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吴非事迹材料
吴非,男,34岁,自2008年进入金马饭店工作以来,一直在工程部弱电组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努力地为客人提供符合五星级酒店的优质服务。工作之余,吴非同志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热血青年,2001年至今,他已累计献血15800毫升,一年两次全血捐赠,成分血捐献也累计达十余次,面对15800毫升这个数据,许多人也许不会有什么概念,如果以一个正常成人全身的血量计算,他所献的血已能将三个成人的血液全部替换一次。他曾多次被献血办评为“献血英雄”,也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无私奉献”奖。对吴非来讲,献血从来都不是一件特别值得一提的事,“献血英雄”的字眼于他而言太大,他认为自己只是在做一名普通公民都应该做的事。在这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无数人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赢得光环和荣耀,当同龄人普遍倾向于追逐名利追求享受的时候,他把志愿服务作为生命实践来默默坚守。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他只愿做“路边鼓掌的人”。
一、做足本分,使助人行为养成习惯 在周边人的印象中,微胖界的吴非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他严于律己,有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拗劲,同时他也总是事无巨细地帮助他人,久而久之,“靠谱”便成了他个人形象的代名词。在吴非的人生观中,只有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才能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回馈社会。作为一名酒店的后台工作者,吴非有着与前台工作者一样的高度,急宾客之所急,想宾客之所想,任何工作总是尽力做到最好。那一张张表扬单足以说明他在对客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的职业素养,曾多次在酒店的季度和年度先进评选活动中荣获“勤奋工作”、“礼仪标兵”等奖项。在日常工作之余,吴非同志总是积极向老员工虚心请教、刻苦钻研技术问题,利用节假日报考电工类职业资格,听酒店组织的管理类讲座,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及综合业务素质。同时,作为新员工的榜样,他也总是一丝不苟做好传帮带工作,认认真真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与他人分享。
二、身体力行,将无偿献血进行到底 对大多数人而言,吴非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好员工、好同事或者好朋友,但就是这样一位不起眼的率性青年,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以满腔热血传递爱心,用爱心带给他人生命的希望。2001年,吴非刚踏入大学校园,他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第一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当得知自己身体里流淌着的血液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他没有丝毫犹豫就成为了一名“热血”青年。第一次献血让他既激动又紧张,在对献血知识有初步了解后,他毫不退却地挽起了袖子,献出了自己人生第一个400CC的全血。怀着对献血的热诚,半年后,吴非同志主动来到了省血液中心在杭州武林路上所设的采血战,再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献血,也是在这次献血的过程中,他对捐献血小板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经过医生的检查,明确他符合捐献血小板的要求。之后他便又义无反顾的成为了一名无偿捐献血小板的志愿者。从2001年第一次无偿献血开始,只要满足“献全血间隔180天”的
条件,他就会主动去位于武林路上的采血车献血。从第一次捐献血小板开始,只要满足“献血小板间隔30天”的条件,他便毅然决然的捐献血小板。2003年,吴非同志捐献了整整一年的血小板,这份坚持无不让人暗生敬仰。尽管对于吴非来讲,无偿献血并不是多么让人值得骄傲的事,可但凡有半点可能给生命垂危的病人送去生命的希望,那一切也都值得的!当谈及“为什么坚持那么多年献血”时,吴非说:“对我来说,献血并不是什么难以决策的事情,只要是身体健康,时间允许,我就会去献血。有时候我在想,可能就是那么一次伸出手臂的行为,我能将一条宝贵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挽救一个人甚至一家人的幸福。我想,这就是一直以来支持我献血的原因。”同时,吴非也谈到他所识的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家让他印象尤为深刻,他已连续数十年捐献血液,累计献血早已超过10万毫升,也许就是这样的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感染着吴非在无偿献血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2008年,吴非正式就职于金马饭店,而金马饭店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已连续十余年与萧山区献血办联合在饭店内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在2008年的献血活动,吴非同志踊跃报名,积极配合完成整个采血过程,但却收到了区献血办有关于不采纳血液的通知。对此,吴非即刻咨询了献血办工作人员,了解到因其肝功能过于旺盛而影响了血液的质量。对医学常识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血液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患者手术的成败以及术后的康复,因此自从吴非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的饮食加以约束,2009年、2010年又连续捐献800cc,但最终都不予采纳。对于这样的结果,许多人也许会觉得可惜,但吴非却欣然
接受。我们相信,对无偿献血工作的支持从来都不仅仅表现在自己的献血量,而是将奉献精神的种子撒播到各个角落。在饭店后续的献血活动中,吴非同志每次都热心地为广大同事讲解献血知识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他愿意成为路边鼓掌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大家传递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
三、宣传教育,让无偿献血成为共识 吴非不仅是一名无偿献血者,也是一名献血志愿者。出于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多年以来,吴非与无偿献血者之间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同时作为省血液中心采血站的“常客”,吴非对献血知识有着充分的了解,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无偿献血宣传队伍,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宣传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多次组织志愿者参与献血,并鼓励身边的朋友及同时主动报名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他为献血者们服务,指导他们填表,为他们发放食品和饮料,讲解献血知识。在省血液中心的组织下,吴非曾多次去到浙江大学、社区、街道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他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亲历普及推广献血知识,招募献血志愿者,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献血观念,促使更多的青年群众为无偿献血事业做出一份贡献。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大量有关于献血所带来负面影响的文章以及大量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并未全部用到病患身上的消极报道,使原本就对献血知识一知半解的群体更加唯恐避之而不及。吴非在开展无偿献血宣传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听到一些反面的声音,认为无偿献血是非常傻且不值得的行为,对此吴非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对于每一个无偿献血
者而言,当看着自己的血液缓缓抽离,并想象着输送到有需要者的身体里,当时的那份激动是难以言表的,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什么叫值得!吴非同志参加无偿献血从来没有想要得到任何回报,至今他的家人也并没有因为他献血而享受过任何献血的福利政策,他只希望家人能健康平安,永远也不需要用到这“好处”。大爱隐于世,润物细无声。每一次献血都是无偿的捐助,每一次给予都饱含着人间真情,吴非同志的事迹并惊天动地的瞬间,也没有铁血豪情的壮举,但他却把平凡演绎成了伟大。作为工程部的一名普通员工,吴非同志曾以一枚小小的“螺丝钉”自喻,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是那么得微不足道,但人人都能发挥螺丝钉精神,共同构筑起文明的桥梁,传递爱心,传递希望。
第二篇:(吴斌事迹)
学习吴斌心得体会
6月4日——8日
吴斌的事迹令人感慨,也值得深思。今天的中国社会,并不缺乏高尚的标准,也不缺乏对高尚的渴望,缺乏的恰恰是那种践行高尚也甘于平淡的精神。事实上,现实中确实有太多不如意的地方,与其坐赞英雄,与其为社会道德的滑坡而嗟叹,与其不停为现实抱怨,不如身体力行,完善自身。假如每个人都能恪尽职守,守住本分,工人管好手中出去的每一件产品,厂家把好质量关,职能部门监管到位,这个社会还会有毒胶囊和问题蜜饯么?因此,如果我们每一个人,每天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正是吴斌留给我们的精神富矿。
“最美司机”美在他尊重自己的职业、具备起码的职业操守、拥有基本的人际善意、认真履行对服务对象应该负有的责任,对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来说,这都是一条退无可退的“职业”底线,亦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遵守的一种游戏规则。倘若每个职场人都能像吴斌一样,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问心无愧,相信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必将向前迈进一大步。到那时,受益的终将是我们每一个人。
吴斌这位平凡的司机之所以让无数人感动,正是源于他令人肃然起敬的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相反,职业精神的不足,损坏的不仅是个人的道德和名誉,更让每个职业代表的群体蒙羞,人为制造出群体
之间的对立。这些年大家对医护人员、教师等群体的不信任和否定也正是源于这些群体中的某些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因此,职业精神的塑造是不容忽视的课题,而对吴斌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的职业精神,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社会对他人负责。
“最美司机”美在他在“职业”的意义上做到了极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也许一辈子都成不了“英雄”,但是,只要心怀感恩、心装善念,在未来的日子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从吴斌这名普通的客车司机所作所为可以看出,敬业精神既是最朴素的道德,也是最崇高的道德,与其称为“最美司机”,不如叫“最敬业司机”更为恰当。对于策划部来说,我们的敬业精神就应该表现在我们的每一次策划中,看我们的策划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行业的需求,为中心完成全年任务尽心尽力。
吴斌安于本职、爱岗敬业的精神尤其值得提倡。试想,如果农民一门心思种好地,工人兢兢业业做好工,教师满怀对学生的爱意走上讲台,医生把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进行到底,警察把匡扶正义的信念始终存在心中,食品生产商把食品安全视为天下第一要务,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恪尽职守、尽到责任的同时,向周边输出正面影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愉悦。
尽管我们不希望类似的悲剧发生,但应对这种悲剧和考验的职业素养却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财富。敬业精神既是最朴素的道德,也是最崇高的道德。因为对自己工作的敬业,就是对他人、对社会的奉
献。
第三篇:(吴斌事迹)范文
向平民英雄吴斌致敬
2012年5月29日杭州长运公司司机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其三根肋骨被撞断,肝脏被击碎。吴斌仍能忍住剧烈疼痛,吴斌用40秒完成了一系列精准的停车动作:脚踩刹车、拉上手刹、打开双跳、艰难站起、通知乘客、打开车门„„以一个普通司机用1分16秒的时间,完美地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他在危急时刻勇于担当、坚守岗位、舍己为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子靠边停好,并不忘打开双跳灯提醒后方车辆,看似平凡的举动,却是在多年学习工作中养成的职业道德和高尚品格,吴斌英雄为了全车人的安全和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和义务而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要学习他不畏艰险、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吴斌的事迹令人深思。今天的中国社会,并不缺乏高尚的标准,也不缺乏对高尚的渴望,缺乏的恰恰是那种践行高尚也甘于平淡的精神。事实上,现实中确实有太多不如意的地方,与其坐赞英雄,与其为社会道德的滑坡而嗟叹,与其不停为现实抱怨,不如身体力行,完善自身。假如每个人都能恪尽职守,守住本分,工人管好手中出去的每一件产品,厂家把好质量关,职能部门监管到位,这个社会还会有毒胶囊吗?因此,如果我们每一个人,每天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正是吴斌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在我们的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儿实在是太少了,人们之间似
乎已经习惯了冷漠,习惯了金钱至上……我们忽略的是“崇高的道德”。因此,一旦生活中出现“舍己为他人”的事件时,我们在感叹之余,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无论怎么感叹,还是要塌下心来,做好每天的分内工作,让普通的一天生活,变得有意义。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人们“冰封已久”的心。让英雄的光辉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
“最美司机”美在他尊重自己的职业、具备起码的职业操守、拥有基本的人际善意、认真履行对服务对象应该负有的责任,对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来说,这都是一条退无可退的“职业”底线,亦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遵守的一种游戏规则。倘若每个职场人都能像吴斌一样,相信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必将向前迈进一大步,到那时,受益的终将是我们每一个人。平凡之中见伟大,危难时刻见真情,吴斌用生命诠释了立足岗位、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楷模。到那时,受益的终将是我们每一个人。
吴斌这位平凡的司机之所以让无数人感动,正是源于他令人肃然起敬的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相反,职业精神的不足,损坏的不仅是个人的道德和名誉,更让每个职业代表的群体蒙羞,人为制造出群体之间的对立。这些年大家对医护人员、教师等群体的不信任和否定也正是源于这些群体中的某些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因此,职业精神的塑造是不容忽视的课题,而对吴斌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的职业精神,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社会对他人负责。
“最美司机”美在他在“职业”的意义上做到了极致。“赠人玫
瑰,手留余香”,我们也许一辈子都成不了“英雄”,但是,只要心怀感恩、心装善念,在未来的日子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从吴斌这名普通的客车司机所作所为可以看出,敬业精神既是最朴素的道德,也是最崇高的道德,与其称为“最美司机”,不如叫“最敬业司机”更为恰当。对于服务区来说,我们的敬业精神就应该表现在我们的每一次服务中。
吴斌安于本职、爱岗敬业的精神尤其值得提倡。试想,如果农民一门心思种好地,工人兢兢业业做好工,教师满怀对学生的爱意走上讲台,医生把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进行到底,警察把匡扶正义的信念始终存在心中,食品生产商把食品安全视为天下第一要务,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恪尽职守、尽到责任的同时,向周边输出正面影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愉悦。
尽管我们不希望类似的悲剧发生,但应对这种悲剧和考验的职业素养却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财富。敬业精神既是最朴素的道德,也是最崇高的道德。因为对自己工作的敬业,就是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
无论任何人,无论身处任何岗位,就让我们一起,为这个世界的更美好而努力吧!
经营开发部:马逖超
2012年6月27日
第四篇:吴斌事迹
吴斌事迹
篇一:吴斌的事迹
吴斌的事迹
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跑杭州—无锡线路。2012年5月29日中午,他驾驶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车上载有 24名乘客。11时40分左右,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一块大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击碎挡风玻璃后,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
监控画面记录下了当时突发的一幕,时间共1分16秒:被击中时的一瞬间,吴斌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看上去很痛苦,但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 方向盘,而是强忍疼痛让车缓缓减速,稳稳地停下车,打起双闪灯,拉好手刹,最后他解开安全带挣扎着站起来,打开车门,疏散旅客。他回头还对受到惊吓的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做完这一切,吴斌瘫坐在了座位上。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对别人的负责,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吴斌的事迹,感动了数百万网民,被赞为“最美的司机”!篇二:吴斌的感人事迹舆情信息
舆情信息 第19期
xxxxxxxxx会党政办公室 2012年6月5日 我乡干部高度称赞杭州最美司机吴斌 2012年5月29日中午,吴斌驾驶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被一个来历不明的金属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至肝脏破裂,他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和报警。后被送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无锡101医院抢救。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8岁。最近几天这事件在我乡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中讨论最多、关注最高的话题,对此主要有以下反映:
一、对吴斌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敬佩,谈到此事纷纷表示可惜,都说在如此疼痛的情况下还依然为乘客着想,坚持把车停稳,不仅体现出吴斌永有超人的毅力同时也要有一颗强大内心支持,干部职工被如此的行为感动。
二、有的职工建议加大宣传,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向吴斌同志学习活动,学习他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他们说只有拥有这样基本的价值观才能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才能体现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实为群众的利益着想。
三、但也有少部分人这样说,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只是没用心去发觉、没加强宣传,直到有人以牺牲生命的代价去换来时,才觉得伟大,他们认为想加强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就要从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不仅自己要做到,也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身边的人同时做到。篇三:“最美司机”吴斌生平先进事迹材料
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跑杭州—无锡线路。5月29日中午,他驾驶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车上载有24名乘客。11时40分左右,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朝阳山路段时,一块大铁片忽然从天而降,击碎挡风玻璃后,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
监控画面记录下了当时突发的一幕,时间共1分16秒:被击中时的一瞬间,吴斌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看上往很痛苦,但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而是强忍疼痛让车缓缓减速,稳稳地停下车,打起双闪灯,拉好手刹,最后他解开安全带挣扎着站起来,打开车门,疏散旅客。他回头还对遭到惊吓的乘客说:“别乱跑,留意安全。”做完这一切,吴斌瘫坐在了坐位上。
66岁的孙先生当时就坐在吴斌驾驶的大客车上。他说,车刚开出半小时,跑在高速上,行驶在最里侧的快车道上。“当时,忽然听到驾驶室传来一声巨响,坐在前排的乘客,都从坐位上站了起来。”孙先生说,紧接着大客车稳稳地停了下来,随后,车门也打开了。“看吴师傅时,身上都是血,斜倒在坐位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看上往十分痛苦。”
同在车上的乘客周先生说,大家看到,车的挡风玻璃上有一个洞。有人把吴斌的衣服解开后,发现他满身是血,胃部还有一个三角形的洞。
参与抢救的医生发现,这块从天而降、数斤重的铁片,在击碎挡风玻璃后直接刺进了吴斌的腹部,导致其整个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抢救输血达1万多毫升。
“面对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在那末痛苦的情况下,吴斌还坚持把车停好,值得敬佩。”乘客韩先生说,若不是吴斌的敬业,很可能就是车毁人亡。
韩先生事发时坐在车子的倒数第三排。他回忆说,吴斌的最后一句话是:“给我打110和120,你们不要乱走。”说完,他无力地倒在了坐位上。
24名乘客无一受伤,而年仅48岁的吴斌,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于6月1日不幸往世。
为表彰杭州司机吴斌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昨(6月2日)晚,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发布公告,授与吴斌同道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荣誉称号。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作出批示:吴斌同道在危急时刻用生命履行了职责,为我们建立了坚守岗位、舍己救人的光辉榜样。向“平民英雄”致敬。
第五篇:吴非《致青年教师》
吴非《致青年教师》 这是一本很易读的书,里面所说的道理我们肯定也都思考过,也并不是用很深刻或很优美的语言来表达。但若我们心中所想能够得到一位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肯定,那么心中底气自然较之前足很多。
同时,书中所说的道理并非适用于解答教师们的疑惑,同样适合解决人生中许多矛盾的问题。不妨一读。
不必要求教师采取同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飞翔的,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徜徉在理性思考的乐园中的。我们没有权力要求所有的人和自己持一样的生活观。坚持自己的追求,尊重别人的选择,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这是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的修养。
在一个教学群体中,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发展自己?我说并不难:能容忍不同的意见,特别是能容忍聪明人,容忍正直正派的人。
无视他们的辛勤付出,只盯着他们获得的名利,人就有可能变得偏狭,焦急暴躁,心理阴暗,乃至妒火中烧。
心胸狭隘的人,总会把同行贬得不值一文:同行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科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不行”;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了,他甚至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有什么意思?”——他从来不肯说“很抱歉,我不懂”“我不会,你能告诉我吗”“不好意思,这本书我没看过”……
不想吃苦,不肯变革,“混”成习惯,也就希望大家“静止”,永远处在同一水平上。
高考折损了许多教师的教学智慧,也摧毁了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下降,学科的地位也会下降。
“告诉”不好,可是不告诉的话学生要花去大量的时间,那“告诉”一下也无妨。不要急,慢慢来。
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
教育者缺乏文明素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能尽情地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
理论家已经够多的了,我们就不必去冒充了。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价值在于实践,教育工作也不是单纯地位了验证理论。同时,教育理论也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向前发展的。对教师而言,他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实践中创新。
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所做的许多事也许没有超过常识范围,但那些过程有你的愉快,那些感悟和发现来自你的实践——那故事是你的!教师的很多工作不过是验证常识,然而那些故事是你的,你的作用,可能谁也代替不了。
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多事,都不要急。
看到有些青年教师因工作出色受表彰,有了“称号”,你感到自己“进步太慢”,因而自卑,焦急。我觉得你这样的情绪可能不适合做教师,更不适宜当班主任。很可能的,你自己还是个需要接受心理辅导的青年,你站得不高,你教育别人的“本钱”严重不足。
为什么要这么急躁?你在追求什么?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
一名教师,心中有使命感,心中有学生,才会很在意学生对他的态度,在意学生的接受度。——《课前紧张是正常的》
优秀的教师,了解青少年思维的共性,了解教学班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知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过程;他善于和学生对话,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找出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那些隐含在教学细节中的备课思路,体现了教师的思维、对话风格,如果照搬照套,很难成功。
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演员。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因为你引导他进入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
中小学教学中的简单重复导致一些教师的工作技术含量变小。我由此发现了基础教育某些僵死症的病因之一:教育应当是动态的过程,教育者却可以凭静态的知识储备去完成,教师也就会缺乏专业发展的追求。如是,教师的教学完全可能被其他形式取代。
作为教师,你要善于向学生问出有意思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探究的兴趣,他就有可能释放出潜能,以一种超乎寻常的热情去主动学习。
我的书包里放着全部可能用到的书和讲稿,还有《新华字典》,因为有不少字我不认识。教师是学习者。在学习上,教师首先要郑重其事,学生才有可能养成敬重学习的好习惯。
常看到青年教师只拿着一本教材往教室去上课,我就很奇怪,即使教学内容已经烂熟于心,这样的“派”恐怕对培养学生习惯没有好处吧。底子厚实固然好,但是无论如何不能炫耀卖弄;万一有疏漏,学生有可能丧失对教师的信任;更糟糕的,是学生也有可能在治学方面少了一种庄重。
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
在一些名校,老教师把带讲稿上课当做是对教学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是很有道理的。相当多的教师也并不把自己的职业看得神圣,他们可以和学生谈最不入流的话题,不怕庸俗。
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是诗,应试教学是馒头,只有吃饱了馒头才能做诗。
你想让学生做什么,不一定要那么急切,时机未到,不如等待。
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好多年,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有种树人那样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
教师的语言要真诚,要能掏出心来,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虚情假意,既非善意的谎言,也不是对待学生应有的态度。面对学生,教师出言也要谨慎。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既会伤害了学生,也会把错误的语言方式传染给学生。
教师的谈话要有点境界。不要用庸俗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学生。因为个别谈话对学生来说是最接近教师的机会,最能直接受到熏陶,如果教师用庸俗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事物作出判断,那是最危险的事。
家长、教师对他们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而他们由于能力的限制,长时期精神疲惫,实在跑不动了,于是他们干脆坐下,再也不想站起来了。
因为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太想知道事物的究竟,因为想要得到授业解惑,因而凭借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喜欢读的书。这些,都是你想要的东西,求仁得仁,何苦之有?
“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钱理群
一个能取得学生信任的教师,他在作文批阅过程中,是在与一个个具体的学生对话。这种对话有时也是带有私密性的。……情郁心中,需要有个渠道宣泄,他会发现作文是比较好的方式。我认为教师要对得起这样的尊重。
有时候,我们很奇怪,学生的写作为什么放弃了精彩的生活,其实很可能是学生对能否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把握。
随意地干预学生写作,随意地讲评学生作文,有可能给学生心灵和他的写作造成负面影响。讲评作文时,需要读学生的做作文,这时,你能不能先问一句:“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
尊重常识,遵守常识,你在教学中就有可能“无师自通”。有位小学美术教师说过,上静物写生课,只要学生思维正常,坐在前排两侧和坐在正面的学生的作业不可能是一样的。因为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那个茶杯不一样,所以给作业打分时他会看一下班级座位表。小学美术教学法里有这一条吗?没有。是他自己想到的。有位中学物理教师说,他每次布置作业前,都要问学生其他学科的作业有多少,如果已经很多了,他就会适当减一些。师大的物理教学法课上讲过吗?没有。是他在教学中想到的。……这些全是常识,是一名思维正常的教师应当想到的。
教师职业毕竟比其他职业有更多的憧憬,因为他的工作对象是人。
我们的社会,要想获得真正的精神快乐,你就必须作出相应的牺牲,你不可能什么都轻易得到。
及时地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愤怒,是一种教育。
我理解学生的情绪。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使他们对社会充满了美好的感情,而一旦发现被愚弄,发现社会性的虚伪与腐臭,他们便会比一般人感到痛苦,转而对世间的许多事充满怀疑,爱憎的情感逐渐淡薄,他会认为一切庄严的事物最终不过是一场游戏,既然是游戏,也就无须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