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质量强区工作考核情况通报
徐政发(2011)2号
关于二〇一〇年度全镇质量强区工作
目标考核情况的通报
各村、各单位、企业:
镇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年初制定的《2010年度质量强区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于2010年12月26日至28日,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22个村及相关单位和企业的2010年度质量强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年度考核。现将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考核办法:我们采取听取被考核单位领导汇报,查阅档案资料,实地察看的方法,按照各自的实施计划和考核细则,逐项考核记分。做到扣分有据,加分有理。
二、考核情况:在被考核的22个镇和15个单位企业中,做的好的单位有16个,占44%;一般的14个,占36%;差的有7个,占20%。
三、做的主要工作:
1、强化了工作的领导。被考核单位在检查对照去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制定2010年度工作目标。对去年完成好的,继续坚持、巩固和深化。对基本完成、又有不足欠缺的目标任务,进行填平补齐。对没有完成的,切实查找原因,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在本年度内完成。
2、加强工作调度和阶段考核。大多数被考核单位在加大对质量强区宣传、树立质量法律意识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扎实细致的具体工作。在有关的经济工作会议和生产调度及业务会议上,强调质量强区工作。对照阶段
1性工作目标,认真检查调度,有的还有针对性的召开会议,通报有关情况,研究应对方案,提出改进措施,确保质量强区工作稳步扎实进行。
3、名牌战略和名优产品取得较好成绩。在质量强区工作的强力推动下,通过全镇共同努力工作,我镇去年新增省级质量管理奖1个,市级名牌3个。这些成为全镇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的亮点,也是质量强区工作取得的可喜成效,必将推动我镇名牌战略计划和质量强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4、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进展,全年制修订企业产品标准15个,执行标准证书年审21家;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3家。这些基础性工作,为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素质和产品质量的档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推动了企业管理上水平,产品上档次,为争创名优产品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5、工程监管力度大。2010年,加大对受监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坚持“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专业技术素质。完善工程质量监督手段,推行工程质量监督抽样检测制度,加强分段监测,杜绝工程质量隐患,确保了工程竣工验收一次合格率达到100%。
6、努力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各被考核单位按照质量强区工作目标要求,坚持环境保护为经济健康发展服务,继续做好环境质量工作。加大监管力度,控制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排查原因,帮助改进生产工艺,提出整改方案和技术措施,确保了今年的环境保护工作目标的完成。
7、服务管理上新台阶,全镇服务部门以质量强区为目标、拓宽活动领域。以诚信经营、规范服务等创建活动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操作。争创服务品牌。既使质量强区活动取得了积极战果,又促进了全镇各服务行业服务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在获奖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带动下,服务行业正按照质量强区的工作目标,要求认真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服务措施,以各种“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提高服务质量,为质量强区再创佳绩。
8、加大打假力度,建立打假工作长效机制。镇政府和有关部门,以
“3〃15”、“质量月”等活动为契机,宣传质量强区活动的意义,强化质量法律意识,重点整治打击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同时,结合各种专项打假活动,进行拉网式清查,做到“纵到底,横到边”,不放过蛛丝马迹,不遗留死角。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和药品监督,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
质量强区工作在政府和各单位的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通过考核,我们也发现还存在以下几点需改进的地方:
1、个别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没达到预期的目标,属内有的企业在采用先进标准和申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上有畏难思想,加之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学习不够,使体系文件执行有难度,没有通过认证。有的在计量管理体系建设上,认识不清,投入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计量体系建设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方面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工作目标的完成。
2、个别单位的责任分解仍然不到位,没有认真落实责任制。档案资料不全,记录有漏记、补记现象,有的数字不能互相印证,对不上。有的阶段考核不认真,不能适时掌握任务完成进度。
明年是质量强区工作关键的一年,以上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加以克服和改正。各村各单位企业要结合这次考核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准原因,端正思想,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质量强区工作的实施目标而继续努力。
徐庄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元月三十日
第二篇:质量强区
自评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我区质量强区和标准化战略重点工作推进方案的的要求,我科工作总结如下:
1、编撰修订《经开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实用手册》。结合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工作经验,编撰修订了《经开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实用手册》,为以后绿化养护公司员工学习,掌握必备的绿化养护技术知识和操作规程提供了依据。
2、苗木补植工作。组织春季苗木补植补栽,把好补植苗木质量关,共补植乔木3650株、各类灌木约14万株。
3、病虫害防治及施肥工作。
今年开春对园林植物全覆盖性进行了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喷洒石硫合剂8000公斤。
4、做好“五一”花卉栽植、养护工作。今年五一种植摆放花卉工作从4月下旬开始,分别在朝阳大街、市府大街、市民广场、体育公园种植摆放串红、串蓝、牵牛、孔雀草、角堇等各色应季花卉35万盆。绿化养护科安排专人定期浇水、施肥等进行精细化养护管理,确保了花艳景美、绚丽多彩。
5、护栏安装工作。为了减少车辆、行人对绿地的踩踏、碾压现象,保护城区园林景观效果,在富强路道路安装护栏 1700延米。
6、绿美社区建设任务。截止上半年,我局已完成南站街道办事处、马路东街道办事处相关社区整改提升方案的设计工作、我局绿化进社区,为我辖区提供花卉152000余盆、乔木290余株。
7、金凤总装车间周边绿化。共种植樟子松4100株、金叶水蜡220株、草坪4000余平米、种植应季花卉4万余盆。
8、大棚建设。四杰屯花卉大棚,种植月季9000盆,舞春花1305盆,天兰葵1000盆,角堇12000盆,霸王海棠200盆,大丽花3387盆,向日葵15000盆。
9、绿地审核巡查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做好各类损坏、占用绿化违法行为的查处,办理违法损坏绿地3起。
10、消除裸露地面。在长城大街、朝阳大街等道路绿地外侧安排工人清理杂草,种植补植地被5万平方米,草坪2万平方米,消除裸露地面,确保道路绿地完整性。
11、信息上报。定期向市园林局及局办公室上报绿化动态、信息20条,按时报送各类绿化统计表10份。
第三篇:质量工作考核汇报(区修改版)(推荐)
关于我区质量工作情况的汇报
**区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12日)
市考核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区政府欢迎考核组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区质量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2011年质量工作简要回顾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区始终把质量工作放在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落实《**市基本现代化工作考核实施办法》的各项要求,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创新质量工作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为我区加快转型发展,争创全市质量强市工作排头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全年工作,主要是做到了“四个强化”:
㈠强化组织领导,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1、完善工作体系。将质量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并列入考核体系,市政府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后,我区立即召开**区质量工作会议,下发质量工作目标任务书及考核量化指标,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由区、镇(开发区、街道)、企业三级组成、区各部门协调联动的立体式工作体系。
2、落实主体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下发《关于全面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向全区广大企业发 1
出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承诺倡议,引导企业自觉形成“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强烈意识,为确保质量工作有效开展、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督查监管。通过组织现场检查、现场办公、互相交流等活动,分阶段、有步骤地加强督促,强力推进质量工作各项重点落到实处。严格许可证及认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加强不合格企业整改,完善监督抽查后续处理,做好全区生产企业普法宣传工作,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综合合格率都稳定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
㈡强化政府引导,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1、品牌建设成效明显。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品牌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拓展品牌建设范围,建设重点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530”企业侧重,创建重点向新兴产业和高新园区转移。对东方环境、太湖云计算等21家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530”企业进行深入走访调查,就品牌培育、品牌运作、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服务,指导建立卓越绩效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品牌创建中遇到的难题。全年共申报**省名牌产品7家,其中现代服务业2家,新兴产业3家。
2、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围绕我区重点产业,切实加大推进力度,鼓励更多企业组织学习和实践卓越绩效模式,帮助企业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评价,实践卓越经营的模式。今年百余家规模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10
家企业试推“首席质量官”制度,2家企业参与“市长质量奖”争创,4家企业申报省质量管理奖。
3、标准化战略亮点频现。**弹簧有限公司主导起草的《热卷螺旋压缩弹簧技术条件》国际标准顺利通过投票评审,成为**首个企业主导制订的国际标准。**赛孚电力环境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成功获批智能电网新兴产业标准化试点。我区成为全市首个、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社区服务标准化试点并通过国家验收。
㈢强化计量惠民,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1、“四免检”范围扩大。在集贸市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的基础上,将计划生育指导站、福利机构纳入免费检定范围。共惠及集贸市场21家,村级卫生室37家,计划生育指导站4家,福利机构1家。
2、惠民工程广受好评。开展“健康计量进万家”、“计量服务进校区”等系列活动,免费为居民检定家用血压计230台件,免费清洗、检测眼镜200余副,发放镜片清洗液和视力表700余份,宣传资料1500余份。
3、专项检查维护群众利益。完成38家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防护类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汽车维修企业在用机动车检测及环境监测类计量器具受检率达100%,对存在的问题责令改正,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㈣强化转型转轨,各项质量进一步提升。
1、发展质量态势良好。坚持都市产业发展导向,实施“三
业并进”发展战略,着力推动产业结构、投入结构、布局结构的调整升级,区域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3亿元、增长18.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9亿元、增长18%;预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20%。
2、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开展各类检查3000余次,消除各类隐患1800余处,完成施工图审查项目95只,审图面积248万㎡,出具审图意见书88份,办理施工许可证115份,准予竣工备案单体工程486只、面积337万㎡,共创市优质结构工程29只、太湖杯工程24只,申报国优工程1只、扬子杯工程5只,创建市级文明工地31只、省级文明工地15只。
3、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开展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着力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基本保持稳定并持续好转,其中:小康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3.33%,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7.78%,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良好率为93%,昼间噪声为53.1分贝(达到声环境质量2类标准)。
今年质量工作虽然成效显著,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和发展中的差距,主要是:企业争创名牌的意识不强,名牌产品的规模优势还不明显;中小企业的质量意识还不够,产品质量把关不严的问题较为突出;全社会质量振兴的氛围还不够浓厚,质量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为此,我们要全面实施产业升级,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由“质量立区”
向“质量强区”的跨越。
二、2012年质量工作初步打算
2012年,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突出产品、服务、工程、环境等四大重点,加快推进“质量强区”活动,全面打造**品牌,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全区质量意识,努力提升质量综合水平。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在完善组织,落实责任上下真功、求突破。进一步完善区、镇(开发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质量工作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决策目标体系、执行责任体系和考核监督体系等“三大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实行“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制度保障、绩效考核”的目标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强化主办单位责任制,谁主办,谁负责,严密制定计划,严格进度要求,定期检查考核,限期完成任务,提升工作效能。
2、在打造品牌,提升质量上下真功、求突破。丰富名牌内涵,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突出胡埭工业集中区的企业,打造标准化信息平台,及时反映企业所需国际国内最新标准和产品信息动态;帮助外贸出口企业了解贸易壁垒动态,减少因贸易壁垒引起的不必要损失;提醒企业及时办理和更新行政许可类的生产许可证,以减少企业违法违规的频次;实现质
量动态信息发布,建立企业质量信用红黑榜的功能,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3、在转型提升,优化服务上下真功、求突破。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以设计研发、金融投资、科研院所等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强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度假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夜间文艺演出、公共旅游配套设施、商贸物流等项目的研究、策划和精准定位;以“老字号”及本地服务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品牌,提升**服务业发展集聚辐射能力;积极建立和完善商贸、餐饮、旅游、物流、金融等窗口服务系统标准化体系,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等公共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4、在规范管理,落实监管上下真功、求突破。突出对安置房和全区重大项目的服务监管,进一步提高检查频次,强化服务指导,实施主动协调,专项治理质量通病,保障工程有序推进。加大创优考核力度,重点开展对劣质建筑材料专项治理和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活动,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质量投诉。加大观摩会召开频次,挑选优质工程和标化工地召开观摩会,以点带面,提高整体水平。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组织多层次、多内容的专项检查,全力规范参建各方建设行为。加大对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监理单位的专职监理人员和建设单位的工程联系人员的培训力度。
5、在治理生态,美化环境上下真功、求突破。围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湖湾城市核心功能区”的生态建设目标,推进生态治理,加强环境保护,提升环境质量。突出抓好直湖港、梁溪河等流域截污,全面完成排水达标区扩面任务,加快马山无害化污泥处置项目调试。抓紧实施蠡湖周边河道水系调整续建、梁溪河东部地区防洪排涝、入湖河网河道清淤等工程,切实加强蓝藻打捞和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太湖湖滨公园、沙渚公园等五大公园和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加快太湖花卉园、龙寺生态园等五个景区改造提升,完成216个村庄环境整治和生态、绿色、“两型社会”等创建任务。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四篇:2011质量强区工作汇报
2011质量强区工作汇报
市质量强市工作考核组:
省委省政府启动、部署质量强省工作以来,我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质量强区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协同推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整体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现将镇海区2011质量强区主要工作及成效汇报如下:
一、工作网络全面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是有效开展工作的保证。2010年,我区成立了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四大领域质量建设牵头部门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任组员的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区先后组建了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建设专业工作组,6个镇、街道和5个园区成立了质量强区(镇)工作领导小组。至此,全区质量强区工作的组织网络已经全部建立,为今后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区于2011年9月5日在全市率先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质量强区工作提供了纲领性文件。9月14日,我区召开了全区质量强区工作暨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王耀军副区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回顾了质量强区前期有关工作,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
进行了部署。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开展质量强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规划,建立督查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目标考核机制,努力打造质量强区。近期,质量强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制定了《质量强区工作制度》、《质量强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初步建立了规范有序的质量强区工作机制。《质量强区工作方案》、《镇海区质量强区“十二五”规划》完成初稿编制,开始征求各方意见。
三、工作载体全面落实。
1、多种形式开展质量强区宣传。质量强区工作启动以来,我区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进行宣传报道。在9月“质量月”之际,镇海质监分局走进镇海电台《市民桥-政府在线》节目,开展了质量强区直播宣传。11月,在镇海电视台“深度10分”栏目制作了题为“提升产品质量、推进质量强区”的专题节目,均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同时,我区还采取了举办广场服务、悬挂宣传标语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刊发专题报导等宣传形式,逐渐营造人人关心质量的氛围。
2、培育指导相结合,深入实施品牌标准化战略。一是推动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创立品牌。以推动紧固件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积极培育“镇海紧固件”区域名牌。围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梳理、完善全区品牌培育规划,制定针对性的培育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服务与指导,进
一步调动企业培育和创建名牌的积极性。我区全年新增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件、浙江著名商标2件、浙江名牌产品3个、宁波知名商标和宁波名牌产品各7个,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比例稳定在60%以上,稳居全市第一。二是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全年新增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现“零的突破”,农业标准化项目的带动示范效应不断增强。三是以参与标准制定、评选标准化先进企业、引导采用国际标准等载体,提高工业企业标准化意识。近年来,我区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积极性明显提高,今年9家企业主持、参与了多达30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区财政兑现奖励资金达112.5万元,三项指标均创历史之最。由于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埃美柯、明欣化机、九龙紧固件等6家企业分别被认定为省、市级标准化创新型企业,成为区内标准化工作的领头羊。四是服务标准化启动试点。今年我区以生产性港口物流园区为依托,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鼓励物流企业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推进物流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设施、机械装备以及专用工具等的标准化,进一步提升了我区物流产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口,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新增标准化社区养老
服务机构3家。
3、以创建国家生态区为抓手,提升全区生态建设环境。一是大规模展开清洁空气行动。对全区29家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喷漆、污水处理等企业的有机废气进行治理,完成全区29个加油站、3座储油库和14辆运输汽油的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二是以城镇截污、农村污水处理、河道水质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四大抓手,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澥浦广源工业小区和物流枢纽港2个区块的城镇截污工程,16个自然村生活污水纳管和11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得到生态化处理,完成城内5条河道治理、南洪畜禽养殖场污水和北区污水处理厂对接工程,投资2200万元的镇海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三是加大对循环经济和企业清洁生产指导力度,今年4月份起启动了燃煤锅炉、酸洗电镀及S7变压器等行业淘汰和提升工作,全年已淘汰燃煤(燃油)锅炉37台。我区综合环境指数持续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
4、加大民生保障,满足群众利益诉求。一是启动新一轮的“菜篮子”工程,在全省率先实施生猪肉品跨区域集中屠宰与统一配送战略性调整,保障居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达93.8%,90%以上的农村食品安全示范点实现配送。二是以“让群众住得
放心”为重心,今年我区住宅分户验收制度全面落实,截至目前,我区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分户验收率达100%。三是全区医疗卫生计量器具检定费用实现财政保障,目前全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计量器具台帐实现动态化监管,我区养老、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得到。四是开展后海塘道路绿化整治。投资200万元实施了雄镇路、环城北路、宏远路等道路中间及两侧绿化改造,提高了抑尘效果。
5、以“千争创万导入”活动为载体,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走访重点企业、举办“卓越绩效模式解析”专题讲座和知识竞赛等方式,宣传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广质量奖,引导企业导入5S、六西格玛、精细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手段,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一年来,先后组织各类质量培训12次,培训人员389人次;新增12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宁波埃美柯铜阀门有限公司申报宁波市市长质量奖,目前综合得分保持领先;区政府质量奖按计划顺利开展,7家新申报和2家复评企业已完成评审。
6、知识产权战略不断深入,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全区推出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当年授权发明专利达130项,新增优秀工业新产品50个,国内国际商标注册量达440件。
7、加强建筑质量源头控制,提升我区建筑质量。一是
加大对原材料的检测力度。集中对商品砼、钢筋、防水材料、墙体材料、建筑节能材料等重点产品进行高强度检测,通过经常性的巡查抽检,使该项工作常态化。二是开展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整治。针对屋面渗漏、外墙渗漏、楼地面裂缝、混凝土构建缺陷等建筑工程通病提出针对性治理方案,做好施工前交底工作,加大监督力度。三是积极创建优质工程。今年开展优质工程差异化管理,截至目前,区内工程成功创建 钱江杯1个、标化工地16个,申报甬江杯5个、招宝杯10个,成绩创历史新高。
今年,经过四大牵头部门和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区的质量强区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动员各方的力量,团结协作,明确重点工作、创新工作载体,抓出亮点,推动质量强区工作不断深入。
镇海区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第五篇:上半年质量强区工作的自查报告
上半年质量强区工作的自查报告
上半年质量强区工作的自查报告1
区强区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XX市达川区20xx年质量强区工作要点〉的通知》(达川府办﹝20xx﹞2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我局就“质量强区目标”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大力助推发展
区经信局在20xx年初制定了详细的工业发展规划,本着“服务企业、发展企业”的理念,将整个达川区的工业企业划分为三个区域,并安排专人了解企业的运营、困难、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另安排综合股和企业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业发展初步建议,最终由局党委会形成建议报送区级领导把关,争取内达川工业经济在全市的排名有进步。
二、营造工业企业良性发展
工业发展环境是影响达川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达川区的工业企业是初级加工型企业,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我局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工业企业环境展开了大力度的整治,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首先责令其整改,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企业,我局依据相应的法规对其进行停电强制整改。这确保了我区的工业企业良性发展环境,为质量强区增添了强有力的质量保障。
三、基础稳步推进
“质量强区”目标工程的`推进,必须以健全的基础设施为依托。基于此,我局在电力和通信基础设施保障两方面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目前达川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实现村村通、户户通,并保障了村社动力用电需求,使全区各个村社生产用电基本满足。通信网络实现了辖区有线或者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宽带乡村工程”为质量强区提速,主城区的“千兆网络试点工程”的稳步推进更为质量强区工程增添动力。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质量强区”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督促我区的企业按照环保要求安全生产,为我区的“质量强区”工程添砖加瓦。
上半年质量强区工作的自查报告2
区质量强区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XX市达川区20xx年质量强区工作要点〉的通知》(达川府办﹝20xx﹞2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我局就“质量强区目标”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大力助推工业企业发展
区经信局在20xx年初制定了详细的工业发展规划,本着“服务企业、发展企业”的理念,将整个达川区的工业企业划分为三个区域,并安排专人了解企业的运营、困难、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另安排综合股和企业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业发展初步建议,最终由局党委会形成建议报送区级领导把关,争取内达川工业经济在全市的排名有进步。
二、营造工业企业良性发展环境
工业发展环境是影响达川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达川区的工业企业是初级加工型企业,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我局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工业企业环境展开了大力度的整治,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首先责令其整改,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企业,我局依据相应的法规对其进行停电强制整改。这确保了我区的工业企业良性发展环境,为质量强区增添了强有力的质量保障。
三、基础工程稳步推进
“质量强区”目标工程的推进,必须以健全的基础设施为依托。基于此,我局在电力和通信基础设施保障两方面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目前达川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实现村村通、户户通,并保障了村社动力用电需求,使全区各个村社生产用电基本满足。通信网络实现了辖区有线或者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宽带乡村工程”为质量强区提速,主城区的“千兆网络试点工程”的稳步推进更为质量强区工程增添动力。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质量强区”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督促我区的企业按照环保要求安全生产,为我区的“质量强区”工程添砖加瓦。
上半年质量强区工作的自查报告3
在乡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校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依据《陕西省教育强县评估标准》,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已基本达到标准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育管理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学校制定了《学校管理制度汇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队伍建设制度汇编》、《德育管理制度汇编》、《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后勤管理制度汇编》等111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并狠抓制度落实。同时分别与科任教师、班主任签订了“学科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和“班级创先争优”目标责任书。做到了各项工作项项有落实,人人有责任,日日有检查,周周有反馈,学校教学管理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2、科学决策,高效运行。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干劲十足,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各项工作决策正确,完成及时,成效显著。
3、情感管理、人文关怀。一是班子成员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为教师起模范作用;二是知人善任,为老师搭建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平台,使老师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三是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四是致力活跃教师课余文化生活,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活动,凝聚团队精神、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激发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依法治教
1、坚持依法治教,法制教育工作机构健全,教育普法和执法工作基本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法制课“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重视规范办学行为,无任何滥发教辅资料、节假日补课、教育乱收费等现象。
2、学校依法制定了《清水九年制学校办学章程》,聘请清水派出所所长张飞虎为法制副校长,民警刘巧兰为法制辅导员,每学年向师生作两次法制报告,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近年
2 来师生犯罪率为0。
3、学校安全制度健全,安全措施得力有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配门卫三名,投资35000多元安装了两套监控摄像系统,对学校进行24小时全面实时监控,不留死角。同时,我们还配备了警棍、警用钢叉、强光手电及等器械设备,做到了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有效保障了师生、校产的安全。近三年来,安全教育课每学期达12课时,做到了“四有”,即有计划、有课时、有教材、有教师。学校制定了各类突发事件安全应急预案,每学期开展1-2次安全演练,如:消防安全、防火、防震逃生演练等,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周和安全教育日活动。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制度,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压实担子,责任到人。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学校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文明校园”、“治安模范单位”、“安全单位”。
三、素质教育
1、开足开齐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德育、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及综合实践教育都得到了很好落实,3—6年级开齐了英语课和信息技术课。
2、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形式灵活。以诵读“中华国学精典”、《弟子规》为突破口,深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一是结合思想品德课、综合教育课、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能力。二是开展“三大三爱”系列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演讲,办橱窗等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目的。三是坚持开展“爱心结对、携手同行”帮扶助学活动,对“双困生”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推进学生健康成长。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xx]7号)及《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陕发[20xx]2号)精神,严格执行中小学《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确保体育课时和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让学生阳光体育一小时,快乐生活每一天。目前,“我运动,我健康”、“让运动成为习惯,让生命更加精彩”的理念已经深入师生人心。学生体质明显增强,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6%,近视率低于20%。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师生健康,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实各项制度措施。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大多数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
5、校本教研工作开展正常,初显成效。依据府谷县教育局《关于规范和加强“微格课题”研究的指导意见》精神,学校制定了《清水九年制学校“微格课题”研究方案》,人人都能参与课题研究,并承担了三个县级课题研究。大力开展教师“十个一”活动,并把活动成果汇编成册。
6、积极实施新课改工作,推行“336”教学模式。我校在深化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活动的引领下,大胆推行“336”教学模式,即 “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动”(互动、主动、能动); “六个学习环节”(课前预习、依标自学、互动交
4 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达标检测)。学校开发了中、小学版《弟子规》校本教材,开设了校本课程。
7、成立清泉文学社,创办校报《清泉》,现已编印两期,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新亮点。
四、普及程度
1、建立了入学通知书,使县教育局划定区的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
2、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多年来无一例学生辍学,辍学率为0。
3、学籍管理制度规范有序,文字资料齐全,已建立了电子学籍档案。
4、20xx-2011年毕业生分别为102人、107人、64人,合格102人、107人、64人,合格率为100%。
5、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学前三年入园(班)率达97%以上。
五、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3800平方米,生均38.1平方米;建筑面积7007平方米,生均19.4平方米。绿化面积900平方米,生均2.9平方米。教室采光程度、桌椅黑板等配套设施均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1、部室齐全,功能凸显。我校共有一部二十二室,即:物理仪器室、物理实验室、化学仪器室、化学实验室、生物仪器室、生物实验室、科学仪器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语音室、劳技室、红领巾广播室、档案室、电子备课室、团队部,内部设施达到省颁I类标准,所有部室做到专人管理,极大地发挥了教学功能作用。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
5 音乐室、美术室开放率达98%以上,理、化、生、科学实验开出率达100%。
2、图书丰富,服务师生。图书室共有图书12500册,初中生均41册,小学生均32册,幼儿生均12册。教师工具书200多种,报刊杂志120多种,影像资料800余种,借阅率达95%以上。
3、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充分彰显环境育人。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确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方案突出了“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宗旨,先后投入30余万元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整个校园图文并茂,如校园雕塑、文化墙、部室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厕所文化等,处处凸显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六、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通过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开展“三爱一达标”(即爱校、爱岗、爱生,师德达标)等活动,加强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了教书育人的思想,增强了教师的热情,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2、强化继续教育,建设一支学习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校本培训三年规划。一是坚持鼓励教师订阅教育、教学杂志,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对教师分科目、分批分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三是坚持开展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教学大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加强教师的外出培训,三年来,先后有98人次到省、市、县接受各种类型的培训学习。五是邀请西北大学赵精兵教授、道弘教育集团高放老师来我校举办了专题讲座。
七、努力方向
一是加大创强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二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突出抓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培养,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三是加强教学管理,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