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顺市区管理体制的报告

时间:2019-05-13 11:2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理顺市区管理体制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理顺市区管理体制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理顺市区管理体制的报告

**区建设局

关于理顺市区城市建设与管理体制的报告

区政府:

根据区政府办公室关于理顺市区城市建设与管理体制的通知要求,区建设局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对市区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措施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级需进一步加大对区级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工作的力度逐年加大,在资金、政策上对**区给予较大支持,作为中心城区之一,多年来我区一直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工作,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由于系老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发展、财力资金等方面与奎文、高新区等新建城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做好城市建设的压力很大,为此,建议市里进一步加大对**区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一)城市基础设施薄弱。作为老城区,**区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低,建设起点低,城市开发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目前,全区共有129条背街小巷,这些背街小巷大多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部分道路路面破损严重,缺乏基本的配套承载

功能,亟需综合整治。

(二)城市发展任务重。近几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奥体中心体育公园、齐鲁台湾城、鲁东物流中心等一大批城市重点项目落户**,对**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日常维护、配套设施建设仍需要较大开销。**区改造老城、建设新城任务重,我区的旧小区多为拆迁安小区,同样存在建成时间长、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配套功能差等问题。据统计,全区共有旧住小区49个,其中1998年以前建成的旧小区38个、居民楼2026栋,建筑面积380万平方米,居民5.6万户、人口22.3万。

(三)政府财政资金不足。**区离退休人员多、财政供养人口多,社会保障负担重,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区财政用于城市建设的维护费用严重不足,据统计,自1994年分区(**区、++区)以来,每年的城维费用227万元,由于建设材料、人工费的上涨,不足的城维费,制约了城建维护投入,加速了设施老化。多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在月河路工程、旧居区改造、鸢都湖工程和区管道路养护等四个方面,对市政工作形成约7861.13万元的欠款,这些欠款对城市发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市区亟需建立规范有序的城市建设管理运行机制

(一)问题矛盾突出。

落实“属地管理”原则,理顺市区管理体制。

(二)总体理顺思路。

(三)具体理顺事项及建议。

需重点理顺四个方面的市区管理体制:一是市政管理方面;二是建筑工程管理方面;三是房产管理方面;四是拆迁管理方面。

三、市政府主导理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

理顺管理体制一方面应充分征求市区两级业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应由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确定市区两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二〇一〇年二月九日

第二篇:理顺管理体制经验交流会材料

理顺管理体制 促进事业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于1987年5月正式恢复工作,1995年5月理顺管理体制,机构单独设置,规格为正厅级,现内设办公室、业务处、宣传筹资处3个处室,核定事业编制16名。下设一个备灾救灾培训中心为处级事业单位,内设培训科、仓储科,核定事业编制8名。截至2007年底,全区12个盟市和101个旗县(市区)红十字会全部理顺了管理体制,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理顺县级以上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省区。盟市红十字会机构规格为处级,人员编制多数为5—10人,最多的有15人,旗县(市区)红十字会机构规格为科级,人员编制多数为3—5人,最多的有10人。现全区共核定编制517名,实有专职工作人员592人,全部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基本上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为我区红十字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理顺管理体制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和《自治区实施办法》,依法推进理顺管理体制工作。

1993年10月31日,“红十字会法”颁布实施后,我会加大了“红十字会法”的宣传贯彻力度,1995年,配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制定“自治区实施办法”调研活动。同年11月17日,自治区人大颁布实施了“自治区实施办法”。“实施办法”结合内蒙古的实际,就各级红十字会的职责、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经费等作了进一步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为依法理顺管理体制提供了法律保障。之后,自治区红十字会紧紧抓住这个法律武器,依法全面推进理顺管理体制。

一是做好宣传工作为理顺管理体制创造良好氛围。红十字会是一个以人道主义为宗旨的社会救助团体,由于历史原因红十字会的社会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不够广泛,不论是党政领导,还是各界群众都不甚了解红十字的宗旨、性质和职责,再加上恢复工作时间短,红十字会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理顺管理体制,确实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阻力。因此,要理顺管理体制,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多年来,全区各级红十字会始终把宣传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和“实施办法”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列入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四五”、“五五”普法规划,并借助宣传媒体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让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广泛了解红十字会,理解、认同红十字会的重要作用,为理顺管 2 理体制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积极争取人大采取执法检查、执法调研等措施,依法推进理顺管理体制工作。2004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任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宝音德力格尔亲自带队,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红十字会组成检查组,在委托盟市自查的基础上,就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和“实施办法”先后对阿拉善盟等8个盟市和14个旗县(市区)进行了执法检查。2005年,新当选的自治区红十字会会长宝音德力格尔同志再次带领自治区人大执法调研组,对全区5个盟市的9个旗县(市区)进行重点抽查。各盟市也开展了类似活动,通过这两次执法检查和执法调研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整改效果。一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和“实施办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盟市政府都转发了自治区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或制定了实施意见。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旗县级红十字会理顺步伐明显加快,机构规格、人员编制、经费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三是红十字会的交通、办公条件等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理顺管理体制提供根本保证。理顺管理体制对于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事业发展的需要。要理顺管理体 3 制首先要做好工作,要用工作成效和业绩来证明理顺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同时要做好宣传开发党政领导的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自治区红十字会每年都要向党委和政府作一次全面工作汇报,平时主动找党政分管领导、有关部门勤汇报,介绍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理顺管理体制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全区12个盟市红十字会在历次机构改革中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得到了加强,全部理顺了管理体制。为了加强全区的宣传筹资工作,2006年在宝音德力格尔会长的亲自协调争取下,自治区编委在其他党政部门精简的情况下,专门研究调剂为自治区红十字会机关增设了宣传筹资处,增加编制3名;自治区发改委在严格控制和清理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的情况下,特批了自治区红十字会备灾救灾综合楼项目,并投资1200多万元,6700多平米的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

今年是我会恢复工作20周年,我们紧紧抓住举行复会20周年庆祝活动的机会,邀请到了彭珮云会长、江亦曼常务副会长等总会领导和自治区党政军13位省级领导参加庆祝活动,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名誉会长杨晶参加了庆祝大会,杨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4 高度赞扬了各级红十字会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并对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红十字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区12个盟市和101个旗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以及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人民团体、各大企业单位的领导参加了庆祝大会。借助庆祝大会的成功举办,同时召开了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成就展示活动,有力地宣传了红十字会,进一步加深了各级党政领导对红十字会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区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帮助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关系。对没有理顺管理体制的红十字会进行集中分析,研究没有理顺的原因和问题,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

一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措施。一种情况是由于红会自身的问题不能理顺体制,有的干部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红会的影响力不够。对这种情况首先要解决好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同时在工作上给与积极指导和扶持,帮助把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工作搞起来。但是对确实不热爱或不适合红十字会工作的干部,则采取组织措施,批评教育甚至建议组织人事部门调离。另一种情况是虽然工作搞得好,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得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对这种情况主要是帮助做好地 5 方党委和政府的协调工作,向地方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介绍理顺体制的必要性和各地理顺情况,向他们提供法律和政策上的依据,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对存在问题较多的重点地区进行重点指导协调。如为了理顺全区最后三个旗红十字会的管理体制,帮助部分理顺时间短的旗县红十字会解决实际困难,2007年10月,宝音德力格尔会长亲自带队赴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通辽市、赤峰市的十个旗县(市区)进行工作调研,实地察看红十字会的办公场所和工作开展情况,并就理顺体制后在机构设置所等方面存在问题与党政领导交换意见,提出明确要求,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针对个别盟市和一些旗县长期不召开代表大会和不按照“红十字会法”和章程的规定直接任命会长、副会长的做法,以会党组的名义通过电话、信函等形式向各盟市委和组织部门提出建议。现全区101个旗县(市区)已有63个召开了代表大会,其余也正在陆续召开,在2008年第一季度将全部完成换届工作。通过换届选举,健全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配齐配强了领导班子,把那些年富力强、热爱红十字事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干部放到领导岗位上。实践证明这些干部上任后,很快打开了局面,机关作风、干部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推行目标考核管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随着 6 理顺体制工作的深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尽快建立既符合公务员管理要求,又符合红十字会自身特点,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运行机制,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巩固理顺成果,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增强综合救助实力上来。一是结合机构改革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加强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章立制,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从2005年起,在全区分级推行目标考核管理,并将考核结果书面通报当地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在考核中将理顺管理体制和召开代表大会作为考核一票否决内容,促使盟市党委、政府和红十字会把理顺管理体制作为核心工作来落实。经过连续三年的实施,不仅加强了各级红十字会机关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而且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三是抓住全区乡镇机构改革的机会,协调旗县党委配齐配强了一批旗县(市区)红十字会领导班子,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各级红十字会领导班子建设。四是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力度,针对在理顺管理体制过程中新人较多、人员变动大的实际,除参加全国各类培训班外,层层举办业务培训班,开展理论政策研究工作,使从事红十字会工作的同志尽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发挥作用。五是积极争取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在政府的支持和资助 7 下,在通辽、包头先后建成了两个区域性备灾救灾中心。六是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旗县级以上红十字会都能够达到与其他群团一样的工作条件,特别是在提高救灾救助综合实力方面,要通过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和项目筹资、社会募捐等途径,建立长效筹资机制,使红十字会真正成为政府人道救助领域的得力助手。

二、理顺管理体制后红十字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理顺管理体制的目的是为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责,当好政府的人道工作助手,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践证明:理顺管理体制后我区的红十字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如2007年各地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共刊发宣传报道2798篇(次),比上年增加了782篇(次),无论是宣传声势还是效果明显好于往年,特别是通过举办复会20周年庆典和成就展示活动,社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和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区累计发展基层组织3374个,比上年增加了900个,会员105万人,比上年增加了20万人,志愿工作者7703人,比上年增加了1996人;各盟市成立了学校工作委员会,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了教育部门目标考核之中,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深入开展;多数盟市政府 8 下发了开展救护培训的通知,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展开了救护培训工作,培训红十字急救员34707人,普及救护防病知识27.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3万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已初配成功67例,成功捐献3例;特别是在开展备灾救灾和社会救助活动方面作用发挥得更为明显,“二大”以来的三年时间募集款物近一亿元,仅2006、2007年就投入款物5000多万元,开展了救灾和博爱送万家、救助大病患者、资助贫困大学生、扶贫复明行动等多项大型救助活动,受益人口达61万人,无论是救助规模、受益人数,还是社会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从2006年起,自治区政府决定委托红十字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博爱一日捐”募捐活动,广泛动员社会人道力量,募集更多的社会慈善资金,更好地协助政府开展人道救助活动。第一年募集善款1658万元,2007年募捐善款3910万元,超额完成了募捐总数翻了一番的目标任务。在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的同时,为了建立筹资工作长效机制,各地积极开展项目筹资工作,逐步拓展企业和社会募捐范围。通过开展“博爱一日捐”和项目筹资活动,各级红十字会的救灾救助实力明显增强,旗县级以上红十字会普遍建立了救灾救助基金,凡是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党委政府号召的救助活动,各级红十字会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实施救助行动。

总之,理顺管理体制后红十字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各级红十字会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协助政府开展卓有成效的人道救助工作,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更好地发挥了人道工作助手作用,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党政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第三篇:在理顺市区物业管理体制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在理顺市区物业管理体制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理顺物业管理体制 创建和谐社区

---赵局长在进一步理顺市区物业管理体制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9月7曰)

同志们: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的房地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量住宅小区和各类房屋建成投入使用,促进了物业管理行业快速发展,在理顺市区物业管理体制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同时伴随而生的一些物业管理矛盾急待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物业管理的特点要求和发展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社区联动、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才能保证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才能让广大居民群众满意,创建健康和谐社区。

一、市区物业管理基本情况。

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产业,在我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仅市区的物业管理企业由建市初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家,物业管理项目共**个,物业管理面积**万平方米,其中:建市前老住宅小区2个,共13万平方米,建市后新建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面积**万平方米,有**个办公大厦物业管理面积**万平方米也实行了物业管理,物业从业人员达**人,持证上岗**人,持证率达**%。我市物业管理的托管规范不断扩大,物业管理领域不断延伸,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正朝着体制化、市场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完善和发展。一是物业管理领域覆盖面不断拓宽。目前,新建成的各类住宅小区都有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来进行管理,部分大厦区和工业区也引进了物业管理体制。从全方位的小区物业管理,发展到保安、保洁、绿化等专项管理,从房屋本身的维护拓展到家政服务、社区活动、中介咨询等既有综合性的,又有专项性的管理。二是物业管理各项机制不断健全。为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我市先后制定了《**市物业管理实施细则》、《**市住宅公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考核的通知》、《关于明确小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区住宅小区停车收费标准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我市的物业管理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保障了物业管理健康有序发展。三是物业管理的品牌意识不断加强。近年来,我市物业管理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争优创先、品牌竞争的理念不断深化。目前,我市已有*个住宅小区获得了 “省级优秀物业管理住宅小区”、*个办公大厦获得“省级优秀物业管理大厦”、*个工业项目“省级优秀物业管理工业园区”、*个住宅小区获得“市级优秀物业管理小区”的称号。今年6月22曰,中通•名仕嘉园居住小区被中国人居委正式授予“中国人居环境金牌社区”称号,建设部城建司原副司长赵士绮亲临宿豫颁发奖牌。四是物业管理行业作用曰益显现。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房屋管理,物业管理对房屋及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的维修、养护、管理,以及为相关区域内提供的保安、保洁、绿化、交通和车辆管理等综合性服务,不仅有利于改善人居和工作环境,而且有利于促进相邻关系的和谐,维护社区稳定,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其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使得物业管理行业在吸收城乡剩余劳动力、解决曰益加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物业管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扩大住房消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五是物业管理渐入人心。物业管理发展历程表明,物业管理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的客观存在。尽管目前我市仍然存在各种各样对物业管理的偏见和认识误区,但物业管理作为与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服务业,其不可或缺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业主对物业管理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认识到自身在前期物业管理中的特定身份和责任义务,积极设法为物业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我市物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物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由于我市物业管理体制过分单一和薄弱,缺乏物业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监督和指导,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齐抓共管,使得我市物业管理体制的弊端曰益显现出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出现脱节,工作汇报《在理顺市区物业管理体制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市建设局是全市物业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市房管处负责曰常的管理事务,承担的管理职能纷繁复杂,服务的对象面广量大,除了为开发建设单位、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委员会服务外,还要接待大量的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大量的矛盾和纠纷,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中心城区范围的扩大,近期洋河、晓店、双庄、耿车、顺河、三棵树等地“4+1”工程建设的小区物业管理投诉不断,由于这些地方距市区比较远,我们的投诉受理成本比较高,加之我局交通工具比较紧张,对此种问题我们只能疲于应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很多的事务来不及处理,甚至有些事情处理的不能完全到位。此外,由于缺乏属地管理的相应机制,缺少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职责,难以形成统揽全局的综合管理系统。

(二)属地管理职责还需进一步健全。一直以来,宿城区、宿豫区、市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城开发区都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来负责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工作相互交叉又相互推委,属地管理和社区管理一直处于薄弱和被动的境地。因此,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很难在物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在部分物业管理区域内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矛盾十分尖锐。比如在春季绿化和精品城市创建的过程中,街道、社区居委会缺少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物业区域内的管理不到位往往会导致双方合作的不愉快。

(三)各部门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物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建设、国土、规划、工商、城管、环保、供电、供气、供水等多个部门,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职责还没有完全理顺,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使得物业管理过程出现的难点问题无法解决。如违章搭建、违章装修;擅自饲养狗、猫、鸽子等家禽;绿化被践踏破坏;擅自改变房屋外观和用途;交通车辆随意进出停放等,都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物业消费理念还没有健全。由于受住房福利制度的长期影响,相当多的业主还没有完全确立有偿服务及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观念,“花钱买服务”的物业消费理念还没有完全在我市形成。一些业主不能严格遵守业主公约,严重违反承诺,长期拖欠物业服务费,“欠费”之风盛行,导致部分物业企业负债经营,创建精品小区积极性不高,如恒佳花园等小区因物业费收缴率不足30%,物业公司在无法维持经营情况下,只好选择退出小区,后来在我局的协调下又重新引进新的物业企业入住管理。

(五)物业管理责任边界界定不清。由于职能定位与责任边界不清晰,使得物业管理承担了很多不该承担的工作和责任。一些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治安职能、应由社区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应由水、电、气以及公交等公用事业企业承担的经营管理职能、应由开发商承担的建设质量与保修责任,都误认为是物业管理的事情。一旦出了问题,板子都打在物业管理身上。使得物业管理代人受过现象时有发生。

三、工作建议

针对我市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依据物业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条块结合,重心下移”的物业管理新体制,以提升我市物业管理整体水平。

(一)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新型物业管理机制。

市建设局作为物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出台文件和行业管理规范,审批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指导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和创优达标以及维修基金的归集、使用、管理等工作。但必须把工作重心下移到街道办,下移到社区。

一是由市政府出台(转发)文件,明确各区人民政府和街道办的工作职责。街道办和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物业管理的曰常指导与监督工作,加强对辖区内物业管理工作的领导,参与住宅区的交接验收、物业管理招投标、维修基金的审核、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和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初审等工作;

二是街道、社区承担不具备市场化物业管理条件无人管的零星分散小区管理服务责任。3万平方米以下的零星分散住宅,不具备实行物业管理基本条件的这类物业区域,通过整合资源、完善配套等手段交由社区统一管理。

三是建立基层投拆受理机制。街道办事处、各区政府建立投拆受理制度,受理业主委员会、业主、使用人和物业管理企业等违反《物业管理条例》和《物业管理实施细则》行为的投拆,按照信访调处的机制办法,对物业投拆实行分级受理;

(二)设立区级物业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属地管理。

在宿豫区、宿城区、市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城开发区和苏宿工业园区设立物业管理部门,并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是负责辖区内物业管理企业设立的政策咨询及初审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报市建设局审核,组织辖区内物业管理企业参与全市资质年检,维修基金收缴使用,以及做好物业管理企业的曰常管理工作;

二是和街道办事处共同指导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工作,依法协调物业管理公司和社区居委会的关系;负责业主委员会的备案工作,接受市建设局业务指导,每半年报告一次备案情况;

三是组织街道、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等对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用房、技防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承接验收,对未按规划建设配套共用设施和物业管理用房或者存在质量问题的,有权提请有关部门责令开发建设单位整改,直至完成移交接管;

四是指导社区居委员会等组织及时协调处理物业管理矛盾纠纷;协助城管、环保、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违法建设拆除、环境保护、治安防范和交通秩序管理等工作。

(三)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建立密切配合的管理系统。

政府各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管理规定,切实履行职责,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进行指导和监督,对违反本部门、本行业规定的行业及时依法查处,积极支持配合物业管理企业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建设部门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支持的良性管理系统。

物价部门是物业收费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普通住宅公共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管理,并对服务收费实行监督;

规划部门负责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配套物业管理用房和公建配套用房规划方案审批;

城管行政执法部门是小区综合执法的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小区乱设摊点,乱堆放、乱张贴等行,对违章搭建以及违反《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的有关行为进行查处;

工商部门对无证经营和改变房屋用途经营的行为进行查处;

环保部门对小区内违反规定排放噪音、油烟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和店铺进行查处;

公安、消防部门对住宅小区的安全和消防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交通秩序进行维护和管理。

园林绿化部门要对小区内擅自破坏绿化和占用绿地的行为进行查处。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物业管理的新体制一定会很快建立,物业管理行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第四篇:关于理顺非钢产业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理顺非钢产业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为从根本上理顺非钢产业管理体制,促进非钢产业快速发展,非钢产业管理处分别于四月份、八月份和十月份对XX非钢产业开展了三次专题调研,掌握了非钢产业的基本情况,并摸清了制约非钢产业发展的问题。今年以来各单位抓住集团公司大力发展非钢产业这一良好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

极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经过各单位的不懈努力,非钢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果。据统计,1-9月份非钢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万元,比2000年增长20。非钢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非钢产业发展思路基本明确

大多数单位根据集团公司确定的非钢产业总体发展思路,以非钢产业“十五”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立足现有非钢产业基础,经认真研究分析,基本明确了各自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如新泰铜业公司的“三大支柱,六个补充”;泰东公司的“尽快形成五大支柱,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公司宏观调控能力”;万和、鲁碧公司的“培育建材精品基地”;矿建公司的“产品、工程施工、服务三业并举”;冶金建设公司的“以施工业为主体,拉动配套材料产业发展”等发展思路都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二、积极开辟新的安置渠道和经济增长点

各单位针对大量富余人员急需安置的现实情况,结合人员素质状况,以内部市场为依托,开发实施了一批产业、经营项目。如新泰铜业公司洗煤场、鲁南矿业公司超高分子量工程塑料扩大规模工程、商业公司废钢经营、建安公司外墙板生产线、生活部水处理剂、汽运部钢材运输车、淄博锚链公司砂轮、莱矿钢结构复合三板建筑体系等项目的实施,在稳定职工队伍的同时,获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以市场为导向,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各单位立足现有工艺技术装备,以技术进步为先导,充分挖掘工艺装备潜力,瞄准市场需求动态,开发了高松比电焊条粉、高压缩性雾化及还原铁粉、高韧性球墨铸铁冷却壁、低碱水泥、碳纤维预浸料和片材等一批新产品,较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

四、适应市场需求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

各单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意识,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如机械厂顾全大局,克服生产组织难度大等诸多困难,大胆创新,超常工作,确保了热线检修备件供应;万和公司适应钢铁业精料方针,及时调整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保证冶金辅料的供应;铜业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发挥工艺特长,大力压缩电解铜,全力生产市场畅销的硫酸铜。由于措施得力,非钢产品(或劳务)在内部市场的占有率呈上升趋势。

五、超前做好项目、技术储备工作

各单位根据自身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加强技术和市场的调研工作,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储备了H型钢自动焊接生产线、C(Z)型钢生产线、新型建材、粉煤灰砌块、预拌混凝土、G卫星定位系统、碳纤维建筑加固片材、抽油杆、刹车片、新型管材、矿(钢)渣微粉等一批市场前景看好的非钢产业项目。

六、多数单位职工收入同比有所提高,职工队伍稳定,对非钢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非钢产业正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现行的非钢产业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非钢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XX虽然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实际运作过程中,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未能从根本上到位,没有形成具有XX特色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因而难以建立起迅速、高效、科学的决策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子公司积极性的发挥,致使部分单位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竞争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集团公司成立非钢产业管理处后,董事会赋予的职责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履行,导致非钢产业管理权责不清、多重管理、决策程序过于繁琐,往往产生“议而不决、议而未果”的不良后果,阻碍了非钢产业的发展进程。

随着加入WTO的日益临近、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钢铁企业将被卷入全球竞争的大潮,对XX的各非钢产业单位来讲是机遇,而更多的是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严峻考验,为实现非钢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尽快理顺XX的非钢产业管理体制,为非钢产业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一、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积极引导企业员工(尤其是经营者、技术骨干、营销骨干和高层次管理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投资入股,支持各子公司之间互相投资入股,鼓励吸引有资金、技术、人才的国内外企业投资参股,形成多元持股公司。这样不仅扩大非钢产业的投资来源,分散经营风险;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多个出资者的决策参与和监督,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同时可以引进国内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

二、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要通过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研究、制定

发展战略,加强战略决策管理。同时,建立健全决策机构和决策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审慎的可行性研究、论证。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要聘请有相应资质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或参与评估、论证。为此,必须尽快建立XX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制定投资项目的决策工作程序,使决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建立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度和决策建立

责任追究制度。

三、建立一个权责清晰、实用高效的管理体制。

目前非钢产业管理职能分散在各个处室,一项工作需要协调多个职能处室,协调难度大,不易统一意见快速决策。为加快非钢产业的发展,集团公司应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非钢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投资规划、投资计划及管理工作,实行从项目提出、市场调研、审查立项、方案实施、组织评估论证、项目建设、项目考核一贯负责的管理体制。

四、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新上项目要按照新公司、新政策、新机制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规范的公司制运作,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经济主体。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拓宽投资来源,鼓励主要经营者和技术人员参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发现、吸收和利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人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

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让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实行年薪制或股权期权制,经营成果要成为确定经营者收入的首要条件。

五、建立引导市场、创造市场的技术开发与创新机制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决定因素,发展XX的非钢产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增加中间试验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努力提高非钢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1、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中介机构的合作,介入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争取在技术上占据领先优势,不断建立健全各类信息网、专家网,跟踪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动态。针对非钢产业发展项目,设立相应的专家委员会,使我们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等领域得到可靠的技术支撑。

2、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引进技术,包括专利权或其他工业产权的转让或许可;以图纸、技术资科、技术规范等形式提供的工艺流程、配方、产品设计、质量控制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专有技术、技术服务等。

3、通过消化吸收,培养建设好自己的技术队伍,最终形成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总结、提高,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六、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吸纳、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

发展非钢产业必须培养吸纳各类人才,建立一个结构层次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奉献的人才队伍。树立人才意识,搞好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潜能和积极性,造就一批人才,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服务。

1、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解决XX发展中遇到的高层次技术难题,为XX的长足发展进行战略性的研究和超前研究。

2、吸纳新兴产业的人才。实行引才、引智、引项目三位一体全方位推进的战略,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网罗人才。把符合非钢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各类人才充分吸引进来。

3、在项目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自己现有的人才队伍,实施人才资本提升战略,逐步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

4、创造一个发挥人才优势的环境。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动态管理的选拔机制,根据人才的知识积累、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人才部门所有,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留住人才为XX的非钢产业的发展做贡献。

第五篇:关于理顺非钢产业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理顺非钢产业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为从根本上理顺非钢产业管理体制,促进非钢产业快速发展,非钢产业管理处分别于四月份、八月份和十月份对XX非钢产业开展了三次专题调研,掌握了非钢产业的基本情况,并摸清了制约非钢产业发展的问题。

今年以来各单位抓住集团公司大力发展非钢产业这一良好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经过各单位的不懈努力,非钢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果。据统计,1-9月份非钢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万元,比2000年增长20%。非钢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非钢产业发展思路基本明确

大多数单位根据集团公司确定的非钢产业总体发展思路,以非钢产业“十五”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立足现有非钢产业基础,经认真研究分析,基本明确了各自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如新泰铜业公司的“三大支柱,六个补充”;泰东公司的“尽快形成五大支柱,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公司宏观调控能力”;万和、鲁碧公司的“培育建材精品基地”;矿建公司的“产品、工程施工、服务三业并举”;冶金建设公司的“以施工业为主体,拉动配套材料产业发展”等发展思路都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二、积极开辟新的安置渠道和经济增长点

各单位针对大量富余人员急需安置的现实情况,结合人员素质状况,以内部市场为依托,开发实施了一批产业、经营项目。如新泰铜业公司洗煤场、鲁南矿业公司超高分子量工程塑料扩大规模工程、商业公司废钢经营、建安公司外墙板生产线、生活部水处理剂、汽运部钢材运输车、淄博锚链公司砂轮、莱矿钢结构复合三板建筑体系等项目的实施,在稳定职工队伍的同时,获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以市场为导向,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各单位立足现有工艺技术装备,以技术进步为先导,充分挖掘工艺装备潜力,瞄准市场需求动态,开发了高松比电焊条粉、高压缩性雾化及还原铁粉、高韧性球墨铸铁冷却壁、低碱水泥、碳纤维预浸料和片材等一批新产品,较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

四、适应市场需求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

各单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意识,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如机械厂顾全大局,克服生产组织难度大等诸多困难,大胆创新,超常工作,确保了热线检修备件供应;万和公司适应钢铁业精料方针,及时调整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保证冶金辅料的供应;铜业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发挥工艺特长,大力压缩电解铜,全力生产市场畅销的硫酸铜。由于措施得力,非钢产品(或劳务)在内部市场的占有率呈上升趋势。

五、超前做好项目、技术储备工作

各单位根据自身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加强技术和市场的调研工作,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储备了H型钢自动焊接生产线、C(Z)型钢生产线、新型建材、粉煤灰砌块、预拌混凝土、GpS卫星定位系统、碳纤维建筑加固片材、抽油杆、刹车片、新型管材、矿(钢)渣微粉等一批市场前景看好的非钢产业项目。

六、多数单位职工收入同比有所提高,职工队伍稳定,对非钢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非钢产业正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现行的非钢产业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非钢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XX虽然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实际运作过程中,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未能从根本上到位,没有形成具有XX特色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因而难以建立起迅速、高效、科学的决策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子公司积极性的发挥,致使部分单位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竞争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集团公司成立非钢产业管理处后,董事会赋予的职责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履行,导致非钢产业管理权责不清、多重管理、决策程序过于繁琐,往往产生“议而不决、议而未果”的不良后果,阻碍了非钢产业的发展进程。

随着加入WTO的日益临近、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钢铁企业将被卷入全球竞争的大潮,对XX的各非钢产业单位来讲是机遇,而更多的是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严峻考验,为实现非钢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尽快理顺XX的非钢产业管理体制,为非钢产业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一、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积极引导企业员工(尤其是经营者、技术骨干、营销骨干和高层次管理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投资入股,支持各子公司之间互相投资入股,鼓励吸引有资金、技术、人才的国内外企业投资参股,形成多元持股公司。这样不仅扩大非钢产业的投资来源,分散经营风险;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多个出资者的决策参与和监督,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同时可以引进国内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

二、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要通过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加强战略决策管理。同时,建立健全决策机构和决策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审慎的可行性研究、论证。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要聘请有相应资质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或参与评估、论证。为此,必须尽快建立XX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制定投资项目的决策工作程序,使决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建立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度和决策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三、建立一个权责清晰、实用高效的管理体制。

目前非钢产业管理职能分散在各个处室,一项工作需要协调多个职能处室,协调难度大,不易统一意见快速决策。为加快非钢产业的发展,集团公司应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非钢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投资规划、投资计划及管理工作,实行从项目提出、市场调研、审查立项、方案实施、组织评估论证、项目建设、项目考核一贯负责的管理体制。

四、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新上项目要按照新公司、新政策、新机制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规范的公司制运作,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经济主体。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拓宽投资来源,鼓励主要经营者和技术人员参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发现、吸收和利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人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

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让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实行年薪制或股权期权制,经营成果要成为确定经营者收入的首要条件。

五、建立引导市场、创造市场的技术开发与创新机制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决定因素,发展XX的非钢产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增加中间试验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努力提高非钢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1、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中介机构的合作,介入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争取在技术上占据领先优势,不断建立健全各类信息网、专家网,跟踪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动态。针对非钢产业发展项目,设立相应的专家委员会,使我们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等领域得到可靠的技术支撑。

2、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引进技术,包括专利权或其他工业产权的转让或许可;以图纸、技术资科、技术规范等形式提供的工艺流程、配方、产品设计、质量控制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专有技术、技术服务等。

3、通过消化吸收,培养建设好自己的技术队伍,最终形成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总结、提高,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六、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吸纳、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

发展非钢产业必须培养吸纳各类人才,建立一个结构层次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奉献的人才队伍。树立人才意识,搞好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潜能和积极性,造就一批人才,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服务。

1、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解决XX发展中遇到的高层次技术难题,为XX的长足发展进行战略性的研究和超前研究。

2、吸纳新兴产业的人才。实行引才、引智、引项目三位一体全方位推进的战略,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网罗人才。把符合非钢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各类人才充分吸引进来。

3、在项目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自己现有的人才队伍,实施人才资本提升战略,逐步培养高级

下载关于理顺市区管理体制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理顺市区管理体制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