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使工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工厂集中建立,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美国富尔顿发明了汽船,加强了洲际之间的联系。)九.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结束:机器制造业的诞生。十. 工业革命的影响
使生产力提高,新兴工业部门涌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十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开始。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是熟练工匠经验的积累,科学和技术并没有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轻工业开始,并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十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产生的新的能源——电,产生了新的工业部门——电力工业、电器工业,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使用新的能源——石油,产生了新的工业部门——石油开采、石油化工,产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化学工业的显著发展,钢铁工业的发展。十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使用机器生产进行大批量生产,工厂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中小企业占多数,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料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它们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十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为中心。主要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等方式。影响:
欧美工业国从全世界各地掠夺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并在世界各地倾销其商品和进行资本投资,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危机的危害更大,一国发生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全世界。
冲击了落后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客观上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落后地区,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十五。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
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冲击。
表现:棉纺织业破产,耕织分离;茶和丝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
影响: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买办阶级。十六。洋务运动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自强,求富。
内容:兴办军事工业——最早:安庆内军械所;最大:江南制造总局。兴办民用工业——开平煤矿;上海轮船招商局。
评价: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
制度。
但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对外国经济势力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在客观了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十七。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与黄金时期
1. 产生:19世纪70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下产生。代表:上海发昌机
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 初步发展:时间: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中国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高潮。
表现: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3. 黄金时期:1912至1919年
原因: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实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减少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特点:时间短暂、发展不平衡(地区不平衡:沪宁杭发展快,行业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较快),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没有摆脱帝国主义控制。
影响: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以及中共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十八。影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外国资本主义:利用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得的特权,压制民族工业发展。一战后,列强利用跌价竞争和卑劣的竞争手段,给民族工业带来很大压力。
2.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增加企业的产品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日本帝国主义:
目的:把沦陷区经济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的经济体系之中(以战养战)。
政策:适地适产主义——根据对各个地区控制程度的不同发展不同的经济。
经济掠夺行为:以“军事管理”和“委托经营”的方式控制和掠夺工矿业;控制和垄断金融;控制内外贸易,实行物资管制制度;掠夺劳动力。
4.官僚资本主义:(依靠国家政权力量发展起来,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
凭借手中的权力推行“经济统制”政策,通过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攫取大量的财富,使民族工业遭受重大损失;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对民族工业进行渗透和侵蚀;通货膨胀政策来掠夺财富,征收苛捐杂税。
民族工业的特点: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不平衡,行业结构完整,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在革命中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反抗不彻底,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十九。近代社会变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原因: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势力的入侵);政府政策的影响;近代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民主思想的影响;先进中国人的提倡。特点:1.和西方侵略密切相关,经历了一个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2.地域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3.实质上是东西文化的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4.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影响: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
第二篇:经济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一.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有哪些?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日益完善。3.“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二.中国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评价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评价:积极―在没有灾荒苛政干扰下,农民可勉强自足;农民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消极―A、落后性: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B、脆弱性:遇天灾、苛政、战乱,都可能导致小农破产
C.封闭性:很少与市场发生联系,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 小农经济的地位、以及封建统治者对小农的政策。地位: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政策:统治者一方面压榨剥削小农,另一方面又鼓励保护小农,其措施有:鼓励垦荒,轻徭薄税,限制土地兼并。
四.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及表现。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各国税制改革(内容: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好坏收税。影响: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表现:一方面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部分“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土地私有制确立:商靹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五. 土地兼并的根源及影响。
根源:土地私有制存在和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影响: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进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
六. 租佃经营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发展历程:战国时期产生;汉代已比较普遍;宋代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人口增多,租金提高,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影响:佃农对国家和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佃农生产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稳步发展。七. 中国冶炼业发展的成就及冶炼燃料的变化。
青铜:商周时期是鼎盛时期,主要是用于礼器和兵器。冶铁:春秋时期,掌握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铁农具使用,大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燃料:木炭——煤(汉代开始,北宋普及)——焦炭(南宋末年,开始使用,明朝流行)
八.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丝织业和棉纺织业的发展)。
丝织:上古时代出现,西周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汉代远销欧洲,唐代出现缂丝技术。
棉纺织:宋末元初,向内地传播,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九. 制瓷业的发展
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 隋唐: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瓷窑;元代:进入彩瓷时代。明清:大量出口。
十.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产品用途及影响。用途: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影响:稳定了小农经济,但妨碍了市场发育。
十一. 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式、地位、影响及生产关系的变革。管理方式:统一管理,分工协作,集中生产。
地位:一直到明代前期,代表着手工业的最高水平,占据主导地位。影响: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生产关系变革: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从征役制——雇募制
十二. 私营手工业的产生原因及发展。
产生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发展:明代中叶,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雇佣关系。
十三. 中国历朝商品经济发展的概况。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强大实力的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出现许多著名的都会;隋唐:海外贸易发达,南北交流频繁。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元代广泛流通纸币;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白银广泛使用,出现了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
十四. 唐以前城市及商业活动的特点。
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县以上设市,市坊分开,官府严格控制商业活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十五. 宋以后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1.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晓市、夜市,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贸易,出现集镇,市坊界限不复存在,市临街而设,形成街市;2.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控; 3。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政府政策放松,交通条件发达。
十六.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发展的表现,如何认识? 表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发展,综合国力增强。
认识: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态,进一步巩固了小农经济,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十七.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为雇佣关系,手工工场,满足市场需要(商品生产)。
十八.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表现及原因。
表现:只是在江南一些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出现,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原因:根源:腐朽的封建制度。具体原因:封建剥削、小农经济、闭关锁国、重农抑商。
二十、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含义及评价。
原因: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威胁,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强大。含义: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影响: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形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有利契机。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有哪些?
二.中国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评价。
三.小农经济的地位、以及封建统治者对小农的政策。
四.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及表现、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五.土地兼并的根源及影响。
六.租佃经营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七.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过程。
八.中国冶炼业发展的成就及冶炼燃料的变化。
九.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丝织业和棉纺织业的发展)。
十.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十一.中国家庭手工业的产品用途及影响。
十二。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式、地位、影响及生产关系的变革。
十三。私营手工业的产生原因及发展。
十四。中国历朝商品经济发展的概况。
十五。唐以前城市及商业活动的特点。
十六。宋以后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十七。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发展的表现,如何认识?
十八。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十九。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表现及原因。
二十。.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含义及评价。
第三篇:《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
《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1、锄耕农业时代的特征。
2、犁耕农业时代的种植格局。
3、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的基本特征。
4、奴隶社会中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表现。
5、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的原因。
6、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
7、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8、封建时代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进步的核心要素和成因是什么?
9、封建精耕细作农业的成效问题。
10、中国古代主要的土地思想和农业政策。
第二章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1、中国商业起源的学术争鸣。
2、春秋时期弃儒从商、弃政从商、从商入仕的社会现象的成因
3、秦汉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4、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征。
5、封建社会有利与不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
第三章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变化
1、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2、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3、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制度的经济属性与利弊影响。
4、秦汉时期私营手工业呈现曲折发展的原因
5、唐代中期南方手工业生产为什么能超越北方,成为全国的手工业中心
6、如何看待传统社会中的私营手工业
第四章 中国近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和意义。
3、近代农业商品化的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4、近代农业商品化没有将中国农业引到现代农业阶段的原因。
5、近代中国的地租形态。
6、分成租与定额租的优劣。
7、近代地主经营形式的变化。
8、近代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体现。
第五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企的产生与发展
1、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的经济特权。
2、晚清政府自开商埠的原因。
4、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投资的性质、特点与作用。
5、洋务企业是否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它有什么弊端?
6、南京国民政府官办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评价问题。
7、近代私人资本企业产生的途径和特点。
8、如何评述近代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历史作用?
9、中国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快速发展(1914年—1927年)的原因与不足。
第六章 中国近代商业的发展变化
1、近代新式商业行业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2、旧式商业经营方式的近代改变。
3、近代中国形成统一市场的表现和原因。
4、近代出现的新式商业机构和新式交易方式。
5、什么原因导致近代中国贸易主导权沦丧?
6、近代买办的作用。
7、中国近代外贸由顺差转逆差的原因。
8、为什么19世纪70年代后印度、锡兰、日本茶叶能挑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传统垄断地位?
9、近代中国外贸地理格局的变化。
10、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外贸发展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1、1927-1936年中国外贸大幅下滑的原因分析。
第七章中国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1、清代官府军火手工业衰落的根本原因。
2、传统官府纺织业变化的总趋势。
3、官府新办工艺局、工艺传习所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4、甲午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手工业出现的新变革。
5、近代中国仿制进口商品手工业的技术状况、经济效益、社会影响。
6、1895-1937年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其成因。
第八章 中国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1、中国古代财政管理机构演变的基本趋向。
2、有中国特色的古代财政管理制度。
3、中国古代国家财政收支的主要项目及其不足。
4、财政收支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5、晚清财政权由中央向地方下移的原因。
6、清末财政改革的成败。
7、清末开征厘金税的危害
8、财政状况对晚清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9、北洋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
10、南京国民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进步性。
11、评述南京国民政府划分国、地财政改革。
第九章中国近代主要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
1、近代求富思想的内涵与评价。
2、商战论提出的动因与影响。
3、实业救国论兴起的原因、内容、影响。
4、民生主义的内容。
5、北京政府的工商业和农业政策。
6、南京政府关税自主运动的举措与效果。
8、南京政府经济统制政策的内容。
9、四行二局、四联总处
第四篇:第二单元 待人之道 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 《待人之道》复习提纲
2.1《诚实守信》
1、什么是诚实的内涵?(基本原则)
诚实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内心态度,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
2、诚实的意义、重要性(为什么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①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品德。个人没有诚信不能立足社会,社会没有诚信不能正常生存发展; ②内心诚实,对人守信,各种良好品格在此基础才能形成。; ③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 ④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规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⑤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⑥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3、有人认为:撒谎是人难以避免的缺点,撒点小谎,也无伤大雅。(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德的基础。(3)谎言往往像身体上的溃疡,它会从小处向大处扩展。在小事上撒谎,同样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污染。谎言是我们在道德成长路上要踢开的绊脚石。
4、我们应如何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①人要诚实,但并不等于无所顾忌地、不适当地说出一切。②我们应当恪守诚信的品德,但我们也应该尊重个人的隐私。③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妥善处理。
5、诚实意味着不说谎,“善意的谎言”也是弄虚作假。
不对,诚实并不排斥“善意的谎言”。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那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任、不讲信用、损人利己的弄虚作假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6、怎样做诚实的人?
①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②拒谎言,重承诺;③诚恳待人,诚实地学习、生活。
7、诚信的缺失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①诚信的缺失,将会失去他人的信任与尊重,产生信任危机,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事业难以成功。②诚信的缺失,有损于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影响社会的发展,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③不讲诚信是损人害己的行为,最终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8、请你列举学生中存在的不诚信现象。(学生中存在哪些诚信缺失的行为?)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试卷分数、假冒家长签名等。
9、请你列举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的行为。(社会生活中存在哪些诚信缺失的行为?)短斤缺两、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偷工减料、拖欠贷款等。
10、有关诚信的宣传标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用心灵呼唤诚信,用行动促进诚信、坚守诚信的绿洲
11、怎样重塑诚信风尚? / 4
(1)国家:①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惩治不诚信行为,让失信者得不偿失。③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监管体系,使失信者无处藏身。
(2)社会:①大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②通过新闻媒体加强监督,曝光不诚信行为。
(3)学校和家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
(4)个人:①增强诚信意识,坚持诚信守则。②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承诺一旦做出,就应该努力去兑现。③勇于同不讲诚信的行为做斗争。④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如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等。
12、为什么要中承诺?
(1)每一个小诺言的兑现,都是成为奠定你人生信用大厦的一颗石子。(2)一个人的信用是始终一贯的诚实守信的行为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轻视自己的每一个承诺。(3)答应别人的事情却不兑现,给别人留下轻诺寡信的印象,就可能对自己的信用造成长期难以弥补的损害。
13、如何对待承诺?
(1无论对大事还是小事,你的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
(2)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绝不能去承诺。
例题:
材料:在上海社科院近年的一项对20至65岁上海市民“关于社会诚信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吃亏;而另一方面,受访市民又非常关注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诚信状况,对社会上不诚信现象深恶痛绝。
看到这一调查结果,小彬认为:既然讲诚信,做老实人会吃亏,不如撒点小谎,避免吃亏好了。请你对小彬的观点进行辨析。
答:①小彬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不撒谎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人们可能出于某种利益、面子等缘由而撒谎,带来暂时利益。老实人看起来总是要吃亏,不讲诚信的人看起来总是捡了便宜。然而为了不吃亏而撒谎,这是得不偿失的。
③谎言往往像身体上的溃疡,它会从小处向大处扩展。在小事上撒谎,同样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污染。谎言是我们在道德成长路上要踢开的绊脚石。
④在社会和个人信用制度越来越完善的今后,讲诚信是绝对不会吃亏的。而那些不讲诚信者终将要受到道德谴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我们要拒谎言,重承诺,说实话,做实事,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2.2《平等友善》
1、平等包括人格上的平等(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法律上的平等。
2、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 ②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③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做人的基本素质; ④在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观念和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⑤平等待人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成功。
3、平等待人表现在哪些方面?平等待人表现为与他人相处时,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4、如何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现象? / 4
①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与人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 ②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平等现象便可能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 ③正因为存在人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显示出美好的道德价值。
5、产生歧视的根源是什么? 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
6、怎样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要做到平等待人:①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各种人抱以同样的尊重态度;②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盲目的歧视心态;③要摒除陈腐观念,避免以金钱、权力、美貌取人的态度;④清除歧视,平等真诚待人。
7、什么是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8、将心比心有哪些表现?①急人所难; ②成人之美; ③不伤害他人
9、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受伤害是痛苦的,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10、伤害他人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1)对别人的优点、成就心怀妒忌,中伤、贬低;(2)对别人的缺点吹毛求疵,讽刺、挖苦;(3)对别人的困境幸灾乐祸、落井下石;(4)在人际关系中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11、伤害他人会造成什么后果?
(1)伤害了别人,必然也伤害自己,(2)使人远离友谊、信任、同情、理解;(3)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内心快乐。
2.3《竞争与合作》
1、什么是竞争?竞争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一定的活动来施展自己的能力,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竞争是激发人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的活动。
2、竞争对每个人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3、为什么说竞争是前进的动力?(竞争的积极影响)①对个人:竞争能够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施展,②对群体:使群体获得更快的发展进步;③对社会:良性竞争是公平合理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可以加速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进步。
4、为什么竞争是一种压力?(竞争有什么消极影响?)
①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陷入自卑而一蹶不振;②引发过分的紧张和焦虑;③怨天尤人,妒忌成功者,心理失衡。
5、竞争的类型: / 4
良性竞争:公平合理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恶性竞争:是以不正当的卑劣或非法手段进行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破坏力量。
6、如何面对竞争压力?
①面对竞争压力,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②面对竞争压力,我们还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坚守自己的人格;③在竞争要尊重对手,共同提高,达到双赢。
7、什么是合作?人们通过相互配合完成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
8、合作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合作是发展的基础?)
①合作,进步的基石。②合作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手段;③古往今来,每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都取决于团结合作。
9、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①需要确立共同目标;②需要理解、沟通与宽容;③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
10、竞争与合作有什么关系?(辨析题:要竞争就不能合作,要合作就不能竞争。)
①竞争与合作不是相互排斥,是不可分割的,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团体之间的竞争必然依靠团体内部的合作;个人之间的竞争,也不能缺少个人背后的社会支持力量。②一个团体内部合作得好,有利于团体间的竞争中取胜;同时,在合作的团体中也不排除个体之间的竞争,鼓励个体竞争,是团体保持活力和优势的内在动力;③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合作中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团结合作、共赢共享的美好社会。
11、怎样做到勇于竞争,善于合作?
①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应体系“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②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③在竞争中要尊重对手、遵守竞争规则、克服妒忌心理,敢于竞争,不以成败论英雄。④要形成团队精神。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精诚合作,无私奉献。
12、有关合作的名言:(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3)民齐者强。——荀况(4)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13、有关竞争与合作的宣传口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竞争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 / 4
第五篇:高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专题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爱琴文明 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古 黑暗时代300年
希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腊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的城邦殖民影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政 城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治 邦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制 时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度 代雅典发展历程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的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
民主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确定
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
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
评价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
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政制发展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帝制 元首制:钱7年,屋大维建立
古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里克先
罗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马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规定了极为严酷的 的《十二铜表法》债务奴役制,维护了贵族利益
政 法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 治 律贵族再不能象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 制 制是罗马的基本法
度 度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
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的古代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