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2 13:1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第一篇: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全区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工业驱动战略,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高强度投入、跨越式增长、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为建成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奠定坚实基础。工业发展规划如下:

㈠瞄准一个目标

“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迈上新台阶,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建成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实现“工业强区”这一奋斗目标。

㈡构建两大平台

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生产力布局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和楼宇集中,构筑两大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提高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利用的集约化水平。

——园区工业。立足XX区情,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在中下段地区加快推进港城工业园区、鱼嘴工业园区、复盛和望江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正确处理四者关系,形成港城、鱼嘴集中带动,复盛、望江配套补充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楼宇工业。高起点制定都市楼宇工业发展规划,在西部、中部地区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劳动密集型的楼宇工业,通过利用存量空置楼宇(厂房)培育一批、规划建设发展一批,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加就业的平台。

㈢壮大三大集群

——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依托长安公司,以建设“汽车名城”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业已形成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加入全球采购体系,培育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为一体的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

——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发挥YY海尔工业园区的集聚带动效应和电子电器制造业关联性强的优势,以海尔产品为核心,以其他电子电器产品为补充,拓展产品门类,形成家电及汽车电子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产业链,打造YY最大的电子电器产业集群。

——物流装备产业集群。以寸滩港和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港口经济,重点发展集装箱、专用车、机场设备、港口吊装设备制造和销售服务产业,以生产物流装备为主,培育物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㈣发展四大行业

——食品加工。依托观音桥农贸市场、商圈及物流优势,将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集中扶持一批名牌传统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集中和规范食品加工企业,引导、推动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形成包含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包装等众多环节的完整的食品加工链条,使我区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生物医药。依托西部广阔的市场潜力,丰富的生物资源,巨大的成本优势,在对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生物医药科技现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取向等内容进行充分研讨的基础之上,采取政府积极支持,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业。

——包装印务。适应广告、印刷、包装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结合寸滩港现代物流中心、XX城商务中心、观音桥商贸中心建设,推动我区现有包装印务企业提档提速和新发展一批包装印务企业,做大做强包装印务产业,构建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在构筑印务产业基地的同时,通过政府引导、鼓励,积极丰富印务产业文化内涵,将发展包装印务企业与发展都市工业相结合,做大做强我区印务文化产业品牌。

——新建材、新材料。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依托科技进步,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升级和新型产业的发展。适应建筑行业的新需求,发展新型建材工业,不断把我区建材工业培育成为土地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工业废渣得以有效利用、能源消耗得以有效降低的新型产业。围绕我区汽车产业的优势,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及其配套产品。

㈤实施五大战略

——投资促进战略。开拓创新工业投资领域,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在对工业产业增加投入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和资源优势,保持支柱产业投资的领先位置,加大重点产业和更新改造的投资力度,重点抓好汽车及汽摩零配件、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投入。通过有效的工业投入,促进我区工业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从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技术创新战略。工业科技工作要以工业产业技术升级为主线,从全区经济发展对工业的需求入手,围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凝练共性和重大科技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选择一批关联度高、应用面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加大科技攻关、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我区工业整体的竞争能力。

——产业集聚战略。在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和布局规划中,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发展专业化配套协作生产体系,从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树立产业集群理念,增强工业经济的后劲。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长安、海尔、中集等三大产业集群,依靠三大产业强势龙头带动全区工业快速发展,通过市

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特色鲜明、多业并举的产业集群。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实施集群战略中逐步打造强大的产业链条。

——品牌带动战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培育出一批名牌企业,并以名牌企业为龙头,推动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形成,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加紧组织制定XX发展工业经济名牌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完善对名牌的评价和推荐工作;依法行政,整顿市场秩序,保护名牌,严厉打击各种假冒名牌产品的侵权行为;加强质量、标准和计量体系建设;强化名牌意识宣传,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激励区内更多的企业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结构优化战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调整结构的内在动力。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在信息咨询、市场开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逐步形成我区高技术领域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把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逐步解决结构趋同问题,实现优势互补。以培育我区现有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严格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切实提高能源、原材料工业水平。

㈥狠抓六大举措

——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发展活力。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理顺工业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工业管理部门从“企业主管部门”向“行业主管部门”的转变,提高工业管理部门对工业经济的管理、调控和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加大投资强度,夯实发展基础。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的方式切实加大工业经济投资强度。引导企业对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新产品新技术引进等领域的投资强度。引导重点企业加大自主研发资金投入,提高我区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发展动力。引进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要尽快建立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经营者市场或经理市场。解决好经营者的筛选和产生机制的问题,使企业的领导人实现从行政官员到企业家的转变,通过市场优化配置经营者资源。建立经营者享受与其奉献相对应的薪酬制度。对真正有贡献的人给予高额的回报,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实行股票期权制度,也可以采取年薪制。要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

——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把服务企业作为自己的份内事,摒弃那种“我管企业”的旧思想,确立“我为企业”的新思维。制定推出“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制”、“24小时值班联络制度”、“联系企业制度”、“项目负责人制度”、“企业维权投拆制度”等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尽快启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中心,并依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中心,对于重点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要采取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确保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强化政策支撑,转变增长方式。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制定适应我区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用好用活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实行大、中、小项目并举,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举方针。尽快出台实施工业名牌带动战略和名牌产品发展规划,引导我区工业资源向名牌集中。通过强化工业发展规划,引导我区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楼宇集中,在工业发展区域上形成合理布局,使园区间、楼宇间形成功能互补,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发展工业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快制定工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我区实现工业强区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依托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工业教育,建立工业教育基地,培养大量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场地建立工业人才培训基地。采取政府牵头,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方式,形成培养、输送、就业相结合的良好机制,同时缓解全区就业压力,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范文

“十一五”期间,全区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工业驱动战略,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高强度投入、跨越式增长、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为建成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奠定

坚实基础。工业发展规划如下:

㈠瞄准一个目标

“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迈上新台阶,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建成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实现“工业强区”这一奋斗目标。

㈡构建两大平台

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生产力布局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和楼宇集中,构筑两大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提高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利用的集约化水平。

——园区工业。立足XX区情,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在中下段地区加快推进港城工业园区、鱼嘴工业园区、复盛和望江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正确处理四者关系,形成港城、鱼嘴集中带动,复盛、望江配套补充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楼宇工业。高起点制定都市楼宇工业发展规划,在西部、中部地区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劳动密集型的楼宇工业,通过利用存量空置楼宇(厂房)培育一批、规划建设发展一批,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加就业的平台。

㈢壮大三大集群

——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依托长安公司,以建设“汽车名城”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业已形成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加入全球采购体系,培育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为一体的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

——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发挥YY海尔工业园区的集聚带动效应和电子电器制造业关联性强的优势,以海尔产品为核心,以其他电子电器产品为补充,拓展产品门类,形成家电及汽车电子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产业链,打造YY最大的电子电器产业集群。

——物流装备产业集群。以寸滩港和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港口经济,重点发展集装箱、专用车、机场设备、港口吊装设备制造和销售服务产业,以生产物流装备为主,培育物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㈣发展四大行业

——食品加工。依托观音桥农贸市场、商圈及物流优势,将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集中扶持一批名牌传统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集中和规范食品加工企业,引导、推动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形成包含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包装等众多环节的完整的食品加工链条,使我区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生物医药。依托西部广阔的市场潜力,丰富的生物资源,巨大的成本优势,在对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生物医药科技现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取向等内容进行充分研讨的基础之上,采取政府积极支持,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业。

——包装印务。适应广告、印刷、包装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结合寸滩港现代物流中心、XX城商务中心、观音桥商贸中心建设,推动我区现有包装印务企业提档提速和新发展一批包装印务企业,做大做强包装印务产业,构建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在构筑印务产业基地的同时,通过政府引导、鼓励,积极丰富印务产业文化内涵,将发展包装印务企业与发展都市工业相结合,做大做强我区印务文化产业品牌。

——新建材、新材料。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依托科技进步,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升级和新型产业的发展。适应建筑行业的新需求,发展新型建材工业,不断把我区建材工业培育成为土地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工业废渣得以有效利用、能源消耗得以有效降低的新型产业。围绕我区汽车产业的优势,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及其配套产品。

㈤实施五大战略

——投资促进战略。开拓创新工业投资领域,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在对工业产业增加投入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和资源优势,保持支柱产业投资的领先位置,加大重点产业和更新改造的投资力度,重点抓好汽车及汽摩零配件、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投入。通过有效的工业投入,促进我区工业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从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技术创新战略。工业科技工作要以工业产业技术升级为主线,从全区经济发展对工业的需求入手,围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凝练共性和重大科技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选择一批关联度高、应用面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加大科技攻关、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工业产业结构

优化,提高我区工业整体的竞争能力。

——产业集聚战略。在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和布局规划中,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发展专业化配套协作生产体系,从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树立产业集群理念,增强工业经济的后劲。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长安、海尔、中集等三大产业集群,依靠三大产业强势龙头带动全区工业快速发展,通过市

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特色鲜明、多业并举的产业集群。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实施集群战略中逐步打造强大的产业链条。

——品牌带动战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培育出一批名牌企业,并以名牌企业为龙头,推动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形成,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加紧组织制定XX发展工业经济名牌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完善对名牌的评价和推荐工作;依法行政,整顿市场秩序,保护名牌,严厉打击各种假冒名牌产品的侵权行为;加强质量、标准和计量体系建设;强化名牌意识宣传,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激励区内更多的企业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结构优化战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调整结构的内在动力。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在信息咨询、市场开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逐步形成我区高技术领域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把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逐步解决结构趋同问题,实现优势互补。以培育我区现有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严格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切实提高能源、原材料工业水平。

㈥狠抓六大举措

——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发展活力。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理顺工业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工业管理部门从“企业主管部门”向“行业主管部门”的转变,提高工业管理部门对工业经济的管理、调控和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加大投资强度,夯实发展基础。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的方式切实加大工业经济投资强度。引导企业对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新产品新技术引进等领域的投资强度。引导重点企业加大自主研发资金投入,提高我区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发展动力。引进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要尽快建立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经营者市场或经理市场。解决好经营者的筛选和产生机制的问题,使企业的领导人实现从行政官员到企业家的转变,通过市场优化配置经营者资源。建立经营者享受与其奉献相对应的薪酬制度。对真正有贡献的人给予高额的回报,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实行股票期权制度,也可以采取年薪制。要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

——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把服务企业作为自己的份内事,摒弃那种“我管企业”的旧思想,确立“我为企业”的新思维。制定推出“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制”、“24小时值班联络制度”、“联系企业制度”、“项目负责人制度”、“企业维权投拆制度”等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尽快启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中心,并依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中心,对于重点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要采取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确保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强化政策支撑,转变增长方式。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制定适应我区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用好用活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实行大、中、小项目并举,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举方针。尽快出台实施工业名牌带动战略和名牌产品发展规划,引导我区工业资源向名牌集中。通过强化工业发展规划,引导我区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楼宇集中,在工业发展区域上形成合理布局,使园区间、楼宇间形成功能互补,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发展工业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快制定工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我区实现工业强区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依托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工业教育,建立工业教育基地,培养大量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场地建立工业人才培训基地。采取政府牵头,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方式,形成培养、输送、就业相结合的良好机制,同时缓解全区就业压力,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怀柔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怀柔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2006年4月5日

目 录

序言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十五”时期怀柔工业发展状况

二、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 “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

(二)行业发展目标

(三)科技进步目标

(四)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建设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结构

(三)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集群,实施企业倍增计划

(四)继续走“引进扩张、引进调整、引进强区”之路

(五)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挖掘内涵式发展潜力

(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第三部分 2020年远景展望

一、发展战略

二、奋斗目标

编制依据:

1、国家和北京市编制的“十一五”规划的有关精神和要求

2、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3、《北京市怀柔区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

4、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关于《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纲要》

序 言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怀柔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跨越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地位。面临着城乡统筹发展和北京2008年奥运商机,我们要抓住机遇,按照怀柔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战略大发展的总体目标,正确处理好生态涵养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自主创新型、生态环保型为导向,发展低消耗、无污染、高科技、循环型的生态工业,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创建出具有怀柔特色的新型生态工业体系,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十五”时期怀柔工业发展状况

“十五”时期,怀柔工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配件、食品饮料、包装印刷三大主导行业,培育生物医药和机械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保持着高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是“十五”期间推动我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8.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84.1亿元,工业利润9.3亿元,工业增加值36.4亿元,工业税金11.81亿元,出口交货值6.79亿元。乡镇企业完成企业总收入120.1亿元,企业总利润10.3亿元,企业增加值26.1亿元。

上述主要经济指标与2000年相比,工业产值增长120.1%,工业收入增长130.0%,工业利润增长120.4%,工业增加值增长119.3%,工业税金增长240.2%,出口交货值增长67.0%,乡镇企业总收入增长62.8%,企业总利润增长128.1%,企业增加值增长104.4%,年均分别增长17.1%、18.1%、17.1%、17.0%、27.7%、10.8%、10.2%、17.9%和15.4%。实现了经济指标翻一番的目标,全面完成了全区工业、乡镇企业“十五”发展计划。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制度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1、行业特色明显,骨干行业拉动作用强劲。

从“九五到十五”经过十年的调整,行业优势进一步显现,支柱产业日趋成熟。以都市型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食品饮料、包装印刷、汽车及零配件三大主导行业进一步壮大,三大主导行业2005年完成工业收入143.1亿元、工业利润7.2亿元、工业增加值26.3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量的77.7%、77.4%和72%。与2000年相比,工业收入增长111.2亿元、工业利润增长6.2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21.7亿元,年均分别递增33.2 %、48.4% 和 41.7%。

高新技术产业中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机械电子等通过重组、引进新项目逐步壮大,生物工程和新医药行业新引进了玛诺公司、北京一生物、森星医药、瑞普森生物等企业。机械电子行业新引进了富连京制冷、冬之尼电子、安德数字机床、海湾科技和中宸泰克等企业。服装纺织、家具制作、新型建材行业占工业比重同比分别上升0.84、0.88和3.37个百分点。优势骨干行业的发展壮大,为全区产业结构调整打下良好基础。

2、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龙头骨干企业贡献突出。

到2005年底,工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有193家,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4家。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73.7亿元,工业收入170.9亿元,工业利润8.7亿元,工业增加值33.4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量的92.1%、92.8%、92.5%和91.8%,其中:福田欧曼、爱芬食品、红星酒业、统一饮品、汇源果汁、大北农饲料、红牛饮料、太平洋制罐、波尔亚太制罐、奥瑞金制罐等龙头骨干企业增长强劲。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

“十五”期间,坚持引进扩张、引进调整、引进强区战略,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如:朝日啤酒、统一饮品等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纷纷落户怀柔,全区共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4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全部项目达产后可新增生产能力100亿元以上,壮大了优势骨干行业,扩大了经济总量。

4、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十五”期间,区属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共有 186家完成重组转制,改革面达 98%,其中产权制度改革企业 176 家,占企业总数的 93 %。通过改革,国有集体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12.24 亿元,盘活资产13.6亿元;引进到位资金8.8亿元,置换职工身份8719人。通过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两个退出”,实现了资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两个转变”,基本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创建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运行机制。二是推进区直、镇乡、村企业破产和不良债务清偿工作。推进区直、镇乡、村企业改革、破产企业共计15家;对区直、镇乡、村企业不良贷款进行清偿和核销;累计共破产、清偿各类债务11.9亿元,为企业重建信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5、依托科技进步,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到“十五”末,全区工业累计有44家获得市科委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引进开发新产品16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项,填补国内空白3项;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84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1人。完成ISO9000认证85项,ISO14000认证26 项,红牛饮料和御食园食品获国家食品行业HACCP最高认证,其产品可直接出口。科高大北农饲料获市工业促进局、市乡镇企业局等部门组织评比的现代成果二等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6、清理整治“五小”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

“十五”期间,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关闭了一批落后生产工艺和污染严重、资源能源高消耗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北京京都黄金冶炼厂氰化氢气体泄露事故发生后,按照“政府监控、专家指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关闭了黄金生产工艺,并对生产工艺中存放的1300立方米含氰液体进行无害化处置。到2005年底,共关闭非煤矿山企业130家,占全区非煤矿山企业总数145家的90%,同时对已关停的“五小”企业加强监管,进一步巩固关闭成果。

(三)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载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1、构建了“三区十基地”的工业空间布局框架。

到2005年底,我区已建成市级工业开发区三个、区级工业生产基地十个。形成以雁栖工业开发区、杨宋凤翔科技示范区和北房经纬工业区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即:山区五镇乡、雁栖镇、怀北镇、怀柔镇、大中富乐、庙城镇、桥梓镇、九渡河镇、渤海镇和欧曼汽车等十大工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格局。以“三区十基地”为主体的全区工业空间布局结构已经形成。

2、资源整合、标准化厂房建设取得实质效果。

“十五”时期,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化解发展空间不足、资源制约等瓶颈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五年来,盘活、整合土地3000 亩,拆除破旧房屋设施45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7.7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6.8亿元,工业区规划建成区全部达到了“七通一平”标准,为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3、布局集中、企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食品饮料、包装印刷、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通讯电子、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全部集中在工业区和工业生产基地内,入区企业达359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46个。2005年,“三区十基地”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8.1亿元,工业收入145.7亿元,工业利润7.83亿元,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量的83.9%、79.1%、84.2%和81.0%。初步形成了布局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

二、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区工业在改革与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科学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加强调控,有效规避行业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粗放以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三是工业发展空间不足,进一步发展与资源制约的矛盾比较突出;四是企业规模小,名牌、名企少,缺少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势拉动作用的超大型企业。

第二部分 “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布局集中、产业聚集、企业集群、发展集约”的工作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走适合怀柔特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推进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发展目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

——工业总产值:“十一五”末380亿元,增长101.5%,年均递增15%。

——工业销售收入:“十一五”末370亿元,增长101%;年均递增15%。

——工业利润:“十一五”末19亿元,增长104.3%;年均递增15%。

——工业增加值:“十一五”末73亿元,增长100.5% ;年均递增15%。

——出口供货额:“十一五”末14亿元,增长105.9%;年均递增15.5%。

——乡镇企业总收入:“十一五”末241亿元,增长100.8%,年均递增15%。

——乡镇企业利润总额:“十一五”末21亿元,增长103.9%,年均递增15%。

——乡镇企业增加值:“十一五”末52亿元,增长99.2%,年均递增15%。“十一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

(二)行业发展目标

一是充分利用“三区十基地”已形成的集聚优势,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国内大企业总部、科研院所等入驻怀柔,推动高端发展;二是重点引进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电子通讯及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型建材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巩固壮大现有汽车及配件、食品饮料、包装印刷等优势支柱产业,打造都市型产业集群;四是依托工业区和小城镇配套发展为工业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五是推进工业开发区和工业生产基地的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到“十一五”末,主导行业从目前三大支柱发展到六至八个具有一定企业集群和产出规模的支柱行业,使全区工业呈现出行业特色突出、产业相溶性强、门类较为宽泛的产业结构,提高全区工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三)科技进步目标

“十一五”时期,继续推进企业品牌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向深度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积极落实国家扶持品牌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的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加强企业和科研单位、院校的联合,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四)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立怀柔工业节约型发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保障五个再生资源利用示范项目的顺利建设投产;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打造雁栖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北京金运通大型轮胎翻修回收利用一体化和汽车拆解回收利用一体化等两个工业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的建立。工业万元GDP能耗下降15%;工业万元GDP水耗下降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着力打造以杨雁路为中轴、以雁栖开发区为龙头,南连北房经纬工业区和杨宋凤翔科技园区的东部工业经济带,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抓好山区、金桥、聚源地、富乐、雁栖等十个产业基地建设,使工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二是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对8600亩增量土地分期分批规划整合,即雁栖工业开发区4300亩、北房700亩、杨宋1000亩、庙城1000亩、雁栖镇800亩、怀北800亩,总计规划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力争每年有四分之一土地通过征用、流转或租赁的方式取得土地开发权,为下一工业发展创造资源条件。三是严格杜绝土地出现新的闲置,新引进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未开工建设的,要明确要求其在限定时间内开工建设,逾期要采取措施或依法收回所占土地;进一步加大存量闲置土地整合力度,每年计划整合开发区、工业生产基地内存量闲置土地500亩,建设竣工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完善雁栖开发区和镇乡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2006年计划投资2.9亿元,其中雁栖工业区D区投资2亿元、经纬、凤翔工业区和庙城镇聚源地工业生产基地投资9000万元,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结构。

依据各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发展状况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怀柔工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取向,在工业行业空间布局上,雁栖开发区要着力打造京北都市型产业基地和重要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园区;杨宋凤翔科技园区要以汽车零部件为主打造汽车零部件基地;其他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做大做强一到两个优势骨干行业。根据发展需要,整合三个开发区管理体制,实现区域统筹规划,开发、服务与管理,加强协调、联动和互动,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竞争、产业集聚的格局。“十一五”时期行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是:全面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机械电子、先进制造、新型建材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优化、竞争优势更加突出;充分利用中科院研究生院落户怀柔的机遇,广泛开展科技研发、应用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继续发展都市型工业,做大做强现有食品饮料、包装印刷行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巩固其支柱作用;加快调整优化汽车制造业,积极吸引国内外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核心零部件的企业来怀发展,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服装纺织、家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与本地区农业资源关联度高的农产品加工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引进高端产业和与工业关联度高的物流业及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努力,怀柔工业将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行业门类较为宽泛,优势骨干行业特色更加突出的产业格局。

(三)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集群,实施企业倍增计划。

“十一五”期间,计划选择60个具有发展潜质和成倍增长能力的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加强协调服务、政策扶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等途径,创造有利于企业成长壮大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通过技术改造,更新装备、更新技术工艺,采用新材料、新能源,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等技改措施,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等改革措施,形成内涵与外延互动的发展态势,促进其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强劲拉动作用。到“十一五”末,形成企业规模10-100亿元企业10个、3-10亿元企业12个、1-3亿元企业24个和14种小特精尖产品。

一是重点培育欧曼重卡、爱芬食品、红牛饮料、红星酒业、大北农饲料、玛诺生物制药、统一饮品、奥瑞金制罐、汇源果汁、中冀福庆公司等具有10亿元至百亿元生产规模的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逐步做大做强;二是以东明化学、朝日啤酒、太平洋制罐、波尔亚太制罐、茂华建材、有研粉沫、顺思童服装、英思沃器材、兴发水泥、水兴广振、中东鑫达、希望饮料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3亿元—10亿元规模企业;三是以北京一生物、新源食品、天惠参业、富连京制冷、康师傅饮料、健力宝饮料、丘比食品、红螺食品、御食园食品、长富食品、上海紫江、诚一食品、奥特奇生物、科锐博华电力、奥星恒迅、富春龙车厢、世东凌云、辛营服装、弗拉蒂尼制衣、古诺凡希家具、四维保安器材、新中联包装、斯普乐线缆、福斯特线缆等为重点培育一批1亿元—3亿元企业;四是以中宸泰克、哈威管材、天威瑞恒、刮拉瓶盖、杰普莱斯医疗器械、威亚高性能纤维,科莱恩色母粒、海湾科技、嘉誉诚智能卡、双得利智能仪表、东方磁源、安德数字机床、益美高制冷、雷蒙赛博机电等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小、特、精、尖企业和产品。

(四)继续走“引进扩张、引进调整、引进强区”之路。

全力开展招商引资,为全区工业和乡镇企业持续发展提供项目支撑。一是树立工业发展全局一盘棋思想。举全区之力,以雁栖工业开发区、北房经纬工业区、杨宋凤翔科技园区为主要载体,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力争每年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0个,引进利用区外资金不少于25亿元。二是实施招商选资、绿色招商策略。适度提高项目准入门坎,侧重引进拥有核心技术和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引进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劳动力吸纳能力强、无污染、综合消耗低的项目,杜绝低质量项目落地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三是大力引进和培育上下游行业相关联的企业进入园区,提高产业关联度,做长产业链,做大企业集群。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大公司开展招商工作,力争引进一批规模大、牌子响、税收贡献大的优势项目,壮大龙头骨干企业集群。四是实行招商引资领导责任、目标责任和重大项目联系推进责任制度。做到每个招商引资项目都有领导联系、部门推进和专人负责。充分调动各方招商的积极性。五是增强服务意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做到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政府的高效优质服务留住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项目在办理手续、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各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使投资者引得来,留得住,有发展。

(五)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十一五期间,要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是在企业创新上,要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要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集成和突破。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积极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速产业技术进步。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在创新体制上,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二是继续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名牌、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在开发产品深加工等高端技术领域,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巩固现有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加速培育北京知名品牌产品和企业。在未来5—10年内,力争树立几个国际知名的品牌形象,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和跨国企业来怀投资发展。三是在信息化建设上,充分利用北京优越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商务流程,互联互通,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重点推进骨干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要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整合上下游企业相关资源,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进企业间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群体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支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提高对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支持和鼓励企业投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挖掘内涵式发展潜力。

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工业,走适合我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在资源利用上,研究制定《怀柔区工业用地控制指标指导意见》。在节地、节水、动力、能源等资源消耗指标上,进行分类指导,不断提高亩投入强度和亩产出效率;第二,建立企业正常的入驻和退出机制,限制高消耗、高污染项目进入工业区和工业基地。对现有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和行业逐步淘汰退出,推进产业升级;第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内部挖潜。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重点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能力较强、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和项目。第四,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园区建设,实施《循环经济行动方案》。重点抓好大型轮胎翻修厂、亿鑫建材、龙源一手、金铭沃得、哈威管材等5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拟建成汽车拆解回收利用一体化的再生产业基地和废旧轮胎翻新、橡胶加工、混炼胶加工为一体的再生产业基地,推动我区回收再生一体化的规模化发展。

(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面临着良好机遇和外部环境。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重在“生产发展”,在于推动农村的生产力建设,提高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主要有三点: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培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经济实力;三是在山区集中建4个农民生产、就业基地。北部山区在汤河口地区整合不少于500亩的土地,建农产品加工基地;雁栖镇重点是对已经形成的虹鳟鱼一条沟进行整合提高,增强其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渤海镇除利用原渤海工业小区发展部分工业外,着力打造三渡河绿色餐饮走廊;九渡河在团泉地区建1500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农产品加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抓好以下三方面具体工作:

1、以纳入市、区两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重点,继续推进二三产业专业村建设。每年新发展10个二三产业专业村,推进10个老二三产业专业村巩固提高, 对年内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突出的村,给予重点扶持。

2、整合山区和农村土地资源,在产业发展、产业培育上下功夫。继续探索“集体土地,村民自建”、“土地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流转、入股等形式,实现土地向二三产业合理流转,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每年整合山区和农村产业用地200亩。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山区中心镇、村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型等项目,每年建设二、三产业项目不少于5个;围绕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

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在招商引资洽谈时,要把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本地区农民就业作为企业落户的基本要求,围绕企业需求,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形成“定向培训、就近就业、迅速转型”的二三产业就业转移模式,实现农民从培训到上岗的无缝隙就业链条。引导农民以投资者、所有者、经营者身份进入二三产业,鼓励扶持农民自主创业;立争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3000个,其中吸纳本地农民就业2000人。

第三部分 2020年远景展望

一、发展战略

怀柔作为首都东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京-承走廊上的重要城市,同时是首都东北部都市型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发展思路上要坚持两个第一(环境保护第一,科技进步第一), 面向两大市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把握两个关系(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实现两个突破(绿色工业、生态园区)。要放眼京-承乃至环渤海经济圈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未来5-10年,将聚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端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大高地,在40平方公里的新城规划中,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形成产业中有城市,城市中有产业,新城与产业基地连成一体的发展格局。

二、奋斗目标

1、经济总量:按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到2015-2020年经济总量将达到800-1000亿元规模,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生态工业: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到2020年,达到最低资源消耗和零有害物排放的生态工业目标,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华容县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提高全县工业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工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促进华容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

大力提升纺织、蔬菜食品、矿产建材等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化工、果蔬汁、洋酒饮料、新型制造业等新兴产业,通过扩规、提质、创新等手段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成为我县工业新的支柱产业,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具体发展目标是:

---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24%,到2010年达到2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平均递增25%,到2010年达到60亿元,在三次产业中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实现利税总额1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5%,到2010年达到150亿元以上;

---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00家,创省级著名品牌20个,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总额完成50亿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实现新增产值100亿元,新增利税4亿元。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是要做强纺织产业。对现有的纺织企业要不断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繁荣产品品种,争创驰名品牌。同时,大力引进彩色棉新品种,不断吸收外来资本投入,逐步将纺纱规模扩大到30万锭以上;整合现有的坯巾织造企业并新建8-10家,发展坯巾联合生产,使生产规模达到织机1800台(套),年产坯巾2万吨;新上1至2个印花染整或电脑绣花项目,不断扩大印花、绣花和染整生产能力,年英染、绣巾被达到2万吨;大力发展床上用品、服装等下游产品,新建2-3家成品衣加工企业,年生产成衣达到150万件;力争用5年的时间,纺织产业实现新增产值20亿元,安置就业2万人以上。形成完整的纺纱、织造、染整体系,拉长产业链,把我县建成国家缝纫线纺织产业基地,湖南纺织第一县。

二是要做大蔬菜食品产业。蔬菜加工要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扩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田丰蔬菜、雄风食品、升华食品、插旗芥菜工业园等企业为龙头不断发展壮大。扶持发展净菜等精、深加工生产,着力攻克无公害莲藕、莲米、菱角米等水生蔬菜和蕨菜、雷蒿等野生蔬菜的加工、保鲜技术难关,打造10个以上蔬菜加工品牌,达到年加工蔬菜120万吨生产规模,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不断提高淡水鱼等水产品的加工综合利用率,以华凯食品等企业为龙头,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并不断改进产品包装,抢占市场份额,争创特色品牌。发展蔬菜汁、水果汁、大米、油脂、茶叶、蛋类、禽类、珍珠等新兴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洞庭精米厂、黄山头米厂、华泰米业等企业为龙头壮大米业加工和产品的深度开发;以东盛油脂、幸福油脂、塔市油脂、注滋口油脂等企业为龙头发展油脂加工业,提高下脚料综合利用率,食用植物油年生产量达到5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加速珍珠护肤品、保健品等珍珠系列产品的开发;打破乡镇界限,优化茶叶资源,组建大型茶叶加工联合集团并不断提高茶产品质量;新建3至4个蛋类、禽类加工项目。酒业要在啤酒、白酒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兴华啤酒要扩大pET纯生鲜啤新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建2条易拉罐生产线,使年产量达到20万吨,产值在3亿元以上;状元酒厂等白酒生产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实行规模生产,白酒年生产量要达到万吨规模,产值过亿元;开发低度洋酒、果露酒等新产品,低度洋酒、果露酒年生产量达到1万吨规模,产值在5亿元以上。加大矿泉水、豆奶、牛奶等食品饮料的开发扶持力度,以南山矿泉水、丽峰饮料等企业为主加速发展,使矿泉水生产量达到500万桶,奶饮料达到5万吨规模。发展一批具有潜力的,能带动基地发展的大规模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企业,积聚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实现农工对接,以工哺农。到2010年,形成产值过10亿元,就业人员在7000人以上的酒业和食品饮料生产区,并带动包装、印刷等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着力把酒业及食品饮料业培育成我县工业新的支柱产业。

三是要做优矿产建材业。对花岗石、高岭土等资源开采型企业本着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要控制总量,提高质量,关停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小塘口,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重点开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品成材率。同兴石材、恒兴石材、华建石材、华顺板材等石材加工企业要在巩固提高普通板材、墓碑石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异形板材、精雕工艺品、文化装饰品等高档产品,提高附加值。同兴石材、华建石材还要不断扩大企业外向度,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到2010年,花岗石年开采能力达到30万立方米,高岭土年开采能力达到30万吨,加工高岭土精泥10万吨;板材年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平方米,墓碑石、精雕工艺品加工能力达到1万立方米。砖瓦生产企业要逐步淘汰实心粘土砖,发展空心复合砖,新建5-8家空心复合砖、墙面砖、釉面砖生产企业。大力发展人工速生林,充分利用速生林、棉杆、芦苇的资源优势,发展高、中密度纤维板和复合地板等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及纸浆板生产,新上2至3个新型建材及纸浆板生产项目。中密度纤维板和复合地板到2010年要达到20万立方米,兰峰建材要达到年产100万吨水泥的生产规模。

四是要拓展电子信息、生物化工、机械制造等技术产业。选择一批增长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化项目,使其异军突起。通过招商引资,新建2-3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产值达到

第五篇:华容县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提高全县工业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工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促进华容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大力提升纺织、蔬菜食品、矿产建材等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化工、果蔬汁、洋酒饮料、新型制造业等新兴产业,通过扩规、提质、创新等手段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成为我县工业新的支柱产业,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体发展目标是:---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24%,到2010年达到2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平均递增25%,到2010年达到60亿元,在三次产业中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实现利税总额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5%,到2010年达到15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00家,创省级著名品牌20个,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总额完成50亿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实现新增产值100亿元,新增利税4亿元。

三、主要建设内容一是要做强纺织产业。对现有的纺织企业要不断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繁荣产品品种,争创驰名品牌。同时,大力引进彩色棉新品种,不断吸收外来资本投入,逐步将纺纱规模扩大到30万锭以上;整合现有的坯巾织造企业并新建8-10家,发展坯巾联合生产,使生产规模达到织机1800台(套),年产坯巾2万吨;新上1至2个印花染整或电脑绣花项目,不断扩大印花、绣花和染整生产能力,年印、染、绣巾被达到2万吨;大力发展床上用品、服装等下游产品,新建2-3家成品衣加工企业,年生产成衣达到 150万件;力争用5年的时间,纺织产业实现新增产值20亿元,安置就业2万人以上。形成完整的纺纱、织造、染整体系,拉长产业链,把我县建成国家缝纫线纺织产业基地,湖南纺织第一县。二是要做大蔬菜食品产业。蔬菜加工要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扩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田丰蔬菜、雄风食品、升华食品、插旗芥菜工业园等企业为龙头不断发展壮大。扶持发展净菜等精、深加工生产,着力攻克无公害莲藕、莲米、菱角米等水生蔬菜和蕨菜、雷蒿等野生蔬菜的加工、保鲜技术难关,打造10 个以上蔬菜加工品牌,达到年加工蔬菜120万吨生产规模,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不断提高淡水鱼等水产品的加工综合利用率,以华凯食品等企业为龙头,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并不断改进产品包装,抢占市场份额,争创特色品牌。发展蔬菜汁、水果汁、大米、油脂、茶叶、蛋类、禽类、珍珠等新兴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洞庭精米厂、黄山头米厂、华泰米业等企业为龙头壮大米业加工和产品的深度开发;以东盛油脂、幸福油脂、塔市油脂、注滋口油脂等企业为龙头发展油脂加工业,提高下脚料综合利用率,食用植物油年生产量达到5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加速珍珠护肤品、保健品等珍珠系列产品的开发;打破乡镇界限,优化茶叶资源,组建大型茶叶加工联合集团并不断提高茶产品质量;新建3至4个蛋类、禽类加工项目。酒业要在啤酒、白酒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兴华啤酒要扩大pET纯生鲜啤新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建2条易拉罐生产线,使年产量达到20万吨,产值在3亿元以上;状元酒厂等白酒生产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实行规模生产,白酒年生产量要达到万吨规模,产值过亿元;开发低度洋酒、果露酒等新产品,低度洋酒、果露酒年生产量达到1万吨规模,产值在5亿元以上。加大矿泉水、豆奶、牛奶等食品饮料的开发扶持力度,以南山矿泉水、丽峰饮料等企业为主加速发展,使矿泉水生产量达到500万桶,奶饮料达到5万吨规模。发展一批具有潜力的,能带动基地发展的大规模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企业,积聚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实现农工对接,以工哺农。到2010年,形成产值过10亿元,就业人员在7000人以上的酒业和食品饮料生产区,并带动包装、印刷等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着力把酒业及食品饮料业培育成我县工业新的支柱产业。三是要做优矿产建材业。对花岗石、高岭土等资源开采型企业本着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要控制总量,提高质量,关停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小塘口,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重点开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品成材率。同兴石材、恒兴石材、华建石材、华顺板材等石材加工企业要在巩固提高普通板材、墓碑石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异形板材、精雕工艺品、文化装饰品等高档产品,提高附加值。同兴石材、华建石材还要不断扩大企业外向度,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到2010年,花岗石年开采能力达到30万立方米,高岭土年开采能力达到30万吨,加工高岭土精泥10万吨;板材年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平方米,墓碑石、精雕工艺品加工能力达到1万立方米。砖瓦生产企业要逐

步淘汰实心粘土砖,发展空心复合砖,新建5-8家空心复合砖、墙面砖、釉面砖生产企业。大力发展人工速生林,充分利用速生林、棉杆、芦苇的资源优势,发展高、中密度纤维板和复合地板等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及纸浆板生产,新上2至3个新型建材及纸浆板生产项目。中密度纤维板和复合地板到2010年要达到20万立方米,兰峰建材要达到年产100万吨水泥的生产规模。四是要拓展电子信息、生物化工、机械制造等技术产业。选择一批增长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化项目,使其异军突起。通过招商引资,新建2-3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华隆生物要提高生物活性小分子复混肥的产量,并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到2010年达到年产销20万吨,产值在2亿元以上。昊天化工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开发氮磷钾复合肥,恢复碳酸钾肥生产,发展商品液氨,并逐步向“二甲”方向发展,将规模扩大到年产碳铵20万吨、商品液氨5万吨、氮磷钾复合肥5万吨,产值达3亿元,形成以珠头山为中心的化工科技园。加速加快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扩大达普太阳能热水器生产规模,加大太阳能灶、太阳能空调的研究开发力度;华容水泵、景港风机、万庾打浆机等制造企业要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加快发展规模;要力促“马自达”汽车配件制造大项目落户我县,带动我县制造业发展。逐步使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化工产业、制造业发展成为新的工业支柱产业。

华容县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

    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五篇材料)

    一、“十五”我县工业发展回顾1、“十五”计划的总体情况“十五”期间,我县工业企业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完善经济体制、改变企业身份、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思路,......

    XX区“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适应我区畜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转型期尽快完成,加快我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制......

    XX区“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适应我区畜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转型期尽快完成,加快我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制......

    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2

    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2(二)任务和措施竞技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点,是体育事业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部分,是确立体育强区地位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是要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今......

    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五篇材料)

    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

    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合集5篇)

    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

    区“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精选5篇)

    一、“十一五”xx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1、总体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