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山石桥工业集中区建设进展情况调查报告
红山、石桥工业集中区建设进展情况调查报告
谭明福 张瑞炎
〔内容摘要〕 建设红山、石桥两个工业集中区,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进程,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工业强市的必然要求。
〔关 键 词〕 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 调查报告
〔作者简介〕谭明福 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为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进程,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红山、石桥两个工业集中区。市委政策研究室与市经贸委、市发改委、市煤炭局等单位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调查、听取县区及有关单位汇报,对红山、石桥两个工业集中区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红山、石桥两个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红山工业集中区基本情况。红山工业集中区位于市中心城区的东南部,由红山坝子和白泥坝子两部分组成,东距水黄公路1公里,规划中杭瑞和环城高速沿片区南部通过,北面与凉都大道和双水新区连接,西面与钟山区石桥片区相连,距双水新区4公里,市中心城区10公里。2005年水城县委托规划设计研究院制作《六盘水市红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市城规委于2006年4月批准了该规划方案。规划依照地形采用北、中、南三段式布局,规划了轻工业区、辅助功能区和自然山体隔离区三个区域,规划控制面积9.31平方公里,除山体自然绿地397公顷外,建设用地面积为534公顷。红山片区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布局一类工业企业,按规划的三个区域:A区主要布局食品、饮料、药品、高新技术、电子、钟表、工艺美术品、眼镜、衡器、旅游商品;B区主要布局服装、鞋业、塑料、玩具、体育用品、文教用品、包装印刷、陶瓷、照明、酿酒、电池、精细化工;C区主要布局小型设备制造、轻工机械、家具、日用化工、皮革、新型建材、五金、玻璃等。
为加快红山工业区的建设,2007年3月,水城县政府成立了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安排前期工作经费201万元,通过投资公司承贷承还,县担保中心担保,贷款本息的偿还列入财政预算形式向金融部门贷款4500万元,主要用于1号主干道征地、拆迁、安置区建设和道路施工的首期付款。今年预计安排8500万元,保证红山的主干道及配套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目前,已在发改部门立项备案意向性进入红山轻工业区的企业12家,尚有水钢和水矿集团等许多省内外投资者带着项目到水城县联系入驻红山的相关事宜,项目涉及食品加工、饲料加工、机械加工、服装印刷、化工、建材等行业,总投资6亿元,这些项目将在规划区内1号主干道路实施的同时陆续开始平场。
(二)石桥工业集中区基本情况。石桥轻工业集中区位于钟山区凤凰办事处内,凉都大道东段贯穿该区域东部片区,铁路自东向西贯穿全境,规划区内有六盘水铁路编组站、大型变电站,西部有玉源水厂、明湖水库。钟山经济开发区开发总公司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进行“石桥工业集中区(石龙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初步规划方案已出图,规划面积约7平方公里。该工业集中区以规划城市干道红山路为轴,分为三片,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区、轻工业集聚区;该工业集中区以高新技术产品加工为主,以周边大企业为依托,围绕六盘水及周边地区支柱产业发展配套工业;依托“四省立交桥”的优势,发展口岸加工业、物流配送等。省国土资源厅钟山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按照省厅主要领导意见,已编制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拟定石龙组团为石桥工业集中区工业及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土地利用面积8.827平方公里,并于2006年投资1500万元征用该区域土地500亩备用。
钟山区委、区政府、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石桥轻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成立了石桥工业集中区前期建设筹备工作领导小组,钟山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开发总公司已投入前期资金200万元,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进行。
二、工业集中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建设用地是制约红山轻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关键因素,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红线难以迈过,导致基础设施和企业的入驻面临无用地指标问题。目前需急于解决的是将集中区建设用地指标调整为534公顷,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将红山轻工业集中区内的基本农田480公顷调整为建设用地。
(二)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资金短缺是红山轻工业集中区主要问题。红山轻工业集中区的开发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初步估计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资金2.3亿元(其中道路建设约需1.8亿元)。但目前筹集资金远不能满足红山片区建设资金需要,虽县财政状况近几年有所好转,但压力仍相当大,资金上存在很大缺口。
(三)红山工业集中区内违章占地突出。红山轻工业集中区内违章建筑严重。随着红山轻工业集中区即将开工建设,规划区内有少数人受利益驱使,违法违章新建、改造房屋建筑、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出租土地种树建鱼塘等。据初步调查,红山轻工业集中区现有违规建筑8258平方米,涉及52家农户,这给下一步集中区全面建设带来一定难度,应超前妥善处理。
(四)两个工业集中区无区域环评。从调研来看,两个工业集中区规划都没有进行规划环评。规划环评是战略环评与综合决策的落脚点,是对有关规划的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进行科学评价,提倡开发活动全过程中的循环经济理念。如果不搞规划环评只搞项目环评,只能补救小范围内的环境损害,无法从源头上保护环境,更不能解决开发建设活动中产生的宏观影响、间接影响、二次影响、累积影响。
(五)石桥工业集中区建设主体需进一步明确。石桥工业集中区建设主体是钟山区,但由钟山经济开发区进行开发建设,就需要市政府进一步明确石桥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城市拓展的新区,报省政府备案后,钟山经济开发区才能正常进行运作。
三、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对工业集中区建设的认识。建设工业集中区,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工业强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的需要,是提升我市整体经济实力的客观需要。工业集中区建设,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和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协作,形成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工业污染的集中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市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围绕集中区建设搞好配套服务和协调工作,要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倾斜,重点扶植,水城县和钟山区要举全力加快推进建设进度,尽快使集中区建设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亮点。
(二)坚持集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把集中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集中区建设、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要把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拓展的新区来抓。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两个工业集中区必须纳入市的统一规划,与城市建设配套统一。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红山工业集中区存在一定的资金困难,市可以在资金上作一些倾斜。在产业布局和引进项目上,必须立足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立足贵州西部大城市、立足毕水兴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区建设,起点要高、产业要优、技术要新,绝不能饥不择食,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调查中,已发现有这种低水平的建设苗头)。在这方面,经贸委和发改等部门必须严格把关,防止两个工业集中区产业同质化,低水平重复,没有特色,缺乏竞争优势。要加强集中区内产业关联度,强化互补性,形成产业链,真正发挥两个集中区的聚集效应和关联效应。
(三)创新开发模式和管理方法。由于政策和体制等原因,当前,工业集中区的开发仍是由政府主导,政府设立专门领导机构,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对建设等项目投入了不少的补贴和制定了过多的优惠政策,承担了过多投资压力。对此,可考虑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将工业集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降低政府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获得税收收入;可尝试公开拍卖集中区公共设施的经营权、广告使用权、道路冠名权等,把集中区建设变成资本运营过程;可探索股份制开发,将集中区分片交由开发商招商;可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入股等方式参与集中区建设等。使集中区建设真正成为市场运作的主体,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
(四)进一步制定、落实集中区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制定实施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采取多行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对我市工业集中区的规划、政策和招商项目进行宣传推介,对有希望、有意向的项目要紧盯不放,特别是对提高集中区影响力的重点产业,要有针对性地多作一些工作。要加大对进驻集中区内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新办企业在税收、税外费、用地等方面的优惠要落实到位。同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整合各类生产要素,积极引导和促进各种要素向集中区聚集:对新增的一般工业用地,按照规划要求,市县(区)有关部门不再批准单独选址,必须要求进驻在工业集中区内;对市内退二进三的企业,必须要求在工业集中区内选址;积极推进现有企业异地改造,鼓励在市区内的轻工企业向集中区搬迁。如市区生产皮鞋的企业(作坊)260多家,年产300余万双,产值近亿元,可以通过商会等方式引导进入集中区。这既有利于城市管理,又有利于推进集中区建设。
(五)加大环保执法,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两个工业集中区都位于市中心,在城市的上风向(东南),属于环境的敏感区,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必须要做好环评工作,要严格按照区域环评和环境规划及产业政策要求,所有招商企业必须先通过环保部门的检测,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禁止排污总量大、技术工艺落后、缺乏有效治理措施的企业进驻园区。规划气污染项目不能放在上风向,实行同类企业污染集中处理,鼓励企业采取全过程控制,改变过去传统“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模式,对采用零排放、闭路循环、资源再生以及非物质化生产的企业,在污染物排放配额分配、环境税费等方面予以支持,确保集中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城市环境不受污染。
第二篇: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汇报
----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塘川工业集中区。一是修订完善园区规划。根据全县工业结构调整和集中区发展实际,今年对该区的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实施了集中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几年以来,共接触洽谈项目5项,落实建设2家,即青海奥莱蒙钙业有限公司和青海鼎盛新型环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协议资金1亿元;准备建设企业1家,即中储粮油料分公司油菜籽加工储备项目,协议资金1.5亿元;达成投资意向的1家,即北京客商准备投资的物流园项目,协议资金2 亿元。三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新建的110KVA变电所已经建成投入运行,正在建设的330KVA变电所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线路架设完备。博川矿业公司一条生产线已经建成,年内可以投入生产。到目前,工业区内新增投资1.3亿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87%。
(二)青海互助绿色产业(基地)园区。园区总体规划已获得省经委同意批复,总体规划面积25000亩,其中一期规划4000亩。完成土地流转1445亩,土地租赁费已发放到户。目前,园区内已建成生产的企业有1家,即春天药业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青海龙的青稞酒公司,计划年内搬迁到园区内生产;投资5亿元的民族商务大市场项目正在做招商引资工作;另外,投资1.3亿元的无锡绵纺织项目和杨光猪肉加工项目也正在洽谈中。
(三)红崖子沟工业园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土地流转1565亩;已建成了日供水1000立方米的工业用水和500立方的生活用水工程,完成了日供水1500立方米工业用水工程可研,已报省发改委;110KVA变电所选址等工作全面展开;投资5000万元的园区主干道完成投资500万元;铁路咨询报告、总体规划环评报告
等已委托省铁路设计院和省环境科学院。二是项目建设。互助闽发公司年产100万吨活性石灰项目正在建设,第一条生产线10月份建成投产;陕西长宏铝业集团公司投资18.7亿元的铝基合金项目已报省经委;5万吨氯酸纳和3万吨高氯酸钾项目、30万吨石膏深加工项目正在洽谈;5万吨金属镁项目正在做可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塘川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比较多,但企业产品大多属于粗级或低附加值类型,新型产业占比低。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园区内的道路、供排水管网、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按规划如期进行,制约了工业园区发展和项目入住。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各园区实际,我县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塘川工业集中区。按照塘川工业集中区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大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扩大生产能力。注重引进能对硅系列产品进行深加工和能促进冶炼产业升级的项目和企业入驻塘川工业集中区。同时,根据塘川工业集中区建材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实际,组建一个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批发为一体的水泥、石膏、钢材、新型建材物流园区(大型建材市场)。
(二)青海互助绿色产业(基地)园区。一是做好协调服务。重点做好总投资4000万元的青海中邦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200万元的有机复合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的龙的青稞酒公司搬迁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的杨光猪肉加工等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做好年产36万吨石头造纸项目和总投资5亿元的民族商务大市场项目的招
商引资工作。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加快绿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步伐,提前进行园区的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整合各类资金,加快园区主要区域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为项目入驻和招商引资打下良好的基础,争取明年有2-3家企业入驻园区。
(三)红崖子沟工业园区。完成总体规划环评、铁路咨询报告(预可研)等前期工作;抓紧工业园区主干道路建设,并根据入驻企业的需求,建设通往企业的支路;力争110KV变电所的立项;在完成日供水1000立方米工业用水工程的同时,争取项目资金,解决入驻企业长期用水的需求;互助闽发公司第一条生产线力争10月份建成投产。同时,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做好项目储备、包装和招商工作,并做好与空港综合经济区的衔接工作。
第三篇: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汇报
霍山县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汇报
县政府党组成员、县经信委主任:叶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在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奋力拼搏,决战全年,夺取既定目标,扩大成果的关键时期,县人大对我县乡镇工业集中区进行视察,这即是人大常委会的各位领导对工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更是对我们工作的一次检阅,我们将以此为动力,更加进一步努力工作,加快推进工业化步伐,为“工业富县”、“富民强县”做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2006年以来,为推动全民创业和回乡创业,促进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与儿街、落儿岭、诸佛庵、但家庙、黑石渡、下符桥等六个条件较为优越、工业基础较好的乡镇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各乡镇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抢抓机遇,全力打造全民创业平台,掀起新一轮乡镇工业发展的新高潮。截止到目前,与儿街等6个乡镇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7.82平方公里,启动总面积2.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000万元,入园企业100多家。
一、主要特点:
纵观近年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今年1-8月,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3亿元,利税5000万元。
集中区建设,思想高度统一,目标十分明确,纷纷超前制定规划,抽调精干人员,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诸佛庵镇将工业集中区建设与集镇建设、村村通工程、电网改造等相结合,累计完成投资2000万元,有效解决集中区内水电路邮、土地、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工业集中区面积达162亩;落儿岭镇紧抓扩权强镇试点契机,高标准规划,全力打造总占地面积900亩的省级工业园区,今年又完成投入300万元,3600㎡农民创业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与儿街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在原集中区全面实现八通一平的基础上,重新编制规划,推动集中区与县经济开发区实现无缝对接,今年该镇又新征土地100亩,拓展区建设全面启动;但家庙镇倾力打造农民工业创业园,累计投入资金1200万元,建成轻结构厂房3000㎡;下符桥镇除依托砂石资源规划移洋湾集中区外,正在交通便捷的大路冲建设“凤还巢”工业集中区;黑石渡镇结合村级公路建设等工程,几年来对集中区等投入600万元,一期规划建设的300亩集中区框架已经拉开。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全县六个乡镇的工业集中区初步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邮,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目标。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项目承载能力。
二是入园企业不断积聚。筑巢必然会引来金凤凰。优惠的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企业和项目形成很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入园,投资兴业。到今年8月,全县六个乡镇的入园企业达103家,比2006年增加近50家。正在实施的工业项目101个,计划总投资4亿元。诸佛庵镇紧紧围绕毛竹产业做文章,集中区积聚大小毛竹加工企业上百家,2009年毛
竹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3亿多元,富邦竹业、隆兴竹业等规模以上毛竹加工企业达9家,解决就业430多人;落儿岭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达48家,规模企业达15家,今年1-8月实现产值2.7亿元,晨风纸业、宏发工艺品企业年产值超亿元;与儿街镇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达12家,项目17个,同时13幢标准化厂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企业积聚将加速推进;但家庙镇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达8家;黑石渡已有入园企业19家;下符桥镇入园企业达6家。
三是产业特色初步形成。各乡镇在工业集中区建设中,十分注重超前谋划和科学规划,紧紧围绕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建设特色园区,打造集群经济。诸佛庵镇以建设毛竹产业集群镇为目标,启动规划毛竹加工区,打造毛竹产业集聚区。落儿岭镇以晨风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印刷包装产业。目前拥有晨风纸业、东风印务、金源包装、庆达印务等包装企业达10多家;此外但家庙的皮具及服装产业、黑石渡的农产品加工及铸造产业等、下符桥的电光源及建材产业等都初具规模,特色明显。
二、主要工作
工业集中区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当年的果断决策和坚持不懈的推进决心,得益于县直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真抓实干。回顾过去,我们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工业领导组的正确领导下,狠抓四项工作。
一是狠抓规划不放松。在工业集中区纳入议事之初,县工业领导组多次召开有关乡镇及工业、规划、土地等部门会议,强调各地工业集中区一定从长远着手,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
建设。要求各地一定要立足于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在资源上做文章。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有关乡镇调研,现场办公。对每个乡镇的规划方案都要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严格把关,力求科学合理。高起点规划是乡镇工业集中区快速发展的前提。
二要狠抓投入不放松。2007年,在县委二号文件中正式将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列入议题后,及时出台《霍山县财政扶持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投入,县政府于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安排总计1020万用于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建设资金贴息。同时,针对各乡镇具体情况,及时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结合集镇建设、“村村通”、水利建设、电网改造、土地综合整治、生态建设等方面积极协调交通、建设、水务、国土、环保、供电等部门多方支持工业集中区建设,帮助解决资金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通力协作是工业集中区快速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是狠抓考核不放松。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县工业领导组不断加大对乡镇工业集中区的督促力度。每年都要组织力量深入相关乡镇开展调研,帮助解决现实困难。将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进度纳入年终考核范畴,县工业办公室安排专人定期深入乡镇,了解工作进度,及时跟踪监督投入情况,严格考核当年的基础设施投入,形象进度和入园企业情况,并将各地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形成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县工业领导组。县工业领导组根据实绩安排补贴资金。严格跟踪考核是工业集中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是狠抓招商不放松。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根本所在是壮大
乡镇工业经济。为此,各乡镇围绕各自的产业优势,不断优化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启动民间资本,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取得丰硕成效。黑石渡镇的龙钢金属、但家庙镇的华成皮具、落儿岭镇的宏发工艺品、下符桥镇的亿明节能灯等一大批企业纷纷入驻,使乡镇工业近几年步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快车道,乡镇工业集中区正在成为乡镇招商引资的新战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壮大乡镇实力的新平台。
在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中,我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深入乡镇进行调研,积极引导乡镇工业集中区加快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更大的政策支持。县政府每年安排的补贴资金逐步提高,从2007年的120万元到今年的360万元。2009年为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对新办的67家企业补贴6.7万元;二是严格考核。对乡镇工业集中区严格考核,对资金的发放严格把关;三是争取上级支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及时捕捉项目信息。为企业多报项目,报好项目,争取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2008年,我委为企业争取技改创新利用、综合利用担保贴息等各类无偿资金2000余万元,去年又为企业争取1600万元,今年又有10个项目入选。衡山镇、诸佛庵镇分别被省经信委批准为铸造产业集群镇、毛竹产业集群镇。
三、存在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缺口大。乡镇工业集中区投入较大,多年来各乡镇虽然倾其所有,多方筹资,千方百计加大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但由于乡镇自身经济实力弱,财力有限,资金缺口较大。
二是入园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大多是一些资源粗加工型企业,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低,很难做大做强。
三是由于受限建设用地指标,土地报批难度大。
四、下一步打算
一、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各乡镇要进一步立足自身,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县委、县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工业集中区的督导力度,并加大资金投入,土地、建设、环保、供电等部门要简化手续,减免收费,提高服务效能。
二、准确定位,打造特色。各乡镇在今后发展中一定要定位准确,突出优势产业,打造特色经济,如诸佛庵镇应进一步做强毛竹产业,提升产业层次;落儿岭镇要紧紧围绕造纸、印刷、包装等延伸产业链条;与儿街、黑石渡、下符桥、但家庙等乡镇都应培育一到两个优势产业。
三、创新方法,化解瓶颈。一是化解土地瓶颈。盘活老三线企业土地,加快土地置换,为乡镇工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二是化解融资难瓶颈。推动金融部门与乡镇的对接活动,积极帮助集中区内的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县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我们诚恳地请求各位领导多提批评意见,以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工作,推进工作。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深入研究国家关于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法,推动我县乡镇工业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年初召开的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扎实开展“学*、赶*、超*”活动,抓紧编制和完善集中区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大力引进和实施工业项目,努力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推动乡镇工业集中区快速发展。1-3月,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亿元,占目标的34.5%,修建道路约150千米;启动建设标准化厂房56.4万平方米,占目标的48.6%,其中已建成20多万平方米;实施工业项目38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12.7亿元,占目标的39.4%,其中,竣工项目98个,完成投资额3.3亿元。综观今年以来各地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行动早、措施实。年初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后,各县(区)都相继召开有关会议,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扎实推进集中区建设工作。盱眙县早在元月份就召开会议,明确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全年目标和一季度“开门红”任务。目前,全县19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都基本达到“三通一平”。洪泽县将工业集中区建设目标作为各镇责任目标考核的核心指标进行考核。金湖县在全县集中区建设工作再动员大会上,全县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单位一把手登台立状表态,全程摄像,并编印了简报,摘录党委书记的表态发言,下发全县。该县11个乡镇已启动建设标准化厂房7.3万平方米,占目标的66.4%。
二是建设快、效果好。今年以来,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涟水县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实行部门挂钩帮扶、利用政策向上争取、与大企业协作和苏南友好乡镇结对支持等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集中区建设。一季度实现基础设施投入3685万元,完成目标的64.6%。*区建淮乡工业集中区刚建成的1幢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被天元电子和凯馨针织两户企业租用,目前均已试产,另外1幢2000平方米即将竣工的标准化厂房租赁事宜已洽谈完成。*镇引进上海河济公司投资建设的45幢标准化厂房已有一半竣工。金湖县黎城镇引进资金1000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其中5000平方米的水泥路面正在建设之中。盱眙县盱城镇工业集中区利用社会力量兴办的4幢标准化厂房已进入装修,即将完工对外招租。涟水县南集镇工业集中区已实现“三通一平”,基础设施投入128万元。
三是项目多、质量高。1-3月份,全市30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实施进区工业项目179个,已实现固定资产投入6.1亿元,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95个。一季度建成投产项目49个。*区*镇,一季度新进区项目20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其中竣工投产的电动车项目总投资达3000万元。洪泽县一方面采取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引进新开工建设项目11个;另一方面,鼓励当地能人大户、外出务工人员进区创办项目达21个。朱坝镇积极外出招商,成功引进投资1.2亿元的玻璃制品项目,已于3月8日开工建设。涟水县涟城镇工业集中区,仅在春节前后就新引进企业9家。淮阴区王营镇一季度新进区项目7个,总投资额达4亿元,已实现投资额3000万元。
四是思路新、服务优。金湖县各镇明确专人帮办集中区项目,做到工地每天24小时服务,抓时间、抢进度。闵桥镇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共有9人,设立了项目帮办、事务协调和矛盾调解等四个小组,其中7人长驻工地帮办服务。盱眙县建立一旬一通报,一月一过堂,一季一观摩,半年一考核,一年一兑现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县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情况。洪泽县朱坝镇成立督查组,督促集中区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对迟迟开工不动工项目给予调换。明确规定除安全生产外,任何个人和部门不得随意进区检查,扰乱企业合法生产经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氛围。
一季度,虽然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着一些突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有少数乡镇思想认识不到位,破解难题的主动性不强、办法不多,行动相对迟缓,效果不够明显。二是对标准化厂房建设的要求不够统一。主要是面积大小、厂房结构等没有统一标准,另外多层厂也较少,少数地方开发不够集中。三是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由于财政紧张,集中区建设资金不足,仍然是影响企业发展,阻碍集中区发展壮大的“瓶颈”。
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要突出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集中区建设和发展既是实现农村经济三年六翻番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措施。各县(区)和乡镇都要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召开的全市乡镇集中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十二条意见》的要求,扎实开展“学*、赶*、超*”活动。加大领导力度,加强督查考核,加快建设进度。
二、切实加快建设进度。围绕筹备今年7月份的全市集中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各县(区)要重点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快集中区规划设计进度。确保4月底全面完成。其中,30个市级重点集中区规划要上报市里备案。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确保上半年建成50万平方米标的准化厂房,完成年目标的50%。三是加快工业项目的引进和实施进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投资者进集中区兴办工业项目,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全民创业,鼓励本地有实力的各类人员进入集中区创业办项目,确保今年计划实施项目到二季度末百分百落实,三分之二开工,三分之一竣工,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三、努力提升建设水平。一是要不断改善服务。集中区管委会要实行全天候、全方位、零距离、保姆式服务制度,切实帮助解决好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县(区)两级挂钩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帮助和指导集中区建设工作,提升集中区建设水平。各地当前在开展第七次全民创业调研服务活动中,要把集中区企业作为调研服务的重点。二是要扎实搞好环境美化。抓紧做好集中区内绿化建设,加快建章立制,切实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和落实清扫保洁责任制,实行长效管理,提升集中区档次和品位。三是要科学建设标准化厂房。标准化厂房建设必须要集中连片开发,厂房结构要与当地的产业特点相适应,单幢标准化厂房面积原则上要达到1000平方以上,以适应各类投资者租用的要求。四是要认真把好项目引进关。进集中区的项目和企业既要达到亩均固定资产投入、销售收入、入库税金、发放工资和建设面积的标准,同时还要确保达到控制污染和安全的要求。
四、近期主要工作安排。一是工作再推进。四月中、下旬召开专题汇报会议,落实集中区建设目标任务“双过半”措施。二是组织30个重点乡镇党委书记去苏南、浙江等地考察与招商。三是做好拟于今年七月份召开的全市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
第五篇: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局长及调研组各位成员:
近年来,在省局精心指导和大力扶持下,我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借此调研之机,现将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自省政府做出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重大工作部署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将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一大突破口,积极抢抓机遇,凝聚合力,加快建设,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中小企业和县域工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市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10个,其中纳入省级重点7个,分别是镇安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洛南县陶岭工业园区、柞水县盘龙生态产业园区、商南县工业集中区、山阳县工业集中区、丹凤县工业集中区、商州区荆河生态工业园区。今年1-11月份,全市7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累计入区企业105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户,当年新入区企业41户;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5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6.5亿元,实现增加值19.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上缴税金1.4亿元。
主要工作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推动建设发展工作高速运转。
为确保集中区建设发展工作有序推进,市政府成立了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促进集中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县区建立了相应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责任。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市编委会下发文件,统一全市县域工业园区机构职能,明确编制各20名,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各设主任1正2副,主要负责县域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和管理工作。各县区选派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负责集中区管理工作,其余工作人员委托市人社局面向社会统一公开招聘,并赋予集中区管委会土地收储、资产运营及部分职能部门经济工作审批权限。各集中区管委会结合实际迅速成立行政、财务、规划、招商等业务部门,制定了《建设管理方案》、《入园项目管理办法》、《入园企业优惠政策》以及内部管理服务制度,顺利实现了临时机构兼管向管委会全面规范管理的转变。
二、超前决策,考核推进,积极形成建设发展整体合力。
商洛作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传统农业地区,财政困难、土地奇缺,工业薄弱,经济相对滞后,建好集中区必须形成共识,坚定信心,凝聚合力。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将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进行重点安排部署。年初中小企业工作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了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目标责任书。5月下旬和11月初市政府分别召开了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现场推进会和推进座谈会,对全面建设工作和阶段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镇安、商南等县连续两年将开年“第一会”放在集中区召开。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意见》,各县区陆续出台有关政策性文件,从准入条件、项目审批、土地使用、税费优惠、资金筹措及服务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从政策上保障了集中区的快速发展。市政协组织市、县政协委员开展了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专题调研,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市中小企业局围绕集中区建设开展专题三次,为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采取考核推进方式,将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纳入对县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市政府还出台了《商洛市县域工业集中区考核办法》,对考核评为优秀、良好等次的集中区,市政府分别给予150万元和 50万元奖励。为抓好工作落实,对县域工业集中区实行了“月通报、季评比、半年督查、全年考核”制度。按照市政府安排,市中小企业局联合相关部门赴县区开展三次检查。三季度,市考核办、市委和市政府督查室对7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进行了联合督查。在各方高度重视支持下,极大地促进了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大提速、大发展。
三、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努力实现建设发展高点起步。
为切实做好县域工业集中区规划工作,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县域工业园区规划工作的通知》(商政办发〔2009〕164号),对集中区规划编制做出明确要求。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各集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修编完善发展规划。各集中区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品牌创建,聘请有资质专业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集中区发展总体规划、详细控制性规划。按照市局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4个专业规划也要由专业机构规范编制的要求,******等已完成编制,其余处于编制、专家评审等不同阶段。市中小企业局制定下发了《**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集中区规划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入园项目建设上,建立图纸设计预审制、工程建设跟踪制、工程竣工验收制等各项工作运行机制,做到“按图督办,按图验收”,确保了整个园区项目布局科学合理,土地利用集约充分,外形风格美观大方,绿色环保主题明显。
四、开拓思路,聚合资源,切实加大建设发展资金投入。
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社会融资、招商引资“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不断拓宽园区建设融资渠道。一是争取行政资源,采取政府直接投入和项目“捆绑”的方式,利用小流域治理、农林、交通等资金建设河堤、路、桥等基础设施,利用电力、农改、公租房建设配套设施。积极争取省中小企业局扶持县域工业集中区小贷公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二是借鉴经验,大力推行“BT、BOT、ppp”等模式,对园区配套建设仓储物流、垃圾污水处理厂等功能性、经营性项目通过招商交由企业筹资建设和经营,解决政府资金不足的难题。三是设立集中区建设开发公司,通过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筹资建设资金。今年以来,7个省级重点集中区已投入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亿元,超过历年累计投入总额,共收储土地*亩,建成标准化厂房**万多平方米。各集中区道路、管网、桥梁、水电讯、防洪等基础设施及输电配电、污水垃圾处理厂、标准化厂房、路灯亮化、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陆续建成。
五、突出招商,聚集产业,加快形成建设发展强力支撑。
为“筑巢引凤”吸引更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入区,各县区围绕集中区建设积极开展了以区引商、产业链聚商、对点招商、以商招商等开展形式多样招商活动。在关天经济博览会、十五届“西洽会”等大型招商会上,通过发放宣传册、播放多媒体提高集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商南县建设集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的同步在全县开展了“百人百万创百业”活动,即扶持100名创业带头人,每人至少筹资100万元,创办100个中小企业,在用地、税费、信贷等方面对创业人员给予优惠,成立4个招商小分队分赴北京、南京、深圳、西安等地驻点招商,对入园企业实行特殊保护制度。商州区组建10支招商小分队,每队给予2万元专项经费,开展专题招商。各集中区在大力招商的同时,也严格企业准入,将项目投入强度、市场前景、环保工艺条件、产品科技含量、提高财税和就业水平作为刚性要求,从标准上确保集中区产业发展水平,对已签约项目,认真落实包抓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实行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有效益。按照产业定位,我们努力把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县域农业产业化推进基地、东部产业转移承载基地、区域经济体系配套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全力打造钒、钼、硅、钢铁、氟化工、黄金、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建成企业聚集、产业聚合的集群化、集约化发展的新格局。
六、强化管理、创新服务,全力打造建设发展优越环境。
各集中区在完善内部管理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形式,积极推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创设优质的投资环境,全力优化要素服务,对入区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优先核准或备案,优先列入重点项目计划,优先保障能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供应。商南县对入区企业各项手续实行全程代办制。镇安县安排管理人员到广东、江浙学经验、变思想、优管理,洛南县做出“审批事项不出园”的服务承诺,安排8名科级领导专职负责园区各项工程建设。丹凤县实行责任部门帮办制和办事登记卡等制度。县区政府加强水、电、气、讯等要素调控,优先保障园区企业生产需求,提高入园企业配套服务水平,为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
我市在工业集中区建设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但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现有基础条件较差。全市10个市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绝大多数属新建园区,各级政府划出区位优越、地势平整、交通便捷的地方建设工业园区,想方设法聚集财力,陆续完成了规划编制、土地征收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但整体水平还相对较低,与企业入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加之,我市立地条件较差,还要同步建好河堤、护坡、电力、环保、生产性配套设施等,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2、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目前,我市各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有关部门扶持、承建垫资等方式筹措,资金投入有限,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完善,资金渠道狭窄,各项建设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3、项目用地指标受限。由于先期的市、县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预留工业用地指标少,与集中区发展规划衔接不够,土地制约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在集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还没有从耕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在土地政策日益趋紧现状下,政策使用以及项目审核报批等“瓶颈”问题严重困扰、甚至制约了集中区发展,集中区有限的人力、精力和时间大量耗费在找依据、查文件、请示汇报、部门协调上,基础设施、企业、项目等地开工建设情况较多,也关系到“资金到位率低”、“落地项目数少”现象。例如**县工业集中区共去年4月至今共申报三批土地***亩,目前只审批了*亩土地。
4、缺乏大项目支撑。我市工业集中区规范化建设刚刚起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造成招商引资难度大,特别缺乏大项目引领产业发展。
针对我市工业集中区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是促进交流学习。建议省局每年从中小企业系统、集中区管委会选派干部委托高校短期培训或赴发达地区学习经验,以点带面,提升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顺应发展需求。
二是继续加大对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政策支持力度。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产业转移、关天经济区规划实施历史机遇,瞄准“十二五”发展目标,将工业集中区建设县域工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将公共政策重点转向以工业集中区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上来,夯实发展基础,扩充产业承载空间,提高投资吸引力,加速工业化进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上,建议省上在制定全省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时予以倾斜,专项统筹安排重点集中区的土地利用指标,单列定向下达重点集中区。协调省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切实提高审查审批效率,对集中区用地审批、调整等工作依法开辟绿色通道,予以优先办理,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全面把握当前国家土地政策的精神实质,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改革创新、灵活运用现行土地政策,为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提供用地保障。融资渠道上,建议各级政府政府赋予集中区开发建设公司更多土地开发等职能,以获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和外地资金引进,增强其滚动发展的造血功能。在多方支持上,鉴于县域工业集中区肩负的艰巨任务和重要作用,各级交通、水保、电力、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对县域工业集聚区优先安排布局,并在设计、实施中尽量满足集聚区长远发展需求。为顺应招商服务和县域工业发展要求,加快建好服务体系,指导帮助各地市尽快建成市级综合性服务中心,为产业壮大、企业发展提供市场研究、技术咨询、质量检测、信息交流、管理咨询、培训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服务。
三是协调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商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快速发展中积极打造现代材料、新能源、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循环经济发展六大基地,目前,各集中区发展缺乏关联性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支撑和引领,请求省局给予协调支持,帮助我市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带动商洛突破发展,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实现资源转换。
下一步,我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完善设施、聚集产业、突出特色、创新引领”的总体要求,依托优势资源,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为重点,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加经济总量,真正将县域工业集中区建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全民创业的活跃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方式,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或投资公司,利用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集中区经营开发,走企业化经营的路子,想方设法解决开发资金的“瓶颈”问题。各集中区开发建设公司力争在年内设立运行。针对影响建设的突出问题,加强协调,加快建设进度。全面推进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
二是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指导各集中区在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中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提高产业关联度和聚集度。强化环境保护措施,每个集中区重点培育3户以上节能减排技术示范企业和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利用好国土部门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调整的时机,积极争取预留空间,为集中区未来快速发展提供条件。根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定好下开发计划,明确开发任务和建设工期。
三是着力抓好招商引资。以国内500强企业、省内外的大企业、大集团作为重点,寻找符合集中区主导产业的关联地区、关联产业、关联企业作为招商重点,提高产业聚集度。市政府网站开辟专门网页,并利用各种途径,积极推介集中区,发布招商信息。及早谋划2012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各集中区至少新策划包装15个重点招商项目,打好来年招商基础。指导集中区设立招商引资指导协调机构,全面落实本地区的招商引资政策,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吸引更多的知名企业入区投资发展。
四是全力促进项目投产。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进集中区产业项目建设。一是前期项目抓开工。对未开工的重点项目,要逐项排查,逐一落实推进措施,促使尽快开工;二是在建项目抓进度。加强协调调度,细化施工方案,强化现场管理,加快施工进度;三是竣工项目抓投产。对建成项目,帮助完善生产条件,促其尽快达产达效;四是生产项目抓效益。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解决困难问题,确保企业实现预期生产目标。
五是创新完善管理体制。指导集中区创新管理,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推行“集中办公”、“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等管理模式。建立反应迅速、功能完善、协调有力、运转顺畅、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按照“科学高效、各负其责、政企分离”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管理,建立健全工业集中区发展领导小组决策、管委会管理、开发建设公司运营的三层管理框架。
六是强化统计监测。在做好省上安排统计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细化监测,并对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发展动态定期通报。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