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我县工业经济基础差,底子薄,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怎样才能突破发展?通过对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得到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依托自身优势,广泛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工业支柱,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总量不断扩张,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以矿产、加工、建材、化工、水电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近几年,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全县生产总值得到了大幅度增长。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87亿元,同比增长45.2%;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71.2%,产值和增加值总量分别是2002年的5.1倍和5.7倍。工业提供的税金325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处于全市第二位,总量跃居全市第四。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从产业结构看,2002年我县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7.80、16.75、45.45。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四大支柱工业逐步形成并快速壮大,促进了工业经济发展。2007年我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4.9、28.1、37,工业在三大产业中占的比重有所提升,工业对GDP的贡献明显提高。
二是规模工业总量逐年增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12 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提高。工业整体利润大幅增长,2007年累计实现利润1.04亿元,增长5.9倍,是近五年来的新高。
三是矿石采选业拉动作用明显。2007年,钰宏旺、汇丰公司实现产值双过亿,共计达到3.84亿元,同比增长95.3%,占规模企业的77.1%,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6.8个百分点。四是工业园区建设初具雏形。目前,从中厂、构朳两镇到县城这一带,百益酒厂、110千伏变电站、天裕公司木瓜深加工、九泰药业有限公司、庆华有限公司、安凯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恒泰丝绸有限公司、安康通用公司白河分公司、逸酒酒业有限公司、白龙水泥有限公司、钰宏旺公司、汇丰公司、12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建设等工业企业串连成片,涵盖加工、建材、化工等支柱工业的新型工业园区初具雏形。
二、我县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工业经济总量、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成分结构等方面来看,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较小。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7.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少,大多数企业处在成长期,大企业不够强,小企业不够多。二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不断增大。近年来,煤、电、油、运和农业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价格已普遍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三是工业基础薄弱,管理模式落后。大多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传统的固定管理模式和“家族式”的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竞争、市场意识,经营随意性较大,没有长远发展计划,缺乏现代科学管理。四是县域企业融资环境不佳。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融资担保体系,县域新办企业普遍实力小、缺乏可抵押资产,寻求工业贷款非常不易,造成部分企业主要是靠自身资本积累滚动发展,扩大建设规模和设备改造都十分缓慢,特别是企业进行技改后,流动资金紧缺的困难更为突出。五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后劲乏力。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初级产品多、深度加工和终端产品少;低档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少。我县工业传统产品基本上是小水泥、小矿山、小化工厂。2005年以来,全县规模工业主要依靠铅锌矿采选业支撑,目前,受金融风暴影响,采矿业的风险越来越大,铅锌矿采选业在2008年下半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新培育的农副产品加工刚刚起步,新投产的企业大项目不多,短期内对全县工业经济增长贡献、带动作用不明显。六是仍然存在服务不到位现象。个别部门思想仍然不够解放,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现象,仍有极个别部门存在吃拿卡要现象。
三、突破发展工业的对策和建议
虽然我县工业发展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但实现突破发展亦具备了几个比较好的条件。农副产品原料充足,可供加工的农产品多,非金属矿产储量大,品质好;县委、县政府发展工业的信心足、力度大。要立足实际,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大扶强骨干企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突破发展。
一是抓战略部署,在强县富民上抓突破。就白河而言,仅靠农业只能解决温饱,要富民富县潜力在工业。要始终把大办工业、办大工业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和主攻点,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增加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运行质量。二是抓做大扶强,在骨干企业达产达效上求突破。继续做强矿产、加工、建材、化工支柱工业,重点抓好一批主导产品突出、经济效益好的规模企业,巩固现有矿产骨干企业,加快钒矿、磁铁矿、硫铁矿开发及水泥粉磨站项目建设步伐,扩张矿业、建材经济总量。三是抓方向定位,在主攻特色上求突破。特色就是优势,是竞争力,是生产力。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坚持走培育特色、工农互动、协调发展的路子,立足白河万亩木瓜、10万亩桑园、6万亩黄姜、年出栏十几万头商品猪的资源优势,引资嫁接改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在产品转化增值上实现新突破。
四是抓招商引资,在项目带动上求突破。围绕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今后仍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工业扩张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培育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主导产业,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内部主导产业的更替转换,使工业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真正形成人人找商机、个个抓招商的氛围。同时,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引导招商引资的主体逐渐由政府部门向社会团体转变,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步入社会化、市场化轨道。
五是抓环境建设,在形成洼地效应上求突破。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要求,着力建设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要进一
步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理念,规范办事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形成全心全意、热情主动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服务的良好工作机制和作风,让投资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要努力规范收费行为,实行“阳光工程”,明确收费项目,挂牌公示收费标准,严格建立收费明白卡制度、一次性协商收费制度,坚决杜绝“三乱”现象;要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人文氛围。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全民对投资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人人关心投资发展环境,人人都是投资发展环境”的共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为打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做贡献。
六是以人为本,在队伍建设上求突破。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要不拘一格选人才。进一步解放思想,把那些思想开放,有开拓精神,懂工业、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选拔充实到经济管理部门。二要立足发展育人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工业战线干部职工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创新机制用人才。鼓励机关干部到企业参与管理工作,出台党政干部到县内重点企业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政策,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营销,通过市场“赛马”,落实相关待遇,选拔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企业营销人员。
第二篇:工业经济发展思考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抓好工业生产调度及规模企业发展工作。加强对规模企业的监测监控,进一步搞好分析、分类、汇总、预测预警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抓好规模企业发展工作,实行帮包责任制。抓好规模以下企业的发展培植工作,引导企业加入到大企业的分工协作和生产配套体系,借助大企业的市场、技术和品牌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壮大一批专业配套企业,新增一批规模以上企业。积极做好规模企业的申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尽快纳入规模企业统计范围。
(二)抓好载体建设工作。研究制定由行政管理转向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和措施,弱化行政管理职能,组建相应的投融资公司和开发建设公司,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开发。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供热、供水能力和道路建设,提升承载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的能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规划建设以平安集团为中心的平安工业片区,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
(三)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在引进“大、高、外”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名牌企业、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设。二是充分利用闲置资产招商,对手续较完备的闲置资产要专门管理,通过招商,盘活闲置资产;对厂房厂地得不到充分利用的企业,帮助寻求合资合作伙伴,力争闲置资产利用率达50%以上。三是抓好项目的协调服务和项目储备工作。
(四)抓好企业技术及品牌创新工作。抓好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帮助已建立省市级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做好“产学研”联合文章,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抓好信誉建设,重点对骨干企业的商标、名牌产品进行整理分类,邀请品牌专家讲授品牌建设方面的知识,帮助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选择宣传角度,扩大宣传,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五)抓好对中小企业的帮
扶工作。一是抓好担保中心运营建设。二是积极为企业争取政策扶持。重点抓好企业技改项目核准备案抵税、中小企业各类发展专项资金、园区建设资金、节能减排资金的申报等工作。三是抓好经贸门户网站的维护与管理,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全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四是启动企业家培训计划。五是建立健全企业家联度会议制度,倾听企业家的呼声和心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县域工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1、认识到位,思想统一。实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事关我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事关农民增收、全县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在实际工作中,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都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一点上来,将实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作为本乡镇、本部门、本企业的工作重点,发动可以发动的力量,调动可以调动的因素,全力实施。
2、加大引资力度,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力。坚持借助外力求发展的指导思想,把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促进资金、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向我县聚集。一是强化招商责任。县委、县政府对争项引资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和部门负责制,对重点部门强化目标管理,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听取汇报,及时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诚信、双赢”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客商为载体,以外引外,特别为外来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做到真心待商、诚心留商、细心护商,把云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真实地通过已引进的外商传递给其他外商,达到以外引外的目的。二是拓宽招商渠道。其一,组团招商。积极参与跨区域经贸合作,加大工业宣传推介力度,先后多次组团参加昆交会、旅交会等大型贸易活
动。其二,亲情招商。利用召开云县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联谊会等形式,鼓励他们回乡投资兴业。通过以上方法,引进了浙江伟星集团、富豪投资有限公司、云南浙江商会、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产业化基地、临沧源鑫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业到云县投资发展。
3、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工业经济发展的合力。近年来,我们一直把优化环境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关键措施来抓,以“工业兴县”战略及工业发展倍增计划统一全县各级各部门思想认识,围绕营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诚信宝地”,努力为工业经济发展搞好服务,提供宽松、和谐的发展空间。一是落实政策。根据省、市有关政策规定,我们结合云县实际,先后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并加大了督查落实力度。二是建立工业发展快捷便利的“绿色通道”。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工业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县中小企业服务局和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作用,对新建的工业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挂牌保护。规定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困难和问题可以直接找县政府分管领导解决,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亲自过问。除安全生产检查外,对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零检查”、“零处罚”制度。对企业出现的一些涉及行政执法方面的偏差,由有关部门主动帮助整改,不准任意处罚。三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成立了由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出资注册资金为590万元的云县融资担保公司,为帮助企业及时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打好基础。同时,通过举办银企座谈会、金融知识和信贷政策讲座等形式,密切银企关系,促进银企互动。近年来,先后协调
县农行、中行、建行向啤酒集团、茅粮集团、云塑集团、嘉木公司等企业投放贷款,有力支持了企业界生产经营。四是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制止吃、拿、卡、要行为,严肃查处“四乱”行为,依法保护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五是强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减轻工业企业投资者的投资压力。
4、部门联动,合力攻坚。实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或单位是难以完成的。为此,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相关责任单位和部门都能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协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合力攻坚,把各项工作任务抓实抓好,进一步打牢了全县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目标的基础。
第三篇: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等多项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我县工业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在全县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为进一步了解工业企业的发展规律、成功经验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更好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近日,我们根据不同行业随机抽取了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开展典型调查。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据统计,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8年增长1.51倍,年均递增14.03%;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13亿元,比1998年增长97.67%,年均递增10.22%。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工业经济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工业规模由小变大。总量得到扩张,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值、税收实现翻番。到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已由1998年的36家上升到107家,增长了2倍;中型工业3家,1998年仅1家;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4家,填补了1998年的空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1.15亿元,是1998年的3.42倍,翻了一番多,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8.36%,比1998年上升44.44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8年增长2.39倍,年均递增19.06%;实现利税2.13亿元,是1998年4296万元的4.96倍,翻了两番多。
2、民营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民营工业经济的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尤其是在创造政策环境上下了很大功夫,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县里制定了《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关于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发展暂行规定》,成立信达担保公司,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鼓励、引导、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这一切激发了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促进了民营工业发展。2005年,全县107家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工业99家,占92.52%;实现产值20.53亿元,占97.06%。
3、集聚形成三大主导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矿产、林产、纺织工业迅速壮大,朝集群化发展,成为我县的三大主导产业。2005年矿产、林产和纺织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5.45亿元,比1998年的2.6亿元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28.99%;实现利税1.23亿元,比1998年的777万元,翻了近四番。
二、困难与问题
应当看到,虽然我县工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困难与问题:
1、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长期以来,我县工业投资分散,规模不大。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3580家,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107家,只占2.99%;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只有4家,即电力公司、洋益纺织公司、三林木业公司和流域水电公司,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企业仅6家,其他小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1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产值低于1000万元的就占44家。
2、资源型工业居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小,很少有新产品项目上马,新产品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几乎为零。从2005年R&D调查资料显示,全县调查的1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新产品产值仍然是空白。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多数是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
力资源进行生产,导致产业结构雷同,劳动生产率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尤其缺乏大的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带动同行业发展。
3、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融资难。大部分企业缺少前瞻性意识,在企业十分景气时,没有把资金用于技改投资、科技投入、更新设备等刀刃上,没有进行资本积累,造成自有资金不足。加上国有银行商业化运作后,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更加注重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贷款条件更加严格,中小企业由于资信较差,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又无法找到第三方担保,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企业融资难度大,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有的好项目由于资金制约而无法上马,失去商机;有的项目由于资金不足一拖再拖,难以按期建成投产;有的技改项目竣工后,因流动资金缺乏不能正常生产等等。
4、工业科技人才匮乏。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许多高级农业人才,农业优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享受国家级津贴的农业人才就有好几位,而真正的工业科技人才非常匮乏,对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更是微乎其微,这成为拓展科技工业领域的一块绊脚石。
三、对策与思考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求,结合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今后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上规模,增总量。目前我县工业已形成了矿产、林产、纺织三大支柱产业,要充分利用支柱产业的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主攻一批资金密集、技术先进、关联性大、带动效益好的项目。进一步盘活停产、半
停产企业,培育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化经济、小城镇经济、拉动型经济、库区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今后要加快构筑“小巨人”企业梯队,做大做强规模企业,按照“政策推动,企业决策,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原则,鼓励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增量扩张,产业延伸,上市融资,多元拓展等途径,尽快培植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拥有核心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企业,进而带动一批相关项目和配套企业的发展,形成工业经济的规模优势。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大多实行增长第一的战略,走的是一条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尽管这些国家充分享受到了工业化的繁荣,但也较早品尝到了增长第一战略下工业化的苦果。在工业发达国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大量环境公害事件的发生,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如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镇烟雾事件,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5900多居民患病,第一天死亡17人;发生于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痛病事件,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发达国家不得不强化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在建设新兴工业县过程中,这条老路不能再走,实现工业化必须同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做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树立名牌精品意识。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企业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名牌精品意识,充分认识到争创名牌
也是争夺市场份额、扩大市场知名度的重要举措。工业经济实质上就是品牌经济。品牌是形成龙头企业的关键、产业集群的基础。没有品牌,产品就没有生命力,企业就没有竞争力,产业就没有集聚力。必须抢抓先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品牌经济,推动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4、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高科技产业具有占有市场能力强,产业链发展带动作用大,附加值高,能获得超额利润的特点。要重视价值规律,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品种,努力开发高科技产品,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调整产品结构,以名牌创规模,以支柱占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与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针对当前实际,具体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好矿产资源勘探工作,比较确切地掌握矿种分布及储量,为加快矿产开发提供可靠的资源保证。二是抓好纺织、林产、矿产资源深加工的技术协作,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抓好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项目的产学研联合开发。
5、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更新改造投入。一是加强银企合作。积极争取信贷技改资金,促进银行对技改项目早介入、早入贷、早生效。二是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充分利用股权转让、股份制等手段,多渠道筹措资金。三是推动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相结合,促使那些较有实力的企业以技术改造为纽带,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兼并、联合那些自身无力改造又拥有好产品、好项目的企业,优化资源配臵。四是组织筛选高水平、上规模、效益好的项目,争取列入专项计划盘子,以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五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来尤投资兴业。
6、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强化管
理意识,改变传统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
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臵,打破人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努力营造环境,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大力引进和培养专门人才,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同时,要对企业现有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和经营能力,提高普通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彻底甩掉依靠政策扶持的思想,抢占市场,奋力拼搏,早日适应WTO形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工业经济发展口号
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下面是关于工业经济发展口号的内容,欢迎阅读!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海岛城市化进程。
2、东海画廊,流金港湾—沿海工业城。
3、引领科技,创造未来。
4、构建全方位心之园,打造双百亿梦之城。
5、人好宾多至,家和万事兴。
6、产业立园、诚信建园、环境兴园。
7、一举一动展示风采,一言一行事关文明。
8、姑苏城外城,苏州园外园。
9、苏州工业园,“智”造新辉煌。
10、山海协作典范,南北协作标杆。
11、我就是投资环境,我就是临港工业区形象。
12、海洋经济主平台,绿色产业新标杆。
13、建好产业集聚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14、海·纳百川;港·通天下。
15、港通世界,口碑天下。
16、提升工业园制造、推进工业园创造、拓展工业园服务。
17、继续解放思想,加快开放步伐。
18、潮起三门湾,商聚工业城。
19、漳平经济新引擎,工业发展新天地。
20、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21、港口区,心灵港湾,梦境天堂。
22、五星凤凰,工业圣地。
23、构筑和谐劳动关系,营造良好用工环境。
24、生态宜居,亲商宜业,秀美宜游——沿海工业城。
25、投资福地,创业乐园。
26、红仑热土、绿色产业、金色未来。
27、同爱一方热土,共建文明家园。
28、苏州新天地,活力新园区。
29、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30、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树立园区良好形象。
31、浦坝港边工业城,牛头门里聚宝盆。
32、生态创新双面绣,文明和谐全景图。
33、兴漳平工业,创百亿园区。
34、诚信高于一切,环境优于一切。
35、携手十五载,明天续精彩。
36、到县工业园就业是您的理解选择。
37、转变作风树形象,振奋精神促发展。
38、苏州工业园,天堂新名片。
39、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海岛和谐。
40、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1、经济大转型产业大发展产城大融合。
42、南北协作创平台,经济腾飞工业城。
43、魅力新漳平,精彩工业园。
44、返乡就业光荣,建设家乡光荣。
45、三等奖投资福地,创业乐园。
46、依港工业区、临海生态园。
47、促进和谐创新,智造绿色未来。
48、科技促进发展,创新成就未来。
49、就近务工,建设家园。
第五篇: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工业兴县领导小组
(2007年6月日)
一、2007年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6月份,全县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39亿元,同比增长29.51%;实现销售收入34.72亿元,同比增长53.53%;实现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45.99%;实现利税2.43亿元,同比增长38.72%。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载体建设进展迅速,成绩显著。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进展顺利,开发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控制面积30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000万元。为项目落地奠定基础。截至目前,有40多个项目落户园区。
(二)立足惠民实际,结合全市“十大产业链延伸年”活动,确定了具有惠民特色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纺织服装及家纺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粮油果蔬深加工、化纤绳网产业发展方向,初步制定了四个产业链延伸实施意见,提出了2007年发展目标、到2010年发展计划以及各项工作措施。纺织服装及家纺产业链以华润的气流纺,基德的功能特色纺,天时泰的精梳纱,华光、华泰、鲁洁等企业的普梳纱为主,逐步形成了以“三高”产品为主、品种齐全、特色鲜明的格局。以惠民活塞、滨州昊宇汽配、滨州光明电源公司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业发展渐强,农林果蔬产品深加工产业黄河粮油、宇东面粉、京 1
平金惠、天禧牧业和蓝星食品公司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三)坚定不移地抓招商引资工业。一是通过加强与惠民华润、惠民基德、惠民活塞等骨干企业集团总部的联系,使其进一步增强了投资惠民的信心与决心,一方面促其尽快实施确定的项目,另一方面争取到对惠民的更大投资。二是围绕彩霞地毯、造纸厂、孙武酒业公司等现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抓招商,积极与有实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嫁接重组。彩霞地毯集团改革顺利完成,日照东升公司在我县投产运营,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造纸厂破产重组顺利结束,已启动生产。三是围绕抢抓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优化我县产业结构抓招商,积极引进新项目,发展新产业,如好世界15万锭精梳、昌邑8万纱锭及200台喷气织机、天地缘纸业、匈牙利独资项目等。
(四)加大工业投入,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惠民华润公司引进16台气流机项目已经批准立项;惠民基德纺织工业园一期工程顺利实施;惠民活塞工业园缸套项目一期工程试生产;明达油脂加工项目顺利投产;华光、华泰、丰泰各10万纱锭项目;长明织业6万纱锭完成4.5万锭;锦绣纺织2万纱锭投产;德恒织造5万纱锭项目完成2万;天时泰15万锭精梳项目一期厂房完工,部分设备进厂安装。
(五)企业改革有序进行。彩霞地毯集团改革顺利完成,日照东升公司在我县投产,造纸厂破产重组工作顺利结束,由天地缘纸业整体买断并启动生产,孙武酒业公司由外商托管,进入破产程序。同时,经贸、二轻、供销社组织专门力量对所属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对尚未改制的企业制定出了初步改革方案。
(六)骨干企业膨胀势头喜人。惠民华润公司整合及引进气流机项目投产后将使企业成为全国较大的高档气流纱生产企业;惠民活塞工业园建成后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只活塞、2000万只缸套规模;明达油脂加工项目建成棉花加工、浸出油、精炼油一条龙企业。
(七)完善政策支撑,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二、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全县工业投入不足,规模效益不明显。部分重点企业拉动作用减弱,个别优势行业发展缓慢,企业融资困难,生产成本上升。企业改革改制进展缓慢,活力不足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一是“工业兴县”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工业规划尚未制定,发展方向不明确。三是资金缺乏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仍然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四是抓落实的力度不够,一些政策措施没有落到实处。五是考核机制不尽完善,导致工作作风漂浮,仍有弄虚作假现象。六是发展的软环境制约明显,措施不力,监管乏力。七是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工作措施
今后,将紧紧围绕“夯实2005,突破2006,赶超2007”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县”战略,以开发区建设、壮大优势产业、膨胀骨干企业为着力点,以招商引资、优化环境、企业改革改制为手段,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率先突破。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营造“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从领导干部做起,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始终把工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在全县上下真正形成浓厚的工业发展氛围。
(二)抓好载体,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建设。一方面,继续举全县之力建设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完成15平方公里框架的道路硬化和乔木绿化基础上,完成 “六通一平”,继续做好国有土地储备工作,确保项目落户需要。另一方面,研究新政策,出台新办法,规范乡镇工业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扶持重点乡镇园区建设,使项目向重点优势园区聚集。
(三)扶优扶强,推动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尽快膨胀壮大。一是突出抓好优势产业。棉纺织业在抓好惠民华润公司引进气流机项目、惠民基德纺织工业园、惠民活塞工业园、明达油脂浸出及精炼项目、华光、华泰10万纱锭、长明织业6万纱锭、德恒织造5万纱锭等重点项目前提下,引导其他企业上大项目,提升项目档次,延伸产业链条。绳网业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依托绳网协会,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整合,培植龙头企业,改变多、散、松状况,努力做到大而强,实现绳网业发展的新跨越。农产品加工业在资金、资源、政策等方面扶持京平金惠、黄河粮油、宇东面粉、天禧牧业等尽快做大做强,带动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二是有效推进现有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进程。下半年完成对孙武纸厂的破产重组,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三是加快现有骨干企业的膨胀壮大。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主动帮助骨干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与外
资企业集团总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其增资扩产。四是结合全市十大产业链延伸年活动,努力推动我县纺织家纺服装、汽车零部件、粮油蔬果深加工产业迅速膨胀,加快发展。
(四)加大力度,在招商引资上力求大的突破。树立正确的招商引资大局观,以增加财政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结合我县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引导各级各单位在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带动性项目上做文章。坚决拿出优势资产、重点企业对外招商,利用经济杠杆引进国内外大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膨胀现有企业规模,加快产业、产品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知名度。在招商重点上做好“四个围绕”。即围绕优势产业和资源招商,变产业、资源优势为工业发展的优势;围绕重点企业招商,通过外资引进、人才引进和技术引进提升企业档次;围绕闲臵资产招商,做好吸引外资与闲量盘活的结合文章;围绕重点项目招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县“十一五”规划,筛选、策划、储备一批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活动。
(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优环境,多为企业办事。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为工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二是严肃纪律,理顺机制,完善制度,真正将有关部门的审批职能纳入行政审批中心,切实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三是帮助企业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千方百计争取项目立项和扶持资金。四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对大项目成立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调度会、协调会,保证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五是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为企业融资提供平台,加强银企合作,促使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工业发展。
六是下狠手治理发展环境,果断斩断干扰企业发展的黑手,使整个发展环境有根本好转。
(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是努力提高企业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公开重奖优秀企业家,激发企业家加快发展的激情,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同时,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企业创造财富、企业家是功臣”的思想,形成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学习企业家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组织现有经营管理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学习深造,到先进地区、优秀企业参观考察,拓展视野,培养其大发展、快发展的怀和能力。三是积极引进人才。出台特殊激励政策,激励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县工业献计出力。
(七)加强领导,真正形成抓落实强工业的合力。一是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项目、包企业制度,县五大班子主要领导包大企业、大项目,县级干部及乡镇主要领导都要分包企业项目,明确所包的内容责任,每季度调度交流一次情况。二是建立重点项目联席会制度,分析情况,找准问题,制定措施,加快落实。三是实行部门一把手责任追究制度,狠抓落实。对涉及工业发展的大问题和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加快发展步伐。对个别部门和单位我行我素,贻误工作,影响企业发展的,应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做到“不换脑筋就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