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理顺某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13:1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一步理顺某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一步理顺某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第一篇:进一步理顺某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当前的**工业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坚定不移的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是**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构建中等城市等“十一五”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缺陷,已成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制约因素。近期我们就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工业园区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工业园区是**县最具区位地理优势的发展平台,也是**县承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阵地。

(一)基本情况

**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6月至2003年3月,属新碧镇镇管工业小区,规划面积530亩;第二阶段为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提升为县级工业园区,成立新碧工业园区管委会,专门负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规划面积包括新碧镇、新建镇、城北乡两镇一乡六个区块共24.9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6.2平方公里;第三阶段从2006年3月开始,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确名为浙江**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16平方公里。到2005年底,**工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完成开发1.9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75平方公里。共有协议入园企业87家,开工87家,投产79家。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3.5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0.4亿元,年均增长79.96,税收从2002年的960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4256万元,年均增长64.28,初步形成了以五金机械、摩托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灯管等主导产业。2006年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实现税收60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6.7和41。

(二)存在问题

随着工业园区开发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凸现,尤其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已对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成束缚,影响到园区的正常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业园区现已开发范围内共有两个平行的行政主体,即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新碧镇政府,在当前的体制下,存在管理“两张皮”和权责不清的现象。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城镇建设职能不清。目前园区的规划几乎包括整个新碧镇范围,工业园区管委会理应承担所辖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但从行政角度讲,新碧镇的城镇建设主体是镇政府,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导致事实上的主体缺位,双方都难以承担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同时由于工业园区与乡镇的工作定位不同,相互缺乏有效衔接,规划上存在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工业园区范围内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与园区路网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等问题。

二是土地市场无法有效培育。以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人口等要素集聚,培育土地一级市场,再以商贸用地出让平衡园区的建设支出,是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得以保障的关键。在目前的体制下,园区土地市场难以有效培育,同时为筹集城镇建设资金,新碧镇政府也希望通过商贸用地的拍卖以获得收入,部分行政村也以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为由,不断向上申报农贸市场等项目。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调控土地市场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三是政策处理协调难度大。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离不开园区管委会与乡镇党委、政府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两家单位职责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错位,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各自的协调效果和配合程度都会影响两个单位的工作效率。

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推进园区的有效开发、建设和管理,促进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到了相当迫切的程度。

二、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及利弊分析

为有效解决当前园区开发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事权集中、高度统一的园区管理体制,而这个新体制的核心,就是只能由一个机构对园区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将同一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交叉和分开。从各地工业园区情况看,管理体制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是园区从属于镇政府管理的**壶镇模式;二是镇政府从属于园区管理的绍兴袍江模式。从**县当前实际出发,在园区管理体制的设置上,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第一种方案,园区归属镇党委、政府管理模式。就是回归到原来镇管园区的模式上来,由新碧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园区管委会为隶属于镇政府管理的一个部门。

有利方面:可以明确一个行政主体,做到权责清晰、事权统一,减少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不利方面:一是以一个镇来管理一个省级工业园区,职责将难以到位;二是新碧镇现有资金调控

第二篇:进一步理顺某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当前的**工业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坚定不移的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是**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构建中等城市等“十一五”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缺陷,已成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制约因素。近期我们就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工业园区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工业园区是**县最具区位地理优势的发展平台,也是**县承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阵地。[找材料 到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基本情况

**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6月至2003年3月,属新碧镇镇管工业小区,规划面积530亩;第二阶段为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提升为县级工业园区,成立新碧工业园区管委会,专门负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规划面积包括新碧镇、新建镇、城北乡两镇一乡六个区块共24.9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6.2平方公里;第三阶段从2006年3月开始,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确名为浙江**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16平方公里。到2005年底,**工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完成开发1.9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75平方公里。共有协议入园企业87家,开工87家,投产79家。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3.5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0.4亿元,年均增长79.96%,税收从2002年的960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4256万元,年均增长64.28%,初步形成了以五金机械、摩托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灯管等主导产业。2006年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实现税收60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6.7%和41%。

(二)存在问题

随着工业园区开发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凸现,尤其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已对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成束缚,影响到园区的正常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业园区现已开发范围内共有两个平行的行政主体,即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新碧镇政府,在当前的体制下,存在管理“两张皮”和权责不清的现象。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城镇建设职能不清。目前园区的规划几乎包括整个新碧镇范围,工业园区管委会理应承担所辖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但从行政角度讲,新碧镇的城镇建设主体是镇政府,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导致事实上的主体缺位,双方都难以承担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同时由于工业园区与乡镇的工作定位不同,相互缺乏有效衔接,规划上存在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工业园区范围内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与园区路网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等问题。

二是土地市场无法有效培育。以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人口等要素集聚,培育土地一级市场,再以商贸用地出让平衡园区的建设支出,是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得以保障的关键。在目前的体制下,园区土地市场难以有效培育,同时为筹集城镇建设资金,新碧镇政府也希望通过商贸用地的拍卖以获得收入,部分行政村也以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为由,不断向上申报农贸市场等项目。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调控土地市场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三是政策处理协调难度大。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离不开园区管委会与乡镇党委、政府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两家单位职责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错位,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各自的协调效果和配合程度都会影响两个单位的工作效率。

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推进园区的有效开发、建设和管理,促进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到了相当迫切的程度。

二、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及利弊分析

为有效解决当前园区开发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事权集中、高度统一的园区管理体制,而这个新体制的核心,就是只能由一个机构对园区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将同一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交叉和分开。从各地工业园区情况看,管理体制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是园区从属于镇政府管理的**壶镇模式;二是镇政府从属于园区管理的绍兴袍江模式。从**县当前实际出发,在园区管理体制的设置上,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第一种方案,园区归属镇党委、政府管理模式。就是回归到原来镇管园区的模式上来,由新碧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园区管委会为隶属于镇政府管理的一个部门。

有利方面:可以明确一个行政主体,做到权责清晰、事权统一,减少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不利方面:一是以一个镇来管理一个省级工业园区,职责将难以到位;二是新碧镇现有资金调控能力比较薄弱,无力长远支撑园区开发;三是园区开发涉及部门众多,镇政府无力协调;四是随着园区向新建、城北等其他乡镇扩区,在行政区划调整前,新碧镇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必然会造成与其他乡镇在管理、权责利分配等问题上的扯皮。

第二种方案,撤镇建园区管理模式。就是根据**县“撤县建市”、县城总体发展规的工作;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根据上述职责,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建设局(规划局分局)、党群办公室、农村办公室。各局、室具体职责如下:

1.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党政机关政务事务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机关财务、人事、后勤、文秘、宣传、档案、信息、信访、保密、会务、接待等各项工作;协调县相关部门在园区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相关工作。

2.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编制实施园区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负责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按权限审批、申报各类投资项目和技改项目,负责园区范围内地方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的审批等工作;负责企业入园建设服务等工作。负责编制实施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负责拟定园区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规定并具体组织落实;负责招商引资的宣传促销、投资咨询、项目筛选、洽淡、会审与统计工作;负责投资者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行业招商策划;组织对外招商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协调项目资金的落实;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的信息网络等有关工作。

3.建设局(规划局分局)。主要负责园区规划和建设工作。根据**县域总体规划,负责编制和报批园区详细控制规划,送县规划部门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并组织实施;负责对调整规划布局、改变用地性质的建设项目提出初审意见,送县规划部门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负责园区内项目的选址,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受建设局委托,负责园区项目质量监督、安全检查、房产证办理工作;负责村镇建设等有关工作。

4.党群办公室。主要负责工业园区和原新碧镇党建、职工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人大、政协、人武民政、政法综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负责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等工作。

5.农村办公室。主要负责原新碧镇政府承担的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工作;承担计划生育、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务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负责新碧范围内的土地征用、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

同时,对一些不便直接由园区行使但又是园区开发所必须的职权,通过部门派驻的方式解决。

1、在原新碧派出所的基础上,设立县公安局园区分局。受县公安局委托,负责园区规划范围内的治安行政管理、刑事执法等有关方面工作。

2、在原新碧国土资源所的基础上,设立县国土资源局园区分局。受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做好区内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实施;承担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和耕地保护;承担农用地规划审核和农用地报批;负责区内土地征收、农转用、出让、出租、划拨、上报审批及发证、抵押和登记;负责园区土地出让金的收缴;负责建设用地批准书的核发及国土资源执法工作;负责区内农民建房的报批审核工作;负责区内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协助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3、设立县审批中心园区分中心。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职能,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

四、其他有关问题

(一)关于园区的投融资体制问题

下一步,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园区可能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县政府的财政投入;二是银行融资;三是园区商贸用地的出让收入;四是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返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全县的园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人气还不旺,除部分黄金路段外,园区预留的多数商贸用地还很难达到理想的价位,依靠商贸用地出让来支撑园区建设在近期内还不现实。而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在最近一两年内还处于“三免两减半”阶段,数额也不大,在短期内,园区建设的资金来源只能依靠前面两种途径来解决。

因此,为确保园区建设的顺利启动,第一,要积极培育园区土地市场,调控城镇建设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建房,有计划的推出商贸用地出让;第二,以园区预留的商贸用地捆绑担保等方法,向银行融资;第三,在每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切出一定比例用于园区建设。

此外,借鉴外地经济开发区的做法,下一步,园区应尝试与各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实行土地资金委托保值增值制度,由各村将土地征用费按一定利率借给园区使用,这样,即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园区的资金紧张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二)关于园区的土地保障问题

土地是园区生存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如果土地不能得到保障,园区建设将受到严重制约。从目前情况看,要真正发挥**工业园区的规模集聚效应,每年至少应开发1平方公里以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否如期完成修编;二是土地指标能否如期供给。

据统计,**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空间布局在符合“两规”的前提下,**工业园区还有可用面积约138.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3.6公顷,只要政策处理到位,还有一定的用地空间,但从长远来看,土地利用空间的拓展是关系今后园区能否顺利开发建设的头等大事,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度,力争早日完成。第二,加大土地整理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的获得更多的建设折抵指标,积极鼓励开发和利用低丘缓坡,拓展土地开发利用空间,挖掘土地开发利用潜力。第三,深入实施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评估协调制度,把好产业选择关和项目布局关,严格各项土地利用指标

第三篇:进一步推进松江工业园区管理体制

进一步推进松江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模式创新

作者:来源:民建日期:2008年08月29日

随着全球新技术革命的全面兴起和产业结构的大变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兴起了依托城市创办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热潮。松江工业园区自1992年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五年路程,在松江乃至上海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多家落户松江工业园区,2006年,松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12%,占全区68%,2007年预计销售收入可突破2200亿元,十五年中提供就业岗位19万个。在松江区“十一五”规划中,区政府提出了努力建成上海参与全球竞争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此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稳定提高一产、做强提升二产、大力发展三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松江区“十一五”规划对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园区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面对新形势,必须要有所创新,才能突破现有的瓶颈,才能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

一、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模式比较

(一)按照管理体制的不同,工业园区的成功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学校或民间非营利机构主导型;政府主导型;政府、大学、企业联合管理。这三种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各有利弊。但从各国高科技园区发展历史看,在发展初期,一般采取前两种模式。如欧美国家主要采用民间管理模式,政府仅从政策、法规上进行控制;而亚洲一些国家则以政府管理为主,民间机构一般不参与管理。当工业园区进入成熟阶段,具有一定规模以后,发达的国家工业园区一般采取在保持政府适度参与的前提下,加强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的联合,实行官、学、产共管的模式。

在我国,由于工业园区基本是政府主办,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工业园区管理模式。然而,由于政府在园区主导作用的差异性,也形成了五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第一,政企合一型。政府成立的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与园区建设开发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通过园区土地的滚动开发,积累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为吸引投资和促进区内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优势,对实现园区的快速起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政企不分以及政府公司的垄断行为,影响了园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模式在园区起步完成阶段后就逐步消失。

第二,经济区型。这种模式的园区管理委员会一般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经济管理权限,负责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工作,园区的征地拆迁、社会事务等依托所在行政区进行。这种模式有利于园区管理机构集中精力加快产业发展,但与行政区协调难度大,难以实现园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在一些规模较小、可以依托周边进行配套的工业园区,仍然有这种模式。

第三,准行政区型。这种模式的园区管理机构为所在城市党委和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统一领导园区的党务、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这种模式的园区与行政区相独立,管理了与行政区相同的事务,但不是一级行政区,园区内既有成为主体的工业,也有服务于生产企业和居民生活的服务业;既有工业和科研区,也有生活区;既有大量的研究人员、产业工人,也有大批居民。这种模式实现了园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上比较顺畅,园区内产业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比较和谐,但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产业发展的精力,容易向行政区回归。目前全国相当多的工业园区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第四,行政区型。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了规避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的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确,难以有效行使行政管理权的障碍,一些城市或区域将工业园区与所在行政区合并,实行工业园区与行政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如苏州高新区、杭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等实行了这种模式。这种体制既使工业园区管理机构有了法律主体地位,又拓展了工业园区的发展空间,但如果运行不好,会使工业园区体制回归,发展优势受到削弱。

第五,一区多园型。这种模式的工业园区由不同的产业园组成,而这些产业园在地理位置上又不相连接,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只是政府的一个协调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园区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建设规划,负责制定园区政策,合理配置资源,引导企业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入住,园区的建设开发、招商引资等工作由各个园区自己负责,如中关村、深圳高新区就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调动更多的积极性,加快区域产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如果调控不好,容易产生内部园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和产业趋同。

松江工业园区目前的管理模式属于政府主导型的,按照管理体制分类,它属于经济区型。园区的班子属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经济管理权限,负责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工作以及社会事务,目前居委会已经划归各个街道。

(二)按功能定位的不同,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四类:创新基地型园区;产业基地型园区;区域经济辐射型园区;集中模式的综合体。以上四种模式都有成功的案例,如英国剑桥科学园采用创新基地模式取得了成功,印度班加罗尔采用产业基地模式也取得了成功,美国硅谷采用综合模式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松江工业园区按照功能定位分类,可归类为产业基地型园区,它集聚了电子信息等优势企业,园区内已经集聚了574家外资企业,其中500强投资企业48家。尤其是园区特色产业——笔记本电脑的生产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生产基地。

二、松江工业园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后五年是松江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方式转变,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五年。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增长,首先要转变经济方式,不仅要获得GDP的高速增长,而且还要达到节能降耗指标。因此,作为松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的松江工业园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政府的支持和经济政策的助力。松江区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做强先进制造业,要坚持“一业特强,多业发展”,积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装备、新型材料、精

细化工、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政府要提升做强先进制造业必须依托松江工业园区,这为工业园区产业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创造了新机遇。

2.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园区从最初的“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目前已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现代装备、精细化工产业集聚的格局。突出了工业园区的特色,为未来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3.松江大学城为工业园区提升科技水平,输送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渠道。松江大学城具有电子信息、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物流、管理、经济等各类专业,可以为松江工业园区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也为松江经济转型提供了人才基础。

(二)挑战

1.政府主导型的园区模式不适应市场运作。在刚建立时,政府主导型的园区模式确实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促进。但园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仍以政府主导为主,将会造成政企不分,职责不明。目前工业区管委会是松江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而在市场运作中却是按照企业标准运行,财务上自负盈亏,部分工作人员也是以企业员工标准在社会上招聘。这种政企不分的情况带来了如下问题:

(1)作为与区域内其他企业平级的园区,却要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尤其在一些公共事业方面的管理。园区具有企业性质,但却要做政府机构要做的事情。园区管委会目前的职能中既有企业的成份,又有政府职能,是管委会加公司的形式,这种模式没有行政合法性,应该是过渡时期的一个模式。

(2)园区从社会招聘员工,但不纳入行政编制;在工资分配上没有自主权,由政府统一管理发放,无法像普通企业一样按照奖励机制自由调节,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园区在处理各种事务中分身乏术。除了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职能以外,园区还要兼顾区域内居民社会保障、外来人口管理等社会公共事务。

2.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瓶颈。原本规划的工业工地已经限制了园区服务业尤其是商业的拓展。

3.园区将面临某些企业集体迁出。随着土地价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将提高,当时吸引这些企业的是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优势已不复存在。因此,未来这些企业可能会集体迁出,影响出口和工业产值。

4.工业园区管委会队伍素质和市场发展要求不相称。从队伍结构看,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数占48%。从学历结构看,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人数占比最高,总计达61%,大专以下学历的主要是工业园区新建时进入园区的征地工。从人员来源看,既有公务员编制,也有较高比例的事业编制,还有企业编制的,这种结构会造成激励和考核的失衡,造成员工积极性不能很好发挥。从人员专业背景看,具有技术类背景的人员占比最高,达45.2%,而管理类和招商类专业背景人员偏少,两者加起来只占到15.6%。园区人员从职称比例看,初级职称和没有职称的占绝大多数,而高级职称比例为零。由此可以看出,松江工业园区目前的队伍结

构不容乐观,无法适应园区的高效管理。

三、松江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模式创新建议

改革目前政府主导型的园区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公司化运作。

建议改变目前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变为企业运作模式,将人员编制和绩效考核也纳入企业化运作。成立工业园区有限责任公司和园区功能管理中心。其中公司负责园区的市场运作,它应该是全资国有公司,在该模式运作一段时间后,可以吸引民间资本参股,但国资仍然是控股大股东。当园区公司运作成熟后,可以走运作上市的道路。而园区功能中心是政府管理派出机构,管理园区的公共事业事务,包括园区居民的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事务。

(一)修编园区规划,拓宽园区土地用途,实施高水平规划建设。

松江工业园区在规划上全部用地为工业用地,无法进行商业、服务业、人居的配套。因此,区政府应对园区规划进行修编,对园区的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视角考虑。同时,区政府应促进园区积极开拓合理途径,引入制造业配套服务业,增加与制造业相关的配套服务,积极发展物流业、研发中心、创意产业。

(二)明确战略定位,实施有效管理。

松江工业园区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但这两大产业中还有很多细分。因此要认真研究,找准发展定位。就信息产业而言,当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低廉时,会吸引它进入园区,但当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逐渐上升时,它又会集体迁移出去。对这一特点应该引起关注,在战略上重视这一问题。思考当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优势丧失时,园区应该拿什么吸引企业。此外,还要认真思考东部园区和西部园区的战略定位。东、西两侧要与老城、新城布局相适应,并对东西两侧的发展要有差异化定位,以形成产业集聚,并便于管理。

(三)加强园区队伍建设,提高园区干部素质,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

加强园区员工的培训,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建立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发展观和市场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园区干部实行有效的考核。

(四)工业园区规划要纳入全区规划,做到产业功能和区域功能的有机协调。

工业园区自身的发展不应该是孤立的,它应该对行政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辐射功能。松江工业园区要做到产业功能和城区功能的有机互动,协调发展,真正成为产业集聚、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第四篇:理顺管理体制经验交流会材料

理顺管理体制 促进事业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于1987年5月正式恢复工作,1995年5月理顺管理体制,机构单独设置,规格为正厅级,现内设办公室、业务处、宣传筹资处3个处室,核定事业编制16名。下设一个备灾救灾培训中心为处级事业单位,内设培训科、仓储科,核定事业编制8名。截至2007年底,全区12个盟市和101个旗县(市区)红十字会全部理顺了管理体制,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理顺县级以上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省区。盟市红十字会机构规格为处级,人员编制多数为5—10人,最多的有15人,旗县(市区)红十字会机构规格为科级,人员编制多数为3—5人,最多的有10人。现全区共核定编制517名,实有专职工作人员592人,全部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基本上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为我区红十字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理顺管理体制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依法推进理顺管理体制工作。

1993年10月31日,“红十字会法”颁布实施后,我会加大了“红十字会法”的宣传贯彻力度,1995年,配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制定“自治区实施办法”调研活动。同年11月17日,自治区人大颁布实施了“自治区实施办法”。“实施办法”结合内蒙古的实际,就各级红十字会的职责、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经费等作了进一步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为依法理顺管理体制提供了法律保障。之后,自治区红十字会紧紧抓住这个法律武器,依法全面推进理顺管理体制。

一是做好宣传工作为理顺管理体制创造良好氛围。红十字会是一个以人道主义为宗旨的社会救助团体,由于历史原因红十字会的社会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不够广泛,不论是党政领导,还是各界群众都不甚了解红十字的宗旨、性质和职责,再加上恢复工作时间短,红十字会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理顺管理体制,确实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阻力。因此,要理顺管理体制,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多年来,全区各级红十字会始终把宣传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和“实施办法”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列入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四五”、“五五”普法规划,并借助宣传媒体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让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广泛了解红十字会,理解、认同红十字会的重要作用,为理顺管 2 理体制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积极争取人大采取执法检查、执法调研等措施,依法推进理顺管理体制工作。2004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任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宝音德力格尔亲自带队,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红十字会组成检查组,在委托盟市自查的基础上,就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和“实施办法”先后对阿拉善盟等8个盟市和14个旗县(市区)进行了执法检查。2005年,新当选的自治区红十字会会长宝音德力格尔同志再次带领自治区人大执法调研组,对全区5个盟市的9个旗县(市区)进行重点抽查。各盟市也开展了类似活动,通过这两次执法检查和执法调研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整改效果。一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和“实施办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盟市政府都转发了自治区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或制定了实施意见。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旗县级红十字会理顺步伐明显加快,机构规格、人员编制、经费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三是红十字会的交通、办公条件等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理顺管理体制提供根本保证。理顺管理体制对于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事业发展的需要。要理顺管理体 3 制首先要做好工作,要用工作成效和业绩来证明理顺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同时要做好宣传开发党政领导的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自治区红十字会每年都要向党委和政府作一次全面工作汇报,平时主动找党政分管领导、有关部门勤汇报,介绍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理顺管理体制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全区12个盟市红十字会在历次机构改革中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得到了加强,全部理顺了管理体制。为了加强全区的宣传筹资工作,2006年在宝音德力格尔会长的亲自协调争取下,自治区编委在其他党政部门精简的情况下,专门研究调剂为自治区红十字会机关增设了宣传筹资处,增加编制3名;自治区发改委在严格控制和清理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的情况下,特批了自治区红十字会备灾救灾综合楼项目,并投资1200多万元,6700多平米的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

今年是我会恢复工作20周年,我们紧紧抓住举行复会20周年庆祝活动的机会,邀请到了彭珮云会长、江亦曼常务副会长等总会领导和自治区党政军13位省级领导参加庆祝活动,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名誉会长杨晶参加了庆祝大会,杨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4 高度赞扬了各级红十字会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并对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红十字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区12个盟市和101个旗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以及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人民团体、各大企业单位的领导参加了庆祝大会。借助庆祝大会的成功举办,同时召开了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成就展示活动,有力地宣传了红十字会,进一步加深了各级党政领导对红十字会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区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帮助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关系。对没有理顺管理体制的红十字会进行集中分析,研究没有理顺的原因和问题,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

一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措施。一种情况是由于红会自身的问题不能理顺体制,有的干部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红会的影响力不够。对这种情况首先要解决好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同时在工作上给与积极指导和扶持,帮助把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工作搞起来。但是对确实不热爱或不适合红十字会工作的干部,则采取组织措施,批评教育甚至建议组织人事部门调离。另一种情况是虽然工作搞得好,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得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对这种情况主要是帮助做好地 5 方党委和政府的协调工作,向地方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介绍理顺体制的必要性和各地理顺情况,向他们提供法律和政策上的依据,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对存在问题较多的重点地区进行重点指导协调。如为了理顺全区最后三个旗红十字会的管理体制,帮助部分理顺时间短的旗县红十字会解决实际困难,2007年10月,宝音德力格尔会长亲自带队赴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通辽市、赤峰市的十个旗县(市区)进行工作调研,实地察看红十字会的办公场所和工作开展情况,并就理顺体制后在机构设置所等方面存在问题与党政领导交换意见,提出明确要求,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针对个别盟市和一些旗县长期不召开代表大会和不按照“红十字会法”和章程的规定直接任命会长、副会长的做法,以会党组的名义通过电话、信函等形式向各盟市委和组织部门提出建议。现全区101个旗县(市区)已有63个召开了代表大会,其余也正在陆续召开,在2008年第一季度将全部完成换届工作。通过换届选举,健全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配齐配强了领导班子,把那些年富力强、热爱红十字事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干部放到领导岗位上。实践证明这些干部上任后,很快打开了局面,机关作风、干部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推行目标考核管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随着 6 理顺体制工作的深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尽快建立既符合公务员管理要求,又符合红十字会自身特点,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运行机制,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巩固理顺成果,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增强综合救助实力上来。一是结合机构改革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加强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章立制,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从2005年起,在全区分级推行目标考核管理,并将考核结果书面通报当地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在考核中将理顺管理体制和召开代表大会作为考核一票否决内容,促使盟市党委、政府和红十字会把理顺管理体制作为核心工作来落实。经过连续三年的实施,不仅加强了各级红十字会机关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而且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三是抓住全区乡镇机构改革的机会,协调旗县党委配齐配强了一批旗县(市区)红十字会领导班子,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各级红十字会领导班子建设。四是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力度,针对在理顺管理体制过程中新人较多、人员变动大的实际,除参加全国各类培训班外,层层举办业务培训班,开展理论政策研究工作,使从事红十字会工作的同志尽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发挥作用。五是积极争取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在政府的支持和资助 7 下,在通辽、包头先后建成了两个区域性备灾救灾中心。六是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旗县级以上红十字会都能够达到与其他群团一样的工作条件,特别是在提高救灾救助综合实力方面,要通过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和项目筹资、社会募捐等途径,建立长效筹资机制,使红十字会真正成为政府人道救助领域的得力助手。

二、理顺管理体制后红十字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理顺管理体制的目的是为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责,当好政府的人道工作助手,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践证明:理顺管理体制后我区的红十字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如2007年各地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共刊发宣传报道2798篇(次),比上年增加了782篇(次),无论是宣传声势还是效果明显好于往年,特别是通过举办复会20周年庆典和成就展示活动,社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和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区累计发展基层组织3374个,比上年增加了900个,会员105万人,比上年增加了20万人,志愿工作者7703人,比上年增加了1996人;各盟市成立了学校工作委员会,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了教育部门目标考核之中,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深入开展;多数盟市政府 8 下发了开展救护培训的通知,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展开了救护培训工作,培训红十字急救员34707人,普及救护防病知识27.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3万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已初配成功67例,成功捐献3例;特别是在开展备灾救灾和社会救助活动方面作用发挥得更为明显,“二大”以来的三年时间募集款物近一亿元,仅2006、2007年就投入款物5000多万元,开展了救灾和博爱送万家、救助大病患者、资助贫困大学生、扶贫复明行动等多项大型救助活动,受益人口达61万人,无论是救助规模、受益人数,还是社会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从2006年起,自治区政府决定委托红十字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博爱一日捐”募捐活动,广泛动员社会人道力量,募集更多的社会慈善资金,更好地协助政府开展人道救助活动。第一年募集善款1658万元,2007年募捐善款3910万元,超额完成了募捐总数翻了一番的目标任务。在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的同时,为了建立筹资工作长效机制,各地积极开展项目筹资工作,逐步拓展企业和社会募捐范围。通过开展“博爱一日捐”和项目筹资活动,各级红十字会的救灾救助实力明显增强,旗县级以上红十字会普遍建立了救灾救助基金,凡是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党委政府号召的救助活动,各级红十字会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实施救助行动。

总之,理顺管理体制后红十字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各级红十字会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协助政府开展卓有成效的人道救助工作,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更好地发挥了人道工作助手作用,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党政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第五篇:中国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8月7日,《中国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就该课题大纲开始向公众征求意见。“这个确实是我们批准立项的研究课题。”8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的一位官员这样告诉记者。“成立一个由市长牵头的城市管理委员会(下称大城管)势在必行。”

8月12日,征求意见稿负责人、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城建管理研究处的翟宝辉处长告诉记者,将一个城市多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协调统筹,形成“大城管”格局有利于建立城市管理的科学概念体系。市长当掌控“大城管”征求意见稿建议,各省(自治区)由住建厅以城市建设处为基础,设立城市建设与城市综合管理指导处,或单独设立城市综合管理指导处。“有条件的省可设立城市综合管理局,作为建设厅二级局或省政府直属局。”翟宝辉说。一直以来,城管的归属非常混乱。记者多方采访获知,有的挂靠在建设局(如河南省济源市),有的挂靠在规划局(如广东省清远市);也有的城市成立了城管执法局,但挂在建设局(如山东省青岛市),各地情况十分复杂。

“建设局或规划局下设的城建监察支队或城管执法局,一般是事业编制,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四川省广元市城管副局长坦言,城管体系非常需要规范调整,但难度不小。对此,征求意见稿称:“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城市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市长。”因此,“大城管主任必须由市长兼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城市综合管理局内,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据了解,2009年初,经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申报,该部于今年5月4日发布建科(2009)80号文件,批准《中国城市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立项。此外,征求意见稿还邀请一批城管执法局长参与研究。

多个城市在探索“大城管”模式

记者采访发现,全国已有多个城市正在探索“大城管”的城管模式。今年2月,南京23个单位(包括市容、市政、公安等)组成“大城管”,由市长担任城管委主任。

这样的“大城管”格局雏形同样出现于江苏省淮安市。据记者了解,淮安市大城管由市长担任主任,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涉及到城管的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委员。此外,深圳市城管局目前整合了以前城管综合执法局、环卫局、园林局、市政局、爱卫办等部门的职能;广州、北京、武汉等也在探索“大城管”的模式。

在前不久的广州市三年城市管理工作总结会上,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表示,广州正在实施“大部制”改革,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成立“大城管”,涉及城管综合执法、市容保洁、市政设施建设与维护等多个领域。

征求意见稿指出,化解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矛盾的关键点,在于给予弱势群体尽可能多的实际可分享空间。原因是,城市公共空间绝大多数被城市强势利益集团占用,弱势群体实际可分享空间太少。(

下载进一步理顺某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一步理顺某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青年事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政府青年事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内容摘要本课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建立健全政府青年事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报告对政......

    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一、管理体制 (一) 办学体制。反映学校的外部管理关系。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 1、 概念:国家规范办学行为的体系和制度,主要解决由谁举办学校的问题......

    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水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特殊商品,水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

    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水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特殊商品,水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区水利建设取......

    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水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特殊商品,水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区水利建设取......

    关于理顺市区管理体制的报告

    **区建设局 关于理顺市区城市建设与管理体制的报告 区政府: 根据区政府办公室关于理顺市区城市建设与管理体制的通知要求,区建设局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对市区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

    关于进一步理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体制机制的思考建议[精选合集]

    城市地下管线承载着水源输送、能源供应、信息传输、排水防涝等多种功能,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生命线”工程。近期暴雨引发的潜江城区内涝“看海”模式,暴露了弊病、敲响了警钟、......

    创新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推荐]

    创新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 当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融入“长三角”的重要平台,各地的工业园区建设正迅猛发展。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