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委组织干部的交流材料
经*市委组织部选派,20*年*月我从市委党校来到八十四户乡挂职锻炼。作为一名挂职干部,我把到八十四户乡工作当做体验基层、熟悉农村、丰富阅历、锻炼提高的一个难得课堂和想事干事、实现自我的一次难得机遇。经过在八十四户乡这九个月的锻炼,我了解了基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磨练了意志。同时,在与领导、同志们以及农民朋友的朝夕相处中,增进了理解,加强了沟通,建立了友谊,并从他们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八十四户乡人民“团结一心、务实苦干、奋起直追、自强不息” 的强烈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此次下基层挂职锻炼使我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强、实践弱的问题,收获颇多,受益终生。下面,我就挂职以来的实践,谈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加强学习,注重调研,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
下派前在党校工作时对政策性理论性要求高,工作范围较狭窄,而农村工作复杂多样,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到八十四户担任乡统战干事和村党建指导员后,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身份与以前大不相同。初来乍到,要想顺利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挂职干部就必须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重视学习,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增强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同时,还要注重向实践学习,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尤其要向基层群众学习,力求吃透所下派单位的工作路数、力求把握所做工作特点和规律,学习解决现实问题,做好工作所必需的方法和艺术,学习工作经验和综合协调处理各种矛盾的才能,并悉心领会和运用,使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尽快提高,进而提高整体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凝心聚力办实事,因地制宜谋发展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核心。
每一位挂职干部都想在短短的两年下派期间,通过自已的努力,能够干出一番成绩,留下一些业绩,以实绩回报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厚望。这就要求下派挂职干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善始善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既定目标。工作中要心有所想,言有所指,行有所果,想一件就办一件,办一件就成一件,以实干赢得干部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首先要了解民情,把握实际,及时化解矛盾。下派干部要想尽快熟悉下派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工作,必须把调研作为一个基本功来对待。这就要求下派干部“腿勤、嘴勤”,要主动入户走访贴近群众,与群众一起拉家常议农事,把自已融入到群众当中去。在八十四户乡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积极深入到群众中,在与群众增进感情的同时,向群众宣传国家有关农村的方针、政策,了解群众的所急所想以及造成矛盾的原因,并与相关领导一起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使得原来紧张的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增进了团结,促进了稳定。如:杨家庄清真寺阿訇马成才突然提出辞职,经调查了解得知其因管理清真寺事务而影响生产,造成家庭经济紧张。为稳定信教群众,在耐心做其思想工作的同时积极向民宗委申请生活补助,以解决其生活困难,继续做好清真寺工作。又如: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巴海村村民饮用的机井水质越来越差,村民们迫切希望能喝上自来水的愿望时,及时向乡党委反映并积极与有单位协调联系。通过与乡党委、村两委和市自来水公司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年*月前结束了巴海村村民无自来水的历史。9个月中,先后解决了7件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且急需的好事实事,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拥护和支持。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其次要理清思路,因地制宜谋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八十四户乡因信息较为封闭、农民观念落后、人才匮乏等多种因素,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来到八十四户乡经过深入农户访村情,察民意,认真分析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制约因素,和乡领导、村干部一道探讨和研究发展出路,最后确定立足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依靠科技走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的路子,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强势农业。明确了经济发展思路后,紧接着就着手组建了八十四户乡康园无公害蔬菜基地专业合作社,设计、注册了“巴海”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并坚持“注一个商标、创一个品牌、活一方经济”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创品牌、用品牌、护品牌” 的品牌战略,全方位地开展品牌经营。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一要在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前提下,提高组织化程度,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合作社、协会和经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大中城市超市、批发市场的联系,建立“巴海”牌无公害蔬菜专卖或代理,定期组织对接,保持和扩展销售渠道;二要充分调动菜农的积极性,要从转变观念入手,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检查、观光等活动进行“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的宣传和发动,进一步增强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意识,同时要为菜农及时提供市场信息,使广大农民从过去被动地面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变为积极主动地去把握市场,追求种植效益的最大化意识在不断增强。三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蔬菜的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积极争取农作物种植示范、推广的实验项目,学习、培训和推广新的科技知识和技术,更好地为蔬菜产业化发展服务,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站的功能,并结合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整治行动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农产品市场行为,打响“巴海”牌无公害蔬菜的品牌,增加蔬菜附加值使农民收入尽快增加。
三、遵规守纪,严于律己,树立挂职干部的良好形象。
作为挂职干部深知下派到农村开展帮扶工作,是组织对自己的培养和锻炼,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代表全区机关青年干部队伍的形象。所以自己就把下派帮扶工作当作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带着感情,怀着责任去尽心尽力完成。下派以来,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要求,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不提条件,不讲空话,不乱许愿,在下派工作中突出一个“学”字,落实一个“干”字,充分展现了挂职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
以上是我在基层挂职锻炼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总的来说通过锻炼和学习有了一定提高和进步,但还存在更多的不足和缺点,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踏实做人,有所学有所用为基层工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二篇:干部交流材料
干部交流是干部开阔视野、丰富经验、经受锤炼、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市紧紧围绕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这一重点,坚持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多元化干部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年轻干部的交流锻炼和全面成长,改善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也为我市培养造就一支素质比较好、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导-
干部队伍提供了坚强的后备人才保证。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增强干部交流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干部交流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交流工作组织好了,可以实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反之则会造成盲目交流、用人不当,背离干部交流的初衷。为规范有序地实施干部交流,我们除积极营造有利于干部交流的良好氛围外,着重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选好对象。选好交流对象是做好干部交流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们除定期排出由于任职时间较长、有亲属关系或班子少够协调等按规定需要轮岗、回避或调整的人员实施正常交流外,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性交流上,着重挑选那些发展潜力比较大、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交流锻炼。为了把全市最优秀的文秘杂烩网后备人才挑选出来,我市探索建立了以基层党组织推荐、领导推荐、群众推荐、社会推荐、实施“公选”和人才市场推荐为主要形式的“六位一体”后备干部推优机制,每年都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推优荐才活动,并对市级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调整充实、分类排队,遴选出合适对象分期分批进行岗位交流,让他们在多岗位锻炼中尽快成长,提高素质层次。如去年我市共推荐出市级后备干部700名,我们从中又排出了100名经济型、50名城建型和80名行政管理型年轻干部作为交流后备对象,目前已有15名市级机关年轻干部被交流到经济建设一线任职,有25名市级机关“七九”式年轻干部被选派到基层挂职,另有3名乡镇年轻干部被交流到市级机关任职。
2、超前规划。实施超前规划是做好干部交流工作的前提。近年来,我市每年都要对市级机关、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及时掌握各级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各个班子逐一分析排队,拟订出每年班子调整和干部交流的总体计划。对在同一单位、同一职位任职时间较长、需要轮岗交流的,我们都提前拟订交流方案。对乡镇紧缺的经济型、城建型、行政管理型领导人才,特别是乡镇正职人选,我们更是着眼长远,超前规划,制定干部交流选配预案。对缺少后备人选的党外干部必配单位和女干部优配单位,我们也是从全市干部一盘棋的角度,制订了党外干部和女干部交流选配预案。
3、制度规范。完善交流制度是做好干部交流工作的保障。为规范我市的干部交流工作,我们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意见》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暂行规定》,对干部交流的范围、对象、纪律等都进行了严格规定。为突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我市还制定了《关于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优化党政领导班子www.结构的意见》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办法》,对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的交流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年轻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是干部交流的有效载体,在促进年轻干部交流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规范这些工作,我们均制订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二、拓展渠道,多元交流,增强干部交流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多元化干部交流是指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手段对干部进行多角度的交流。实施多元化干部交流,有利于改善领导班子年龄、知识结构,有利于促进干部换位思考,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也有利于加强机关与基层之间的沟通、理解,促进工作上的协调共振。同时,更有利于让一大批年轻干部到基层、到艰苦环境中摔打磨炼、锤炼才干,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为此,我们探索建立了三种干部交流机制。
1、横向交流机制。即指干部在部门与部门、乡镇与乡镇、岗位与岗位之间的换岗交流。仅去年以来,我市通过组织调配,市级机关之间就有65名领导干部,乡镇之间有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横向交流。尤其是结合镇级区划调整,我们把一批原在小镇或经济相对薄弱镇的党、政、经正职放到经济重镇正职岗位上,把大镇副职放到小镇正职岗位上,加大岗位锻本炼力度,扩大年轻干部施展才华的舞台,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横向交流,既使一些领导班子充实了力量,改善了结构,增强了团结,也使一批干部做到了人岗相适、学有所用,较好地调剂了部门、乡镇间的人才不平衡性。如去年××保税区筹建物流中心,我市从市级机关调配了2名年轻干部到物流中心工作,一个熟悉对上审批业务,一个熟悉交通运输业务,二人到任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把物流中心筹建工作运作得井井有条。又如经考察推荐,作为女干部优先配备部门的体育局、民政局、司法局和作为党外干部必配部门的监察局缺少后备人选,我们则分别从其他部门、乡镇进行调配,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部门的女干部、党外干部配备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运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来促进干部 的横向交流,如在市级机关通过开展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横向交流年轻干部,近年来我市通过公开选拔到副局级领导岗位的21位干部中,有9人是通过部门横向交流到位的,去年以来通过竞争上岗录用的54名中层干部中,也有一大批干部是通过跨部门交流到岗位的。
2、纵向交流机制。即指市级机关与乡镇及有关企业之间的干部交流。近年来,针对乡镇、市属企业经济型、城建型、行政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每年从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挑选一批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35岁以下的比较成熟的年轻后备干部放到乡镇及有关市属企业担任领导职务。去年以来,我市共选派了35名市级年轻机关干部到乡镇直接从事招商引资、经济管理和城镇建设,一方面充实加强了基层领导班子的力量,改善了专业结构,激发了班子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市级机关年轻干部补上了基层一线锻炼这一课。与此同时,考虑有些乡镇领导干部长期在基层工作,由于受环境和地域的限制,其思想观念、工作视野和管理能力与市级机关领导干部相比在层次性、规范性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的情况,我们在交流市级机关干部到乡镇工作的同时,每年也安排一批多年在乡镇工作的干部交流到市级机关任职,以丰富他们的阅历,提高他们的领导层次。去年以来我市从乡镇交流到机关的共有55人,通过交流也帮助一些干部解决了后顾之忧。
3、软性交流机制。即指将干部行政关系、工资福利放原单位,而将人选派到基层挂职锻炼或抽调参与全市中心工作、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的干部交流方式。如1992年以来,我市先后选派了680名年轻机关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挂职扶贫,让他们在帮助农村脱贫致富的实践中经受锻炼,绝大多数同志因工作表现出色得到了提拔使用。2002年5月,我们又精心挑选了80名素质较高、有经济工作潜力的优秀机关年轻干部,分别下派到各镇农工商总公司、重点骨干企业以及保税区、开发区等单位担任总经理助理,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并先后提拔了33名佼佼者担任了乡镇、机关的领导职务。今年,我们又借鉴这一成功做法,继续挑选了25名清一色“七九”式年轻干部到经济一线挂职锻炼。同时,我们坚持把市里的一些中心工作和重点工程项目作为干部软性交流的平台,如在我市暨阳湖开发建设中,我们先后从建设、规划、交通等部门借调了一批年轻干部参与暨阳湖开发建设,这些同志尽管行政关系、工资福利放在原单位,但人员都纳入暨阳湖公司管理,经过锻炼,目前已有3名年轻干部因表现出色被提拔到副局职领导岗位。
三、强化管理,严格纪律,增强干部交流的实效性和严肃性。
干部交流工作既要体现出对干部队伍建设和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重要性,又要充分体现出组织行为的严肃性。特别在年轻干部的岗位交流过程中,组织的关爱、严格的管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1、强化知识培训。干部交流到一个新的岗位,由于受工作经历和所学专业的限制,将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为使被交流干部能尽快适应岗位、进入角色,我们十分注重干部交流前后有关知识的强化培训。如针对近年来从机关交流到乡镇任职的年轻干部比较多的情况,去年以来我们分期分批安排他们到上海外贸学院进行招商引资和经济实务培训,到南京大学进行行政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培训。为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我们又选送他们到新加坡进行了学习深造。对下派挂职年轻干部的培训,我们更是紧抓不放,第一批80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挂职前,我们举办了青年干部经济实务培训班,帮助大家补充一些经济实务知识,挂职中期,我们又专门分二批安排到上海外贸学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使挂职干部在挂职锻炼的同时,得到了理论知识上的充电。
2、实施跟踪考察。干部交流后,由于工作环境、业务范围、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对其应对环境能力、适应工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将是一个全面考验。为及时掌握了解干部交流后的表现情况,我们建立了交流干部跟踪考察制度,一方面结合每年机关、乡镇班子全面考察,对新交流新下派干部进行重点考察了解,另一方面对下基层任职锻炼、选派挂职锻炼和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年轻干部,则实行定期考察制度。如对前年下基层挂职的80名机关年轻干部,我们坚持每半年到挂职单位实地考察一次,了解他们工作表现及实绩,对表现突出的及时予以提拔使用。通过跟踪考察,在一年挂职期中期就有6名同志得到了提拔使用。
3、严肃组织纪律。由于部门间管理职权有大小、经济收入有高低、机关与乡镇间工作环境有差异,这些都给干部交流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由大单位交流到小单位、由经济收入较高的单位交流到经济收入较低的单位、由机关交流到乡镇工作的同志,或多或少会存在些想法,从而影响情绪,影响工作。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一方面从制度着手,明确规定干部交流纪律。一方面积极做好交流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凡是被交流的干部,市领导及组织部门必须找其谈话,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干部交流后出现的思想上、工作上的苗头性问题,我们组织部门及时找他们谈心谈话。同时,对干部交流过程可能出现的带人、带车等不正之风,我们也作了制度规范,凡不按规定办理的我们坚决予以纠正、处理。对单位主要领导或掌握一定实权的干部调动,我们还要及时做好离任审计工作。
第三篇:市委组织部课题组交流材料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考察中了解到的考察对象的表现情况,一般由考察组向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和本人反馈。”干部工作实践证明,认真实施好考察结果反馈工作,对于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群众的“四权”,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来,*市委组织部坚持以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国、全区组织部长会议和玉林市组织工作会议的部署,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干部考察结果反馈试点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经验。本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市委组织干部考察结果反馈试点工作的全过程,了解到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要求,并对反馈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分析。
一、*市开展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的基本情况
1、主要做法:
干部考察反馈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市在试点工作中大胆探索,突出重点,规范程序,完善方法,扎实推进干部考察结果反馈试点工作。
(1)规范考察结果反馈的对象和适用范围。在开展干部考察反馈结果试点工作中,*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各考察组向被考察的领导班子集体、单位党组织主要成员或干部本人反馈,并视情况向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干部群众反馈。
(2)科学确定反馈内容。*市干部考察反馈结果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考察组对被考察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勤政廉政等情况的综合鉴定;二是考察对象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三是考察机关对考察对象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四是民意反映情况,包含民主测评得票情况、群众评议结果及考察综合评定档次和群众对考察对象所提的意见及建议。
(3)精心组织考察反馈。*市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分为五个步骤进行:一是认真组织开展考察工作。考察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察,并对考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考察结论。二是科学确定反馈内容。考察组将考察结论向市委汇报,市委根据考察结论集体研究确定反馈内容。三是分类实施考察反馈。对领导班子集体的考察结果由上级分管领导、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与考察组组长一同反馈;对领导干部的考察情况由干部考察组负责反馈。领导班子考察结果反馈采取集体谈话的方式进行;领导干部的考察结果由考察组向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反馈,党组织负责人再以个别谈话方式向干部本人反馈,或由考察组向干部本人反馈或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四是严肃进行对照整改。考察结果反馈后,被考察的领导班子及时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被考察的干部认真进行对照检查,总结发扬成绩,对反馈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五是做好反馈“四头看”工作。为确保考察反馈的效果,按*市委的要求,市委组织部组织考察组对考察结果反馈进行了一次“四头看”活动,一方面召开座谈会听取考察对象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检查考察对象整改情况。
2、主要成效。*市通过开展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在激励、教育、帮助和约束干部等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进一步加强了市领导与科级干部之间的思想沟通,促进了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以往的干部教育管理,干部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只是在干部岗位交流或领导班子调整时,组织上才找干部进行谈话,而每年的干部调整数量有限,致使有一部分干部在几年中组织上都难以与其进行一次谈话,使这部分干部感到缺少组织的关心,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与组织、领导的距离感。虽然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的实施,为市领导与科级干部之间的思想交流提供了平台,但这种思想交流只是局限于市领导平时对某一干部的了解而展开话题,缺少必要的深度和针对性,难免使谈心谈话流于形式。而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组织部门特别是市领导与广大干部之间的思想交流,增进了对干部的了解。首先,反馈内容来源于对干部较为全面的了解,其谈话的主题明确。不论是市领导亲自带队考察,还是由组织部门整理的考评结果,其内容都比较翔实,针对性强,容易达成思想上的共鸣。其次,可以让被考察者就反馈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解释、申辩,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避免了以往谈心谈话中三言两语就结束谈话的现象,促进了相互间思想上的融合。再次,对全市领导班子的全面考察,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具有广泛性,确保了每位科级干部都有被考察和获得考察结果反馈的机会,不会产生被组织上遗忘的感觉。
(2)进一步完善了干部日常教育机制,促进了干部健康成长。一是促进了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实行考察结果反馈后,领导干部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干部群众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感到有一种“芒刺在背”的压力,纷纷对照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如在这次考察结果反馈工作中,市政府某个局的领导班子了解到该局存在干部队伍管理和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后,马上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对干部队伍管理和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要求,并制订了具体的制度,确保了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作风得到好转。二是促进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干部考察是干部主管部门对干部一个时期内各方面表现情况的一次综合评价。自己的政绩如何,能力如何,形象怎样,考察对象最为关心。没有实施考察结果反馈之前,考察对象对考察情况蒙在鼓里,心里难免忐忑不安,直接影响了工作情绪。有的干部说:“因为不知道领导、群众对自己的评价,工作也不安心。”通过考察结果反馈,当干部取得成绩时,勉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债;当干部遇到挫折时,帮助他树立信心,激励他们奋勇拼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3)进一步健全了对干部的民意监督机制,促进了群众“四权”的更好落实。以往群众对干部进行监督,一般只能通过参与干部考察中的民主测评、个别等形式得到体现,对干部考察结果不得而知,因而往往造成监督不力也不全面。而通过开展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工作,组织上吸收群众参与其中,将考察的结果告知大家,让群众了解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或干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既有利于调动群众参与考察、评议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强化群众的民主监督意识,更有利于群众体谅单位领导在工作中的甘苦和艰难,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凝心聚力,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市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开展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由于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是一项正在探索中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具体操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反馈人员组成比较单一。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的领导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反馈者仅仅局限于部分市领导和从事组织工作的领导或干部,使得繁重的反馈工作任务与相对较少的反馈人员形成了较大反差,再加上组织部门的部分同志由于长期埋头于繁杂的组织工作具体业务之中,眼界和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面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和一些经验比较丰富、资历老的领导干部,在思想和情感沟通上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存在着“不敢说,怕说错”的畏惧心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反馈效果。
2、反馈的方式比较呆板。面对面广量大的反馈任务,在反馈的方式上我们主要是考虑简便易行,对班子成员采取“个别反馈”方式,由市领导或组织部门的领导或干部与被考察的干部进行单独的面对面的交流;对领导班子采取“集体反馈”方式,通过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会议,由反馈人员宣读考察结果,然后由班子主要负责人作表态发言,这样也容易造成反馈流于形式走过场。
3、反馈的内容比较笼统。由于市领导和组织部门的领导或干部并没有也不可能参与对每一个班子和成员的考察,因而对考察小组集体商定的考察结果不能做到恰如其分的理解,在反馈时也就只能从个人的感性认识出发,进行整体上的反馈,常常是优点讲得很多,缺点提得很少,对缺点往往是一带而过,一方面使得考察结果反馈变成了“业绩颂扬”,另一方面也使得被考察者很难找到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达不到教育和提高领导干部的目的。
三、加强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的思考
(一)必须充分认识开展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建立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制度,综合运用干部考察成果,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加强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是适应新时期干部工作的迫切需要。
1、干部考察结果反馈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落实群众“四权”的关键环节。在干部选拔任用诸环节中,干部考察是最能体现群众参与、反映群众意愿的重要一环,考察结果又是党委决定任免干部的基本依据。干部考察结果是否客观、准确、全面,是否反映群众的愿望,广大群众尤为关注。适时适当地把考察结果向干部群众反馈,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这是干部工作坚持群众公认原则,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具体体现,也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考察结果如果不反馈、群众评价如“泥牛入海”,那么考察结论是否客观公正,决定任免干部是否尊重群众意见,群众无从得知,就会产生怀疑。同时,在考察过程中,一些群众出于关心事业、爱护干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所提的意见、建议不能反馈给考察对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群众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认为“选拔任用干部让群众参与是搞形式,走过场”,在以后的干部考察中,就会失去参与的热情,不愿说实情、讲真话。
2、干部考察结果反馈是教育干部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实行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对教育干部具有独特的功能。一是全面考察,具有权威性。干部考察组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民主测评、座谈了解、查阅资料、实地察看等方式,广泛征求干部所在单位各层次人员的意见,搜集大量资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复论证,形成的考察结果,定性比较客观,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各方面是优是劣均有定论,内容比较全面;加之实行考察反馈工作的机关是组织部门,因此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二是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干部考察反馈不同于会议提要求,泛泛而谈,具体指向不明确;也不同于其它形式的征求意见,不痛不痒,触动不大,而是一个班子一个结论,一个干部一个结论,且有成绩、有缺点,有理有据,尤其是指出问题能够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三是有情操作,具有有效性。向领导干部个人反馈考察结果的初衷是教育干部,就是要通过肯定成绩来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通过指正缺点与不足来达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目的。在进行反馈时,强调充分考虑干部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分别对单位党组织或个人反馈,有情操作,以情感人,使考察对象易于接受,能够切身感到党组织的信任和关爱,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促其对考察结果的认同,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干部考察结果反馈有利于提高选人用人工作质量。一方面,考察结果反馈可以对考察机关和考察组成员起到督促、警示的作用。因为考察结果要与考察对象和群众见面,取得群众的广泛认可,就必须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客观、公正。这就要求考察机关在挑选考察人员、制定考察方案、确定考察内容时,必须围绕提高考察工作质量这一目标来进行。同时,要求考察人员在考察中工作必须深入细致,多渠道、多层次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必须深入细致地搜集、调查核实能够反映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的各种表现情况,并认真分析研究,准确甄别,努力使考察结果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实行考察结果反馈,有助于检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以起到纠正错误、弥补不足的作用,使考察结果更全面、更准确。考察对象和群众在听取考察反馈后,可以对一些片面、有出入的,甚至不符合事实的情况进行申诉,考察机关通过调查核实,对考察结果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必须建立完善干部考察结果反馈体系,使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我们认为,要想使反馈工作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必须建立完善干部考察结果反馈体系。
1、壮大队伍,落实责任,努力提高反馈工作质量。一是要逐步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反馈小组成员不仅要包括主管干部教育、培养、管理部门,如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宣传部门,还要把部分单位、部门以及条线上的分管市领导和财政、审计部门的领导等都吸收进来,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要提高反馈者的综合素质。反馈者是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其综合素质也该包括“德”和“才”两方面要求。但由于反馈工作的特殊性,作为反馈者,不仅要具有坚强的党性,公道正派的作风,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更要通过专门的培训,增强思辨能力,灵活掌握谈话技巧,不断提高反馈工作的艺术和水平。三是要建立反馈工作责任制。按照“谁落实、谁负责”的原则,反馈者在反馈过程中,要及时做好反馈交流内容的记录,并根据干部在思想作风、领导方法、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及时与组织、纪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搞好衔接,便于在日后的跟踪管理中取得主动,有目的地帮助干部解决问题。
2、区分情况,精心组织,不断增强反馈工作成效。组织人事部门在对考察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综合分析后,可以根据反馈内容、对象的不同,择机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好反馈工作,使反馈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要区分干部层次进行反馈。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考察情况一般由县(市)委主要领导或分管干部工作的副书记进行反馈;科级领导班子副职的考察情况一般由组织部长或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会同条线上的分管领导进行反馈;科级后备干部的考察情况可由组织部门干部科负责人会同所在单位、部门负责人进行反馈。二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反馈。对领导班子或干部个人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如影响班子团结的问题、有违纪倾向的问题等,应在考察工作一结束就及时进行反馈;对一些因为工作方式方法不妥或能力不强而对工作有影响的,可以结合平时到基层检查工作、调研时进行反馈。三要根据内容的不同进行反馈。对涉及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或违纪违法行为的,应会同纪检部门的同志联合进行反馈,以便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涉及经济等方面的违规操作问题的,可会同审计、财政等部门的同志一起进行反馈,以便对今后的规范操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四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反馈。对一些涉及领导干部个人的具体行为和内心思想等方面的情况,一般宜采用“对内”不公开的方式,即面对面口头反馈或书面交流反馈;对一些具有面上的教育意义,或者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需进一步听取领导解释的情况,可采取在适当范围公开的方式,如召开所在单位、部门全体人员会议等,使反馈者和被考察者广泛接触群众,有利于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全面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三)实行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应着重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准确考察与科学反馈的关系。认真细致地开展考察,掌握全面、真实、准确的情况,是有效实行反馈的前提。考察组成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扎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考察工作技巧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要科学组织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正确引导谈话对象实事求是地介绍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考察对象。对一些重点事项和问题要深入实际调查,分清是非,对考察情况综合分析,作出正确判断。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反馈方式,做到“三个结合”:①坚持集体反馈与个别反馈相结合,对班子成员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反馈,对干部各自存在的个性问题进行个别反馈。②坚持谈话反馈与书面反馈相结合。对干部的一般性问题、思想障碍问题,以谈话、谈心的方式进行,加强疏通和引导。对存在问题较多、性质比较严重的考察对象,以书面反馈为主,对领导班子考察结果反馈最好采取谈话和书面两种方式进行。③坚持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相结合。对领导班子集体和部分需要了解思想情况、澄清问题、沟通思想的干部,采取考察反馈人员直接与考察对象见面反馈的方式进行。对领导干部个人的考察结果反馈,尤其是考察对象较多时,宜采用间接反馈方式,由考察组向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反馈,再由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向干部本人反馈,这样有利于单位党组织了解干部、管理干部,也有利于干部与党组织的沟通理解。只有采取恰当的反馈方式,考察结果反馈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激励鞭策与批评教育的关系。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作为教育干部的一种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并重。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干部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指明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挖掘工作潜能,促进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另一方面,要对干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帮助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引导干部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实行考察结果反馈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切忌报喜不报忧、说好不说差,只谈成绩不谈问题,对干部的缺点和错误姑息迁就;同时,对有问题的干部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善于发现干部的优点和长处,积极进行引导。否则,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就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教育干部的预期效果,甚至会起到相反作用。
3、增强透明度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实行干部考察结果反馈的重要目的是落实群众“四权”,因此,必须做到公开透明。要公开反馈工作程序,让群众明确其目的、意义,知道如何参与。要尽量公开考察结果,使群众反映的情况得到回应。不能借口保守组织机密而对应公开的内容不反馈,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同时,要慎重确定反馈内容,不能借口扩大民主,把不宜公开的机密内容泄露出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干部考察组成员一定要严格坚持工作程序,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考察机关在确定反馈内容之前,必须严守机密,任何个人都不能擅自公开干部考察情况,更不允许出于私人关系向考察对象通风报信或透露群众反映干部问题的细节。
4、发扬民主与引导群众的关系。实行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制,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方面,要增强考察人员的群众观念。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进行调查核实。注重采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并认真搞好反馈,使群众说的实话、真话管用,使群众的正当要求得到满足,提高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无论是进行考察工作还是进行反馈工作,都需要正确引导群众。在考察过程中,把干部选拔任用的条件、标准、考察程序、考察方法、考察意图向群众讲清楚,让他们能够有效行使民主权利。在反馈时,要引导群众充分认识反馈工作的目的、意义,了解反馈内容取舍的原则,帮助群众纠正思想偏差,澄清对考察结果反馈工作的模糊认识,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和理解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工作,从而积极参与到干部工作中来。
第四篇:市委情况交流稿件(改稿)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审计“四士”作用
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石家庄保驾护航
2007年,全市审计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大力弘扬“公正、廉洁、开拓、奉献”的审计精神,不断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对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的揭露与查处力度,审计职能作为卫士、谋士、勇士和医士的“四士”作用,在维护经济秩序、服务宏观决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发挥。
一、充分发挥审计“卫士”作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有效
在全面推进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石家庄、打造“沿海强省”省会的进程中,做好“三篇大文章”,实现“三年大变样”的要求,为全市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石家庄市作为被中央组织部、监察部、人事部、纪检委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评为的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地区,市审计局作为被国家人事部、审计署授予的“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2004年和2006年连续两届的河北省文明单位,连续五年获得河北省审计厅“精品工程”项目一等奖总数第一,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审计形象。2007年初,市审计局本着“客观冷静看成绩、求真务实谋发展”的工作思路,专题研究和谋划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决定把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围绕发展抓审计,抓好审计促发展”上,-1-
服务服从于市委、市政府加快石家庄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将审计工作放在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石家庄、打造“沿海强省”省会的发展大局去思考、来谋划,找准审计监督与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做好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有效的“卫士”,为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单位(项目)506个,超额完成全年计划(486)的4.12%;查出违规资金116977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315028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32倍;应上交财政470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74%,已上交财政3372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向有关部门移送违纪线索6起,是历年来移交案件最多的一年;提交审计专题、综合性报告和信息574篇,被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采用批示375篇。审计工作实现了“五超”历史,即:同期完成审计项目超历史、查处问题资金超历史、应上缴财政资金超历史、移送纪检案件超历史、审计报告受到党政领导重视批示次数超历史。省审计厅安云眆厅长在听取市局2007工作汇报时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石家庄市的审计工作“思路清、工作实、力度大,有创新、有亮点,成绩显著、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审计“谋士”职能,协助政府做好经济运行的决策
市审计局注意把查处问题与规范管理结合起来、把微观监督与宏观服务结合起来、把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与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服务宏观决策的水平。在2007年的预算执行审计中,围绕政府中心确定了审计重点,加大对支出审计的力度,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财政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充分发挥审计“谋士”作用,为党委政府
掌握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各级领导的科学理财、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针对近几年政府债务规模增长快的状况,还开展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调查,提出了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得到了市委书记吴显国、市长冀纯堂、常务副市长朱浩文等领导的批示。在对全市采暖费补贴审计中,审计人员按资金的流向进行了充分调查,通过对127个低保、优抚、特困对象的入户或电话调查,直接核实资金发放是否到位,并在发放政策、发放标准、发放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市政府都予以采纳,通过相关部门在年底对有关标准进行了修改和执行。在支持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我市2006年支持重点项目专项资金仅1.6亿元,却分成了43个项目使用,多的不过三五百万元,少的只有二三十万元。对此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在项目支持上应选择一些市场前景看好、社会影响较大、能够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项目进行重点资金倾斜、采取多种资金捆绑式增强资金使用效果、改变目前政府投资扶持项目撒芝麻盐状况的审计建议。2007年8月,杨英波局长在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所做的《关于石家庄市2006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得到了与会委员们一致好评,并在《石家庄日报》上全文刊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市人大常委会王长敏主任批示:“景祯同志,请转告英波同志,他们依法开展审计,服务大局,工作做得很好。对加强财政管理、规范部门开支、促进廉政建设、推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望继续努力,取得更好成绩。”市领导冀纯堂、朱浩文、李天印等均对报告作了批示,促进了有关单位积极整改。
三、充分发挥审计“勇士”作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
审计机关是经济监督部门,肩负着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经济秩序的重任,处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前沿阵地。2007年,市审计局充分发挥审计“勇士”作用,把审计工作与反腐败斗争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树立办案意识,进一步加大了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揭露与查处力度,建立了审计查出案件线索移送奖励办法,规范了审计查出案件线索移送工作。一方面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年初,按照市委吴显国书记的指示,市审计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制定了三年经济责任审计规划。去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17个,审计各级领导干部118名,查出违规金额5340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4036万元。市局完成了对12名市直部门或单位领导干部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审计。在赞皇县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延伸审计了该县社会保险基金,发现社保科刘某私自提取账户中的现金28万元等问题。市审计局将此案线索移交赞皇县纪检委、监察局,该人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另一方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重大违法违纪和经济犯罪问题。在对焦化集团进出口贸易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固定资产(汽车数量)与车辆耗费严重不符涉及资金30.5万元,使用自制收据而且不提供全部自制收据,并将违纪线索移交到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在审计石家庄市棉纺六厂时,延伸审计纺织厂劳动服务公司,发现涉嫌偷税21万元、公司负责人张某涉嫌贪污8.36万元,73万元不能说明消费目的和去向,私设账外账472.58万元等案件线索,现已移交市检察院进行处理。通过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审计,发现1300万元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违规委托至今未能收回,以及将部分基金不合规范存入外地银行造成549.8万元基金难以收回的行为,市审计局将有关基金管理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涉案人员一人已被判刑6年,一人已被提起公诉。
四、充分发挥审计“医士”作用,促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财务规范管理
在审计工作中,市审计局实践、总结出了“三会”审计模式,即每个审计项目都要召开进点见面会、审计结果通报会、问题整改培训会,通过进点见面会起到公示效果,通过审计结果通报会提高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依法理财意识,通过问题整改培训会提高各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规范管理水平。近年来先后为辛集市、新华区、晋州、长安区、井陉等县(市)区和司法局、水利局、城管局、教育局、卫生局、房管局、畜牧局、农业局、检察院、法院等重点部门的领导和财务负责人举办了60多期专题培训班,培训人员近万人次,通过加强对部分行业或地区的培训,不断提高各行业领导的法规意识和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达到了“审计一个项目规范一个部门、审计一个部门规范一个行业或地区”的效果。2007年市审计局围绕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民生资金开展了对中小学“两免一补”补助经费、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疗保险、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民政抚恤等10类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在核清政策、资金总量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对专项资金管理情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性意见,促进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效益提高,审计“医士”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市局围绕促进石家庄市“十一五”期间支持工业“5+3”企业加快发展,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大局出发,开展了对石焦集团、常
山纺织集团、粮食局、交通行业以及支援企业上市工作基金等项目的审计,其中对石焦集团的审计报告得到了冀纯堂、朱浩文和张发旺等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及时发现问题,挽回国有资产8671.47万元的损失,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在开展“两免一补”专项资金和教育经费保障审计中,与市政府办公厅、财政局、教育局、监察局、发改委等部门联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情况进行了检查,审计报告得到了冀纯堂市长、朱浩文副市长、王刚副市长的批示,保障了全市教育经费的健康运行。与市总工会联合开展工会经费专项审计,督促有关单位按时足额解缴工会经费,并形成定期开展审计的制度,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常委、省纪检书记、省总工会主席臧胜业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第五篇:组织干部交流发言:组织力是一种合力
组织干部交流发言:组织力是一种合力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组织力是一种合力。加强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尤其要从凝聚合力上着手。
要在加强政治引领中提升。将政治建设、思想教育落实到支部,依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领各领域、各行业、各类别党员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常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落实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
要在领导基层治理中提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主动在农村、社区基层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指导、支持、监督农村(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严格履行自身职能、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利;支持、帮助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协调矛盾问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合法经营发展壮大;扎实开展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活动,更加有效、更加广泛地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
要在严肃组织生活中提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严格执行支部组织生活标准、主题党日措施和组织生活制度,严把党员发展关口,配合落实好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切实增强党员组织观念,强化组织纪律,提升身份意识和荣誉感、向心力,保持队伍先进性、纯洁性。
要在团结服务群众中提升。严格落实党员“分类承诺积分管理”制度,引导全体党员立足岗位职责、业务专长公开承诺服务事项,紧密联系各界群众,在服务中增强政治引领、宣传动员能力;严格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机关干部包联贫困户制度,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扎实推行机关支部到社区认领服务项目活动,提升区域党建合力,不断筑牢党的群众基础。
要在推动改革发展中提升。紧扣中心工作需要,找准支部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推动两提升、两促进。农村党支部要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领贫困户按期脱贫;社区党支部要加大社区统筹协调能力,推动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驻共建共享”,积极建设和谐家园;机关党支部以服务中心、建强队伍为结合点,为其他领域党支部做好表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支部以提升“两个覆盖”质量为目标,督促党员亮身份、引导职工当主人、帮助企业增效益;国有企业党支部要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把重点任务落到实处;中小学校党支部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做到抓党建、促校风师风学风、育名校名师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