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32期(总第339期) 2007年6月7日

时间:2019-05-12 14:2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32期(总第339期) 2007年6月7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32期(总第339期) 2007年6月7日》。

第一篇: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32期(总第339期) 2007年6月7日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第32期(总第339期)2007年6月7日

工作动态

6月5日,校党委在九楼报告厅召开动员会,部署在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中集中开展作风教育月活动。党委书记张明旭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校领导李西才、昝连生、乔丰强、叶醒狮、刘泽功出席。动员会由党委副书记王洪主持。

张明旭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他要求全校各级领导干部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身体力行胡锦涛同志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着力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紧密结合实际,把作风教育月活动与纪律法规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紧密结合,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紧密结合,与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紧密结合。通过教育月活动的开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形成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达到“学习风气有新转变,服务理念有新增强,工作效能有新提高”的目的,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廉洁自律,努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副校长李西才传达了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以及省委教育工委关于集中开展作风教育月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

纪委书记乔丰强传达了校党委《关于在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中集中开展作风教育月活动的通知》(校发„2007‟30号)精神,对开展作风教育月活动进行了部署。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干部作风教育月活动,教育对象是全校处以上班子和科以上干部,以及具有管理职能的党员干部。为了校党委部署开展作风教育月活动

开展好该项活动,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组,安排了六项具体内容,采用学习理论与改进作风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示范引导与警示

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按照“学、看、写、改”四个步骤进行。

全校科以上干部参加了动员会。(宣传部 冯定昌)

2007年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圆满结束

6月3日下午,由教务处、校工会共同举办的2007年度“安徽理工大

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圆满结束。校长颜事龙,副校长昝连生、刘泽

功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教师颁奖。颜事龙校长、昝连生副校长分别讲话。

本次竞赛分为预赛和决赛,共有来自各教学单位的24名选手参加了

预赛。经过激烈竞争,14名选手进入决赛。徐辉、王涛2人获得一等奖;

孙侠、邢丽坤、张经双、刘文娟、朱章遐5人获得二等奖;王思远、王宏

兴、沈长霞、朱传军、蔡海兵、杨健、高光发7人获得三等奖。

根据有关规定,上述获奖人员将列为本年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候选人,由教务处组织专家采取随机听课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跟踪考察。

根据综合评价和考核结果,于年底评选出10名教学优秀者,由学校授予

本年度“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教务处 宫耀)

学校部署2007届(秋季)毕业生派遣工作

6月6日下午,学校在校本部第二会议室召开2007届(秋季)毕业

生派遣工作专题会议,部署毕业生派遣工作。副校长李西才、叶醒狮出席,党委副书记王洪主持会议。

叶醒狮副校长强调,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

义;要精心安排,全面做好服务工作;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有针

对性的开展工作,确保毕业生文明离校。

李西才副校长就毕业生安全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他要求各单位

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毕业生安全离校工作。

王洪副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毕业生派遣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

及面广,政策性强。各院系及有关单位要从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大局的高

度,相互支持,通力合作,使派遣工作各环节落到实处,确保毕业生派遣

工作平安、有序、和谐、文明。

就业办主任盛真宣读了学校2007届(秋季)毕业生派遣工作日程安

排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毕业生派遣工作主要任务分工。

各院系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就业办孙东升)

党委副书记王洪主持召开部分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

6月4日下午,党委副书记王洪主持召开部分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座

谈会。

会上,资环系、资管系、电气系、数理系、计算机系、医学院等院系

有关负责人,分别就本院系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前一阶段工作情况以

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就业办负责人就进一步做好毕业

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工作作了发言。

王洪副书记在听取汇报后,对院系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

定,并就如何做好下一阶段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要进一步

提高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

作,切实把此项工作摆在院系各项工作的重要突出位置来抓;三要继续加

大工作力度,群策群力,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做好2007届毕

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实现确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

(就业办 孙东升)重要活动

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潘伟平教授来淮协商中美合作 环境健康项目研究事宜

6月1日至4日,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教授潘伟平博士来淮协商中美合作环境健康项目研究事宜。

2日下午,中美合作环境健康项目的第四次课题组会议在我校实验中

心七楼会议室举行。潘伟平教授、党委书记张明旭教授、淮南市副市长董

众兵,以及来自市环保局、科技局、妇幼保健院、平圩电厂、田家庵电厂、安徽理工大学的其他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

3日上午,潘伟平教授在张明旭书记、董众兵副市长和其他课题组成员的陪同下,前往田家庵电厂、平圩电厂参观和调研,落实项目研究所需

要的采样事宜。

4日上午,潘伟平教授在我校程学丰副教授、大通区教育局任云局长的陪同下,出席了由课题组成员、我校刘国礼副教授为大通区第三小学师

生所做的环保知识讲座。(资环系 赵志根)

颜事龙校长与资环系青年教师座谈

6月1日下午,资环系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校长颜事龙出席。

座谈会上,青年教师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图书馆与实验室建设、校

园综合治理及青年教师待遇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颜校长认真倾听大

家的心声,并一一作答。颜校长希望广大青年教师在业务上争取有一定的行业名气和学术地位,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和新的理念,善于把深奥的知

识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教书育人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

要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人品好、学问高,会关心学生、指导学生和善于与学生交流的好老师。

座谈会由资环系副主任刘盛东主持。教务处、人事处等部门有关人员

参加了会议。(资环系 龙良平)

颜事龙校长出席池州学院揭牌暨建校三十周年庆典

6月6日,颜事龙校长应邀出席池州学院揭牌暨建校三十周年庆典。

池州学院前身为池州师范专科学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和安徽

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升格为池州学院。(校办 高兴)

附小、幼儿园小朋友欢度“六一” 校领导看望师生

6月1日上午,副校长李西才、党委副书记王洪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

委员会有关领导分别到幼儿园和附小看望了师生,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并祝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

全校各院系、部、处也分别给附小、幼儿园的孩子们送去节日礼物和

良好的祝愿。(宣传部 冯定昌)

对外交流

我校师生代表团成功出访韩国韩瑞大学

5月28日至6月2日,我校师生代表团成功访问了韩国韩瑞大学,并

参加由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和韩国韩瑞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设计作品展。访问期间,代表团与韩国韩瑞大学进行了多方位的交流,增进了两校间的友谊和合作。

代表团由土木系、机械系相关专业的23名学生和6名教师组成,精

选了58件大学生艺术设计参展作品,于30日上午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访韩期间,代表团成员深入到韩瑞大学相关院系,就学科建设、教育

教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座谈,并重点走访了相关的实验室,同时就两校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达成了共识。在访问交流期间,适逢韩瑞大学举行大学生运动会,代表团应邀参加了运动会开幕式。访问在十分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韩两国三校大学生艺术设计作品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隔

年在中韩两国分别举行。第一届两国三校大学生艺术设计作品展曾于2006年6月份先后在中国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和我校举办,第二届在韩国韩瑞大学举办,第三届两国三校大学生艺术设计作品展将在中国举行。

此次访问是我校首次组织学生走出国门进行学术交流,在学校对外交

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校团委 王大贤)学术活动

煤科总院重庆分院胡千庭研究员来校作学术报告

6月1日,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胡千庭研究员,应我校邀请,在新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作了题为《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的报告。报告

会由副校长刘泽功教授主持。资管系教师、研究生、博士生及部分高年级

本科生共100余人听取了报告。

胡千庭研究员从“瓦斯赋存”、“瓦斯流动”等基础理论知识入手,结

合多年深入煤矿现场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实践经验,综合介绍了“煤矿瓦

斯燃烧与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煤矿瓦斯灾害的发生机理及有效的灾

害防治技术。(资管系 张向林 王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

6月4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

导师谢毅,应化工系和科技产业处邀请,在新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作了题为

《纳米结构建筑学在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中的设计和应用》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由化工系主任徐国财教授主持。化工系师生100多人听取了报告。

谢毅教授结合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多年研究,详细分析比较了常用镍

镉、镍氢、锂离子三种蓄电池性能,介绍了目前电极材料关注的焦点问题,最后阐述了纳米技术在储能材料中应用作为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的设计

原理和应用价值。(化工系 纪旭)简 讯

● 6月3日,由校团委、校学生会联合主办的“魅力校园,青春风采”

——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大学生书画大赛决赛隆重举行。经过专家评审,电气系06-5班张以宁、土木06-6班李星等同学分别获得硬笔书法、软

笔书法一等奖;机械系张少文、计算机系陈诚等8位同学获得绘画类最佳

创意和佳作奖;化工系、经管系、医学院等三个院系获优秀组织奖。

(校团委田中良)

● 6月3日,我校“经管杯”大学生排球联赛落下帷幕。经过7天

52场紧张激烈的角逐,研究生队、土木系、机械系、医学院、经管系、资环

系代表队获得男子前六名;医学院、研究生队、经管系、计算机系、土木

系、资环系获得女子前六名;计算机系男队和数理系女队获精神文明队称

号。(体育部 杨春)

发:校各处级单位

E-mail: jiyzhang@aust.edu.cn共印65份

第二篇: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第65期(总第145期)

简 报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65期(总第145期)2004年12月2日

工作动态

学校召开处以上干部会议 学习贯彻第十三次全国高校

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部署近期安全稳定工作

11月30日下午,学校在九楼报告厅召开处以上干部会议,学习贯彻第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我校近期安全稳定工作。校领导杜家忠、张文祥、郭长海、张明旭、李西才、颜事龙、乔丰强出席。会议由张文祥校长主持。

会上,党委副书记郭长海传达了曾庆红同志在第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党委书记杜家忠传达了贺国强同志的讲话精神,并就我校学习贯彻第十三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作了部署。

副校长李西才传达了学校近期安全与稳定工作意见。他分析了当前影响我校安全与稳定的隐患,就切实做好我校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

(校 办)

学校召开第五届教代会执委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

11月25日,学校召开了第五届教代会执委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校长张文祥出席,党委副书记、教代会执委会主任郭长海主持会议。

会上,张文祥校长通报了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和师资工作会议情况及教职工反映的热点问题,并就学校教职工住房、职称评定工作进展情况和处理有关问题的思路向委员作了说明。张校长强调,要通过教代会、校新闻网等多种媒介方式,加强学校与教职工的沟通。

郭长海副书记要求教代会执委会委员要把学校工作信息传下去,把教职工的呼声带上来,做好沟通工作,使我校教代会真正成为联系学校和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

教代会执委会副主任谢振安同志对教代会执委会委员的分工情况向委员进行了说明。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安徽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的若干意见》。会议就《安徽理工大学工会深入开展院系二级“职工之家”建设若干意见》征求了委员意见。会议决定把电气系作为校教代会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的联系点。

(工 会 宋明绪)

我校举行国防奖学金协议书签字仪式

11月24日下午,国防奖学金协议书签字仪式在九楼报告厅举行。副校长颜事龙教授、省军区选培办主任彭先俊上校出席签字仪式并讲话,对国防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共有133名国防生在协议书上签字。

根据协议,部队每年为每位在校国防生提供5000元国防奖学金。我校自2003年开始为南京军区培养国防生以来,学校与部队之间就国防生选拔、培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出席签字仪式的还有教务处、宣传部等部门的负责人。

(教务处 罗建伟)

重要活动

我校2004年“机械杯”“电气杯”大学生足球联赛圆满结束

11月28日下午,安徽理工大学2004年“机械杯”“电气杯”大学生足球联赛闭幕式在校本部足球场举行。校纪委书记乔丰强出席,机械系、电气系、土木系、学生处、体育部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部分运动员参加。

本次联赛自11月7日开始,历时22天。经过65场激烈的比赛,土木系、资环系、资管系、电气系、研究生、医学院男子足球队分获“机械杯”前六名,土木系、化工系、医学院、机械系、资环系、资管系女子足球队分获“电气杯”前六名;土木系吴旭、陈小芳同学分别被评为男子最佳运动员和女子最佳运动员;医学院刘焰祥、资环系张美琴同学分别获得男子最佳射手和女子最佳射手称号。土 木系男子、女子足球队均获冠军,这在我校大学生足球联赛史上是第一次。

(杨 春 方江华)

简 讯

● 11月27至28日,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在合肥举行,我校被选为常务理事单位,校纪委书记乔丰强同志当选为本届大会副会长。

(学生处 王永祥)

●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增强我校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和法纪观念,11月26日下午,纪委、监察处、组织部共同组织了学习“两个条例”知识的测试活动。全校109名党员处级干部参加了测试。(纪委办 姜龙芳)

11月26日下午,中共淮南市委讲师团杨广保团长应医学院邀请,在西校区403教室作了题为《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专题报告。医学院全体党员、部分教师和入党积极分子听取了报告。

(医学院 张 雷)

● 11月28日,由校团委主办、大学生实践社承办的喜迎校庆60周年首届“艺海杯”大学生定向越野赛在我校三个校区成功举行。资管系03电子商务(2)班的李小平、王经伟、储芳组成的商务精英队夺得冠军,经管系04人力(3)班的王燕、杨示林、赵宇获得亚军。

(团 委 田中良)

● 11月21日,我校成人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临床医学三个专升本专业接受省教育厅高教处抽考检查。

(成教院 李广田)

● 我校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从11月份正式启动。截至11月30日,利用校园网“就业信息”主页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宣传栏”发布230余家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近5000个用人岗位。先后有二十余家单位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已有200多名毕业生当场与用人单位正式签订了就业协议。

(就业办平琦)

发:校各处级单位

E-mail: jiyzhang@aust.edu.cn

共印60份

第三篇: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10期(总第33期) 2005年04月13日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10期(总第33期)2005年04月13日

本 期 目 录

 我国将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青年就业压力突出  云南师范大学25名教师被学生网评“下课”  武汉33所高校年内安装监控设施

 导师当第一作者 呼唤学术良心和制度改革  大学生频告母校 和谐校园呼唤依法治校

我国将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日前表示,我国未来将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管培俊是在本月8日开幕的中国首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如上表述的。他说,从国际惯例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考虑,应对教师资格的有效期做出规定,需在一定年限,如3年或5年之后,重新审核认定教师资格。同时还将实行教师资格临时证书、有期限证书、终身证书的分类管理。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教师资格没有有效期的时间限制,而现行法律也没有对教师资格的有效期做出规定,这导致教师资格事实上是终身制,从而妨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管培俊还表示,为了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教育部正在研究教师资格认定统一考试的可行性。未来我国将制定一套教师资格考试办法,推行统一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该套办法将对师范和非师范类考生应该是一视同仁的,对于具备学历和不具备学历的考生也是一视同仁的。

本次中国首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我国召开的第一次高级别、大规模的教师资格制度国际专题学术会议,来自中、美、日、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教育官员,及来自海内外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

—— 摘自新华网 2005.04.0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青年就业压力突出

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2005年就业趋势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今年总体就业趋势主要体现为“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介绍:“2005年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多达2400万人,而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能安排就业的只有1000多万人,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400万人左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资源枯竭地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加大,已经再就业的人员中,约有1/3的人属于灵活就业,稳定性差,随时可能重新失业。”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专家指出,今年的农民工短缺现象,将随着部分地区对农民工需求的增加而进一步加剧;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难;技能劳动者短缺,新的产业和企业找不到合格技工;今年大学生毕业群体突破300万人,加上去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青年就业压力将非常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司长于法鸣透露,预计2005年,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100万人,包括高校毕业生338万、中职毕业生250万、当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10万、复转军人50余万、农转非人员250万。此外,还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将不断增加。

据了解,今年中央财政将投入再就业资金109亿元,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积极挖掘增加就业岗位潜力较大的产业和行业,调研结果显示,信息产业、旅游业、美容美发业、室内装修及物业管理等服务行业的就业发展势头很好,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促进这些行业就业的措施,以增加更多就业岗位。

另据同济大学校园网转载的调查显示,2005年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薪资创下五年来的最低。有超过七成毕业生的月薪在1500——2000元,超过2500元大概可以算高收入了,因为能拿2500——3500元和3500元以上月 薪的人不足10%。这个结果不仅与2001年的好光景相差甚远,就是比去年超过一半的毕业生收入在2000——2500元的结果也差好多。

毕业生求职之路不好走让人感慨,而在企业的校园招聘会上,表示“销售不做、市场不做”的大学生也绝不在少数。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已经很窄了,如果自己再缩小范围,都想挤进“长坐办公室”那些职位,收入降低也实在不足为奇。

大学生多了,企业选才应该比较容易,但很多企业却说招不到合适的人,或对大学毕业生的不满意却没有明显改善,抱怨现在的大学生素质不行。其实从素质角度来看,现在的大学生无论是英语、计算机能力,还是口才、社会经历都是一年胜过一年。对于大学生来说,的确应该先务实,清楚自己的市场地位,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事实上在大多数行业里技能高手都能获得高薪;同时对企业来说,也应该切实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毕竟月薪1500元在像上海这样的城市生活,日子过得并不算宽松。

—— 摘自北京大学新闻网 2005.04.12

云南师范大学25名教师被学生网评“下课”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网上评课制度实行三年来,已有25名教师因评课不及格被解聘。同时,也有30多名教师被学生评为优秀。

在商学院,打开电脑,进入网上评课系统,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学号和密码即可登录,对本学期各科目的授课老师进行评分,并提出意见。院方收集结果时,将对学生的身份资料进行“技术屏蔽”。学生在网上评课时,评价老师的标准主要有:责任心、职业道德修养、职业态度、亲和力、教学水平等。

该学院院长张云钢说:“学生整体评价会更趋客观准确。专家评课一般是抽样调查,老师会着重准备。同行之间的评价往往有其利益的一对一性,而学生评价是多对一。博弈的背景差异对结果公正性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商学院学生普遍反映,开展网上评课以来,一些老师的教学作风转变很大。原来说话傲慢的,变得语重心长了;原来课讲得不生动的,注意用浅显的话诠释深刻的道理了。大三学生郭玲玲说:“以前是我们去适应老师,现在变成了老师要来适应我们。网上评课也是一种民主,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赵宗泽表示,学生是成年人,他们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能对教师作出正确的评价。对教师来说,这些评价都是善意的监督。

有关人士认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体现科学性、民主性,才能为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

——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2005.04.12

武汉33所高校年内安装监控设施

日前从武汉地区高校安防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内,武汉市33所高校的主办公楼、财务室、实验室、电教楼、图书馆、体育场馆等重点部位将安装电子监控设施,编织一张“天网”。

目前,武汉地区共有61所高校,在校学生77万。去年在该市高校中共发生刑事案件1026起、治安案件2011起,侵害目标主要为师生的电脑、手机等财产。为此,武汉警方召集其中33所高校和13所校外学生公寓的负责人,推广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经济学院的安防经验。

据介绍,年内33所高校和所有校外学生公寓将完成安防设施建设,随后向武汉地区其他高校推广。校园保卫部门通过这套高科技设备,可以及时发现犯罪嫌疑人行踪。

—— 摘自武汉理工大学网站 2005.04.12

导师当第一作者 呼唤学术良心和制度改革

华中科技大学近日明文规定,在校博士生发表论文,署名时必须把导师排在第一位。这个做法引起了学生们的质疑。

学校以明文规定的方式逼迫学生放弃署名权,这种做法与学校作为教书育人单位的形象相差甚远。公然强迫学生放弃自己的权利,以达到导师和学校的一己之利,为个人以及个别人的前途创造发展的机会,这种做法,属于组织性剽窃。而对于博士生们研究成果的公然掠夺并且振振有词,则无疑体现出当前教育腐败的程度之深,是一种缺乏应有良知的表现。

毫无疑问,强迫学生放弃自己的署名权绝对不仅仅是华中科技大学才有。通过各地报刊零零碎碎的报道可以知道,论文腐败、教育腐败在一些高校已经是心照不宣的秘密。华中科技大学的与众不同在于,他们把一向流行于学校内部的潜规则搬到了前台,他们把别人一直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事情拿出来公开并且示众了。这种做法,不应仅仅看作是一种普遍的教育腐败,更应该理解为知识分子学术良心的沦丧和学风的败坏。

除此之外,学校公然要求学生放弃自己的署名权,实际上是强迫学生放弃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做法,除了会导致学校学风不正之外,更必然导致学校长远发展中出现“肠梗阻”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就长远的观点来看,最终决定学校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绝对不是发表了多少论文,而在于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学校是否在前沿学术研究领域创立了 良好的环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校的学术水准,保证学校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这其中,制度建设作为一种保证应该被视作第一位的资源。眼下华中科技大学公然剥夺学生署名的权利,毫无疑问则是对制度建设的公然破坏。这种做法,如何能够谈得上进行学术研究和公平竞争?

学校要求学生放弃第一位的排名,本身更是一种违法行为。学生的研究成果,其所有权益都应该是学生的,任何其他人都不能贸然染指。否则,就违反了国家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精神。

—— 摘自人民网 2005.04.12

大学生频告母校 和谐校园呼唤依法治校

今年3月9日,历时一年零五个月之久的浙江大学学生周稷栋状告浙大一案终于在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落下法槌,至此,该案一审以周稷栋败诉告终。有专家断言,此案的判决可能成为“学生状告母校,母校屡屡败诉”现象的“分水岭”。

学生状告母校的现象始于1998年“田永状告北京科技大学”一案,紧接着原北大博士生刘燕文为学位状告母校。两案原告相继胜诉(注:刘燕文案一审胜诉,二审以程序问题改判刘燕文败诉)。由此在全国卷起了一阵“学生状告母校”的热潮,在这阵热潮中,学生胜多败少,学校明显处于劣势。

杭州市西湖区高校云集,据西湖区法院统计,该院在2003年10月受理了第一例、也是当年惟一一例学生状告母校案,即周稷栋状告浙大一案。2004年,该院受理并审结学生状告母校的行政诉讼案突然间增加到了10例之多。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学院等浙江几大高校相继被推上了被告席。

杭州市西湖区法院行政庭庭长方俊灿介绍,从法院对这些案子的审判中发现,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学校两证,即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颁发上,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最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受过处分,被学校剥夺了取得两证的资格,由此引发诉讼。显然,田、刘两案的胜诉让许多未能获得两证的学生看到了希望。浙江大学一位负责人认为,此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学生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同时也对各大高校实施“依法治校”战略、构建和谐的法治校园提出了更高、更为迫切的要求。

—— 摘自新华网 2005.04.11

第四篇: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20期(总第73期) 2006年10月13日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20期(总第73期)2006年10月13日

本 期 目 录

 教育部酝酿高校改革 教授不授课会被摘帽  大学校长谈高校改革:千校一面是高等教育悲哀  清华大学实施新的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方案  南京理工大学六名硕士生导师考核不合格下岗

教育部酝酿高校改革 教授不授课会被摘帽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清华大学教授张尧学日前在长沙理工大学做了题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报告。这也是长沙理工大学5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

张尧学透露,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教授上讲台,教育部正在酝酿相关改革措施,教授要拿出相当精力来教授基础课,一定时间不上讲台就摘帽子,年轻教师则偏向于科研。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是提高质量。提高质量,张尧学认为大学生着重要培养三种能力。首先是创新能力。二是交流能力。还有一个是动手能力。

名师出高徒,提高高教质量,师资队伍无疑是重要一环。不可否认,高校里有像孟二冬式的好教师,但如果以较为传统的标准来衡量,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在下滑:学术造假、不好好上课的还是有不少;一些老师不是扎扎实实地搞科研,而是想靠科研来多挣点钱。

张尧学表示,教育部在积极推动教授上讲台的同时,正在酝酿出台系列的配套措施。譬如,今后可能只有教授(副教授)上讲台(主要针对基础课),而且工作重心偏向教学,不上讲台的“摘帽子”,同时可能借鉴美国等国家做法,大学教授也搞年薪制,封顶,将其在争取来的科研项目的提成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内,只有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并转化才能得到可观回报。而年轻的大学老师做助教、辅导员,重心主要在科研。同时成立一些教学团队,由教授、助教、辅导员等构成,协调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摘自人民网2006.10.08

大学校长谈高校改革:千校一面是高等教育悲哀

创新型人才该怎样培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源在哪?日前,在中国青年报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携手举办的“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校长论坛上,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等12所高校的校长们畅谈了各自的思考与对策。

“不能关起门办大学”

“谈就业问题对大学校长来说很尴尬,因为这本不该是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坦言,这个话题让他感到心情沉重。

一边是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一边是持续走低的就业率,面对严峻的就业现实,大学校长们毫不回避,直陈各自的看法。“我们的高等教育正在变革期,坦率地说无论机制、理念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王树国认为,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比较盲目的培养,“很多学生整天关在实验室里,脱离社会,没有对技术的敏感、对团队精神的追求,这样出来的学生,一旦走向社会很迷茫。”因此他提出,学校要根据走出校门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调整培养策略,同时政府也必须参与调控。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直言不讳:“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不能关起门来办学,不顾社会需求。”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 说,大学一定要面对市场需求、国家的宏观政策,比如西部开发政策,这对大学生就业有重大意义。“今年北大有几百名毕业生选择了去西部工作,但比起总数8000多的毕业生还是太少了。”而同时,今年考入北大的48个文、理状元,大都选择了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因为这些专业正是学生们预期收益最高的,所以闵维方认为,解决就业问题必须重视市场规律。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认为,“就业是要真正把学生输送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如何让毕业生和国家需求相结合?他认为清华大学每年招生总数中十分之一的定向生培养模式,或许可以一定程度地解决这一问题。

“定量考核不适合高校”

“爱因斯坦5篇论文就改变了世界,但今天我们这么多的论文又起了多大作用?学术泡沫都是量化考核出来的。”对于考核机制这支无形的指挥棒,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认为它存在着导向问题,“定量考核也许适合产业界,但不适合高校。”

对此,王树国深表赞同:“各项指标评比,我极为反对。我们应当抵制竞争名利、名次,不能套用国外的指标体系!”吉林大学刚刚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检查,但校长周其凤在演讲中坦率地表示,这些指标体系“可能对高等教育的生态有副作用”,因为统一的标准只能造就“被格式化的大学、被格式化的学生”。周其凤把理想的高等教育比作“良好生态”,它要百花齐放,要培养各类人才,因此评估大学的指标体系需要改变,大学应当更多元。

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则认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也值得深思,知识常常是“进了教材、进了课堂,却进不了头脑”。他呼吁大学的分数体系应转向考察知识质量。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高等教育培育模式绝不能单一,在考核激励、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上都必须多样化,“如果搞成了千校一面、万人一面,那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悲哀”。

几位大学校长还认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学是关键阶段,但不是全部。创新人才培养还有赖于家庭教育、基础教育、工作实践。只有学校、政府、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形成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摘自中南大学网站2006.10.08 清华大学实施新的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方案

清华大学新的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方案自今秋起全面推行,2006级本科新生开始按照新方案为自己“配餐”。

新方案中的一个突出“亮点”是以人文社科教育为重心的“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先行建设的20门核心课程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与当代中国等人文社科领域,以阅读经典为主要内容,采取名师上课、助教导修的双轨教学方式。

新方案根据“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原有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10大课组重新整合为8大课组,即: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哲学与人生、科技与社会、当代中国与世界、艺术教育、法学、经济与管理、科学与技术,并增设了一批新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按照新方案的要求,理工科各专业本科生在本科学习阶段要在以上八个课组中修满13学分,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文科学生除选修人文社科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外,还应选修一定的科学与技术类课程。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胡显章教授介绍,本学期将先行实施人文教育核心课程计划试点工作。人文教育核心课程旨在更加坚实地奠定全体本科生的人文素质基础,并对其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起到以纲带目的示范作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扩大知识面。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核心课程全部由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领衔开设,在课程遴选上注重基础性而非实用性,力图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形成科学与人文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

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曹莉教授表示,学校相关部门对“文化素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倾注了很大心血和希望。核心课程不是普通的公共课,而是一种深度教学,应当以对待专业课的态度来对待这笔宝贵资源。课程考核将全部采取考试方式。

——摘自光明网2006.10.08

南京理工大学六名硕士生导师考核不合格下岗

硕士生导师也不能高枕无忧了。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的硕士生导师今后全部需要参加学校的严格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在刚刚结束的首次考核中,6名硕导下了岗。据介绍,对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实行认证考核,是南理工推出的一项新措施。不管原来是硕导还是博导,都只有通过学校的认证、考核,才可以继续指导2007级硕士研究生。认证和考核分成两类。一种是两年认证、考核一次,针对在自己研究学科内、原来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另一种是每年进行认证、考核,针对跨学科招收硕士的教师。

据悉,认证考核有三道程序。除了规定的基本职称和年龄等要求外,学校对导师们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都提出严格要求。要求指导教师在近三年内,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过3篇以上与申请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过专著,主编过全国或部统编教材,或获得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或取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技成果。同时还要有明确稳定的科研方向和支撑培养硕士生所必须的科研项目与经费。此外,以往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也是认证的关键。

据了解,今年该校的首次认证考核中,学校600余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中,有1%的申请者没能顺利通过认证、考核。该校研究生院相关工作人员说,没能顺利通过认证、考核的老师,有些是在本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一直忙于科研,近几年一直都没有带过学生的。也有个别导师近些年来一直没发表文章,甚至有个别导师,很多年的科研选题都没有变化过。

学校的认证考核在老师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化工学院刚刚通过考核的年轻教师罗军说,这次认证,让他感觉有压力,以后他一定会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学、科研和学生。

——摘自新华网2006.10.12 5

第五篇: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23期(总第76期) 2006年12月8日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23期(总第76期)2006年12月8日

2006高校十大事件

盘点2006年高校发生的新闻事件,记者将之排序的一个主要依据是根据输入的关键词在百度上的网页搜索量。从排序的结果来看,媒体和大众最关注的是汉芯造假事件,因为陈进造假比韩国黄禹锡的行为还要恶劣,可是两者得到的“待遇”迥然不同。而本属善举的巨额捐赠的事件位列最末,有些出人意料。这也难怪,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要说今年上榜的事件中,学术腐败、科研欺诈等都是热门话题。就连一个校门造价都如此牵动着国人的神经,这显示出公众对于高等教育的关注似乎已经超越了教育本身,更加关注教育机构的言行举止,这说明我们的高校需要仔细审视自己,弥补不足之处。

1.汉芯造假

今年1月17日,一位神秘举报人在清华大学BBS上发布的一则神秘帖子,揭开了汉芯造假的黑幕:2003年2月,在摩托罗拉公司做测试的工程师陈进,将一片从美国买来的MOTO-freescale 56800芯片,雇人磨掉原有标志再加上自己的LOGO,“研制”成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并借此当上了上海交大教授、博导、微电子学院院长。借助“汉芯一号”,陈进申请了数十项重量级的科研项目,进而骗取了高达11亿元的科研基金。

5月12日,调查结果公布,经科技部调查组查实,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陈进因此受到被终止有关科研项目,经费被追缴,撤销院长职务、教授资格等处罚。针对科研中出现的陈进这样的行为,11月9日,科技部公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办法》首次确认,包括提供虚假简历等6种行为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但是,更加引人关注的是,东窗事发之后,陈进并没有受到像韩国的“黄禹锡式”待遇,即没有司法机关介入。有评论表示,这样的行为已不仅仅是学术不端,而是涉嫌欺诈罪,应受到相应的法律惩罚。

2.厦大高尔夫

10月15日,在2006高校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一语惊人: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并投入使用。他表示,培养精英是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最高体现。精英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特征显著的社会精英。而要实现精英教育,就必须依靠优秀的教师团队、科学的课程设臵、卓越的校园文化和优良的教育设施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目标。

此语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发对高校精英教育观的热烈探讨。支持者表示,厦门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高尔夫球课程,打破了高等教育的沉闷局面。今后各个高校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臵“另类”课程,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而间接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反对者认为,在国外,高尔夫有“绿色鸦片”之称,许多人因此而荒废了军务、政务,当高尔夫名正言顺地成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会不会沉溺其中而荒废学业呢?

不论如何,公众对厦大高尔夫事件的广泛关注,迫使北大拟建高尔夫球场的计划被搁浅,原因就是“考虑到社会争议太大”。

3.单平事件

11月4日,天津大学宣布了中纪委和教育部的决定,由于天津大学分管财务副校长杭建民挪用资金炒股票,造成天津大学巨大损失。时任校长单平在这一重大资金损失案中负有失察责任,单平受到留党察看两年处分,后被免去全国、天津市人大代表资格,而杭建民被免去天津大学副校长职务。天大炒股的初衷是想对校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争取上市,以提高学校校办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发展后劲,先委托某公司炒股,后由于一系列原因,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单平在天津大学担任校长期间,违反学校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对重大经济活动没有进行科学 论证和民主决策,轻信他人,也没有认真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财产流失,这个教训是深刻的。”教育部还向各高校发出通知,要求高校对本单位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开展一次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查出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坚决予以查处。

然而,有评论表示,无论是从国外发达国家高校发展实践看还是我国国情看,把商业化运作作为国有高校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都是行不通的,它所引发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但遗憾的是,这个道理至今仍未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注意。

4.女博士被开除

今年4月18日,北外2002级原博士生卫英(化名),因被指利用小广告、电子邮件等攻击其导师而被学校开除。此后卫英因不服学校的开除学籍决定,向校方提出申诉被拒。5月19日,卫英以北外侵犯其合法权益为由,向北京市教委提出申诉。北京市教委表示,由于北外在开除卫英学籍之前,没有听取申诉人的陈述和申辩,程序不当,决定撤销北京外国语大学于4月18日作出的开除博士生卫英的决定。然而,该事可谓一波三折,北外新闻发言人杨建国称,学校作出的处分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适当,是一个“铁案”。

对此事,卫英的律师指出了多处不当及违法之处。如学校在处理卫英的时候,取证是完全不透明的,并没有就证据是否属实向卫英求证,因此证据是单方的,应属无效证据;处罚程序上已违反相关规定,校方在处分卫英时并没按照相关规定举行听证会,也就是说完全没有给予当事人申辩的机会,这不符合情理,也与法定程序不符,程序错误结果自然无效;校方对卫英住所进行检查的行为,也存在违法嫌疑。

5.南开博士结业

今年4月底,南开大学公布了一份《关于超期未毕业博士研究生的处理决定》,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南开大学对1997级(含1997级)之前入学的28名延期毕业博士生按结业处理。这些学生的学习时间已经超过9年,其中既有全日制博士生,也有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以在职博士研究生居多,从学科分类上看,文科居多。

这份决定终结了南开大学博士教育零淘汰的历史。南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教授表示,此举是为了保证博士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一位在读的南开大学理科博士生说,他支持学 校把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卡”得严一些,让一些只想获得高学历头衔的人望而却步。

对此,有评论表示,要解决“延期问题”,增加博士生培养机制的灵活性无疑更值得考虑。如认真搞好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在教育资源投入不大的情况下尽早分流;同时,确保严格按照科研要求来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并通过收费手段把延期造成的经济压力向延期者自身转移等。

6.北大清华掐尖

今年4月4日,中科大校长朱清时表示,清华、北大把尖子选完,才轮到国内其他一流大学选择。对这两所学校的过度追捧,各地人为助推清华、北大“掐尖”,因为每年能进入两校读最好专业的只是部分学生,如果所有优生都涌向这两所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是极大浪费,容易埋没许多人才。他说,在清华、北大投放计划较多的某省,凡前200名的学生可以填两份志愿表,一份专门填清华、北大,另一份填报其他学校,如果清华、北大没有录取,再拿出另外一份志愿表投档。

对此,有评论认为,教育领域里的“掐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某些用人单位“只认名校不认人”的傲慢与偏见,给丧失理性选择的“名校热”推波助澜。但是,教育终究不是采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有所长,这些才是教育的目标与方向。因此,与其抱怨与指责,不如退而求诸己,有信心教出好学生的大学不愁招不到好学生。而欲使教育体制更加适应教育本质,则更需要大学校长们的积极推动与点滴努力。

7.八所学校乱收费

今年2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曝光了八所教育乱收费学校,乱收费金额总计2270万元,涉及的高校有西安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然而,在曝光之后,上述高校反应不一,甚至南京审计学院某处长在接待某记者采访的第一句话竟是说南京审计学院乱收费是“胡扯”。可是,在南京审计学院召开了党政领导班子会议,对学院各项收费逐一排查后,却一致认为发展改革委曝光情况属实,并将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处理决定积极开展整改。三日之后,发展改革委表示,这八所学校认识问题的态度端正、采取的整改措施比较可行。

对此,有评论认为,在国家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乱收费的情况下,还有敢顶风扰乱秩序、照收不误的乱收费行为,曝光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时也值得称赞,毕竟给了大众一个知情权。但是,仅仅是曝光并不能制止乱收费,关键是看曝光后还有没有“下文”,看有关负责人是否“按责论处”,这样才能警醒后来者。

8.豪华校门

今年10月,在网络上颇受关注的“高校豪华校门事件”让名列其中的近10所高校深受困扰。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山东省聊城大学。该校西校区南大门从照片上看,造型庞大绵长、气势恢宏,一度被誉为“齐鲁第一门”。再加上在网络上发照片的人声称其造价达到8000万元人民币,更被公认为是“高校最大、造价最高的大门”。然而,该校对此的解释却是,南大门总造价为300万元,且二楼是校史馆,校门是作为门馆合一的综合性建筑而建设的。

对此,有评论认为,近年来教育问题本来就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聊城大学校门事件”只是更激起了人们对教育领域相关问题的不满。一边是高昂的学费把多少贫困生拒之门外,一边是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高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现在却争相建设豪华校门,如此之举与地方政府建设豪华办公楼有何区别,当然要被人诟病。实际上,上学贵,大学学费20年涨25倍,一些贫困学子无钱上学,这些社会病态无不与一些学校顾面子、挣票子的意识分不开。而处在“被恣意方”的学生,不但不为之扼腕,反而感到豪迈,这折射出我国素质教育依然还在迷茫中摸索的社会现实。

9.严惩学术腐败

今年3月20日,由百余名知名教授联合签名的《关于抵制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开信》对外公布。为促使主管机构认真严肃地处理学术不端与腐败行为,尽可能地使中国学术在一种健康和良性的环境中发展。

《公开信》呼吁: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牵头成立由品行与学术成绩俱佳的学者组成的“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并制定有关学术纪律仲裁的行业规范。对违纪者,定期公开通报批评,并责成有关高校或研究单位给予相应纪律处分;对不履行惩戒教师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职责的高校校长,应当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处分;在 本公开信生效以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再有教授和研究员发生剽窃、造假或腐败的现象,一经“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查证和认定,而当事人主管单位仍不作出严肃处理,那么我们这些签名者将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国内外学界公布违规者的劣行,号召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和出版社抵制违规者的论著,并断绝与那些继续发表违规者论著的出版社和刊物的合作关系。

公开信经媒体刊登后,立即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最终,5月23日,教育部成立的学风建设委员会,成为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建设的指导机构和咨询机构。

10.巨额捐赠

9月21日,浙江大学旅美校友、现任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永平和网易公司总裁丁磊一行来到浙江大学,向浙大捐资4000万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这是浙江大学历史上,也是国内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笔捐赠。其中部分资金将用做“捐赠等额基金”和个人助学贷款。“捐赠等额基金”即浙大必须首先从其他人那里拿到一元钱的捐赠,才能从这基金里取出对等的一元钱。即别人给浙大捐多少钱,段永平和丁磊就给浙大相同数量的钱,并且都以前者的名义捐。前提是,浙大从其他处获取的这笔捐赠单笔不能超过100万美元。

此举一出,公众一片哗然,原因是国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捐赠环境。对此,段永平称,个人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回馈社会是必然行为,作为浙江大学的毕业生,“现在有能力了,希望能尽我所能,回报母校”。在客观上,捐赠行为动机无处不在,就看捐赠文化与环境能否将这些捐资吸引过来。这不仅是对浙大的挑战,也是对国内所有高校的挑战。

——摘自中国科技大学网站2006.12.07 6

下载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32期(总第339期) 2007年6月7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32期(总第339期) 2007年6月7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