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市工业集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精)
关于平凉市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工业园区(集中区 建设是发展区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手段, 是 开展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 是加快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发 展特色产业、拉伸工业链条、集约利用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具 有极强地集聚、整合和带动作用。近年来 , 市委、市政府确立了 依托工业园区办工业的发展思路 , 使工业园区(集中区 建设取得 了显著成效。最近,我们对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 以探讨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
一、基本情况
我市工业园区(集中区 建设始于 20世纪 90年代。经过多 年的规划调整和组织实施 , 以 312线为主轴、县域中心城镇为基 点,初步形成了 “ 三园五区 ” 的开发建设格局,即以甘肃省人民 政府批准设立的平凉、华亭、静宁三个工业园区为主体, 原省经 委批准设立的泾川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市政府组织实施的崇信、灵台、庄浪、峡门能源新型建材三个集中区配套发展, 规划开发 总面积 57.49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 5.14平方公里。目前, “ 三 园五区 ” 初步完成了开发区域和功能布局规划设计,累计完成基 础设施建设投资 6.4亿元,完成产业开发项目投资 248亿元,入 园项目 197项,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 58项, 亿元以上 13项, 从
业人员 16200人,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开发项目配套跟 进, 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 40.87亿元,实现利税 2.05亿元。1.甘肃平凉工业园区:2002年 1月省经贸委批准设立, 原为 二十里铺工业园区, 规划总面积 5157亩。2004年通过清理整顿, 被国务院确定为保留的工业园区, 2006年 8月国家发改委以 〔 2006〕第 66号文件发布公告,并更名为甘肃平凉工业园区。目前园区辖米家湾、演武、马坊三个行政村及园区工贸开发建设 有限公司,截止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8600万元,基 本形成了 “ 一纵三横 ” 道路框架, 并配套跟进了供水、排污、供电、通讯设施, 建
成了日处理能力 5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 建成了 园区 35千伏变电站,为项目入驻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证。已引 进华能平凉电厂、平凉祁连山水泥等骨干企业 26户,项目完成 投资 95.5亿元。在 7个工业集中区中,该园区入园企业的建设 规模相对较大, 技术装备相对先进;社会服务配套设施较为齐全, 管理服务机构较为完善。
新批准的甘肃平凉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 28.92平方公里,其 中起步区面积 5.83平方公里, 已建成区面积 2.6平方公里。以打 造在甘肃省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工业园区为目标, 充分发挥和利用 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 按照一园多区 的格局,规划建设了综合加工、电力工业、仓储物流、化学工业 四个功能区。通过大力发展电力、化工、新型建材、机械电子、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计划用 3-5年时间,全面完成园
区 “ 五通一平” ,实现美化、亮化和绿化,使园区成为特色鲜明, 优势突出,布局合理,工业为主,商贸为辅,配套完善,功能齐 全现代化的新城区。
2.甘肃华亭工业园区:2002年 9月省经贸委批准设立, 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确认。园区总面积 4平方公里, 其中建设面 积 3.2平方公里, 已建成区面积 1.74平方公里。以打造全省最大 的煤化工产业园区为目标, 充分发挥华亭煤田的资源优势, 充分 利用石堡子军工企业闲臵的厂房等资源,以煤炭深加工为重点, 以甲醇产品开发为龙头, 大力开发适合市场要求的后续产品, 不 断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新型煤化工产业。
截至目前, 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83亿元, 完成了 “ 一 路两桥三绿化 ” 工程,拓宽改造主干道路、绿化带建设、人行道 硬化、供排水管网埋设、河堤治理、路灯安装等工程等,实现了 “ 七通一平”。引进中煦公司、豫华公司、福华公司、乐华公司、皇甫酒厂、锚杆厂、晨华公司、兰煤公司、光辉气体公司等 各类企 业 23户,项目完成投资 56.8亿元。
3.甘肃静宁工业园区:2002年被省乡镇企业局批准为乡镇企 业示范区, 2004年省计委批准, 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核准。总 规划面积 4.355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 1平方公里。以建设全 市最大的优势农产品加工园区为目标, 依托农业产业化创造 的资 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集群, 做大做强苹果深加工、马 铃薯深加工、畜禽深加工、粮油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等产业链。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8180万元,入园陇 原红果品经销公司、麦林公司、恒达包装有限公司、工业品包装 有限公司、鼎元纸制品有限公司、静宁大红碗等果品经销、包装 品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共 79户, 入园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15.95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纸箱生产基地和西北五省最大的包装材料 集散地。
4.泾川循环经济产业园:2002年 7月设立,总规划面积约 3.66平方公里, 为 “ 一园两区 ” 布局结构,已建成区面积 1平方公 里。以县城为中心,分别向西南、东北方向辅射。按照建设成在 全省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要求, 充分发挥 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 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 依托果产业和 畜禽产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重点形成苹果 — 果汁 — 果 渣 — 果胶 — 果粉和畜禽屠宰 — 精深加工产业链, 加快发展包装材 料、饲料工业等配套产业。
截至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7873万元,实 施了土地集中、道路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等工程。入驻 恒兴果汁公司、旭康食品公司、天纤棉业公司、育才酒精公司、丰农公司、粟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民建机械厂等企业 10户, 累计完成项目投资 8.5亿元,形成了苹果深加工、棉纺产业、畜 禽屠宰深加工产业集群的雏形。
5.崇信工业集中区:2002年 3月设立, 位于县城以东 1公里 处,已形成以矿山机械、肉牛养殖、饲料加工、食品加工为主体 的产业结构。
截至目前,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 6200万元,形成 了较为完备的路、水、电、通讯设施。入驻崇信电厂一户,累计 完成投资 43亿元。
2008年底,根据市政府关于调整修订工业园区(集中区 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崇信县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在县城以西 建设新园区, 具体位臵位于县城以西 12公
里处, 东至东沟小学, 西至庙台小学,南以芮河及南山为界, 北以北山根为界, 东西长 4.5公里,南北宽 1.6公里,规划面积 5.34平方公里。
6.灵台工业集中区:2002年 3月设立, 位于县城西南, 规划 总面积 3.43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3877万元,基本实 现了工业集中区主要干道的绿化、美化、硬化、亮化目标。入驻 制药、地毯、肉食、酿酒、造纸、建材、铸件加工、粮油加工、商贸服务等企业 17户。
根据灵台县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 的要求,规划在中台镇邵寨建设新园区,面积约 7000亩,位于 县城东部 10公里处。
7.庄浪工业集中区:2002年 3季度设立, 初步规划面积 3.414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 0.32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面 0.56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5300万元,完成了工业 一路至四路、滨河路东段的路基建设和部分铺油工程。入园地毯 加工、服装加工、家具制造、物流配送等企业 18户,累计完成 项目投资 2.5亿元。
8.峡门能源新型建材集中区:2009年 2季度设立, 初步规划 面积 84.7平方公里,其中峡门建设区可建设面积 4.4平方公里, 上扬建设区 2.7平方公里, 石灰石资源区 55.2平方公里, 石灰石 及煤炭资源区 22.4平方公里。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 16户,主 要有平凉海螺水泥公司、福利制革厂、峡门造纸厂、新世纪建材 公司等企业。目前, 该集中区尚需报甘肃省开发区建设领导小组 批准。
我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入园企业逐步增多,发展规模逐年 扩大,产业特色逐渐显现,土地集约利用效果逐步提高, 支撑工 业、承载项目、带动三产的 “ 洼地效应 ” 逐步显现,对全市经济增 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了组织力量,明确了权、责、利关系。各 县(区 工业园区(集中区基本上都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 加强了领 导,靠实了责任,健全了机制,防止了政府大包
大揽和 “ 一阵风 ” 问题。各工业园区(集中区管委会充分发挥职能,采取有力措 施,强力推进工作,确保了园区(集中区发展建设各项工作的
顺利开展。
二是加大了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各工业园区(集 中区 以营造良好的工业经济发展载体和平台为目标, 千方百计 筹措资金加大投入, 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改善投资硬 环境。目前各工业园区(集中区 “ 三通一平” 工程基本完成,有 些甚至已达到了 “ 五通一平” 或 “ 七通一平”。部分园区(集中区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超前, 建设标准起点高, 形成了良好的招商引 资硬环境。2011年, 全市 8个工业园区(集中区 共完成基础设施 投资 1.5亿元,集中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更趋完 善,加之优惠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为吸引外商、吸纳外资, 集聚工业发展要素创造了优势。
三是入驻了一批工业项目, 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各工业园 区(集中区依托园区功能定位和区域优势, 采取内引外联等措 施,积极招商引资,努力聚合民间资本,狠抓项目建设,调整产 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增加了经济总量, 优化了产业结构 和产品结构, 提升了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 为全市 工业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集中区 筑巢引凤的作 用得到了充分体现,搭建起了我市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平台, 扩大了下岗失业职工和社会劳动力就业的渠道。2011年全市 8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完成投资 26.6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达到 40.87亿元,一大批项目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辐射拉动作 用强的工业项目入驻园区(集中区, 有效带动了全市工业经济
发展。
四是招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园区软实力进一步提长。各工业 园区(集中区 都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及管理办法,形成 了对外有吸引力, 对内有推动力的激励机制, 实现了管理与服务 的创新。工业园区(集中区普遍实行 “ 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 服务 ” ,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全力服务,得到了客商的好评。总体来看, 工业园区(集中区 已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亮点, 成为新型工业发展的崭新平台, 也成为平凉工
业发展的新摇篮和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 入园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 加 快工业园区建设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 有利于实现资源和信息 的共享, 有利于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有利于产业有序集 聚形成规模优势。可以说,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 了产业集聚,带动了城镇化建设, 增加了就业岗位,提升了开放 水平。大办工业园区、办好工业园区是我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二、工业集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我市工业园区(集中区 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 也应当看到, 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 与实施 工业强市战略, 与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 与地方经济发展和 推进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是工业园区(集中区 建设的发展思路不清晰,发展方向
不明确, 规划工作相对滞后。由于发展园区工业的时间较短, 对 园区经济的认识水平有限, 对发展模式的理解还不清晰, 观念仍 然比较落后,导致园区规划、管理、建设、招商、运营等各个环 节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集中区功能定 位、产业布局、招商方向等都处于不确定状态, 园区建设缺乏宏 观的、科学的、前瞻性的规划论证,规划起点不高,总体布局偏 散,建设的随意性较大。
二是工业园区(集中区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不配套。受 资金筹措、思维定势等逐多因素制约,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 道狭窄,只靠政府投入的依赖性较强, 没有形成商业化开发、吸 引多方投入的良性循环, 集中区内真正意义上的 “ 五通一平” 还没 有完全实现,影响招商引资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园区建设规模偏小。目前全市规模面积在 2000公顷以 上的园区仅有 4个, 实际除华亭工业园区、静宁工业园区和平凉 工业园区外, 其余各县工业集中区的实际开发面积小, 没有形成 适度的规模,不仅分散了土地、资金,加大管理难度,也降低其 应有的集聚和规模效益以及资源的集约利用度。同时, 处理废水、废气、废物 的设施建设不足, 容易使园区成为新的污染源,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项目实施的进度。
四是园区产业结构趋同。部分工业集中区只注重前期开发, 忽视远期建设和发展,只注重引进企业数量, 忽视产业关联, 致 使引进的企业项目大同小异, 同一产业分散在各个集中区, 难以
形成有效的工业发展产业链。产业结构雷同既制约了产业聚集, 也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 使园区优势产业难以形成。除甘肃平凉、甘肃华亭工业园区外, 县区工业集中区大多是综合型园区, 专业 型、特色型园区相对较少。
五是园区产业层次较低。至 2011年底,在所有工业园区、集中区中,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简单加工业 或低端产业类企业占 40%以上, 入园企业、项目规模偏小, 尤其 是千万元以上项目极少,产业档次偏低、技术含量不高、“ 散、低、小 ” 的问题普遍存在,缺乏一些跨跃式发展、行业龙头和规 模企业。
六是园区(集中区 供给要素制约。由于我们的招商理念还比 较落后, 招商方法和手段不够先进, 招商引资的一些优惠政策落 实较难, 加之园区的载体功能较弱, 一定程度上影响招商引资的 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县级工业集中区土地征用困难较大。全 市 5户市级工业集中区由于没有得到省政府批准认可, 在土地征 用上存在较大困难, 加大了招商工作难度,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 园区的快速发展。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信贷紧缩的影响, 加 之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健全和国有商业银行信 贷支持力度不大, 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直接限制了园区和企 业的发展壮大。
三、加快发展工业园区的对策和建议(一发展工业园区区的优势条件分析
虽然我们发展工业集中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现实困难和问 题,但立足自身实际, 综合分析市情, 我市发展工业园区仍然具 有较多优势条件,主要为:
1.丰富的物质资源优势。一是我市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全市 已初步探明煤炭资源 79.9亿吨。针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以 发展洗精煤、煤电、煤化工为主要定位方向, 高起点规划甘肃平凉、甘肃华亭、崇信县 3个工业园区(区 可谓万事俱备。二是我 市是农业大市,近来年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提高, 先后培育 了 “平凉红牛 ”、“平凉金果 ” 等知名品牌, 全市粮食、果品、蔬菜、肉牛等农产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十分巨大。以此为基础,高起 点建设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泾川、灵台、庄浪、静宁等县工业集 中区的时机已经成熟。
2.较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 会城市几何中心,是古 “ 丝绸之路 ” 北线东端之重镇,素有 “ 陇上 旱码头 ” 之称。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也是欧亚大陆 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 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 北,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干, 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公路网 络。随着平定高速、银武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的陆续建设,平凉将成为贯通西兰银三条高速、三条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 区 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发展工业园区的位臵条件非常优越, 是周边市(区 在地缘优势和规划用地上所无法比拟的。
3.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我市发展工业的历史悠久,工业经
济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相对较好,以煤电为支撑,煤炭、电力、建材、食品、医药、制革、机械、电子等区域特色鲜明、行业竞 相发展、较具规模优势的资源导向型工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已初 步形成。按照全市 “ 十二五 ” 工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 十二五 ” 期间,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要措施是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 紧紧围绕资源优势, 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重点培育能源化 工产业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建材开发产业链、装备制造产 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等 10大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4.良好的人力资源优势。全市工业经历了 “ 七五 ” 期间的联营 联合和 “ 八五 ” 以来的大规模技术革新改造, 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懂 技术、会管理、业务精、素质好的产业工人队伍,这些产业工人 已经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宝贵人力财富。而且,我市工资水平相 对较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成本较低。这些都是建设园区、发展 工业经济不可多得的优势条件。
5.优越的政策环境优势。为全面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精心谋划,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服 务水平, 正在积极推进园区管理的社会化工作, 研究制定了工业 园区在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争取为入驻 园区的企业提供最佳的政策服务,在政策、信息、资金、标准等 方面形成合力,为园区建设创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
(二加快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 立足市情
实际,充分挖掘潜力,狠抓政策机遇,科学利用优势,坚持用改 革和发展的办法,认真推进 “ 六个到位 ”。
1.强化理念更新,推进起点到位。推进园区经济建设,必须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本地自然禀赋, 走特色化、专业化 之路,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同时遵循 “ 既要金山银 山,更要绿水青山 ” 的方针,促进园区从粗放型扩张向打造精品 园区转变, 增强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深入学习和借鉴南方发 达地区发展工业园区先进理念和经验, 不断探索切合地方实际的 有效途径,深入研究工业集中区发展的要素关系,在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发展定位、园区管理、产业关联、政策措施等各个方 面开展研究, 切实提高管理运营水平, 建设一流的企业发展平台, 真正使工业园区起到工业企业的孵化器、项目建设的助推器和招 商引资的催化剂的综合效益, 最终达到引进优势项目, 拉伸产业 链条,集约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业效率的目的。2.强化产业集聚,推进规划到位。发展工业园区首先要做到 规划先行。按照 “ 找准比较优势,规划产业方向,对接梯度转移, 把握发展趋势,突出招商重点 ” 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园区 产业规划的质量。坚持用科学的理念和态度指导园区建设。将各 园区规划与城市的发展有机结合, 本着着眼未来、科学发展的原 则,紧密结合自身在资源、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高起 点前瞻性的进行研究规划,制定园区的区域范围、产业园区和功 能配套总规,使园区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质量提
高。做到基础设施规划与产业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设。
3.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集聚到位。按照 “ 产业相近、产品关 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 的原则 , 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合 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园区产业分布,积极推进集聚效应 , 按照 既定的功能区进行招商引资, 入驻项目, 争取更多的配套优势企 业落户工业园区。对于省级工业园区(如二十里铺 ,应以技术密 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外向型产业为主, 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的产 业, 兼顾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各县工业集中区要通过 承接产业转移, 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与大型 骨干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不失时机地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突出园区产业配套, 鼓励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 的方向发展,形成产品配套、合作紧密的生产网络。要进行园区 产业扶持,重点做大做强 1-2个布局集中、主导产业突出、特色 鲜明的工业园区,形成 “ 产业锁定 ” 效应,增强 “ 投资磁场 ” 效应。4.健全体制机制,推进管理到位。首先,按照政策引导,政 府推动,市场运作,利益驱动的原则创新机制、活跃机制,做到 “ 四个一 ” :即配一个班子、建一个机制、划一个区域、定一套政 策。赋予园区管理班子相应的管理权限, 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业园 区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园区日常管理等项事宜。其次, 优化发展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 特事特办, 减少中间环节, 推行一站式办公,开展一条龙服务,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再次, 还要针对不同的项目,在市级权限范围内,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土地、环境等宏观管理手段,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 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工业园区信息服务系统, 着力解决部分工 业园区电价偏高问题。另外, 还要加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力度,坚持筑巢引凤, 提升园区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加强规划 管理和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辐射带 动作用强的企业和项目。
5.创新招商理念,推进引进到位。要在总结以往招商引资的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招商理念, 努力创新招商方法, 丰 富招商内容,活化载体形式,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和水平, 重点是继续营造好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 为投资者创造好生 活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在坚持完善小分队招商、领导招 商、以商招商等招商形式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依托产业招商、强 化项目招商、园区优势招商等新的引资方法。同时,要以大开放 战略提升园区招商引资水平。在目前我市经济总量偏小、地方财 力紧张、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差、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单靠自 身力量加快发展是不现实的, 必须坚持以大开放为主的战略, 通 过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 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提升园区招商 引资水平,壮大工业园区的经济总量和规模。
6.多方融汇资金,推进投入到位。坚持走多元融资之路,对 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 建立多元投 入的融资机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推行招商引资, 积极创 造条件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在园区的企业项目发展上, 各
级金融部门要探索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的新路子,解决园区内 有效益、有市场、有订单、有信誉的中小企业贷款问题。总之,建设工业园区,发展园区经济,是做大做强全市工业 经济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手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体 制、管理、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协同。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的 工作,我市工业集中区(园区建设一定会得到有序发展,全市工 业经济一定能够实现新的跨越。
第二篇:关于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第三调研组
根据统一安排,4月22日,市政协第三调研组,在副主席陈茂政、朱承平带领下,对张铺、石梁等8个镇(街道)的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了听取汇报、现场查看、座谈讨论的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张铺、石梁等8个镇(街道)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工业集中区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全面规划并启动了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天长街道在市区东北过境公路东侧规划了1.9平方公里的中、小企业集中区。张铺镇在张便路和205国道之间规划建设了800亩的工业集中区,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分三期规划建设。新街镇在其东北部飞龙大道东侧规划建设了3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首期规划800亩,计划投资1600万元。郑集镇在集镇东郊、郑关路的南侧规划建设了600余亩的工业集中区,计划投资3000万元。万寿镇分别规划了3平方公里的镇区工业集中区和2平方公里的忠孝园区。石梁镇规划了位于石梁镇2500亩的A工业集中区和位于十八集社区3000亩的B工业集中区。冶山镇的工业集中区分为一期180亩和二期800亩。仁和集镇工业集中区分为仁和洼塘工业集中区和界牌赵庄工业集中区,面积1350亩,计划投资2800万元,同时正在规划新老天秦路之间3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
2、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工业集中区所在镇(街道),克服自身财力困难,千方百计加大集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已投入各类资金6.98亿元,工业集中区框架已经拉开,基本达到“三通一平”的标准。天长街道已经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一期180亩的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10万方的垫土工程、1000米长的两条水泥路面、1500米的两条主次排水涵道、800米的电力主杆线、通讯线路等工程。张铺镇投入60万元用于拆迁、征地、设计和主要道路建设。郑集镇正在着手建设东西两条13米宽的框架道路,路基土方工程已经完工。万寿镇忠孝园区正在实施排水、道路、路灯、绿化等配套工程建设,镇区的工业集中区建设也即将启动。石梁镇新建区内道路900米。冶山镇投入10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建设,区内道路、水路基础设施基本形成,5月底电路工程结束。仁和集镇已投入18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路面铺设、排水道、电力设施、自来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已经大部分完成并投入使用。新街镇投资500多万元用于集中区征地,土地平整和规划建设,计划再投入1300多万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3、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作用显现。工业集中区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以上集中区所在镇都充分利用工业集中区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共引进项目89个,有48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共引进资金114650万元,到位资金81600万元。天长街道中、小企业工业集中区引资落户12家企业,3家企业边建设边组织生产,2009年实现引资1.5亿元。张铺镇工业集中区入区企业有9家,竣工投产6家,2009年产值1.2亿元,利税850万元,开工建设的三家总投资1.3亿元,到位资金7000万元。万寿镇忠孝园区入
驻企业16家,建成投产8家,正在建设的6家。2009年园区企业总产值3.47亿元,入库税金784万元。石梁镇的园区共有39家企业,员工2500余名,2009年共引进市外资金1.5亿元,新上项目1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实现利税3500多万元。仁和集镇工业集中区共引进入园项目投资1.955亿元,建成项目15个,2009年共创造工业产值1.1亿元,实现利税800万元,上交税金320万元。郑集镇工业集中区入区企业5家,建成运营的有3家,2009年总产值5866万元,入库税金242万元。冶山镇园区入驻企业有7家,总投资1.6亿元,已有6家破土动工,预计年底全部投产运营。新街镇园区入驻企业4家,建成运营的1家。
二、存在的问题
1、建设用地矛盾制约工业集中区发展。一是用地指标少。上级部门每年下达我市的计划用地指标非常有限,落实到镇工业集中区的微乎其微,同时通过建设用地置换出的用地指标只按20%的比例分配到项目实施镇,无法满足工业集中区发展和项目引进的需要。二是征地工作难。土地征收过程中涉及村民组土地调整、资金分配矛盾较多,加之农民对土地补偿款、劳力安置费、青苗费和房屋拆迁费等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惠民与发展结合点难以把握,一方面增加征地难度,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
2、建设资金问题阻碍工业集中区发展。一是资金投入压力大。为了筑巢引凤,必须做好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由于这些镇的政府财力有限,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难以满足集中区发展的需要。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是主要渠道,但为提高资金运营效益,规避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对中小
企业的贷款控制越来越严。而相当一部分入驻镇工业集中区的中小企业,由于缺少有效抵押资产,特别是拿不到国有土地使用证的企业,银行不敢对其投放贷款。
3、产业定位模糊影响工业集中区发展。在以上镇工业集中区中,只有万寿镇和郑集镇集中区的产业定位比较明确。郑集镇以文化产业为主,辅以物流、家具轻纺等产业。万寿镇工业集中区的定位是机械制造、造纸包装和磁光电电子行业,其中忠孝集中区以新光源为主,镇区集中区主要特色是万寿机械公司为龙头打造机械制造业。其他集中区由于多种原因尚未确定一个主导发展方向,而且已引进的项目所属行业较为分散,产业关联度不大,缺少有牵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难以形成产业链,企业集群效应难以体现。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当前我市各镇工业集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1、建立健全工业集中区的管理机构。工业集中区从筹建、规划、建设、招商到运行,都要牵扯镇(街道)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大量精力。建议市委、市政府在机构、编制、人员等方面给予保证,配备各类专业管理人员,成立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在镇(街道)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协调处理和解决集中区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切实做好指导、规划、管理和服务工作,促进工业集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2、加快镇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建议市政府制定镇工业集中区的统一规划,把工业集中区的管理和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出台有关文件,在资金和政策扶持上给予倾斜。
3、加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当前,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只有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努力降低入区企业投资建设成本,才能招到商,引到资。要利用贷款、争取财政贴息或向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加大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基础工程建设进度,努力改善投资硬环境,提高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竞争实力。
4、走工业集中区企业集群发展之路。在引入项目时,要改变过去无条件引进、全盘接收的招商方式,尝试进行有选择招商。要明确集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切实改变“抓进篮子就是菜”的观念。要以实现利税增收为目标,着重引进规模大、牵动性强、技术先进的工业类项目,将同类项目引入特定的范围,促使进区入园企业形成集群发展之势,为工业集中区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快入驻企业项目建设投产进度。市直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一流发展环境要求,进一步做好引进项目服务工作,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于新引进项目要促其尽早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要抓其尽快建成投产,对已投产项目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6、大力拓展集中区用地发展空间。要用足用好建设用地置换政策,大力开展土地置换,尽可能扩大土地置换面积。建议市政府提高项目镇置换用地指标返还比例。结合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为镇工业集中区预留出更多发展空间。同时要进一步整合集中区土地资源,对少数长期占用土地“圈而不建”的项目实行依法收回。
7、建立工业集中区企业融资平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采取财政拨出一点、企业自愿拿出一点、社会入股筹集一点的办法,筹集一定数额的资金,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建议市政府牵头,定期筹划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限额担保,切实解决工业集中区企业发展融资难题。
8、拓宽全民创业平台。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和有条件的社区、村,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或招商引资,建设一定面积的廉租标准工业厂房作为创业园,为创业者创业和退镇(街道)入园的小企业发展提供生产经营场所。
第三篇:沐阳县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沐阳县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按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对部分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认为,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势在必行,对当前我县经济发展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速度快与不快的问题。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引擎,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抓手,全县广大干群必须统一这个思想认识。一乡不富何以富县?如何下好下活工业这盘棋,决定“全市三分总量有其一”的目标能否实现。全县各乡镇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大搞工业集中区建设。但是,从目前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从客观上影响了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所到乡镇各级领导对县委、县政府对工业集中区建设的要求基本都能理解,但也有应付思想,少数乡镇思想认识不到位,破解难题的主动性不强、行动相对迟缓,效果不够明显,只停留在计划和设想中。对发动全民创业的真正目的认识不清,认为乡镇工业太差,现在大搞工业集中区建设不适时宜,强人所难。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搞,没有弄明白到底为什么要搞工业集中区建设。说白了,一是没有钱建,二是建好了没有人要,三是为了应付县里勉强建。
(二)、统一规划上,缺少科学性,长远性。
工业集中区应该如何建,建在什么地方,是由条状延路发展,还是变为块状区域,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为了好看,搞形象工程,虽然不存在违规占地现象,但是还是占用了大量好的良田,造成新的土地浪费。规划缺乏科学性,不能因地制宜,没有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三)、资金调度上,不能多渠道、多思维筹措。
乡镇集体经济薄弱,政府可用财力有限,对如何吸引外资、民资用于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开发工业集中区,办法不多,思路不宽。如何筹措建标准化厂房的资金,不开动脑筋,把眼光只盯在脱贫攻坚资金上。还有的把建厂房任务分解到各村,各机关,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政策,造成任务分解,实效难成,体现不出决策的科学性。
(四)、管理上,没有相应的过硬措施。
集中区建设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有些乡镇虽然向县政府承诺保证完成建设工业集中区的任务,但是集中区建前、建后缺乏明确的工作思路。县里让建我就建,建好后如何运作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案,没有得力的招商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能解决乡镇工业集中区招商难,项目引进难的问题。
二、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1、立足本地区位、资源优势,从本土创业和招商引资着手发展工业项目来充实工业集中区。进一步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工业集中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大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氛围,搭建全民创业的舞台。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必须以创业和招商引资为前提,决不能让新建设工业集中区厂房成为空壳厂房。调研中,我们的确看到个别乡镇的有盲目上马的情况,结果造成厂房长期空关的现象。
大部分乡镇在建设标准化厂房过程中都能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做文章,有针对性的建设标准化厂房,使厂房在建设之前就能有项目入驻。新河镇是我县的花卉之乡,本身没有工业项目,在工业集中区建设之前就是针对干花项目进行建设,原有的干花项目规模不大,入驻标准厂房后,依靠工业集中区优势和一些优惠政策使企业不断做大,成为我县的外贸大户。
陇集、桑墟、贤官等乡镇由于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业集中区
建设不存在入驻难的问题。但,针对一些工业比较薄弱的乡镇,则必须做好招商引资和发展本土经济的文章。龙庙镇在工业集中建设过程就是招商先行,结果工业集中建设有两座标准厂房就是外商老板自建的。陇集镇在四年前是一个工业零镇,之所以拥现在的工业集中区的规模,其根本原因就是招商引资。
另外就是鼓励本土创业进园区,要想富一方百姓,其根本就是要鼓励创业。我县不同的乡镇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茅圩的水晶、韩山的蓝晶矿、高墟的大米、吴集的百页、万匹和东小店的蔬菜,这些都是良好的工业原料,完全可以鼓励当地人进行深加工来获得更多的附加值。特别是贤官、桑墟的板材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可是板深加工有我县基本还是空白,具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办公用品、家具、工艺品、体育器材等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这些都是我们工业集中区建设招商和创业的好项目。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规划工业集中区。
根据自身的工业基础、产业特色,进行规划制订,同时,要做到集中区规划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小城镇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同步实施。按照“一步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集中区建设和乡镇总体规划有机结合。
3、实事求是,不摆花架子,不搞大而全。
工业集中区一定要建,究竟要建多大,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建设。办自己能办的事,不急功近利,搞有效投入,想好敢于负债的条件,以免形成资源浪费和新的财政负债。陇集、贤官做法的前提条件是招商与建设并重,量身定做,按需建设,同步进行,打出了有风险的时间差,结果是成功的,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招商为先导,以招商促工业发展,以工业发展带动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以工业集中区发展带动乡镇财税收入的增长。
4、多渠道筹集资金,(1)效仿陇集做法个人投资建设,先建后卖,乡镇负责保底收益,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他筑巢你引凤;(2)效仿贤官做法,乡镇、村、企业大户股份投资,租金共享;(3)也可以采取乡镇干部集资;建方垫资,先建后付,分期付款;吸纳效益好的企业资金投入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
5、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对各种扶持资金进行整合和统筹使用,优先扶持工业集中区项目建设,为集中区企业提供可以贷款的各种有利条件,引导和鼓励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
6、明确责任,规范管理。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是一件利民之举,是发展乡镇经济的好事,好事要办好。因建工业园区时的资金来源多样性,和为了提高标准化厂房的使用率而对外招租的一些承诺,这些产权问题、责任问题、管理问题一个也不能含糊,这就要求工业集中区管理制度必须具有规范性,而不能只是口头上的、粗线条和含糊不清、不可操作的。
第四篇: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汇报
----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塘川工业集中区。一是修订完善园区规划。根据全县工业结构调整和集中区发展实际,今年对该区的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实施了集中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几年以来,共接触洽谈项目5项,落实建设2家,即青海奥莱蒙钙业有限公司和青海鼎盛新型环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协议资金1亿元;准备建设企业1家,即中储粮油料分公司油菜籽加工储备项目,协议资金1.5亿元;达成投资意向的1家,即北京客商准备投资的物流园项目,协议资金2 亿元。三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新建的110KVA变电所已经建成投入运行,正在建设的330KVA变电所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线路架设完备。博川矿业公司一条生产线已经建成,年内可以投入生产。到目前,工业区内新增投资1.3亿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87%。
(二)青海互助绿色产业(基地)园区。园区总体规划已获得省经委同意批复,总体规划面积25000亩,其中一期规划4000亩。完成土地流转1445亩,土地租赁费已发放到户。目前,园区内已建成生产的企业有1家,即春天药业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青海龙的青稞酒公司,计划年内搬迁到园区内生产;投资5亿元的民族商务大市场项目正在做招商引资工作;另外,投资1.3亿元的无锡绵纺织项目和杨光猪肉加工项目也正在洽谈中。
(三)红崖子沟工业园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土地流转1565亩;已建成了日供水1000立方米的工业用水和500立方的生活用水工程,完成了日供水1500立方米工业用水工程可研,已报省发改委;110KVA变电所选址等工作全面展开;投资5000万元的园区主干道完成投资500万元;铁路咨询报告、总体规划环评报告
等已委托省铁路设计院和省环境科学院。二是项目建设。互助闽发公司年产100万吨活性石灰项目正在建设,第一条生产线10月份建成投产;陕西长宏铝业集团公司投资18.7亿元的铝基合金项目已报省经委;5万吨氯酸纳和3万吨高氯酸钾项目、30万吨石膏深加工项目正在洽谈;5万吨金属镁项目正在做可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塘川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比较多,但企业产品大多属于粗级或低附加值类型,新型产业占比低。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园区内的道路、供排水管网、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按规划如期进行,制约了工业园区发展和项目入住。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各园区实际,我县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塘川工业集中区。按照塘川工业集中区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大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扩大生产能力。注重引进能对硅系列产品进行深加工和能促进冶炼产业升级的项目和企业入驻塘川工业集中区。同时,根据塘川工业集中区建材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实际,组建一个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批发为一体的水泥、石膏、钢材、新型建材物流园区(大型建材市场)。
(二)青海互助绿色产业(基地)园区。一是做好协调服务。重点做好总投资4000万元的青海中邦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200万元的有机复合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的龙的青稞酒公司搬迁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的杨光猪肉加工等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做好年产36万吨石头造纸项目和总投资5亿元的民族商务大市场项目的招
商引资工作。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加快绿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步伐,提前进行园区的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整合各类资金,加快园区主要区域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为项目入驻和招商引资打下良好的基础,争取明年有2-3家企业入驻园区。
(三)红崖子沟工业园区。完成总体规划环评、铁路咨询报告(预可研)等前期工作;抓紧工业园区主干道路建设,并根据入驻企业的需求,建设通往企业的支路;力争110KV变电所的立项;在完成日供水1000立方米工业用水工程的同时,争取项目资金,解决入驻企业长期用水的需求;互助闽发公司第一条生产线力争10月份建成投产。同时,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做好项目储备、包装和招商工作,并做好与空港综合经济区的衔接工作。
第五篇:长丰县工业园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长丰县工业园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在岁末年初的县委七届七次全会和县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县”发展战略,提出了实施“百十工程”,实现“三大跨越”,进军全省十强县的五年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年伊始,县委、县政府就相继制定出台了创建一流发展环境、优先发展工业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在集中力量抓好南部现有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同时,审时度势提出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大胆构想;此外,合肥市新近出台了关于免收开发园区投资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为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近期县发计委组织力量,对全县乡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尤其是南部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南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我县现有工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岗集镇、双墩镇、三十头乡和双凤工业区范围内。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工业园区所在乡镇区,克服自身可用财力紧缺困难,千方百计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截至2005年底,南部经济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78亿元。其中:岗集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6亿元,建成园区主干道路30千米,修建供排水管道11.3千米,园区日供水能力1万吨;架设输电线路25千米,形成供电能力35KVA,另有110KVA供变电项目正在加紧规划建设中;获得国债支持的园区污水管网项目已基本建成,有望年底前接入合肥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双凤工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9亿元,建成园区主干道路39千米,修建供排水管道85千米,实现园区由合肥供水集团和双墩自来水厂的双向供水,园区日供水能力5万吨;架设输电线路34千米,形成供电能力80KVA;园区的绿化、亮化工程效果良好,雨污分流、污水截留系统建成投入运行,有效地控制了园区工业废水对大房郢水库的水体污染。双墩产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0.31亿元,建成园区主干道8.3千米,园区路网框架初步形成,修建供排水管道16.3千米,园区日供水能力1万吨;架设输电线路5.7千米,形成供电能力35KVA。三十头乡三元产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0.51亿元,建成园区主干道7千米,修建供排水管道9.5千米;园区已建成连接合肥张洼路的主管径300mm自来水接装工程,具备1万吨的日供水能力,目前受市区供水水压限制,尚不能满负荷供水;架设输电线路20千米,形成供电能力80KVA。另外,全长约15公里、横穿整个南部经济区的江汽工业大道已全程贯通。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南部几个工业园区的环境不断美化、亮化,园区品位逐步提升,招商吸引力不断加大,产业集聚功能进一步提高,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整个南部经济区的发展受到合肥市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在合肥市“141”组团发展战略中,我县南部经济区作为合肥北部组团,已被列入合肥城市建设规划中,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前景更加光明。
(二)中、北部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始启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除南部经济区外,北部县城水湖工业园要按照6平方公里规划,3平方公里起步,实现水、电、路和园区土地的“三通一平”;中部的下塘、吴山、杨庙等工业集中区要按照5平方公里规划,1-2平方公里起步,实现“三通一平”;其他有条件的乡镇都要规划建设工业功能区。经调查了解,目前水湖镇依托县城发展,在县城西部,罗塘路以西、南一环路以北、西二环路以东、长寿路以南范围,紧邻合淮阜高速和311省道,规划建设9平方公里工业园区,首期工程准备先建成2.5平方公里的仙居产业园和民营工业园。由于靠近县城,水湖工业园的水、电、路等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基本实现“三通一平”要求。中部地区工业集中区建设进展较快的是吴山镇。在吴山镇2005年底修编的总体规划中,就提出在合淮路、合淮阜高速出口交汇处,建设4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和物流园区。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吴山镇提出2006年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任务是:完成吴王大道东段综合开发一期工程9000平方米,修建长1500
米、宽12米、控制红线45米的百花大道和长600米、宽14米、控制红线60米的昌岭路东段,实现工业集中区首期1平方公里范围“三通一平”。
(三)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园区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截至2005年底,全县共引进项目1128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到43.1亿元。在全县范围比较,南部几个工业园区引进项目多,实际到位资金规模大。其中:双凤工业区累计引进项目221个,协议投资77.6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130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21亿元;岗集江汽配件工业园累计引进项目125个,协议投资25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55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12.5亿元;双墩产业园累计引进项目22个,协议投资3.4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7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2.7亿元;三十头三元产业园累计引进项目99个,协议投资11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37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3.6亿元。截止2005年底,南部一乡两镇一区引进的项目数占全县引进项目总数的40%以上,引进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县引进资金总额的90%以上,中、北部地区在引进项目数和到位资金额方面明显偏低。
(四)已进驻园区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为创建一流发展环境,使外地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县委、县政府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去年以来,我县相继采取了重奖招商引资“第一引荐人”、“零门槛”引进工业项目(即:工业项目“零收费”、企业办事“零上门”、并联审批“零停留”)、“企业宁静生产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以商招商,服务园区企业。同时,强化经济环境“110”职能作用,加大企业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氛围。入园企业建设进展顺利,生产经营良好,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双凤工业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52%以上。园区骨干企业鸿路集团钢构项目生产规模急剧扩张,完成从单一的轻钢结构向重钢结构的跨越,企业产值从进驻工业区之初的每年不足5000万元,跃升到去年3.6亿元;全县乃至全省钢结构第一楼——鸿路大厦正以昔日深圳的建筑速度向上挺拔,企业集团正向着全国钢构第一强加速迈进。全国500强企业伊利集团16万吨液态奶项目2005年正式进驻园区以后,建设速度再创新高,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大部分基础工程,近期部分生产线将投入生产运营。其他进区项目,如金诚玻璃钢、波林新材料、丰大乳业、江淮混凝土、华洋电动车、金润米业等企业均生产经营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岗集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比去年增长50%以上。在江汽集团的凝聚带动下,入驻园区的汽配企业逐年增多,其中,星通橡塑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长为我县规模以上明星企业之一。江淮万吨铸造中心、庐丰公司、万向钱潮、万安集团等其它进区项目,也逐渐显现出强劲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力。在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的带动下,岗集镇正朝着全省汽配第一镇,乃至全国汽配基地的目标迈进。入驻双墩、三元产业园以及中、北部吴山、水湖等地区的海螺水泥、合雅化工、红樱桃集团、红星机械、合肥固废处置中心、盐城利维电光源、合肥通用变压器、丰联铸造等企业生产经营良好,建设进展顺利。
二、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几年来我县南部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些成绩,园区形象有所提升,但与县外周边开发区相比,形势不容乐观。像瑶海、庐阳等开发区,无论是土地平整,还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明显好于我县工业园区,对我县工业园区发展形成强大的压力。全县工业园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较好的目前只有双凤工业区,但在道路、企业污水排放等方面,还显得薄弱,仍需进一步完善。中、北部大部分乡镇的工业集中区,基本上处于规划设想中,尚未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园区框架结构大多尚未形成,基础设施亟需加强。
(二)园区产业定位不够明确。在南部几个工业园区中,岗集江汽配件工业园发展目标较为明确。几年来,坚持高扬江汽旗帜,瞄准国内汽车配件行业进行招商,引进的项目体现了以汽配为主的园区发展定位。但是包括双凤在内的南部其他几个园区这几年的发展方向仍
不够明确。双凤工业区及双墩产业园没能确定一个主导发展方向,现已引进的项目所属行业较为分散,产业关联度不大,缺少有牵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难以形成产业链,企业不能集群发展,园区总的发展定位不明朗。三十头乡三元产业园虽提出服装、物流两大目标定位,但在引进项目上存在一定难度,园区入驻企业较少,且分布零散。
(三)引进项目建设进度慢,结构不理想。近年我县工业园区引进项目总数不少,但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较少,且资金到位率偏低,建设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另外,引进项目结构不够合理,为数不多的大项目中,房地产开发类占据了不小的份额。特别是在中北部乡镇,工业项目奇缺,很多引进项目,企业技术含量低,对地方财政税收、社会就业贡献小,发展后劲不足。
(四)园区建设用地面临紧缺矛盾。由于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目前我县工业园区存量可用土地严重不足,土地使用证难以办理,对园区及入驻企业的发展壮大均有不小的制约。
(五)多数入驻企业存在融资难题。我县园区现有的大部分企业属中小型企业,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生产发展资金紧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是主要渠道,但为提高资金运营效益,规避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控制越来越严。而相当一部分入驻我县的中小企业,由于缺少有效抵押资产,特别是拿不到国有土地使用证的企业,银行不敢对其投放贷款。
三、发展园区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县工业园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免收开发园区工业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合政办[2006]8号),规定“对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乡镇工业聚集区的工业投资项目,免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费等3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抓住这一政策机遇,加快我县工业发展,全县各乡镇中尚未按照县委七届七次全会和县人大八届四次会议要求规划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的,要抓紧开展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符合条件的,要抓紧按要求申报,争取能在市政府即将进行的工业集中区确认中获得通过。
(二)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当前,南部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只有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努力降低入园企业投资建设成本,才能在日趋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利用贷款、争取财政贴息或向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园区基础工程建设进度,努力改善投资硬环境,提高园区在招商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三)走园区企业集群发展之路。在引入项目时,要改变过去无条件引进、全盘接收的招商方式,尝试进行有选择招商。同时,要以实现利税增收为目标,着重引进规模大、牵动性强、技术先进的工业类项目,将同类项目引入特定的范围,促使进区企业形成集群发展之势,为工业园区持续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县直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创建一流发展环境要求,进一步做好引进项目服务工作,努力营造“亲商、安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于新引进项目要促其尽早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要抓其尽快建成投产,对已投产项目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五)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用足用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大力开展土地复垦整理。结合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整合建设用地指标,集中向南部和重点乡镇倾斜,为南部经济区预留出更多发展空间。整合园区土地资源,对少数长期占用土地“圈而不建”的项目实行依法收回。同时,积极向省、市争取追加建设用地指标。
(六)进行品牌资源整合。双墩和三元产业园均与我县唯一的省级工业区——双凤开发区接壤。要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区的品牌效应,采取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实行规划同绘,设施
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用,产业共兴,形成大双凤发展格局。
(七)建立企业融资平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议采取县财政拨出一点、企业自愿拿出一点、社会入股筹集一点的办法,筹建“长丰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结合国家开行贷款争取工作,定期筹划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限额担保,切实解决园区企业发展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