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14:0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乌海政办发〔2010〕6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是依靠广大会员和志愿者传播红十字精神,开展人道主义救助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担负着凝聚人道力量、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和服务的重要职责。加强全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关系到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对于切实增强市、区红十字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巩固和扩大红十字会的社会基础,全面提升红十字会的自身能力建设和整体工作水平,实现我市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10〕47号)精神,加强我市农区和城镇社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广泛动员社会人道力量,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生活境况。通过切实加强农区和城镇社区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覆盖面,增强组织活动,发挥组织作用,为实现我市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组织保障,为构建和谐乌海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大力发展基层组织,基本建立基层组织网络。到2012年,用三年的时间全市镇和城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并达到“六有”要求(即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热心红十字事业的带头人,有稳定的会员和志愿者队伍,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固定的服务平台,有红十字会特色的活动,有稳定的经费保障),辖区内居民入会率达到20%以上,会费收缴率达到100%;到2014年,在全市80%以上的农区村和城镇社区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并且达到“六有”要求,辖区内居民入会率达到50%以上,会费收缴率达到100%;基本建立全市农区和城镇社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网络。

(二)开展红十字特色活动,基本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基层红十字会组织为网络,以农区和城镇社区群众为依托,以辖区内的特困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改善民生、建设新农区、构建和谐社区为结合点,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具有红十字会特色的活动,使活动开展经常化,进一步在基层群众中宣传和弘扬红十字精神,基本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三、组织建设

(一)镇、街道基层红十字会:会长由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副会长由分管领导担任,推选热心红十字会工作、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的人担任秘书长,负责红十字会的日常工作;理事会组成为20人左右,其中担任红十字会领导职务的人员和所属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是当然理事,从镇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医院、学校、企业等单位人中吸收部分热心红十字会工作的人员参加理事会,理事会成员首先要入会并成为红十字会的骨干,都要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能够积极开展

红十字会的活动;会员代表大会或者会员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理事会议和工作

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总结上年度工作,部署下年度工作。

(二)村、社区基层红十字会:会长由村、社区主要领导担任,副会长由分

管领导担任,推选热心红十字会工作、在村民中有一定威望的村民担任秘书长,负责红十字会的日常工作;理事会组成为10人左右,其中担任红十字会领导职

务的人和所属各自然村主要负责人是当然理事,推举热心红十字会、有威望的部

分村民参加理事会,理事会成员首先要入会,成为红十字会的骨干并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能够积极开展红十字会活动,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会员代表大

会或者会员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进行换届。理事会议和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总结上年度工作,部署下年度工作。

四、工作职责

镇和街道基层红十字会在市、区红十字会的直接指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红十字会法》及自治区实施办法、《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及有关规定和本指

导意见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一)镇、街道红十字会工作职责。

1、宣传培训:通过简报、媒体、标语等宣传红十字会开展的活动,宣传红

十字会法律、法规和会务知识,宣传普及卫生防病、健康教育、防灾避险、科学

致富等知识;倡导敬老助残、扶危济困的社会风尚,宣传红十字会人道主义精神

和慈善文化建设;做好工作人员、会员和志愿者的业务培训工作。

2、发展红十字会基层组织、会员和志愿者,做好登记、发证、管理和会费

收缴工作,组织开展活动。

3、开展救灾救助活动。在发生自然和突发事件时,组织开展募捐救灾救助

活动;平时做好辖区内救助对象的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救助款物的接受和发放

等工作。

4、建立志愿服务队或小组,组织会员和志愿者开展便民、助民、利民和邻

里互助等服务活动。

5、开展纪念“世界红十字会日”暨红十字博爱周活动。

6、分别指导村和社区基层红十字会工作。

7、完成上级红十字会布置的任务。

(二)村、社区红十字会工作职责。

村、社区红十字会参照镇、街道红十字会工作职责,结合村和社区的实际,开展活动。

五、工作标准

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要达到“六有” 标准:

(一)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热心红十字事业的带头人。按照本指导意见提出的组织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建立健全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红十字会的组织机

构,并选好领导班子和理事会人选,特别是要选好热心红十字会工作的带头人。

(二)有稳定的会员和志愿者队伍。大力发展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按照《中

国红十字会会员管理办法》和《中国红十字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做好会员和志

愿者的发展、登记、发证、培训和管理工作。每个基层红十字会至少建立一支志

愿者服务队(组),能够在本辖区内开展活动。可以借助基层党组织、工会、共

青团、妇联等推动红十字会工作;吸收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和退伍军人等为会员和理事,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三)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参照市、区红十字会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结合基层红十字会工作实际,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如会议学习、宣传信息、救灾

救助、会费和财务管理、档案资料等工作制度,能够简便易行,落实到位,并且

在工作中逐步完善和规范。

(四)有固定的服务平台。有红十字会办公室或活动场所,有适应工作开展

需要的办公设备,镇、街道红十字会名称统一为“XXX(镇、街道办事处)红

十字会”,村、社区红十字会名称统一为“XXX(村、社区)红十字会”,并统一悬挂此名称的标牌;工作职责、组织机构、工作制度、会员和志愿者发展情况

等内容制作展板上墙;逐步建立固定的服务平台,通过创办红十字服务中心、志

愿服务站、博爱卫生站、爱心超市、募捐接收站等载体,开展红十字会特色活动,每个基层组织至少要建立一个这样的服务阵地。

(五)有红十字特色活动。红十字特色活动和品牌是红十字会组织的生命力

所在。要从农区和城镇社区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探索符合基层工作实际、党

委和政府重视、社会高度关注、困难群众急需、基层红十字会力所能及的特色服

务活动,如建立爱心超市救助特困群众,开展救灾救助、志愿服务、邻里互助以

及其他便民服务,把人道救助、公益性无偿服务、互助性抵偿服务、市场性有偿

服务结合起来,形成形式多样、适合基层群众需要、特色鲜明的工作格局,逐步

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六)有必要的经费保证。一是要积极争取基层红十字会所在单位在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的支持;二是要认真按照《中国红十字会会费管理办法》,做好

会费收缴工作,确保会费按时、足额收缴,并且把收缴会费作为对会员进行人道

主义精神教育的过程,增强会员的责任感;基层红十字会会费统一上交镇、街道

红十字会管理,其中80%用于村、社区红十字会活动,使用时有村、社区红十

字向上级红十字会申请批准。三是通过动员辖区内爱心人士、企业、居民采取结

对帮扶等形式,筹集活动经费。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筹集工作经费和救灾救助款

物,保证基层红十字会有必要的活动经费,真正能够发挥作用。

六、保障措施

(一)各级政府要重视和支持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结合新农区建设和街

道社区工作,制定镇、村和街道、社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计划,统筹协

调,认真组织实施。要积极帮助落实基层红十字会的办公或活动场所和控制工作

所需的办公设备和基本的经费保障。要积极协助建设红十字(志愿)服务站、红

十字之家、博爱超市、博爱卫生院(站)。要加强指导检查,定期听取红十字会的工作汇报,帮助红十字会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把

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配

合红十字会开展组织建设工作,推动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各新

闻单位要加强对红十字事业的宣传,扩大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营造全社会积极

支持、参与红十字事业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领导责任制。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把

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各级红十字会能力建设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一

项重要内容,落实好领导责任制。同时积极主动争取同级党委、政府对基层组织

建设工作的支持,定期向党政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邀请他们参加基层红十字

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形成全方位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职责,根据总体工作

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制定推进措施,逐级做好业务指导工作,层层抓好

落实,切实抓出成效。为此,各级红十字会要多深入基层,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

研究和检查督导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切实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如期实现预期目标。

附表:1

合作经营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工程合作

经营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以资信守:

一、合伙宗旨:共同合作、合法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合作经营项目: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建设工程。

三、合作经营地点:山西省保德县。

四、出资金额方式:期限垫付。

1、甲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乙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

(主要用于补足前任合伙人撤资款项)。

2、合同签订之日乙方向甲方交付100万元投资款,剩余100万元

乙方须在2012年3月31日前全额到位。

3、2012年3月31日前应付前任合伙人撤资的17万利息,双方

各承担8.5万元。

4、乙方垫付2012年2月开工前期全部费用。(回款前)

五、股份划分:甲方%、乙方%。作为确定盈余分

配和债务承担的基础。

六、合作期间甲乙双方的出资为双方共有资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

七、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原则上不得中途退撤,任何一方在不给合作

事务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退出,但须经双方协商认可。

八、甲乙双方的分工、权力与义务:

1、甲方为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合作业务的日常经营与管

理,重点负责商务活动及工程的回款工作。费用不得超过工程总额的10%。

2、乙方负责合作项目的生产,施工、安全工作。

3、以甲方公司的名义,在保德县与当地银行开设账户,双方各留

印鉴、共同管理。乙方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对于涉及财务、账目以及借款、还款、日常投资等资金使用事项在超过元额度(元以下的应各自记账留存凭证定期对账),应许

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方可进行。同时,甲乙双方都有对财务账目的监督

权利。

九、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合作双方共同经营,共同合作、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十、合作任一方违反本协议导致合作损失的,应当对另一方承担。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2份,甲乙方各执一份,经甲乙方签字画押后生效。

甲方:乙方:

年月日年月日

第二篇: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乌海政办发〔2010〕6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是依靠广大会员和志愿者传播红十字精神,开展人道主义救助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担负着凝聚人道力量、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和服务的重要职责。加强全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关系到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对于切实增强市、区红十字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巩固和扩大红十字会的社会基础,全面提升红十字会的自身能力建设和整体工作水平,实现我市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10〕47号)精神,加强我市农区和城镇社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广泛动员社会人道力量,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生活境况。通过切实加强农区和城镇社区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覆盖面,增强组织活动,发挥组织作用,为实现我市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组织保障,为构建和谐乌海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大力发展基层组织,基本建立基层组织网络。到2012年,用三年的时间全市镇和城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并达到“六有”要求(即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热心红十字事业的带头人,有稳定的会员和志愿者队伍,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固定的服务平台,有红十字会特色的活动,有稳定的经费保障),辖区内居民入会率达到20%以上,会费收缴率达到100%;到2014年,在全市80%以上的农区村和城镇社区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并且达到“六有”要求,辖区内居民入会率达到50%以上,会费收缴率达到100%;基本建立全市农区和城镇社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网络。

(二)开展红十字特色活动,基本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基层红十字会组织为网络,以农区和城镇社区群众为依托,以辖区内的特困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改善民生、建设新农区、构建和谐社区为结合点,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具有红十字会特色的活动,使活动开展经常化,进一步在基层群众中宣传和弘扬红十字精神,基本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三、组织建设

(一)镇、街道基层红十字会:会长由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副会长由分管领导担任,推选热心红十字会工作、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的人担任秘书长,负责红十字会的日常工作;理事会组成为20人左右,其中担任红十字会领导职务的人员和所属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是当然理事,从镇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医院、学校、企业等单位人中吸收部分热心红十字会工作的人员参加理事会,理事会成员首先要入会并成为红十字会的骨干,都要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能够积极开展红十字会的活动;会员代表大会或者会员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理事会议和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总结上工作,部署下工作。

(二)村、社区基层红十字会:会长由村、社区主要领导担任,副会长由分管领导担任,推选热心红十字会工作、在村民中有一定威望的村民担任秘书长,负责红十字会的日常工作;理事会组成为10人左右,其中担任红十字会领导职务的人和所属各自然村主要负责人是当然理事,推举热心红十字会、有威望的部分村民参加理事会,理事会成员首先要入会,成为红十字会的骨干并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能够积极开展红十字会活动,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会员代表大会或者会员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进行换届。理事会议和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总结上工作,部署下工作。

四、工作职责

镇和街道基层红十字会在市、区红十字会的直接指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及自治区实施办法、《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及有关规定和本指导意见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一)镇、街道红十字会工作职责。

1、宣传培训:通过简报、媒体、标语等宣传红十字会开展的活动,宣传红十字会法律、法规和会务知识,宣传普及卫生防病、健康教育、防灾避险、科学致富等知识;倡导敬老助残、扶危济困的社会风尚,宣传红十字会人道主义精神和慈善文化建设;做好工作人员、会员和志愿者的业务培训工作。

2、发展红十字会基层组织、会员和志愿者,做好登记、发证、管理和会费收缴工作,组织开展活动。

3、开展救灾救助活动。在发生自然和突发事件时,组织开展募捐救灾救助活动;平时做好辖区内救助对象的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救助款物的接受和发放等工作。

4、建立志愿服务队或小组,组织会员和志愿者开展便民、助民、利民和邻里互助等服务活动。

5、开展纪念“世界红十字会日”暨红十字博爱周活动。

6、分别指导村和社区基层红十字会工作。

7、完成上级红十字会布置的任务。

(二)村、社区红十字会工作职责。

村、社区红十字会参照镇、街道红十字会工作职责,结合村和社区的实际,开展活动。

五、工作标准

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要达到“六有” 标准:

(一)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热心红十字事业的带头人。按照本指导意见提出的组织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建立健全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红十字会的组织机构,并选好领导班子和理事会人选,特别是要选好热心红十字会工作的带头人。

(二)有稳定的会员和志愿者队伍。大力发展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按照《中国红十字会会员管理办法》和《中国红十字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做好会员和志愿者的发展、登记、发证、培训和管理工作。每个基层红十字会至少建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组),能够在本辖区内开展活动。可以借助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推动红十字会工作;吸收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和退伍军人等为会员和理事,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三)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参照市、区红十字会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结合基层红十字会工作实际,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如会议学习、宣传信息、救灾救助、会费和财务管理、档案资料等工作制度,能够简便易行,落实到位,并且在工作中逐步完善和规范。

(四)有固定的服务平台。有红十字会办公室或活动场所,有适应工作开展需要的办公设备,镇、街道红十字会名称统一为“XXX(镇、街道办事处)红十字会”,村、社区红十字会名称统一为“XXX(村、社区)红十字会”,并统一悬挂此名称的标牌;工作职责、组织机构、工作制度、会员和志愿者发展情况等内容制作展板上墙;逐步建立固定的服务平台,通过创办红十字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站、博爱卫生站、爱心超市、募捐接收站等载体,开展红十字会特色活动,每个基层组织至少要建立一个这样的服务阵地。

(五)有红十字特色活动。红十字特色活动和品牌是红十字会组织的生命力所在。要从农区和城镇社区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探索符合基层工作实际、党委和政府重视、社会高度关注、困难群众急需、基层红十字会力所能及的特色服务活动,如建立爱心超市救助特困群众,开展救灾救助、志愿服务、邻里互助以及其他便民服务,把人道救助、公益性无偿服务、互助性抵偿服务、市场性有偿服务结合起来,形成形式多样、适合基层群众需要、特色鲜明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六)有必要的经费保证。一是要积极争取基层红十字会所在单位在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的支持;二是要认真按照《中国红十字会会费管理办法》,做好会费收缴工作,确保会费按时、足额收缴,并且把收缴会费作为对会员进行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的过程,增强会员的责任感;基层红十字会会费统一上交镇、街道红十字会管理,其中80%用于村、社区红十字会活动,使用时有村、社区红十字向上级红十字会申请批准。三是通过动员辖区内爱心人士、企业、居民采取结对帮扶等形式,筹集活动经费。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筹集工作经费和救灾救助款物,保证基层红十字会有必要的活动经费,真正能够发挥作用。

六、保障措施

(一)各级政府要重视和支持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结合新农区建设和街道社区工作,制定镇、村和街道、社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计划,统筹协调,认真组织实施。要积极帮助落实基层红十字会的办公或活动场所和控制工作所需的办公设备和基本的经费保障。要积极协助建设红十字(志愿)服务站、红十字之家、博爱超市、博爱卫生院(站)。要加强指导检查,定期听取红十字会的工作汇报,帮助红十字会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把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配合红十字会开展组织建设工作,推动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各新闻单位要加强对红十字事业的宣传,扩大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营造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红十字事业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领导责任制。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各级红十字会能力建设和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好领导责任制。同时积极主动争取同级党委、政府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支持,定期向党政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邀请他们参加基层红十字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形成全方位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职责,根据总体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制定推进措施,逐级做好业务指导工作,层层抓好落实,切实抓出成效。为此,各级红十字会要多深入基层,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检查督导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切实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如期实现预期目标。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各市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厂矿企业科协,市直各有关部门:

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和《中共XX市委组织部、XX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加强全市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XX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科协承担着科学普及、学术交流、技术推广、科技咨询和培养人才等重要职责,基层科协组织是科协工作的基础,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既有利于党和政府加强科技工作者工作,也是加强科技创新和组织创新的重要举措。要认真贯彻中央书记处提出的“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比较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基层科协组织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要积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作为促进科技工作和科协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采取得力措施,切实予以加强。

二、扎实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

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要围绕农村、社区、企业、市直各业务部门等重点领域,着力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

1、加强乡、镇、街道办事处科协建设。乡、镇、街道办事处科协由党委分管负责人担任主席,并确定一名干部担任专职副主席。做到“四有一落实”:即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场所、有牌子、有议事规程、落实科普专项经费。

2、建立村(社区)科协工作站。村(社区)科协工作站由村(社区)科技副主任担任站长,与原村(社区)科普服务站合并而成。要继续巩固“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全面推进“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计划”,发展壮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巩固发展科普示范基地,培养农村科普带头人。

3、推进企业科协组织建设。要深入宣传,积极引导,在科技人员较集中、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显著的国有和非公有制企业中,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企业科协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企业科协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开展活动,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4、加强市属学会组织建设。要按照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在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等方面,深化学会改革,建立和完善学会的自主、自强和自律机

制。作为学会挂靠单位的市直各业务主管部门,要支持学会依法按章独立开展工作与活动,帮助解决学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社团登记管理部门和市科协,要依法加强对学会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要在重点行业发展和建立学会组织。

5、加大科技辅导员协会组织建设力度。深入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推动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开展。通过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节”等大型科普活动,为科技辅导员和科普志愿者搭建工作平台,提供工作条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为基层科协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1、各级党组织要把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纳入议事日程,明确工作目标,加强检查指导,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

2、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市直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本部门实际,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领导,出台相关文件,制订促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的激励措施。

3、基层科协组织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服务、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职称评定以及科技人员管理、推荐、奖励等工作,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群团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

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市委组织部、市科协每年将对基层科协组织建设进行检查,表彰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第四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云政办发„2011‟111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0‟157号)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3号),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依法行政,认真落实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职责

(一)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监管。监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负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发放;组织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组织查处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做好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工作。

(二)公安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道路运输、大型焰火燃放等环节的安全监管。要切实加强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管理制度,依法严格审批发放《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运输行为;要制定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分级管理办法,严格审批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切实加强对大型焰火燃放作业单位、作业人员和燃放活动的安全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燃放行为,确保燃放活动安全。

(三)质监部门要加强对烟花爆竹产品质量和包装标识的监管,及时会同安全监管、公安等部门对有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并根据安全生产和监管需要制定有关地方标准,切实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执法打假力度,并及时将抽查和其他情况通报有关部门。

(四)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烟花爆竹市场检查力度,依法查处无照经营、假冒商标侵权、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已被取消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依法予以撤销登记注册或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责令当事人依法办理变更登记。

(五)交通运输部门对烟花爆竹运输车辆和有关人员要加强资质、资格监管,要加大对出口运输港口烟花爆竹装运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和船舶适装审核。

(六)商务部门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加强烟花爆竹出口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对经执法部门认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依法从严处罚。

(七)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和海关要加强对出口烟花爆竹产品质量检验、装箱监督和通关查验。

二、严控数量,推动烟花爆竹生产集约化发展

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控制在25户以内,今后对不符合当地烟花爆竹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烟花爆竹主产区江川县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的要求,通过改造提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并购关停、引进省外优势企业等,对现有企业进行整合,建立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退出机制。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逐年减少,到“十二五”末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控制在20户以内。

三、严格条件,进一步规范烟花爆竹市场经营秩序

按照“统一规划、保障安全、合理布局、总量控制”的原则,合理规划布局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建立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烟花爆竹市场流通秩序。全省烟花爆竹一级批发经营企业控制在3户以内;二级批发经营企业按照每个县级行政区域不超过2户进行规划布点;零售企业由县级安全监管部门本着安全、方便的原则合理布点。对烟花爆竹经营实行分级进货管理制度。一级批发经营企业可以向省外和省内生产企业采购烟花爆竹产品;二级批发经营企业向一级批发经营企业和省内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采购烟花爆竹产品;零售企业向二级批发经营企业采购烟花爆竹产品。严格安全条件,禁止在城市建成区内设置烟花爆竹储存仓库和存有实物的批发场所。对仓储条件达不到要求的批发企业,要在2011年底前完成改造或搬迁,未按照要求完成改造或搬迁的,依法不予核发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建立和完善产品购销合同制度、封签制度和流向登记制度,防止非法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四、严格把关,切实加强烟花爆竹运输和燃放的安全监管

要严把烟花爆竹道路交通运输许可及运输车辆、人员资质关。公安部门要依法严格审查托运人提交的材料,查验供货单位从事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的资质证明,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发放《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格核发承运人、运输车辆及驾驶员、押运员的有关资质和资格。在大型焰火燃放活动时,公安部门要严格审查燃放作业单位和人员资格,检查烟花爆竹临时存放点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要加强对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五、强化管理,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各自职责内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强化管理。要设置与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建立完善企业负责人和涉药生产线负责人值班(带班)制度,及时应对处置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规范)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各岗位特别是涉药岗位(工序、场所)、库区(房)的安全操作规程。企业要严格遵守《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依规开展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活动,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严禁企业“三超一改”(超范围、超人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和违规使用氯酸钾;严禁生产企业“一证多厂”、“虚假整合,多头管理”以及将企业或生产线转包、分包;严禁从其他生产经营企业购买烟花爆竹产品后出售或加贴本企业的标识进行销售;严禁经营企业违规进货、购销非法烟花爆竹产品或将经营权转包、租赁;严禁倒卖、出租及以其他任何形式非法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从事烟花爆竹道路运输的企业,必须使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并于2012年底前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仪功能的GPS监控终端,实行运输全过程监控。

六、固本强基,全面推进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全面推进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所有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都要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到“十二五”末,全省60%以上生产企业要达到安全标准化二级以上标准,80%以上经营企业要达到安全标准化二级以上标准。

七、加强协作,严厉打击非法行为

建立由省安全监管局牵头,公安、质监、工商、交通运输、商务、海关等部门参加的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通报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协调解决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事项,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各级安全监管、公安、质监、工商、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部门协调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烟花爆竹传统产区和问题突出地区的县、乡人民政府要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牵头,充分发挥基层公安机关和安全监管站(所)的作用,建立村级排查网络,持续开展“打非”专项行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防非法生产经营行为死灰复燃。对因“打非”工作职责不落实、工作开展不力引发事故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要研究制定鼓励烟花爆竹产业集约发展的有关政策,支持地处出入省通道和非法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县(市、区)配备爆炸物品探测仪等必要装备,强化“打非”能力。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

2007-9-26 【大 中 小】

发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号:桂政办发〔2007〕118号

发布日期:2007-9-26

执行日期:2007-9-26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发(2007)2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全面提升我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经自治

区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区各级各部门重视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坚持从源头抓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稳步提升。但目前我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部分产品档次和标准低,一些小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违法违规生产使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关系我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形象。各地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高度,切实增强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决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

题,把我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明确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

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 则,形成各级人民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一)各级人民政府工作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总责,要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当地政府工作内容和考核指标,市、县、乡三级政府要层层签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监管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支持监管部门依法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履行职责,组织应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二)监管部门工作责任。农业、水产畜牧兽医、质监、商务、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等负有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行全面监管。权力与监管责任必须一致,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兑现举报奖励。实行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对质量和信誉好的企业,要提供优质服务和便利;对管理薄弱的企业,要加大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制假售假的企业,要依法处理,同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要加快电子监管网建设,将食品、农资、日用消费品和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广西名牌、广西著名商标等重点产品率先入网。到

2010年,实现对全区适合入网的产品实施电子监管。

(三)生产经营者工作责任。农产品生产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流通领域商品经营者、生产企业等生产经营者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严格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对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建立

对不合格产品的退市和召回制度。

农产品生产者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合理使用农业

投入品,建立农产品生产和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食品使用的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要建立原辅材料、添加剂购进和使用、产品生产销售台账和备案制度,确保原辅材料和产品质量做到溯源管理。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不得误导消费者。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疾病,并持有健康证明上岗。到2007年底,全区食品生

产加工小作坊全部要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流通领域商品经营者要建立商品质量公开承诺制度。建立进货验证和索证索票制度,建立购销台账,严格查验供货商的资质证明以及产品的质量标准、检验合格证明和质量标识。执行召回产品下架制度,对生产企业召回的产品一律下架处理;对行政机关公布的不合格商品,要主动下架,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建立消费投诉报告制度,对消费者投诉集中、反映强烈的商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建立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自检制度和委托检验制度,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有条件的商业(食品)经营者要完善检验检测条件,建立检验检测室,对肉类、蔬菜等商品加强入市自检;对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但不能自

检的商品,经营者要抽样送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生产企业要加强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支撑的企业标准体系。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还要建立计量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并通过计量检测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认证认可。推

进企业质量诚信建设,建立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

三、以食品安全为重点,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一)严把种植养殖环节关。

1.强化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农业部门要组织开展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试点工作,推行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对生产者产地环境、技术标准和生产过程实施监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查处。要引导农业生产者提高技术水平,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

2.强化水产畜牧投入品监管。对水产畜牧投入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要对养殖生产者所使用的药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水产畜牧苗种、转基因生物新品种等水产畜牧投入品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检查进货查验等质量管理和服务承诺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处罚。鼓励生产基地建立自律性检验检测制度和合格证管理制度。

(二)严把生产加工环节关。

1.加强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质监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把好原料进厂关和产品出厂检验关。对企业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

业投入品以及高风险品种的生产工艺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具备出厂产品检验条件又不委托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代行产品出厂检验的企业,以及出厂检验报告不规范、原始记录不完善的企业依法进行查处。督促企业建立进货台账和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2.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质监部门对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容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产品,建立缺陷产品召回目录。列入召回目录中的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时,有关部门要依法组织开展缺陷产品召回监督和管理工作;对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有可能对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却不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不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不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并主动召回产品的,有关部门要依法责令生产企业召回产品。

(三)严把货架关。

1.严格监督销售者执行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等制度。对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复印件的产品,要责令下架,停止销售,并依法进行处理。对市场开办企业、柜台出租企业、展销会举办企业的商品质量责任制度进行监督。对申办食品、药品、保健品等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产品生产经营资格的,坚持先证后照;对发证部门已吊销许可证的,工商部门要责令企业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对不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的,工商部

门要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2.严格监督销售者实施商品退市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商品,工商、商务部门要严

格监督销售者采取停止销售、退回供货方、追回或销毁等退市措施。

3.严格加强肉禽市场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商务、工商等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对屠宰加工猪肉和肉食品质量进行检验,加强对饭店、宾馆、学校、建筑工地等集体食堂和熟食加工单位的肉食品采购管理,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违法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猪肉进入加工和流通环节。依法关闭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屠宰场(点),取缔非法设立、无证照家畜屠宰场(点)。深入开展屠宰厂、场(点)“清洁工程”,确保屠宰环节清洁卫生。4.严格实行酒类经营随附单制度。商务部门要完善酒类经营和管理溯源制度,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同时,要大力推行散装白酒“贴标”经营销售制度,对不在显著位置标注所经营散装白酒的名称、生产厂家、价格等违规行为的散装白酒经营者要进行严肃处理。

(四)严把餐桌关。

实施餐饮单位风险分级和信誉度分级管理制度,严格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卫生部门要重点监督检查学校、建筑工地食堂、社区小餐馆和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店采购食品及食品原料、配料情况,加强卫生监管,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重点查处非法采购、使用

劣质食用油和违法使用添加剂、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严把进出口关。

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工作。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尽快实现检验检疫、海关之间的通关单联网核查,依法严厉打击逃漏检行为;建立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严防有问题的商品进出境;推行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严格实施疫情疫病、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严格产品检验检疫标准,不准进出口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产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出口食品,运输包装必须标注检验检疫标志;落实联合打击走私机

制,保持严厉打击非法入境肉类的高压态势,严防有毒有害物质和疫病商品入境。

(六)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

加大药品安全源头监管力度,开展注册申报资料核查工作,清理药品批准文号,做好再注册工作;加大对药物非临床和临床研究机构的核查力度,严厉查处药物研究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药品生产环节和高风险产品的监管,重点加强生产工艺的监督检查,跟踪检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执行情况,消除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隐患;严格药品经营准入管理,重点加大整治药品批发企业无证经营,挂靠经营以及药品零售企业出租、出借或变相出租、出借柜台、超范围经营以及“走票”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药品流通秩序;要加大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整治力度,重点加强农村常用药品的日常监督抽查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药品的“两网”建设,健全农村药品供应网络,提高农村药品质量保障水平;开展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资料核查,强化医疗器械生产监管,依法查处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建设,强化特殊药品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加强和规范处方管理,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查和抽验,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大案要案要严厉查处;加大对发布虚假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打击

力度,进一步净化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市场秩序。

(七)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根据国务院有关专项整治行动的统一部署,重点整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管理混乱和违法违规严重的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重点单位,以及食品和药品等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重点产品,集中开展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餐饮和农产品、食品和药品、进出口产品等领域的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确保实现专项整治行动的具体目标,树立我区产品新形象,增强人民群众消费信心。

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一)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水平。对现行地方标准及企业产品标准进行清理,解决标准之间交叉、重复、矛盾以及定位不合理的问题。及时跟踪国内外先进标准动态,健全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和标准制订修订快速应急机制,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鼓

励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

(二)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以农产品、水产畜牧产品、加工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重点,制定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餐饮业以及监督管理中急需的地方标准,建立健全涉及农药、兽药、生物激素、有害重金属元素、有害微生物限量和检

验方法等标准。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对农产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加快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养殖饲养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产品规格标准、检验检测方法标准以及包装、运输、贮存标准的制定。

五、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设置、授权或确认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要对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法律责任。各级财政要增加投入,切实解决各级检验检测机构用房和检验检测设备配备不足等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整合检验检测资源,建立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自治区、市、县三级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重点加强对具有我区地方特色的米粉、海产品、豆制品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力争在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快速检验检测技术上有所突破,切实解决“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等突出问题。到2010年,要打造3—5家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满足我区食品、农产品、药品等涉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检验检测需要。

六、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一)建立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各监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收集、分析、汇总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构建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建立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产品质量

和食品安全信息,起草发布《广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白皮书》。

(二)发挥新闻监督和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普及产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产品安全意识,正确引导消费。揭露、曝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

法犯罪行为,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提高企业遵纪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六

下载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