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新著

时间:2019-05-13 06:5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新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新著》。

第一篇: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新著

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新著《致青年教师》,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吴非。如果说《不跪着教书》展示的是刚正不阿、铁骨铮铮、言辞犀利的杂文作家形象,那么《致青年教师》则是站在教育思想家的高度,为当代教育歌唱和呐喊,重塑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需要有理想。教师有理想,教育才有希望,因为,理想的高度决定一个人发展的程度。华人财富国际文化传媒的张锐说:“一个人理想的高度决定他生命的档次,如果一个人实现他的理想,那就是一种幸福。”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理想都会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巨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需要有理想,有远大的理想,才能培养和塑造人才。教师成长,重点工作就是“塑心”的过程,只要完成了这个塑心过程,专业知识、教师艺术、管理学生的各种方法等这些外在的东西,教师就会自觉学习并坚持长期探索,不断解决和提高。

《致青年教师》一书,作者从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种一粒善良的种子六个方面展开,让我们看到一个即将退休的特级教师、一个教育前辈用自己几十年最宝贵的经验对广大教师的殷切希望和鼓励。这六个专辑,朴实、真挚,没有华丽的外表,只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和流露。作者提醒年轻教师应该怎样做,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职业、面对自己的教育、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其实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师,塑造教师的心、重塑教师的远大理想。《珍视我们的专业》一文指出,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爱专业,才能爱学生、爱自己的职业,才能拥有远大理想。教师要培养学生有远大理想,自身都没有这样的理想,是不能以身作则的,是不能做好示范的。相对而言,现代教师,不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缺乏的是教育理想、对新教育的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现代课堂,不缺乏知识,缺乏的是课堂生成、是学生在和教师对话交流中学到知识,并生成新的知识。吴非曾说:“教师的工作绝非简单的实验和重复,而是充满创造的实践过程,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将是无可替代的,每一节课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践行职责,而且还应富有创造激情和理想追求。”这才是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一书的真实目的,吴非老师要做的就是唱响这种精神和理想。

很多人认为教师写作是不务正业,这样的教师在普通学校不受欢迎,其搞的教育科研或者思考也仅仅是流于形式和剽窃别人的东西。这是一种误解,也是很多学校只能苦干、蛮干,甚至根本就不能更好更快发展的根源。写作是最大的教研,是最有效的教研,是教研的最高表现形式。一个教师能够写作,必然是一个教育的有心人、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否则,不可能写出有品位的教育文章。毕竟,文艺作品不是胡编乱造,尤其是教育文章,需要的是真实的生活。教师写出自己教育的心得、体会、感悟、思考、反思,在写作的过程中又会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升华自己的教育艺术。难怪吴非老师和钱理群老师在探讨一个合格教师标准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和“写作者”。因为,实践是工作思考之源,思考才能总结提升自我,且思且行,且行且思,如此螺旋式的发展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是教师成长切实有效的办法。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期望、更是吴非老师对教育的厚爱,影响和发展更多年轻教师,期望培养和塑造更多优秀的教师。读《致青年教师》,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一种久违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一个有理想、有思想、有责任的教师,从心开始。

忙里偷闲,翻阅了我校“教师读书会”提供的第三本共读书目《学生第一》,这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一部新作,主要收录了学校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相关资料,图文并茂,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由于城乡差异,他们开展的一些活动,我们望尘莫及,但活动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及教育价值取向,却给人以深刻地启迪。

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把学生的需要和成长放在第一位,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这就是李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努力探索和践行的教育理念。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学生是学校的真正主人,这个最基本的常识,做教师的都懂,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的学生怕进校园,一进校园如入苦海,原因何在?看看十一的做法,想想我们的作为,答案不辩自明。死板的课程,教条的制度,枯燥的课堂,单调的活动,单一的评价,这些似乎都是原因,但又好像不是全部。我觉得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把学生放在第一的位置。学生的需要我们不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我们不去剖析,学生的情感我们不予理睬,学生的活动我们不去参与,甚至学生的姓名我们不用知道,我们就像一位牧羊人,挥动着鞭子,按着我们的意志将一群羊驱赶至我们划定的领地。虽然这块领地中的青草不够鲜美,羊啊,你没得选择,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你不愿意?你不高兴?呵呵,看我的鞭子!我们各自驱赶着一群被驯服的羊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按着自个儿的意愿养育。我可不管你是山羊、奶羊还是绵羊,听话的就是乖乖羊。我们创作的不是一个寓言,而是在演绎一部经久不衰的活剧,你我都是导演。

救救孩子们,鲁迅先生的那声呐喊至今振聋发聩。

社会学家把能够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体态,称为“体态语言”。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育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因此,关注教师体态语言,研究教师体态语言,提升教师体态语言的素养,应该是当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

《教师的体态语言》综合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教师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进行了细致有趣的描述和探究,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神奇世界,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这本《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够为老师的专业成长揭示一条新的路径,为老师的魅力提升添加一些新的元素,能够为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教育效益提供一点新的启示。本书由教育策内容简介

《我的教育心》是以成长为主线,以反思为主题,力图比较客观地展示作者李镇西走过的历程。作者把他的教育实践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教育浪漫主义”、“教育现实主义”和“教育理想主义”。并由此展开不同阶段的反思。他的反思也经历一个过程,从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分析,到对教育行为背后所蕴藏的教育观念的追问;从对身边各种教育现象的解剖,到对中国教育理论的审视……无论是微观的还是宏观的,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整个教育,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提升。

作者简介

李镇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兼班主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出版有《爱心与教育》《教有所思》《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等近30部著作。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2007年被评为“2007十大感动四川年度人物”。

划人、教育记者李振村著这个周末有幸拜读了冯卫东的《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我感到这又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对一线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里面的事例很多,全是对大家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方法性指导。

作者说教师的工作既需要用自己的心灵,又最为关乎他人的心灵,写教育随笔是教师进行“心灵漫步”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和路径。教师写教育随笔,可以炼眼——锤炼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炼笔——锤炼表达思想的能力,可以炼意——锤炼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情操、教育抱负等。写叙事性教育随笔,关键是要真诚、真实、真切,要努力转到事情的背后,追问事件的意义;写事理性教育随笔,关键是要“夹叙夹议”,追求“盐溶于水”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

2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沟通教育理论和学校教育实践,使得教师群体从以往单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使得教师工作重新获得“生命力和尊严”,使其“职业生命”更具有意义和光彩。

教师搞教育科研,是许多人梦寐以求但是却不敢涉足的领域。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认为:“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在他看来,“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古今中外的伟大的教育家,从孔子到陶行知、陈鹤琴,从柏拉图到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毫无例外都是长期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没有离开过教师的岗位。进一步从事实上证明了只有教育第一线才是诞生教育专家的最好土壤。

通过阅读该书,我认识到,教师教科研,应该回归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与教师每天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坚持“实践第一”的价值取向。这条路应该坚持走下去。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发现问题是教育科研思维的火花,是灵感的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遇到的困惑,如果不加以珍惜和保存,就失去了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其实,教师的设想、计划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课堂教学中突然事件的处理和学生情绪的调控,课后练习的布置与学生完成质量的差异,都可以是我们提出问题的素材。提出问题,应该立足于“用”,也就是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应用,这就要求课题的名称要找到准确的切入点,还是强调教师教育科研的立足点仍然是教育教学。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必须始终保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持久的幸福感,在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自身成长发展。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我想,在教科研这条路上,也要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在追求幸福的路上,重要的是走在路上,是享受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结果,是成为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标。

在教科研的路上,我们不必太在意自己前行的姿态,我们要做的,设定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马志国老师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我深深地折服了,让我读懂了男子汉的女孩气,“清华苗子”为何要退学,走不出忧伤的女孩,美丽的“恋师情结”,莫名其妙的“怪味”„„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帮助你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做一位出色的“心灵导师”。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数成绩,而忽视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我们不愿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成长啊!我们却总是在斥责声中磨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走来对你说悄悄话时,你的教育就成功了。当代教师,不应该再以居高临下的方式与学生交往,而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遇到问题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一看,想一想,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训斥。

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我发现一位女生半趴在桌子上,慢吞吞地做这题,于是我站在她旁边想警示一下她,可是我站了好一会儿,她好像无视我的存在,还是动作懒散。当时我真有一股严厉批评她的冲动,还好我忍住了,我换了个角度思考:为什么我站在她旁边,她还这么懒散?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呢?于是我

3上前低声地和她说:“怎么了,不舒服啊?”她眉头微皱,频频点头,我从她的眼神中读出了理解和感谢。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感受到学生的一个闪光点——虽然身体不舒服但坚持做操,很坚强。而我如果按自己的思路枉下定论,会是一种怎样的恶果呢?我很庆幸我没有冲动,这种从心理学中学会的换位思考,保护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这份情感。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在传授学生知识,为人处事的方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生活,用爱心、真心、耐心主动与学生交流,关心、尊重学生,细致地指导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尊敬爱戴的人,使更多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我所教的学生也有传纸条的,也有对教官说不出的情思的,也有暴力倾向的,也有厌学的想退学的。我的办公桌里有一副手套,每当我看到手套我就想起一件事情,我担任七年级九班班主任,军训结束后学生转入正常的学习,可是

在学生第一次段考的考试的第二天,我清楚地记得考完英语,学生正准备迎接下一场的地理考试,老师在办公室准备拿试卷,九班教室里传来叫好的声音,乱成一团,级部主任叫我让我到教室看一看是什么事情,我到教室一看,差点晕倒,教官站在教室里,学生乱成一团什么声音都有,再有几分钟就考试了,我顾不了很多,先把教官请出了教室,后问学生教官为什么突然到学校,学生告诉我,一个女生过生日,教官来给她过生日,我先让学生准备考试,让她考完试到教室找我。我找到教官和他说,学生正在考试,能否先离开,教官走了,学生考完试找到我,把生日礼物交给我,说老师不是我叫他来的,是他自己来的,我说教官怎么知道自己的生日,她说QQ聊天的时候知道的,她和我保证不是谈恋爱。孩子哭着走了,我知道我伤了孩子的心。很多事情不能重来,如果教官提前和老师沟通,就不会在学生考试的时候来,如果我提前知道孩子的生日,就会和教官给她一个终生难忘的生日,但我最终伤了孩子,那副手套一直在我的办公桌里,它永远给我一个警示,对待学生的心灵细心地呵护„„

我不是心理学老师,读了马老师的书,再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 找到了一些深入学生心灵的教育方法:

1、教师要以身作则,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要对工作,对学生充满信心。无论是顺利,还是挫折,都一如既往的负责、耐心、热情的工作,决不动摇。(1)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的用自己乐观愉快的心境感染学生,使得他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2)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信任期待的态度,使得学生产生“老师希望我有出息,也相信我能行”的信念,并且激发其自我激励的能力,把学生的自卑心理转化成强烈的自信。

2、要把常规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即是健康心理。所以,老师在抓常规时,也要不失时机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3、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参加心理将抗讲座;重视正反任务形象的对比教育;不是世界的旁征博引。

4、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一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通常学生都把自己的心理问题隐藏在内心,能主动向老师暴露心理状况,就必须在平常多注意学生的行为有没有什么变化,言谈举止有没有什么翻唱,学习成绩是不是起落很大。或者通过与其他学生交谈来了解情况。只有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才能把事情解决的更好。

5、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方法。要单独与学生沟通,还要通过家长、同学及朋友,多方面地进行沟通。再者,在时间上也不能放松对学生教育后效果的追踪调查。还要不断的发现信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虽然距他的教育观点还差得很远,但是,自从读完这本书后,我就决心 做好学生的心灵导师,马老师的教育观就像教育界里的航灯,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三尺讲台,写不完人生风景。马老师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健康的成长少走弯路。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二篇:读吴非老师的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有感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读到这儿酸甜苦辣个中滋味涌上心头******当今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确堪忧。

太多太多的教师心胸狭隘,无论处理班级事务还是是与同事之间的相处。嫉贤妒能,表里不一者有之;欺下媚上,两面三刀者有之;不和己意,指桑骂槐、恶语伤人者有之;为一己之利,拍桌骂娘者有之。更有甚者素质低下,品行恶劣。究其源头,文化底蕴不足,生活品味低下。正如人们所说‚没见过海的人,一瓢水就是一片海了。‛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 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胸襟的教师,首先要爱读书,多读书,书可以使人不断地反思自我,在他人的经验中汲取精华,不断完善自我。持续地学习,还将使人保持精神的高尚。书读多了会使人心态更平静,光明磊落,为人坦荡。同时展现给同事、学生的也是一个有胸襟、有修养的教师形象。你的学生以你为榜样,在生活中从容坦荡。在学习中心怀高远,脚踏实地。老师们很多事我们无法改变,但自我的完善还是可以努力做到的。不要随波逐流,静下心来多读书吧。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做一个光明磊落的老师!做一个胸怀坦荡的老师!做一名远离功利的老师!

‚愚蠢者的‘苦干’‛。一位校长认为教育界最可怕的事是‚一个愚蠢的校长事必躬亲‛——用他们的自我标榜,就是‚用心、用力、用命‛。然而他们就是不肯动脑筋。我们把这句话演绎一下,同样的,在学校工作中,最可怕的也是最常见的现象是:一个愚蠢的老师在辛勤地工作。他不聪明,本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当他通过辛勤地工作把一百多个原本很聪明的学生变得和他一样愚蠢时,教育的不幸就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再进一步演绎,一个愚蠢的主任,用他最愚笨的方法要求一百多个原本聪明教师时,教育就更不幸了。以此类推下去,老师们你会想到什么?!

合上书,眼前没有了文字,却有了思考,一个愚蠢的老师带给学生的是不幸,一个愚蠢的主任或校长带给老师的是不幸;以此类推下去,便是中国教育的不幸;

读了这一段,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工作者不能还停留在‚老黄牛‛状态,巧干、乐干才是新时代的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门应开动脑筋,总结得失,老师要做到做到省时高效,让自己和孩子共同聪明起来!主任和校长要做到,不必要的工作能粗不要细,能简单别复杂。局长、厅长厅、司长们你们该怎么做呢。

如果老师以及各级各层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心里装着学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敬畏生命,中国的教育将何等有幸。

第三篇: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第二部自传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第二部自传《在人间》。使我明白了人为什么要活在世界上。这本书讲的主人公阿辽沙少年时代以及青年时代的故事。少年时,他并没有上学而在鞋店打工,由于长期重复着一件事,没有自由而一头撞在玻璃上到医院抢救。他的祖母怕再出意外就没让他继续干,回到了农村。而后回到农村并在森林里度过一段日子,磨练自己。后来他又决定到别人家学画画,却没想到,总被老妇人骂,那个恶毒的女人龌龊至极。最后,他又回到了家,后来,他又饱尝了世间的痛苦,从而激发了正义和对真理的追求。并决定上学。

当我读到了他去学手艺,却屡屡遭到别人的挖苦、讽刺的时候,我恨不得跳进书里,对富人家里的每一个人大吼一声。

他同时也遇到了所谓的好人:船上的厨师,裁缝妻子、皇后、西塔莫夫……他们都用书籍与真理解决问题。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厨师。当主人公阿辽沙来到船上当杂工的时候,他遇到了第一个正义的人——厨师。他总想可怜所有人,却被别人嘲笑,所以,他不得不对每个人发火。阿辽沙在他眼里是一张白纸,所以,他决定将阿辽沙教成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我恨透那些故意刁难清白人的人,他们总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人活在世上要有意义,不能整天受龌龊人的压迫!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要为人类付出,去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我也希望那些幸灾乐祸的人能够换位思考一下。

只有人与人之间都产生友谊,不幸灾乐祸,同别人成为朋友,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篇二

《在人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写的。它真实的记录了高尔基小时的惨淡童年。高尔基的童年是悲惨的,很小父母双亡,由外祖母抚养,可家庭贫困的外祖母哪能抚养的起呢?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逼高尔基流浪街头自己养活自己......他先在鞋店、圣像做学徒,又在轮船的厨房里打杂,过着非常沉重而苦闷的生活。而读书使他找到了快乐、安慰。虽然条件艰苦,但高尔基久久不能忘记读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如在这一段里:

......星期六那天,我到阁楼上晒衣服,想起那本书,就将它拿出,读起来。我读的入了迷,一直读到身子冻僵了为止。(省略)我读的入了迷,耳朵听到大门口的门铃声,竟然一时弄不明白这是谁在拉铃,为什么要拉铃。(省略)“你聋了!外面在拉铃!”保姆生气地说道。我赶紧去开门。

“睡着了!”东家严声问道。他的妻子费力的爬上楼梯,抱怨我害她着凉了。那个老太婆骂个不停......有时主人发现了,还把他的书统统死碎、烧掉,有的时候甚至殴打他一顿!虽然高尔基为了读书遭受屈辱、欺凌。但他一直坚持着读书,永不放弃!功夫不付有心人,终于,他通过努力的自学,使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著名文学作家!啊!高尔基是多么的伟大呀!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也要向高尔基一样,坚持读书,坚持学习,成为一名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人!【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第四篇:读了曾小平老师

读了曾小平老师,吴向华老师,钱荷芳老师的先进事迹报告,让我感触良多。她们都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投入全身心的爱,同时对自己又有严格的要求。她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好好的学习。

曾小平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付出让人感动。在工作中,她从点滴,从小事,从细节踏踏实实做起,始终坚持决不放弃一个孩子。她不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发令者,而是走入学生之中,去交流、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曾老师也总是自己首先做到,她还能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真是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每一个学生。

钱荷芳老师的那种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令我敬佩不已。都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的。吴向华老师就是一直不断的在自我提高,并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时代在进步,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学科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吴向华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好老师,她不仅自己勤于学习,潜心专研,更是对学生充满了师爱。她用自己的爱去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三位老师都是通过辛勤的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她们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像慈母一般,用爱心温暖每一个学生。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把学生放在首位,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让学生能时刻体会到老师的爱。

优秀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也要向他们学习。三位优秀教师的事迹报告,让我看到了作为教师,尤其是一名好教师的不易,也使自己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应当学习优秀教师,要以学生为主,用耐心和责任心,挖掘优等生的潜力,关心后进生的学习,关注要全体的学生。作为老师不仅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走进学生,与之多交流;观察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真心爱护。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要有一个专业成长的意识。在教学中只有经受一遍遍的锻炼,才能进步。我要发现和珍惜学习的机会。从书本中学,多看一些教育心理学书籍,看有关工作的杂志。从同事中学,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从学生中学,多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当然,反思是教师成长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努力站好这三尺讲台。学习优秀的教师,怀着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像她们一样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努力实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爱执教。我要努力,我要把我的激情,我的爱心把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学校组织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无悔地把爱奉献给了学生、把生命奉献给了祖国未来希望之所在的教育事业。使我深受感动,他们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课堂这个舞台对我来说,教书育人的分量更重一些。但与这些老师相比,深感差距很大。教师岗位——特殊的岗位责任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教师这个岗位、这种职业呢?不错,近年来,教师的待遇改善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愿意当教师的人也多了。然而,清醒认识教师职责,还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关胜利老师从教多年,却从未要求过什么。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结合学习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

一、立足本质,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优秀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我们应当学习优秀教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学习关胜利老师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关胜利老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考虑问题的特定视角和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师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

关胜利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蕲春四中语文教师汪金权,主动放弃黄冈中学的优越工作条件,选择到蕲北山区四中任教。22年来,他扎根特教、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先后为高校输送1100多人,同时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累计金额超过10万元,几乎把自己的大半薪水都用来资助贫困生。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等诸多荣誉称号,被誉为“大别山师魂”。学习了他的感人事迹,我几次感动得流了眼泪。

我原以为自己在山里教书很累,又加上担子重,工作很辛苦,但是比起汪老师,又算得了什么。汪老师在妻子患病精神失常、儿子患病变成弱智、祖母病逝不能到床前尽孝的沉重打击下都挺过来了,我还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的呢? 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继续扎根山村,虚心向汪老师学习。

一是要学习汪老师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汪金权老师毅然放弃较为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主动从全国名校黄冈中学回到大别山深处的蕲北山区,在蕲春四中一干就是22年。他把为山里的孩子营造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作为个人的最大愿望和终身追求,充分体现了“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红烛精神,深刻诠释了“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的人生信念,是当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的生动教材。作为农村教师,我要学习汪金权老师扎根山区、甘当人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献身山区教育,发挥才智,在平凡中创造伟大。要像汪老师那样,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在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争做农村教育的模范者。

二是要学习汪老师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人生境界。

“纵有高楼大厦,我只睡六尺床;纵有山珍海味,我吃青菜豆腐一样香”,这就是汪老师人生境界的真实写照。他虽然工作在艰苦的地方,过着简单而清贫的生活,却身居陋室而胸怀天下,生活艰苦仍不改其志,甘愿做承责负重的“桥梁”,始终无怨无悔。他施恩于人,不求回报,帮助他人,不图索取,各种诱惑面前,泰然处之,不为所动,体现了他崇高的人生境界。作为农村教师,我要学习汪老师,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坚守清贫的人生境界,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党和人民的重托,让每一个学生家长都放心,都安心,都满意!

三是要学习汪老师爱生如子、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

对学生的爱是汪老师教师生涯里最动人的篇章之一。20多年来,他省吃俭用,尽其所能地扶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与特困生同吃同住,为求学困难的学生撑起一片蓝天。他把全部的身心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细致入微地关心“双差生”,自觉践行着“有教无类”的可贵思想。他用爱心、诚心、细心、平等心、责任心和恒心,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先后将1000多名学生送进大学,使他们到达梦想的彼岸。汪金权说,“我个人的力量很微弱,需要帮助的孩子还很多,但我努力每天去做,相信星星之火,最终可以燎原”。作为农村教师,我要学习汪老师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让爱的阳光撒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照耀社会的每一个人,关爱每一个学生。

四是要学习汪老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汪老师20多年来热爱岗位、专心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育人的神圣理念,维护师德尊严。他把学生“青胜于蓝”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大安慰,始终保持着“辛劳之后有欢乐、付出之后是幸福”的良好心态,在教书育人中从最基础之处着眼,授业解惑,常教常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当地一直名列前茅。他以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为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为我们高扬了一面新时期师德大旗,是当之无愧的“大山师魂”。作为农村教师,我要像汪老师那样,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辛勤耕耘、勇于创新,立足本职岗位、做到业精于勤,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巴东教育现象”作出自己的贡献。

.可敬的“大别山师魂”——学习汪金权老师事迹有感品味生活 2010-08-25 18:54:46 阅读4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湖北蕲春四中的汪金权老师,他是华中师大的高材生。毕业后,分配在名校黄冈中学工作,一年后,他毅然回到贫困的大别山区,一干就是23年;23年来,他扎根蕲北山区,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任劳任怨;23年来,他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资,资助无数贫寒学子,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他被盛赞为“大别山师魂”。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汪金权——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用他用22年的坚守,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汪金权同志扎根山乡22年,倾心教育、淡泊名利、捐款助学、坚守清贫,展示了一名优秀山乡教师形象。

1、一心教书,全力育人的红烛精神

被誉为“大别山师魂”的汪金权,用坚守22年的教学生涯里,改变了众多农家学生的命运。他坚持“六心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和社会敬重。即一颗真诚心,相信学生;一颗平等心,尊重学生;一颗责任心,严格要求学生;一颗爱心,放大学生优点引导健康发展;一颗细心,鼓励学生与老师、家长多对话,少对抗;一颗坚持心,自己坚持读书,站高看远,引领学生不断向前迈进。用心研读他的“六心教学法”,彰显的是“一心教书,全力育人”的红烛精神!

2、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22年来,蕲春四中教师汪金权自己清贫度日,却拿出微薄工资,帮学生垫付10万元学费。出生寒门的汪老师对贫困学生有一分特殊的情结。从回到蕲春工作的那一天起,他就开始尽己所能、帮助那些寒门学子。他家里没有一样值钱的电器,却摆了好几张学生的高低床。1987年春,汪金权班上有十几名学生没有到校,他逐家走访,并垫付了全部学费。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大爱”铸师魂,折射出一位人民教师、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3、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人生境界

1987年,汪金权从华中师大毕业后,被分配到蜚声中外的黄冈中学任教。一年后,在师生们的挽留和同学们的惊讶声中,他回到了蕲春北部山区的一所高中任教,一干就是20多年。其间,有多少亲朋好友劝他另谋高薪,都被他婉言谢绝;有多少次调出山区的机会,都被他“傻子”似的推掉!

在当今社会,他是物欲世界的“另类”!“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却痴心教育,安贫乐道!20多年来,自己亲手培养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出身贫穷,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事业有成,“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从他“物质的贫乏”,到“精神的富有”,我们“看到”的是他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人生境界!

“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平凡的汪金权老师,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当代人民教师伟大!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激励我们永远前进。

要“认认真真读书,堂堂正正做人。”对学生要有平等心,力争把每个人培养成才成人;对学生要有责任心,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对学生要有爱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困难;对学生要细心,注意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汪金权老师如是说道。学习了汪老师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被深深的震撼着:作为一名教师,20多年来,他省吃俭用,几乎是倾其所有来扶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为他们的求学之路撑起一片蓝天。作为一名清贫的人民教师,他的人生理想超越物质在更高远的精神追求上,他坚守了22年,22年来为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都折射出他高尚的品质、崇高的精神。我从他的事迹和语言深入学习,并由此

引开谈谈我的个人心得。

为了这份责任,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他的行为塑造了新时代优秀教师的鲜活形象,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素质教育的践行者;什么是真正的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什么是真正的淡泊名利、乐守清贫;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大爱无边。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把孩子的前途送给了老师;国家把孩子们送给学校,就是把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了老师,老师必须竭尽全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人。为了这份责任,汪金权同志不论在多艰苦生活条件下,他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

持着……

汪金权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我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他的事迹感人泪下,使我感觉到,作为人民教师,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学习汪金权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塑造成汪金权式的教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未来的路还很长。在今后,我将时刻用汪金权同志的事迹去鞭策、激励自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认为自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汪老师学习:

一要学习汪老师淡泊名利,扎根山区的奉献精神。汪老师大学毕业后本来在黄冈高中任教,其生活条件、工作发展都是不错的,但汪老师一次回母校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山区的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作为山区走出来的他毅然放弃了自己在黄冈高中的优越工作调回蕲春四中,这里的条件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差,但汪老师身居陋室而胸怀天下,生活艰苦仍不改其志,甘愿做承责负重的“桥梁”,始终无怨无悔。他施恩于人不求回报,帮助他人不图索取,各种诱惑面前,泰然处之、不为所动,体现了他崇高的人生境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会从身边的工作做起,关注贫困的学生、重视自己的教学,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

己。

二要学习汪老师热爱学生、不求回报的高尚品格。20多年来,汪老师省吃俭用,尽其所能地扶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与特困生同吃同住,为求学困难的学生撑起一片蓝天。他把所有的孩子都视为己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他们。针对不同的孩子,他从不歧视,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帮助着他们。从汪老师身边走出去的贫困学生,有的在科研单位、有的也成为一名教师、还有公务员,汪老师用他自己的高尚品格给学生树立了一面旗帜,照亮了身边的人,也感动了无数的人。同样,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个学生,了解他们、关心他们,让学生觉得在学校就像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三要学习汪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汪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管是差生、贫困生还是顽皮的学生,汪老师都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来对待他们,他总是循循善诱,不逼迫学生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但不断从思想上改变他们,让他们尽可能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对家庭有利的优秀人才。汪老师的教育质量在当地也是首屈一指的,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为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作为一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以汪老师为楷模,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研究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受学生欢

迎的教师。

有一种平凡叫伟大---学习汪金权事迹有感

默认分类 2010-08-10 20:04:16 阅读3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被誉为“大别山师魂”的汪金权,让大山深处,涌动出一个暖人心窝的名字——汪金权,一时间省内省外,流传颂扬着一个共同响亮动听的名字——汪金权!汪金权,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1987年,他从华中师大毕业后,被分配到蜚声中外的黄冈中学任教。一年后,在师生们的挽留和同学们的惊讶声中,他回到了蕲春北部山区的偏远山乡蕲春四中,扎根山乡22年,22年来,汪金权自己清贫度日,却拿出微薄工资,帮学生垫付10万元学费。出生寒门的汪金权对贫困学生有一分特殊的情结。在当今社会,他是物欲世界的“另类”!“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却痴心教育,安贫乐道!22年来,自己亲手培养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出身贫穷,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事业有成,他虽然物质的贫穷,但是他却感觉到“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从他“物质的贫乏”,到“精神的富有”,我们“看到”的是他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人生境界!他是教师的优秀楷模,是当之无愧的师德标兵,我们学习他爱生如子、克已助人的高尚品格;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像汪金权这样甘受清贫的人实在是太少了。22年来,汪金权老师身在山区,坚守三尺讲台,无私资助和培养学生,改变了众多农家学生的命运。他的亊迹真的是太感人,不愧为教师中的楷模。汪金权——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用他用22年的坚守,生动诠释了“有一种平凡叫伟大?!”

汪老师曾说过一句肺腑之言:给予别人,哪怕很微薄也比向别人索取快乐。他将自己无私地奉献给了大山和祖国,清贫之中自有内心富足。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大爱”铸师魂,折射出一位人民教师、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人生境界,听了汪金权的话语,也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未来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以他为榜样,用他“一心为了学生,甘做学生桥梁”的这种精神去鞭策、激励自己,平凡的汪金权老师,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当代人民教师伟大!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伴随着我们,让汪金权的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教师前进,永远是我们前进持久的动力!

第五篇:读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黄日明

我从小喜欢读书,可能一直以来受我父亲的影响,他就是一个爱转书店和书摊的人,家里藏书比较丰富,所以没事在家时就喜欢泡壶茶,拿本书看看。或许常常习惯于独处,可是书让我不孤寂,不落寞。而且,书能够影响我的心灵,能把我从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也会让我体验生活的幸福与艰难。

最近,到学校图书馆意外拿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且收获不多。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边读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有些汗颜,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0多篇文章。这里面结合了吴非老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特别是每一个章节前面短短的几句话对我的感触最大。现摘录几点如下:

1、《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2、《力戒浮躁》

浮躁之风一旦传给学生,祸害无穷。作为教师,岂可不慎

3、《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

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的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

4、学生修养的好坏受到家庭氛围、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其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校教育的范畴,也许我们改变不了学生的家庭氛围,暂时扭转不了社会的某些丑恶现象,但是我们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当我们以最佳的仪态不卑不亢的面对学生时,其实我们就是在传达出一种正确的、文明、有修养的气度,其实也正是在间接的改变着未来某些家庭的氛围、扭转着社会的不正之风,因为教育就是面向学生,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

翻开目录,看着里面的标题及内容,给我最震撼的感觉就是对照自己还不是一个有胸襟的老师,对学生很容易着急?心里有时也很自我,对学生的教育时并没有在他们心里播下了善良的种子了,……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感受到要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就须做一棵安静的小草,执着、宽容、坚韧,享受平凡的幸福!

吴非先生启发我们要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处在思想成长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是变化最快的,他们在成长,他们在不断充实,提高,转变。而这一切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会因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就会得到我们想要的模型,事实往往和我们想的不一样,甚至背道而驰。这时候我们不能急躁,不能埋怨周围的条件,不能埋怨外在的因素。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学生是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收获是什么?和我们的预期有差距是因为什么?当我们把问题分析清楚的时候,孩子们往往是最快接受结果的,甚至可以以此为鼓励学生继续进步的一个契机。老师为学生的错误不满意而大为光火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那等于拿学生的错误惩罚自己,而且显得我们教师的能力不强、办法不多、胸怀不宽、修养太差、素养不高。老师对学生能否做到心胸宽广,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只有爱的真,才能有耐心;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如果真正认识到教师责任的重大,把握教育规律,懂得专业特色,了解学生特点,心态平和,那个我们也就能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能从这本书上感受到这点,对我自己来说,真是受益非浅。

下载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新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新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近抽空读了一下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

    最近抽空读了一下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实践论》,颇有感触,就写了下面这点儿感触。 《实践论》这篇文章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两点,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与时俱......

    吴非《致青年教师》

    吴非《致青年教师》 这是一本很易读的书,里面所说的道理我们肯定也都思考过,也并不是用很深刻或很优美的语言来表达。但若我们心中所想能够得到一位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6、吴非事迹材料

    吴非,男,34岁,自2008年进入金马饭店工作以来,一直在工程部弱电组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努力地为客人提供符合五星级酒店的优质服务。......

    读了任正非谈管理十章

    《任正非谈管理》读后感今天读了《任正非谈管理》第八、九章,我谈点个人的感想。无论是任正非也好,还是华为也罢,好像总是被嫉妒的关注着„„尤其在业界的内部,这种感觉更为凸显......

    吴老师的话

    10月24日吴老师的话 1.一单元听写结果让我震惊和忧虑,77个人听写,只有六个人获得满分!这六个同学是“张胜棋、李昊天、吴呈微、张智博、黄橙梓、楚子禾”,向这六位同学表示热烈......

    吴老师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走进吴老师的艺术课堂 老高川学校郭小燕 我在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岗位上,已经2年了。在工作之初,我便正好赶上了新课改,这学期,我们学校又开展了构建有效性课堂的活动,使我再次对......

    读了曹理老师的著作

    读曹理老师的著作《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有感 柳荫小学杨英春 音乐是怡情悦性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乐,不论是学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欣赏,还是从事音乐表演和创作,心理活动都很活跃。......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后感随手又翻开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回想着每个小小题目背后的故事,现在,似乎“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篇小随笔更能吸引我的注意,不禁让我为自己在现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