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履行司法行政职责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小编推荐)
履行司法行政职责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吴爱英
《 人民日报 》(2014年04月01日07 版)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政法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是新时期政法工作的行动指南。司法部党组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采取多种形式,抓紧抓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在前一段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深刻理解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这一重要讲话,明确了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地位作用、方向目标、主要任务,为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学习贯彻讲话精神,首先要深刻理解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深刻理解关于政法工作重大意义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同志指出,政法工作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政法工作的本质特征和做好政法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司法行政工作是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把司法行政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大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谋划、去推进,进一步增强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刻理解关于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的重要论述。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司法行政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清醒、强烈的政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
深刻理解关于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同志指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对政法机关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和职责任务,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忠诚履行司法行政工作职责使命。
深刻理解关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同志强调,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坚守职业良知、执法为民,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信仰法治、坚守法治,进一步增强严格依法办事的观
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公开透明意识,使每一个执法环节、每一起案件办理都能体现公平正义。
深刻理解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这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始终坚持把过硬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以坚定信念为根本,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培育优良作风为保证,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自觉运用讲话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一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思想风范,表明我们党对政法工作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同时,讲话也为科学认识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做好司法行政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自觉坚持群众观点,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这一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公仆情怀。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司法行政工作的标准,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自觉坚持法治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司法行政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深邃的法治思想,对于推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自觉坚持宪法原则和法治精神,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司法行政工作。
自觉树立担当意识,切实肩负起司法行政工作职责使命。习近平同志强调,政法队伍要敢于担当,面对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绝不能畏缩不前。这就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干警必须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自觉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切实肩负起司法行政工作职责使命。
自觉强化问题意识,善于发现和破解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中的难题。这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强烈的问题意识,既指出政法工作中的问题,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原则和重大举措。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问题意识,及时发现和分析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克服认识上的盲点、工作上的缺点、前进中的难点,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推动司法行政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讲话精神指导司法行政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以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做好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司法行政机关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必须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作为首要政治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政治定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努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位,采取有力措施,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进一步做好监狱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大力加强戒毒工作,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工作理念和管理方式,有效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牢牢把握这一追求,切实做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各项工作。进一步做好律师工作,教育引导律师严格依法办好每一个案件和法律事务,维护法律正确实施;进一步做好公证工作,不断提高公证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公证在规范民商事行为、促进社会诚信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长效机制,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司法鉴定工作,提高司法鉴定质量,防止冤假错案,维护司法公正。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职责。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牢牢把握这一重要职责,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认真做好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工作,深化法律服务专项活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依法律、按程序表达诉求、维护权益;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做好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切实提升执法执业公信力。司法行政机关履行刑罚执行、戒毒执法、法律服务管理等职责,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把严格执法诚信执业摆到突出位置,深入推进执法执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执法执业公信力;深入推进刑罚执行和戒毒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责任;加强对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执业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严格依法诚信执业。
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关键在队伍。要按照“五个过硬”的要求,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大力加强素质能力建设,抓好教育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培育优良作风为保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确保队伍清正廉洁,以铁的纪律造就一支铁的司法行政队伍。
(作者为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
第二篇:维护公平正义 提升司法公信
维护公平正义 提升司法公信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把“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司法公信建设问题,是对人民法院提升司法公信提出的更高层次、更加紧迫的现实要求。
司法公信,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制度、司法机关、司法权运行过程及结果的信任程度。司法公信不高、司法权威不足,就会动摇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信心。加强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建设,是解决当前人民法院工作瓶颈的重要途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各级人民法院一定要目光向内,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强司法公信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和公平正义社会氛围的重大意义、深远影响,提升队伍素质、确保审判质量,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要以法院工作第一要务为抓手。执法办案是法院工作第一要务,各级法院要以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为保障,按照“规范、保障、促进、服务审判”的要求,将近年来开展均衡结案、清理积案、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等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做法纳入长效机制建设,把群众关心关注的超审限、审判质量瑕疵等问题作为审判质效管理重点,通过“人”的公正、“案”的公正、“法”的公正,引导人们理性对待司法,信任遵从司法,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实现审判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为提升审判质效、确保司法公正提供制度保证。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要以司法公正为基石。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司法的重要使命,是衡量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标准。公正是司法的生命,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石。推进司法公信建设,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人民法官严格司法、不偏不倚的优良作风。要规范执法尺度,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统一类案裁判标准;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促进量刑公平公正,确保自由裁量合法合情合理,使每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要以司法为民为途径。各级法院要以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诉讼难题为突破口,继续完善执行联动和威慑机制,加大反规避执行力度,推进执行信息系统与社会征信体系对接
加强涉诉信访工作,认真落实“四个必须”、“五项制度”,扎实开展“大排查、大预防、大调处”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同时,注重发挥司法的教育、评价、指引、示范等作用,坚持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民主,在确保司法公正的基础上,通过司法公开、司法宣传、司法建议和普法教育等方式,扩大个案公正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影响力和促进作用,使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更加深入人心。
真诚赢公信,公正树公信,司法公信是社会诚信的风向标,是人民法院司法权威的基石。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各级人民法院必须把司法公信建设作为推动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以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实际行动,坚决维护公平正义,努力提升司法公信。
第三篇: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法院承担着维护司法公正的神圣职责,应当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法院文化是法官群体的灵魂,是法官群体的共同意识,是维系法官职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法院主体尤其是法官的职业素质,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法院管理水平,确保法院建设顺利发展;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威,改善法院形象;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和培养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近年来,云和法院不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法院文化建设氛围,引领全体干警树立公平正义的道德观念、法律至上的价值理念、超然中立的思维意识和养成文明廉洁的行为规范,创设便民高效的物质载体,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倾情培育和弘扬法院文化,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办案质量进一步提高,司法权威进一步确立,法院形象进一步提升。
一、以培育信念和技能文化为重点,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法院精神文化是法院群体本质精神的高度浓缩,是法院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决定与支配着法院群体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法院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法院精神文化能够激发群体成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尊荣感,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群体的向心力、凝聚力。法院精神文化建设,重点是培育信念和技能文化。培育信念文化,就是牢固树立起“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职业信仰和司法理念。我们以常态化组织了“司法公正树形象”、“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践行“三项承诺”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并组织干警到井冈山、南昌革命纪念馆、沙家浜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使法院干警能在多种多样的思潮、形形色色诱惑面前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起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民主政治观。以实质正义为根本价值,以形式正义为基本保障的司法公正观。以保障司法公正的及时实现为根本要求的办案效率观。以保障当事人权利为主要任务,以维护司法公信力为主要目标的审判公开观。以平等保护和不偏不倚为基本要求,以适当行使职权促进诉讼能力平衡为实际途径的司法中立观。以不利用职权谋取任何非法利益为基本准则的职业廉洁观。培育技能文化,就是要高度重视干警理论知识的积累、专业素养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营造“讲学习、爱钻研、重提高”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法官论坛”、“听百庭,议百庭”、“规范裁判文书年”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又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激发干警参与热情,调动干警参与积极性,在丰富干警的文化生活,提高干警文化素养的同时,不断增强干警司法能力和职业技能,筑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为确保“公正与效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一高、一低、一短”的良好工作格局:即调解率高,改判和发回重审率低,办案期限短。2007年,云和法院上诉案件被二审改判率为0.15%,发回重审率为0.15%,案件裁判准确率为99.7%,体现了较高的审判质量。
二、以培育人本和科技文化为重点,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法院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是法院文化的外化表现,它不仅作用于法官自身,而且对于社会公众有着重要的感知、影响和接纳作用。法院物质文化建设,重点是培育人本和科技文化。培育人本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软、硬件建设,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充分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一是以建立立案、信访两个“文明窗口”为契机,以人本思想为指导,推进立案、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实行立案、信访、导诉、收费、查阅裁判文书、庭前速裁、判后答疑释理等“一站式”服务,设立独立的书写等候室、调解答疑室、信访接待室,设置阅览架,放置导诉手册、诉讼须知、申请执行须知等小册子以及各种生效裁判文书供免费取阅。二是以完善巡回审判工作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实行随时巡回审判工作机制,设立巡回审判联络点,聘请联络员,发放便民联系卡等形式,进一步方便群众诉讼,减轻人民群众负担。通过推行司法救助制度,落实诉讼费缓、减、免交制度等,为弱势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培育科技文化,就是要在审判工作中注重融入科技成果,充分发掘科技力量,努力提高科技含量,把现代先进科技成果运用到法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达到以科技“提效率、促公开、助廉洁”的目的。经过努力,云和法院实现人手配备一台电脑,满足了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要求,安装了互联网、全省法院系统三级联网和全省法院案件管理系统等网络系统,实现了案件输入管理电子化,立案流程管理规范化,提高了办公效率。通过在局域网开设法院动态、新闻广角、法官论坛等专栏,搭建起传达信息、交流思想、探讨研究的有效平台,在立案大厅设立了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公开本院相关规章制度和案件开庭安排,促进了司法公开。利用局域网廉政文化专栏和手机短信向干警传送廉政制度、典型案例、格言警句等廉政信息,帮助干警廉洁自律。
三、以培育礼仪和团队文化为重点,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对法院文化建设成效好坏的检验,法官作为现代司法理念的接受者和实践者,有其特殊的行为准则和要求。法院行为文化建设,重点是培育礼仪和团队文化。培育礼仪文化,就是要把司法仪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仪式通过法律活动或法律适用的程序化方式和过程,使司法活动、法官以及法律获得一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地位和权威。通过庄严、神圣的形式,激发出一种心理冲击,使人们对法律产生敬畏、尊崇,强化法官对公正司法的角色体验,提醒法官慎重履行职责。我院把司法礼仪作为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礼仪促规范、规范保公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法官职业形象、接访接诉、开庭审理、执行工作、业外活动等环节入手,组织干警学习省高院出台的《关于规范司法礼仪的若干规定》、《法官司法礼仪规范》和收看司法礼仪电化教育片,增强干警对司法礼仪的感性认识。通过加强巡查工作和落实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提高干警对司法礼仪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着重培养 “四个礼仪”:一是严格着装制度,明确着装要求,促使干警形成端庄、规范、得体的着装礼仪。二是规范庭审礼仪,将其纳入听庭、议庭评价体系,督促法官形成庄严、公正、中立的庭审礼仪。三是加强业外监督,约束业外活动,帮助干警形成清正、廉洁、严谨的社交礼仪。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干警形成文明、大方、热诚的服务礼仪;培育团队文化,就是要形成紧密团结、相互依存、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把法官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个人利益融合到集体利益之中,通过集体的凝聚实现个人的自身价值。云和法院干警牢固树立起全院一盘棋意识,领导班子做到以身作责,率先垂范,形成强有力的中枢系统,全院干警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构筑起坚实的战斗堡垒。努力倡导树立“四种意识”:一是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妥善处理个人利益与法院整体利益,法院利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把法院整体利益的实现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把法院工作的开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司法保障。二是协作意识,不仅强调干警之间相互帮助,而且注重庭室、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立案、审判、执行工作的相互协调。三是敬业意识,树立兢兢业业、勤勤勉勉的敬业精神,把司法事业作为自身的职业追求和职业信仰,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四是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自觉融入到法院大家庭中,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形成强大合力,促进法院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四、以培育节约和廉政文化为重点,加强管理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理念,是以管理为目的和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渗透在法院的一切工作中,不仅要注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更要注重制度的贯彻执行,要以各项制度的落实为出发点,不断完善法院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法院管理文化建设,重点是培育节约和廉政文化。培育节约文化,就是要通过落实办公用品申购制等有关节约制度,培养干警的节约意识,从一度电、一张纸、一杯水开始强化节约型机关建设,形成人人、事事、处处节约的良好风气。推行节约型法院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司法运作成本。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公文传输、院务审批的无纸化,切实提高了司法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率。规范公务接待和车辆使用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司法资源的最大效用;培育廉政文化,就是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精心搭建廉政文化环境平台,狠抓廉政文化活动载体建设,将廉政建设与法院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以反腐倡廉为主题、以多种文化活动形式为载体、以干警廉洁司法为重点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努力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法院的职业特点以及法院中心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法院的审判工作实际,突出 “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廉政文化主题,使法院廉政文化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干警,通过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广大干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每日常规督查与每周民主随机抽查想结合的大督查格局,推进司法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形成一套“不必为”的激励机制,“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和“不能为”的防范机制。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法院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也只有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提高,才能使法院文化建设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促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推进法院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篇: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
文章标题: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
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命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政法部门要肩负起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切实做好政法工作,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
深刻理解公平正义对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目标。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法部门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人民群众往往从政法部门执法办案的实践和政法干警的言行举止中观察领悟法律的尊严,感受体认社会的公平。换言之,政法机关公正、高效、廉洁、文明执法的程度,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考量,不仅体现社会主义法律的统一和尊严,而且体现党的执政形象和国家政权的公信力。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政法部门的公信力和司法权威,要靠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赢得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因此,政法部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命线,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在维护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保障作用。
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丰富内涵
公平正义作为政法工作的价值追求,有着丰富的内涵,落实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权威。政法机关作为法律的实施者,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所作决定、裁判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得随意解释法律或者依据自己对法律的理解来执法、司法,更不能利用立法上的不完备或法律规范之间的差异,而有意歪曲理解和执行法律。二是适当处理。政法部门在适用法律上要准确无误,具体处理要恰到好处,遇到特殊案件时,如果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为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应按照法律的基本原则处理,做到客观、适当和公正。也正因如此,在我国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都赋予执法者在处理具体案件时的自由裁量权,以保证案件的适当处理和矛盾纠纷的及时平息。三是平等保护。政法部门在办理具体案件时要平等对待当事人,平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因当事人的地位、身份、贫富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实现人人享有同等的法律权利。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体现社会主义执法、司法的人文关怀。四是程序公正。政法部门执法、司法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让案件和纠纷的处理过程公开透明,让当事人感受到政法机关是公正的、所受到的待遇是公正的、所得到的权益主张机会是公正的。只有在公正的程序规范下,才能保证实体法的实现,有效地保障人权。当法律赋予人的各项权利都得到切实的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就能实现,和谐社会就应运而生。
维护公平正义对政法工作的具体要求
按照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总体要求,政法部门在工作执法、司法实践中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秉公执法。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为至高利益,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维护法律尊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除恶扬善,伸张正义;克服己欲,排除私利,不为人情所困、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美色所俘、不为权势所屈,以公允的态度和公正的立场处理相关事务,杜绝“冷、硬、横、推”现象。二是坚持以事实为据,以法律为准绳。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客观全面的收集、审查证据。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提高政法工作人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严格把好法律适用关,避免因法律水平不高而导致办案错误的情况发生。三是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重要条件,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二者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因此,政法工作要努力追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而不应把二者分割对立。四是坚持以公开保公正。执法公开是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药。实行执法公开,使执法过程和环节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能够有效防止执法中的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消除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执法不公的疑虑,促进和彰显执法公正。
以履行职责、强化监督促进公平正义
政法工作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关注和满足各类社会群体对法律的不同需求,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体系,使人人平等地享用法律资源,使有理无钱的人一样享受法律的公正。通过依法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惩腐败分子,依法解决涉法信访问题,让群众从中感受到社会公平,增强对社会的信任和友善;通过于运用“宽
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尊重人的人格与尊严,推进和加强各方面的人性化管理;通过完善司法鉴定、刑事赔偿等制度,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政法工作者在工作中既要抵御权力、关系、人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更要管住自己,严防自身不正、不硬,把每一起案件的办理都当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努力从实体上、程序上、时效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政
法工作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要树立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并重的观点,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司法体制机制改革,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政法部门要针对涉法信访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执法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要抓住人民群众不满意、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着力加强执法责任体系、执法质量考评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建设。要本着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法部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强化对执法、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执法、司法过程中的运用,从注重事后监督转变为注重全程动态监督;认真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以公开促公正。
《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
第五篇:维护公平正义
《维护公平正义》反思
檀林中学张铁军
通过第8课《维护公平正义》教学让学生认识公平和正义的关系,尤其是制度的正义性。我通过同学们实际生活实践(或各种日常生活情境的模拟)、案例展示于课堂,采取了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行合作学习,探究交流。使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得到启迪,从而完成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做有正义感的人,具有崇尚正直的优良品德,实现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了许多相关资料用来充实课堂(如: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①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万兵和李超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万兵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②期终语文考试,章卫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③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同时也要求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一些有关公平与正义的具体事例,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几大亮点:
首先,以案说理的教学方法能够避免空洞的学习,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针对性及实效性。其次,布置的课前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的平台,并在学生活动中让教材知识“有限性”得以延伸。
第三,设置一个质疑探究的问题:在质疑中澄清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在探究中理解正义与公平的关系,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真正受益无穷的东西。
最后,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正确处理利和正义的关系?作为内容延伸,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一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对社会的了解不够,不能正确的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公平与正义的个例事件,这在教学中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