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年度工作总结吴可非(精选)
2011年年度工作总结
龙王庙初级中学
我在学校担任安保人员已经两年了,在此期间,我能按照各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政治信念,加强政治理论,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自觉遵纪守法,并且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同事的支持下,认真开展了各项工作,落实完成了每个工作任务,我的安全保卫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现将今年一年来的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局偶是安全措施,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本年以来,在各位领导、同事的共同协助下我们学校没有发生一起不安全不稳定事件,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故,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治安案件,为全体师生创造了一个稳定、安全、有序的环境。
二、在个人工作能力方面:
1、坚守岗位,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我在学校时特别注重校门管理,严防学生擅自离校发生安全事故等。
2、加强门卫制度,外来人员必须按要求做好登记工作,来访人员我能认真登记好姓名、性别、工作单位、来校时间、离校时间等。
3、周末放学后,我认真巡视,检查每个班级及宿舍是否还有孩子停留、门窗是否关好。
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门卫的职业是锁碎的,细小的,但我热爱这个职业,在工作中长期坚持一个“勤”字,勤是我们搞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门卫工作,离开了勤字是无法完成职责的。所以我坚持做到手勤,脚勤。在工作中24小时不离人,不空岗,勤关门。对来访的家长和外来人员出入,我都做到了认真盘查、登记和引导。看到陌生人,注意他的一举一动,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在工作实绩方面:
1、将安全管理工作列为第一重点,校建工程已经开展1年了,校园内外外来人员较多,我能遵守门卫职责,对外来人员进行询问登记。
2、与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提高安全管理力度,加强与同事的沟通,掌握同事动态,及时采取措施,以促进安保工作的进一步稳定。
3、提高安全意识,积极参加校园开展的各项安全会议、学习活动等,及时排查校园的一切安全隐患。
4、严格执行门岗责任,对施工、送货等外来人员认真盘查并通过老师、职工、校领导核实来访情况,做好来访登记记录。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重视安全保卫工作,及时解决安全保卫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我校安全保卫工作水平。认真总结分析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以更加务实、勤勉的态度做好校园安保工作,以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的理念推动校园安保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2012年3月
第二篇:吴非《致青年教师》
吴非《致青年教师》 这是一本很易读的书,里面所说的道理我们肯定也都思考过,也并不是用很深刻或很优美的语言来表达。但若我们心中所想能够得到一位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肯定,那么心中底气自然较之前足很多。
同时,书中所说的道理并非适用于解答教师们的疑惑,同样适合解决人生中许多矛盾的问题。不妨一读。
不必要求教师采取同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飞翔的,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徜徉在理性思考的乐园中的。我们没有权力要求所有的人和自己持一样的生活观。坚持自己的追求,尊重别人的选择,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这是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的修养。
在一个教学群体中,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发展自己?我说并不难:能容忍不同的意见,特别是能容忍聪明人,容忍正直正派的人。
无视他们的辛勤付出,只盯着他们获得的名利,人就有可能变得偏狭,焦急暴躁,心理阴暗,乃至妒火中烧。
心胸狭隘的人,总会把同行贬得不值一文:同行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科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不行”;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了,他甚至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有什么意思?”——他从来不肯说“很抱歉,我不懂”“我不会,你能告诉我吗”“不好意思,这本书我没看过”……
不想吃苦,不肯变革,“混”成习惯,也就希望大家“静止”,永远处在同一水平上。
高考折损了许多教师的教学智慧,也摧毁了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下降,学科的地位也会下降。
“告诉”不好,可是不告诉的话学生要花去大量的时间,那“告诉”一下也无妨。不要急,慢慢来。
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
教育者缺乏文明素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能尽情地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
理论家已经够多的了,我们就不必去冒充了。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价值在于实践,教育工作也不是单纯地位了验证理论。同时,教育理论也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向前发展的。对教师而言,他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实践中创新。
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所做的许多事也许没有超过常识范围,但那些过程有你的愉快,那些感悟和发现来自你的实践——那故事是你的!教师的很多工作不过是验证常识,然而那些故事是你的,你的作用,可能谁也代替不了。
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多事,都不要急。
看到有些青年教师因工作出色受表彰,有了“称号”,你感到自己“进步太慢”,因而自卑,焦急。我觉得你这样的情绪可能不适合做教师,更不适宜当班主任。很可能的,你自己还是个需要接受心理辅导的青年,你站得不高,你教育别人的“本钱”严重不足。
为什么要这么急躁?你在追求什么?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
一名教师,心中有使命感,心中有学生,才会很在意学生对他的态度,在意学生的接受度。——《课前紧张是正常的》
优秀的教师,了解青少年思维的共性,了解教学班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知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过程;他善于和学生对话,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找出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那些隐含在教学细节中的备课思路,体现了教师的思维、对话风格,如果照搬照套,很难成功。
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演员。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因为你引导他进入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
中小学教学中的简单重复导致一些教师的工作技术含量变小。我由此发现了基础教育某些僵死症的病因之一:教育应当是动态的过程,教育者却可以凭静态的知识储备去完成,教师也就会缺乏专业发展的追求。如是,教师的教学完全可能被其他形式取代。
作为教师,你要善于向学生问出有意思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探究的兴趣,他就有可能释放出潜能,以一种超乎寻常的热情去主动学习。
我的书包里放着全部可能用到的书和讲稿,还有《新华字典》,因为有不少字我不认识。教师是学习者。在学习上,教师首先要郑重其事,学生才有可能养成敬重学习的好习惯。
常看到青年教师只拿着一本教材往教室去上课,我就很奇怪,即使教学内容已经烂熟于心,这样的“派”恐怕对培养学生习惯没有好处吧。底子厚实固然好,但是无论如何不能炫耀卖弄;万一有疏漏,学生有可能丧失对教师的信任;更糟糕的,是学生也有可能在治学方面少了一种庄重。
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
在一些名校,老教师把带讲稿上课当做是对教学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是很有道理的。相当多的教师也并不把自己的职业看得神圣,他们可以和学生谈最不入流的话题,不怕庸俗。
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是诗,应试教学是馒头,只有吃饱了馒头才能做诗。
你想让学生做什么,不一定要那么急切,时机未到,不如等待。
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好多年,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有种树人那样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
教师的语言要真诚,要能掏出心来,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虚情假意,既非善意的谎言,也不是对待学生应有的态度。面对学生,教师出言也要谨慎。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既会伤害了学生,也会把错误的语言方式传染给学生。
教师的谈话要有点境界。不要用庸俗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学生。因为个别谈话对学生来说是最接近教师的机会,最能直接受到熏陶,如果教师用庸俗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事物作出判断,那是最危险的事。
家长、教师对他们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而他们由于能力的限制,长时期精神疲惫,实在跑不动了,于是他们干脆坐下,再也不想站起来了。
因为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太想知道事物的究竟,因为想要得到授业解惑,因而凭借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喜欢读的书。这些,都是你想要的东西,求仁得仁,何苦之有?
“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钱理群
一个能取得学生信任的教师,他在作文批阅过程中,是在与一个个具体的学生对话。这种对话有时也是带有私密性的。……情郁心中,需要有个渠道宣泄,他会发现作文是比较好的方式。我认为教师要对得起这样的尊重。
有时候,我们很奇怪,学生的写作为什么放弃了精彩的生活,其实很可能是学生对能否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把握。
随意地干预学生写作,随意地讲评学生作文,有可能给学生心灵和他的写作造成负面影响。讲评作文时,需要读学生的做作文,这时,你能不能先问一句:“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
尊重常识,遵守常识,你在教学中就有可能“无师自通”。有位小学美术教师说过,上静物写生课,只要学生思维正常,坐在前排两侧和坐在正面的学生的作业不可能是一样的。因为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那个茶杯不一样,所以给作业打分时他会看一下班级座位表。小学美术教学法里有这一条吗?没有。是他自己想到的。有位中学物理教师说,他每次布置作业前,都要问学生其他学科的作业有多少,如果已经很多了,他就会适当减一些。师大的物理教学法课上讲过吗?没有。是他在教学中想到的。……这些全是常识,是一名思维正常的教师应当想到的。
教师职业毕竟比其他职业有更多的憧憬,因为他的工作对象是人。
我们的社会,要想获得真正的精神快乐,你就必须作出相应的牺牲,你不可能什么都轻易得到。
及时地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愤怒,是一种教育。
我理解学生的情绪。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使他们对社会充满了美好的感情,而一旦发现被愚弄,发现社会性的虚伪与腐臭,他们便会比一般人感到痛苦,转而对世间的许多事充满怀疑,爱憎的情感逐渐淡薄,他会认为一切庄严的事物最终不过是一场游戏,既然是游戏,也就无须认真。
第三篇:6、吴非事迹材料
吴非,男,34岁,自2008年进入金马饭店工作以来,一直在工程部弱电组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努力地为客人提供符合五星级酒店的优质服务。工作之余,吴非同志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热血青年,2001年至今,他已累计献血15800毫升,一年两次全血捐赠,成分血捐献也累计达十余次,面对15800毫升这个数据,许多人也许不会有什么概念,如果以一个正常成人全身的血量计算,他所献的血已能将三个成人的血液全部替换一次。他曾多次被献血办评为“献血英雄”,也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无私奉献”奖。对吴非来讲,献血从来都不是一件特别值得一提的事,“献血英雄”的字眼于他而言太大,他认为自己只是在做一名普通公民都应该做的事。在这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无数人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赢得光环和荣耀,当同龄人普遍倾向于追逐名利追求享受的时候,他把志愿服务作为生命实践来默默坚守。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他只愿做“路边鼓掌的人”。
一、做足本分,使助人行为养成习惯 在周边人的印象中,微胖界的吴非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他严于律己,有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拗劲,同时他也总是事无巨细地帮助他人,久而久之,“靠谱”便成了他个人形象的代名词。在吴非的人生观中,只有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才能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回馈社会。作为一名酒店的后台工作者,吴非有着与前台工作者一样的高度,急宾客之所急,想宾客之所想,任何工作总是尽力做到最好。那一张张表扬单足以说明他在对客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的职业素养,曾多次在酒店的季度和先进评选活动中荣获“勤奋工作”、“礼仪标兵”等奖项。在日常工作之余,吴非同志总是积极向老员工虚心请教、刻苦钻研技术问题,利用节假日报考电工类职业资格,听酒店组织的管理类讲座,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及综合业务素质。同时,作为新员工的榜样,他也总是一丝不苟做好传帮带工作,认认真真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与他人分享。
二、身体力行,将无偿献血进行到底 对大多数人而言,吴非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好员工、好同事或者好朋友,但就是这样一位不起眼的率性青年,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以满腔热血传递爱心,用爱心带给他人生命的希望。2001年,吴非刚踏入大学校园,他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第一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当得知自己身体里流淌着的血液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他没有丝毫犹豫就成为了一名“热血”青年。第一次献血让他既激动又紧张,在对献血知识有初步了解后,他毫不退却地挽起了袖子,献出了自己人生第一个400CC的全血。怀着对献血的热诚,半年后,吴非同志主动来到了省血液中心在杭州武林路上所设的采血战,再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献血,也是在这次献血的过程中,他对捐献血小板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经过医生的检查,明确他符合捐献血小板的要求。之后他便又义无反顾的成为了一名无偿捐献血小板的志愿者。从2001年第一次无偿献血开始,只要满足“献全血间隔180天”的
条件,他就会主动去位于武林路上的采血车献血。从第一次捐献血小板开始,只要满足“献血小板间隔30天”的条件,他便毅然决然的捐献血小板。2003年,吴非同志捐献了整整一年的血小板,这份坚持无不让人暗生敬仰。尽管对于吴非来讲,无偿献血并不是多么让人值得骄傲的事,可但凡有半点可能给生命垂危的病人送去生命的希望,那一切也都值得的!当谈及“为什么坚持那么多年献血”时,吴非说:“对我来说,献血并不是什么难以决策的事情,只要是身体健康,时间允许,我就会去献血。有时候我在想,可能就是那么一次伸出手臂的行为,我能将一条宝贵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挽救一个人甚至一家人的幸福。我想,这就是一直以来支持我献血的原因。”同时,吴非也谈到他所识的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家让他印象尤为深刻,他已连续数十年捐献血液,累计献血早已超过10万毫升,也许就是这样的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感染着吴非在无偿献血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2008年,吴非正式就职于金马饭店,而金马饭店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已连续十余年与萧山区献血办联合在饭店内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在2008年的献血活动,吴非同志踊跃报名,积极配合完成整个采血过程,但却收到了区献血办有关于不采纳血液的通知。对此,吴非即刻咨询了献血办工作人员,了解到因其肝功能过于旺盛而影响了血液的质量。对医学常识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血液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患者手术的成败以及术后的康复,因此自从吴非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的饮食加以约束,2009年、2010年又连续捐献800cc,但最终都不予采纳。对于这样的结果,许多人也许会觉得可惜,但吴非却欣然
接受。我们相信,对无偿献血工作的支持从来都不仅仅表现在自己的献血量,而是将奉献精神的种子撒播到各个角落。在饭店后续的献血活动中,吴非同志每次都热心地为广大同事讲解献血知识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他愿意成为路边鼓掌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大家传递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
三、宣传教育,让无偿献血成为共识 吴非不仅是一名无偿献血者,也是一名献血志愿者。出于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多年以来,吴非与无偿献血者之间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同时作为省血液中心采血站的“常客”,吴非对献血知识有着充分的了解,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无偿献血宣传队伍,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宣传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多次组织志愿者参与献血,并鼓励身边的朋友及同时主动报名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他为献血者们服务,指导他们填表,为他们发放食品和饮料,讲解献血知识。在省血液中心的组织下,吴非曾多次去到浙江大学、社区、街道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他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亲历普及推广献血知识,招募献血志愿者,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献血观念,促使更多的青年群众为无偿献血事业做出一份贡献。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大量有关于献血所带来负面影响的文章以及大量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并未全部用到病患身上的消极报道,使原本就对献血知识一知半解的群体更加唯恐避之而不及。吴非在开展无偿献血宣传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听到一些反面的声音,认为无偿献血是非常傻且不值得的行为,对此吴非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对于每一个无偿献血
者而言,当看着自己的血液缓缓抽离,并想象着输送到有需要者的身体里,当时的那份激动是难以言表的,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什么叫值得!吴非同志参加无偿献血从来没有想要得到任何回报,至今他的家人也并没有因为他献血而享受过任何献血的福利政策,他只希望家人能健康平安,永远也不需要用到这“好处”。大爱隐于世,润物细无声。每一次献血都是无偿的捐助,每一次给予都饱含着人间真情,吴非同志的事迹并惊天动地的瞬间,也没有铁血豪情的壮举,但他却把平凡演绎成了伟大。作为工程部的一名普通员工,吴非同志曾以一枚小小的“螺丝钉”自喻,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是那么得微不足道,但人人都能发挥螺丝钉精神,共同构筑起文明的桥梁,传递爱心,传递希望。
第四篇:读吴非老师的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有感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读到这儿酸甜苦辣个中滋味涌上心头******当今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确堪忧。
太多太多的教师心胸狭隘,无论处理班级事务还是是与同事之间的相处。嫉贤妒能,表里不一者有之;欺下媚上,两面三刀者有之;不和己意,指桑骂槐、恶语伤人者有之;为一己之利,拍桌骂娘者有之。更有甚者素质低下,品行恶劣。究其源头,文化底蕴不足,生活品味低下。正如人们所说‚没见过海的人,一瓢水就是一片海了。‛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 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胸襟的教师,首先要爱读书,多读书,书可以使人不断地反思自我,在他人的经验中汲取精华,不断完善自我。持续地学习,还将使人保持精神的高尚。书读多了会使人心态更平静,光明磊落,为人坦荡。同时展现给同事、学生的也是一个有胸襟、有修养的教师形象。你的学生以你为榜样,在生活中从容坦荡。在学习中心怀高远,脚踏实地。老师们很多事我们无法改变,但自我的完善还是可以努力做到的。不要随波逐流,静下心来多读书吧。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做一个光明磊落的老师!做一个胸怀坦荡的老师!做一名远离功利的老师!
‚愚蠢者的‘苦干’‛。一位校长认为教育界最可怕的事是‚一个愚蠢的校长事必躬亲‛——用他们的自我标榜,就是‚用心、用力、用命‛。然而他们就是不肯动脑筋。我们把这句话演绎一下,同样的,在学校工作中,最可怕的也是最常见的现象是:一个愚蠢的老师在辛勤地工作。他不聪明,本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当他通过辛勤地工作把一百多个原本很聪明的学生变得和他一样愚蠢时,教育的不幸就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再进一步演绎,一个愚蠢的主任,用他最愚笨的方法要求一百多个原本聪明教师时,教育就更不幸了。以此类推下去,老师们你会想到什么?!
合上书,眼前没有了文字,却有了思考,一个愚蠢的老师带给学生的是不幸,一个愚蠢的主任或校长带给老师的是不幸;以此类推下去,便是中国教育的不幸;
读了这一段,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工作者不能还停留在‚老黄牛‛状态,巧干、乐干才是新时代的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门应开动脑筋,总结得失,老师要做到做到省时高效,让自己和孩子共同聪明起来!主任和校长要做到,不必要的工作能粗不要细,能简单别复杂。局长、厅长厅、司长们你们该怎么做呢。
如果老师以及各级各层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心里装着学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敬畏生命,中国的教育将何等有幸。
第五篇:吴非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随手又翻开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回想着每个小小题目背后的故事,现在,似乎“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篇小随笔更能吸引我的注意,不禁让我为自己在现实教学中的无奈找到了些许安慰,即使心里明白有问题不应该从学生身上找原因。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很早就听说过这句教育界的至理名言,而自己也对这句话是深信不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手中的一个苹果,虽然其中的一些因上帝的偏爱而被咬了一口,存在某些缺失,但美好的童心终将绽放它的光彩。而教师作为人类心灵的伟大工程师,其伟大的任务就是让每一颗美好的心灵继续美好下去。俗话说,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面对现实,我质疑过那句我深信不疑的话语,难道真的只是老师的问题么,难道是自己的太过失败造成了某些学生的现状么,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么……想到这,突然会有些对不住孩子家长们的意识,在家长的眼中,他们的宝贝是如此的出色,即使有些不足也显得微不足道,而在我的眼中,他们是有那么些不足。曾在想,如果是因为我而让他的孩子变成这样,那自己的可真是罪过大了。
在读过吴非老师的“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篇随笔后,内心的罪孽感稍稍减弱,尽管可能是在找借口,但也让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心理。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尽相同,每位学生的自身素质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在很长的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反应,或许,在目前,在三年级阶段,对于他来说,未能达到应有的学习水平或学习状态,但是,这并不代表在将来的日子里,他会继续处于低潮阶段,每个学生的未来存在着变数,而我期待着那个向着美好的变数快点到来。
联想到班级里的学生A,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非常薄弱,一句简单的话让其说需要好几分钟,我曾多次花费小学科课时来给他补习基础知识,可惜收获甚微,让我一度觉得很无语,其家长似乎也很明白孩子的薄弱处,也表示很无奈。学生B,聪明灵活,却也过于调皮,对“学习”一词没有什么概念,课堂上总是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律性较差,但通过和他的私底下交谈,发现他的“懂事”,对老师和家长们每天念叨的长篇大论都铭记于心,可就是无法付诸实践,为此家长没少操心。学生C,大致情况与B较为相似,不同是他们家长的反应,相比而言,学生B的家长为孩子付出的更多,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较为温和,而C学生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也导致了孩子性格上的某些不足。
或许,在目前来说,这些学生可以称为“很难教的学生”,也一度让我感觉力不从心,在他们身上花费的时间比在一群学生身上花费的都要多,但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就要一些“贴心”的学生来对我说,“老师,别管他了,他一二年级的时候就是这样的。”面对这样的“忠告”,从一开始的惊讶这句话竟从孩子的口中说出,到目前的无奈但依然期待着奇迹的发生,而我需要做的应该就是拿出更多的耐心、爱心与恒心了吧。
“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但希望某个学生在他“难教”的这个阶段里,他的老师尽可能的做好应做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