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金融 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4:3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超越金融 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超越金融 读后感》。

第一篇:超越金融 读后感

索罗斯先生的超越金融相对比较晦涩难读,还是一口气囫囵读完,回头又大致看了一下,他主要论述三个理念:人的不确定性;反射性(也有翻译成反身性)理念;开放社会理念。

首先他提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二元性,这个很有突破性,也就是自然科学和物理科学类似,都是按照相对的规律偱行,而社会科学中的表象不一定会反映内在的实质,也不以人们的完美期望来表述,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也是说现实有些是假象,必然会含有泡沫和危机!所以说这个论调很大胆,也让我想起曾国藩说过的:因偱二字误一生!

反射性的概念认为金融市场不会单纯消极的反映内在的事实,我们生活的世界一种是认知功能,一种是操纵功能,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谬误性,也是说明人们看到的市场表象是假象,完全顺应市场规律的发展必然会失去平衡,直至崩溃。一般是按照接近均衡和远非均衡两个原则来发展,泡沫形成大体为繁荣到衰败,细分为:发端期;加速期;检验强化期;黄昏期;逆转点;加速下跌;形成泡沫。这里面提到了发端期时间会很长,黄昏期拉平,下跌很陡。如果出现远非均衡的市场表象,就要操纵来控制,所以索罗期认为政治操纵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要实行金融监管,适当的进行干预。个人逐利不会破坏市场整体的金融体制。这也是他的开放社会理念,其实开放社会也能隐射出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他又提出国家资本主义好于国际资本主义,至少目前看是这样的,这主要是得利于操纵功能起到了很好的效用。

对未来社会索罗斯先生有了自己的担忧,认为美国政府操纵不当,缘由是过分相信市场规律的自我修正,这样如果操控不当纵而会导致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因此下届政党容易制造事非,给世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总结起来索罗斯先生的理念是现实主义,也是围绕马克思的辩证观来延续展开的!

第二篇:超越金融读书笔记

《超越金融:索罗斯》读书笔记

“波普强调人的认知的不完美,而经济学中完美竞争理论假定完美的认知”,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独特的生活经历,激发了索罗斯对哲学研究的兴趣,并且将他对哲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现实,尤其是金融市场中。

比起在金融市场上的成就,索罗斯更愿意被认可为“哲学家”。他提出的“相关反射性”概念等理论帮助他预测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且合理的应对,证明了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两个相对简单的命题就说明了索罗斯的核心思想:“一个是,在有思维能力的参与者的情况下,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永远是局部和曲解的。这是谬误难免论即‘易误论’。另一个是,这些曲解了的观点可以影响参与者所处的情况,因为错误的看法会导致错误的行为。这是相互影响的‘相关反射原则’。”

读到这里我不禁产生了疑惑。索罗斯用这些理念分析金融市场、政治问题以及开放社会的理念,进而探讨市场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区别,并对未来做出预测及对策。但是从“易误论”来看,如果所有人对于世界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而且他们的反应及做法又不一定正确,那么世界的发展就朝着不确定的方向前进了,如此一来,市场、政治和社会问题仿佛没有了研究的必要,而更别提预测未来的可能了。

在后文,索罗斯提出了“环形反馈”的概念,认为它“可以是消极的或者是积极的。消极的反馈使参与者的看法与实际情况更接近;积极的反馈使两者相去更远”。也就是说,人的不确定性并不一定导致实物发展的不可控性,反而有可能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人们的认识趋于正确,从而发生“自我纠正的过程”。而市场泡沫的产生,则是源于积极反馈,因为它是“自我强化的过程”。参与者的看法与现实越来越远,因此泡沫的出现是可以被察觉、被预测的,从而可以提出应对泡沫破灭的对策。

但是,到底“环形反馈”的性质该如何判断?正是“人的不确定性”产生了自我纠正或自我强化的过程,但也因为这个原因,这两种过程可以相互转化,很有可能泡沫最终没有出现或者是导致严重的后果。而且,对于索罗斯本人而言,也并没有精准的预测到金融危机的发生时间。

空洞的哲学理论让人难以理解,转到切实的金融市场上来,仿佛更容易明白。

索罗斯的理念架构运用于金融市场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市场价格总是曲扭其内在的基本因素或基数。。。这与有效市场价定论针锋相对,假定论认为市场价格准确地反映所有存在的信息。第二,金融市场不是仅单纯消极的反应内在现实,它也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影响其所应该反映的所谓基数”。

这两点原则很容易理解,但是却推翻了我们一直信奉并推崇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如果市场价格总是不能真是的反应其内在信息,那么研究企业的各种数据、信息还有什么意义呢?而且从这一点来看,人们的行为对市场定价的影响更为显著。首先,初始定价非真实的反应其应反映的基数,然后人们对该公司的心理预期或者说主导趋势形成特定反映,再影响公司的基本面,造成暴涨或者暴跌?感觉市场上根本没有“理性预期”的存在,有的只是错误的理念和错误的行为的互相影响,导致股价波动,泡沫形成和破灭。

这只是我自己的迷思。索罗斯提出了造成泡沫的幕后推手,是债务杠杆或者资产杠杆。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也是相互作用的。索罗斯也对监管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提及未来,索罗斯认为还会出现“再次衰退”。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让所有国家接受统一监管条例将非常困难。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利益,促使他们会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就想欧元区,他们有同一个的央行,却分别有自己的财政部,而“对银行担保和对其注入资本是财政部的职能”。对于未来,“监管条例的涵盖范围必须是国际性的”,而索罗斯认为应由美国提出、中国牵头改变现行的国际金融等秩序。这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第三篇:《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读后感 2

《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读后感

这是一个书籍泛滥的时代,有些书只是些毫无营养的汉字堆砌在一起,然而有些书却能震惊我们的整个思维,让我们有醍醐灌顶之感。毫无疑问,对我而言,《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就是这样一本书。它再次让我觉察到自己的浅薄,其严密深刻的逻辑思维以及对金融的见解令我深为之折服。我喜欢他的第一讲和第二讲,这篇读后感针对他的第一讲和第二讲。

这本书是索罗斯在布达佩斯中欧大学的讲座讲稿集结而成的。索罗斯本质上是一位哲学家,他崇尚波普尔哲学。他用自己的哲学思维而非主流的经济学、金融等学科的知识观察分析金融市场,令他在金融业上取得与众不同的成就。他习惯于深入思考,并在他深入研究金融市场的理论前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即便他在20年前就将重心转移到公益和慈善事业上,索罗斯依然能准确地判断金融危机爆发并提出大胆分析。

索罗斯的哲学观点在过去大部分时间里,被认为是一个成功金融家的“自我感觉良好”。然而他对对冲基金、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港币保卫战,还是最近关于金融危机发展的警告预言一一验证。在《超越金融》中,索罗斯用自己的哲学分析了时下的经济形势,他坚持认为:“复苏的势头可能会停止,甚至随之出现‘再次衰退’,而我不能确定的是这将发生在2010年还是2011年。”然而据现在媒体报道说,2011年全球经济正在缓慢恢复中,并向良好的趋势发展。无疑,索罗斯的观点与大众媒体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而实际上,索罗斯的观点与我们被传授的主流价值观的诸多知识有很多根本性的不同。《超越金融》让我看到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索罗斯所拥有的理念架构,研究的是思维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思想是“易误论”和“相关反射原则”。在有思维能力的参与者的情况下,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永远是局部和曲解的。这是缪误难免论即“易误论”;这些曲解了的观点可以影响参与者所处的情况,因为错误的看法会导致错误的行为。这是相互影响的“相关反射原则”。他所研究的命题算是常识概念,但它们却没有被广泛认识接受。这是由于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均衡的概念上,它与相关反射的概念直接冲突。承认相关反射即会导致不确定性与经济学所假设的均衡前提相冲突,就会推翻当前经济学的诸多结论。孰是孰非,尚无定论。读此书,让我获得另一个角度分析金融、政府决策的视野。而从相关反射性原则与均衡这两个观念分别分析金融市场,便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

从思想层面而言,索罗斯接受波普尔的观点,认为人类的认知天生是不完美的,这和主流经济学教科书的观点完全相反。在他看来,人类对事实的认知永远是扭曲的、错误的。问题并不在于扭曲,而在于扭曲的认知会产生新的事实,这就是他所谓的人类思维的操纵功能,也就是所谓的“反射理论”。在金融市场中,每一个金融泡沫都包含着两个部分:现实中主导的潜在趋势,以及对这种趋势的错误认知。当趋势与错误认知彼此强化,就引发了繁荣-衰退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哲学基础上,索罗斯才做出了如下预言:“我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复苏的势头可能会停止,甚至随之出现‘再次衰退’,而我不能确定的是这将发生在2010年还是2011年。”这与许多媒体经济学家信心十足的对我们宣扬着的复苏大相径庭。根据索罗斯的反射理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通过加大财政刺激力度,来托住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的做法,正是人类认知操纵功能的体现。但政府过多的干预市场,本身就是对经济基本面的扭曲认识,伴随着这种扭曲的加剧,人们在认知

上的错误将会愈走愈远,从而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加脱离事实本身。这个结论与我已学的经济学知识——政府干预会导致经济福利的损失——相符。在索罗斯看来对恢复和发展经济真正有效的是监管,而不是制造所谓的“信心”。因为信心只是注意到了对现实操控的一面,没有看到这种操控的后果是我们所无法预测的。而这一无法预测的后果恰恰成于我们自己之手,以一种谬误制造另一种谬误,后一种谬误我们将会对它极为陌生。这才是真正值得恐惧的事情!

在索罗斯的核心思想中,相关反射原则的研究对他影响巨大。索罗斯提出的相关反射的概念仅适用于有思维的参与者的情况。参与者的思维有两个功能:认知功能和参与或操纵功能。当这两种功能同时运作时它们可以相互干预:通过使每一个功能都失去独立变量或自变量,而这是决定因变量的价值所必需的:当一种功能的自变量成为了另一种功能的因变量时,任何一个功能都没有了真正独立的自变量。这意味着,认知功能不能提供足够的知识作为参与者决策的基础。同样,操纵功能可以对结果有影响,但不能决定结果是什么。而在人类活动中,思维是论及的主题的一部分,既有认知功能又有操纵功能。但是当相互干预发生时,就带入了一个自然现象中没有的不确定因素。这种不确定性在两种功能上都有所表现:参与者的认知有缺陷,而且他们行为的结果不符合其预期。人的不确定因素在金融市场上,会带来一系列突变。

索罗斯运用哲学思想分析相关反射性,认为相关反射的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环形反馈(由于参与者的看法影响事件的发展,事件的发展又对参与者的看法有影响。影响是连续的和循环的,使之成为反馈环)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概括而言,消极的反馈使参与者的看法与实际情况更接近;积极的反馈使两者相去更远。换言之,消极反馈的过程是自我纠正的过程。它可以永久地进行下去,而且如果没有外部现实的重大变化,它可能最终导致均衡,这时参与者的看法达到了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这正是金融市场应该发生的。因此作为经济学核心理论的均衡,是消极反馈的极端情况,即在索罗斯的理念架构中有局限性的情况。与此相反,积极反馈是自我强化的过程,积极反馈的本性的不断强化使现实的假象越来越膨胀,最终导致的不是均衡,而是远非均衡的状况。通常在远非均衡的情况下,认识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会达到极点,因而向相反的方向启动积极反馈的过程。这种起初是自我强化,后来最终成了自我毁灭的繁荣-衰退周期,或是泡沫,正是金融市场的特性,这种现象在其他领域里也可以找到。我称其为易扩散的谬误,即对现实的解释是曲扭的,而其产生的结果又强化了这种曲扭。

在对金融市场的解释上,索罗斯依据相关反射性原则得出的结论与迄今金融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有效市场假定论直接冲突。假定论宣称,市场趋于均衡,偏离会随意发生,而且可归因于外来的震动。而在索罗斯的理念架构中,索罗斯依据相关反射原则所研究出的成果是暴涨-暴跌过程,或称泡沫现象的理论。每个泡沫现象都有两个组成部分:现实中主导的潜在趋势,和对这个趋势的错误理解。当趋势与错误理解积极地彼此强化时就引发了暴涨-暴跌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在发展中受到消极反馈的检验。如果趋势强到能从检验中幸存,趋势和错误观念则会进一步相互强化。最终,市场预期变得与现实差的太远,致使人们被迫认识到错误观念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黄昏朦胧期,怀疑增长,更多的人失去信心,但是主导的趋势由于惰性仍在维持。这也是他预言经济复苏的势头可能会停止,甚至随之出现再次衰退的理论原因。

在索罗斯看来,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相关反射互动发生在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市场之间。市场参与者不可能用知识来决策,而未来情况如何取决于他们尚未做

出的决定。而参与者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必然带有临时性和有偏见,这将导致价格曲扭,易造成金融市场的波动。鉴于市场有产生泡沫的倾向,金融监管机构必须承担责任防止泡沫变得过大。

对于索罗斯预测这场金融危机最大的受益国将是中国。这场金融危机将会对国际的政治和经济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情况发展还有很多具体的变数,但是索罗斯认为地位的相对变化则有较大的肯定性。他认为美国将损失最惨重,而中国则倾向于以最大的赢家姿态出现。而且,这一转变的程度将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期。确实,大危机时期也是大发展时期。中国在金融危机中仍保持的百分之八的GDP的增速,这是中国的实力的体现,最终中国的发展前景也让世界充满了期待。索罗斯的哲学十分严密,逻辑性强。尤其是他对相关反射性原则的提出和分析,让我十分钦佩。他运用其哲学知识分析金融市场,以普遍联系的事物拓展到金融市场的中各要素的相关反射及其影响,让我切实感慨哲学是如此的重要,哲学真是无处不在!

第四篇:中国超越读后感

中国超越读后感范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超越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超越读后感1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世界迅速崛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腐败、环境、产业发展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完成对西方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超越,是作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应该深思的问题。

张维为教授在《中国超越》一书中提出,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即不照搬西方,不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放弃自己的优势,在这“三不”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体制创新,大胆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同时也发挥自己的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包含了“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等八个特点。实践理性就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不断总结和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推动大胆而又慎重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使中国避免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和经济陷阱;强势政府就是以政府来保障改革的稳步推进,推动现代化;稳定优先即“稳定压倒一切”,有了稳定,才能保障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民生为大就是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渐进改革是即采取渐进的方法,增强改革的效果;顺序差异即先农村改革,后城市改革,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改革为主,后政治改革;混合经济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市场”和“计划”双管齐下;改革开放即取长补短,吸收其他文明之长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模式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理性处理好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对外开放,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以强势政府来推动渐进式改革,保障稳定,以改善民生为工作根本目标,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书中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角度,探讨了中国和西方模式。全书从经济总量、百姓资产、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制度保障等领域,通过数据、实例和体验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国追赶并超越西方的过程,横向分析了中国模式相对西方模式的独特性和合理性,也纵向理清了中国崛起的历史逻辑。从中美三十年来发展的此长彼消,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超越读后感2

近日阅读《中国超越》一书,感悟颇深。本书作者张维为,中国政治学者、作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国际关系、中国模式和西方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

书中作者从经济总量、百姓资产、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制度安排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对西方模式,特别是对美国和美国模式的超越。全书通过数据、实例和故事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追赶并超越西方的过程,横向分析了中国模式相对西方模式的独特性和合理性,纵向也厘清了中国崛起的历史逻辑。并最终得出结论:中国的崛起一定是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一定会深刻影响世界未来格局和秩序的。读完此书,我对中国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能有幸成为中国崛起中坚力量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成就,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步。这令许多西方国家感到迷惑和惊恐,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深感敬佩和鼓舞。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贫富差距大、腐败严重、环境恶化、产业发展不协调等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如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如何实现对西方国家真正意义上超越?才是作为当代中国人应该深思的问题,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在不失去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国超越。中国的崛起并非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学习别人的长处,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我们是张教授在书中所述的“文明型国家”,是文明古国与现代国家相交叠的国家,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基因决定了中国社会未来演变的大趋势,它不会是西方所希望的“社会与国家”高度对峙的模式,而更可能是“社会与国家”互动互补的模式。我们这种包含中华文明基因、社会主义基因和西方文化元素的制度模式将使中国社会比西方社会更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也必将带领我们实现对西方的超越。中国目前在一些方面还不如别人做得好,但别的国家很难达到中国未来可能达到的高度,这就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底气所在。只要我们学习别人之长,发挥自己的优势,“中国梦”的前景必将比“美国梦”更广阔。

其次,我们作为民族复兴的主力军必须做到“立足现实、放眼未来”。要从制度上不断各处体制机制弊端,增强道路自信,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的话语体系,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坚定清晰的话语应对世界质疑。所以我们在为中国模式的超越而自豪时,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心态,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现代化程度仍然低于西方国家,中国的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仍然较为落后,中国的产业发展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中国话语尚待真正建立并在世界发声。而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承担的现实“中国梦”的重担,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克己奉公,勇于创新,奉献社会,共同践行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与此同时,我们应当建立起对当前发展模式的信心。中国的发展速度是当代世界大国中罕有的,发展模式当然也是史无前例的。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借鉴西方国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立足中国实际的发展模式。这是对一个有着五千年不曾断绝的文明的信心,是对一个有着五千年政治智慧积累的国家的信心,是对一个有着五千年和谐、包容文化沉淀的社会的信心,也是对全国人民拥护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信心。

中国超越读后感3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迅速崛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令炎黄子孙为之骄傲,令海外友人为之动容。但是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环境问题、产业发展问题等诸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让我们困惑。如何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如何实现对西方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超越?这些都是见诸报端、引起网络热议的话题,也是作为当代中国人应该深思的问题,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国模式与中国超越

张维为教授在《中国超越》中提出,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即不照搬西方,不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放弃自己的优势,在这“三不”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体制创新,大胆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同时也发挥自己的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包含了“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八个特点。实践理性就是在“实是求是”的思想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不断总结和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推动大胆而又慎重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使中国避免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和经济陷井;强势政府就是以政府来保障改革的稳步推进,推动现代化;稳定优先即“稳定压倒一切”,有了稳定,才能保障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民生为大就是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渐进改革是即采取渐进的方法,增强改革的效果;顺序差异即先农村改革,后城市改革,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改革为主,后政治改革;混合经济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市场”和“计划”双管齐下;改革开放即取长补短,吸收其他文明之长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模式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理性地处理好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对外开放,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以强势政府来推动渐进式改革,保障稳定,以改善民生为工作根本目标,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采取这些模式的背后原因是中国具有人口、地域、传统、文化四大“超级因素”,这四大因素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超越》让人倍感鼓舞的是张教授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角度,探讨了中国对西方和西方模式,特别是对美国和美国模式的超越。全书从经济总量、百姓资产、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制度保障等领域,通过数据、实例和体验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国追赶并超越西方的过程,横向分析了中国模式相对西方模式的独特性和合理性,也纵向厘清了中国崛起的历史逻辑。书中提出“有利于多数人利益的政治、社会、资本三种力量平衡”的“中国模式”在过去30多年中让大多数百姓生活水平实现了大幅提高,而这种“平衡”,即“实事求是地、理性地处理好经济改革、社会改革与政治改革之间关系”。

从中美三十年来发展的此长彼消,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超越的思路与经验

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离不开制度安排,即:在政党制度方面,中国是一个“国家型政党”,代表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在民主制度方面,中国的最大特点是“协商民主”,包括在决策领域实行的“新型民主集中制”;在组织制度方面,中国实行的是“选贤任能”;在经济制度方面,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制度安排均包含了中华文明的底蕴、中国的红色传统和西方的有益经验,这三大元素的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制度推动了中国的崛起。三十多年来,中国“赶超”的步子稳健扎实,超越的基本思路和经验是民本主义、组织起来、综合创新、上下策结合。民本主义是中国人数千年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中国模式中民生为大的特点以及中国基于民本主义的制度安排是中国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一个主要思路和经验;组织起来即整合各种力量,确立基本秩序和规范,使大家各尽其责,各显神通,创造人间奇迹,正是靠这种组织起来的凝聚力,我们战胜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更多的领域内实现了对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综合创新即综合别人的经验,根据自己的国情民情进行借鉴并创新,这是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超西方的一条重要经验,无论是政治领域的选拔加选举制度的确立,还是经济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有机结合,无不体现了这种以我为主、综合创新的精神;上下策结合即把托底的下下策与最优的上上策制度安排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如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民意与民心相结合等,这是我们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一条普遍思路和经验。

从张教授对中国在许多方面对西方和西方模式尤其是美国和美国模式的超越的思路和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践上不懈探索,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成绩,所以为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了实现“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立足现实,放眼未来

张教授在充分肯定中国在诸多方面超越西方的同时,也客观地分析了西方国家、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与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各种挑战与困境,提出中国要在制度上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增强道路自信,建立以科学发展观等为中心的话语体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坚定清晰的话语应对世界质疑。所以,我们在为中国模式的超越而自豪之时,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心态,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现代化程度现在仍然低于西方国家,中国的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仍然较为落后,中国的产业发展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方式仍有较大不足,中国话语尚待真正建立并在世界发声。而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承担的实现“中国梦”的重担,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克己奉公,勇于创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实干兴邦,共同践行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中国超越读后感4

中国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个文明型国家有八个特征,简称为四特四超:超大型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身后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其中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会照搬西方或者其他国家的任何模式,它只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

为了读懂中国崛起,建议从三个视角来审视中国:

采用板块及板块互动概念。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人口与美国相当的“准发达国家”板块和一个更大的“新兴经济体板块”,两大板块之间实现了高度的良性互动。这是中国迅速崛起的秘密所在。

采用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它比官方汇率计算法更接近真实的中国。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当在一至五年内超过美国。

用包括房产在内的家庭净资产来衡量中国人的财富,从这个角度看,多数中国人的财富上了一个大台阶,而多数美国人的财富不增反减。

在不少方面,我们的成就超过了西方国家。我们虽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包括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但我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国际比较,并得出一些审慎和全面的结论,中国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说清楚,最终也都有解。

中国模式在狭义上指中国自己一整套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广义上与中国道路的概念相通,指的是中国一整套做法经验理念和制度的安排。

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离不开中国的制度安排,概括为一国四方。即中国式一个文明型国家。政党制度方面,是一个国家型政党,代表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民主制度方面,是协商民主,包括在决策领域内实行的新型民主集中制;组织制度方面,中国是选贤任能制度;经济制度方面,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混合经济。

中国崛起背后的八个理念: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和选贤任能、兼收并蓄和推陈出新、和谐中道和而不同。

中国超越西方的四条思路与经验:民本主义,组织起来,综合创新,上下策结合。

第五篇:《超越自己》读后感[范文模版]

导语: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超越自己》读后感,欢迎阅读!《超越自己》读后感1

我读了《超越自己》这篇著作后,让我知道了:我们最大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再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我们难以把握机会,就是因为犹豫,拖延的毛病;我们容易满足现状,是因为没有更高的理想;我们不敢面对未来,是因为缺乏信心;我们未能突破,因为没有想去突破;我们无法发挥潜能,就是因为不能超越自己.每一个人都有经验的,否则我们怎么会走,会跑,会跳,会画,会写,会读。

这本书,像一个激励的火种,再熊熊火焰中,让我超越铁,成为钢。

《超越自己》读后感2

日复一日的工作很容易令人的热情逐渐冷却,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会对工作表现出浮躁的心态,对工作失去激情,敷衍应付,这样一种工作状态是很可怕的。读完《超越自我》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压力下,都不能对工作失去热情、激情,要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如何才能保持工作的热情呢?我认为:

首先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我们不能总是以本位主义去思考问题,“我在工作中付出多少,就应有多少的回报”,若回报不如所愿时,便灰心失望,失去工作热情,得过且过。要知道,工作主要是自己去做的,工作做不做,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所以,对工作我们要摆正心态,端正工作态度。

第二、扮好角色,理清个人与总站未来发展目标的认识。

只有对总站的发展目标深入了解,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充实自我,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总站的发展需要;只有找到个人和总站蓝图的最佳结合点,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理归属感。

第三、不断地给自己制定新的目标。

长短结合,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样工作起来就有动力和冲劲。有了方向、有了动力,自然就能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

我选择了一份工作,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必须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自动自发的责任心严谨地对待,在这种严谨的态度的支持下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这样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超越自己》读后感3

工作是人的一生最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工作你不仅可以赚取生活所需,而且还可以从中实现自己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戴尔·卡耐基先生,是美国的教育家,誉满全球。他所著的《超越自我》是我体会这本优秀读物,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谈一谈对《超越自我》的读后感。

那么我们对待工作应有怎样态度?在工作中如何实现超越自我?这本书用八个章节为我们提供了答案:第一、视敬业为使命,干一行,爱一行;第二、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第三、要永保工作热情,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第四、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第五、要提升自身的执行能力,专注自己的工作,勇于负责,不找借口;第六、全面造就自己,追求卓越,超越自我。这其中最让我深受启发的就是“视敬业为使命”章节。

如何才能做到敬业

一、要有责任感,敢于承担责任。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心中常存责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敬业。单位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分你我,在责任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多一些担当,少一些推诿。

二、要少找借口,多找办法。

敬业的核心素质是: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够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逃避责任、找理由为失败辩解。也就是说,敬业的人要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不管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努力去找,总会找到办法的。因此今后在困难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一些办法,少一些借口,逃避和退却都是没用的。

三、对待工作要认真尽职,要有工作中无小事的心态。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把各项工作作为锻炼自己、加强业务知识、熟悉从小事开始,逐渐锻炼意志,增长智慧。

四、要脚踏实地、务实进取。

务实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前提,成功必须靠务实努力来实现。成功的道路是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从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必须树立务实进取的意识,仔细查找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和学风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深入剖析作风浮燥的根源,务实做事,务实做人。

总之,《超越自我》激人奋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将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从点滴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对工作保持忠诚,将热情和勤奋融入每天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全面造就自己,真正实现超越自我。

下载超越金融 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超越金融 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超越自己》读后感

    《超越自己》读后感 《超越自己》读后感1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只有多读书才能使我们取得进步,使我们的心灵更美。读了《超越自己》这本书,我感触更......

    超越自己读后感

    800字原本我以为挺多的了,但是看完之后发现实在不多…反而是感受太多了,超越自己读后感。 甚至来不及接受…(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无奈再看一遍) 正文 通篇来讲吧…这是一本神奇的书......

    自我超越读后感

    自我超越读后感 读完《自我超越》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压力下,都不能对工作失去热情、激情,要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保持工作的热情。我认为:自我超越是对......

    《超越对手》读后感

    战胜自我超越对手 ——读《超越对手》有感伍平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拥有市场已成为许多人研究的主要课题。如何才能拥有市场?说白了就一句话:将别人的客户变为......

    《自我超越》读后感

    《自我超越》读后感稻盛和夫相信,要开发员工的潜能,必须对“潜意识”、“意愿’与“服务世界的真诚渴望”等人类心灵活动有新的理解。而大多数企业家认为员工是付薪水雇来的雇......

    《超越自卑》读后感

    《超越自卑》读后感好久了,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因为根本就没有读懂,只是在王湖的提醒下,才了解了阿德勒的一些理论,说说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吧。1.合作与竞争:阿德勒认为人的关系应该是......

    《超越自卑》读后感(推荐)

    自卑是一场误会 不管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还是个体心理学,他们对个体的发展都持有一个共识:童年时期的社会经验已经决定了个体成年人的行为。我认为这个基本的观点是个体......

    超越自己——读后感

    《超越自己》 ——读后感 《超越自己》是美籍华人刘墉所作的励志小说。刘墉先生的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本书以家书的形式,不仅针对儿子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