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河镇街道办事处加强创新社会化管理
东河镇街道办事处加强创新社会化管理
东河街道地处旺苍县繁华的中心城区,总面积18.6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楼宇众多,其社会管理的任务复杂而繁重。今年东河街道党总支、行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始终坚持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努力从一下三个方面加强和创新工作:
一、以人为本,构筑生态宜居新东河
1、加强清江怡园、红军城及马家渡片区的开放。清江怡园二期工程开发和红军城改造是县上落实安居工程的重点工作,我们将配合开发商做好协调工作,使工程顺利按期完成,有更多居民入住新居。高标准打造旅游景点,迎来更多的参观者,给本地带来更多发展空间。马家渡片区是县城西移的重点工程,我们将带领社区一班人认真做好搬迁协调工作,使更多单位工作尽快开工建设,给马家渡片区带来更多商机。
2、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由于特官委经济技术开发区撤销后所遗留的问题,以及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的原因,东河镇城区以前存在一些道路不畅通、排水系统不完善、多条背街小巷路不平等现象,直接影响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为彻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质,东河镇街道道办事处通过
1三大举措,进一步完善县城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拓宽投资渠道。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坚持规划建设高起点,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既要充分考虑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又要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和对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要求,保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适度超前性,以避免重复建设。三是配合县级部门逐步做好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将县城城区的城市建设纳入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范畴,统筹兼顾,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背街小巷、路灯、地下网管等公共设施,要着重先行维修。
3、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为将东河镇打造成一个卫生环境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独具魅力的山水园林城区,成为我县环境综合整治和创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的一个窗口和城市生态化建设的一张名片,东河镇街道办事处在环境综合整治和创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中全面启动“一十百千万”工程。所谓“一十百千万”工程,即成立一套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环境综合治理和创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日常管理;采取集中清理卫生死角、整治马路市场等10项措施,美化市容市容,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招募200名劝导员,对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行为进行制止、劝导和教育;聘请1000名楼栋长负责对本栋楼房的卫生检查监督;编印
10000份有关环境综合整治资料,发给每家每户,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此外,该办加大对创卫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居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同时与城管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完善城管进社区的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社区物业管理的新路子,切实抓好背街小巷、开发小区和居民院落的保洁工作,使辖区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二、关爱民生,构建和谐美好新东河
1、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为不断开拓社区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根据社区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社区服务工作新方法,新路子。一是在各社区建立办事服务中心,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体制;二是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医疗保障、心理及健康服务,方便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三是依托社会福利企业,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依托残疾人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及生活服务;四是加强小区物业管理,组织业主委员会制定物业管理规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并签订到户,规范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行为。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关键的是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该办着力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四个到位”。即坚持入户调查到位,对每一户申请救助对象的家庭情况进行现场核实,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对象公示到位。严格执行三级三榜公示制度,即社区初审公示、街道核查公示、县民政部门审批公示,对符合条件的申报条件,逐级上报审批,不符合条件的申报对象,说明理由,做好解释工作。坚持监督管理到位。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社会救助信访举报制度,对反映有出入的情况随时派员入户调查,并将调查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举报投诉人。坚持救助资金发放到位。采取独立帐户、封闭运行、社会化发放的模式,救助对象持卡直接去银行领取救助金,减少中间环节,确保救助金及时到位。
三、创新机制,构造安定祥和新东河
1、信访工作实现“六个转变”。近年来,针对城市建设加快,征地矛盾突出,上访群众众多的特点,办事处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变“坐堂等访”为“公开接访”。实行领导公开接访制,明确接访日时间、地点及接访人。党政主要领导对信访工作亲历亲为,定期参与,雷打不动,做到随访随接,取信于民。二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组织干部深入基层,通过“交友谈心”、“帮扶结对”、“带案下访”、“领导包案”等方式方法,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在一线研究、一线调处、一线化解,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变“被动解释”为“主动引导”。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政策、法规,让群众懂政策而不盲诉;推行阳光政务,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公示,让群众当明白人而不乱诉。四是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防范”。把工作重心从被动应对群众来信来访转移到主动化解矛盾纠纷上来,坚持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有关动向,并早作预案,对各类矛盾纠纷要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五是变“防访控访”为“疏访导访”。坚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消除群众的疑虑心理和对立情绪;甚至进行陪访导访,畅通信访渠道,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反而有利于信访问题的解决。六是变“软化解决”为“硬度消化”。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对不依法信访或无理取闹的行为,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对违法和扰乱社会秩序及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依法处理;对借机利用信访问题制造事端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制裁,决不手软。
2、破解计生工作“二大难题”。由于辖区内流动人口多、下岗人员多、人户分离的多,导致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大,违法生育时有发生。为稳定低生育水平,该办突出重点,强
化措施,积极破解计生工作中的“三大”难题。首先是突破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难点,采取五步工作法,即:上门查访询问、签订管理合同、对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育龄妇女实施宣传和服务跟踪、建立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信息登记卡、向流动人口户籍地反馈信息,使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达到98%。其次是突破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难题,严格按照生育政策,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对违法生育行为要严格按规定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对拒交社会抚养费的要按照法律程序,予以强制执行,使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达90%以上。
3、“五员”合力编织安全网。办事处辖区内建筑工地多,民办幼儿园多,娱乐场所多,商业门店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繁重。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该办将安全生产监管作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在镇安委的领导下,与镇安办一起组织社区的书记、主任、小组长及相关单位人员等 “五员”合力编织安全网,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组织“五员”一年四季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每年组织开展了春运、国庆、春节等至少4次地毯式检查活动,还对烟花爆竹、建筑工地、娱乐场所、学校幼儿园等行业展开专项整治行动,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第二篇:东河镇街道办事处 2011安全生产工作安排意见
东河镇街道办事处
2011安全生产工作安排意见
各社区:
为切实做好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各类事故发生促进全社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遵照“旺苍县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精神,确保实现“十二五”计划安全生产良好开局,现就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七大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及创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社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体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重点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努力实现全社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二、总体目标
宣传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开展对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对消防、各类危险物品的日常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控制和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1
三、加强领导,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环节。根据我社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发挥社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落实“一岗双责”的领导职责,办事处研究决定对社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人员进行调整,明确职责,履行义务。
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一是居民组长、驻社区单位负责人要配合社区开展每季度一次的安全生产例会和每月一次的安全生产工作检查。组织社区居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消防安全条例》、《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规定,提高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二是以每年6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开展全社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安全管理。三是加强对驻社区安全生产管理干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企业业主、各特种作业人员以及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真正履行关爱职工安全生产的义务和责任的认识,营造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氛围。
五、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整治事故隐患
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是改善安全生产管理,促进隐患整改,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办事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做到每季度一次的安全大检查,每月一次的安全检查,并加强日常的安全监管工作。对查出的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及时整改,坚持隐患的复检复查制度。
六、严格执法,依法处理事故责任人
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办事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社区、驻社区单位干部职工要充分发挥其职能、职责作用,依法管理,加强日常监管,加强检查和指导,对查出的隐患要制定整改措施、方案,落实专人监督驻社区企业及时整改。对那些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企业和业主要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报与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经济处罚。严重违法行为,报县安监局立案查处。
第三篇:社会化管理创新点实施方案
社会化管理创新点实施方案
一、社工队伍 跟踪民生百事
群众工作、一线服务、民情沟通……这些社区建设目标我们已然付诸行动,然而,我们依旧存在着众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何打造一支具体到点的社区服务队伍,很值得我们在下步的工作中深思和探索。通过固定几户人家的社工队伍建设,让群众不出家门就有人主动上门帮忙解决事情,以“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形式,让群众真正实现碰到问题时,能找得到人、找得对人、解决得了事。
二、社区调解 倡导居民自治
矛盾纠纷,是每一个社区都难以避免的问题,如何将矛盾化解在初始状态,是建立和谐社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社区里,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公共利益纠纷等时有发生。为更好地化解居民矛盾纠纷,建立社区调解机制,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七人组成调解委员会,借助铁四社区服务中心现有设施,成立“社区调解庭”。
无论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还是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都日趋多样化,对现有社会管理体制提出新的挑战。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社区管理,建立“网格化数字社区管理系统”,实施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建立完善网络涉稳信息的收集、研判、管理、引导机制的同时,利用网络这个虚拟平台,提高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使社区管理者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铁四社区二0一一年四月十七日
第四篇: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街道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时间步骤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委
“高点定位再提升”的总基调,以实施社会建设“五项工程”为载体,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街道经济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工作目标。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3、时间步骤。安排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2月)。召开动员大会,出台总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为实施推进阶段(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指导落实各项任务项目,集中实施好社会管理创新具体任务。
第三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对任务项目进行考核验收,召开总结大会,研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全街道社会管理工作实现新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创新
1、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进力度,确保全街道60岁以上农村人口全部享有基本养老保险。推进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
2、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创业工程”,完善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培训提升、服务保障、部门联动“五位一体”工作模式。每年定期组织创业培训,扶持自主创业人员,培养创业带头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3、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孤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等为基本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社会救助零缝隙全覆盖。
4、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疾病预防控制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5、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全街道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全面提高。不断加强街道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师资力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推进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村(社区)组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区社会管理创新暨平安建设大会的精神,围绕村(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村(社区)工作者管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村(社区)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村(社区)管理基础。
3、推进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整合村(社区)公共服务职能和人员、资源,形成一个窗口接待、一条龙服务的基层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全面推进村(社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建立“两实管理”信息采集平台,全面掌握村(社区)人口动态。
(三)推进社会动态协调体系创新
1、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工作,建立完善社会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防止因为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
2、健全完善社情民意诉求表达机制。健全以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为龙头的接访机制,建立“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诉求表达格局,畅通社情民意诉求表达渠道。
3、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处置机制。完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联合指挥机制,加强信息预警和形势分析研判工作,对各类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平息。加强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确保关键时刻反应迅速、部署到位、处置得当。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依法处置、舆论引导能力。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预案,增强实效性。
4、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
第五篇:东安区社会化管理创新调研汇报
东安区社会化管理创新调研汇报
二0一一年四月一日
东安区辖域面积334.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2平方公里,下辖1镇、4个街道办事处,17个村委会、24个社区居委会,有居民6万户、18.6万人。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创品牌、建精品、争排头”的目标,以“百项服务进社区”为载体,深入实施“六项工程”,全力打造“十五分钟便民圈”,助推了社区建设跨越发展。我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和谐邻里建设示范区”、“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全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先进区委”、“全省和谐社区示范区”等荣誉称号;七星街道办事处及建福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长安街道办事处、幸福社区等6个单位荣获“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
一、基本情况
我区24个社区居委会中,房屋产权属于社区的9个,属于区政府的1个,属于开发商或企业的13个,租用的4个。办公用房平均面积为136.33平方米,面积最大的建福社区500平方米,最小的是兴隆社区仅有15平方米。主要功能是为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及百姓学习、培训、活动场所。
现有社区工作人员260人,每个社区平均10名,其中 社区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人,专职党务副书记1人、劳动保障员1人、劳动监察员1人、劳动协理员1人、残疾人助理员1人,军嫂1人(兴隆镇4个社区没有配备),社区选举120名,党内选举24名,人劳局下派96名,平均年龄38岁,大专以上学历占76%,女性占88%。人均分管1416人521户。社区工作者工资由市、区两级财政匹配,其中区财政承担60%,市财政承担40%,月人均工资953元,社区干部每人每月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349元,其中区财政承担165元,个人承担184元,个人承担保险占工资额的19.3%。社区共有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社区服务、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人民武装、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会、共青团、妇联、纪检、老龄、残联、统计、人民调解、居民管理和教育19项职能,与56个部门有业务关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社区硬件设施相对滞后。我区地处市中心,属老城区,人口密集,目前已没有拓展空间。随着社区建设服务功能的扩大,现有办公环境已不能满足需求。我们将抓住“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社区投入的契机,规划好我区社区服务用房建设,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加大区财政投入,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建成5个千米样板社区,所有社区服务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今年拟在兴隆镇乜河村投入200万元,建成一个室内面积1500平方米、室外面积20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 “城乡千米社区”。二是社区自治功能不强。社区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目前的社区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经统计政府部门有201工作搭在社区居委会,社区干部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完成政府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和检查上,真正服务居民,考虑社区发展的时间过少。普遍存在硬性指派任务多、考核多、检查多、材料多、会议多;自己支配的时间少、走街串户少、为民服务少等“五多三少”现象。建议政府出台办法,采取议行分设的方法,成立社区工作站,具体负责落实政府工作,还社区居委会自治本色。
三是社区办公经费不足。我区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主要靠“向上争取一点、财政拨付一点、单位赞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社区自筹一点”等方式解决,对于加快推进社区建设是杯水车薪,社区建设缺乏资金保障,导致社区建设“内力不足”。加之江南开发区的功能扩大,将我区许多支柱税源剥离,由此造成了我区财源更加紧张,原计划在江南建设的社区服务中心也无法进行。虽然税源在减少,但我们不等不靠,通过多种办法筹措资金,在兴隆镇政府建设了一个“功能齐全、管理科学、老人宜居”的东安城乡福利中心,目前工程正处于内部装修阶段,预计7月份投入使用。
四是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留人才较难。我区社区工作人员月人均工资为953元,扣除保险金184元,实际每月工资为769元,比我市最低工资标准825还低56元。近2 年来物价上涨速度又较快,致使社区建设人才流失。为改善这一状况,我区正在谋划出台《东安区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中考试录用街道机关公务员方案》和《东安区公开推选优秀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街道办事处班子成员实施方案》。被选拔出来的优秀社区工作者可直接成为公务员和参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事员并享受相应待遇,以此留住人才,调动全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五是发展空间狭小。《牡丹江市开发建设小区配套社区公益性服务用房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后,我们就着手对辖区05年后开发的小区进行了摸底调查,以便在正式文件下发后抓紧落实。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区由于地域限制,基本没有可开发地域,即便有小的开发项目,也只有极个别社区受益,大多数社区办公用房还将维持原状。而其他各兄弟区或有棚户区改造项目,或有大面积住宅建设项目,其社区将按照文件规定将获得办公用房或经济补偿,办公面积将达到标准要求。即便这样,我们也强烈建议上级部门尽快出台《规定》,以提升全市社区硬件建设水平。
六是建议暂缓把物业管理功能移交给社区。目前,我区辖区内有许多物业公司管理工作比较混乱,直接将其功能转交给社区将引发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而造成社区频于解决这些遗留问题,不能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