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作新感受

时间:2019-05-12 14:1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工作新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工作新感受》。

第一篇:新工作新感受

新工作新感受

转眼间,进入岗位的时间已经一个多月了,有刚踏入社会的懵懂,技术能力的肤浅,与人交际的胆怯,随着这些日子的锻炼当初那个青涩的我在逐渐摆脱稚气,与社会接轨。回想报考公益岗位时,以为就是整天闲闲的,唠唠家常,整天为居民解决家庭琐事,是一份繁琐而又无味的工作。当真正到组织科报道的时候,与我的想法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天都有新的挑战,在这里教会了我很多,接触到学校接触不到的东西。在工作中我们跟着参与组织了《东海托起希望津城点亮梦想》捐资助学活动,小到水杯的摆放,邀请嘉宾的桌牌制作 以及各位领导的邀请通知,和会议的后期准备,每一件事都尽量做到尽善尽美,虽然这些细小的事情看起来不起眼,但是确是我们用心一点点做的,为就是一个目的,让当天的嘉宾感觉到我们的准备和活动内容带给他们的感觉是舒适的,温馨的。看到嘉宾和学生最后露出满意的笑容,就是对我们后期的所有工作最大的肯定。

通过这次参与使我逐步了解了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宗旨就是帮助居民,以最近的距离贴近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可能涉及的不全面,但是从我们的角度就是尽可能多的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并且今后还会举行更多这样的公益活动,帮助更多的人。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一滴滴水汇集成江河,能产生汹涌澎湃的力量!

那天听到孩子们的讲话感触颇深,一来是为孩子、为家长在那样恶略的环境中客服困难继续积极生活,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二是

为家长不管生活如何拮据不放弃孩子,不放弃教育,虽然物质上可能比不上别人,但是在精神生活上却尽可能的为孩子撑起一片五彩缤纷的天空,为家长用心良苦的培养出这样懂事的孩子而震撼,三是当得知自己也能亲身参与走进为为困难家庭提供帮助的这种公益性的活动中去时,我的内心里还是感觉非常高兴的,虽然我在里面的帮助是间接的、微不足道的,但是能参与这份工作就是我的荣幸,为此而自豪。

实际工作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非常准确的形容了我的现况,欠缺的知识太多了,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进修,继续学习,这次学习与以往无目标的死学习不一样,因为这次是带着需要和问题去学,补充不足,提高能力,有目标,有动力。让学习辅助工作,工作促进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第二篇:新教育新感受

新教育新感受

从2011年听说朱永新教授和新教育之后,我便开始通过网络对新教育进一步了解。在朱永新教授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没有失败只有成功。“人性化”是朱永新教授教育理念的首要特征。

朱永新教授倡导“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脑、手机似乎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书籍正在渐渐被人们遗忘。新教育则是把建立“书香社会”、“书香校园”作为理想。学生的心灵需要一块净土,需要一个修身养性的家园,好书就是这样的净土和家园。学生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晨诵—午读—暮省”,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的重要成果之一,让孩子能在他的童年与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相知,伴随他成长,成为他的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

通过学习《新教育》,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就要教给孩子们一生受用的东西。我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的思想要变,我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应该是终生的学习者。这几年里我也慢慢成为了一个爱读书的人,书籍给我了我灵感,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有更多的想法、点子。俞玉萍的《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让我认识到,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更活跃一点,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薛瑞萍班级日志》是我最喜欢的一套书,在我引导学生阅读方面帮助很大。她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读好书,选择适合学生们阅读的课外书籍;要让学生们会读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画画圈圈,关键是要交给学生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要提倡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读完书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自己对文章有一定的观点和想法,有自己的情怀,并且积极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多读书,多交流。

2014年我有幸去南京参加了“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聆听了新教育实验校榜样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汗水流下的背后也有他们成功的收获。新教育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师生的感情,有力度的增强我们的课程建设。我相信“付出就会有收获,坚持就会有奇迹”,希望我也能成为一名点灯人。

第三篇:新环境 新感受

能有幸加入到宝安鸿基集团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从入职到如今,转眼间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直以来都受到前辈们耐心的指导和细心的帮助,让我顺利地掌握了业务要领,开始习惯了成本管理中心紧张又繁忙的成本管理工作。而成本管理中心和谐温暖的工作环境,也让我每一天都过的忙碌却又特别充实。

回顾面试之初,我曾经面对这样两道问题:你希望进入什么样的企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自己的职业未来设想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希望能进入一家处于成长型的企业,为企业的成长竭尽所能,同时实现自我锻炼。一个刚进入地产界的集团绝对是年轻的,在这样的企业中我更多的感觉到了一种向上的动力。同时,公司也具备十分完善的人才管理与发展机制,为我们向管理层或者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领导者年轻化的特点,使他们坚持最新的科学管理经营理念,鼓励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思维。宝安鸿基集团是我迈出校门后迈入“正规军”职业生涯的第一站,也是我心中理想的企业,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第二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希望自己能有时间去学习,完成好本职工作,最终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成本管理人员。可是“豪言壮语”往往说来容易,做来难。真正接触到成本管理工作之后,才发现要能胜任一名优秀的成本管理人员,不是光有责任心就能做好的,还需要自己具备更多条件与素质。除了自身业务能力之外,专业知识,审核技巧,甚至安装方式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这让我不仅感到了自己经验不足,还认识到自己业务知识上的不完整

一个月的工作,是忙碌而快乐的。不仅如此,我也有幸参加了今年的表彰大会,同大家一起渡过了最开心日子。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工作上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无庸讳言,当初积极争取现在的工作机会就是因为单位能提供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可是等到自己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以集体(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为基础的。只有集体发展兴旺了,个人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如果没有集体的发展,个人能力再强,也不会有施展的机会。要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讲团队精神、学会协作——学会和领导协作、学会和同事协作。

从一名毫无经验成本审核员,到现在能独自完成工作任务的新入成本审核员,我感到成长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幸运。总之,通过入职后的学习,使我感觉到集团的正规化,对我们新员工的重视。使我们首先从态度上实现了从“被审核”到“审核”的职业角色转变,我们应该带着这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为宝安鸿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今后的日子,对我来说还有许多无限的可能。我会一如既往地朝着自己最初定下的目标继续努力。对于自己所欠缺的知识与能力,我将会有针对性的加强完善。相信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滴水可以穿石的故事一定能成真。

第四篇:新教材 新教法 新感受

新教材

新教法

新感受

县实验小学

金丽亚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实施新课程快3年了,想想这3年的点点滴滴,有成功,也有迷茫,现在我就自己3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在坐的老师一起交流一下,当然也带了些问题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今天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说实话,教了3年的新课程,我们在坐的一线教师都会觉得它作为一门新生事物,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新教材存在问题而停留我们探索的脚步,在实践中,我们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虽然它并不成熟,但我还想借此机会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以下。

1、教学中难以把握“度”

这一点我们年级组的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也经常讨论,有些题目教材中的例题出示的相当简单,但是在作业中,课后习题中却出现了难度大好几倍的题目,而且都是作为一般作业内容出现的,也没有做上“*”什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觉得难以把握,想方设法想让学生“吃透”,但是学生掌握的情况却很不尽人意,所以不仅我们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也很累。比如: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中的“四边形”,例题就是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非常简单,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但是在习题中出现的都是一些引申题。比如:在老教材中图形的组拼是作为提高题、甚至是在竞赛中出现的,而在新教材中却是以基本题形式出现的。

2、教材内容的编排混乱

比如:人教版第五册数学第一单元测量的第10页中,出现了这样1道题,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望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很显然本题计算过程中要用到80×4是第六单元内容,而320-308则是第二单元内容,一个小学生让他们对没学习过的知识加以应用,谈何容易?所以我们必须在分析这些题目时,先渗透后面的知识,这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当然,问题是存在的,但作为我们实施着更应有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应挖掘新教材中的闪光点,让它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下面我就这方面谈几点我个人的看法。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努力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数学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的一大亮点。教材给我们的提示是: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景或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探索数学,并会主动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那么,如何根据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去选择、运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亲自去探索、去操作、去感悟。我认为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教学线索,采用最简单最实际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形成的全过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真正理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同样也能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最符合自己实际的现实材料和最感兴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新课程带来的快乐,并积极投入到数学的世界里。

一、改变备课形式

1.课堂教学设计: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

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课堂教学评价视角的转变直接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仅就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基本工作而言,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以往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会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尽管也强调备课要备学生,在教案中却很少涉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最多只是在教法上考虑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问题,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只是来自于按教材的编排体系,认为应该具有,至于学生是否真正具有却很少考虑。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所以,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以此为依据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

我觉得在我们平时的备课中,可以少一些对教学步骤的机械操写,一些例题的内容,教师问的一些常规问题我们可以略写或不写,只要自己心里明白就行,在说我们平时上课也不可能真的都按备课本上的去问,我觉得备课真正要备的是学生在这个题目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我们的解决策略。当然,我也明白,在坐的老师都很忙,有的乡下老师甚至是包班的,一天下来已经累的够呛,不可能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我觉得只要我们真正钻透了教材,加上自己班的学生又非常了解,再着我们数学课上要集中解决的难点也就那么一两个,在备课时我们也可以有重点的备一两个问题,其他可以带过,所以我觉得花时也不会太长。所以大家不妨可以尝试一下。

二、对教材再加工的理性思考: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反观当前再加工后的一些“生成品”,徒有漂亮绚丽的外表包装、热闹浮华的活动场景,却缺失了对教材内涵的凸显,缺乏对数学本质的把握,对此很有必要对教材再加工进行理性审视与思考。

(一)情境图的使用——把根留住

情境图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和问题,使用时要用足用好这些信息与问题,充分发挥出其作用与价值。但由于同一情境图要面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生,显然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宜的,因此提倡教师结合实际对情境图加工重组,但这种加工与开发应是基于对教材科学的理解与灵活把握,情境图的开发中可以添加活动场景,让情景图“动”起来,也可以链入故事情节,让情境图更加生动有趣,但不论怎样开发,不能忘却教材安排情境图的根本目的,开发情境图一定要把这些“根”留住。可见重新开发情境图一定要理解教材中情境图的设计意图,把这些“根”留住,应摒弃那种不负责任的乱开发,只有尊重教材中情境图,用好这些情境图,才能真正创造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

(二)教学手段的选择——力求简约

教学手段是对教材的一种形式化演绎,是对教材内涵的外在诠释,在教材加工的过程中,选择好的教学手段无异于画龙点睛、雪中送炭,但教学手段的选择并非多多益善,也并非越先进越好,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时机有序而为。然而当前对教学手段的选择上特别是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往往是宁“多”而不怕“滥” 使得手段的选择步入一种去“简”就“繁”、趋“害”避“利”的误区。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在上二年级统计时,正值我们三门举办青蟹节,我一心想把青蟹引入课堂,想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带入课堂,所以展开了评选“海鲜大使”的活动,从网上查了很多的资料,下载了很多的图片,做了课件,还到广告公司请人做了各种各样的海鲜头饰,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课堂出现了一团糟的场面,60个人中喜欢青蟹的就有50人,而对其他的海产品却无人问津,问他们为什么,答案是五花八门。后来我将素材换成了调查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学生的积极性却是异常高涨,效果也很好。这样设计也同样达到了以上的目的,但效果却比前者好的多。可见手段的选择不能盲目追求现代化,而应追求简约,应思考如何把最简单有效的手段用在其时、用在其地,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当然追求简约并不是追求简单,这种简约手段应是深入以后的浅出,超繁以后的就简,丰富以后的凝练。

(三)习题的使用——立足双基

以前的练习主要作用是为了达成双基,课程改革以后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练习中要落实双基,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双基,现行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练习题,每道题也都有着其明确的设计意图,有基础的落实,也有能力的提升,在习题的开发使用中要理解这些问题的真正目的,有针对性选择习题,安排练习活动,既要“双基”保底,又要创新提升,而不能只顾及一个方面,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发习题时求新、求趣、求深度,对原有习题有的改头换面,有的置之不理,另起炉灶,人为的加深了习题的深度和难度,使得双基的落实大打折扣,在那些新、奇、趣的习题面前,只是大多数学生的不知其解伴随着少数学生的一知半解,这样使用习题下没有做到“保底”上却做到“封顶”,显然有违练习的宗旨,习题的开发要求新、求趣、求深度,但这种开发应是嫁接在学生“双基”落实的根基上,否则开发出来的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因此习题的使用与开发要遵循教材的基础体系,兼顾双基与创新的提升,循序渐进、稳打稳扎,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总之,对教材需理性开发,这种理性开发不是要去打破教材原有的“生态平衡”,而是在保持这种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完善并发展这种平衡。

三: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促进学习

1、将学习内容融入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采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对于现在一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学前教育比较好,在他们看来,这些数学知识显得“太简单”了,我在教学1——20各数认识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大嚷着向我们宣布:我连加减法早都会了!„„

可见,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心应该向“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上转移,使他们切身地体会到数学的吸引力,让他们喜欢数学,人人都学有价值地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实验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数学知识都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但是我们在教学时一仅仅满足这些,我觉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来充实数学。

1、将课堂活动融入生活 2、将练习作业融入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是学生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也就是说,今后数学书上的习题将可能的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符合生活实际,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将放到生活情景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学习过“分类”后,课堂练习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房间进行整理,东西分类摆放。这样的企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为人师,我们都非常清楚,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我觉得一个孩子成绩差点其实并没什么,可怕的是他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了兴趣。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非常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当然这方面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很漫长,也很复杂的过程。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1、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俗话说:“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几年的教学工作,我深切的体会到,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同时,他(她)也是一位幸福的老师。

曾看到过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在这个电路适配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不得不承认,我们教师有很多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作为老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我们不是平时经常说“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我们要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来实现自己的最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2、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让学生玩好、玩透 玩是一个孩子的天性,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玩的,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来引导学习。一个学期中,不是说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是我觉得在一册教材中选出几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去操作,去玩,而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工作,提供学生所要操作的内容和明确的操作要求,就让学生放手去玩,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玩的开心,同时在玩中学透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有一定作用的。如为了突破图形组拼这一难点,我布置小组同学每人准备一个一模一样的长方形,先让同桌两人之间玩,看看有几种不同的组拼方法,再小组3个、4个拼在一块,再进行计算,经过一堂课的操作活动,大部分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组拼后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还有些学生甚至找到了规律,什么时候周长是最大的,什么时候是最小的,这让我很欣喜,我觉得这么一节课玩的直!这远比我们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要有用的多。五: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

我认为教材虽然是新的,但并不是一味的屏弃传统的教法,如新课程虽然提出要算法多样化,但我认为在众多的算法中还是应该让学生有所侧重,有所优化,我们老师在课堂中应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方法虽多,但却有优劣之分,我觉得在一个班级中,不会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算法,其实大多数学生在选择方法时还是有懒与我们老师的引导。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以上就是我实施新课程后的几点想法,望各位老师多多指点。

第五篇:新教材 新教法 新感受

新教材 新教法 新感受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实验总结

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初教室陈淑琴

99年秋季,在市教育学院初教室的组织指导下,我区教研室积极参与了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分别在集美二小、集美小学确立了实验班,实验教材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的实验,教师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下面谈谈实验的做法和体会。

一、实验的做法

1、组建班子。我们确立集美二小三个班和集美小学二个班为实验班级,由区教研室教研员和三位实验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的实验原则、形式和方法,采用理论研讨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依据教材内容,以发展、创新的观点展开全面研究。

2、加强培训。实施课程改革,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关键。实验初始,市教院初教室就请来了省里的专家王永老师,给实验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使实验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观念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转变。实验教师为自己能够成为课程改革的先行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都深深地感到了课程改革所赋予自己的艰巨的历史使命。教研员和实验教师还分别到福州、吉林、深圳参加北师大课程中心举办的教材培训,与刘兼等专家进行了互动和交流,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想法以及认为教材中值得商榷的问题提出来,与专家们共同研究、分析,加强了对实验教材的认识,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

3、交流协作。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市课题组每月1-2次的集中备课、听课、研究教材教法;市教研员精心指导,实验教师共同备课,共同研讨,明确思路,把握宏观导向。结合本区实际,区课题组每两周一次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思想;开展互动式教研,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听课、评课,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经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实验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实验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实验研讨会,把实验研究的新思想、新经验,向全区数学教师进行横向渗透。

4、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将课程改革落实到每一堂数学课上。根据新教材的“密切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确立学生在数学教学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个特点,初步建立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流程为:问题情境——主动探究——归纳概括——实践应用。”我们还围绕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专题,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努力做到:在以人为本的宗旨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投足都是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5、评价改革。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评价体制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利进行课程改革的驱动器。在数学实验中,我们力求转变传统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方式,以人为出发点,关注发展性评价,记录成长,促进个体和谐发展。我们从学习行为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尝试性的研究。学习行为评价主要从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情感状态;课外作业——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课外实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思考——主动与教师、同学、家长交流和讨论学习的情况等方面来评价。在学习效果评价中,讲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多样性。(1)笔试:考查知识技能情况,鼓励创新做法,如命题的开放性、综合性;(2)口试:考查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实践操作: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等。

二、实验的收获

四年来,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实验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实验年级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普遍热爱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未参加实验的年级学生远不及的。实验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尝试和创造欲望。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善于采用竞争策略,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情景,如设计“插红旗、上光荣榜、建立智慧星簿”等形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如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作主人翁,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力量;如提供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布置开联欢会的会场,每把长椅最多坐3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有43人,至少要准备多少把长椅?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如将传统问题“比较4303和3034的大小”变成这样的问题情境:4、3、0、3这四个数所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和最小的数分别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更富有探索性,学生也更愿意去做、去探索。

(3)实施五大开放。“开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如让学生在多次“分一分”中,明白“把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用除法”,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新教材安排了大量有趣、现实的数学,非常适合儿童的表演。如教师设计“模拟构物”,“小小导游员”、“走进大自然”等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愉快、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发展新知。

(二)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验研究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实验教师在教后记中写道:“非常惊讶于他们的想象,活跃的思维,有许多时候是我心悦诚服地向他们学习的,于是对孩子们的夸奖和赞美是发自我内心深处的,是充满激情的,正是这种情感给了孩子们学习热情和快乐。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实验研究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实验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书写教学随记,教学案例两方面有力地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教师课后都能做到三个自评:教案自评,课堂教学情景自评,学生活动设计自评,根据三项自评情况书写教学随记,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采取补救措施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他们从普通的教师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验教师为课程实验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四年的实验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乐学、爱学、兴趣浓厚。“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是实验教材较之以往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教师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后,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能力,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学了第八册的统计后,布置学生实践活动:(1)调查本校1996—2001年每年入学的男生、女生人数(2)选定一个小卖店或小餐馆,询问每月的成本和营业额(3)将调查情况制成统计表及折线统计图;经常出现如“每张门票6元钱,40元钱能买多少张门票。”“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实验研究中,教师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如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cm对学生很抽象,要求过高。如元、角、分的认识、二十四时计时法等内容,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级实验区全面铺开,我们将一如既往,付出努力,迎接成功。

下载新工作新感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工作新感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改论文新感受新突破(汇编)

    课改论文新感受新突破 南安武荣中学:陈永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在全国38个实验区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课改实验区的一线教师,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动历史课......

    新学期新感受

    新学期新感受 新学期新感受(一) 上学期在补习中心的时候,就有人说下学期最好别到本部带新高一,一是新教材,二是要迎省重点中学复评验收,高一年级是重点检查对象,那必定教研活动多、......

    新学校,新感受

    新学校,新感受 快乐的暑假很快结束了,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新的班集体,新的老师和新的学习环境。 新学校的面积很大,到处都有花坛,整齐的教学楼,这些都让我耳......

    新学期新感受

    新学期新感受 升入初中,来到新的学校——城关中学。我对这所新学校的感受很特别,这里对我来说是那样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我曾经无数次的从她的门口路过,无数次的看见里面宏伟壮......

    育才,新学期新感受(定稿)

    育才,新学期新感受 这个学期对我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和感受,这是我进六年级龙苑校区的一个学期,面对这么多新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新鲜而陌生。 虽然比起锦绣校区来,龙苑校区要旧些......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感受

    新课程 新理念新感受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已滞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也严重制约了......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感受(大全)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感受 ——对小学语文的解读 金川区八冶一小任玉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取代了《语文教学大纲》,使中国的教育在新的世纪注入了新的血液,新的活力。 新《语文......

    初中生活新感受。

    初中生活新感觉 初中,一个多彩的时代。在小学生眼里,初中是一个新的开始。在高中生眼里,初中是一段快乐的青春回想。在我的眼里,初中却是一段酸甜苦辣的浓缩。 酸 初中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