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超越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5:1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我超越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我超越读后感》。

第一篇:自我超越读后感

自我超越读后感

读完《自我超越》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压力下,都不能对工作失去热情、激情,要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保持工作的热情。我认为:自我超越是对自身能力或素质的突破,这不仅仅是心理潜能的激发,更多的是人性的完善、境界的提高或智慧的凝结。

我们都应该要有大局意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进而提高公司团队的整体素质。在一起团队中工作,彼此信任,取长补短,为共同的愿望与目标全力以赴,在公司可以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以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努力创造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的氛围,努力形成团结和谐、创新奋进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为促进本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目标,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在你迷茫无助的时候,点燃永不熄灭的激情火焰。因为有了目标,即使冰天雪地万物飘零,心中也时时洋溢着幸福和温暖。正确而坚定的目标,将追寻目标作为人生的全部,看似平淡的工作也就蕴藏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工作不仅不再是一种重复劳累的苦役,反而是充满阳光的享受,这样自然而然我们敬业、忠诚、热情、勤奋、责任等良好品质就会被激发出来,我们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就会被调动起来,也就实现了个人与组织的共赢。大家都知道,岳飞精忠报国,为的是“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勾践卧薪尝胆,为的是“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情。孔明鞠躬尽瘁,为的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理想。这些都在向人们昭示目标是前进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印刷部:钟兴裕

第二篇:《自我超越》读后感

《自我超越》读后感

稻盛和夫相信,要开发员工的潜能,必须对“潜意识”、“意愿’与“服务世界的真诚渴望”等人类心灵活动有新的理解。而大多数企业家认为员工是付薪水雇来的雇员,未能建立起整体感,也从不认为员工的自我超越与企业的关系。我前几年也是这样考虑,后来有了一定认识,也提出了公司愿景,但是在学习型组织建立的过程中,并不规范,并没有什么章法。

以人为起点

福特(Henry Ford)认为:“依我的想法,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智慧而完整的实体,都愿意为崇高的使命发挥精神力量。但我们常缺少等待结果的耐心。我们所需要的是以这股期待实践崇高使命的精神力量,来强化这样的心。我们轻率地把自己跟这精神力量切断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挖掘出这种创造未来精神力量的来源。”

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人”与企业愿景之间的关系,真的是远非付薪水换雇工那么简单。这种精神力量的创造性无可估量。

不断厘清“愿景”与现况

“愿景”(vision,愿望的景象)与一个清楚的“现况景象”(相对于“愿景”的目前实况景象)同时在脑海中并列时,心中便产生一种“创造性张力”(creative tension),一种想要把二者合而为一的力量。这种由二者的差距所形成的张力,会让人自然产生纤解的倾向,以消除差距。自我超越的精义便是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

我知道我的愿景和现实差距巨大,按照上述理论,就是创造性张力巨大。但是,这种张力带给我和整个团队的是激情和能量,我们不断超越,不断创造惊喜,感到愿景越来越清晰,这个路途中很艰辛,但是那份创造的喜悦却是无可替代的。

组织生命力的泉源

欧白恩指出:“我们相信生活中高尚的美德与经济上的成功,不但没有冲突而且可以兼得;事实上,长期而言,更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赫门米勒的总裁赛蒙不久前说:“为什么工作不能够是我们生命中美好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把工作看作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未能珍惜和赞美它?为什么工作不能够是人们终其一生发展道德与价值观、表现人文关怀与艺术的基石?为什么人们不能从工作中去体会事物设计的美、感受过程的美,并试着欣赏可持之恒久的价值之美?我相信这些都是工作本身就具有的。”

在现实中,往往是事业和愿景是两回事儿,甚至背道而驰。有的人希望帮助别人,却做一些赚钱很快而没有社会意义的事情,他们的潜台词是,等我赚了足够的钱,我会帮助别人的。(范文网 www.xiexiebang.com)这种把事业(所从事的的工作)与愿景割裂开来的企业家大有人在。而我非常幸运,我做的事业——创造无创高效肿瘤治疗设备,让困境中的人们燃起生命的希望,是我呵我的团队的愿景,而我们可以每天走在通向愿景的大道上,道上的风景尽收眼底,在创造愿景的同时,实现自我超越。所以经常会感恩,感恩来自上天的使命,感恩一路上帮助我们的人和事,哪怕是恶意中伤者,都心存感激,因为他们让我们更坚强。这种愿景和工作的高度一致性,是组织生命力的源泉。

打破契约关系

把人员的发展看作达成组织目的的手段,会贬低了个人与组织之间关系的价值。这里面有一项无条件的承诺,它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勇气,坚持组织真正自我超越的承诺:我们想要如此,不因为什么,只因为我们真心想要如此。这种对于组织的无条件承诺,真的能焕发出巨大的潜能。我们在二阶段结束时,只有24人报了三阶段,但是我们几个人为了大家一起走下去,无条件承诺去感召大家,结果仅有三人没参加面试,参加面试的人数增加了8人。对于没通过面试的同学继续感召,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这样的过程已经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契约关系远不如盟约关系更令人心悦诚服。在公司管理上是同样道理,当大家无条件承诺为企业愿景而努力,这已经是盟约关系了,我们都是主人,一定会创造无可限量的未来。

突破“自我超越”的障碍

既然自我超越的好处那么多,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和组织不愿意如此做呢?如果组织的领导者缺乏建立共同的愿景和共有心智模式,以指导其下各阶层决策者的能力,组织对“自我超越”作出承诺是天真而又愚蠢的。自我超越需要厘清愿景,需要建立共有心智模式,需要很多练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系统的工程,而不是想自我超越就可以了。而且要看清人性,不被一时的困境所困扰,安然地一直走下去。

自我超越的修炼

要发展“自我超越”,必须把它当作一项修炼——一种透过实际应用来验证的一系列练习。就像要经过不断的练习而成为艺术大师一般,以下的原理与练习是不断精熟与扩大自我超越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个人“愿景”

个人的“愿景”发乎内心。大多数的人对于真正愿景的意识都很微弱。把焦点放在真心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非仅放在次要的目的,这样的能力是“自我超越”的基石。

萧伯纳生动地表达了这个想法,他说:“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源自当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心力的时候。它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狭隘地局限于一倡,终日埋怨世界未能给你快乐。”

在有些组织中,“愿景”是一种内心真正最关心的事。在有些场合,当人们谈及人生的目标时会觉得很不自在,但当他们谈及最关心的事情时,毫无拘束。同时因为人们真正很在乎,自然会给与承诺;又因是在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因此精神奕奕,并充满热忱。于是当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们会坚忍不拔,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自己份内该做的事,觉得很值得做,意愿很强大,效率也自然提高。

经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激情四射?为什么总是无怨无悔?我想就是个人愿景带给我的使命感,使我充满热忱,不畏艰险。当看到患者在我和团队的帮助下减轻痛苦,甚至逃脱死亡时,那种欣慰无以言表。这些又化成激情,使我们更有力地向愿景进发。

二、保持创造性张力

愿景与现况的差距也可能是一种力量,将你朝向愿景推动。由于此种差距是创造力的来源,我们把这个差距叫作“创造性张力”。假想在你的愿景与现况之间有一根拉长的橡皮筋(图9—1)。拉长的时候,橡皮筋会产生张力,代表愿景与现况之间的张力。张力的纤解只有两种可能途径:把现况拉向愿景,或把愿景拉向现况。至于最后会发生哪一种情形,在于我们是否为愿景坚定不移。

在做这项事业的十多年里,我经常会被这股张力所控制,出现焦虑、悲哀、气馁、绝望或担忧等感觉,很多年都处于这些情绪与欣慰的情绪交织中。通过这篇文章才知道,这是情绪张力。

情绪张力VS创造性张力

我们有室内为了舒缓情绪张力,选择降低愿景来减轻压力。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结构。一个潜藏的“未能达成目标一挫折一降低愿景十暂时纤解压力”增强螺旋,使愿景进一步降低。社会上太多抱憾的人,这些人都是进入了这个怪圈不能自拔造成的。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言:“只有平庸的人才总是处于自己最满意的状态。”

当不愿意与情绪张力相处的时候,我们容许目标被侵蚀。相反的,如果我们了解创造性张力,它将不但不会降低愿景,反而使愿景变成行动的力量。弗利慈指出:“愿景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愿景能够发挥什么作用。”真正有创造力的人,使用愿景与现况之间的差距来产生创造的能量。

学习这段,使我明白敢于面对目标被侵蚀,敢于承认情绪张力的破坏性,恰是行动的力量,而不能因此而降低愿景。

实现愿景的动能

创造性张力可转变一个人对失败的看法。失败不过是做得还不够好,是愿景与现况之间存在的差距。失败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可看清对现况的不正确认知、体察策略为何不如预期有效,和检视愿景是否明晰正确。创造性张力能培养毅力与耐性。

是这样的,我们敢于触碰别人认为比登天还难的事业,基于我们从失败中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坚毅,更有耐性。

真实是盟友

如果追求自我超越的第一要件是忠于自己的愿景,那么支持自我超越的第二要件便是忠于真相。二者对于产生创造性张力都极为重要。

不敢面的真相是创业过程中极多出现的状况。其实,真相才是最可靠的力量。我们在临床过程中,不断从真相中总结分析,有时真相是令人不爽的,但是在整理分析的过程中,越是不爽的真相,收益却更大。不逃避,不掩饰,让真相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

三、看清结构性冲突

曾经协助过上万人发展创造能力的弗利慈说,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牢不可破的信念,认为我们没有能力实现自己想要的。多数人心中都有限制自己创造力的矛盾。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相信自己没能力实现真正在乎的事情。另一种阻碍自己发展的矛盾,是认为自己不够资格得到所想要的。我们应当时时警惕自己不要掉入这两个陷阱之中,并且让阻碍创造及实现愿景的这股强大的、结构性的负面力量,在我们心灵、智慧的强光照射之下无所遁形。

不承认我们能够创造,压力是最小的。当我们做了一些努力而没有达到目标时,“我不是这块料”是最能开脱自己的。“我没这个命”也是一种用宿命论来逃避创造的常用语。其实,只要我们想要创造,我们的能力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建立这种信念是要靠很多成功体验的累积,而成功体验来自于愿景。当我们知道这是结构性冲突的自然呈现时,我们更可以坦然面对了。

当我们在寻求一个愿景时,如果有无力感或不够资格的想法产生,结构性冲突的力量就会开始活动,阻止我们迈向成功。然而成功的人是如何克服结构性冲突的力量,以竟全功呢?

改变生命中的深层结构

能够解决结构性冲突的杠杆点到底在哪里?如果结构性冲突起于内心深藏的信念,那么只有从改变信念开始。但是心理学家一致同意,像是无力感或不够格这样的根本信念,无法轻易被改变。这些信念在人生的早期就开始发展。一旦我们仍抱持固有信念,则自我超越不易开展。矛盾的是,信念只有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才会逐渐累积或改变。我们如何开始改变自己生命中较深层的结构呢?

这个问题有些神秘色彩。其实,在我自己的生命力,的确有着神秘的力量,通过这些心灵活动,我坚信自己是有使命的人,而且我能清楚感受到上天所创造的的一次次机缘,使我在通向愿景的路上勇敢行进。我不知道作者指的生命中的深层结构是不是跟我说的一样,但我是如此。

四、诚实地面对真相

解决结构性冲突最有力的策略:诚实地面对真相。

诚实地面对真相不是指追求一项绝对的真理或追究万有之本源;而是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并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含的假设加以挑战。也就是不断加深我们对事件背后结构的理解以及警觉。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对于自己行为背后的结构性冲突,特别能够看得更清楚。

最开始做肿瘤治疗时,对于疗效好的患者,很愿意跟别人分享治疗体会,但是遇到疗效差的,就尽量避而不谈。后来我选择诚实地面对真相,才发现真相里有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使我们更清楚问题所在,更清晰策略和方法,取得了重大进步。

心灵的变换

如果未能发生心灵的变换,我将无从发展这种应付结构性冲突的能力。只要我仍以事件来看问题,我还是会相信自己的问题是由外部引起的;是他们害我的。一旦我看清了造成问题的结构,我开始思索自己能够做什么,而不是他们曾做了什么。一直以来,我们有一种惯性思维,我们发现任何问题,都会找出外在的原因,而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所在。当我们改变这种看法时,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而且解决问题的效率明显提高。

五、运用潜意识

自我超越的实践过程中,隐含心灵的另外一个面向——潜意识。事实上我们都曾不自觉地透过潜意识来处理复杂的问题。使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与一般人有所区别的,在于他们能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发展出较高的契合关系。与一般人偶然短暂的感应不同,他们将潜意识的运用当作一种修炼来加以提升。

京都陶瓷的稻森胜夫说:“当我全神贯注时,我便进入了潜意识的心。据说人类有一个意识层的心(conscious mind)和一个潜意识层的心(subconscious mind),而后者的容量远高于前者。”

我们在二阶段课程里,导师画了一座冰山,他说露出海面的只是10%的显意识,而90%的潜意识都未被挖掘出来。我偶尔会找到潜意识的窗口,偶尔有所得,但是并没有自如地调用潜意识的能力。

潜意识学习

潜意识对于我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借由如“静坐”(meditation)的方式不断修炼“自我超越”。另外如宗教上透过默祷,或是使意识的心沉寂下来的其它方法,都可让潜意识的心提升。潜意识没有自己的意志,也没有特定的目标或方向,当我们意识的心思活跃的时候,潜意识便被矛盾思绪的汹涌浪潮淹没。如果心灵处于平静的状态,当我们专注于某些特别重要的事情,或是愿景的某些方面时,潜意识使浮现而不易分心。

此外“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有特殊的方式来引导自己专注于焦点。那便是前面讨论过的,他们专注在所想要的结果,而非达成结果所必要的过程或手段。

知道了这些道理,提升潜意识是可以实现的。一是静,二是关注结果。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修炼,能够高效运用潜意识,实现突破和成功。

不断对准焦点

潜意识对明确的焦点有较佳的回应能力。如果我们不能明白分辨阶段性目标与终极目标,潜意识就无法区分轻重缓急和对准焦点。

另外,对目标作明确的选择也同样重要。只有经过选择,潜意识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

诚实地面对真实,对发展潜意识也同样重要。

这个道理跟吸引力法则相似,想要什么很重要,潜意识会非常忠诚地把你想要的给你。反面的例子是,有的人总担心自己生病,结果就生病了。他的焦点放在哪里,潜意识就在哪里发力。这真的很奇怪。知道这个道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聚焦在愿景最精彩的部分,反复想象,不断在心中描摹,那就一定能够心想事成。

廓清生命的终极目标

培养潜意识最重要的是,它必须契合内心所真正想要的结果。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良知和价值观,愈容易与潜意识深深契合,或甚至有时就是潜意识的一部分。

在潜意识之中去发展高度“自我超越”的关键,是与发展个人“愿景”的修炼相连结。

这真是令我感到欣慰,我的愿景是我发自内心的,契合我内心的真正追求。所以,我有时会清晰地知道我该做什么。例如,严重的高危患者,我能出具最高效的治疗方案,往往都能取得不可想象的好的效果。等过后一想,我不知道当时是怎么那么大胆量,为什么那么坚定与镇静。现在想来,那时就是潜意识在起作用。

自我超越与系统思考

从事“自我超越”这项修炼的时候,内心渐渐地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有许多是相当难以察觉的,因而往往未引起注意。自我超越更为精致的几个构面,特别是:

一、融合理性与直觉;

二、看清自己跟周遭世界是一体的;

三、同理心;

四、对整体的使命感。

一、融合理性与直觉

直觉在管理上的应用,被刻意忽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近来日益受到注意与接受。许多研究显示,有经验的领导者相当重视直觉。系统思考或可掌握一个整合理性与直觉的关键。直觉常是非直线的思考,通常不包括因与果在时空上非常接近的情况。这也正是为什么多数人觉得直觉不合理。

我的直觉很强烈。但是我说不清楚这种直觉是怎么回事儿,所以有时会被质疑。但是往往我会跟着我的直觉走,而几乎没有出什么错。本文作者说当管理者能够自在地使用系统思考为语言时,他们将发现自己的许多直觉变成能够加以说明。系统思考的一项重大贡献便是,重新整合理性与直觉。这个功夫是我要学习修炼的,我要知道直觉的由来,从而说服别人信任我的直觉。

二、看清自己跟周遭世界是一体的爱因斯坦说:“人类以为自我是个独立个体,这是一种错觉。这个错觉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束缚,使我们的愿望只限于自己及最亲爱的一些人。我们的任务是必须把自己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扩大与周遭的一体感,拥抱所有的生物与整个美丽的大自然。”这也是“自我超越”修炼系统观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有强烈的与宇宙一体的感觉。我没有割裂感,我能感受到来自宇宙的爱的力量。我甚至一致认为有一个庞大的宇宙力量在无时无刻地指导我,敦促我,教化我,朝着愿景行进。尤其是有时我徘徊不前,迷失方向的时候,这种强大的力量一定能够把我拉回到正确道路上。十几年的创业,使我强烈的感受到这种连结感,我与宇宙是一体的。

三、同理心(Compassion)

多数人看不见身在其中运作的结构,我们尚未学会如何察觉及控制自身力量。当人们对于在其中运作的系统看到得更多,对彼此如何互相影响也会有更清楚的了解,再经由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后,他们也自然会发展出更多同理心。

这一点在二阶段的课堂上感受颇深。当时看到同学们完全是世间百态,根本无法想象这群人会凝结在一起。但是,导师让我们看清了彼此运行的结构,使大家产生了同理心,一切魔幻般发生了变化,大家打开了自己,彼此真诚面对,短短六天却比相识几十年还要亲切自然。

四、对整体的使命感

当人类所追求的愿景超出个人的利益,便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远非追求狭窄目标所能及。组织的目标也是如此。稻森胜夫说:“任何一个曾经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一定体会过一股驱策其向前的精神力量,那是一种来自追求更远大的目标、而唤醒了内心深处真正的愿望所产生的力量。”

这个听起来有些“虚伪”的观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道显得有些突兀。但是,我却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我有无法想象的科学家团队,这个团队没有利益回报,却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个事业而付出。其实我想正是这个愿景符合了整体使命感,才能唤醒每个参与者内心深处的力量。

我感恩这一切,也更加清晰知道这股巨大力量的源头。我会更坦然,更感恩。

在组织中培养自我超越

建立组织,描绘愿景的时候有安全感,“追根究底”与“诚实面对真相”变成一种文化,挑战现状是一种期望——尤其是当现状中隐含着大家一直在逃避而不愿意面对的问题时。

鼓励别人追求“自我超越”最大的力量,便是你自己先认真地追求自我超越。

这是绝对正确的,我十几年来一直在追求理想,朝着愿景行进。只是不清楚这是“自我超越”,也向团队描绘愿景,带动他们一起前进。现在我完全清楚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我正在自我超越,也在帮助团队中的每个人实现在我超越。而自我超越,实现愿景,都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这其实就是天人合一吧。

第三篇:《自我超越》读后感

我很佩服祖德那种精神。几年前,他生过一场使人提心吊胆的大病。按理说他应该退下来了,可是不。他不但未退,反而迎了上去,跨进一个他不熟悉的领域,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自我超越》读后感,欢迎来阅读!《自我超越》读后感1

《超越自我》这本书是我国著名九段棋手陈祖德先生的自传。他是“中国流”布局的创始人,曾三次获得全国围棋冠军,也是我国战胜日本九段的第一人。此书副标题《我的黑白世界》。读这本我能感觉到他在每一字一句之间都付出了真情,很真实地,就像一个老先生站在我面前讲述他的那些有意思的故事。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很渺小,有些自私,还有些小孩子气。过去的两年里我很自私地为一些小事生气,并且常常浮躁,闹脾气的时候自己还没知觉。我心思里常常跟别人比,却忘了自己应当是要跟自己比,战胜自我才是最重要的,做一切事情的根本。他说:“很少有人知道我的生平中曾有个志愿——当油漆工。”他后来的一切改变也都肯定不是浮躁来的,我可以读到,他很实在地去认识了自己才选择了棋坛。这是他说的话:“我也只是通过我这一生的实践,才真正认识我自己,才知道我是走上了真正适合我的岗位——棋坛。”

陈老先生很喜欢围棋,这是证明:他因为学业耽误了下围棋,他说:“我跟围棋分手了。”当他下棋的时候“棋盘对于我来讲,就是整个世界。其他一切都隐退了,不存在了”他对围棋的喜爱已经超越了个人利益,“在围棋事业上,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有什么比这更值得高兴和自豪呢?任何强者迟早有被击败的一天,新的总要取代老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他记得老师们对他的每一次肯定,并且深深地爱着他的老师们,“我的每一点成绩都包含着多少人的心血!每当我想起教导过我的那些前辈棋手,包括周己任老师,尤其是当我想起顾先生的时候,我常想,一个人如果自己成长了,便忘却了培育过他的人,那他的良心何在呢?”

他懂得什么更重要,“天灾不可怕,人祸更有甚之。一个人在精神上受到的痛苦,往往不亚于在身体上、生活上受到的痛苦。”“作为一个围棋手,失去一次比赛自然十分不幸,但我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国家正面临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陈先生还有一个说法我觉得很受用:“永不失败是永不成功的同义词”。

今天该还书了,看完了一遍,觉得意犹未尽,还应该多看几遍。下次有机会再借来看。

《自我超越》读后感2

最近从省分行下发了一本名为《超越自我》的书,上面总是三番五次的要求下面要组织学校,要写心的。

每天工作够累的了,刚一开始确实挺烦的,写什么阿?真没意思,于是乎我就有了第一条感悟:无论是宗教还是还是某些读本,一但为政治所用,那他就是去了本来的意义了,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此虽不是所谓的统治阶级用来束缚人民思想的工具,但的确是当权者用来维护自己巩固自己的一种手段,当你还在为多劳而不获抱怨的时候,那么通读某些麻痹人们心灵的东西,的确从思想上就瓦解了那些争取……

第二条感悟:买卖就要集团化!虽然我不否认这本书的价值,可是我从现在一些文字的销售上可以看出,写个激情写个艳遇只能抓住那些看不到A骗的老板、写个股票写个经济类的,也就是那些即将被套的散户们买买,还是挣不到钱、写个什么文学类的东西把,那些作者也已经到了一种境界了,不会以买书求生了。所以要像靠写书买书挣钱,还是先选好路,选题材是那种普遍可以巩固某些地位的,这样总是会有客户来集团似的购买,从而感悟到一则生意经验。

第三个感悟就是:我们学好这些内容,做个让领导赏识得人,可能10、20年后曾今那些领导高升高升再高升后,你会被提拔起来那么一点,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成功。可是我觉得既然你已经超越了自我,那为什么不继续超越,干一番自己的事业当自己的领导呢?也许会更有成绩!

当垫脚石的不要!成就自我!

《自我超越》读后感3

有时候,自我超越和自我调节并不能很严格地区分。自我调节可以看是短期的行为,以暂时应对心灵的失衡与变化。自我超越的效应则更倾向于长期,那不仅仅依靠心理调适,还融合了充分的知识、条件,是心态的更好,是水平、境界、资源和能力的更高。

超越自我是对自身能力或素质的突破,这不仅仅是心理潜能的激发,更多的是人性的完善、境界的提高或智慧的凝结。

这次我准备参加区里的优质课比赛,是我们片长帮我报的名,我一直都没有信心参加,总是怕自己上不好而不敢上。在一次和书记的谈话中,我说:“我没有信心、又没有上过,出去肯定是丢人。”当时书记给我说了一句话:“现在出去是丢人,参加多了,以后就有面子了。”这句话其实很普通,但是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很的鼓励。我觉得这对我自己来说也算是一次超越吧!

只有重新认识自身的不足,认识现实中自己的处境我们才可以量身定做出自我的最终愿景即我们的最终目标。所谓的最终目标一定是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一直都想实现的。这样的最终目标就绝不会是那种“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息”的目标,平时好多人都这样自我宽慰“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无疑是那种胸无大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理念。这样的人应该是没有生活重心,得过且过的,他们把太多精力花在应付生活的诸多琐事之上,忘记了生活是为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生活。面对生活中诸多的措手不及和毫无准备从而遇折则弯。其实如果我们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一切行动以之为中心为之服务,做有把握的事打有准备的战,改“水到渠成为渠成水到”从而不断完善与自我超越。

第四篇:自我超越读后感

读完彼得·圣 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后,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就好像向湖心重重地投入一粒石子,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认为与书中要求相比存在不少差距,为此有感而发,谈谈感悟,记录我在学习中的点滴收获。

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很平庸,我常会不经意的给自己设置不少的樊篱,假想许多的不可能,对自己没自信,从而放弃努力和尝试,所以人生变得平淡无奇。但是事实证明:不敢想的事情绝对做得到。希望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首先要做精神的强者。面对压力和困境,保持一颗坚强而冷静的心,敢于超越,永不言败。

我认为文章写得好,可能是因为很多象我这样的人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或是找到现在面临的困难。里面的内容全部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去探讨,这些东西直接和我们的内心真我在对话,他触碰到了我们真正害怕改变的东西。打动我的第一句话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智慧而完整的实体,都愿意为崇高的使命发挥力量。但我们常缺少等待结果的心。”是啊,我们曾经多少次给自己定过目标,满怀激情的准备了十二分的动力去完成他,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工作中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出现,我们的激情一天天逝去。这篇文章的意思很明确,坚持的力量太大了,做任何事贵在坚持,让“坚持成为我的信仰”。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参考内容:

电力系统现在相对来说是一个效益比较好的企业。这却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人可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去向上发展,也有人会躺在优越的条件下过着安逸的日子。但是,这个世界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电力系统也是一样,我们通过读书活动在全局职工中树立危机意识,激发职工的上进心,使我们的职工不要象温水中的青蛙,当水已经很热了,想逃却来不及。另外,制订“个人职业成长规划”,帮助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和剖析自我;“教师论坛”、“创新论坛”等等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各种锻炼和发展的平台;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外出学习等等都在为我们的成长投资、搭桥。**/ 从管理理念的角度来看,公司的这一系列做法都是非常正确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策略。

那么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如何在集体中、在工

作中更有效地超越自我呢?

我觉得首先,我们可以做一次深入地、全面地自我剖析。因为唯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才能正确地、有效地提高自我,超越自我。这不光需要我们敢于承认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更要借助他人之眼来对“自我鉴定”提供更多来自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认识和评价。这一点,其实很难做到。其次,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配合公司的“培养措施”。因为即使再英明的领导人,制定出再科学的培养方案,如果只是强制实施,收效也只是事倍功半。也只有我们积极、主动地接受、配合、投入其中,我们才能收获“超越自我 ”甜蜜果实。所以,“任务就是机会”、“压力也是福利”确实是真的。

最后,贵在坚持。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坚持学习,必有“厚积薄发”的飞越。希望有一天,我们能骄傲自信地说:我是无锡沃凯公司的员工!

“自我超越”激人奋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将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实践个人与公司共赢的策略,从点滴做起,踏踏实实,对工作保持忠诚,将热情和勤奋融入每天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能力,全面造就自己,真正实现“自我超越”。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从真正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把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自我超越,终身超越”。

第五篇:自我的超越3

自我的超越——浅谈沈从文三十年代的创作心理

黄骏娜

摘 要:沈从文的作品尤其是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其创作数量是相当大的也是他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以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去审视沈从文,他的经历与作品看沈从文的自我超越。湘西小说的创作正是他自我超越的实现。关键词:沈从文 ; 自卑情结 ; 湘西小说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总要经历些难忘的、特别的、甚至影响一生的事情。沈从文亦是如此,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坛上,他亦是一个传奇的作家。他得以闻名中外的不外乎是他所创作的湘西乡土文学,然而这一切都要归结于他自身独特的经历和湘西这一个他灵魂的圣地。作家的创作往往与其经历有所关联,本文试从沈从文心理角度去看他的创作。

一,自卑与自尊

“在现代社会变化剧烈而竞争残酷的状况下,任何人都会不断遭到自卑感的冲击,他是正视现实的一种理性的自我反省的心态。自卑感的存在,不只是由生理缺陷引起,也是由面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的种种不完满和不理想引起,会使一些人在消沉中、忧郁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同时也会使一些人积极生活,承认自己的不足,从而寻找出路超越自己。”强烈的自卑必然引起极度的自尊,可以说,人的追求的目标都是对自卑感的补偿和超越,是自我的实现,人的潜能和创造力都在这个过程中迸发出来。换句话说,人都是会由于主观意识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面临的困境,从而激发出向困难挑战的强烈愿望,超越这种自卑的心理。

[1]纵观他的一生,也只有两次自卑心理较明显,而且长时间影响他的创作与生活。在当地沈从文家也算是世家,祖辈和父辈都做过官。祖父沈宏富以卖马为生,仅25岁便升为贵州提督,这亦是一段佳话。他集名、富贵于一身,留下一份光荣与一份产业,使沈家后人在当地居于优越地位,这也使少年的沈从文在内心深处有一份家族的优越感。但当父亲“谋刺袁世凯”未遂,避难东北后,全家生活每况愈下,家族的败落,使他产生极大的心理反差,同时也首次体味到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2]这时候,他的自卑感向他袭来,于是,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十四岁便同其他当地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入伍当兵。

本以为从军可以缓解自己的自卑,(在当时的湘西,从军当兵并不是卑贱的事,加上沈家的“将军情结”)但几年的生活让他体会到军人中的阴暗面,抽鸦片、抓人、杀人„„关于从军他也写了些作品,如《连长》、《参军》、《入伍后》、《叛兵》、《我的教育》等。前四部讲述的多是边地部队朴实生动的图景,还有那么一点的浪漫情调,先是欢乐与希望,而后焦虑。在《我的教育》里便揭露了许多从军的经历,依他自己的日记而成,军人的龌龊嘴脸,“爱刺激,除了杀头,没有可以使这些很强壮的一群人兴奋的事了。”人们把人头当足球在地上踢,用手拔死人的眼睛,军官们也喜欢谈论种种杀戮的故事。[4]这样的一些经历并没有改变他的沉闷与悲伤,虽然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极尽写军人的团结与美好,但这一时期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摆脱自身的自卑感。

初到北京,大都市这时带给他的更多是歧视与屈辱,被北京的车夫当成“乡巴佬”;在湘西可称为小秀才的他,报考几所大学后也都没能入选;没日没夜的创作,所有投出去的稿子也杳无音信;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多半靠朋友接济。[1]一系列的遭遇再一次激起了他的自卑感,从未有过的落寞,强烈的自卑必然引起极度的自尊,这样一种心理也必然要从文章中来宣泄。

郁达夫写给沈从文的《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便是真实的揭露了沈从文的困境,身无分文的窝在他的“窄而霉斋”艰难度日,然而又对于文学毫无出路,无奈之下便求助于当时大学教授的郁达夫。信中可以看出郁达夫对沈读大学走文学这条路是不支持的(当时环境问题,虽然发现沈从文有那么点的文学才气,但自己留学归来过的尚不如意,何况是他)。信中对沈从文都是生活上的建议,也带有那一丝的讽刺“像你这样一个白脸长身,一无依靠的青年,即使将面包和泪吃,勤勤恳恳的在大学窗下住它五六年,难道你拿毕业文凭的那一天,天上就忽而会下起珍珠白米的雨来的么?”[3]再者,信中建议沈从文为生计去偷 “无论什么人的无论什么东西,只教你偷得着,尽管偷罢!„换钱用。”[3]试想,沈从文当时看到信后的反应,自己敬仰的人的不支持与不理解,最后还建议自己去偷来度日,对沈从文来说自尊心肯定是受伤了,自卑心理更是明显。

在他早期反映都市生活作品中,《第二个狒狒》、《焕乎先生》、《棉鞋》就真实隐射了他初到都市里四处碰壁、生活艰难的经历,处处流露出人生的卑微处境和冷漠的都市环境。他写过许多自伤贫贱的作品,以《棉鞋》写得既讽刺而又幽默,《棉鞋》开头就非常奇妙:“我一提起我脚下这一双破棉鞋”,就自己可怜起自己来,有个时候,还摩抚着那半磨没的鞋底,脱了组织的毛线,前前后后缝缀处,滴两三颗自掉眼泪,但往往还是只见,棉鞋而怜自己,近来为这些棉鞋受了些不合理的侮辱,是我可怜自己外,还十分为它伤心。”[4]可见他的落寞,以自嘲的方式再现自己的心情。

在金介甫《沈从文传》中提到这双棉鞋是村弟送给他的,料想他自己也都说过自己在北京零下二十几度的冬天里就只穿了一件单棉衣就过了两个冬天的穷困境地。《棉鞋》里有人问他为什么大热天的还舍不得脱下那双老棉鞋时,他总这样回答:他屋子里太潮湿了,他害怕湿气冻坏脚,只好穿着。其实他这么说,主要的或许是他都穿不起袜子了吧。虽然大都市里给他的多是残酷,他选择生存下去与一切水火不容的事物作斗争,正是他寻找出路对自己自卑感的补偿和超越,也是他自己敏感的自尊心在作用。

沈有说过:认识的燕大、农大的几个朋友,如果没有这些朋友在物质上的支持,我精神再顽强,到时也恐怕只有垮台。[5]这时期结识的朋友中,最关紧要的是《京报》副刊的编辑胡也频和项拙。沈也说过,他和胡也频、丁玲夫妇的感情远远超过了知己的范畴。浪漫派诗人徐志摩,他对发表沈从文早期的作品起到很大的作用,沈从文并在他的鼓励下,才第一次靠写稿维持生活。1925—1926年,因为徐志摩而结识许多文人圈子,1928年迁居上海后,交往圈子就更广了,与巴金、施蛰存、洪深、胡适等人交好。胡适也于1929年请沈从文到中公大学教书。我们可以看到沈从文结识的这些人大都是当时留学欧美的“先进知识分子”,这些人不断地影响着他,他的文学之路也越走越顺,性格也由之前的苦闷、孤独到健谈、乐观,尤其是许多作品的不断发表,生活上也越来越轻松了,此时的他可以说是达到事业的高峰,有“多产作家”的美誉。他也向都市人证明了一个乡下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在都市中立足的,这时我们已大多看不到他的自卑,自卑已上升为自尊。

他承认自己的作品除了努力掌握文字,接近口语,内容是幼稚的、轻飘飘的,思想性不高、艺术性很少。但都反映一个问题,就是题材涉及方面比较广泛。[5]在后来他回忆时有谈过,说他的创作这时候也只是在“练习”,从他创作的二十几年看,这时期的沈从文在文学上却也是在自谋出路,寻找自己最合适、最独特的创作方式。他回忆过去的东西,在自卑与自尊的交错中找到了平衡点,那就是确定了他以乡下人的视角而创作的湘西小说。

二,自我的超越

沈从文的创作得益于他独特的个人经历,他经历了城市与农村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生活。《沈从文文集》中的小说有七十六篇是以城市生活为题材的,有八十七篇是以湘西农村为题材的。小学学历的他可以成为教授,并创作那么多的作品,便是他自己的一种超越。在他描写的乡村社会小说中,对都市文明批判的创意是十分明确的。三十年代,在战乱中,人们总是徘徊于远去与归来之间,于是,很多艺术家都在寻找失去的乐园。沈从文三四十年代的“归来”湘西题材的创作,那精心构织的生存方式,其实也是文人对于传统农业文明的苦恋情结。[5]在城市与农村的不断碰撞中,他肯定了自己乡下人的角色地位,把笔尖伸向他灵魂的归属地—湘西。

湘西在十九世纪,就以它风景秀美,中国山水画家和文人墨客,未曾点染吟咏过而有“中国的瑞士”的美称,于是沈从文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畅游,乐此不疲。《龙朱》、《神巫之爱》、《阿黑小史》这些作品中,不仅大量描写了湘西人世代因袭的优秀品质:勇敢、单纯、不分贫富,以诚相待,以善相亲,充满温暖,面对虚伪、做作、欺诈一无所知。“野蛮”中见 “雄强”,“低贱”中见“诚实”,[7]“天真”中见“热情”。满腔热情地礼赞人的美好心灵与天性,歌颂人性美、人情美、人生美、自然美。诚然,以都市为题材的小说,大多是对都市的无限憎恶,对都市上流社会人物的言与行、表与里的分裂,表现了这些人性异化者的虚伪、自私、肮脏、怯懦、恶心。[1]如《绅士的太太》、《八骏图》。

当然沈从文并不是一直把眼光停留在对诚市的无限批判与对乡土的礼赞上。他则是以城市乡下人的身份,以健康的人性和品格审视湘西。在对乡下人的观照中获得某种灵魂的慰藉。

沈从文并非虚构他乡土小说中的农村人物,像他的部族,他的故乡湘西以原始畜牧为基础,他们坚决反对东西方城市的物质文明,经济发展不顺畅,种族延续线索不清(沈从文一直对自己的血统都隐而不谈、心事重重,深知在当地那种大的环境之下,苗民一直倍受汉人的歧视。而沈从文认为他自己是来自苗家,虽对苗族文化的好勇斗狠一向引以为豪,却依旧对苗民倍受压迫的处境深表同情。)。然而这一群依本部族习俗的人构成的群体在城市社会的一片腐化堕落现象面前,毫无所为,陷在城市的圈套里,显得孤僻,却仍自由自在。他所说的这些乡下人,即使混的不错,也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有的也只是低层的文化,与这个城市的价值情趣格格不入,却仍要保持乡下人的格局。沈从文有时特别强调他的乡下人物非常单纯天真,以至于把他们写得很愚昧、迟钝。他关注都市这一群社会地位都普遍低的小人物身上,写这些人的弱点、社会习俗、农村内部的生活,从而把他们外化为几种类型:彪悍、坦率、好勇斗狠的兄弟,漂亮、精明、富于想象的苗族唱歌人;喜欢幻想的少女和老好人;继而又扩展到水手、娼妓、士兵、[4] 流浪者,他的这种乡下人世界观闪现了他自己的价值。

沈从文始终以一种自然中的偶然、温暖、健康、优美而又不违背人性的人生形式把梦中的湘西展现在我们眼前。奇特的当地风光、气候、有趣风味、民俗风情、自然儿女。同时,美化了它在都市中无法找到乐趣—天伦之乐,知心童年伙伴,同僚情。[4]这时候的他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理性认识的增加,对湘西的创作已见成熟。

《边城》题记中“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有极其琐碎。”“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

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3]正如沈自己所说,他关注的是小人物的生活,人物形象更丰富。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形形色色各种职业的人散落在城镇的各个角落,其中对女人的描写更深入人心。纯情自然的少女:翠翠,风日里成长的自然的孩子,善良、勤劳,没有半点杂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女情窦初开,与傩送产生朦胧的爱情,最后傩送出走,爷爷去世,翠翠选择一个人守渡船,安静地等待着“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的那个梦中人。[9]她的爱来得迅速却又短暂,她的爱情是悲剧的,但我们都可以看到翠翠那颗单纯善良的心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期待,还有湘西小女子敢爱敢恨、勇于表达的性格;身世凄苦的童养媳:童养媳这种畸形的婚姻,无情地葬送了许多少女的青春和幸福。就如《萧萧》中萧萧,一个追求爱情,渴望幸福的女孩,年仅十二岁便嫁作童养媳,可她的“丈夫”却才只是个刚断奶不久的婴儿,她每天做的事就是哄哄小丈夫。她什么都不懂,十五岁成人又稀里糊涂被诱失了身,变成妇人并怀了孕,最后生了个儿子而免其罪。可悲荒唐的婚俗,不近人情的只惩罚怀了孕的人,强调了她的危险境地。在小说结局说到萧萧带着儿子去看给他娶媳妇的热闹场景,很讽刺当地人把这种不仁道的习俗一代代传下去,萧萧看着另一个萧萧重复着昨天悲剧,一种生命无望

[4]的轮回;重义轻利的妓女:关于妓女的描述对于沈从文来说正是他健康善良的人格体现,他对处于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看重是很明显的。在这里,他有意识地为这一群被侮辱、呗损害的妓女鸣不平,挖掘她们心灵上的高尚、纯净的人性美。生活所迫不得已走上出卖肉体的道路,但她们灵魂仍在。在沈笔下并不是金钱与肉体的买卖关系,而是自然人性与诚实道德的至善至美。[8]

这些女性形象,沈从文把她们的性格刻画得自然、美好、惹人怜爱,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坎坷,却表现了不平凡的美,这种不平凡的美正是他湘西小说带给我们的独特享受。他以一个乡下人的视角观察现实社会,充分挖掘人性的美与丑,善于恶,许多人看不出他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广度,因为他坚持认为,中国下层人物能够活下来,完全是因为他们不单是一个物质的、社会的存在。他的笔带有着深厚的感情与地区偏爱,想在中国假设的单纯社会集团中找到希望,他了解中国穷乡僻壤的状况,饱含他全部的感情,抒写一种对理想湘西世界的理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以湘西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是沈从文有早期自卑与自尊的交错中找到的突破,以“乡下人”的独特视角理性地剖析社会,达到自我的超越,他畅游在自己构建的湘西世界中,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表达他对湘西的敬仰。最终能够扬名国内外,正是他不断超越自卑,超越自我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刘雄平.自卑与超越——沈从文创作心理浅探[J].湖南大学学报,2001,(4)

[2]姜欣.论沈从文湘西世界的悲剧意蕴[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

[3]刘洪涛、杨瑞仁.沈从文研究资料上[M]154,156,39.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5

[4]金介甫.沈从文传[M]45,88,168.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8

[5]向国成.沈从文自传[M]80,85.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6

[6]田青.拒斥与守望——沈从文《三三》文学心态寻踪[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9

[7]杨瑞艳.解读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J].辽宁师专学报,2005,(6)

[8]何山.沈从文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解读[J].北方文学

[9]沈从文.沈从文经典作品选·边城传奇不奇[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12

下载自我超越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我超越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追赶超越,奉献自我

    追赶超越,奉献自我 杨迎春 我叫董伟、来自甘肃天水,是一名14年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目前服务于那曲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科。很高兴,今天能够作为1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代......

    读自我超越有感(范文大全)

    学习永不停止,超越自我极限 ——读《自我超越》心得 高度自我超越的人永不停止学习,自我超越是一种过程、一种终身的修炼。高度超越自我的人,会敏锐的警觉自己的无知、力量的不......

    中国超越读后感[范文大全]

    中国超越读后感范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超越读后感范文,欢迎......

    《超越自己》读后感[范文模版]

    导语: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超越自己》读后感,欢迎阅读!《超越自己》读后感1我读了《超越自己》这篇著作......

    《超越自己》读后感

    《超越自己》读后感 《超越自己》读后感1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只有多读书才能使我们取得进步,使我们的心灵更美。读了《超越自己》这本书,我感触更......

    超越自己读后感

    800字原本我以为挺多的了,但是看完之后发现实在不多…反而是感受太多了,超越自己读后感。 甚至来不及接受…(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无奈再看一遍) 正文 通篇来讲吧…这是一本神奇的书......

    《超越对手》读后感

    战胜自我超越对手 ——读《超越对手》有感伍平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拥有市场已成为许多人研究的主要课题。如何才能拥有市场?说白了就一句话:将别人的客户变为......

    《超越自卑》读后感

    《超越自卑》读后感好久了,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因为根本就没有读懂,只是在王湖的提醒下,才了解了阿德勒的一些理论,说说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吧。1.合作与竞争:阿德勒认为人的关系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